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1
一、復習導入
1、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
2、指名上臺畫圖,說說科利亞是怎樣埋下木匣子的?
二、讀中求悟,學習4~12節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允許討論交流)
2、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
生A:我讀懂了科利亞回來時已經大四歲。
生B:我知道他們回到村里時,發現屋里的東西被法西斯搶走了,但以前留下的箱子和匣子都還在。
生C:媽媽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生D:我明白了科利亞起先挖不到木匣子時因為他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當初的十步,現在只要五步。
生E:我覺得科利亞很聰明!
注意點:當出現類似生D的回答時,教師可讓他上臺借助木匣的圖,示意說明。
3、教師小結:大家討論得很熱烈,科利亞經過動腦認識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長大了,按原來的步子找不到木匣。
4、大家來讀一讀課文,說一說該怎么讀。
生A:要體現科利亞起先挖不到時很著急,找到原因時開心的樣子。
生B:要讀出科利亞突然想通時的驚喜。
5、全班齊讀,指導朗讀。
三、借助朗讀,理解第13節
1、齊讀第13節,引導讀出高興的語氣。
2、交流匯報:幫科利亞把懂得的道理解釋給全班同學聽。
生A:科利亞懂得了世界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3、鼓勵學生尋找身邊的例子: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我們應該怎么去面對這些變化呢?
4、師小結: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周圍的一切都講發生變化,遇事要勤動腦、多思考,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新事物。可見,科利亞真是一個的孩子。(機智、勇敢、愛動腦……)
5、指導朗讀。
四、作業
嘗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 5歲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歲 步大 五步
受到啟發:勤動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科利亞五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課文后3個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講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圍繞著“科利亞的木匣”寫了哪些內容?
二、研讀課文,感悟語言
1、仔細讀讀“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1)圈一圈這句話中描寫動作的詞。
。2)科利亞為什么要這樣做?
回讀句子: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3)從這些動詞,你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人?
2、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讀讀。
(1)仔細找一找,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個字?
。2)從這5個“挖”字,你又讀懂了什么?
三、抓住關鍵,引發思考
1、讀課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寫科利亞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應的一個句子讀給大家聽。
引導學生站在科利亞的角度去思考并討論:科利亞當時在想什么?
師生總結出科利亞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對。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2、科利亞是怎么排除前3種可能性,只確定步子有問題的呢?讓學生再幫助科利亞分析分析,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四、細讀探究,討論排除
1、討論第一種可能性:
。1)讀課文,找出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子之后與小伙伴們的對話。
出示對話:伙伴們說:“也許,法西斯把你的寶貝挖走了。”
科利亞說:“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
(2)讀一讀,想一想,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據?
小結:由此可知,科利亞斷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標大,木匣目標小,目標大的箱子沒有被發現,目標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發現,所以木匣一定還在。
2、討論第二種可能性:
(1)找出描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
媽媽把有些東西放進箱子里,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媽媽從家門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2)讀讀這兩句,想一想媽媽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數步法)
小結:從媽媽的埋箱子和挖箱子中,可以看出,數步法是管用的。
3、討論第三種可能性:
(1)挖的方向有沒有搞錯?再讀讀課文,找出描寫科利亞他們家的房子的句子。
。2)“房子還在”告訴我們什么?(科利亞不可能把方向搞錯)
4、歸納排除,得出結論。
。1)既然木匣一定在,算術真有用,挖法沒有錯,那錯的無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錯在哪里呢?找到寫科利亞一家離家出走的句子:
。2)4個年頭,科利亞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同桌互相討論)
讓學生上臺畫示意圖幫助理解。
五、結合生活,深化道理。
過渡:科利亞通過自己的分析,想出了辦法,找到了心愛的小木匣,他是多么的高興,我們一起讀讀最后1小節。
。1)聯系上文,說說你理解了科利亞受到的啟發嗎?
(2)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的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
六、布置作業
根據學生的交流,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通過一件事寫下來,可以是《由<科利亞的木匣>想到的》為題。
學生小練筆。
七、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木匣 五歲 步子小 十步
。ㄋ哪旰螅┩谀鞠 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僬J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哿私饪评麃喡衲鞠缓屯谀鞠坏慕涍^,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課前準備
、偕衷~卡片。
、诔瓕懻n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課時
分步揭題:
、侔鍟澳鞠弧保跋弧弊肿⒁,學習“匣”的音、形、義。
、谕暾鍟n題。
科利亞是個蘇聯的。這篇課文講了他的什么事呢?
