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3-05-27 10:54:18 振濠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識記并積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詞;感知親情。

  2、方法與過程目標:

  學習開門見山、細節描和以小見大、結尾點題的寫法,并讓學生能理解和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細讀品味課文,讓學生從中受到尊老愛幼、真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學生體驗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品味課文,讓學生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味課文表現的人性美。

  2、課堂遷移,學以致用。

  教學設想

  《散步》一文的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細讀品味可從中領悟怎樣處理家人關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在適當之時作必要的點撥、指導,采取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等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品味課文表現的人性美。

  針對目前大多數學生家長在外打工少與家人在一起的實情,教育讓學生以后要更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每一次機會,處理好家人關系,努力創建一個和美、溫馨的家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ㄒ唬⿲W生自己輕聲朗讀,思考回答下邊問題: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請給這個家庭以及每個家庭成員一個恰當的評價。()的家庭()的我()的母親()的妻子()的兒子

 。ǘ┘偃缒闶俏闹械摹拔摇保阌幸粋蘋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給哪一個?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看來大家都喜歡這樣的家庭。當然,如此溫馨家庭,是數不勝數,人們常說,家是愛的港灣,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蘊含著親情的瓊漿,即使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溫馨的親情。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全體朗讀課文,進一步感知內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頓、抑揚頓挫,輕重緩意。

  讀準下列字音:熬(ǎo)粼(lín)霎(shà)咕(gū)

  2、就你對文章內容的感知,從你喜愛或理解的角度,請你給文章擬個副標題并簡述理由嗎?A(親情)B三代C溫馨的家庭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ㄒ韵屡e學生部分發言)

  喜歡文中“我”,因為他有責任感,孝敬老人……喜歡文中的“母親”,雖然自己腿腳不靈便,但她深愛孫子,寧愿受累選擇了大路。喜歡文中“‘我’的兒子”他聰明,可愛,聽話……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后,師生評價。

  4、請復述課文內容。

  三、品讀文段,美點尋蹤。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形象的給人以強烈美感、句段,并從思想內容、文章的自身語言和結構特色等方面說說美在哪。

  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評價。

  2、提示:寫人的寫景的句段,可從用詞或修辭去欣賞。示范:a文章的開頭美,美在“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開頭有詩意的鏡頭。B“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地新綠隨意的鋪著”

  3、美點尋蹤:學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說說為何喜歡?

  4、學生發言,然后師生評價。

  (以下舉一些學生發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魚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無言的.細節,你看: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拮右捕紫聛,背起了兒子。(這就是愛,這就是責任,這就是尊老愛幼美好家庭,,結尾點明題旨。句式整齊、對稱)

  例4: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寫出孩子的活潑、可愛,聰明)

  四、問題探究:

  1、當散步發生分歧時我是怎樣處理的?我為什么這樣決定?

  (委屈孩子決定走大路,兒子小我可以背他,母親老小路不好走。)

  2、“我”本來決定走小路,后來為何又走大路?

 。ㄗ咝÷窇搻凼悄赣H的決定,我尊重母親。這個決定更完美,這才是作者的創作意圖。)

  3、文章結尾作者說“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蹦闳绾卫斫膺@句話?

  4、題目《散步》是從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請你從另一個角度給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五、展開想象體驗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猶豫地依從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略)

  七、比較閱讀,學法實踐。

  要求:讀課后“‘研討與練習三’”短文:《三代》,試著實踐學法:

  (1)重擬標題;

  1、讓學生自讀、思考、自由討論。

  2、讓學生自由發言,在發言后加以點評、明確。

  以下是一些同學的發言:

  如:①交叉路口②一家人③感人的畫面④責任⑤背影⑥愛……

 。ㄗⅲ喊l言時可讓學生略解釋重擬此標題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品讀文句,美點尋蹤: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回答::

  “位先生一手牽著一個剛會走路模樣的小男孩,一手牽著一個步履蹣跚的年老中風病患者……”,“三個腳步遲緩的背影……”讓我感受到“愛”的溫暖,這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先生”。畫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現出那“先生”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3)這兩篇文章,你更喜歡哪一篇?說說你的理由。

  八、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感受了兩家祖孫三代那溫馨的親情。我們采用先“閱讀感知內容,再品讀尋蹤美點”的方法學習這兩篇文章,這是我們學習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學們按這方法去學習美文。

  附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背母、背兒

  走大路

  我妻子

  走小路

  走小路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領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課文巧妙的構思及以小見大的寫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寫作的素材。

  3.學會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閱讀,了解作者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學習并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2.理解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細節,感受課文。

  難點:

  在學習中理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里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視頻導入

  感恩的心視頻導入

  一個女孩用回到山區做教師的方式來回報那些資助她上學的無名的人們,這是一種感恩的表現!笆苋说嗡鳟斠杂咳鄨蟆边@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鞍偕菩橄取逼鋵嵨覀冏顟摳兄x的是給了我們生命的我們的父母。

  我們今天帶著一份感恩的心走進著名大學教授莫懷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這個普通的家庭里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

  二、聽文入境

  從課文的字里行間,你知道這個家庭發生怎樣的一件小事,從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知道這個家庭老中幼三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在散步的路線上發生了分歧,最后是和諧的解決了,表現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從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個這是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

  二、讀文生情

  1、請每組推選出一位最有實力的同學進行朗誦之星的評選。

  要求:

  1、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

  2、語速:中速但有變化(4節歡快,8節舒緩)

