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荊請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負荊請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通過品味語言、神情、動作,認識人物特點,了解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顧全大局的品質,及廉頗知錯能改、以大局為重的品質。
2、通過《史記》、《將相和》、詞串、《公儀休拒收禮物》、《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等課內外資料的整合,幫助理解人物的特點,理解故事的內涵。
3、在把握人物特點的基礎上,能夠分角色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的自主搜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為學習語文打好基礎。
重點、難點:
1、韓勃不明白藺相如“怕”廉頗的原因。
2、人物特點的理解。
課前準備:
個人博客。
一、揭題導入,了解劇本。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廣為流傳的成語故事,一起讀課題。(讀板書:負荊請罪)
2、師:請同學打開課本,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的結構,想想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公儀休拒收禮物》有什么不一樣?
交流總結:《公儀休拒收禮物》是獨幕劇,而文章是多幕劇。有兩幕。
二、明確方法,初讀劇本。
1、師:劇本的閱讀有講究的。[出示《負荊請罪》]開頭交代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方括號里介紹的舞臺布景、人物活動等,應以瀏覽與默讀為主,不能出聲朗讀。而小括號里的語氣、神情、動作等是幫助有感情地讀出人物語言服務的,也不能讀出聲來。請同學們按這樣的方法快速閱讀劇本。想一想,這兩幕分別講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請大家再快速閱讀第二幕,看看從哪到哪,是直接寫了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的事。
(復制,發送到留言欄里)
三、品味語言,了解特點。
1、師:劇本是用來表演的。故事中出現了三個人物:(板書:藺相如、廉頗、韓勃),主要人物是(藺相如、廉頗)。這節課,我們先來演一演“負荊請罪”這一部分。請大家大聲地讀一讀這一部分,想想你最想演誰?
生自主閱讀,交流。
2、說說你為什么想演他。
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顧全大局
廉頗:知錯能改、顧全大局。
3、出示詞串,辨析運用。
[師總結:許多詩詞,積累時我們并一定理解,但隨著學習的深入,你們就慢慢領悟了,多閱讀、多積累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
4、請大家帶著你們獨到的理解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從哪里可以具體看出你準備飾演的這個人物具有這些特點。
5、品讀交流。
表現廉頗特點的語言行為:
(1)負荊請罪、身為大將軍。
(2)跪、抽、不肯起來。
(3)重點品味:老邁昏庸。
如果說他是老邁昏庸的,表現在哪?(快速閱讀第一幕,交流處處侮辱、為難藺相如)
如果說他并不老邁昏庸,從哪里看出來?(經人提醒
明白。出示廉頗的話,指導學生讀好。并恰當地加上提示語)
別人是怎么提醒他的?交流后,引讀第一幕中的藺相如的話。
總結:這一文一武、一將一相,是秦國不敢侵犯趙國的保障。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共同護國啊!
表現藺相如特點的語言行為:
(1)第一幕中的藺相如的話。不難看出其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顧全大局。
出示“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與藺相如的話進行對比。
(2)出示韓勃的話:“我真不明白……”你明白嗎?快速瀏覽《將相和》這個故事,看看藺相如還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在板書上再補上相關的.詞語:機智勇敢、有勇有謀、足智多謀等]
6、人物了解。
師:一位著名的演員說過:“一個演員要演好一個人物,必須深入研究這個人物的歷史背景和個人經歷,直到能夠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才能演出人物的靈魂。”你們了解這兩個人物的情況嗎?請快速查閱你想了解的人物的資料,把你認為有價值的內容上傳到人物介紹里,進行補充,讓人物的資源更為豐富。(生操作),每一小組,派一名同學進行匯報交流。
生介紹。
師:通過這些資料的補充,你們覺得在表演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四、分角色朗讀。
1、師: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
2、指名讀。
3、引導學生評議。
4、再指名讀。
五、課外拓展
1、相信同學們演好這個劇本不成問題了。對于韓勃這個人物,只要也像研究藺相如和廉頗一樣去解讀,一定會演好。