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①學生自讀,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講了什么事。
②指名學生朗讀,糾正讀錯的地方。請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默讀課文,了解敘述順序。
、俨贾媚x。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看看從哪兒到哪兒是講科利亞埋木匣,從哪兒到哪兒是講科利亞挖木匣的。
②默讀、思考,做記號,也可與同座討論。
③全班交流。
a、哪幾個自然段講埋木匣,哪幾個自然段講挖木匣?
b、另外的幾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有的是講情況的變化,有的是講從這件事受到的啟發。)
學習字詞
、俪鍪疽髸䦟懙13個生字,讀一讀,再組詞。
、谟^察字形,互相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哪些地方。
、蹖W生寫生字(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抄寫一遍。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僬J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課前準備
、賹W生自讀課文,對照課后生遼表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標好每個自然段的序號,記下自己的疑問。
②生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一曲節奏舒緩的樂曲。
③用紙分別畫一個5歲左右和9歲左右的“科利亞”的模樣,剪下來準備板貼用。
第一課時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俪鍪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诎鍟n題,指導學習生字“匣”:讀準音:聯系木盒子識記形,了解義。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賹W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诔鍪旧衷~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芙處煵シ耪n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輰W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嘗試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ǎ┠鞠弧ǎ┠鞠唬ǎ
、迣W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⑦引導學生質疑。
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賹W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師指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
學生找出句子讀: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教師結合生字的學習,啟發學生讀的時候注意突出“各種各樣、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其他小玩意兒”這些詞語。
b、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c、教師引讀:科利亞干嗎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三自然段。
、趯W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孩子。
b、重點指導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圖和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亞是5歲(教師在黑板上貼出5歲的“科利亞”形象,讓學生自己從前后課文的有關語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據),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線段圖表示);現在的科利亞是9歲(教師在黑板上貼出9歲的“科利亞”形象),啟發學生自己上黑板畫線段圖表示科利亞現在每一步的大小,應該畫幾步。
c、聯系上文,讓學生說說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讀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蹖W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作業
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
熟讀課文
、僦该侄卫首x課文。
、谧杂衫首x全文,挑選自己喜愛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鞏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诜诸愑洃浺髸䦟懙淖帧
a、找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挖、鞋、鋸、搶、難、初、敵、階、懂。有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記憶字形。
b、學生利用筆畫、偏旁或熟字記憶其他4個生字:斧、免、屋、管。
、劢o生字組詞。
指導寫字
①出示9個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這9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學生寫字。
a、教師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學生閉目靜坐,正確執筆,擺好坐姿。
b、學生對照范字臨寫。每個字寫兩遍。
c、教師巡視,及時評議。遇到共性問題可以范寫指導。將學生寫得好的作業即時展示。
抄寫詞語
、僮约鹤x、記詞語。
、诔瓕懺~語表中的詞語。
復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復述,全班評議。
實踐活動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木匣、免得、躲避、仍然、敵人、一倍”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初步感悟到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4、了解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練習采用這種方法讀懂課文。
思想教育:
初步感悟到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科利亞最后講的話的意思。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科利亞最后講的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查找有關衛國戰爭、德國法西斯的情況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胄抡n,介紹背景:
1、導入新課。
在人們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事能給人以啟發。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2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介紹背景。
本課是蘇聯作家左琴科寫的。課文中的“戰爭”指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于1944年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時間,本文就是寫在那幾年中發生的一件事。
3、解課題。
從課文的題目看,《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著什么寫的?(木匣)這篇課文圍繞著木匣寫了一件什么事?都寫了哪些內容?
。ǘ┏踝x課文,自學生字、詞。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2、指名讀生字詞,正音:指導學生讀準“匣”、“箱”的字音,這兩個字都是三音連拼。
3、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4、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5、出示生字卡片,理解詞語。
法西斯——本課指德國侵略者。
冰鞋——滑冰時穿的鞋。
果然——表示事情真的如此。
仍然——表示情形沒有什么變化或恢復原狀。
。ㄋ模┏踝x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帶著問題讀課文。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匯報:
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果提出的是詞語方面問題,老師要帶領學生找到其出處,聯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如果是其它問題,老師告訴同學們講讀課文帶著這些問題學習課文。
4、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給課文分段。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按照以上寫作順序,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一段是1~3自然段(埋木匣)、二段是4~12自然段(挖木匣)、三段是13自然段。(受到啟示)
。ㄎ澹┳鳂I。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ㄒ唬⿲胄抡n:
。ǘ┲v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1段:(即1~3自然段)
(1)電腦出示思考題:
、倏评麃喪窃趺绰衲鞠坏模
②科利亞為什么埋木匣?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讓學生邊帶著問題默讀思考,邊填空。
出示填空題:
①科利亞埋木匣的時間是(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埋本匣的地點是(從他家門口十步遠)。
、趮寢屄裣渥拥臅r間是(戰爭開始的時候),埋箱子的地點是(從她家門口三十步遠)。
(3)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心細,想得周到)
。4)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為什么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為全家人要躲避戰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善于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里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啟發,所以自己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里“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為他只會數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后邊挖木匣時,挖不著,為后邊的內容埋下了伏筆。
練習用“只……就……”的句式說話。
先按課文的內容說,然后再另說一句話:科利亞因為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挖坑埋木匣。放學了,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人,所以我走時就隨手把燈關了。
。5)歸納段落大意:
歸納段落大意,要抓住全段的主要內容,按一定的句式,組織好語言。請你按“誰,干什么”的句式歸納段落大意。
本段寫科利亞埋木匣。
2、學習課文第二段:
過渡語:從第一段的課文中,我們知道了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挖坑很細心地埋下了自己的木匣,那么等他和媽媽一塊避難回家后,挖木匣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我們學習第二段課文。
。1)出示思考題:
、賸寢屖窃谑裁辞闆r下,什么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趮寢屖窃趺赐诘?