  3、重音:需要特別強調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讀出重音

  4、語調:平穩,不宜過高或過低。

  2、真情有約

  主持人:同學們,東臺臺“真情有約”欄目又和您見面了。我是主持人沈榮,我們的口號是:用眼睛發現愛,用心靈感受愛,用真情表達愛。

  今天的主題是:親情無價,現場請來的嘉賓是重慶師范大學教授、著名作家莫懷戚一家,他們一家在一個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發生了一件雖然平常但卻感人的事情,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一家。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莫先生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想起來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為了讓母親出去散散心,為了一家人出去欣賞春天的美景。

  主持人:聽說你們在散步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說說嗎。

  莫太太:發生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組合作,試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撰寫一段訪談錄。

  小結:分歧的產生緣于愛,分歧的解決更凝聚了愛。這是溫馨而沉重的家庭責任,這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這是天地間最感動人心的和諧之美。其實,和諧并不僅體現在家庭生活中,和諧也是全社會、全人類的理想和追求。

  同學們,還記得奧運會的開幕式嗎?開幕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一個漢字:“和”,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個精彩的設計,感受一下和諧的無窮魅力。

  視頻欣賞

  一個和字,凝聚了中華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億萬家庭和睦生活的寫照,它是中國社會和諧發展的強音,它是世界人民對和平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發現愛,用心靈感受愛,用真情表達愛。親愛的觀眾,我們今天的真情有約欄目到此就要結束了,感謝大家的參與。

  三、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語言,不僅要讀,還要有所得。同學們,拿出你的語文積累本,把你認為精彩的、你喜愛的語言積累下來,并思考它好在哪兒,作點賞析。

  1、生活細節顯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細節是指人物細微的舉止行動或細微的情節。它具有典型意義,如果運用恰當,會耐人尋味。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母親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賞析:這兩處細節描寫,反映了兩代人的具體心態,具體表現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愛,感情十分融洽的氣氛,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賞析:這個背母親的細微動作,不只有尊老的含義,也體現出了“我”具有的一種使命感。

  2、景物描寫展示“畫面美”。

  友情提醒:所謂景物描寫就是環境描寫中的自然環境描寫。散文中景物描寫作用就是為所歌詠的對象的特征服務的。其作用。一般可以從以下六種情況判斷:

  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是否渲染了氣氛;

  3、是否設置了背景;

  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

  5、是否深化了主題;

  6、是否推動情節的發展。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賞析:作者從遠到近分別描寫了“新綠”“嫩芽”“冬水”這些顯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為散步提供了一個十分優美的環境,為后面兒子覺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鋪墊,同時也為全文奠下一個禮贊生命的感情基調。

  “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

  賞析:這是描寫母親所見到的小路遠處景物,照應了上文兒子所說的“小路有意思”。同時又流露出對生活的酷愛,以此為背景襯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溫馨,其樂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賞析:文章結尾再次強調這一段景物描寫,進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輕描淡寫”感受“語言美”。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賞析:該句結構大致相同,內容相關、句式對稱,語句形式整齊、連貫,富有形式美和音韻美。

  4、敘事起伏體現“結構美”。

  1、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母親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

  3、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賞析:文中寫散步,本該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卻起了一個波瀾:“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愛母之心,決定走大路時,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決定發展,母親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兩處波瀾不僅使記敘擺脫了平鋪直敘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對母親的摯愛,母親對孫子的親情。

  5、深層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賞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大詞小用,其實表達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四、拓展抒情

  孟子:老吾老、幼吾幼

  “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

  --培根

  親情流淌

  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我是在北斗星光引航下的一片孤舟。

  家是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

  感受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傳達著深切的關愛。它不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請你描述溫馨的生活瞬間!

  課后寄語: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孩子,

  一只遞給老人;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朝陽,

  一只遞給晚霞;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早春,

  一只遞給晚秋;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未來,

  一只遞給歷史。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體會并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欣賞本文的音韻美、景色美、親情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描繪意境,深情導入

  多少個日落,多少個清晨,我們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園的小路,散步在鄉間的田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的《散步》。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主旨把握——品味語言

  通過“三讀”課文,逐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美和語言美。

  1.“一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要求:用一句話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教師提示:(出示幻燈片)(什么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干什么?)學生回答,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寫了哪些具體的事?

  學生自由回答,邊答邊板書。(請簡要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100字左右。)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涌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

  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于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母親的選擇是——走小路。這又體現了我國另一種傳統美德,是——愛幼。)

  (尊老與愛幼最好由學生總結出。)

  2.二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體會親情美。

  (1)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在整個散步過程中,誰做得最好?并簡單說說理由。

  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大膽發表見解,這里不需要標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老師總結:其實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動人的場景(明確:最后一段)

  (2)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3)繼續引導提問:營造一個如此和諧的家庭,作者的意圖是什么?學生嘗試概括發言,老師明確:(中心思想概括的常見格式)

  本文通過一家祖孫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頌并贊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同時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責任重大,充滿人情美。

  (4)拓展——投影出名人名言,學生一起朗讀,并記錄積累。

  “老人和兒童屬于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她)們的生活狀態,最能真實地反映一個社會國家的文明程度!

