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五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 、設計理念
課堂氣氛對于教學質量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注意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全面統一。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情感過程,如果沒有認知因素的參與,學習任務不可能完成,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不能維持。教師良好的情感能感化學生,激起求知欲與主動性,從情感上扣擊學生的心弦,達到以情動情。使學生進入情景,體會語言的美,感受作者的情,F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得文、情與景相融。
二、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按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觀察景物的方法;
2、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重點:讓學生感受第一場雪的美麗壯觀的景象。
四、難點:讓學生學習動靜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
五、教學準備:錄音、光碟。
六、教學過程:
。ㄒ唬、引入情景:
同學們,有位朋友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想知道她是誰嗎?聽完這首歌曲你們就知道了(播放歌曲《小雪花》)。
你們知道這位朋友是誰了嗎?(雪)你們喜歡她嗎?(喜歡)
昨天咱們這也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讓我們感受到了冬的腳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1課《第一場雪》。(板書課題:21*第一場雪)[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ǘ⒊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向我們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第一場雪?下面同學們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給學生閱讀的自由]
2、指名回答。
(三)、品讀課文
1、讀了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把你認為寫的美的語句畫出來,然后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注重學生的感受和情感體驗]
3、指名回答,并相機板書。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朗讀時教師適當地作一下指導]
4、這些語句寫的這么美,課后同學們可以把它們背誦下來。[積累語言]
。ㄋ模⒄n文延伸
1、雪為我們帶來了歡樂,為冬天帶來了色彩,下雪還能帶來哪些好處呢?
2、理解“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句話。
3、你們還知道那些諺語和俗語?
4、課下同學們可以去搜集一些諺語和俗語。[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ㄎ澹、和本文對話
我們的雪花朋友真是太美了,你們想對她說些什么呢?[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創新能力]
。、口頭習作練習
作者把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寫的是如此的美麗壯觀,誰能為大家描述一下我們昨天下的第一場雪呢?[做到讀、說、寫結合]
。ㄆ撸⒆詈笞屛覀冸S著音樂來欣賞塞北的雪。(播放光碟《我愛你,塞北的雪》) [做到文、情、景相融]
。ò耍、總結:
課后,同學們以《雪》為題,寫一篇習作,來表達你對雪的喜愛之情。希望同學們在雪的陪伴下,度過一個快樂的冬天!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以形傳神”的描寫方法。
2、感悟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培養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一、導語
講課之前,先請教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人能稱之為“巨人”?
(①身材高大異乎常人的人②童話里指比一般人高大、而往往有神力的人物③比喻有巨大影響和貢獻的人物。)
音樂家貝多芬身材矮小粗壯!安∧Z走了他短暫的生命。他為什么能稱之為“巨人”?(音樂上的杰出貢獻)
僅僅因為如此嗎?學完這篇課文,相信你會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
二、初識名人
課前大家廣泛搜集了貝多芬的資料,我也給大家準備了幾個小題目,誰來回答。
同學們對貝多芬有了這么多的了解,想不想感受一下他的《命運交響曲》?聽完后,告訴我你的感受。
聽《命運交響曲》片段,交流感受。
生1:感覺很震撼,很有氣勢,仿佛是激烈的敲門聲。
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部宏偉的充滿哲理和英雄史詩般的巨作,貝多芬創作了6年時間。此時的他已在無聲的世界里孤獨地掙扎了二十余年,為了創作,他用一枝小木桿,一端插在鋼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感受音符的律動。靠是什么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為人類釀制出玉液瓊漿呢?讓我們一起走近名人。
三、走近名人
1、布置大家預習了課文,誰先來讀一下生字?齊讀。結合課文說一下詞意。
2、課文從客人來訪談起,請你概括其中寫了哪幾件事?
(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客人與貝多芬會面──貝多芬回憶最后一次指揮的情形)
四、解讀名人
1、作家何為寫人物傳記非常善于塑造生動的人物,他從哪些方面描寫貝多芬?(肖像、語言、神態)
2、我們先來剖析肖像描寫部分,誰來讀?
