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22 11:35:46 王娟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1

  課時教學目標

  1、認知:熟悉大鼓、小軍鼓、大镲的音色。

  2、能力:學習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聽辨簡單的節奏,嘗試創作。

  3、情感:體驗小鼓手的自豪情緒,并能一自己的`方式表現這種情緒。

  教學重難點

  處理好休止與強弱的對比。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助教板等

  教學方法

  1、演唱法;

  2、表演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活動:(學生在教室列隊,三名學生分別擔任出旗手,護旗手)

  1.中隊長:全體立正,出旗,播放《出旗曲》。中隊長點名,匯報人數,音樂教師擔任中隊輔導員,并宣布活動開始。

  2.中隊長:全班齊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3.主持人:同學們能聽出《出旗曲》里有哪些樂器嗎?(小號,大鼓,小鼓等)你們見過嗎?在哪里見過?你會敲嗎?

  4.主持人請老師對同學們的即興演奏進行評點。

  二、展開活動:

  1.主持人:導入后播放《我是小鼓手》,出示歌曲譜例

  2.有沒有聽出歌中的鼓點聲?誰來模仿一下?

  3.主持人:請音樂老師和我們共同唱這首歌,好嗎?

  4.播放歌曲范唱,請幾位學生畫出旋律線,其他學生模唱。

  從旋律變化和圖的變化給于學生提示,幫助他們很快的熟悉歌曲,學會歌詞。

  5.老師用“以親代唱”法讓學生學唱歌曲。

  6.教師用表情,動作指揮學生演唱。

  7.主持人:這首歌曲怎樣演唱才能更加活潑輕快?怎樣才能表現出“小鼓手”的自豪情緒昵?(生:用領唱和齊唱形式,還可以在冬冬處拍手,敲打樂器,邊走邊唱)

  8.采用領唱和齊唱形式演唱歌曲。

  9.主持人:競選小鼓手,每組推薦兩人,推薦一人但認評委,并邀請老師評點。(選出四位小鼓手)

  10.分組討論設計不同隊形

  11.列隊操活動:大鼓向左,小鼓向右,大家原地踏步。

  12.教師點評學生隊列操的創作和表演

  13.一邊演唱歌曲《我是小鼓手》,敲小鼓伴奏,律動表演。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用神氣、自豪和喜悅的情緒演唱歌曲《我是小鼓手》,啟發學生處理好休止和強弱的對比。

  2、通過音樂游戲“隊列操”培養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協調性和與他人的合作意識。

  教材分析

  《我是小鼓手》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童歌曲,表現了小鼓手神氣、自豪、喜悅之情。演唱時要注意唱準第三句的同音反復。最后的補充句模擬大鼓的聲音,要啟發學生處理好休止和強弱的.對比。

  音樂游戲“隊列操”是一個有關節奏、音色聽辨的游戲活動,旨在結合本單元的人文主題,讓學生熟悉大鼓、小軍鼓、大镲的音色,掌握二分、四分、八分節奏及其組合。

  教學重點

  學習用神氣、自豪和喜悅的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休止和強弱的演唱要準確。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感受音樂,出示實物小軍鼓,引出歌曲《我是小鼓手》。

  二、唱唱敲敲——享受音樂

  1、學唱新歌《我是小鼓手》

  2、完整地聆聽歌曲

  3、帶領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4、用分句模唱法學唱歌曲。

  a、要求學生隨著鋼琴哼唱旋律。

  b、分句填唱歌詞。

  c、對學生個別唱不準的地方,進行重點教唱。

  5、用多種方法練唱歌曲,幫助學生掌握音準。

  6、回憶小軍鼓、大鼓的演奏方法,然后按大鼓、小鼓的節奏在第一、第二和補充樂句處為歌曲伴奏,可以徒手敲擊,也可發放少量的打擊樂曲伴奏。

  三、聽聽走走——表現音樂

  1、引導學生結合課本插圖講解活動的規則。

  2、分組講解三種節奏和行進的要求。

  3、請三個小朋友分別演奏三種打擊樂器的相應節奏。

  4、要求學生聽到什么樂器演奏就按照相應的方向走,行走時要有節奏感。

  5、引導學生想一想“還能怎樣敲?怎樣走?”,留給師生創新的空間。

  四、拓展練習-號鼓隊的組成

  1、介紹號鼓隊中使用的各種樂器及其演奏方法。

  2、介紹號鼓隊演奏的場合及其作用。

  五、課堂小結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唱《我是小鼓手》,感受進行曲的特點,體驗“小鼓手”的自豪情緒,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這種情緒。

  2、熟悉大鼓、小軍鼓,大镲,并能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通過參與隊列操,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在活動中享受表演的快樂和喜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猜謎導入歌曲:

  師:小朋友,快樂的音樂四十分又和大家見面了!首先呀,老師要請大家來猜個謎語,注意聽(屏顯謎語,師讀謎面)

  大家開動小腦筋哦!(生回答“鼓”)

  師:小朋友真聰明!今天老師也給大家請來了兩位鼓朋友,一起來看看他們是誰呢?