③你怎樣理解媽媽說得話?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3)個人讀之后,小組學習討論。
(4)邊讀課文,邊填空:
媽媽挖箱子的時間是(四年之后,法西斯被趕走了,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回到家鄉的時候),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5)出示媽媽說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媽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里也滲透著,科利亞也是照媽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為什么挖不著呢?怎么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這里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比較句子,體會“如果……就……”的用法,練習用其說一句完整的話。
讓學生先比較兩個句子:一個是媽媽的原話,一個是去掉“如果……就……”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表達意思有什么不同。
“如果……就……”是假設句,先假設那么去做,就會出現后來的結果。
練習說話,先用課文中的內容說,再另外說一句話。
媽媽如果當初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如果我現在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就能成為祖國有用的人才。
。6)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僮x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填空:
科利亞從家門口(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沒有找到匣子。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科利亞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說明挖得面積比較大,還是沒挖著。
②學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伙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讓學生反復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為“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換詞練習,體會仍然的意思。
“還是沒有找到。”
“依舊沒有找到。”
“仍舊沒有找到!
“依然沒有找到。”
、圩x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笨闯隹评麃営鍪麻_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過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嘆號。二是找到了為什么挖不著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讓學生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軐W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第3段(最后一自然段):
過渡語: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照媽媽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來,又用和媽媽同樣的辦法去挖木匣,媽媽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亞沒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來,經過科利亞動了一番腦筋,知道了自己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時自己年齡小,步子也小,現在九歲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時量十步,現在應當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從這件事中,科利亞受到了很大的啟示,我們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再讀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亞說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另一方面體會“不光……還……”的用法。
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展變化,面對著發展變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變的態度,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關聯詞“不光……還……”,表示遞進關系。科利亞找到了木匣,比找到木匣還更進一步的意義是,他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ㄋ模┰僮x課文,了解文章前后之間的聯系,并且了解文章在寫作方面的特點:
1、自己小聲讀課文,課文中為什么要這么具體地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情景,這與文章后面寫到的挖木匣有什么聯系?
先自己邊讀邊想,自己練習說一說,然后,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最后再指名代表小組向大家匯報。
文章詳細具體地描寫了科利亞埋木匣的情景,同時也較細地寫了媽媽埋箱子的情況。這一方面突出了科利亞從小就愛觀察,思考,善于模仿,辦事細心,認真。另一方面,為后面寫的挖木匣埋下伏筆,既然都是從家門口到菜園的方向量十步,為什么挖不到木匣?媽媽照埋箱子的樣子,同樣量了三十步很快地挖到箱子,而科利亞和媽媽的方法也相同,為什么挖不著?這樣前后對比著寫,對于理解,強化“世間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著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變的態度,而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道理。
2、寫作方法:
本文圍繞著科利亞的木匣,展開故事,文章主線清楚,并且文章前后照應。前面的描寫為后邊的描寫埋下伏筆。
讀課文,讓學生找一找,文章的哪些地方是為后面埋下伏筆的?
。ㄎ澹⒆鳂I。
1、熟讀課文。
2、敘述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3、敘述科利亞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總結全文:師生共同完成。
1、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本課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1)懂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看問題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態度,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2)進一步明確了歸納段意,要抓主要內容,按一定的句式,組織好語言。
【板書設計】
埋木匣 時間變化
27、 科利亞的木匣 ↓ 得啟示
挖木匣 周圍一切也在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12-16
《科利亞的木匣》課文原文06-16
三年級語文《科利亞木匣》聽課報告09-04
澳大利亞教學設計01-03
《三亞落日》優秀教學設計范文【精選】03-24
《恰利利恰利》說課稿11-11
老舍的《貓》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07-01
教科版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12-29
教學設計范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