3、請你按照“從中,我讀出了一個的貝多芬!边@一句式,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讀外貌描寫部分,交流。
、 外貌:(雙肩、眼睛、嘴)—堅忍無比
② 比較閱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片斷,比較寫法的異同。
(相同:觀察角度相同,著眼點相同
不同:課文抓住典型特征,語言簡練,著力表現貝多芬堅忍無比的生的意志;選文描寫全面細致,突出了貝多芬相貌平庸甚至丑陋,與下文寫貝多芬不朽的貢獻、偉大的人格相對比。)兩段描寫各有千秋,都服務于作者的寫作目的,都能以形傳神課文尤其如此。
③ 寫法:以形傳神
仿寫練習:抓住某位同學的一個面部特點寫一、二句話、交流。
4、內心(語言)
古語說:言為心聲,透過貝多芬的語言,我們走進他的心靈。揣摩貝多芬的語言,說說你的理解。我從《貝多芬傳》里摘錄了幾句話,希望能給你一點提示。
、 一株樹:苦悶、絕望熱愛自然
、 火山:堅強與厄運抗爭、獻身音樂
、 心里的音樂:用生命創作
、 “永恒”:超越自我音樂相伴(用苦痛換來歡樂)
5、概括貝多芬給你的總體印象:獨立堅強,嚴肅善良、熱愛自然、酷愛音樂、不屈服于厄運。課后閱讀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和以貝多芬為原型創作的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你會受到心靈的震撼與洗禮。
五、感悟名人
1、作者為什么稱貝多芬為“音樂巨人”?
信念、巨人、貝多芬
2、拓展延伸:
貝多芬不屈的信念深深震撼了我們,然而,以頑強的意志搏擊神圣風浪險灘的又何止貝多芬一人?
請你說出直面人生苦難的杰出人物有哪些?
(他們,都是信念的巨人)
3、貝多芬用不屈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華為世界音樂史譜寫了輝煌的樂章,戰勝痛苦的歡樂征服了所有的聽眾,下面請你聆聽貝多芬音樂演奏會片斷,同時打開課本第二頁的彩圖,凝視他的雙眼,聯系自身實際,邊聽邊寫下你的感受,語言力求精煉。
交流
4、結語: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有凄風苦雨、激流險灘,但只要我們用信念做槳,意志做帆,堅信人生的航船定將“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課前準備
布置搜集關于文成公主的資料。多媒體課件或文成公主進藏圖。
A 案
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導語:(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1.匯報朗讀。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為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a.為什么“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b.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1.導語激趣: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么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生的幾件小事。
拓展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藏王松贊干布派了一位叫祿東贊的使者前去長安求婚。當時前往長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認為西藏太遠,不愿將公主遠嫁。于是同大臣們商量,出了幾個難題來考這7位使者,企圖將藏王的使者難住,以便謝絕這門婚事。
第一個難題是將500匹小馬放在中間,500匹母馬拴在四周。讓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馬的親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無法辨認,他們把小馬牽近母馬,不是踢就是跑,小馬怎么也不敢近母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馬性,他讓人給母馬喂上等草料,讓它們吃飽。飽食的母馬叫將起來,招呼自己的小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馬紛紛來到自己的母親身邊,藏王使者毫不費勁地解答了這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是要用一根線穿過一塊中間有彎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時間,想盡辦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輪到藏王的使者,他的辦法倒也簡單,他捉來一只小螞蟻,先把細線粘在螞蟻的腳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個孔眼處抹一些蜂蜜,螞蟻聞到蜜香,就趕緊沿著彎曲的孔道往里鉆,結果又是藏王使者得勝。
第三個難題是將兩頭刨得粗細一般的一根大木頭,讓7位使者分清哪頭是樹梢,哪頭是樹根,同時說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過來,看過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來。藏王使者叫人把木頭放在河里,木頭一浮起,前頭輕,后頭重,輕者為梢,重者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聰明才智使皇帝很驚訝,也很喜歡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難題:誰能在300個穿著打扮一模一樣的姑娘中認出誰是公主來?這7位使者都從未見過公主,要認出來談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認,結果都認錯了。藏王使者從一位老婦那里得知公主從小愛擦一種香水,經常引著飛蝶在頭上飛。藏王使者根據老婦這一指點,從300個姑娘中認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將公主許配給藏王。藏王使者見了公主說:“你去西藏的時候,別的東西都不必帶,只要帶些五谷種子、鋤犁和工匠就行,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西藏種植更多更好的莊稼。”