  3、師出示大鼓小鼓,并認識這兩種樂器。

  師:一位朋友叫大鼓,聽!他在跟我們問好呢!

  (師按x-xx的節奏敲大鼓,并作大鼓向小朋友問好:x-xx)

  嗨!你好!

  另一位朋友叫小鼓,他也叫小軍鼓。聽!他也在跟大家問好呢!

  (師按xxxxx的節奏敲小鼓,

  并作小鼓向小朋友問好:xxxxx)

  你好小朋友!

  師:大鼓和小鼓真有禮貌,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和他們問聲好呀?(是),一起來跟大鼓問個好吧!(師敲大鼓x-xx節奏,生齊聲問好:嗨!你好!)

  誰想到上面來跟大鼓問好呀?

  (1)請幾位學生上來敲一敲大鼓,感受大鼓低沉、渾厚的音色。

  師:我們一起再跟小鼓問個好吧!(師敲小鼓xxxxx的節奏,生齊聲問好:你好!小軍鼓!)誰來跟小鼓問個好呀?

  (2)請幾位學生上來敲一敲小鼓,感受小鼓的音色。

  4、比較兩種鼓不同的音色。

  師:小朋友,你認識大鼓和小鼓了嗎?那你能說說他們倆的音色有什么不同嗎?

  (生回答)師總結:對了,大鼓的音色比較低沉、渾厚。而小鼓的音色穿透力比較強,明亮一點。

  二、學唱歌曲《我是小鼓手》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和大鼓和小鼓交個朋友呀?(想),好,他們說呀,只要我們小朋友學會了一首歌曲,它們就會和我們做好朋友了!那他們要我們學唱什么歌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屏顯《我是小鼓手》課題)

  師:這首歌曲可好聽了,小朋友想不想聽一下呀?(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1、媒體播放歌曲的fash

  師:小朋友,這首歌曲好聽嗎?(好聽)這么好聽的歌曲,你想不想看一下它的歌詞呀?(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屏幕顯示歌曲的曲譜

  師:請小朋友看著歌詞輕聲地朗讀一遍!

  3、學生自由朗讀歌詞

  師:這歌詞美嗎?(美)這么優美的歌詞呀,老師現在就想唱一唱,因為老師也想跟大鼓、小鼓交朋友。小朋友如果覺得老師唱得好呀,就給老師鼓鼓掌好嗎?(好)

  4、師范唱歌曲(師邊敲小鼓邊唱,并走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拉近距離,體現師生平等)

  師:剛才老師唱的時候呀,發現好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跟老師一起唱了,那下面呢,就讓我們一起跟著老師的琴聲來學唱一下吧!

  5、用以琴帶唱法學習歌曲一遍

  (唱完)師:小朋友,唱了這首歌曲,你覺得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那這首歌曲中哪幾句歌詞是表現出了高興的心情呢?

  6、學生分別找出歌曲中體現高興心情的歌詞,并解決這幾句歌詞的情緒,用高興的心情唱一唱。

  (1)生找出高興的歌詞:“太陽聽了微微笑”、“花兒聽了臉兒紅”、“小鳥聽了跳起舞”、“我們聽了都高興”。(生說到哪句,師就點出相應的太陽、花兒、小鳥、我們的gif動畫。)

  (2)分句理解歌詞的情緒,讓學生通過表演進一步感受每一句歌詞高興的情緒。

  生別讀歌詞邊作簡單的表演來感受高興的情緒。

  師:這幾句我們都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情來唱呢?(高興、快樂)那讓我們一起再來試一遍好嗎?讓大鼓和小鼓聽聽我們小朋友唱得棒不棒!

  7、師彈琴,學生演唱歌曲

  師:大鼓聽了我們小朋友的演唱啊,覺得很有進步,因為你們唱出了歡快的情緒!但是大鼓說,如果我們再注意一下另外兩個地方的話,就會唱得更棒!那是哪兩個地方呢?一個呀,是這個“哎”字,小朋友唱得不夠準!

