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 1
教材簡析
本課的第一個活動是撿落葉,這是課前準備活動。教材要求學生去撿落葉,而不是摘樹葉,這里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很重要的教育內容。希望重視這樣的教育。
課堂上的第一個活動是交流,我撿了幾片落葉?我們小組有幾片落葉?我們小組有幾種樹葉?這就開始有數量的觀察和比較活動了。
“這些是同種樹葉嗎?我們根據什么來說它們是同種的,根據什么來說它們是不同種的?”這里的活動也還只是簡單的比較分類活動。只要學生能抓住一個能區別的特征就行,比如通過聞氣味來判斷是不是桑葉,根據形狀判斷是不是懸鈴木葉……
接下來的活動是觀察葉子的顏色、形狀、大小。通過顏色的觀察,希望學生能回答“植物的葉子是什么顏色的?”“葉是什么形狀的?”讓學生選擇自己的方法去描述。關于葉形,不需要學生講述各種名字,不要他們去記住一些他們不理解的、甚至成人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心形”、“披針形”之類的詞。這里的觀察描述,在于他們獲得更多葉子形狀的直接認識,為今后的葉形認識做準備。葉的大小的觀察描述,在沒有尺子的'情況下,學生也能有很多方法描述葉子的大小。兩片葉子的比較,可以比面積,也可以比長度。
這里觀察描述葉子的目的是:讓他們感覺到“我們有許多觀察、比較和描述葉的大小、顏色、形狀的方法!睂W生參與了這堂課的學習過程,就會感覺到自己有方法,能夠對樹葉進行觀察、描述。這些方法不是老師教的,而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不斷地強化他們的自信心。
教學目標
1.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
2.通過觀察了解一些不同種樹葉的基本知識。
3.初步意識到觀察是細致的。
教學重點
經歷對樹葉的觀察比較分類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
描述、比較樹葉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征。
學習者特征
對身邊的樹葉有一般了解,但很少進行比較細致的觀察描述活動,對樹葉的觀察活動感興趣,但較少深層次的思維活動。
教學策略實物展示、討論交流
信息技術
整合方式視頻、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評價
方式策略記錄表格、課堂點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1.葉子的顏色
2.葉子的分類
3.葉的大小
展示各種不同的樹葉。
問漂亮嗎?為什么覺得葉子很漂亮?
你都見過什么顏色的葉子?
展示紅背桂、花葉榕等顏色特別的樹葉。
給各小組分發裝有樹葉的紙袋:數有幾片葉子,分一分,是同種植物的葉子放在一起。
你們是怎樣判斷它們是同一種植物的葉子?
1、讓學生將其中一種形狀的葉按大小順序排列。
2、交流排列中遇到的問題,設問:大小相近的葉用什么方法來比較大小呢?
3、教師總結比較葉大小的方法,適時提出描方格的方法。
從顏色、形狀、花紋等方面交流。
展示自己帶來的葉子,并說明有幾種顏色?
觀察樹葉,給樹葉分類
展示交流。
各小組研究探討。
學生交流各組的方案。
學生描一描,試一試。
吸引學生對觀察樹葉的興趣。
了解樹葉的顏色是各種各樣的。
在給樹葉分類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樹葉的形狀、葉脈等。
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較葉的大小。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 2
教學要求:
1.經歷一個對樹葉從“摘”到“撿”的認識過程;
2.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
3.了解一些關于不同種樹葉的基本知識;
4.初步意識到觀察是細致的。
教學準備:
小組探究需要:每人收集十幾片落葉;
個人探究:統計記錄筆記。
教學思路分析:
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三課,在“我看到了什么”一課中,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什么是科學觀察。對大樹的觀察是一個比較大的系統觀察,而這課是學生將宏觀觀察轉向一個小局部觀察的開始?梢哉f這課是引入細致觀察的一個鋪墊,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和粗淺,但是就是在這些看起來沒有什么好觀察、非常粗淺的觀察對象中引領學生發現更多。關于“什么是區分不同種樹葉的標準?”對葉子的整體進行一個初步的觀察,為以后兩節課對樹葉進行細致的局部觀察做好鋪墊。
教學活動過程:
一、了解樹葉的收集情況,鼓勵學生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撿”樹葉。
1.同學們看到你們收集了這多的樹葉,我真高興。那老師問你們這些樹葉是從哪些地方收集來的?(回憶收集樹葉標本的地點)
2.你們怎樣收集到這些樹葉的呀?
3.討論:為什么不能摘葉子?
二、統計撿來的各種樹葉。
1.這么多的'樹葉放在桌子上我們給它們整理一下,作個統計。
2.統計自己撿了幾片樹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3.同學拿出統計記錄本做統計記錄。(個人探究)
4.不如將我們小組所有的樹葉合在一起,統計我們小組一共有幾種樹葉?
