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鄉下人家》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鄉下人家》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下人家》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檐”、“飾”、“冠”、“搗”、“諧”五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作者描繪的純樸自然、充滿情趣的鄉村畫面,以及他的感受。
〖教學重點〗把課文讀正確,特別是把長句讀正確,注意適當的停頓。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感知作者描繪的鄉村生活的畫面,能用概括的語句表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都是杭州人吧!生活在杭州城,感覺怎樣?
2、出示鄉村的圖片:(課文插圖),說說是什么地方的風光。
3、揭示課題:
師:如果說城市帶給我們繁華和喧鬧,那么鄉村帶給我們的是什么?今天,讓我們跟隨一位名叫陳醉云的作家一起走進鄉下人家,走進課文,用心去感受鄉下人家的生活。
板書課題:鄉下人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導初讀:
⑴陳醉云筆下的鄉下人家是怎樣的呢?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反饋初讀情況:
①學習生字新詞:屋檐、裝飾、雞冠花、搗衣、和諧。
②指名分節讀課文。
③指導學生讀長句。
出示三句句子: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理菊,它們依著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他們的屋后|倘若有一條小河,那么在石橋旁邊,在綠樹陰下,會看到一群鴨子,游戲水中,不時地|把頭扎(zha)到水下去覓食。
誰能讀。
(根據學生的朗讀隨機出示表示停頓的斜杠)
2、梳理內容:
⑴讀過了課文,那鄉下人家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學生交流
⑵用自己的話概括作者描繪的幾幅畫面。
⑶學生交流,媒體出示相應圖片和文字。教師根據學生發言,點撥指導,板書。
3、整體感知:
⑴按課文順序播放媒體,整體感知內容。
⑵教師指板書引導發現:
作者把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在一起,生動地描寫了一幅幅的風景。
3、引導出最后一節,指導理解“獨特”和“迷人”。
4、小結過渡:
師:作者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心聲?下節課,我們繼續領略作家眼中的鄉下人家。
《鄉下人家》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棚架、風趣、裝飾、雞冠花、大理菊、順序、照例、瞧見、率領、覓食、搗衣、倘若、向晚、歸巢、和諧、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闊、月明人靜”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
4、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隨文章的敘事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學習難點: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景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從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播放樂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一、音樂情景體驗導入
師:聽過這首歌沒有?
生:沒有。
師:這首歌呀,叫《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今天就讓我們踏上鄉間的小路,開始我們的鄉間之旅吧!
出示第六組導讀提示,自由讀,指名讀。
師: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鄉村田園生活的,這節課我們先走進第一篇課文《鄉下人家》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初讀感知。
1、出示詞語:檢查讀。
2、出示生字,指名讀。
其他同學點評提醒:提醒“率”“諧”“巢”寫法。
3、出示多音字。指名讀。
4、指名接讀課文,訂正字音。
5、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讀完這篇課文,鄉下生活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作者用一句話寫出了自己對鄉下人家的感受?快速瀏覽課文找到這句話。(匯報出示最后一段)
三、精讀理解課文最后一段
1、全班齊讀最后一節,理解“獨特”“迷人”的含義,進而理解整段話的含義。
2、學生討論后師小結:“獨特”是指“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迷人”是說“吸引人”,這句話是說鄉下人家,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季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這樣嗎?同學們,我們趕快來讀一讀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描述中去發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的美吧。
3、(出示)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之美的語句做上記號,在旁邊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讀一讀,在腦海中勾畫那美麗的畫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鄉下人家留給你的總體印象?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堂課讓我們繼續走進文本,走進鄉下人家,去感受那獨特、迷人的風景。
板書:獨特迷人
二、品味語言,感悟美景
1、讓我們跟著作者的腳步,走進鄉下人家,哪處景色讓你感受到它的獨特、迷人?
2、根據學生的回答按課文順序進行交流
(1)如學生讀第1自然段,(看來,你從那屋前搭的瓜架中感受到了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讓我們一齊來看看這瓜架,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讀一讀,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那份獨特、那份迷人?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可愛多了。
自己再讀讀看,你尤其從哪些字詞中感受到的?
“一個個”師: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評價:看來,你只看到了兩三個瓜。給你這么一讀,瓜可真多呀!看來,沉甸甸的瓜果真的掛滿了枝頭。這真是果實累累呀!