  (1)用手勢來解決“哎”字的音高難點。

  師邊說邊點擊“哎”字變顏色,讓學生有視覺感受,強調“哎”字的音高。

  (2)解決歌曲后半段“咚咚”處的'聲音問題,防止學生大聲喊唱。

  師:另一個呀就是“咚咚”這個地方,剛才小朋友是這么唱的:(師模仿學生大聲喊叫著唱“咚咚”)被大鼓聽到了,他有點生氣,說:“我們‘咚咚’聲這么好聽,小朋友怎么把它唱得這么不優美呀?告訴你們,我的‘咚咚’聲可是很有彈性、很好聽的。”(師范唱咚咚處)要唱得有彈性一點,明白了嗎?如果我們能把剛才大鼓指出來的這兩個地方都唱好的話呀,大鼓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8、師彈琴,學生演唱歌曲

  (在唱到“哎”時,都給予手勢幫助學生找準音高。)

  師:這次小朋友唱得太棒了!大鼓和小鼓答應和我們做朋友了!祝賀你們!那我們想一想,這首歌曲怎樣演唱才能更加輕快活潑呢?怎樣才能表現出“小鼓手”的自豪情緒呢?(生答:可以用領唱和齊唱的形式,還可以在咚咚處拍手,還可以邊走邊唱)(當學生說到“可以邊走邊唱”時教師便指出歌曲是進行曲風格的。)

  師:剛才大家說的這些形式都可以表現“小鼓手”自豪的情緒,我們一起來表現一下吧!

  9、請一位學生領唱,全體起立隨歌曲音樂踏步,在“咚咚”處拍手,并可邊踏步邊加入適當的律動。

  (設計意圖:老師在教唱歌曲的過程中,充當的是“平等中的首席”,與學生成為“學習的共同體”,歌曲學習采用適于低年級學生的聽唱、帶唱法,讓學生在模仿和體驗中)。

  三、拓展活動:《競選小鼓手》

  (一)認識鼓號隊的樂器組成并感受每種樂器的音色。

  師:看了小朋友剛才的表現呀,老師覺得小朋友都象一個個神氣的小鼓手!老師知道小朋友肯定都想成為一名真正的小鼓手對嗎?(對)正好啊,現在就有一個好機會,我們學校的鼓號隊正準備從我們小朋友中來挑選小鼓手!那么,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小鼓手,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下鼓號隊有哪些樂器組成的!誰能說說呀?

  1、生回答鼓號隊樂器的組成(生說到哪種樂器屏幕就出現這種樂器的圖片及其音色)

  2、分別介紹大鼓、小鼓和镲,并讓學生敲一敲。

  (1)師:今天,我們主要來認識一下其中的幾個朋友,聽!這是誰在和我們打招呼呢?

  (師播放大鼓音色,讓學生聽辨,聽出后屏幕再出示大鼓圖片,并在圖片下方出現“大鼓在鼓號隊中有何種功能”的文字,這時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認識大鼓,如:嗨!大家好,我叫大鼓……<‘自我介紹’事先錄好音>)

  (介紹完)師:你會敲擊大鼓嗎?誰能來試試?

  A、請幾位學生上來敲大鼓

  師:你能想出一種和別人不同的敲法嗎?

  B、請幾位學生上來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敲擊

  (2)用介紹大鼓同樣的方法來介紹小鼓和大镲

  A、介紹小鼓并請學生敲擊。

  B、介紹大镲并請學生敲擊。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唱《我是小鼓手》,感受進行曲的特點,體驗“小鼓手”的自豪情緒,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這種情緒。

  2、簡單了解鼓號隊的樂器,在活動中享受表演的快樂和喜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用明亮,歡快,自豪的情緒演唱歌曲。

  2、6—6—的四拍延長。

  3、歌曲后半部分的“咚咚”處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

  22331766—6—

  LU哎

  3節奏練習

  6262|6220|3636|3660

  xxoxxoxxxxxo

  330|660|3333|60

  二、導入

  今天我是以一名小鼓手的身份來和小朋友一起上課,想聽我敲小鼓嗎?(學生回答)

  老師敲一段

  作為一名小鼓手,我覺得非常開心,我還特意選了一首歌,來表達我現在的心情,請大家一起來欣賞。

  三、歌曲教學

  1歌曲欣賞

  2讓學生自由朗讀歌詞

  3齊聲朗讀歌詞

  4范唱:

  教:老師覺得這歌詞寫的太美了,現在就想來唱一唱,如果你們覺得老師唱得好的話,就給老師鼓鼓掌好嗎?

  (激發學生聽歌曲的興趣)

  5你們想唱嗎?

  歌曲分為三部分,先看第一部分:1師范唱2學生跟琴唱3唱歌詞

  第二部分:1先找找有沒有相同的旋律

  旋律唱一唱唱歌詞

  第三部分:1先聽一聽音樂,自己唱一唱歌詞

  (提醒學生要唱的輕聲而富有彈性)

  2理解歌曲

  教:你覺得演唱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樣?

  這首歌曲中哪幾句歌詞是表現出了高興的心情?

