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彎彎》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溪彎彎》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溪彎彎教學設計及反思。
2、認識文中的15個生字。
3、能嘗試用一些識字方法記難字。
【教學重點】:
認識文中的15個生字。
【教學難點】:
能嘗試用一些識字方法記難字。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讀古詩《出塞》。
二、欣賞圖片,導入新課
三、美讀全文,在文中識字
1、男、女生對讀課文,要特別留意后鼻音的字。
2、小組選擇喜歡的朗讀方式讀課文。
3、小組展示讀課文。讀后進行評價。
四、賽讀詞語,在詞中識字
1、同桌練習讀詞語。
2、同桌比賽讀詞語。
3、選詞說話。
五、讀中認,快樂識字
1、選四位小老師帶讀生字。
2、挑選難認字。
3、小組交流記難字的方法。
4、指名交流。
5、小組賽讀難認字。
6、玩“找得快”的小字卡游戲。
六、拓展延伸
1、這些生字寶寶真淘氣,從課文里跳了出來,跑到這首兒歌里來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我們一起讀一讀。
兒歌:
彎彎的月牙像根琴弦,
月亮姐姐彈著琴弦,
發出丁丁東東的聲音,
真好聽!
美麗的彩霞喜歡照鏡子,
天天對著水面看,
看到了自己,
也看到了長長的堤岸。
2、生字回歸課文,讀全文。
【教學反思】:《小溪彎彎》是生本實驗教材第一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意境優美,包含了15個生字,教學反思《小溪彎彎教學設計及反思》。識字教學對于我們來說已經不陌生,因為接觸生本已四個年頭,經過實踐,不斷總結,探討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識字方法。在上《小溪彎彎》這一課,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識字途徑讓學生認字,整節課效果還不錯,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其中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現與大家分享:
1、開課時的幻燈向學生展示了迷人的風景,能很好的引領學生走進課文的情景中,渲染了課堂氣氛,但字體顏色和圖片相斥,有點看不清楚。
李旭:
2、小組活動積極投入、有序高效。學習氣氛濃郁。小組展示時,組員非常踴躍,儀態大方。只是組員的開場白句子太長,說的很費力,可以變得簡潔一點。
3、老師能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恰到好處,細致入微,在指導學生的前鼻音和后鼻音,注重了拼音的復習與鞏固,對生字的拼讀,后鼻音的反復練讀等都顯示出老師對拼音教學的重視。相信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拼音學習會得到一定的鞏固和提高。
4、整節課課堂結構合理,重難點突出,真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教師能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難字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在學習難字時,教師不失時機引出六種識字方法。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后,能大大增加學生的識字量。
5、在難字記憶中,口號訓練有效、氣氛活躍,但似乎有點過于頻繁。當學生總用猜謎語的方法記字時,老師適時指導學生“根”字換部首記,拓寬了學生的`識字渠道。記難字時用時太多,并且記字方法比較單一,造成后面的教學任務顯得有點倉促。
6、老師巧妙設計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熱情高,參與面廣。如果能插入開火車認字,給個人提供展示的平臺,也檢測了學生的認字情況,效果會更好,既照顧到整體,又尊重了個體。整堂課始終以生為本,設計流暢,有序有效。學生的課堂常規很好,坐有坐相,站有站姿,小組合作訓練有素,這為高效識字奠定了基礎。
7、教學流程順暢,能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讓學生在文中識字,再通過在詞中識字,到最后到一個個獨立的生字。教學環節簡而精,每個教學環節都扎實有效。只是玩小字卡的環節可以放在小老師帶讀的前面,因為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玩中識字,大大降低了識字難度。
8、一年級的學生喜歡直觀、生動有趣的事物,教師在教學的前幾個環節都能創設情景,大大刺激了學生的積極性,只是從詞語到生字的過渡顯得比較突兀,沒有過渡語,而且在“快樂識字”環節,沒有創設情境。
9、“用詞說話”這個教學環節設計得好,引導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既讓學生通過在讀詞中認識了生字,而且又增強了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只是學生用詞說話的時候,最好能點著詞語說,讓全班學生都能清晰地看見,推進識字的。
【《小溪彎彎》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月兒彎彎作文03-18
“彎彎”的姥姥_600字01-21
“彎彎”的姥姥作文5篇02-19
“彎彎”的姥姥作文(4篇)01-21
“彎彎”的姥姥作文4篇01-21
遙望,故鄉那彎彎的月亮散文03-02
彎彎的姥姥作文通用4篇03-04
小溪的擬人句12-29
記憶中的小溪02-07
小溪的擬人句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