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課程摩擦力的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課程摩擦力的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靜摩擦、滑動摩擦力,和它們的產生條作及其作用效果,會判斷它們的方向。
2、根據物體的平衡條件簡單地計算靜摩擦力的大小。
3、能運用滑動摩擦力公式來計算滑動摩擦力。
二、教學重點
1、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以及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2、正確理解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3、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計算以及方向的判斷。
三、教學難點
1、靜摩擦力有無的判斷和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2、靜摩擦力大小的簡單計算。
四、教學方法
分析歸納、實驗探究、體會參與、練習鞏固。
五、教學儀器
實驗器材:木塊、彈簧秤、砝碼、粗糙木板。
六、教學過程
①用彈簧秤水平拉木塊,逐漸增大拉力,靜摩擦力有何變化?與彈簧秤拉力讀數有何關系?依據是?
②觀察彈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塊剛被拉動?(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③木塊被拉動后勻速運動,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這時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如何讀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④對比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有何關系?
⑤在木塊上增加砝碼,對最大靜摩擦力有沒有影響?
實驗后小組討論,歸納規律,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a、互相接觸且擠壓。
b、接觸面粗糙且雙方有相對運動。
以及靜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的規律。
滑動摩擦力。
引入:
a. 剛才的實驗可觀察到滑動摩擦力是一個怎樣的力?(引導學生歸納滑動摩擦力是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有相對運動,物體之間存在著的摩擦力)
b. 剛才的實驗給我們暗示了一個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通過上述實驗得出:
1. 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A. 靜摩擦力產生條件是粗糙,有彈力,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B. 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是粗糙,有彈力,有相對運動。
2. 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A. 接觸面平行,并且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B. 與接觸面平行,并且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
1、靜摩擦力的大小。
通過演示實驗,用彈簧秤拉木塊,從零開始不斷增大彈簧秤的拉力要求學生觀察拉力的變化(保持木塊的靜止)。引導學生用二力平衡知識可以得到:小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也是從零開始不斷增大。
繼續實驗,要求學生觀察木塊的運動情況,可以得到:物體剛開始運動時所受到的靜摩擦力就是最大靜摩擦力。
結論:0<F≤Fm ,Fm為最大靜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要求學生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拿出尺子夾在書中合上課本,體會用手抽出尺子時的用力;然后在合上的課本用另外一只手對課本施加一個壓力,再一次體會用手抽出尺子時的用力。
實驗結論:通過其它因素不變情況下只改變壓力,得到摩擦力與壓力有關。
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F=μFN,μ是比例常數,沒有單位,叫動摩擦因數,μ的大小跟兩接觸物體的材料及接觸面的情況。
3、滑動摩擦力公式的應用。
通過讓學生做一些相關練習,鞏固學生對滑動摩擦力公式的應用。
4 . 課堂小結。
【高一課程摩擦力的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高一《沁園春長沙》的課程教學設計12-28
摩擦力教學設計15篇03-16
《雨巷》的高一課程教學設計12-27
《背影》課程教學設計10-29
關于背影的課程教學設計11-06
關于觀潮課程的教學設計10-29
高一離騷教學設計12-2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程教學設計08-10
《木蘭詩》課程教學設計方案08-07
《歸園田居》教學課程設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