2、這個故事就出自于《史記》,出自于司馬遷用了整整13年,幾乎耗盡畢生心血、用生命寫成的《史記》,這段故事在《史記》中是這樣的記載的。
3、瀏覽,試著小聲地讀一讀。
4、這小小的片段里就蘊含著這樣生動、啟發人的故事,這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又是何等的震人心魄啊。(點出鏈接《史記》)
六、課后作業
1、一節課只能為你打開一個窗口,希望你們透過這個窗口,領略到不一樣的風景。
2、選擇作業:
選擇一:點擊欣賞京劇《將相和》,并在博克里寫一寫自己對人物的認識或自己的感受。
選擇二:點擊課后作業,可以在作業本上完成,可以在網上直接提交。
(1)看到藺相如,想到哪些詞語:
看到廉頗,想到哪些詞語:
(2)背誦并默寫詞串。
(3)自由合作,表演話劇,下節課比賽。
(4)建議讀一讀《史記》。
(推薦理由:以文本為入手,引導學生品詞析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適度的課外拓展,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豐滿對人物的認識。)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能進入角色品讀劇本第二幕,為課后表演做好準備。
2、感悟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3、積累詞句,豐厚學生的語文底蘊。
教學重難點:
進入角色品讀課文,說好臺詞。
教學準備:
1、練讀第二幕。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復習:(課前板書:21 負荊請罪,廉頗,藺相如)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劇本《負荊請罪》,初讀了劇本,我們知道這個劇本主要講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學習了劇本的第一幕,廉頗和藺相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隨機板書:一心為國。
這里有一幅對聯,說的就是他們的事情,讀:廉頗揚威盛氣凌人,相如忍辱顧全大局,將相不和。
2、小結過渡:廉頗和藺相如是水火不容、誓不兩立,那么后來他們又是怎樣成為志同道合、同心協力、合力衛國的親密朋友的呢?這堂課我們就來讀讀劇本的第二幕,說好劇本第二幕的臺詞。
二、角色品讀
1、通讀第二幕:學習第一幕時,我們體會到了讀好劇本說好臺詞的兩個要求:一是要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一是要注意方括號背景的提示,小括號動作、神情的提示,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現在請大家運用這樣的方法讀好劇本的第二幕,說好第二幕的臺詞。
2、指導朗讀第一個片斷
出示文本:
〔幕啟。幾天以后。藺相如在客廳踱步。一會兒,韓勃匆匆走上。〕
韓 勃 (緊張地)大人!大人!
藺相如 什么事?
韓 勃 廉將軍來了!
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將軍來找我?
韓 勃 廉將軍他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呢。
藺相如 快請廉將軍進來!
韓 勃 是!
教學思路:
(1)過渡:這是第二幕劇本開始的一個片斷,先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韓勃和藺相如的內心先后是怎樣變化的?試著用朗讀表現出這種變化。
(2)請兩位同學說一說這個片斷的臺詞。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你能不能聽出韓勃和藺相如的內心的變化。
要求:人物的姓名、方括號和小括號里的內容都不讀,直接說臺詞。(下同)
(3)品讀韓勃的臺詞
引導:
你覺得韓勃的內心先后是怎樣變化的?
點撥要點:
①大人!大人!
第一層:韓勃看到廉頗上門了,心里會怎樣想?(上門尋事,點:讀書如果能注意前后聯系起來看,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想到了這些,韓勃能不緊張嗎?誰再來說說這句話?
第二層:聯系方括號中韓勃匆匆,老師描述:韓勃說這句話時,是急匆匆地,也可能是一路小跑了,他一邊跑一邊喊,那是一聲比一聲近,一聲比一聲高,誰會喊?
②廉將軍來了!
還在緊張之中。
③廉將軍他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呢。
緊張之中還有什么?
④是
(韓勃這句話怎么讀呢?我們等說好了藺相如的話再來看)
韓勃能領會藺相如的意圖嗎?(聯系第一幕,多元解讀,肯定學生聯系上下文的讀書方法)根據學生的理解,給這句話加提示語。
(4)品讀藺相如的臺詞
引導:
你覺得藺相如的內心先后是怎樣變化的?
點撥要點:
①什么事?
其一:聯系藺相如的身份說:藺相如是文人,慢條斯理。
其二:聯系藺相如的經歷說:想當年,完璧歸趙、澠池相會,面對兇殘的秦王,藺相如生死不顧,勇斗秦王,那是何等的壯烈,現如今,一個門客的緊張他會放在心上嗎?
②(奇怪地)什么,廉將軍來找我?
看臉上有沒有奇怪的表情,同座位互讀互看臉上有沒有奇怪的表情。
③快請廉將軍進來!
藺相如知道廉頗來干什么嗎?態度怎樣?為什么要熱情主動?
設難:我有點想不通,在這之前,廉頗是三番五次地擋道,還侮辱藺相如,藺相如這么做不是太沒有骨氣了嗎?為什么不趁這個機會好好羞辱廉頗一番呢?