  (學生分別找出歌曲中體現高興心情的歌詞,并解決這幾句歌詞的情緒,用高興的心情唱一唱)

  1找出高興的'歌詞:“太陽聽了微微笑,

  2用簡單的動作來做韻律

  教師彈琴,學生演唱歌曲

  注意的地方:

  1用手勢來解決“哎“字的音高難度

  2解決歌曲后半段“咚咚“處的聲音問題,防止學生大聲喊唱,告訴學生”咚咚“處的處理要唱得有單性一點。

  7在學生掌握歌曲的同時,引導學生用領唱和齊唱的形式來演唱歌曲

  在“咚咚“處拍手

  8完整唱一遍歌曲

  四、知識延伸

  1認識鼓號隊樂器

  教:小朋友,今天我們和鼓號隊的小鼓成了好朋友,其實在我們學校的升旗儀式上一直能看到鼓號隊的表演,那么除了小鼓外,還有那些樂器呢?(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我把它們都請來了,想不想聽聽它們的聲音(出示其它幾種樂器,讓學生感受各種樂器的不同音色)

  2欣賞一段鼓號隊的精彩表演

  教:每個樂器都有著不同的音色,如果將這些聲音有節奏的放在一起,我們就會聽到非常美妙的音樂,下面請欣賞一段鼓號隊的精彩表演。

  3小結

  教:你們覺得鼓號隊的隊員神氣嗎?你們想不想也成為一名鼓號隊員。(學生回答)

  好,讓我們時刻準備著,為成為一名優秀的鼓號隊員,加油!

  五結束活動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及鼓聲強與弱的力度變化。

  2、會聽隨鼓聲的大小做相應動作,表現鼓聲的強與弱。

  3、培養與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并體驗兩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大鼓一面

  活動過程:

  (一)入場:隨伴奏帶開火車進入課室。

  1、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節奏做動作。

  2、引導小朋友辨聽和模仿火車開來(由弱變強)和火車開走(由強變弱)的聲音。

  3、擴散練習:鼓勵幼兒大膽模仿各種小動物

  來了和走了的聲音(如小雞、小鴨、小貓、小狗等),注意聲音的由弱變強和由強變弱。

  (二)主體部分:欣賞歌曲

  1、用動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導語:你們覺得剛剛的音樂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出開心,快樂)這首好聽的音樂還可以用來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師隨樂舞蹈。

  (3)引導幼兒隨第一段舞蹈,用動作感受歌曲。

  2、欣賞第二段,用身體動作表現鼓聲。

  (1)感受鼓聲強弱。

  指導語:來了好多小鼓手,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仔細聽,他們是怎么敲鼓的?

  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感受鼓聲強弱。

  引導幼兒用拍手和嘴巴發出的聲音表示鼓聲強弱。

  (2)欣賞歌曲

  完整欣賞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聲特點。

  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鼓聲由弱到強。

  鼓勵幼兒創編舞蹈動作表現鼓聲的最強音,鼓勵幼兒相互學習、模仿,并進一步創編。

  3、隨樂完整表演。

  結束部分

  指導語:有客人邀請咱們去伴奏呢!(全體隨音樂出場)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2.學習正確表現音樂的情感,并創編新的歌詞。

  3.初步掌握輪唱中遇到的新的合作方式。

  活動準備:

  教具:大鼓、鼓錘、節奏、圖片,敲鼓與唱歌的標記。

  學具:小鼓、鼓錘、畫夾和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幼兒自由敲小鼓,引起活動興趣。

  (評析:讓幼兒自己在探索中獲得感性經驗,又適合幼兒好動的性格特點。)

  二、學習副歌節奏。

  1.幼兒模仿老師敲鼓:

  xxxx︱xxxx︱xxxx︱xxxx︱

  2.出示小貓、小鹿卡片,引導幼兒注意敲出上述節奏從弱到強的變化。

  3.老師按xx0︱xx0︱xxxx︱x0‖的節奏敲鼓。

  提問:鼓聲有什么變化?

  你們會唱出這樣的節奏嗎?

  4.出示袋鼠卡片,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出示大象的.卡片,幫助幼兒理解“riten.”(突慢)的意思。

  5.幼兒完整演奏副歌節奏。

  (評析:借助動物們走路腳步的輕重,幫助幼兒理解節奏的強弱,效果很好。)

  三、學唱歌曲。

  1.老師隨琴聲有感情地范唱。

  提問:歌里唱了些什么?誰聽到了我的鼓聲?

  幼兒回答后,老師出示相應圖片。

  2.老師清唱一遍,幫助幼兒加深對歌詞的理解。

  3.幼兒看圖片輕聲學唱。

  4.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學唱。老師注意提醒小朋友:前奏敲鼓,最后部分唱出鼓聲。

  5.師生對口形練唱。

  6.幼兒一邊唱一邊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7.分組輪唱的方式練唱歌曲。

  四、創編歌曲。

  1.幼兒討論:“除了太陽、花兒、小鳥和小朋友,還有誰會聽到鼓聲?它們聽了鼓聲會怎么做?”