5.小組商量我們小組有幾種樹葉?(小組合作探究)
6.匯報統計結果。
、俳y計好了嗎?哪個小組愿意將你們的統計結果告訴大家?
、趯W生匯報自己小組的統計結果。(各小組逐個匯報)
三、討論同種樹葉判斷的標準。
1.你們小組把哪些樹葉分為同種樹葉?
2.學生根據自己的分組向全班學生展示自己的區分情況。
3.你們是按照怎樣的標準判斷這些樹葉是不同種樹葉的呢?
4.小組討論:我們剛才給樹葉分類的標準。
5.匯報自己小組商量的結果。
6.教師記錄(板書)。
7.分析各小組的判斷標準。
①教師記錄標準:
顏色
大小
形狀
葉柄
②剛才我們大家都說了自己的標準,你們贊同哪個小組的說法?
、坌〗M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說自己的理由。(學生到講臺上來展示自己的質疑理由)
④初步開始關注樹葉的各種屬性。
四、課后記錄
下課后去檢一些你認為是同種樹的樹葉。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 3
一、教學要求:
1、經歷對葉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植物的葉比較觀察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的活動中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
2、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研究植物葉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利用課外時間在校內外進行一些觀察植物和搜集葉的活動;讓學生在對美麗的樹葉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產生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愛護草本,保護環境”的教育。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取關于葉的顏色、形狀等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研究植物葉的活動;經歷對葉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植物的葉比較觀察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的活動中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同一種葉子(大的、小的、破的、黃的、綠的),每個小組一份,用信封裝好。
2、學生:課外撿5種形狀以上的樹葉(可以是不完整的),每種形狀的樹葉撿1—2片。
四、教學過程:
1、匯報撿來的葉
師:你的葉子從哪里撿來的?
2、統計我撿來的葉
(1)數一數,我撿了()片葉子?我們小組最多的撿了幾片?(分組匯報)
。2)選擇每一種葉子一片放在白紙上,其余的葉子放進袋子里。
(3)相互交流,有沒有同一種葉子放2片的。
。4)為什么說他們不是同一種葉子?
3、區分同一種葉子
出示用信封裝好的同一種葉子,讓學生區分:是同一種葉子嗎?為什么?你有什么依據說他們是同一種葉子?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 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葉子的多種特征,并初步了解葉子的作用。
2、知道幼兒學習按物體特征進行分類的方法。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葉子。
2、組織幼兒收集各種葉子,豐富相關知識。
3、投影儀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韻律活動進場
2、導入活動。教師:春風到來了許多同伴,讓我們大家尋找她們的秘密。
二、指導幼兒觀察、探索、發現葉子的特征。
1、讓幼兒帶著問題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師;葉子長的怎樣?它有哪些顏色?引導幼兒燃燒現象,了解火的性質、用途及危害。有哪些形狀?它象什么?葉子的正面、背面、邊緣摸上去分別有什么感覺?聞一聞有什么氣味?
2、幼兒自由結伴去觀察、探索和發現。幼兒觀察時,教師可參與幼兒的活動,并給予指導,同時鼓勵幼兒邊觀察邊互相討論商議,提醒幼兒摸時注意安全。
3、請幼兒回到原位,圍繞顏色、形狀、大小、厚薄、軟硬、光滑、毛糙、氣味等方面暢訴自己探索的結果。
4、遷移擴展經驗。圍繞投影儀上葉子的形狀,請幼兒講講象什么?你還在哪兒見過哪些植物,葉子是這樣形狀的。還可以為顏色或氣味或其它來遷移擴展幼兒的經驗。
三、指導幼兒分類
1、分類前指導。要先想好按什么特征進行分類,再找出分類標記進行分類。
2、幼兒進行分類。幼兒分類時,教師巡回指導。
3、檢查分類情況。先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是怎么分的,再個別幼兒講講自己的分法。
四、討論葉子的作用教師引導幼兒圍繞食用、藥用、美化環境及對植物本身等方面來思考葉子的.作用。
五、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1、通過本課教學,充分調動了幼兒積極參與的熱情,做到了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2、在活動中,幼兒得到了手、口、腦的訓練。同時培養了幼兒交流協作的精神。
3、這樣的課堂寓教于樂,幼兒肯定喜歡,老師能輕松的完成教學任務,收獲頗多。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 5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本次活動能夠知道每片葉子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脈絡,是每個個體的獨特標志。