從這句臺詞可以體會到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不計前嫌,寬容大度,一心為國,心胸寬廣)隨機板書:寬容大度,點藺相如寬容大度是為了什么?為國而寬容大度,為國家而熱情迎接廉頗。
(5)總結讀書要領。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應該能體會到,要讀好劇本說好臺詞,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不僅要注意小括號、方括號里面背景、動作、神情的提示,還要注意說話人的身份,注意說話人的經歷,體會說話人的心理活動和內心感受,如果沒有動作、神情的提示,你還可以補充出動作、神情的提示。
(6)自由練讀。
(7)男女生分角色讀。
3、運用學法品學劇本后面內容
教學思路:
(1)運用讀法,自主試讀,
讀好了這個片斷,讀好劇本后面的內容就容易了。下面請大家運用讀好劇本說好臺詞的方法,讀讀劇本后面的內容,說說后面的臺詞,請大家一邊讀一邊動筆給沒有小括號和提示語的地方添上小括號和提示語。即使有小括號和提示語的地方,你也可以寫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
(2)交流品評,隨機點撥,練讀句子。
引導語:剛才你寫了些什么呢?能告訴我們嗎?如果你還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點撥要點:
①哎呀,廉將軍,您這是
破折號表示語氣的延長,表現吃驚。
②藺大人,請你用這根荊條狠狠地抽我一頓吧。
一是體會自責、悔恨的心理,強調狠狠、抽。
二是介紹荊條是古代刑具,體會真誠:廉頗說這句話的'動作是怎樣的?(提示看背景介紹)跪。還有接下來藺相如一再地請他起來他都不肯起來。
機動:從這句臺詞中,你能想到廉頗是個什么樣的人?(知錯能改、爽直磊落)板書:知錯能改,點廉頗知錯能改是為了什么?為國改錯,為國向藺相如請罪。
廉頗的這種真誠的認錯行為不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還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成語:負荊請罪。
③藺大人,請你寬恕我這個老邁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別人面前侮辱你。現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過錯。
一是自責、悔恨;二是罵人,哪些詞是在罵自己 (機動:由此,你體會到廉頗是個怎樣的人) ;三是動作低頭。
廉頗對藺相如說這句話,實際上是在向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樣做?
(痛改前非、棄舊圖新、洗心革面、浪子回頭、迷途知返、改頭換面、改過自新)
④哈哈哈,廉將軍,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實在太高興了!韓 勃,快叫人準備筵席,我要跟廉將軍痛痛快快地飲幾杯!
討論藺相如的笑法。(機動)(文人身份:藺相如用您,廉頗用你)
藺相如此時的心情如何?高興什么?(提示聯系后面方括號背景的提示想)
藺相如的心思是什么?你想到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含有國字的成語有哪些?(深明大義、顧全大局、大公無私、赤膽忠心、精忠報國、以身許國、憂國憂民)藺相如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興,為廉頗知錯能改而高興,更多的是為了國家而感到高興。
另外隨機點撥:迎笑,扔急切,別提原諒,明白由衷贊美等。
4、三人小組分角色朗讀第二幕。
要讀好劇本說好臺詞,使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表現得更加鮮明,劇本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詞語都值得細細地推敲。課堂上,我們沒有時間對每一句臺詞來進行討論,但是我相信,有了剛才的學習,大家再來讀劇本,一定能讀得更好,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現在請前后座位的同學三人一組,分角色完整地說一說第二幕的臺詞。
5、推薦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幕。(或者男女生分別做廉頗和藺相如,老師做韓勃,或者根據學生的愿望,自定角色參與朗讀。)
三、感悟提升
1、感悟內容(機動)
師:讀了劇本的第二幕,說了劇本第二幕的臺詞,相信同學們心里一定會有很多的話要說?能不能請你選用下面的關聯詞語來說說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選用其他的關聯詞語。
不僅還,雖然但是,因為所以,如果就,無論都,寧可也不
2、感悟人物
(1)第二幕中的廉頗和藺相如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2)廉頗和藺相如是兩個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可以用這樣一組成語來形容他們,一起讀讀。
廉頗:知錯能改,迷途知返;負荊請罪,痛改前非。
藺相如:顧全大局,寬容大度;深明大義,一心為國。
(3)自從廉頗負荊請罪后,兩個人就團結合作,共同保衛趙國。趙國也因為有了他們兩個人,國勢大增,成為當時非常強大的諸侯國。像他們的這種親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讀:親密無間,志同道合;同心協力,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生死與共。
四、拓展延伸
1、編寫對聯
這是邯鄲市回車巷的碑亭,碑亭高4.4米,寬2.3米。碑文記載就是藺相如回車避讓廉頗的歷史故事。邯鄲市市政府想重新整修這個碑亭,還想在碑亭的兩個高高的石柱上寫上一幅對聯。現在上聯已經有了,下聯還沒想好。如果請你來對下聯,你準備對什么樣的下聯?
上聯:廉頗知錯負荊請罪
下聯:( )
對聯是一個充滿智慧的語文活動,課后請同學們繼續比試,一定要分出個高低。
2、自由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課本劇《負荊請罪》
板書
廉 頗 知錯能改
負荊請罪 一心為國
藺相如 寬容大度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3、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練習排演小話劇。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劇本常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劇本?你知道關于劇本的哪些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于我國古代人物的現代劇本——
二、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請罪”怎樣解釋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了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三、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解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3、理解“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3)結果怎樣?
4、默讀課文,想一想自己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向老師提出來。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1、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2、閱讀老師發放的打印材料(人教版教材中的《將相和》一文),再和劇本相互印證。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詞。
2、“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二、精讀劇本,理清人物特點,把握人物性格
1、默讀課文,想一想:
劇本中所描寫的三個人物分別具有什么樣的'性格和品質?你是怎樣知道的?