“青、紅、綠綠、碧綠”。小結:看來,你從瓜架的色彩上感受到了它的迷人。誰來讀?評價:是呀,紅綠相間,多么鮮艷的瓜架呀!誰再來讀?聽你這么一讀,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仿佛就在我們眼前。看來這迷人的瓜架一下就把你的目光吸引住了。我們一起來讀讀。
這一個個青的、紅的瓜,預示著豐收的到來,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看圖(畫面定格)
想想我們常常在城市中看到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再來看看我們眼前的瓜架,你又想說什么?
是的,這不僅是可愛的、別有風趣的裝飾,還給鄉下人家帶來了豐收的喜悅,怪不得……引讀(出示第一句話)
(2)穿過這瓜架,讓我們來到門前的場地上,看看那兒還有什么獨特、迷人的風景?根據學生的朗讀出示第二自然段,看來,這門前的鮮花把你的目光吸引住了,自己讀讀看,你能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鮮花的獨特、迷人?
“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我們來欣賞欣賞。(看圖片)。小結:這些鮮花是農村里最常見的,卻開得如此旺盛。真是”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點紅)再讀讀看,你還讀出了什么?看看這“依著時令,順序開放”這兩個詞語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一年四季都有鮮花陪伴,這農家小院真是迷人,誰來讀?評價語、在你的朗讀中我們仿佛看到了百花齊放的畫面。多么獨特的農家風光呀。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
過渡:鄉下人家時時刻刻都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愜意,讓我們在春姑娘的帶領下,來到屋后的竹林中,(出示)自己讀讀看,漫步竹林中,你最喜歡什么呢?如生讀第一句,(出示竹子這一句)小結:看來,你十分喜歡那綠竹。在茂盛的竹林中漫步,涼風吹拂,多么涼爽,愜意呀!誰來讀?指名兩人讀。自己在讀讀看,(出示兩句的)你還喜歡什么呢?如生讀春筍的。讀了這句,你能告訴大家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從“探”字體會到什么?你能把這份可愛讀出來嗎?評價:作者多喜愛他們啊,把他們當成了人來寫,誰來讀?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文字,感受這份生機。(出示竹林、竹筍的句子)
小結:屋前鮮花開,屋后春筍冒,鄉下人家簡直成了一個天然的植物園,讓我們再次來感受這獨特、迷人的農家風光。齊讀第二自然段。
(3)小結過渡:看來,引讀——(課文最后一段)再看看課文,你還能從哪些地方地方感受到這份獨特、迷人呢?
如生說雞(出示課文第三段)指名讀,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評價:多么溫馨的一家人呀!誰來讀!有了這濃密的竹林,這空闊的場地,鄉下人家自然總要要養幾只雞,所以說,讀句子“雞,鄉下人家照例總要養幾只的。”鄉下人家的屋后倘若有一條小河,那么引讀“在石橋旁邊,在綠樹陰下,會見到一群鴨子,游戲水中,不時地把頭扎到水下去覓食。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衣,它們也從不吃驚。”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多么自由多么快樂的一群鴨子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小結:確實,引讀——(最后一段)
(4)我們剛才跟著作者的腳步來到鄉下人家的房前屋后,時間過得真快,此時太陽已經落山了,正當我們準備回去的時候,熱情的鄉下人家邀請我們留下來吃晚飯,(出示第5自然段),自己讀讀這段話,此時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呀?師隨意地走向學生中間,親切地問:“你坐在哪里吃晚飯呀?”親切地問另一學生:“你邊吃晚飯看到了什么呀?”有意識地引導,抬頭望望屋前,低頭看看腳邊,那小河里呢?再問另一學生:“你聽到了什么呀?”(農民們在談論什么呀?)
在這種環境下吃飯,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名讀口中品著美食,眼中賞著美景,心中想著豐收,心情能不舒暢嗎?誰再來讀
天上紅云片片,鳥鳴聲聲,周圍花兒朵朵,綠竹搖搖,身邊微風習習,笑聲串串,這樣天高地闊(點紅)地吃飯,能說不獨特、迷人嗎?齊讀
出示鄉下人家吃晚飯的圖片,這就是鄉下人家吃晚飯的情景,這樣的畫面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變紅(自然、和諧)誰能通過朗讀把這幅自然、和諧的畫面展示在我們眼前?指名一人讀(配樂讀)評價語:1這一幅幽雅、恬靜的畫面,怎能不激起我們對鄉下人家的向往之情!有靜有動,有聲有色,有景有人,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多么生動有趣的田園風景畫啊,來,咱們再把這句話美美地讀一讀,配上音樂。
我們不禁感嘆:引讀——(最后一段)秋天的夜晚,如果住在鄉下人家你還能聽到什么?出示第6自然段,那你來讀一讀,你聽出來了嗎?紡織娘仿佛在說些什么?指導朗讀,小結:這紡織娘的歌聲,分明是一首豐收之歌。怪不得辛苦一天的人們,連他們的夢也如此甜蜜。一齊讀。
總結課文來到了鄉村,于是我們看到了屋前可愛的瓜架,可屋前遍地的鮮花,屋后富有勃勃生機的竹林,見識了雞鴨成群的歡樂場面,聞到了清新的空氣......
