人教版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渲、勒等生字,明確文章分為風光和人情這兩個部分,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兩個主要描寫方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關于草原風光的視頻,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這樣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順勢導入本課,跟隨作者老舍一起走進美麗的草原。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通過課題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寫草原的,那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對草原進行具體描寫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明確:本文從風光和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講解生字“渲”字。板書:風光,人情,渲。
2、朗讀感悟:在學生了解本文是圍繞兩個部分展開描寫的之后,我會把全班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去朗讀相應的段落,體會散文的語言美。
3、賽讀感悟:男女生比賽從文中選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看看那組讀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讀
1、通過剛剛學生的朗讀比賽,我們已經體會了草原的風光美,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草原,看看草原的風光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有什么不同?
明確:文中描寫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輕輕流入云際。”
2、這一句中說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確: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羊群比喻為白色的大花。板書:比喻。
3、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渲染”“勾勒”體會畫面感。
明確:草原風光的總特點是洋洋灑灑的,風過草原給我們呈現了一幅綠色的中國畫,而不是一幅描繪細致的工筆畫,這里從側面寫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設置承上啟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對待客人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到關于“人情”描寫的相關段落,勾畫出草原人們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現。
明確:草原民族的熱情,迎客、吃飯、飯后載歌載舞。
5、客人與草原民族的語言是不相通的,我們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樂融融呢?
明確:草原人們的熱情,民族團結深入人心。
6、全班朗誦文中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明確:體會作者分別時的心情,總結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與蒙古族相關的資料,思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五)小結作業
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為你的畫配上相應的文字。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著重理解課后讀讀寫寫的詞語。
(三)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習生字、新詞,著重理解課后讀讀寫寫的詞語。
(二)弄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如何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在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有遼闊的草原。作家老舍訪問內蒙時,身臨其境,處在草原這一特定環境之中,油然產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人民待人接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作者把這些內容都活靈活現地寫下來了。
我們學習的這組課文讀寫訓練的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我們前面學的《鳥的天堂》和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草原》都是本組課文的示范文。學習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這篇訪問記,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認真學習作者是如何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對事物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描寫的,使我們讀后覺得又具體又生動。
(二)學生聽錄音,了解主要內容。
學生聽配樂朗讀錄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
2、草原人民是怎樣待客的?
(三)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下面生字、新詞:“渲染、勾勒、迂回、鄂溫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講詞義。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七冊《草原》教學設計》。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濕潤物象,使它分出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引申為文學創作中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行為、心理描寫來突出形象的一種手法。勾勒:是繪畫時用線條勾出的輪廓。迂回:彎彎曲曲,來來回回地環繞。迂,曲曲折折繞彎;回,旋轉、環繞。鄂溫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涯,水邊。)
2、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詞。(有些詞讓學生互學互幫,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有些詞語留到講讀時解決;有些詞語課后個別解決。)
(五)弄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訪問記按什么順序記敘了訪問的過程?(這篇訪問記按地點轉換的順序寫了訪問的過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別草原。)
2、按訪問的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段?為什么?
(可以有三種分法:
(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為5段;
(2)按初見草原景色→訪問陳巴爾虎旗公社,可分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見聞→蒙古包外、內,可分為3段。學生按其中哪一種方法來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并說說每一段段意。同時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綠毯、勾勒、駿馬、奇麗、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涌現。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時看到的景色。疾馳、迂回、灑脫、襟飄帶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歡迎。第4段:蒙古包內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澀、鄂溫克。第5段:斜陽下的話別。天涯、斜陽。)
(七)作業。
1、在作業本上練習課后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熟讀課文第1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第1、2段,體會草原靜態的美和主人歡迎客人時的熱烈歡騰場面,加深對事物的靜態和動態的理解。
(二)體會文中比喻句的內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關聯詞語的運用。
(四)背誦課文第1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體會草原靜態的美和主人歡迎客人時的熱烈歡騰場面,加深對事物的靜態和動態的理解。
(二)背誦課文第1段。
三、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1段。
1、默讀,分層次。思考:課文第一段寫了什么?分幾層?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課文第1段寫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課文分兩層寫。先寫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寫產生的感想。)
2、再讀,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為什么抓住這些景物寫?