2、學生自學。
3、學生交流自學成果,大家討論。
板書:
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韓 勃:沖動
廉 頗:知錯就改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2)為什么說廉頗是個知錯就改的人?(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4、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示。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再現當時的情景,體會他們的心理活動。
三、精讀劇本第一幕
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6、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四、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排演話劇
1、分組練習。
2、學生表演。
六、總結課文
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
七、作業
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板書設計:
5、負荊請罪
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愛國、顧全大局
韓 勃:沖動
廉 頗:知錯就改、愛國、顧全大局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負荊請罪》,“荊”后鼻音。
生:讀題。
師:說的是誰向誰請罪?
生:廉頗向藺相如請罪。
師:學習劇本臺詞很重要哦,潛臺詞,戲劇沖突,把握住了劇本沖突就把握住了戲劇。
二、精讀第一幕。
1、請快速瀏覽課文第一幕,試著找出這一幕中的戲劇沖突。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生:在討論藺相如為什么要避讓廉頗的車子,韓勃說怕。
師:他自己認為怕不怕。
生:不怕。
這就是第一幕的主要的戲劇沖突,韓勃說怕,藺相如自己說不怕,那么到底是怕還是不怕,再讀,勾畫主要句子。
生:藺相如不怕,因為在澠池之會的時候,唇槍舌劍,針鋒相對。
生讀。
師:想當年,秦王那么厲害,怎么厲害?
生:兵多將廣。
城池很多。
霸氣十足。
師:秦王都不怕,還會怕廉頗嗎?來說一說藺相如的這句臺詞。
生說。
還有什么地方看出藺相如不怕廉頗?
生:前面說……后面說文有,武有,要是,就會來侵犯。
師:可是韓勃卻說:我真不明白,為什么要……韓勃為什么要這樣說。
生:看到藺相如給廉頗讓路。
生:大人好幾天不敢上朝,這也說明了韓勃認為藺相如怕廉頗。
出示這句臺詞:
生讀。
師:怕到什么程度了?門也不出了,朝也不上了。
一起讀。
師:韓勃還從哪些地方看出了?
生:方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讓?
師:注意到了沒有?怎樣避讓的?——有意。
生讀。
師:還從哪里?
生:上卿比大將軍的.職位高,師:你來讀這句臺詞。
生讀。
師:上卿,不是老百姓,再來讀。
生讀。
師:職位比廉將軍高,為什么這么怕他呢?一起讀。
師:廉頗一再擋藺相如的道,目的是什么?
生:羞辱,侮辱。
師:舞臺提示,難怪……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生氣了。
生再讀。
師:還有誰也生氣的,一起讀。
生齊讀。
倆生一起對話讀。
師:這位韓勃非常高氣憤,藺相如是語重心長。
師:藺相如想到了什么,才會說:和為貴。
生:如果自己和廉頗鬧翻了,就會……
生:一個開裂的房屋是站不住的,所以……
師:還會想什么?
生:鬧翻了,趙國會怎樣呢?
師:想一想,會怎樣呢?
生:秦王會乘機侵犯我國。
師:如果“和”呢?
生:武有……文有……秦王就會害怕趙國的實力,不敢來侵犯。
師:看來藺相如雖然不怕廉頗,但也有怕的,怕什么?
生:他怕廉頗繼續糾纏,他自己會沉不住氣。
生:怕不和會對國家造成危害。
師:說來說去,還是怕不和,會對趙國造成危害。
師:理解了藺相如,這兩次笑,把他藏在心里的話說出來。
生:韓勃,干嘛這么生氣,沒有必要的。
生:我并不是怕他,如果我跟他鬧翻了,那么趙國的安危就會很讓人擔心。
生:不就是給廉將軍讓個車子嗎?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師:如果劇本一開始就把這些都寫出來,第一幕還能演下去嗎?層層推進,推向高潮,再來讀第一幕,你會更有想法。
4、生分角色讀第一幕。
三、課堂小結:
因為和為貴,所以一讓再讓,因為認識到了和為貴,所以,廉頗來負荊請罪。那么廉頗是怎樣負荊請罪的?我們下節課再去學習。
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和為貴)。
今天我上的是《負荊請罪》,這篇課文是一篇劇本,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文學樣式。我想,編者為什么沒有人教版的《將相和》,而改成劇本,無非是讓學生接觸一下這種新體裁。所以,教學中,我把了解劇本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本篇又是話劇,全文主要是人物對話,文章是通過怎樣的語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這又聯系到習作教學了。
課時,我從理解課題出發,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負荊請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誰請罪,為什么請罪?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接著,我讓學生說說本篇課文與平時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借機了解戲劇、劇本等相關知識。學習字詞,提醒“廉”、“庸”的寫法。詞語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課中的許多詞語都要學生查工具書或資料理解。指名讀課文,力求讀正確、流利。
在理解課文階段,我抓住幾個關鍵問題:藺相如真的怕廉頗嗎?你的理由是什么?廉頗為什么有轉變?學生能從課文中找出答案,說明已大致理解文意了。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階段,我提醒學生注意圓括號里的提示語。
文中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特點就是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的,我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并思考說說從這些語言和動作中看出什么,學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訴學生,要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就要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來體現。
課余,我還組織學生演課本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我認為不能什么都講,這樣不但時間不夠,而且教師也講得很累,應選擇一個重點,組織學生訓練,使學有所獲。教學中,我覺得只有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是很糟糕的,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教師也不知學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學就會顯得盲目。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閱讀教學不能把理解課文內容作為唯一的目標,應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因為每一篇課文其實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學生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使閱讀與寫作不脫節。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5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齊讀課題, jing 讀一讀,讀準字音。
課文中還出現了一些生字詞,請同學們讀一讀。(強調后鼻音:荊、卿 前鼻音:藺)
2、把生字帶入課文中,相信同學們也一定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誰愿意來讀讀課文。(注意糾正)隨機請同學來讀課文。先請一個學生來讀,接下來我會請聽得最認真的學生接著朗讀。
二、初讀
1、通過預習,大家一定發現了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它與我們平時所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呢?(隨機請學生發言)
①開頭寫明時間、地點、人物
時間:戰國時代。
地點:藺相如的府邸。
人物
藺相如:趙國的上卿。
廉頗:趙國的大將軍。
韓勃:藺相如的門客。
讀一讀,結合課前預習,你知道了什么?