  “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培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老師總結:培根的話讓我們想到了中國已傳承幾千年的美德:孝。教師進行適當的拓展,說說“孝”的寫法。

  3.三讀課文,賞析重點句,品味語言美:

  我們喜歡這篇文章不僅因為喜歡這家人,也喜歡這篇散文清新雋永的語言,請同學們根據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歡的語句,朗讀出來,并做適當的點評。這里,老師應對初中語言賞析的基本步驟做個方法指導。(找出賞析點+分析句子含義+表達效果或情感)

  (1)含蓄美:(找出你認為含義豐富的句子)

  (2)對稱美:(找出前后對稱,形式整齊勻稱的語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語句進行賞析)

  老師做一個示范,我選擇一句具有“對稱美”特點的句子進行賞析:例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賞析:這是個內容上相對稱的句子。意為我小時候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對成年的我也很尊重。母子之間互相尊重,充滿骨肉之情。

  接下來由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找出可以賞析的句子,嘗試賞析,可重點分析以下句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世界”在這里大詞小用,意為“老一代”和“下一代”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突出中年一代責任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國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寫的作用:為情節展開作鋪墊,例如文中對小路盡頭的景物描寫。

  三、教師小結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畢淑敏《孝心無價》)

  把這副對聯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祝大家家庭美滿,闔家幸福!最后就讓我們在這首《相親相愛》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四、作業:

  1.寫一篇同題目作文《散步》,集中記敘一件事情。

  2.拓展閱讀《孝心無價》,并借閱畢淑敏文章。

  板書設計:《散步》

  課文內容: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

  我勸母親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走大路(我)尊老

  路線的分歧走小路(母親)愛幼

  分歧的解決尊老

  愛幼

  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和諧、和睦、鄉親香愛文章主旨(中心、主題):本文通過一家祖孫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頌并贊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同時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責任重大,充滿人情美。

  語言品味:(找出賞析點+分析句子含義+表達效果或情感)

  對稱美、含蓄美、景物烘托美。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4

  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間表達的濃厚感情。

  2、品讀含義豐富的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特別是品評鑒賞能力。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親情的濃漿,縱然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到溫馨的親情。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自學指導——預習與交流

  1、讀準下面這些加點字的讀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

  分歧(qí)霎時(shà)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應該有的指責或待遇,心里難過。

  3、作者簡介

  莫懷戚,1951年生,重慶人。當代作家,現為重慶師范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從事文學創作二十余年,用多種體裁創作,以小說見長。著有小說集《大律師現實錄》,中篇小說《詩禮人家》,長篇小說《經典關系》《透支時代》等。

  三、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

 。ㄒ唬┱w感知

  朗讀課文,把握溫和、親切中含著莊重的語氣和平穩的語調,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并思考下列問題。

  1、散步的地點在哪?哪個季節?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時發生了什么?

  散步的地點是:田野;散步的季節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散步的過程發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樣產生的?

  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母親固然聽兒子的,但在這種特定的情景下,更愛孫子,“變了主意”走小路。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4、在解決分歧的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誰的權力最大?研討中對每個人物作簡要的分析并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注意品評,讀出感情。

 。1)可以說每個人做得都好,因為“我”:孝順善良;母親:慈愛親切;妻子:溫柔賢惠;兒子:聰明乖巧。

 。2)家庭成員之間不存在權力的大小,他們之間好像構成了一個循環的關系鏈,那是因為有親情。作者在字里行間都表達出這種永恒的情感,闡釋了一個重大主題——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

  5、在解決分歧時“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

  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文章告訴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薄拔摇闭锰幵谥虚g,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責任重大。

  6、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兒子對于“我”和妻子來說,背起來應該很輕松,可為什么我們都走得很慢很仔細?

  答:“我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人的尊敬,對小孩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7、這是怎樣的一家人?

  答:互敬互愛、溫馨幸福、融洽和諧、尊老愛幼。

 。ǘ┥顚犹骄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答:這句話表達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責任。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為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2、這篇短文為什么大詞小用、小題大做?

  答:大詞小用確有好幾處。一處把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說成“分歧”。一處說面對“分歧”,“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一處把自己的話說成“決定”。一處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樣的大詞小用,小題大做,透露出作者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即:對家庭的熱愛,對親情的珍惜和重視。

  3、作者選取“散步”這個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親的關系為主線,逐步展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和睦、互敬互愛的關系。那么作者是怎樣由小見大,從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答:通過散步,體現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我的母親老了……她總是聽我的!蹦赣H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在外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對母親的`尊敬。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毙÷菲閸纾⒆痈信d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愛護。

 。ㄈ┱Z言品析

  1、寫景的句子

  (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這段文字描繪了新綠、嫩芽、冬水,展現了春天的氣息、生命的呼喚,寫得富有詩意,讀后使人似乎聞到了鄉間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現出勃勃的生機,同時也襯托了一家人散步時祥和、歡樂的心情。

  (2)她的眼順小路望過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點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現了母親理解孫兒愿望的內心世界,同時渲染了一種和諧美好的氛圍。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師生適時點評)

 。1)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兒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

  這幾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態都顯現出來了,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情態畢現!罢驗槿绱恕币痪,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缺乏文化修養的人,話是不會這樣說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現什么樣的情態,就要用什么樣的語言。

  (2)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比得多妙!從內容上說,有回環的關系,把母子關系一下子追溯到幾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溫順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1)有的濃,有的淡。

 。2)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3)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來,背起了我的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我們的兒子。

 。5)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

 。7)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作用:語言精美,兩兩對稱,整齊和諧,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4、含義深刻的語句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腦,如果處理不好母親、兒子兩者間的“分歧”,會影響家庭和諧!拔摇卑堰@種“分歧”的處理看得很重,可見“我”對家庭的重大責任感,表達了“我”對母親、兒子兩人濃濃的親情。

  【小結】本環節意在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美點,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美”的感覺、表達“美”的感受、增強“美”的判斷、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幫助學生養成一種閱讀習慣,拓寬學生觀察課文的角度與視點。同時指導學生以后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習這樣的語言,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要的只是一份樸實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ㄋ模⿲懽骷记

  本文采用了哪些寫作技巧?有怎樣的作用?