  2.小朋友將自己想到的畫在紙上。

  3.小朋友四人一組自由組合,把自己畫的內容編到歌里去,用輪唱的方式演唱。

  4.教師請幼兒把自己編的歌唱給大家聽。

  5.小朋友分組到客人老師面前表演。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唱《我是小鼓手》,繼續感受進行曲的特色,體驗“小鼓手”的自豪情緒,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這種情緒。

  1、通過參與隊列操,形成良好的合作、競爭意識,在活動中享受表演的快樂和創作成功的喜悅。

  教材分析:

  1、《我是小鼓手》是一首充滿童趣的d小調歌曲,表現了小鼓手神氣、自豪、喜悅之情。

  2、音樂游戲“隊列操”是一個有關節奏、音色聽辨的'游戲活動,旨在結合本單元的人文主題,讓學生熟悉大鼓、小軍鼓、大镲的音色。

  教學重點:

  通過各類音樂活動,感悟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感、責任感。

  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的節奏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教學準備:

  大鼓、小軍鼓、大镲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歌

  1、導入:上堂課我們當了一回小鼓手,那大家想不想聽一首表現小鼓手的歌曲呢?誰聽出了歌曲中的鼓點聲?模仿一下。

  2、聽老師范唱

  3、播放錄音范唱,請幾位學生上臺畫出旋律線。

  4、教師“以琴帶唱”法讓學生學唱歌曲。

  5、教師用表情、動作指揮學生演唱。

  6、師:這首歌怎么演唱才能更加活潑輕快?怎樣才能表現出“小鼓手”的自豪情緒。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來唱,還可以在“咚咚”處拍手、敲打樂器,邊走邊唱。

  7、采用領唱、齊唱形式演唱一遍歌曲。8、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出示譜例:

  大鼓:x—|xx‖

  大镲:x—|x—‖

  小軍鼓:xx|XxX‖

  學生視譜練習,沒有樂器的同學徒手敲擊。選擇合適的樂句用鼓聲伴奏。(第一、二樂句和補充樂句)

  9、一半學生演唱,一半學生演奏。

  10、邊走邊唱。

  二、音樂游戲:隊列操

  1、列隊:學生排成一個小方陣,選三個同學分別演奏三件樂器。

  2、樂器分別敲打出固定的節奏。(節奏譜如上)

  3、游戲規則:每條節奏對應一種方向或動作——

  大镲表示原地踏步,小軍鼓表示向右轉走,大鼓表示向左轉走。

  方陣中的學生聽到什么樂器演奏就按照相應的方向走,行走時要有節奏感,可模仿相應樂器演奏的動作。

  三、課堂小結,下課。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能觀察圖譜,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感受歌曲輕松、愉快的曲調。

  2、會根據歌曲節奏,利用身體和生活樂器,創編不同的敲鼓動作。

  3、積極參與并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能大膽自信地表演。

  活動準備:

  大鼓一個;歌詞圖譜;筷子、牛奶罐、盒子等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受歌曲旋律與節奏

  (一)律動,感受歌曲旋律。

  1、幼兒當神氣的小鼓手,合著歌曲旋律入場。

  2、提問:剛才,我們合著《小鼓手》的音樂走進來,你聽了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呢?

  (二)利用圖譜,練習歌曲節奏。

  1、出示圖譜,講解節奏。

  2、練習:集體學大鼓唱歌,用“咚”聲來表示。

  3、利用身體部位練習節奏。

  二、學唱歌曲

  (一)完整地欣賞歌曲。

  1、教師第一次范唱(清唱),鼓聲用敲鼓的方式表達。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2、第二次完整地范唱。提問:大鼓是怎么樣唱歌的?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譜。

  (二)根據圖譜,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1、教師指圖譜,幼兒跟教師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2、重點練習:漸強(利用圖譜法——鼓的從小到大來表現音的從弱到強)和休止符節奏(利用圖譜法——沒有畫鼓棒的鼓表示)。

  (三)幼兒學唱歌曲。

  1、幼兒輕聲跟唱一遍。

  2、幼兒用好聽的`聲音跟唱一遍,放開唱。

  3、幼兒獨立演唱歌曲一遍。

  4、提升要求,幼兒背唱三遍:

  (1)拿掉兩張圖片,幼兒演唱歌曲。

  (2)拿掉所有圖片,幼兒演唱歌曲。

  (3)拿掉節奏圖譜,幼兒演唱歌曲。

  5、幼兒邊唱邊表演歌曲一遍。

  6、分男女幼兒合作演唱歌曲:女孩當小鼓手,男孩當鼓,第二遍交換。

  三、利用身體和生活樂器,激發幼兒對歌唱活動的興趣

  1、請一名幼兒當小鼓手,邊唱邊敲大鼓;其余幼兒把肚子、膝蓋、肩膀等當作大鼓邊唱邊敲打。

  2、提問:我們可以生活中的什么東西當作大鼓呢?(可把牛奶罐、盆子、盒子等當作大鼓)

