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6 10:28:1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活化石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化石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化石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活化石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朗讀課文,知道講了哪幾種活化石,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3.培養愛自然、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知道并了解保護活化石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大家知道恐龍嗎?是怎么知道的?讓學生說一說,對學生地回答適時評價。然后用ppt分別出示圖片一、圖片二圖片三和圖片四,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化石。恐龍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種動物,我們現在只能通過化石來認識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讓我們來看課文吧!

  二、板書課題《活化石》,引入新課。

  三、引導學習課文。

  1.自由讀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兒?(博物館)

  (2)化石可以用來干什么?(通過化石,我們可以看到億萬年前的動植物)教師講解化石,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化石存放的地點.

  2.學習第2自然段。

  (l)指導朗讀。

  (2)看圖,了解銀杏樹的樣子。

  (3)讀了這段后,你知道了關于銀杏的哪些知識?(銀杏樹已生活了幾億年,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扇子,生長得很慢。)

  3.自學第3自然段。

  (l)自由讀第3自然段。

  (2)你知道了哪些有關熊貓的知識。(熊貓生活在許多年前,它愛吃竹子,它的祖先卻以食肉為生。)

  (3)指導朗讀。

  (4)放課件大熊貓的圖片,給學生欣賞。

  提問:同學們已經看完了大熊貓,有什么想說的嗎?

  提問:你真會觀察!每只大熊貓的樣子都不一樣,你能說說嗎?

  出示句式:大熊貓的樣子可愛極了。它的身子(),四條腿(),一雙大眼睛()。

  4.學習第4自然段。

  (1)齊讀第4自然段。

  (2)對照插圖,了解中華鱘的樣子。

  (3)你能說說中華鱘的有關特征嗎?(中華鱘生活在一億多年前,生活在江河里,身披大片硬鱗,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嘴巴又尖又長,現在已非常稀有了。)

  5.學習第5自然段。

  (l)齊讀。

  (2)明白這段的作用。(總結全文,井點出主旨:好好保護它們。)

  四、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1.邊看課件圖片,邊說說這三種活化石的有關特征。

  2.讀了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3、創造性地演讀課文師示范表演(銀杏樹的自述)

  五、練習:

  1、句式練習:科學家把()、()和()叫做活化石。()、()和()被科學家叫做活化石。

  2、讀讀寫寫: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一塊塊——一條條——一棵棵——一只只

  活化石教學設計2

  【課前透視】

  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銀杏樹、國寶──大熊貓、水中活化石──中華鱘……這些古生物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們稱為“活化石”。這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課文洋溢著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貼近兒童的生活,語言平實,通俗易懂,學生愛讀,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學生對化石的知識了解不多,但是對銀杏樹和大熊貓特別熟悉。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識知出發,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的同時,呼喚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的意識。讓學生動口、動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查閱有關古生物的資料,擴展自己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閱讀、識字、交流,注意多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引發他們研究、探索的欲望。本課教學可以采用放手讓學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了解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信息資料】

  1、課件或有關錄音磁帶,頭飾。

  2、制成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

  3、課前布置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搜集有關古生物的資料,并自己整理。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演示:(播放課件或錄音,向學生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說說你看到(或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書課題)組內交流找到的資料(文字或圖片),推選出代表向全體同學介紹。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解說和生動的畫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展示圖片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2、板書:化石,問: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嗎?你見過化石嗎?在哪里見過?它是什么樣子的?(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齊讀。)我們這節課要學習“活化石”這課,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從學生的認知出發,讓學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發展了思維和表達能力。)

  〖對話平臺〗

  一、自讀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請你一邊讀一邊想,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相信學生,給他們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機會,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2、邊讀邊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邊讀邊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子。

  (培養學生邊讀書邊動手、動腦的習慣。)

  二、朗讀

  1、指名讀。

  2、領讀,教師有重點地領讀重點句子,正音。

  3、輪讀,每人讀一自然段。

  4、選讀,喜歡哪段就讀哪段。

  5、指讀,組內指定讀,互聽互評。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訓練,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發揮范讀的作用,在朗讀中要注意對朗讀的評價。)

  三、識字

  1、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識字。

  2、請小老師介紹識字經驗。

  3、開火車讀,連詞讀,齊讀。(注意“珍、肉、史”翹舌音。)

  4、游戲:猜猜猜。(小組合作,一人擺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學快速找到他說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復現生字,增加學生和生字見面的機會,給學生識字的空間。)