2、幼兒通過觀察能夠發現兩片葉子的不同。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學習過關于樹葉的.知識,有一定的經驗準備。
2、物質準備:關于樹葉的圖片(特征明顯、相似)、樹葉模型
活動過程:
1、導入:
(組織上課)小朋友們喜不喜歡猜謎語啊,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一猜好不好。大家認真聽哦,老師要出謎語了(出示圖片)
2、開始:
大家以前是不是都認識很多樹葉呢,下面我們來一起認一認好不好。(出示比較有特征的樹葉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學過的知識)
老師想問問你們,有仔細觀察過葉子嗎?(有:就請幾位小朋友簡單回答一下)
今天老師帶領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每個人都要認真仔細的觀察,看看他們有什么特點,是不是相同的(兩兩一組出示相似的葉子)
現在和你身邊的小朋友6個人一組可以交流你觀察到的結果(1~2分鐘)
請幼兒進行回答。
3、小結:
(組織紀律,進行小結)世界上有許多種葉子,每棵樹也有很多片葉子,但是每片葉子都有自己的脈絡。這些信息就是我們自己的特點,代表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是獨特的
活動延伸:
樹葉可以制作出美麗的作品,在以后的美術課和手工課一起進行制作。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 6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一些葉子的不同,認識其形狀及特征。
2、培養語言概括力,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3、初步了解葉子的作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律動音樂。
2、各種各樣的葉子若干。
3、課前組織幼兒搜集落葉,豐富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放音樂,組織幼兒蹦跳步入活動室。
。ǘ⑿率
1、談話“老師聽說前幾天小朋友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搜集了很多樹葉,是這樣嗎?(是)“那你們知道這些樹葉是從哪里來的`嗎”?
2、小樹葉離開了樹媽媽,讓我們一起來和小樹葉做朋友,好嗎?
3、請小朋友拿出自己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的樹葉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的這些好朋友,看看它長得什么樣?是什么顏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覺?
活動提示:
a、認識不同樹的葉子。
(1)、引導幼兒欣賞課件第一部分,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樹的葉子?
。2)、教師教幼兒說說樹的名稱。
b、認識樹葉形狀特征,學說兒歌。
。1)、引導幼兒欣賞CAL第二部分,說說這些葉子分別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并說出它們像生活中所見到的什么?
。2)、學說兒歌
柳樹葉子像小船,銀杏葉子像小扇
松樹葉子像刺針,楓樹葉子像五角星,玉米葉子像帶子,槐樹葉子像羽毛。
4、指導幼兒給樹葉找媽媽
師:你們說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會怎么樣呢?那我們可以幫小樹葉做些什么呢?
好的,老師給每個組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些離開媽媽的樹葉圖片,讓我們一起來幫這些小樹葉朋友找媽媽!老師給大家請小朋友找找小樹葉的媽媽在哪里,它的媽媽是誰?
。1)、引導幼兒欣賞CAL第三部分,說說它們分別是哪棵樹上掉下來的葉子?
。2)、將樹葉和相對應的樹連線。
5、認識葉子的用途。
。1)、引導幼兒欣賞課件第四部分,說說用葉子都能做成什么。
(2)、組織幼兒討論:葉子還有什么用途?
提示:
a、教師引導幼兒圍繞食用、藥用、美化環境及對植物本身等方面來思考葉子的作用?
b、教師根據匯報適當展示樹葉貼畫,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和樂趣,教師巡環指導。
(三)、結束部分
1、小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2、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干,幫小樹葉找到了媽媽,現在讓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然后播放音樂、幼兒聽著音樂走出教室。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葉子,能分辨出它們的形狀。
2、知道各種葉子的特點用途及變化。
3、會用幾種葉子拼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以激發學生熱愛花草樹木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知道各種葉子的形狀及隨季節變化的特點。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各種葉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新課,板書課題
二、讀小詩
當葉子星星點點出現在枝頭的時候,
它告訴我們,
春天來了!
三、認識各種葉子
1、出示各種葉子
。1)說說自己收集的是什么樹的葉子,是什么形狀的。
。2)用“葉子像”練習說話
2、互相欣賞各自帶來的葉子
3、說一說:
。1)這些美麗的葉子在不同的季節里,顏色一樣嗎?