  3、幼兒表演:

  第一次表演,請幼兒邊唱邊敲;

  第二次表演進行提升,敲鼓的地方不能發出聲音,直接用“鼓聲”表示。

  四、結束:幼兒再次當小鼓手,在邊敲邊唱中出活動室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根據副歌節奏,創編不同的敲鼓動作;重點學習副歌部分,唱出強弱變化。

  3、在活動中努力使自己的歌聲與他人歌聲及與琴聲協調一致。

  活動準備:

  1、《小鼓手》音樂磁帶、錄音機。

  2、大鼓一面。

  3、已看過幼兒用書:《小鼓手》。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敲鼓游戲,探索不同的鼓聲節奏。

  教師出示大鼓,請個別幼兒敲鼓探索節奏。

  教師引導幼兒用聲音模仿不同的鼓聲節奏。

  師:剛才xxx小朋友敲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我們一起用嘴巴學學看!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副歌部分。

  教師演唱副歌部分,幼兒傾聽副歌中鼓聲的節奏。

  師:現在我來唱一段歌曲,你們聽一聽歌曲中鼓的.節奏是怎樣的。

  教師引導幼兒在周圍尋找可以當鼓的替代物,練習敲副歌節奏。

  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敲鼓動作,隨琴聲敲出副歌節奏。

  師:還可以做哪些敲敲的動作?我們這次跟著琴聲完整地進行表演。

  幼兒邊敲邊唱出副歌,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表現出鼓聲由弱到強的變化。

  師:請你們邊唱邊想,小鼓越敲越高興時聲音會有什么變化?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學唱歌曲《小鼓手》。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已看過的《小鼓手》圖片,同時欣賞歌曲,熟悉并記憶歌詞。

  教師引導幼兒按歌詞順序講述圖片內容。

  師:誰在敲鼓?鼓聲被誰先聽到?誰后聽到?我們來幫助他們排排隊。(小鼓手、太陽、花、小鳥、小朋友)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回憶圖中的情境,一邊隨琴聲輕聲學唱歌曲。

  4、教師組織幼兒討論記憶歌詞的不同方法。

  幼兒邊自由表演,邊演唱歌曲(分集體、小組、個別練習演唱幾遍)。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10

  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體驗用不同方法嘗試記憶歌詞的快樂。

  2、創編不同的敲鼓動作,唱出鼓點節奏的強弱變化以及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準備:

  圖片四幅(太陽、花、小鳥、小朋友)、鼓。

  過程:

  1、玩敲鼓游戲,探索不同的敲鼓節奏。

  (1)個別幼兒探索敲鼓的節奏。

  (2)集體模仿不同的鼓聲。

  2、學習副歌部分:

  (1)傾聽副歌的鼓聲節奏。

  (2)創編不同的`敲擊方法,敲擊副歌節奏。

  (3)邊敲邊唱出副歌節奏,嘗試唱出由強到弱的變化。

  3、完整地學唱歌曲。

  (1)欣賞歌曲一遍,提問:誰聽到了鼓聲?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

  誰先聽到,誰后聽到?幫助圖片排隊。

  (2)隨琴聲學唱歌曲。

  (3)教師隱藏部分圖片,討論記憶歌詞的不同方法。

  4、邊唱邊自由表演歌曲。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能觀察圖譜,學習副歌部分,表現出鼓聲的強弱變化。

  3.會根據歌曲節奏,利用身體和生活樂器,創編不同的敲鼓動作。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1.大鼓一個。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敲鼓游戲,探索不同的鼓聲節奏。5′左右

  1.教師出示大鼓,請個別幼兒敲鼓探索節奏。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誰?誰想當小鼓手,來敲出好聽的聲音?

  2.請幼兒用聲音模仿不同的敲鼓節奏。

  師:剛才XX小朋友敲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我們來用嘴巴學學看!

  二、學習副歌部分。8′左右

  1.教師敲鼓,請幼兒欣賞節奏。

  師:大鼓還會這樣唱歌,你們聽!(教師敲擊大鼓)大鼓是怎么唱歌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2.教師出示圖譜。

  師:大鼓的歌聲除了節奏不一樣,聲音的大小也可以不一樣。看著這個圖譜,你們能告訴我這一小節鼓的聲音是大還是小?這一小節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請幼兒跟隨琴聲利用周圍可以當鼓的替代物表現出大鼓聲音的強弱變化。)

  3.教師敲擊大鼓

  師:大鼓又要唱歌了,你們聽!大鼓是怎么唱歌的?和剛剛的聲音又有什么不一樣?