讓學生談談對:府邸、上卿門客的理解。老師相機介紹藺相如、廉頗。
②分幕
a 哪一幕具體講了“負荊請罪”的過程。學生回答:第二幕。
b 自己讀讀第二幕,能理解“負荊請罪”的意思嗎?
負荊請罪字典中的理解:背著荊條去請罪,表示愿受責罰。
大家知道荊條嗎?長著很長的刺,刺上又分出小刺,秋天結果,象豆角一樣,扁扁的。荊條在古代是一種刑具。使用粗荊條擰成,到隋朝時定為法定刑,以此擊打部位是背、臀和腿。
文中是誰背著荊條去請罪啊?是廉頗。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軍。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讀第一幕(負荊請罪的原因,什么原因)
③人物表情、動作
舞臺布景、人物活動情況(交待事情發生的背景) 為什么韓勃會有這樣一系列的.變化呢?
a氣憤地
那些詞可以看出非常氣憤的。(實在是,太欺負人了)
b不滿地
為什么這樣怕事?
出示:我真不明白,大人您為什么變得這樣怕事。想當年,秦王那么厲害,您毫不懼怕,針鋒相對地跟他斗,唇槍舌劍,寸步不讓,多解氣!
出示成語:毫不懼怕
針鋒相對
唇槍舌劍
寸步不讓
請把這些詞語放到“想當年”中去理解,從想當年中,你想到了哪些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請學生來表演澠池之會的片斷。
運用這些詞來說說你體會到什么?秦王與藺相如是唇槍舌劍,藺相如是寸步不讓,毫不懼怕。
如何讀好?指名來讀。提示:想當年還有什么樣的情緒在里面?自豪的
指名再來讀一讀。
c不解地
指明讀,不明白什么?
d若有所悟
如何理解?(好像有所領悟)一起來讀讀。
三、精讀
過渡:特點
語言對話刻畫人物
對,本課最多呈現的就是對話描寫
1、讓我們一起仔細地讀讀劇本觸摸人物,走進故事走進藺相如、廉頗。
出示:藺相如是個()的人
廉頗是個()的人
讀讀課文,填一填。可以用文中的詞語,也可以自己概括,要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填,從文章的那些地方體會到的?
藺相如
①深明大義 道理,什么道理?
從藺相如的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師生分角色朗讀
②寬容大度從課文中哪里體會到的?
2、指板書:
藺相如:寬容大度禮讓廉頗
廉 頗:幡然悔悟負荊請罪 ,為什么?
他們為什么會做到這樣呢?因為他們都是很愛國的。板書: 一心為國(橫批)
3、發現了嗎,不知不覺中老師寫了一幅對聯,你們也來試試。
一幅幅精彩絕妙的對聯,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折射出同學們一朵朵智慧的火花,讓我們在走進了廉頗、藺相如之后,再去演一演,課后準備準備好嗎?讓我們期待下一節的精彩!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認識故事主要人物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品質。
2、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文章的命題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地講述故事,并給每個小故事加標題,培養朗讀能力、復述能力、概括能力。
4、幫助學生認識“璧、廉、頗、缶”;會寫“趙、壁、騙、怯、廉、頗、辭、缶、卿、削”;理解“膽怯、推辭、侮辱、擊缶、上卿、大夫、削弱、無價之寶、完璧歸趙、理直氣壯、負荊請罪”等詞語。
5、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編寫小劇本,并嘗試進行排練表演。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故事主要人物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品質。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勢力,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難點:
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并給每個小故事加標題,培養朗讀能力、復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
2. 根據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
(1)“將”“相”各指文中的誰?