有許多植物的葉子,到了秋天就會變色,并慢慢落掉,說出這些植物的名字,再畫一畫。
(2)還有一些植物,它們的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說出這些植物的名字,再畫一畫。
四、巧手制作坊
1、方法:
。1)把卡紙上的兩張個圓盤分別剪下來,并把圓盤上劃有斜線的部分挖去。
(2)根據落葉樹木的生長特點,把這些樹葉在一年中的顏色變化用彩筆描畫出來,剪下,貼在下圓盤的四個圓圈內。
。3)將上、下圓盤放在墊紙板上,用錐子在圓盤中心處鉆孔,然后用撳扣把兩圓盤整合在一起。
2、學生動手制作,師指導
五、操作與欣賞
1、用手指在做好圓盤缺口處撥動圓盤,看看一年四季中樹葉的變化。
2、同桌比賽:看誰能準確、快速地把四季中樹葉的變化找出來。
3、轉的快的,說得好的獎勵一顆五角星。
4、比一比,誰的星星多。
六、攜手共享
這么美麗的葉子,能拼出許多漂亮的畫面來,下面我們看一看誰的小手最靈巧。
1、用自己收集的葉子剪拼畫面
2、作品欣賞。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 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各種植物的葉子。
2、讓幼兒知道葉子對植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了解葉子對植物的作用,并告訴他們不能隨意破壞它們。
活動準備:
1、老師收集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葉子。
2、準備紙,透明膠,剪刀。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尋找葉子。
教師出示自己收集的各種葉子,引發幼兒興趣。老師;“今天,我們一起去找找看
還有哪些不同的葉子好嗎?”
引導幼兒將自己發現,收集到的葉子和老師,同伴的比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2、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葉子,制作葉子書簽和標本。
。1)老師;“請小朋友說說自己是在什么樹下撿帶的葉子,葉子是什么形狀的。”
(2)教師將幼兒收集到的葉子進行展示,請幼兒按形狀進行分類。
。3)教師帶領幼兒用透明膠將葉子粘貼在白紙上制作葉子標本,壓在書里做成葉子書簽。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 9
科學活動:
各種各樣的樹葉
活動目標:
1、 能細心地觀察樹葉的特征,并積極用語言描述。
2、 感知樹葉的多樣性,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共同根據樹葉的不同特征進行多次分類。
活動準備:
1、 設計調查表一份,并且幼兒已完成調查任務。
2、 師生共同采集足量的各種各樣的樹葉。
3、 投影儀一臺。
活動過程:
。ㄒ唬┱勗,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引導語:看!今天我們收集了這么多樹葉,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1、 請幼兒互相介紹各自認識的樹葉。
2、 請個別幼兒利用投影儀在集體面前介紹較有特色的樹葉。
。ǘ┯懻摬L試多種分類的方法。
1、 幼兒討論。
引導語:這么多樹葉堆在一起多亂呀,怎樣將這些樹葉放得整齊些呢?
2、 幼兒嘗試分類。
引導語:請小朋友按自己想的方法和同伴們一起試試。
3、 交流分類方法。
引導語:這樣一分類,變整齊了許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怎么樣分的?
。ㄈ┯懻摬L試記錄分類方法。
1、討論記錄方法。
引導語:小朋友有好幾種分類的方法,有的按顏色分、有的按形狀分、有的按大小分等,怎樣將這些方法記錄下來,讓別人一看就清楚呢?(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設計)
2、幼兒記錄。
引導語:請小朋友也來試試,把剛才分類的方法與結果記錄下來,再數一數每一類的樹葉有多少,并用數字記錄下來。
(四)幼兒再次嘗試分類記錄。
引導語:想一想除了剛剛的方法之外,還有什么可以用方法分類,并把你的方法記下來。
活動延伸:
1、 在區域中提供一些材料,讓幼兒繼續按多種特征進行分類記錄。
2、 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分類知識及方法。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 10
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各種樹葉,了解其名稱、形狀。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葉子拼成的圖案若干幅,帶小朋友去撿來各種樹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樹葉拼成的圖案若干幅。
提問:小朋友,知道這漂亮的圖案是用什么拼成的嗎?(樹葉)
引導幼兒觀察圖案是用什么樣的樹葉拼成,觀察其形狀介紹其名稱。
二、請小朋友展示你帶來的樹葉,介紹樹葉的名稱和形狀,說一說你想用它來做什么圖案?
三、請你用收集來的'樹葉來拼成漂亮的圖案。師巡視指導幼兒用膠水和雙面膠粘到白紙上。
四、展示幼兒作品,并介紹一下你的作品內容是什么。
活動反思
“對于兒童來說,態度的形成需要實踐的過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復的模仿練習,而知識的獲取主要通過感性經驗的積累。他們常常依靠動手操作來認識和理解世界,而他們所能認識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們自己可以動手操作的具體事物!彼,科學教學要切合孩子們的這一特點,以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展開科學學習。今天的活動中老師提供的樹葉都是孩子們自己收集的,這樣更能有效提升幼兒濃厚的探究欲望。
【《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葉》教學設計04-29
《葉》教學案設計06-10
《蘆葉船》教學設計07-13
《蘆葉船》教學設計09-24
《葉和花》教學設計07-24
蘆葉船教學設計10-08
三年級科學上冊《各種各樣的葉》的教學設計08-25
各種各樣的尺教學設計03-20
《各種各樣的巖石》的教學設計09-18
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設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