  四、寫字

  1、出示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化代孫植”,認讀,交流識記方法。問:這四個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么樣寫?(先書空,再引導發現寫字規律:左窄右寬。)

  2、觀察“化、代”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教師范寫。(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單立人的關鍵是: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3、學生描紅,臨寫。

  4、組內推選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五、作業

  將找到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做成卡片,寫上說明,下節課向大家介紹。

  活化石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博、珍”等11個生字,會寫“代、化”2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閱讀,知道三種活化石: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的特點。

  3、能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知道三種活化石: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師生一起收集有關古生物的資料。

  一、課前導入

  1、孩子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兒?(指名說)

  2、看來同學們去過不少地方呢!知道這是哪兒嗎?

  【出示圖片】博物館

  “博”還是一個生字,帶拼音讀2次。它的左邊是十,在古代表示東西南北中各方面都有就是博。去過博物館嗎?(去過,追問:博物館里有?)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博物館看看。(出示博物館各類圖片)這就是:博物館。

  3、博物館中有一類東西平時很少見到,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見見。(出示化石圖片)

  這些都是?化石。動物或植物埋在地下很久很久的,變成像石頭一樣的東西,就是化石。讓我們把化石請到黑板上。(板書:化石。)

  4、那化石到底要埋多久呢?誰來讀一讀,告訴大家。

  【出示句子】在博物館里,我們觀看一塊塊化石,就能看到億萬年前的動物、植物。

  要埋多久?億萬年(板書:億萬年)365天是一年,億萬年就是有1000000000000個365天啊!

  透過這個重要詞語,我們知道化石居然有這么久遠的歷史呀,一起讀。

  那么,你看到過活的化石嗎?(補全課題)趕緊到課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

  1、打開課文,有滋有味地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課文寫了幾種活化石?

  【出示】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板貼)

  234

  誰愿意把他們的名字響亮地介紹給大家?(指名讀)

  銀杏樹:前鼻音和后鼻音連在一起最難讀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他們?【出示】234聰明的孩子用手指告訴我哦!

  三、捕捉信息,感受歷史久遠。

  1.那這些活化石是不是也有很久很久的歷史呢?請小朋友打開書,讀讀2、3、4自然段,你從哪兒發現它們有很久很久的歷史,把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引導孩子把句子畫完整)老師把他們請到屏幕上來了。

  2.實物展示反饋【出示】

  銀杏樹,又叫白果樹,它是幾億年前的樹種,十分珍貴。

  和它在同一時期生活過的動物,許多早就滅絕了,大熊貓卻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

  中華鱘也是一種古生物,它有一億多年的歷史。

  A、(出示第一句)先看第一句,誰愿意讀一讀?

  這里的“珍”是生字,既是前鼻音又是翹舌音,可難讀了。(出示詞卡,帶拼音讀2次)

  課文中給它找了個朋友(出示詞條:珍貴,指名讀3-4個,送回到句子中,一起讀。)

  看,銀杏樹的歷史很久很久了,你是從哪兒發現的呢?(幾億年)(生回答,教師圈詞)(板書:幾億年前)

  B、請你拿起筆,在另外兩個句子中圈出你感受到很久很久的詞?

  第二句:一代一代不著急,聽老師讀。(教師范讀)你從哪個詞中感受到歷史很久很久?(師圈,板貼)

  許多早就滅絕了(出示:滅絕)讀詞。(鏈接)

  看這個絕字,在古代它是表示用刀把絲砍斷了,那這絲就連不下去了。在這兒說,許多早就滅絕了,就是說他們?(活不下去了)而這兒的大熊貓卻?

  看,這對大熊貓生下了它們的下一代寶寶,那一代一代就是指這樣的兩代嗎?

  告訴你們,大熊貓已經有800萬年的歷史了。

  第三句:一億多年(師圈,板貼)

  剛剛我們通過這幾個重要詞語(讀詞)讀懂了活化石有很久很久的歷史。

  3.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稱呼他們為活化石了嗎?

  他們不僅有著很久很久的歷史,而且到現在還活著,所以稱他們是活化石。

  四、學習第二段

  1.看,美麗的銀杏樹正在向我們招手呢,讓我們趕緊去看看。

  2.【出示第二段】

  A、請四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銀杏樹,一人讀一句。

  B、這些句子讀正確還不夠,如果你發現了其中的小秘密,還能讀得更好聽呢!