(2)“和”是什么意思?
(3)課文圍繞“和”寫了他們之間的什么故事?有幾個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
二、帶著問題,初讀全文
1. 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2. 全班交流:
(1)“將”指廉頗,“相”藺相如;
(2)課文寫了三個小故事。
①1-10自然段講的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②11-15自然段講的是“澠池相會”的故事;
③16-18自然段講的是“負荊請罪”的故事。
3. 梳理第二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
1.“和”是什么意思?
2.課文中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
3.“相”“將”各是什么樣的`人?
4.課文為什么用“將相和”作題目?
三、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 自由朗讀課文。
2. 標注自己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
3. 運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詞
4. 全班共同學習
(1)“頗”讀pō,不讀pó;
(2)書寫“璧”時,注意下面是“玉”,不是“土”
(3)書寫“辭”時,注意它是左右結構,左邊的“舌”略窄稍小,右邊的“辛”略寬稍大。
(4)膽怯:膽小。
無價之寶:指極珍貴的東西。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因而說話有氣勢。
負荊請罪:表示認錯賠禮。
5. 摘抄三個詞語
無價之寶理直氣壯負荊請罪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 復習上一節課整理的問題
二、根據問題細讀課文,認識人物形象。
1. 學習完璧歸趙
(1)默讀課文1-10自然段,概括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秦王倚仗強勢,要騙寶玉;
經過:藺相如向趙王獻策,并與秦王面對面斗爭;
結果:藺相如派人送寶玉回趙國。
(2)深入閱讀,認識人物形象,回答下列問題:
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②帶著問題深入閱讀
③在什么情況下,藺相如向趙王獻策?
理解“戰國”“和氏壁”“說愿意拿15個城池換這個寶玉”“為難”。
④藺相如獻策時說了什么,他的態度、想法、心情怎樣?
理解“我愿意帶著寶玉到秦國去”“如果”“理屈”。
⑤藺相如怎樣把獻給秦王的寶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趙國?
“……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他是真撞還是假撞?由此你領悟出什么?
⑥你怎樣認識這個故事的結果?取得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課文哪些語句描寫突出了藺相如的精神品質?有感情的朗讀。
三、總結第一段的學習方法。
1. 默讀課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 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 帶著問題細讀課文,認識人物形象。
4. 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質。
四、運用學習方法,學習第二個小故事。
1.提出有價值問題。
2.閱讀,思考以下問題:
① 趙王在什么情況下動身去澠池赴會?
② 澠池會見時,藺相如怎樣與秦王針鋒相對?
③ 這個故事的結果是什么?取得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
3.引導討論,著重體會重點詞句,明確當時情況;針鋒相對;事情結果及原因。
總結:藺相如進一步發揚維護國家尊嚴與利益的精神及機智勇敢的品質戰勝了秦王;廉頗大力配合,用武力作后盾,雙方配合一致。
4.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五、自學第三段。
1、把這一段分成三層,理出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將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樣和好的,促使他們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藺相如和廉頗的行動和表現有哪些感人之處?
4、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六、總結。
1、迅速瀏覽全文,思考:
(1)把三個故事連起來看,前一個故事的結果與后一個故事的起因有什么聯系,具體說一說。
(2)從課文中找到三個故事連接、過渡的句子,讀讀并體會它們的作用。
2、評價人物,著重認識二人的品質。
藺相如和廉頗各自表現的品質是什么?共有的品質是什么?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3、朗讀,欣賞人物的描寫。
第三課時
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編寫小劇本,并嘗試進行排練表演。
板書設計:
將相和
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
兩個人物: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
廉頗—知過改過主動認錯
共有品質:以國家利益為重、維護國家利益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7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和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廣博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什么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和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抵觸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考慮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謄寫詞語、朗讀課文。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由來。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質。
5、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表現人物形象的習作方法,并練習仿寫。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顧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2、領悟本文的表達方法,練習仿寫。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閱讀“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小故事
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由來。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了解劇本的特點,學會閱讀劇本。
4、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顧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仔細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什么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師簡要小結: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味人物性格特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劇本是《負荊請罪》,板書課題,學生齊讀。理解“負”和“荊”的.意思。
2、圍繞課題質疑,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識、寫。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生字,展示學生書寫的生字,評價指導。 (2)學生復寫自己寫錯的和寫得不滿意的生字。
2、讀準下列詞語,并說說它們的意思。
上卿 府邸 針鋒相對 唇槍舌劍 寬容大度 負荊請罪
3、檢查朗讀課文。
(1)開火車讀課文,做到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難讀的地方指導學生多讀幾遍。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精讀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1、品讀負荊請罪的原因。抓住韓勃和藺相如的對話,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藺相如的話,體會藺相如心系國家利益、不計個人得失的寬廣胸懷。
(1)默讀第一幕,抓住括號里的詞語,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說說藺相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討論交流,說說藺相如的哪些言行令人敬佩。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會怎么樣?”