  4.教師出示圖譜。

  師:原來這次鼓聲有了停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請幼兒跟隨琴聲利用周圍可以當鼓的替代物表現出大鼓聲音的強弱變化。)

  5.請幼兒跟隨將副歌部分完整練唱。

  三、完整地學唱歌曲。15′左右

  1.欣賞歌曲,熟悉歌詞。

  師:我們小鼓手敲鼓的聲音真好聽。你們聽,誰聽到了我們的鼓聲?

  2.引導幼兒熟悉記憶歌詞。

  提問:我們的鼓聲被誰最先聽到了?后來又有誰聽到了?

  3.學唱歌曲。

  用圖片遮擋法幫助幼兒熟悉記憶歌詞。

  4.提出演唱要求。

  師:小鼓手敲鼓的心情怎么樣?

  太陽、花兒、小鳥、小朋友聽到好聽的鼓聲心情怎么樣?

  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5.完整表演歌曲。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表現小鼓手的歌曲,鼓聲的變化這部分顯然是較難的,因此,我首先通過敲鼓游戲,引導幼兒探索節奏,在游戲中,讓幼兒感受鼓聲的不同節奏和強弱變化。然后再根據幼兒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圖片,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歌曲中活潑、歡快的情緒。最后在幼兒熟悉歌曲的情況下,再要求幼兒邊唱邊做動作,并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此活動同時也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鼓手》,在活動中感受音樂的漸強與休止。

  2.通過與老師、同伴合作,體驗分角色歌唱活動帶來的成功感。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鼓,難點前置。

  (一)教師敲鼓:xxx∣xxxx∣x—︱

  1.誰能把剛才小鼓唱的歌曲用小手拍出來?

  2.教師邊敲邊唱: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二)教師再次敲鼓:xxxx∣xxxx∣xxxx∣xxxx∣

  1.鼓聲有什么變化?(漸強)

  2.教師邊敲邊唱: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三)教師第三次敲鼓:xx0︱xx0︱xxxx∣x0∣

  1.誰能用手拍出來?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拍。

  3.一邊拍一邊唱。

  二、學唱歌曲

  (一)學習歌詞

  1.教師完整范唱(有伴奏):你剛才聽到了什么?

  2.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3.介紹歌曲名字。

  (二)幼兒學唱

  1.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唱。

  2.有感情地唱: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情唱?開心的表情是怎么樣的?

  3.再次帶領幼兒唱,教師放低聲音。

  (三)分析每段音樂性質,有感情地唱。

  1.你最喜歡歌曲里面的哪一句?為什么?

  2.再次完整唱歌曲:把每一段不同的.情感表現出來。

  三、分角色演唱歌曲

  1.教師唱黃色小鼓咚咚的部分;幼兒唱粉紅色歌詞部分。

  2.師幼交換角色唱。

  3.幼兒分兩聲部唱,教師指揮。

  4.幼兒交換角色唱,教師指揮。

  四、欣賞現場錄下來的幼兒演唱時的錄像。

  師小結:我們都能夠像小演員一樣進行表演。

  簡單評析:

  1.能夠將難點進行前置

  2.在解決鼓聲越來越響,漸強這一塊,建議加入鋼琴

  3.不要將第一句:“我是一個小鼓手,敲起鼓來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分裂開來,這里不需要有鼓點,鼓點只要用在最后兩句就可以了。

  4.要表現歌曲“優美”的情感,演唱歌曲要有輕重,優美處可以輕一點,“誒”這個字可以唱得漸強。

  5.教師搭建的圖譜支架撤離不夠及時,不要從頭用到尾,當幼兒演唱兩遍后就可撤離。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13

  活動目標:

  1、在聽聽、做做、玩玩中,感受鼓聲的不同節奏和強弱變化。

  2、通過觀察圖片,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鼓、圖片四幅(太陽、花、鳥、小朋友)。

  2、歌曲伴奏音樂。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敲鼓游戲,探索不同的鼓聲節奏。

  1、教師敲鼓,引導幼兒探索節奏。

  師:小朋友,今天,趙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好玩的東西,這種東西會發出奇妙的聲音,你們猜猜是什么?

  幼兒:小鼓

  師:小鼓說:“很高興認識大二班的小朋友,我給你們帶來了好聽的歌曲。小朋友,你們想聽嗎?”趙老師要來做小鼓手,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小鼓是怎樣唱歌的?

  師敲節奏:xx/xxx/

  師:小鼓是怎樣唱歌的?

  幼兒:咚咚的唱歌。

  師:我們可以用小嘴,和小鼓一起唱歌。節奏:xxx/xxx/(師邊敲邊演示一遍)

  師:你們還想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和小鼓一起唱歌?(教師選擇兩至三位幼兒的意見進行以下節奏的練習)

  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此部分根據幼兒的掌握情況靈活增減)

  2、個別幼兒敲鼓,集體模仿不同的鼓聲節奏。

  師:誰也想來做個小鼓手,有節奏地敲出好聽的歌曲?(教師請兩名幼兒表演)

  師:剛才xx小朋友敲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我們一起用嘴巴來學學看!