文成公主進藏時,皇帝送給她的是500馱五谷種子、1 000馱鋤犁,還有數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傳當年文成公主辭別父母,離開長安以后,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離親人和家鄉越來越遠了,不由得思念起遠在長安的父母來。她想起臨別時母親送給她一面寶鏡時說的話:若懷念親人時,可從寶鏡里看到母親。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寶鏡”,雙手捧著照起來,不照則已,一看反倒吃了一驚。原來文成公主從鏡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親,而是自己滿臉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氣,把寶鏡摔在地上。沒想到,寶鏡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稱之為日月山。它恰好擋去了一條東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頭回流。于是人們稱這條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說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淚哩!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寧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業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B 案
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在唐朝,為了邊塞安定和平,不再連年征戰,朝廷采用和親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為和親嫁給吐蕃、契丹、吐谷渾、回訖等邊塞小國的國王或王子。這些公主當中,最聞名于后世的當屬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為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直到現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得很廣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傳中,這個真實的故事增加了許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個怎樣的人呢?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讀生字生詞。
3.邊讀邊思考,把對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關句子和段落旁。
圍繞“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這一話題交流讀書感受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聰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得到)
2.皇帝疼愛的女兒。(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體會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領,什么也難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5.給西藏帶來了許多好處。(最后一個自然段可以體會到)
小組同學接龍講故事,比一比誰講得清楚,流暢
課外拓展
搜集有關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間故事和《同步閱讀》中的《一幅壯錦》《獵人海利布》等民間故事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導入:
由生日歌導入,師生同唱。
二·新授:
1·課文給大家再現了兩個什么樣的場面?
2·孩子們為什么興奮熱鬧起來?他們當時是什么樣的心理?
3·孩子們的和自豪主要表現在那一段?
4·你有這樣的心理嗎?討論
5·老師也有過這樣的心理,出示自己的受難日禮物,這是我孩子生日時送我的禮物,受難日禮物,你們都送過父母禮物嗎?在什么日子里送的?為什么要送禮物給爸媽?學生回答,并討論
6·我們來看看這節課上,當老師問誰知道父母生日這一問題是孩子們的表現吧。
7·孩子們問什么沉默?
8·沉默的這一分鐘里他們在想什么?小組討論并回答
9·教室里沉默之后又熱鬧起來,為什么?這次的熱鬧和一開始的熱鬧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并回答
10·這節課有效果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11·“極為珍貴的東西”指什么?你認為孩子們認識到了嗎?討論并回答
12·“這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這享受指什么?
三·課堂反饋
這片沉默給了老師( )
這片沉默給了父母( )
這片沉默給了我們( )
四·課堂小結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長大,我們要知恩圖報,齊誦《游子吟》。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能正確判斷兩數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兩數之和的奇偶性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感知兩數之積的奇偶性。運用所學知識和已有的經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驗證尋求兩數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斷方法,體會用“數形結合”解釋數學問題。
重點:正確判斷兩數之和的奇偶性。
難點:自主探索判斷兩數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驗證結論。
教學準備:數學
教學過程
(一)摸獎游戲導入
摸獎規則是:擲骰(tóu)子得到點數A,就從標有數字A的格子向后走A格,每個格子里都有獎品,走到哪一格,格子里的獎品就是你的。(出示圖)
摸獎后發現,得到的獎品的價值都是低于摸獎的費用,貴重的卻一個都摸不到。
手氣差?還是有貓膩??