  生甲:以小見大,小題大做,大詞小用。文章以平常事來探討家庭倫理中的大原則,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行為到原則,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幾處大詞小用更有利于主題的表達,展現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興波,一波三折的寫法。母親不愿散步卻讓“我”勸出來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決——“我”決定走大路,母親卻改變了主意。親情、倫理、人性的亮麗之光在波谷與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輝。

  生丙:語言平易樸實卻生動活潑,內涵豐富,音韻鏗鏘。全文無生僻華麗的詞語,更無令人費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滿著生活的情趣,表現了家庭的幸福和溫馨,不少句子言微意遠,意在言外,含義豐富。句式的整齊與錯雜,語意的對稱和反襯,似乎都是信手拈來,于平實中見靈氣,在淺易中見哲理。

  四、板書設計

  開篇點題:寫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散步路上環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現親情

  五、拓展延伸

  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請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學們分享。

  【交流】把遙控器交給爺爺奶奶;主動將臺調到戲曲節目頻道。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疏通全文,識記并積累“熬、霎、粼”等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親情。

  操作過程與方法:

  通過語音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整體感知這篇散文故事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線索,體會文章的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整體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難點:

  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引入新課的學習。

  2、檢查預習

  提問2——3名學生再由教師給予肯定明確。

  字音認讀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ǹ磥硗瑢W們下去還是非常認真的預習了課文的,這可是不錯的習慣!大家可要好好堅持下去喲)

  二、正課

  1、作者簡介(可請學生來回答教師補充出示幻燈片)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其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說選》。代表作小說集《大律師現實錄》

  2、請同學們聽朗讀

  要求:

 。1)注意對比自己在預習中勾畫出生字詞語的讀

  (2)整體感知課文并體會作者筆下的美好春景。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明確:這段話通過初春景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3、學生分組自讀課文并探討回答以下問題。(幻燈片展示)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明確:我們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我的兒子。

 。2)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怎樣的分歧?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3)我們是怎樣解決這一分歧的?當時是怎樣想的?

  明確: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走小路。兒子還小以后陪他的時間還很多。(幻燈片展示年輕人老人小孩關系圖)請同學們根據這個示圖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后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這里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摯愛。(引導學生把這種情感由個人上升到社會、國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還記得學習課文前的那個大大的“愛”字碼,在課文中這種愛就是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活的摯愛。請同學們帶上這個“愛”字回家后給父母寫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結

  《散步》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情節動人,語言富有內涵。她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溫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學們可要認真體會啊!

  五、作業

  請同學們在對課文初步理解的基礎之上對課文其他精美的語段進行研討。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

  1、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渡⒉健愤@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⑴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圃谏⒉竭^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

  1、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ㄟ^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ㄟ^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點研讀

 。ㄟ^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ㄟ@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ㄟ@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五、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七、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題。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閱讀的學習方式

 。场⑴囵B學生孝順父母、珍惜親情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品味揣摩關鍵語句。

  【教學難點】

  對于部分中下游的學生來說,理解幾處關鍵句子稍有難度。教師應通過問題引導。

  【學法設計】

  學生參看《目標》上的《學習內容指要》和《學習方法點撥》,做學習筆記(概括文章內容、查閱疑難字句、賞析摘抄精彩句子),在預習時圈點關鍵語句。

  【預習作業】

  1、 預習課文,概括文章內容、查閱疑難字句、賞析摘抄精彩句子

 。、 收集古今中外關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教學設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們認為自己能做到孝順父母的,請舉手!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自己的愿望和父母的不同時,能夠順從父母的再舉手!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做孝子容易,做順子難。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寬容和忍讓也是孝的重要內容。

  二、學生預設學習目標

  根據導語,學生可以合作預設本課學習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目標》上的提示提煉歸納,并作適當補充,出示教學目標。

  讓學生預設學習目標,可以使其更好地明確學習目的,由教師設置變成學生主動參與,體現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思想。

  三、整體感知

  學生自己朗讀全文并概括文章內容,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

  此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教師提示學生可從記敘文的六要素方面進行概括。

  精讀課文6、7兩段

 。、教師出示問題組,學生自己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面對“分歧”時:

 、拍赣H、妻子、兒子分別是怎樣的選擇?為什么?

 、莆易罱K的決定是什么?為什么?

  ⑶事情最終的結果又是怎樣的?為什么?

 、取胺制纭苯鉀Q了,一家人的關系是怎樣的?

 、稍谡麄事件中,誰是關鍵的人物?“我”的身上具有怎樣的優秀品德?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由于一家人互相諒解、忍讓,“分歧”得到了解決,一家人和和美美繼續散步。在整個事件中,“我”是主要的,“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選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拔摇弊鳛橹心耆,責任重大,“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由于我的孝順,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細致揣摩在面對“分歧”時,不同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點。從而認識到在出現家庭矛盾時,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應該先顧及老人的感受,特別是孩子,也要學會寬容和忍讓,要孝順老人。

 。病⒔處焼l: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還能體現“我”的孝順?

  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細致揣摩語句,例如,我讓母親出來散步、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背著母親等等。

  四、想象訓練

  想象“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是怎樣一種情景?

  教師引導:可從人物動作、語言、神態以及景物描寫等角度想象情景。特別是想象我怎樣扶著體弱的母親,說著怎樣的話等。

  此環節的目的使學生從這個細節中認識到在生活中“我”一直是非常孝順母親的,把母親放在第一位。

  五、研讀探究

  文中有兩處景物描寫,請找出來,品味語言,體會它們的作用。

  學生合作賞析:兩處景物描寫都寫出了春的氣息,生命的活力。

  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話“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就是整個世界!