(3)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
(4)指導朗讀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
2、品讀負荊請罪的經過。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感悟人物精神。
(1)過渡:藺相如顧全大局,一心為了國家的利益著想的品質令人敬佩,就連心高氣傲的廉頗在明白了藺相如的一番苦心后也滿懷愧疚,前去藺府請罪。那么,他是怎樣請罪的?藺相如又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藺府去欣賞那感人的一幕。
(2)默讀第二幕,邊讀邊標出描寫廉頗負荊請罪時語言、動作、神態的詞。
(3)理解“負荊請罪”,結合標畫的詞語說說廉頗是怎樣負荊請罪的。(圖文結合)從這里你感受廉頗是怎樣一個人?
引導學生抓住“跪下來”、“抽我一頓”、“實在對不住”、等詞讓學生感受廉頗的勇于認錯,知錯就改。
(4)想象廉頗負荊請罪的景象,練習感情朗讀,讀出廉頗的真誠。
(5)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又是怎樣表現的呢?再次默讀課文第二幕,標出描寫藺相如表現的句子。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
引導學生抓住“連忙仍”、“伸手扶”、“快請起”等詞語體會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聯系上下文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6)最后的結果怎樣? (和好如初,齊心協力共同保衛趙國。)讀讀句子,想象當時情景,練習感情朗讀。
(7)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幕。重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感受人物形象。
四、課堂總結。
1、交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課堂總結與評價。
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對學生的表現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恰當的評價。
五、板書設計:
5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勇于認錯 顧全大局 知錯就改 寬容大度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聽寫本課生字詞。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9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負荊請罪這個詞語的意思和來源。
2、學會閱讀劇本第一幕,能分角色朗讀劇本第一幕,能夠把劇本第一幕編排成小話劇。
3、通過對劇本語言的新工藝閱讀口味,感受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劇本第一幕,感受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風貌。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關于演戲的話題。
由學校的藝術教育談到學生看過的文藝節目,由文藝節目談到小品《彩排》,(讓學生過把癮),然后讓學生簡單評價一下小品中的演員,印象最深的是誰,為什么?
老師順勢再談談如何才能演好小品,出示:一、走進劇本:認真讀劇本,吃透劇本情節;二、走進人物:認真揣摩劇本的人物,劇本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自己不再是現實中的自己,而是劇本的人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想不想向老師那樣在舞臺上東西走一回?(想)那好,就讓我們今天就過把戲癮。在看劇本之前,老師首先為同學們帶來非常好看的'動畫片,看完后,老師要考考你們,看你們能不能把故事情節復述出來。
一、導入課題
1、讓學生觀看成語故事片《負荊請罪》,看完后讓學生說說故事情節。
2、猜一猜,今天老師打算讓演員們演什么戲?(負荊請罪)
3、對了,想不想演?敢不敢演?下面我們進入演戲第一關:走進劇本。首先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把劇本名子寫下來。(指名板書:負荊請罪),順勢請學生教大家讀詞語(讀準荊字音)
4、過渡: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廉頗為什么要向藺相如請罪呢?下面我們首先閱讀劇本第二幕。
二、初讀劇本第二幕。
1、學生默讀劇本第二幕,并且用筆劃出能回答這兩個問題的語句。
2、分組討論剛才提出的兩個問題。
3、小組派代表發言。
(1)回答第一個問題出示投影圖片,讓學生對照圖片說。
(2)回答第二個問題。
4、搶答:通過剛才的討論,你明白了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指名說)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藺相如是怎樣的一個人,請在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哪!)請學生將深明大義、寬容大度板書在黑板上。
5、過渡:為什么說藺相如是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走進劇本第一幕。
三、精讀劇本第一幕。
1、指導劇本朗讀方法。
(1)默讀劇本第一幕,注意括號里的詞語。
(2)搶答提問:括號里的詞語在劇本中起什么作用?
(3)老師小結過渡:括號里的詞語除了提示劇本人物的動作、表情和說話語氣外,能不能從中揣摩出說話人的心理呢?
2、輕聲讀劇本第一幕,如果你能通過括號里的詞語體會出說話人的動作、表情、說話語氣、心理等,你就用五角星來表示。
3、指名把括號里體會得最透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氣憤地 不滿地 不解地 若有所悟地
笑笑 依然笑笑 ( )
4、以劇本與上面的詞語為線師生配合表演,邊演邊指導。
5、以若有所悟 重點突出人物性格:
(1)黑板上若有所悟這個詞語是誰寫的?
(2)讓老師考考你,看你是否真的悟出了什么。
(3)學生集體表演藺相如,該學生表演韓勃。
(4)你真的悟出來了,還有誰悟出來了?請沒有悟出來的學生站起來。悟出來的學生再次表演藺相如,沒有悟出的學生表演韓勃。然后請學生說說,明白了什么?