通過今天的學習,能不能弄清背后藏著一些什么呢。剛才出示的課題是什么?誰能說說
出示課題:和與積的奇偶性
看到課題,(板書:奇偶性)思考:什么是奇偶性?能說說你的理解( “和”與“積”其實就是得數,“奇偶性”就是它是奇數還是偶數),我們是怎樣判斷奇數和偶數,也就是它們的特點是什么?(說明:我們今天研究的數都是一些不是0的自然數的.和與積)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和與積的奇偶性是誰決定的,是否會否存在一些規律。
(二)自主探究,指導交流
1.研究和的奇偶性
猜想:誰能決定著和的奇偶性(板書:和),怎樣驗證?(列舉,加數的奇偶性能否決定和奇偶性)
2.填表
出示:任意選兩個不是0的自然數,求出它們的和,再判斷和的是奇數還是偶數(也就是和的奇偶性)。
學生完成表格,并匯報填寫結果。(選三個算式填寫)
你選的兩個加數是奇數還是偶數,相加后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
。▽W生回答,板書:奇+偶 奇、奇+奇 偶、偶+偶 偶)
有和他列舉的一樣的嗎?也是……結果和他說的一樣嗎
3.這個結論看來像是正確的,老師還有點懷疑(在板書空格處加上“?”),在同學們完成表格時老師就在思考:剛才用的是“列舉”能不能嘗試其他方法呢,畫圖也是發現規律的好辦法啊。
圖示法(用奇數和偶數的特征來判斷)。
因為奇數除以2余1,偶數除以2沒有余數,所以奇數加偶數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數+偶數=奇數。
看來大家理解有點困難,用畫圖表示:
“奇+奇”“偶+偶”的和的奇偶性,除了列舉,我們也能通過奇數和偶數的特征來判斷
(三)回顧與反思
通過列舉和畫圖我們驗證得到和的奇偶性的規律,看看老師表里填的是哪些數,它們的和是否和你們判斷的是一樣(分三種情況出示,奇偶、奇奇、偶偶,實際上找的是一些大數來驗證。)。
現在可以把板書改一改了吧(把板書中 “?”改成“=”)
和是奇數還是偶數與誰有關系?看來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有些數學知識的學習就是要有猜想,再通過舉例來驗證(板書:舉例、驗證)
(四)運用與拓展
1.老師打開數學書,學生猜想:左右兩邊頁碼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任意兩個相鄰的自然數的和呢?你能通過發現的規律說說原因嗎?(三個連續的自然數的和)
寫出三個連續自然數連加求和,和是奇數還是偶數?你能用學到的規律解釋嗎?(出示:(1)奇+偶+奇、偶+奇+偶)
我們寫出的三個連續的自然數是兩奇一偶、或一奇兩偶,如果是三個任意自然數,那還會出現什么情況?學生舉例,(出示:(2)奇+奇+奇、偶+偶+偶)驗證:再寫連加求和,說出和是奇數還是偶數,你的算式中有幾個奇數幾個偶數?在這些算式后面再增加一個偶數,和是奇數還是偶數變了嗎?換成增加一個奇數呢?看來和是奇數還是偶數與加數中奇數的個數有關了,有什么關系?(出示:加數中有1個、3個、5個……奇數時,和一定是奇數。加數中有2個、4個、6個……奇數時,和一定是偶數)
2.1+3+5+…+27+29和是奇數還是偶數?
解題的關鍵是什么?
小結:我們通過列舉或畫圖發現兩個數的和的奇偶性的規律,接著研究多個數相加又發現和是奇數還是偶數與加數中奇數的個數有關,什么關系,說說。
3.出示:1×3×5= 8×4×10×2= 1×2×3= 3×5×7×2=
輕松一下,口算判斷積的奇偶性(一題一題的出示,再板書一道大數目相乘算式判斷,算不出,能判斷嗎?),整體出示四道口算題。
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什么情況下積是奇數?什么情況下積是偶數?
解釋:算式中有偶數,那一定是2的倍數,則積就一定是2的倍數
小結:從積的奇偶性規律探索過程中清晰的發現:我們多寫一些算式進行比較后,就能發現規律;而從不同的算式中發現共同的特點是我們要掌握的能力;這實際上也是告訴我們,通過舉例,并驗證是發現規律的好辦法。
(五)全課總結,交流收獲
1.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2.(1)補充:五(11)班56人,如果男生人數是奇數,則女生人數是奇數還是偶數?如果男生人數是偶數呢?
。2)說明:摸獎游戲內幕。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五篇】相關文章: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5篇01-11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八篇03-09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9篇01-11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六篇01-07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8篇03-13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五篇02-17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十篇02-04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3-14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十篇02-01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9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