  【出示】樣子葉子小扇子慢極了小時候種下當上吃上

  自己讀讀看,發現了什么?都是輕聲。指名2個,齊讀。

  真有趣,一起把他們放回到課文中讀讀吧。

  聰明的小朋友,貓頭鷹博士可要考考你們了:“銀杏樹知多少?”不過,要到課文中找答案哦!

  第一題:你知道銀杏樹還有別的名字嗎?

  第二題:我是銀杏葉,你能找到我嗎?別急,要到書中找理由。

  交流:你是怎么認出來的?

  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拿好你的書把句子讀完整。)

  哦,原來課文已經告訴我們了啊,一起讀。

  (出示銀杏葉由少到多)這片葉子像一把小扇子,這片葉子也像一把小扇子。這樣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你們真有眼力,老師還帶來了一位大自然的朋友呢!它是:鈴蘭花。(出圖)你看,鈴蘭花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朵朵鈴蘭花像?

  鈴蘭花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朵朵的鈴蘭花像一()_____。

  牽牛花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朵朵的牽牛花像一()。

  (你真會想象,量詞用得特別準確。)

  我不禁想起,課文中銀杏樹的樣子也很容易辨認(讀)

  第三題:猜一猜:種了十年的銀杏樹結果子了嗎?別忘了哦,要到書中去找答案。

  (同桌討論、交流)

  銀杏樹長得這么慢,怪不得大家還叫他:公孫樹。

  你們的回答,讓大家對銀杏樹有了更多的了解。現在讓我們變成美麗的銀杏樹,結合我們了解到的有關銀杏樹的知識,介紹一下自己吧!(誰最能干,能把銀杏樹的各個方面都介紹一下。)

  出示:大家好,我是銀杏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怪不得課文中這樣介紹它:銀杏樹……!(出示段落讀)

  五、書寫指導

  1、你們讀得真好聽,銀杏樹爺爺很高興,請樹葉寶寶給我們送來了幾個生字朋友呢!【出示】化代

  2、給它們組組詞吧。

  3、觀察他們的右邊,你覺得寫這兩個字要注意什么?(比較:關注后面豎彎鉤和斜鉤)

  4、師范寫,生書空

  5、師巡視,個別指導

  6、展評

  板書:活化石

  億萬年前

  銀杏樹(2)大熊貓(3)中華鱘(4)

  幾億年前一代一代一億多年

  活化石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要點】

  1、導入新課,學習“博”、“珍”、“孫”、“悉”、“絕”、“肉”6個生字,會寫“化”、“植”、“孫”、“代”、“滅”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一、二、三自然段,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

  一、導入新課

  1.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很多遠古時代的生物都已經滅絕了,像三葉蟲、恐龍等。我們想了解它們的生存情況,只能通過對它們的化石進行科學的研究。

  (1)媒體出示圖片:三葉蟲、恐龍

  (2)師板書:化石

  你見過化石嗎?在哪里見過?它是什么樣子的?(學生交流)

  2.師簡介化石。

  (1)媒體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葬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厚厚的地層好比一本碩大無比的書,夾藏在不同地層里的化石就像一種特殊的文字,記錄著古生物生存活動的歷史和地層的年齡,它是人類開啟地球宮門的一把鑰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幫助人們確定地層的年代。

  (2)師板書:活。

  化石怎么是活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33課。

  媒體出示課題:33活化石

  說明:關于古生物的知識,相信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既有吸引力又有認知難度,教師搜集并提供相關知識,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積極性,增強趣味性,為引導學生養成查閱資料的習慣打基礎。

  二、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整體感知:

  (1)學生分節讀課文,教師隨機正音。

  zhēnròushúxī

  媒體出示:珍貴食肉熟悉

  (2)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

  我知道了(博物館里有化石;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都是活化石;我們要保護活化石等等)

  (3)看來大家對活化石充滿興趣,那就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說明:初讀課文,重在落實“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字詞更應當在初讀感知時加以強調。其次,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深入讀課文,是語文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

  (1)媒體出示:在博物館里,我們觀看一塊塊化石,就能看到億萬年前的動物、植物。那么,你看過活的化石嗎?

  (2)學習生字:博

  媒體變紅:博

  (3)誰會寫“博”字?(指名用手指比劃書寫)

  我要提醒大家“博”字的第五筆是橫折。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3.師:原來,通過化石能了解億萬年前的動物和植物。那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些活化石呢!趕快到第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二、三自然段。

  (1)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為我們介紹了哪些活化石呢?