鄉下人家引讀——(最后一段)同學們,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們,此時此刻,有什么感受呢?寫下來。
總結課文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著作者的腳步走進了風景獨特、迷人的鄉下人家,走進了大自然,感受了自然之美。
三、布置作業:
1、讓我們在課后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2、鄉下人家冬天是怎樣的呢?用你的筆寫下來。
《鄉下人家》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培養語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中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與和諧,獲得美的享受。
3、體會感受鄉村生活,培養學生熱愛鄉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搜集有關農村生活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天高地闊、依著時令”等詞語的意思。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
教學重點:
目標1、2、3
教學過程:
一、對比導入
1.出示城市和鄉村風光的圖片,對比,欣賞。
2.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所了解到的鄉下生活是怎樣的。
3.出示課題并指名讀題。
二、自學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要求自讀課文。
2、檢察自讀情況
(1)指名認讀生字、新詞。
(2)指名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相機正音。
(3)交流自學所得,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初步了解“依著時令、天高地闊”等詞語的意思。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完成板書瓜架鮮花竹林雞鴨吃晚飯
3、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先寫植物再寫家禽最后寫吃晚飯的情景以及秋收。
三、全班齊讀最后一節,理解“獨特”“迷人”的含義。
板書:鄉下人家
瓜架
鮮花
獨特、迷人竹林
雞鴨
吃晚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悟到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
3、在讀中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與和諧,獲得美的享受。培養學生熱愛鄉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鄉下人家留給你的總體印象?根據學生回答指名讀、齊讀最后一段。
二、創設情境,品味語言
1、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獨特、迷人?學生默讀課文,圈畫有關語句。
2、引導交流:
△瓜架。出示自讀。
(1)引導學生抓住“青、紅”的瓜,“綠綠的葉”感受瓜架的色彩美,通過朗讀體會它的迷人。
(2)抓住“一個個”體會瓜果的多,欣賞圖片,朗讀感受果實累累的豐收場景。
(3)想想我們常常在城市中看到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再來看看我們眼前的瓜架,你又想說什么?引導學生從“別有風趣、可愛”中感受這份獨特、迷人。
(4)這不僅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還給鄉下人家帶來了豐收的喜悅,引讀第1句,感受“總愛搭瓜架”的緣由。
△鮮花
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出示相關語句,自讀。
(1)引導學生抓住“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品味出這些鮮花是農村中最常見的,卻開得如此旺盛。
(2)從“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感悟農家小院一年四季都有鮮花陪伴的迷人。
(3)欣賞圖片,讀出這份獨特的農家風光。
△竹林
出示語句,自讀,你看到了什么?重點引導學生從“許多”、“成群地”、“探”等字詞感受生機勃勃的雨后春筍圖,并指導朗讀。
△雞鴨
(1)雞(出示段落)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母雞、公雞的神態中感受這一家子的溫馨。
(2)鴨(出示段落)讀一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游戲、覓食”中感受鴨群的快樂。
3、創設情境,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第五自然段,自讀
交流:“你坐在哪里吃晚飯呀?”“你看到了什么呀?”
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方位順序來觀察。
從“天邊的`紅霞,歸巢的鳥兒,場地上的鮮花、屋后的竹林”等感受農民們在如此優美環境中吃晚飯心情的舒暢,
從“屋前的瓜架”感受農民們滿懷豐收的喜悅,
從“雞鴨”中感受那份悠閑、那份熱鬧。
其間,穿插進行朗讀指導。
師小結:此時,人、物、景匯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能說不獨特、不迷人嗎?
(2)秋天到了,如果住在鄉下人家,你還能聽到什么呢?農民們可能會夢見什么?
