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杜甫登高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甫登高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
2、總結領悟詩歌意境的方法。
【教學關鍵】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興
同學們,在唐代的詩壇上,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幾乎一生都在流浪,成都的一個草堂成為他短暫安定生活的見證;他幾乎終生都在痛苦,沉郁頓挫成為他詩歌風格的最權威的概括。一場戰爭撕碎了他的心,帶給他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多種疾病毀滅了他的軀體,最后病死在湘江的一葉小舟上。他,就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詩:《登高》。
通過學習這首詩,我們要領悟這首詩歌的意境,總結領悟詩歌意境的一般方法。讀這首詩,我們能看到詩人焦慮的目光,能聽到詩人無奈的嘆息,更能感受到詩人心靈的震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傾聽這一曲時代的悲歌吧!
二、放錄音,請學生齊讀
三、研讀課文
1、我們要領悟意境,首先要進入境。這境,就是詩人在詩中創造的生活圖景。首先包括了景,請大家回答:在這首詩中,詩人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風,天,猿聲;渚(水中小洲),沙,鳥;落木(秋天樹木落葉),長江。
景物如何?
明確:
急:呼嘯的秋風(有速度)。
高:天空遼闊(有立體感)。
哀:如哭似嚎(有感情)。
蕭蕭:落葉聲(有聲音)。
2、請大家發揮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
(請兩位同學描述。)
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老師的描述中想象畫面:這是一個蕭瑟的秋天,天空是那樣遼遠,遠處的樹林中傳來一陣陣凄厲的猿聲。小洲邊的水是那樣的清冷,岸邊的沙子是那樣的慘白,鳥兒在狂風中掙扎著,盤旋著,發出陣陣哀鳴。無邊無際的落葉在蕭蕭的秋風中飛舞著,奔流不息的長江波濤拍擊著江岸滾滾向前。
3、這是境中的景,除了景,境中還有詩人的形象,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詩人的形象。
詩人很老了(百年),衰老多病,常年客居他鄉(作客),志向得不到伸展(潦倒),他嘆息著國運和自身的命運(艱難),以至于白發增多(繁霜鬢)。
請大家當一回導演,把詩人在秋風中登高的動作設計出來,按小組討論兩分鐘,請各組推出一個代表。
(抽查兩個組,其他同學補充。)
明確:詩人少有壯志,19歲就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現在他的理想徹底破滅了。頂著秋風,他在詩篇中向我們走來:拄著拐杖,他顫微微走在那秋風呼嘯的山路上,狂風吹亂了他花白的頭發,枯葉飛舞著掠過他的衣襟,他一路咳嗽著,走走停停。風好大呀,他抬起頭,掙扎著登上了崖頂。然而,讀讀他的詩篇吧,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一個垂危的老人,將不久于人世,他關心的卻不是自己。詩人的目光越過了千山萬水,胸襟是如此的開闊,這是一顆多么偉大的心靈!
4、現在我們來談“意”,也就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的情,請大家用詩篇中的詞來概括詩人的感情。
明確:悲,恨。
5、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杜甫,現在,你就站在那高高的懸崖之上,眼前,風在拼命的刮,鳥在拼命的掙扎,落葉紛紛下,長江滾滾流;耳畔,風聲卷集著濤聲,濤聲夾雜著猿鳴,你會產生怎樣的聯想?
學生答:
“一葉而知秋”,何況落葉已蕭蕭而下;“問君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愁象流水象落葉那么密集。
落葉讓人想到生命的短暫,自己壯志難酬,心生感慨。
師:
這同學答的多好啊,看到落葉與流水,就想到時光一去不返,感慨自己壯志難酬。落葉歸根,百川歸海,而自己卻年老漂零在外。
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理解:岸上枯葉似蝶,岸下猛浪若奔,我們分明已聽到了落葉的呻吟,聽到了長江的嗚咽。這那里是在寫季節,分明是一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這個時代充滿了傷痛與悲哀,戰亂就象一場大風席卷了中國大地十幾年,在這場大風中,不知有多少鮮活的生命如木葉般紛紛而下,枯萎死亡;那滾滾長江流動著的不正是人們綿綿不盡的眼淚嗎?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領悟詩歌意境的方法:
⑴ 揣摩語言;
⑵ 聯想想象;
⑶ 聯系生平。
讀這一首詩,我們要看到詩人焦慮的目光,我們要聽到詩人沉重的嘆息,我們更要感受到詩人心靈的震顫,現在,就讓我們齊聲朗誦這一曲時代的悲歌吧!