(5)出示藺相如說的話:韓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廉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么樣?這一點你想過沒有?
A:這句話前面沒有括號,假如請你為劇本加個括號以提示說話人的動作、表情或語氣等,你會加什么詞語?(指名說)(認真地)
B:請學生根據所加的提示語表演。
C:在這段話中有要是我跟廉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么樣?,你認后果會怎么樣呢?(指名說)
D:你能用恰當的詞語的詞語來形容藺相如的精神品格嗎?(指名說)
E:請學生走進藺相如的內心世界再次表演這段話。
6、小結過渡:剛才我們走進了人物內心世界表演了劇本,下面請演員自選搭檔表演劇本第一幕,等會兒我們將來一個最后大比拼,正式表演劇本。
四、排演話劇,總結課文。
1、學生自由選擇搭檔排演。
2、指名表演,師生評點。
(1)請學生談談談怎樣體會藺相如這個物的。
(2)請學生切身體會說說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3、教師小結過渡:是啊,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不計較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確是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哪。
五、劇本拓展。
其實這種精神無處不在,我們同學整天生活在一起,也難免會有點小摩擦,這些小摩擦如果處理不好,同樣會影響班級整體利益。假如你和同學遇到了小摩擦、小誤會,你會怎么做呢?(指名說,教師表揚鼓勵)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10
目標
1、能進入角色品讀劇本第二幕,為課后表演做好準備。
2、感悟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3、積累詞句,豐厚學生的語文底蘊。
教學重難點
進入角色品讀課文,說好臺詞。
教學準備
1、練讀第二幕。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課前板書:21 負荊請罪,廉頗,藺相如)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劇本《負荊請罪》,這個劇本主要講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讀了劇本的第一幕,廉頗和藺相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廉頗:小肚雞腸、心胸狹窄、傲慢無禮、自私自利、爭名奪利、居功自傲、盛氣凌人、耀武揚威
藺相如:忍辱負重、心胸寬廣、顧全大局、大公無私、寬容大度、一心為國
二、初讀劇本
1、過渡:讀了劇本的第一幕,廉頗和藺相如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來到了劇本的第二幕,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發展,廉頗和藺相如還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印象呢?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劇本的.第二幕,一邊讀一邊體會。
2、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初讀了劇本的第二幕,廉頗和藺相如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書:知錯能改,寬容大度
三、角色品讀
1、過渡:像這樣的廉頗和藺相如,他們的臺詞我們應該怎樣來讀呢?從他們的臺詞中,我們還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樣才能通過他們的臺詞把這兩個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呢?這堂課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啟。幾天以后。藺相如在客廳踱步。一會兒,韓勃匆匆走上。〕
韓 勃 (緊張地)大人!大人!
藺相如 什么事?
韓 勃 廉將軍來了!
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將軍來找我?
韓 勃 廉將軍他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呢。
藺相如 快請廉將軍進來!
韓 勃 是!
教學思路: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檢查本課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2、練習排演小話劇。
3、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表現人物形象的習作方法,并練習仿寫。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表現人物形象的習作方法,并練習仿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本課生字詞,同桌相互訂正。
2、展示評價學生書寫,并復習改進提高。
3、回顧課文內容,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戰國時代的廉頗和藺相如,他們分別是怎樣的人?
二、領悟表達方法,仿寫。
1、回讀課文,領悟表達方法。
(1)再讀課文,看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和廉頗的知錯就改的精神分別體現在哪些具體的描寫中,這些描寫給你什么啟發?
(2)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小組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感悟寫法。
作者主要通過描寫刻畫了人物性格特點。
2、學以致用,完成寫話。
(1)激發興趣,提出訓練要求。
在描寫人物時,抓住人物的.進行細致地描寫,可以使讀者對所描寫的人物有深入地了解,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請同學們仿照這種寫法用一段話來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人,注意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來體現人物的特點。
(2)學生完成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寫話,集體評議修改。
三、排練小話劇。
1、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先讓學生讀好劇中人物各自說的話,再琢磨怎樣把這些話的感情表達出來。
2、排演小話劇。讓學生自由結合,練習排演,再指名表演。
四、課堂總結。
1、交流本節課學到的寫作方法,說說自己以后怎樣運用于習作。
2、教師根據學生表現進行評議總結。
五、作業:
閱讀歷史故事《將相和》。
六、板書設計:
5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勇于認錯 顧全大局 知錯就改 寬容大度 (語言 動作 神態)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 1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練習排演小話劇。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教學重點: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難點: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4、討論: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6、分角色朗讀課文。
(1)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
(2)指名朗讀,師生評價。
板書設計:
5、負荊請罪
廉頗藺相如
對不住你過去的事別提了是......
寬恕我
背荊條扔在一邊讓
跪下扶起
(勇于改過)(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的利益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09-23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10-22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07-13
負荊請罪教學設計9篇07-04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09-25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06-20
負荊請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03-07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15篇10-25
《負荊請罪》說課稿02-09
《負荊請罪》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