  四人小組討論:部分中下游的學生對于“整個世界”的'理解可能有難度,教師可設置問題提示:我和妻子為什么“慢慢地,慢慢地?”

 。、怕摔了母親和兒子,小心謹慎!

 。、感到了一種沉重,一種責任的沉重,中年人對家庭有著承上啟下的重大責任。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人的生命有三種形態:老年,中年,孩子。母親、我和妻子、兒子構成了整個世界。因為有了對生命的珍愛,所以有了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續,才有了我們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教師小結:中年人在家庭中有著承上啟下的責任,對社會而言,則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所以中年人應有強烈的使命感。作為子女,應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為父母解憂,孝順長輩。

  在此環節中將這兩個問題聯系在一起,能更好地強調對生命的珍愛,生命的使命感,也使學生認識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六、學生自由交流

  教師: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家庭矛盾,是怎樣解決的?

  古今中外有關孝順的名言很多,請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準備的材料。

  通過此環節的交流,增強學生的體驗,認識到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類似“分歧”的矛盾,要學會處理,并積累精彩含義深刻的句子。

  七、拓展閱讀

  學生閱讀文章《有一天我們也會老》

  此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強化學生尊老敬老的意識。

  教師小結: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的兩頭(孩提和老年)時都需要人照顧,只有中間(中青年)是照顧別人。盡孝是我們每一個社會公民的責任,記住培根的話吧:哺育子女是動物都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偉大壯舉!

  小結的目的:強調本文的主旨,深化學生敬老盡孝的意識。

  八、作業

 。、閱讀《三代》,與課文比較有什么不同?

 。病⒔處熗扑]詩歌《有一天我們都會老》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8

  【課文說明】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作者莫懷戚,是一篇文質兼美、歌頌親情的散文,在文章的字里行間,無不流淌著濃濃的親情——其中包括長輩對兒孫的體恤,子女對長輩的敬愛。親情是人世間最永恒、最美好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課文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敘身邊事,訴心中情,課文寫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體現出濃濃的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贊歌,讓人體驗到“生活之美”。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讀課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思索,領悟課文中濃濃的親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熏陶感染潛移默化,著重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探究文章和交流感受,體會濃濃親情。

  【教學難點】

  深入領悟課文中的語句和片段所體現出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點撥法、品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讓愛住我家”,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聲。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港,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今天,就讓我們大家攙扶著家人,一起走近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ò鍟n題)

  二、聽讀課文,認識親情:

  1、聽課文朗讀,了解文章內容,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

  師:請同學們認真聽課文朗讀,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

  2、找生概括文章內容。

  師:課文已經聽完了,下面誰來概括一下文章的內容。

  生:在一個春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一起出去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最終我同意跟隨母親走大路,而母親卻按照孫子的意思走小路,這一家人非常的和諧。

  師:誰能概括的在簡練一些?

  生:我們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呢?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生:和諧。

  生:幸福。

  生:溫馨……

  三、品讀課文,享受親情:

  1、學生自讀課文。

  師:現在讓我們也融入到這個和美的家庭,隨著舒緩的音樂,放聲讀起來。并畫出你認為文中比較美的句子來。

  2、小組內進行“美點尋蹤”。

  師:剛才有很多同學畫了很多優美的語句,我們給你們所畫的起一個名字,就叫“美點尋蹤”。什么是“美點尋蹤”呢?

  師: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內容。美的角度:人物形象美;精神美;修辭美;句式美;用詞精當美;景物美;文章結構美;句子含義深刻美……(出示幻燈片)現在就請四人小組談論一下你們小組所找到的美點,并說一說美的角度?

  生:文章第四段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的句子很美。

  師:那么還有其它景物描寫嗎?

  生:文章第七段寫母親看到小路的遠處的景物。

  師:那我們給它歸納成為四個字:美在景物。請其他小組再來找一找其他方面的美點。

  生: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生: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我的兒子雖然很小,然而很胖。

  生:我們把它歸納為句子美。

  師:其實文章中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你能一一找到嗎?我們給這樣的句子起個名字,你們覺得應該叫什么?對,就叫對稱句,它的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

  生:老師我還認為這一家人很美。

  師:我們應該把它概括為美在溫馨的一家,你們認為呢?

  四、研討課文,擁抱親情:

  1、合作探究:在散步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兒?在解決分歧過程中,誰的權利最大?

  師:課文中美的地方很多,但是在這樣美的環境下卻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插曲?

  生:發生了分歧。

  師:在解決分歧過程中,誰做的最好,誰的權利最大呢?請大家各抒己見。

  生:我認為文章中的我的權力最大,因為一家人都聽我的。

  生:我認為我的母親的權力最大,因為兒子聽從母親的話要走大路。

  生:我認為我的兒子的權力最大,因為最終我們一家人走了小路。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我也認為我的兒子的權力大。

  生:我認為在這個家庭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分權利的大小。

  師:是這樣的,這一種循環關系,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一條親情鏈,他始終是鏈在一起的,

  確確實實一個家庭不存在著權力的大小,他們的互相尊重、互相關愛,于是就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家庭。

  2、齊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學生質疑。

  師:現在就讓我們帶著我們心中涌動的這份深情齊讀最后一段。說一說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就是整個世界!