(讀后討論。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麗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群這些景物來寫的。因為這些景物顯示了草原的特色。)
3、細讀、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這些景物的?
(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2)作者是怎樣從天空到地面,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
(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
(3)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讓學生自己出聲讀第1段第1層,要求學生細心體會,認真想象。重點說說下面三個句子: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涌現,輕輕流入云際。”)
4、默讀、思考、朗讀:在這種境界里,作者產生了什么樣的感情?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說一說“境界”一詞的意思。讀時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關系;可用“美麗”或“壯麗”與“奇麗”作比較,理解“奇麗”一詞用得恰到好處。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達作者感受的兩個句子。)
5、指導學生背誦第1段課文。
(讓學生按課文描寫順序和景物特點,邊讀邊想象,把這段課文熟讀成誦。)
小結:祖國的草原這么美。這段課文思路清晰,從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描寫景物。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點來寫,把景物和感受聯系在一起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層次
2、讀懂第一自然段,領會草原的自然美,體會句中含著的意思、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領會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學們,你們游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嗎?說說這些風景名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是啊,我們的祖國山河秀麗,江南嫵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這節課,就讓我們到內蒙古大草原上去瀟灑走一回。
3、板書課題,齊讀。
4、老師來變一個小魔術(草原后加上?號)現在你再讀讀看,意思改變了嗎?你又讀出了哪些新意思?(師加上!)請你再讀讀看,有沒有什么新感覺?(生自由談)
二、整體感知,理清作者敘述順序
1、草原之美讓人魂牽夢繞,現在,趕快打開書,去讀讀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吧!有個問題請大家邊讀邊想:課文圍繞草原先后寫了哪些內容?
2、生充分自讀思考。
3、讀后交流,師相機概括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三、品讀,感悟第一自然段,體會草原的美
1、過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筆,給我們“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景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欣賞優美的音樂,一邊聽老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并在腦海中想像畫面。聽完后,告訴同學們,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師配樂范讀課文。
3、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說。
4、過渡:草原的美是如此與眾不同,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用波浪線畫出文中描寫的最讓你心動的景色,美美地讀一讀,并在學習小組內交流。
5、生自讀交流,說說文中最讓你心動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師點撥引導,相機出示課件畫面,圖文結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xx流”等詞的意思。
結合簡筆畫理解“勾勒”“渲染”等詞的意思。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配樂賽讀,師生評議。
8、面對如此美麗寬廣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們來看看作者來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橫線畫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讀后感受,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高歌”“低吟”兩詞的區別。
這兩種情調一樣嗎?如果把文中的兩個詞顛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們陶醉了嗎?讓我們帶著贊嘆,帶著興奮,帶著陶醉來朗讀第一自然段。
12、讀了這么多,大家會背了嗎?把你最心動的句子背下來。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來草原尋找靈感的詩人,你會低吟一首怎樣奇麗的小詩呢?假如你是一位帶團游覽的導游,你又會怎樣向游客來宣傳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當詩人還是導游?趕快寫下你們的贊美吧!
14、生練筆。試寫小詩或導游詞。
15、指名生上臺讀自己寫的小詩或導游詞,師給予熱情評價。
四、欣賞歌曲,升華情感
同學們,雖然這節課我們沒有真正去美麗的大草原,但我們已經用心感受到了那兒的風景之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首獻給草原的贊歌,來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節課我們再去細細品味。(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人教版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精選3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1-05
人教版語文《背影》教學設計11-02
人教版小學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范文12-25
小學人教版數學教學設計(精選8篇)05-12
小學語文板書教學設計02-23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17
小學語文畫教學設計02-15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2-24
小學語文板書教學設計02-23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