【板書設計】
風 天 猿 渚 沙 鳥
落木 境 長江
作客 多病 │ 艱難 潦倒
意
↙ ↘
悲 恨
杜甫登高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培養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感受詩人情感;
2.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以及規范答題思維習慣的養成。
二、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掌握詩歌朗讀基本方法朗讀吟誦,使學生通過吟誦感受畫面的悲涼氣氛和詩人深廣的憂思。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欣賞大自然的美。
2.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愛國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體會詩人情感、品味詩歌的意境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再現秋江廣闊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過再創意境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點由于作者生活年代與我們今天相距甚遠,教學難點當定位在對作者隱晦復雜情感的把握上。
【教學步驟】
一、 新課導入:
中國的傳統節,有哪些?分別有些什么習俗?(激發學生的思維,逐漸縮小到重陽節)大家知道重陽節,古人有什么活動嗎?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二、 知人論世話形象
1.印象杜甫
提問 你眼中的杜甫是個怎樣的人?(首先讓課堂動起來)
結合高考題型中,關于詩歌鑒賞的第一步,是“三看”(看題目、看作者、看注釋),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梁啟超曾寫過一篇文章《情圣杜甫》。
思考: 詩圣?情圣?
課件展示【寫作背景】
杜甫一生,多災多難他身逢戰亂,顛沛流離,尤其是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時為止,是他長達11年的西南漂泊時期,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3年后他就病逝于漂泊湘江的船上。
2.誦讀全詩,體會感情基調
提問 這首詩我們讀過以后,情感基調該怎樣把握呢?
大家朗讀之后,對這首詩的整體感受是什么?
三、 緣景明情析手法
思考 如果我們剛才已經初步把握了這首詩的情感基調,那么情字何依?情景交融,融在何處?
鏈接:詩歌鑒賞中分析意境題型的答題步驟。
賞析意象,感受意境(引導學生對首聯和頷聯的解讀以及規范答題習慣的養成)。
四、 移情入境悟詩情
1.提問 究竟是怎樣的原因讓詩人如此的“悲”(哀)呢?詩中哪些地方集中寫了詩人的內心和現狀?
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賞析頸聯和尾聯。
2.討論:課后練習羅大經對頸聯的解讀 (重點扣住“常”“獨”字眼來咀嚼)。
五、 吟詠詩句賞韻律
1.對仗工穩,音調鏗鏘
全詩四聯均用對仗,而且首聯中一句話還自相對偶,結構上井然有序。
2.體會杜甫詩風沉郁頓挫
提示 沉郁,不是壓抑、郁悶,而是內容上的厚重,頓挫,是指韻律。
六、 課堂小結
聽一段曲,讀一首詩,看一個人,都需要用心!用心靈去碰撞心靈,才會擦出共鳴的火花!今天,我們用心地運用多種方法,去觸碰了千年以前的那顆滾燙的心靈,帶給我們無窮的沉思與強烈的震撼!
七、 布置練習
比較閱讀《望岳》和《登高》的情感異同。
【杜甫登高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杜甫《登高》原文和譯文(含賞析)12-23
《登高》的教學設計模板(精選8篇)12-23
《觀潮》優秀教學設計02-10
《臺階》優秀教學設計12-22
匆匆優秀教學設計12-27
《臺階》優秀教學設計12-22
賣炭翁優秀教學設計03-15
杜甫高考優秀作文素材06-07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臺階》優秀教學設計【原創】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