  (此環節主要運用了探索法和游戲法,通過敲鼓游戲,引導幼兒探索節奏,在游戲中,讓幼兒感受鼓聲的不同節奏和強弱變化,為下一環節作鋪墊。)

  二、學習副歌部分。

  1、傾聽并練習副歌的鼓聲節奏

  師:趙老師還想來做小鼓手,仔細聽,這次小鼓唱歌跟剛才有什么不一樣?xxxx/xxxx/xxxx/xxxx/(由弱到強)

  師:請小朋友用小嘴巴學一學小鼓唱歌,先是輕輕地唱,然后響亮地唱。

  師:再用小手來試試。小鼓輕,你們也輕;小鼓響,你們也響。

  師:小鼓還想唱歌,聽聽這次小鼓又是怎樣唱歌的?xx○/xx○/xxxx/x○/(引導幼兒敲出休止符)。

  師:小鼓又要來唱了,這次要唱得更長一點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師:小鼓這次越唱越響,越唱越高興了。跟著小鼓一起試著唱一唱。(重點練習最后部分,反復練習至少三遍)

  2、邊敲,邊說副歌歌詞,并嘗試由弱到強的變化。

  師:邊唱邊想,小鼓越敲越高興聲音會有什么變化?

  幼兒:越來越響

  (此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難點,讓幼兒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和小鼓唱歌這種方式掌握副歌歌詞,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三、完整地學唱歌曲

  1、熟悉旋律。

  師:今天,小鼓唱歌又好聽又開心,小鼓唱得有快有慢、有強有弱,真有趣。鋼琴聽了也要來唱歌了。請小朋友聽一聽,鋼琴和小鼓哪些地方唱的是一樣的?聽伴奏。

  師:聽出來了嗎?再聽一遍。

  2、出示四幅圖片,先欣賞歌曲,熟悉并記憶歌詞。

  師:小鼓、鋼琴唱的歌真好聽,許多朋友都來聽他們唱了。請小朋友一起聽聽,還有誰也來聽小鼓唱歌了。師范唱。

  師:誰先來聽小鼓唱歌?然后呢?再仔細聽一聽。師范唱。

  師:我們來幫他們排排隊。

  3、遮擋部分圖片,討論記憶歌詞的不同方法,隨琴聲學唱歌曲。

  師:這些小卡片要跟小朋友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看看誰藏起來了?(小花)聽著鋼琴來唱,把小花唱出來。你們唱好聽了,小花又會出來的。

  幼兒學唱歌曲。

  師:再閉上眼睛,看看這次是誰藏起來了。遮掉小鳥。

  師:這次有兩個朋友藏起來了。太陽和小朋友。

  4、邊自由表演,邊演唱歌曲。

  師:今天我們學了一首新的歌曲,歌名就叫《小鼓手》。小朋友喜歡這首歌嗎?你最喜歡哪一句歌詞?一起來做做動作。(教師請兩至三名幼兒發言)

  師:最后,讓我們一起邊唱邊把好看的動作做出來。

  (此環節根據幼兒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圖片,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歌曲中活潑、歡快的情緒。并在幼兒熟悉歌詞的情況下,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 篇14

  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小鼓手》,感受歌曲歡快的特點,體驗“小鼓手”的自豪情緒。

  2.感受音樂的強弱變化,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這種情緒。

  準備:

  鋼琴、自制圖片(小鼓手、太陽、花、鳥、小朋友)

  重點:

  初步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特點。

  難點:

  愿意與同伴一起演繹小鼓手神氣自豪的樣子。

  過程:

  一、直接引題:

  師:上星期我們參觀了蔚斗小學,小朋友們很喜歡他們的社團,其中有一個社團里面有的在敲架子鼓、吹薩克斯、拉小提琴,還記得嗎?

  二、欣賞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

  (1)幼兒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出示圖片,按歌曲順序排列。

  2.再次示范唱,鼓勵幼兒回憶,填補空缺,將圖片排列完整。

  三、歌曲學唱。

  1.清唱跟唱。教師放慢速度,結合圖片跟唱歌曲。

  2.教師配合琴聲一起學唱歌曲。

  3.演唱歌曲。請部分幼兒表現出小鼓手神氣自豪的樣子進行演唱,其他幼兒伴唱。

  四、鼓點表現。

  根據歌曲用時弱、時強、特強的表現方式來演繹歌曲。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11-22

《我是小鼓手》教學設計01-27

我是小鼓手的教學反思07-03

《我是小鼓手》教學反思范文07-06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小鼓手》06-12

我是小鼓手說課稿11-04

《我是小鼓手》的教案11-21

小鼓手教學反思06-13

小鼓手教學反思11-0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亚洲一本在线AⅤ |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精品 | 日本乱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