  師:誰能替他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認為我的母親是撫養我的人,我的兒子是我要撫養的人,母親和兒子同樣重要,所以說,他們兩個就是整個世界。

  師:這句話表達了文章主旨。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這個形象有象征意義,人到中年,肩上負著的是承前啟后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更突出了一個“孝”字,表現了一家的和諧。

  3、深化主題。

  師:同學們,你們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學了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們要尊老愛幼。

  生:我們要關心、理解父母,要孝敬父母。

  師:文章體現了尊老愛幼這樣一個主題。

  4、歸納寫作手法。

  師: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兒,作者卻能反映出一個重大的主題,這樣的寫法就是“以小

  見大”,也可以叫“小中見大”。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能運用到這樣的寫作手法。

  師: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尊老是人類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實孝順父母是古來有之的,孟子曾經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英國的學者培根說:“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保ǔ鍪净脽羝,學生齊讀)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讀最后一句時充滿了自豪感,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我們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

  五、拓展延伸,感悟親情:

  1、觀看幻燈片,談感受:

  師:其實當我們慢慢的閉上眼睛的時候,頭腦中肯定會閃現過很多很多感人的畫面――到底是誰在日落昏黃的時候倚在窗口焦急的盼我們歸家呢?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細聲的叮嚀呢?當然是我們的父母。現在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并談一談你的感受。

  生:我們應該多陪陪父母,多幫父母干一些及所能及的活,為父母分憂。

  生:我們應該聽父母的話,在家里尊敬他們,孝敬他們。

  生: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最親的人,我們應該報答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

  2、教師小結:

  師: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都不要忘記你的父母。生活中親情的體現,并不是轟轟烈烈、驚天憾地,而是點點滴滴,如春雨悄悄滋潤我們的生命。

  師:愛是責任,親情是忍讓與付出。一個和諧與溫馨的家庭,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用愛心來營造,當彼此的利益和愿望發生沖突時,同學們應該學會理解和體諒,學會忍讓和寬容,要有一種保護幼小,善待老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六、布置作業:

  師:今天的作業就是

  1、比較閱讀《三代》;

  2、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語句,寫在賀卡上,把這份厚重的、特殊的禮物送給你的父母。

  七、總結全文,表達祝福:

  師:親愛的同學們:尊老愛幼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最后老師也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一幅對聯:

  橫批:相親相愛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師:把這副對聯送給大家,希望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最

  后請同學們和我共唱一首《相親相愛》。

  【板書】

  散步莫懷戚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9

  一、導入

  散步時一種非常常見的生活經歷。對于我們來說,或許散步只是一種休息方式,但是在作家莫懷戚的筆下,散步則成了一個凝聚親情的紐帶。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莫懷戚一起散步,共同體會這濃濃的親情。(教師板書題目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完成我們的預習導學案。

  三、師生合作,探究文章。

  1、師:剛才大家已經讀過了課文,大家覺得作者的家庭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

 。ü膭顚W生發表意見,引導學生從家庭成員的關系角度出發)

  2、讓我們把自己融入這個和諧的家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額朗讀課文,想象這一家人散步的過程,然后搶答下列問題。(多媒體顯示搶答題)

  ①散步的時間?(初春)

 、谏⒉降牡攸c?(田野)

  ③課文中共寫了幾個人?主要人物是誰?(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我)

  ④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情?結果如何?(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產生了分歧,作者解決了分歧)

  3、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上面的內容。

 。ㄒ患胰嗽谠吧仙⒉剑谏⒉降倪^程中產生了分歧,分歧在親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關愛中解除了。)

  4、你喜歡文中的哪些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ㄟ@句話從小孩的嘴里出來,顯得特別的天真、可愛,可讓學生仿讀進行品味。)

 。2)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教師可不失時機地問:為什么他們都聽我的?引導學生探討)

 。3)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筆下卻是那樣地富有詩意,并且使它與莊重的話題“生命”聯系在一起,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作者為什么看到這田野美麗的春景會想到生命?”“這與前文寫母親有無聯系?”等問題。并讓學生動筆仿寫,深入理解語言美。)

 。4)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ㄟ@是一句有著深刻含義,富有哲理的話,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中,應鼓勵學生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薄⒄w感悟課文內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的主旨。

 。病⑼ㄟ^指導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對比閱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感情、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相互體諒、相互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教學難點】

  品味揣摩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系語境,在動態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討論法、品讀法。

  【教學準備】

 。、學生:強調課前自主探究課文,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準備上課用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老師先來個簡單的調查:近段時間,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學請舉手,很長時間沒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學請舉手。然后,分別請兩類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發言)

  老師:是啊,和家人一起去散步能給我們一種溫馨幸福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莫懷戚寫的一篇敘事散文──《散步》。

 。ù谁h節主要是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做鋪墊)。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2、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說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讀。

  抽兩、三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點評,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出本文的感情基調及語速等。

  老師: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松還是沉重?

  學生回答后明確:本文的感情基調是愉快而深沉,因此本文的語調平穩,不應過高或過低,語速為中速為主,語氣溫和、親切中含有莊重。第4自然段應快些,第6、8自然段應慢些。

  學生按本文的感情基調,再次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請同學們依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紹課文內容

  老師:(投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準備回答以下問題:

 。、根據自己的理解介紹課文中的人物。

 。、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組進行交流,再在班上發表,允許有不同的表述,如1題可能有如下表述:①一家三代四口人:我,母親,妻子,兒子;②祖孫三代;③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④老年人、中年人、少年;⑤慈祥的奶奶、孝順的兒子、賢惠的兒媳、天真可愛的孫子。教師在學生表述的基礎上順勢引導,并形成板書。

  四、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題目好嗎?請你換個角度為本文擬個標題,并說明理由

  學生先進行四人小組討論,再班上交流。

  明確:文章選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內涵豐富的'一個鏡頭──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間真情,表現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小見大,很有藝術性。

  當然,也可以說不好,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創意。如有的學生以“責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ei)”為標題,教師應加以肯定。

  五、學生自由品讀課文

  學生自由選擇以下問題中的一兩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再班上發言。

  問題:(投影)

 。薄⑽恼履男┟鑼懽钭屇愀袆樱空埮e例談談。

 。、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句話?為什么?