小結:怪不得,辛苦一天的人們,連他們的夢也如此甜蜜,這紡織娘的歌聲,分明是一曲豐收之歌。
三、總結課文
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鄉下人家》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構、芍”等11個生字,會寫“構、飾”等15個字,正確讀寫“屋檐、構成、裝飾”等17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畫面,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3、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
4、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識字主要采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師點撥提醒學生注意易錯的字。
2、閱讀理解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感悟鄉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畫面。教學可采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方式開展。
3、表達運用
讀中悟寫。采取自由讀、想象讀、體驗讀、配樂讀、分工合作讀等形式讓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讀后練寫。學生能依據課文中的畫面,結合生活經驗說說腦海中浮現的鄉村景致,并嘗試著用一段話寫下來。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課時目標
1、認識“構、芍”等11個生字,會寫“構、飾”等15個字,正確讀寫“屋檐、構成、裝飾”等17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理清課文層次,歸納課文描寫的鄉下生活的場景。
教學過程
板塊一導入新課,初讀感知
1、導入新課,板題讀題。
(1)師導入:讀了課題,你的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2)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①師引導:你們瞧,這便是自然樸實、親切祥和的鄉下人家。(板書:鄉下人家)在這幅圖畫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②生交流。
③生齊讀課題。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1)師引導:這樣自然親切、優美恬靜的鄉村風光,作者會怎么描述呢?趕快讀讀課文吧!
(2)生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
3、檢查字詞學習情況。
(1)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會認的字。
(2)生自由練讀。師指名讀,相機提問: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3)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①分類識記生字示例。
②說文解字認識“率”字。
課件出示:
率,現在指帶領、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義。,像絲織的網;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鳥網的竿和手柄。所有與率相關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師指導書寫。
①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
②師引導生觀察字形、結構及筆畫,重點字書寫示范,指導書寫。
③書寫指導。
a、“蹲”:左窄右寬,右邊稍長一些,上半部不要少寫了里面的一橫。
課件出示:
久蹲容易累尊老敬前輩遵守交通法樽酒不沾嘴
b、“覓”:上短下長,上半部分為“爫”。構字方法寫字示例:“覓”,會意,由“爪”和“見”組成,表示用手和眼去尋找。本義:尋找,到處尋找。
(5)課件出示詞語,開火車認讀,相機正音。
(6)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①師引導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時令、照例”。
②認識“紡織娘”。
4、檢查課文朗讀。
(1)師引導:現在請將這些詞語送回到課文中,四人一組練習輪讀課文。
(2)指名輪讀。師指名任選一個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師相機指導,讀后生參與評價。
5、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師引導:讀熟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示例:展現了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
板塊二自讀感悟,理清條理
1、理清課文條理。
(1)師引導: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們來具體看看課文中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請再自由地讀讀課文,試著給每個場景起個名字,并在空白處適當標注。
(2)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注場景名。
(3)全班交流討論,生讀有關句段,概括場景內容。
(4)師根據生交流情況,歸納總結。(出示課件)
瓜藤攀檐鮮花輪綻雨后春筍雞群覓食鴨子戲水門前晚餐月明人家
2、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最感興趣的場景。
3、師小結:讀著課文,一幅幅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浮現在眼前,這一幅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展示著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下節課,我們將走進這一幅幅圖畫,體會鄉下人家的那一份愜意。
《鄉下人家》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式。
4、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鄉下人家的。
2、品味語言,想像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美麗恬靜。
教學準備:準備幾幅鄉下人家的圖片,準備相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歌曲,描述美景。
1、播放歌曲《農家小曲》,提問:歌中唱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2、讓學生用完整、優美的語言描述鄉下人家的生活情景。
3、導入:鄉下人家的美麗遠不止大家所描繪的那樣,我們今天就跟隨陳醉云作家一起去領略鄉下人家的風情。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錄音帶,讓學生帶著下列問題傾聽:
(1)課文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獨特風景?
(2)你從這些獨特迷人的風景中體會到了什么?
2、讓學生自讀課文,進一步思考上述兩個問題,并理清字詞,進行語言積累。
3、提問: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4、鼓勵學生發言:通過自學課文,你有了哪些收獲?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提問:這篇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
2、讓學生自讀課文,分別找出描寫空間與時間的詞語。
3、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分段朗讀,將課文讀通順,讀出感情,勾畫優美詞句,并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每一個場景。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鄉下人家的風景美
1、展示鄉下人家的圖片。
2、布置學生自讀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
3、組織學生交流勾畫出的語句作好記錄。
4、在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后,鼓勵學生閉上眼睛去想像文字描繪的景象。
5、朗讀語句:“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1)在教師點撥下,將鄉下人家與城里人家的景致相比較,想像情景。
(2)讀出優美的感覺,感受鄉下人家景色的自然、可愛。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我們也來寫一寫我們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吧。然后說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