  (2)指名交流,隨機板書。(銀杏樹熊貓)

  2.那這些活化石都有什么特點呢?(出示相關圖片及文字)

  媒體出示:銀杏樹,又叫白果樹,它是幾億年前的樹種,十分珍貴。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銀杏樹長得慢極了,如果你小時候種下一棵銀杏樹,一直要等你當上爺爺,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銀杏樹又叫公孫樹。

  大熊貓是我們熟悉的動物,非常可愛。和它在同一時期生活過的動物,許多早就滅絕了,大熊貓卻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愛吃竹子,你能想到嗎,它的祖先卻以食肉為生。

  (1)學習生字:珍孫悉絕肉

  媒體變紅:珍孫悉絕肉

  讀音:珍孫(開火車讀)

  字形:絕悉(學生用手指比劃書寫)

  字義:肉(找朋友)

  (2)指名兩個學生分別讀第二、三自然段。

  (3)學生交流活化石的特點,教師隨機板書。

  銀杏樹:古生物、白果樹、幾億年前的樹種、葉子像小扇子、長得很慢(公孫樹)

  大熊貓:古生物、愛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動物。

  3.教師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1)師引讀:銀杏樹又叫什么?(生回答:白果樹),它是幾億年前的樹種,所以——十分珍貴。

  媒體出示: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2)指名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原來銀杏樹的葉子像小扇子)

  媒體出示:

  誰會填:

  一(片片)葉子一()扇子一()褲子

  一()糖一()樹一()書

  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數量詞?(一串串、一只只、一件件)

  (3)男、女生讀。

  (4)為什么銀杏樹又叫公孫樹呢?(小組讀)

  媒體出示:銀杏樹長得慢極了,如果你小時候種下一棵銀杏樹,一直要等你當上爺爺,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銀杏樹又叫公孫樹。

  (5)師生合作讀第二自然段。

  4.同桌合作讀第三自然段。

  (1)同桌合作交流。

  (2)教師指導朗讀長句。

  媒體出示:和它在同一時期生活過的動物,許多早就滅絕了,大熊貓卻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

  (3)師范讀,指名讀。

  (4)開火車分句讀。

  5.現在你能根據搜集到的信息,為大家介紹一下活化石嗎?(師指著板書復習)

  (1)學生準備。

  (2)指名交流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銀杏樹、大熊貓都是活化石,它們可以幫助現代的人了解許多古代的知識,下節課我們還將繼續學習其他的活化石。

  說明:深入研讀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朗讀指導時,抓住關鍵詞、句,能起到輔助閱讀,掌握學習方法的作用,為借助信息介紹活化石打下基礎。

  四、鞏固字詞,指導寫字

  1.復習詞語

  媒體出示:博物館植物化石珍貴公孫樹一代一代滅絕食肉

  2.學習書寫:化植孫代滅

  (1)媒體出示(帶田字格):化代

  (2)讓學生自己觀察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都是單人旁的字,但是右邊部分不同,書寫時要注意左窄右寬,尤其左右結構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如:“化”字右邊筆順——撇,豎彎鉤。

  “代”字右邊筆順——橫,斜鉤,點。

  (3)重點指導:植

  媒體出示:植

  如:“植”的右邊“直”字有三橫。

  (4)師范寫“植”字、邊寫邊強調重點,學生用手指比劃書寫。

  3.學生學習寫字,當堂評議。

  4.我能行:照樣子,寫一寫。

  例:一片一片片

  一片片銀杏樹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一朵

  一棵

  五、作業布置

  1.在田字格中認真書寫:化植孫代滅

  2.認真完成“我能行”的練習。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板書:

  33活化石

  銀杏樹:古生物、白果樹、幾億年前的樹種、葉子像小扇子、長得很慢(公孫樹)

  大熊貓:古生物、愛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動物。

  第二課時

  【課時要點】

  1、學會“鱘”、“史、“鱗”、“核”、“缺”、“乏”、“稀”等生字,指導書寫“歷史”、“克”等字。鞏固復習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四、五自然段,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了解古生物知識,激發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一、復習導入

  1.認讀詞語。(指名、開火車)

  媒體出示:博物館植物化石珍貴公孫樹一代一代滅絕食肉

  2.根據以上的詞語說說你了解的關于活化石的信息。

  (1)學生交流。

  (2)教師引導復習板書。

  3.導入:上節課我們了解了銀杏樹、大熊貓都是活化石,那還有哪些是活化石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了解。

  說明:在復習詞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巧妙地將課文第一、二、三節的內容進行了梳理,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從而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研讀課文