 。、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六、重點研讀

 。ㄟ^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母親和兒子走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體會這一段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ㄟ@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的主旨。對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成熟的生命),上有老,下有小,而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起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時候的責任感、使命感。上有老,下有小,要兼顧兩頭。兩頭都能顧及當然很好,有時無法兼顧,應該先顧哪一頭呢?“我”決定委屈兒子,顧母親那頭,這一問題的解決說明我們要尊老愛幼,但當尊老與愛幼不能兼顧時,應選擇尊老,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家庭倫理道德的準則,因為疼愛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孝敬老人就不易做到了,所以尊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美德。

 。ń處熞騽堇麑В┰O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自主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對他們提出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ㄍㄟ^以上環節的學習,讓學生領會了文章的主旨,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愛,領悟到先尊老的家庭倫理道德,培養了學生的責任、使命及珍愛生命的意識,同時也讓學生品嘗到了合作學習所到來的快樂。)

  七、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投影)

  1、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2、與課文相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理由。

 。▽W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

  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范文呢?

  (過渡)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較二文,體會散步的精彩之處。

  提示:可以從內容,人物形象,語言,寫作方法等方面進行比較。

 。ㄔ试S答案多種多樣,舉例說明)

  內容:

  《散步》比《三代》內容豐富:《散步》有景物描寫,《三代》沒有。

  《散步》比《三代》內容有深度:《散步》不僅抒發了作者對家庭的一種責任感,而且表達了對生活乃至整個世界的責任感、使命感,而《三代》則沒達到如此深度。

  人物形象:《散步》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語言:《散步》中用了很多兩兩對稱的整句,互相映襯,讀來有味有情趣,有節奏感,而《三代》則沒有。

  《散步》的語言風格多樣:清新、活潑、精美、深沉。而《三代》語言風格單一。

  寫法:《散步》以小見大,通過生活中的小事散步,反映尊老愛幼的社會重大主題,《三代》寫法一般。

  教師小結:通過對比閱讀,同學們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多種寫作手法,為自己的文章添光加彩。

  八、拓展延伸,內化理解

  仔細回憶,你的家庭中一定也有像《散步》、《三代》那樣體現濃濃親情的感人細節,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請你挑出最讓你感動的細節,說給大家聽。(學生先在草稿紙上寫一寫,做好準備,再發言。)

  學生發言,教師適時加以點評。

  九、布置作業

  1、把上述的發言稿整理成一篇短文。

  2、布置一個特殊的家庭作業,晚上給爸爸媽媽洗一次腳,讓我們在生活實踐中感悟親情。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11

  一、導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理解課文真實優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在朗讀中品味文章內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討中提高賞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中的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

  有人說,幸福的家猶如港灣,讓我們的心疲憊時靠岸,有人說,濃濃的親情猶如甘泉,滋潤我們枯涸的心田。家因為有了真愛而溫馨,因為有了親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張舊照片,還是一種揮之不去的記憶?今天我們來學習《散步》,讓我們跟隨作者去進行一次別樣的心靈之旅

  設計目的:(以優美的排比句式導入,營造美的氛圍。讓學生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

 。ǘ┬率冢

  1、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題目,哪些人散步,在哪散步?讀課文時要注意這些問題。

  2、先看大屏幕,掌握目標

  3、然后欣賞一組關于親情的`圖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4、配樂朗讀,想象本文的意境。

 。ǹ吹酱蠹疑钋榈睦首x,我也仿佛沉浸在親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我們來探究兩個問題)

  設計目的:

 。ㄗ寣W生進入學習狀態;通過閱讀,熟悉課文內容。教師作適當點評,鼓勵表揚。)

  5、整體感知:

  (1)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2)文中的幾個人物誰的權力最大?究竟聽誰的,是由人決定的嗎?(讓愛作主)(教師提醒邊看書邊劃書,并做旁批,教師板書)

  老師: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現出尊老愛幼,互相關愛的濃濃親情,推而廣之,人類的延續,社會的推進何嘗不是這種愛的傳遞呢,母親愛兒子,兒子孝順母親,那文中的母親,兒子各有什么特點呢?

  6、研讀探究:

 。1)用兩個字概括文中人物的特點,你最欣賞哪個人物,為什么?設計目的:(教師發揮引導的角色,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理解。)

 。2)找出文中關鍵語句,體會其深刻含義。(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

 。3)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文中的分歧。(暢所欲言)

 。5)這個家庭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如此和睦溫馨?(愛與責任)

  7、學生質疑:分組研討

  8、賞析優美語句,從你喜歡的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樣的意境和哲理?

  9、體驗拓展:

  (1)親情是無處不在的,它不僅停留在作者家中,還彌漫在每一個人的生活里,需要我們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那你了解哪些親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的,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2)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_!保ā昂兔馈钡募倚枰覀冇脨廴ソ洜I,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

  老師: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為我們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愛我們無以回報,怎樣才能表達對他們的感激,怎樣才能承擔起家的責任,讓父母快樂輕松一些,是我們做兒女值得深思的問題。

  (3)談收獲,談感悟。

 。ㄈ┛偨Y:

  這節課我們共同欣賞了一篇秀美雋永的散文,就好象沿著心靈的軌跡完成了一次愉悅的旅行,在旅行中,我們體會到,親情不僅是聲情并茂的述說,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親情不單是今天課堂上的片刻領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實踐。就讓我們的小家永遠親情洋溢,讓我們的“大家”永遠愛意無限,讓我們的心靈之舟在“家”這片海域里有所歸依,沒有終極-----

 。ㄋ模┳鳂I:寫作文〈〈親情樹〉〉

  放一首關于家的歌《讓愛住我家》,在歌聲中結束本課。

  五、教學反思: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小組討論、揣摩鑒賞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復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感知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頌揚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场⑦\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础⒈菊n擬用一課時教讀。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嗎?當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時候,父母是怎樣做的?還記得你當時的心理感受嗎?(2~3名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散步》,看看一個既是兒子又是父親的中年人,在與一家人散步時,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想的。

  二、整體感悟

 。、默讀課文:

  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字詞:

  信服嫩芽霎時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病⒗首x課文。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鸥髯跃氉x。

 、谱專病疵麑W生示范朗讀課文片段。師生共同評價。

  3、整體感受:

  ⑴用圈點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先寫散步的理由──“我”勸母親;再鋪寫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寫發生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兒子;最后寫路不好走──“我”背母親,妻背兒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于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結合課文說說“我”這個人怎么樣?妻子、母親、兒子的性情又怎么樣?

  明確:“我”誠懇、孝敬;妻子賢良、溫順;母親老邁、順從而又有涵養;兒子聽話、懂事。

 。、作者為什么把“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描寫得那么鄭重其事呢?

  明確:在一個家庭中,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

  ⑴后來發生了分歧──表現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莆腋械搅素熑蔚闹卮螬ぉけ憩F出一個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

 、俏覜Q定委屈兒子──體現出一個中年人在處理家庭事務時應把握的基本原則;

 、群孟裎冶成系耐成系募悠饋,就是整個世界──(同第2問)

 。、從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確:共兩處。一是第四小節描寫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顯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機。二是第七小節描寫了“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和“水波粼粼的魚塘”,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生命的珍愛。

  四、質疑問難

  針對文章中出現的問題,先由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散步》與《三代》,看看哪個故事更能感動你?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業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給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當時的情景寫下來嗎?不妨也用《散步》作題目。

  【本教案設計思路】

  本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學生就容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并能“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聯系實際自然就會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雋永、意蘊豐富,因而須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學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薄W習理解課文優美的語言。

 。、能恰當運用在朗讀中品味文章內容的方法。

 。、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中親情。

  【教學重點】

  運用在朗讀中品味文章內容的方法,深入體會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學會揣摩,品味語言特點。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是將朗讀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中感受文章語言的美,進而學會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培養學生愛家(小家),愛國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初步感知,掃清障礙,積累詞語。

  整體感知,理解內容,初探主題。

  分析研討,重點賞析,激活思維。

  對比閱讀,聯系生活,培養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著濃濃的親情,真切感人的關愛。進入《散步》一文,你將會對“幸福”有更加真切的體會,會對“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

  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讓我們用心去感悟它。

  1、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這篇課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詞語?說出來與大家共享:(互相解答)

  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讀課文:

  配樂朗讀,品味美的意境。

 。场⒒ハ嘟涣。

  三、整體感知

  1、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請大家各抒己見。

  明確;親情。關愛老人,尊老愛幼等等。

  文中描繪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ㄗx句子,體會一家人的和睦與關愛。)

 。病⒄n文描寫了發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感人故事。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中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你覺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嗎?

  學生評論:老人有一個孝順的兒子,可愛聰明的小孫子,還有賢惠懂事的兒媳婦,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們身邊也有許多的老人,你覺得他們幸福嗎?

  ──幸福。他們子女事業有成,孝敬老人……

  ──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無人照顧,甚至有的被當成累贅;或者有的雖然兒女在身邊,但卻不能體諒老人內心的'孤獨……

  你的爺爺奶奶幸福嗎?學了這篇課文后,你以準備為他們作些什么?

 。ǜ魇慵阂,暢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文章的親情美。

  四、分析研討,重點賞析

  1、課文結尾說:“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說說如何理解這句話?

  學生分小組討論:

  ──—明確:作為中年人“我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兒子(既要尊老又要愛幼)。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語言也很優美,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找出你喜歡的句子來,小組交流,說說它美在何處?

  例:

  兒子說:“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對稱美)

  小結:這篇文章有三處美,語言美、景色美、情景美。

  五、拓展遷移

 。薄⒆x課后《三代》一文,比較一下,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散步》:孝順第一。

  ──《三代》: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少。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被人忽略了,你覺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愛幼”?

  ──—教師做適當的引導。

 。场⒆鹄蠍塾资俏覀兊膫鹘y美德,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將它發揚下去,愛小家,更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圓。聽歌曲《我愛我家》。

  六、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對“親情”對“生命”有了更多的認識,聯系社會與生活我們也懂得了許多。請大家談一談學習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從課文的寫法,主題等各方面去說)

  在我們身邊還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同學們,你準備對他們說些什么?

  【板書設計】

  中年人

  善待衰老的生命愛護幼小的生命

 。ㄗ鹄希◥塾祝

  啟示:中年人肩負著重大的使命。

  傳統美德不能忘。

【小學語文散步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散步》教學設計04-07

語文課散步的教學設計06-11

初中語文《散步》優秀教學設計08-28

《散步》教學設計04-28

散步的教學設計05-16

散步教學設計02-04

《散步》教學設計06-25

散步教學設計04-07

散步教學設計06-2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频 | 亚洲色欧美在线影院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伊人网在线视频 | 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无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蜜糖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