  (一)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思考:你還了解了哪些活化石?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板書:中華鱘)

  媒體出示:中華鱘也是一種古生物,它有一億多年的歷史。

  (3)學習生字:鱘史

  媒體變紅:鱘史

  “鱘”字是形聲字,左邊的“魚”表意,右邊的“尋”表音。

  “史”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指名用手指比劃書寫)(找朋友:歷史史記)

  (4)齊讀句子。(板書:有一億多年的歷史)

  2.那中華鱘還有什么特點呢?請和同桌一起再到第四自然段里去找一找。

  (1)同桌討論交流。(師隨機板書:大、重、怪、少)

  (2)媒體出示:中華鱘生活在江河里,最大的可以長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著大片的硬鱗,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張大嘴又尖又長,樣子怪怪的。由于以前缺乏保護,目前,中華鱘已成為稀有魚種了。

  (3)學習生字:鱗核缺乏稀

  媒體變紅:鱗核缺乏稀

  “鱗”字誰會寫?(學生開火車用手指比劃書寫)

  請給“缺”、“核”找朋友。(缺少缺乏殘缺核桃果核核彈)

  媒體出示:

  選詞填空。

  稀有稀少

  由于缺乏保護,華南虎已成為()動物了。

  沙漠里,氣候條件很差,動植物非常()。

  (4)把這些生字寶寶放進句子,你還會讀嗎?(指名讀,齊讀)

  3.現在你知道中華鱘這種古生物有哪些特點了嗎?(復習板書)

  (1)指名交流。

  (2)師生合作讀第四自然段。

  4.拓展閱讀。

  過渡:老師這里還有一些關于古生物的資料,請同學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媒體出示:

  中華鱘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就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長在海洋中,成熟期約為9——12年。壽命很長,可活一二百年。2000年10月20日在長江捕獲了一頭已死亡的中華鱘,后經上海自然博物館制成標本,保存在中華鱘東方養殖研究基地。

  大熊貓的體形非常適應森林環境。雖然大熊貓笨重的體態和“內八字”的腳步使它顯得笨手笨腳,但實際上它卻出奇的靈活。強壯的前腿和厚實有力的肩膀使它們爬起樹來身手矯健,遇到敵人時也能化險為夷。野生大熊貓的壽命約為20年。

  世界上適合大熊貓生存的棲息地很少,所以,僅在中國的四川、甘肅、陜西三省才能找到大熊貓。

  (2)你從中了解到了什么新的信息?(同桌討論)

  (3)學生交流。(中華鱘和大熊貓都是需要我們保護的珍稀動物)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1.誰愿意讀讀第五自然段?(指名)

  2.你們發現了什么嗎?“活化石”為什么要加引號?(是因為科學家通過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能了解億萬年前的動植物,就像化石一樣,所以是被當做“活化石”的,因此要加引號。)

  3.那面對這些活化石,你有什么心里話想說嗎?

  (1)讓學生借助老師提供的關鍵詞依次說一句心理話。

  (2)媒體出示:1珍貴2稀有3保護4缺乏

  (3)學生交流:

  1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真是珍貴呀!

  2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是稀有的古生物。

  3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是珍貴、稀有的古生物,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

  4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是珍貴、稀有的古生物,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如果缺乏保護,它們就會像恐龍一樣滅絕。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這三種古生物的樣子奇特、可愛和生存年代的久遠,并知道了他們都是“活化石”。就讓我們一起努力來好好保護它們吧!

  說明:研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理解本文出現的重點生字詞的意思,并加以運用,同時提煉出本文所要傳達的信息——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增強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三、總結全文,鞏固字詞

  (一)總結全文

  1.分節朗讀全文。

  2.學了這一課,你知道了什么?(學生看著板書交流)

  3.小結:小朋友們,雖然有很多遠古時代的生物已經滅絕了,但是值得慶幸的是,還有一些古老的生物擺脫了重重磨難,頑強地生存到現在,例如課文里介紹的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已經成為人們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行動起來,保護這些珍惜生物。

  (二)鞏固字詞

  1.抽讀詞語。

  媒體出示:中華鱘歷史魚鱗核桃缺乏稀有博物館植物化石珍貴公孫樹一代一代滅絕食肉

  2.指導寫字:歷史克

  (1)媒體出示:歷史克

  (2)重點指導:史

  “史”的筆順規則是:豎,橫折,橫,撇,捺。要注意最后一筆“捺”要出頭。

  3.師范寫“史”字、邊寫邊強調重點,學生用手指比劃書寫

  4.學生學習寫字,當堂評議。

  5.我能行:選一選,填一填

  克刻千()立()()服時()

  直植()樹筆()()線()物

  四、布置作業

  1.在田字格中認真書寫:歷史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介紹自己喜歡的活化石。

  3.完成“我能行”的練習。

  4.拓展:課后搜集相關的古生物資料。

  板書:

  33活化石

  銀杏樹:古生物、白果樹、幾億年前的樹種、葉子像小扇子、長得很慢(公孫樹)

  大熊貓:古生物、愛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動物

  中華鱘——古生物、有一億多年的歷史、大、重、怪、少

  活化石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動物意識。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設計思路

  學生對化石的知識了解不多,但是對大熊貓比較熟悉。這篇教學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進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的同時,呼喚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的意識。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走出教室,走出校園,查閱有關古生物資料,擴展自己的視野,培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識字、閱讀,讓學生合作學習、互相交流、探究發現,引發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欲望。

  課前準備

  1.做課件和頭飾。

  2.制作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

  3.師生一起搜集有關古生物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播放課件,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向學生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然后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書:化石。你見過化石嗎?在哪里見過?它是什么樣子的?(師簡述化石)

  3.板書: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學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邊讀邊圈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認讀,如借助拼音認讀,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等。

  2.指名讀課文。讀后師生共同評議。

  3.教師有重點地領讀重點句子,相機給予指導。

  4.輪讀,讓五位學生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5.選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6.組內分工讀,互聽互評。讀后說說: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活化石?

  三、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詞,請小老師領讀。

  bózhēnxīsūnjuéròuxúnshǐlín

  博物館珍稀公孫樹滅絕食肉中華鱘歷史硬鱗

  héquēfá

  核桃缺乏

  2.出示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

  3.游戲:識字擂臺賽。

  引導學生認讀生字,并交流記字方法。

  出示11個生字,舉行識字擂臺賽,選出擂主。

  四、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要寫的字,學生認讀,交流記字方法。

  2.觀察規律,指導書寫。

  (1)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化代孫植應該怎樣寫?

  (2)寫滅克應該注意什么?

  (3)指導書寫歷和史中的豎撇。

  4.組內推選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五、布置作業。

  把課外找到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做成卡片,寫上說明,準備在下節課向大家介紹。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抽讀生字卡片。

  2.游戲:識字采果。

  出示一棵銀杏樹,樹上結滿了果子,果子上寫了生字。認對一個字,采下一個果子。

  二、質疑解疑。

  1.自由朗讀課文,讀后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

  2.集體反饋,師生共同討論。

  三、整體感知1播放課件,在優美、活潑的音樂聲中,一棵枝葉茂密的銀杏樹出現在屏幕上,隨之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1)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2)說說你知道了什么?(集體交流:介紹銀杏樹的奇特、可愛和生存年代的久遠。)

  (3)如果這棵銀杏樹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想對它說什么?

  2.學生任選第三或第四自然段分組自學(步驟同上)

  3.每一組推選一名代表上臺交流。

  (1)播放課件:在愉快的音樂聲中,一只大熊貓正在竹林里香甜地吃著竹子。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學生邊看課件邊介紹大熊貓。

  (2)播放課件:在歡快的樂曲聲中,一尾中華鱘愜意地在江河里游動。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內容。學生邊看邊介紹中華鱘

  四、情境說話

  假如你是活化石銀杏樹或大熊貓、中華鱘,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好嗎?(先組內練習自我介紹,再戴頭飾到臺上作自我介紹。介紹完畢,師生共同評議)

  五、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介紹了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知道了這三種古生物的樣子的奇特、可愛和生存年代的久遠,并知道了他們都是活化石。如今,這些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讓我們撅起手來保護它們吧!

  六、課后練習

  1出示課后讀讀寫寫習題,全班練讀練寫。

  2擴展練習

  一本本一座座一朵朵一雙雙一位位

  七、作業展示

  拿出上節課的作業向大家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內容不限制,可以是本課介紹的三種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是學生喜歡的其他動植物。)

【活化石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活化石教學設計14篇04-22

《活化石》教學反思(15篇)03-30

教學設計范文03-03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綜合學習一》教學設計范文【精選】03-25

《我為你驕傲》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03-25

課文翠鳥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03-24

《鄉愁》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12-03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13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0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第5页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 |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 午夜爽爽一区二区 | 亚洲理论欧美理论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