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20 23:00:10 詩琳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通用16篇)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能夠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以單位面積為參照,估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提高估測能力。

  3、在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中,積累活動經驗,初步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形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等于長方形的長與寬的乘積。

  教學準備:

  課件、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若干、長方形卡片、直尺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我們剛剛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復習導入

  概括起來我們知道了兩件事:什么是面積和面積單位;知道用面積單位鋪滿的方法可以知道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面積。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板書課題:長方形的面積)。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啟發研究這張方形卡片的面積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這張長方形卡片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2)怎樣才能準確知道卡片的面積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們剛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積?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積是多少?

  (2)誰估計得比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測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鋪”情況。

  (1)沿長擺了幾個?有這樣的幾行?一共是幾個幾?

  (2)算式怎么表示?(板書:4×3=12)這里的4表示什么?3呢?一共有多少個面積單位?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全部鋪滿,這是一種方法,誰和他的方法一樣?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來測量卡片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面積,通過鋪滿、數面積單位的個數,使學生建立和深化面積意識:把所有的面積單位都數上,才是卡片的面積。]

  3.展示交流“半鋪”情況:沿長一行,沿寬一列。

  (1)探究方法:這是沿長擺幾個,沿寬擺幾個?鋪滿是多少個面積單位嗎?

  (3)課件演示:沿長沿寬一共是多少個

  (4)這種方法不用全擺滿,通過想就知道全部鋪滿以后有多少面積單位了。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卡片的面積,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全鋪麻煩,到鋪一部分,只擺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積單位的總數,在操作中對直接經驗進行修改。]

  4.運用半鋪方法測量長方形面積。

  (1)用這個方法,比比誰能很快地求出這個長方形卡片的面積。

  (2)面積是多少?(課件展示:沿長沿寬一共是多少個)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卡片的面積,促學生深入思考,再次豐富學生間接測量經驗,優化方法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能想象出

  5.探究更簡便的方法——間接測量方法。

  (1)“半鋪”的方法比較簡單,但它是不是適用于任何一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呢?

  (2)那我們今后就揣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著平方米的面積單位到處去測量面積吧。比如足球場場地面積,想說些什么?

  (3)討論:我們不妨把這張卡片就當作,大家開動腦筋,小組研究能不能找到簡便的方法?

  (4)探究交流:為什么長20厘米就能擺20個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呢?

  (5)為什么寬是4厘米,就能擺這樣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長和寬還真的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呢!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測量較大面積卡片的方法,引起學生自覺改進舊方法的意識,發現長方形長、寬與面積單位邊長個數的關系,突破由面積單位到長度單位的轉化這一理解難點。]

  6.利用多張卡片深化理解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1)計算長方形卡片面積。它的面積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課件)看到長9厘米,就說明能擺,寬6厘米,說明,一共多少個面積單位?所以。怎樣列式?

  (2)計算長方形卡片面積。比比誰能很快地算出這張卡片的面積,面積是多少?怎么列式?(板書算式。)大家共同研究,有了這么了不起的`發現!

  [設計意圖:培養想象能力,內化操作活動,展現思維狀態,推進學生思維發展,深化理解面積計算方法。]

  (三)歸納公式

  (1)研究到現在,你知道量出長和寬后怎樣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嗎?

  (2)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書)。

  (3)(指算式)看到長幾厘米,就知道能擺幾個面積單位,寬幾厘米,就知道能擺這樣的幾行。

  所以長的厘米數乘寬的厘米數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數。

  三、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驗證公式

  1.這種發現對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適用嗎?

  2.交流反饋:選取教室里表面是長方形的物體,先估計它的面積,再量出它的長和寬,計算出面積,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較接近。

  3.練習: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鞏固新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的價值。]

  (四)總結研究過程,滲透數學研究的方法回顧一下咱們的研究過程:同學們經歷了“解決長方形卡片面積問題—直接測量到不斷改進測量方法—發現規律:間接測量方法—形成

  方法:總結求長方形面積的一般方法”的研究過程。今天我們研究出了求長方形的好方法,能解決許多的實際問題,其實利用這個方法,還可以求其他圖形的面積,今后我們會繼續學習。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的進行計算。

  2、通過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引導學生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3、交給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巧設問題,激發興趣。

  我們教室地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呢?學生可能進行猜測,用面積單位來測量,教師指出:這么大的地面用面積單位來測量太麻煩,所以,我們就要研究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研究方法

  1、教師準備三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只選擇一種進行研究。

  一個長3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一個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1)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辦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2)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說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現的情況:用1平方厘米來測量或只測量長和寬,相乘即是面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時地進行點撥、指導,后一種方法比較簡單。)

  (3)師生交流,提煉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獨立思考后交流。

  (4)學生思考:求長方形的面積事實上是求什么呢?

  2、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教室地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例題)

  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3、學習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我們知道正方形是一個特殊的長方形,有長方形的特點,所以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也可以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相同。

  4、出示例題3。學生試做,匯報答案。

  三、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1、我們用的數學書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先請你估計一下,再算一算。(學生獨立完成,匯報。)

  2、生獨立完成P79頁第1、2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師總結。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長方形面積、周長的比較。課本8990頁

  教學目標:

  在實際情景中,學習周長與面積的比較。進一步鞏固長方形周長與面積。

  重點難點:

  面積、周長的區分及計算。

  教學過程:

  復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周長。

  檢查、訂正上節課的作業。

  師: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理解圖意。讓學生說說石膏線的意思。

  問:根據以上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可解決的數學問題?

  生:房間要用多長的石膏線?房間要浦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師:求石膏線有多長是什么問題?怎樣解決?

  生:求長方形周長=長2+寬2

  師:求鋪多少木地板是什么問題?如何解決?

  生:求長方形面積=長寬

  師:你自己來解決這兩個問題,好嗎?

  合作交流:石膏線=(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對于有錯誤的同學,共同找出它們的`錯誤。

  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周長和面積的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三方面進行區分。

  課堂練習

  自主練習2兩個問題分別求什么?第2問要引導學生,先求什么?(面積)

  自主練習3是一道實際應用題,首先讓學生明確動物的圍墻指的哪些邊?兩個問號分別求的是什么?

  自主練習4是幾個形狀各異的長方形面積相同,比較周長是否相等。先讓學生猜想,再計算驗證。通過交流,讓學生初步體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進行擴展練習:畫周長相等的長方形,算算它們的面積是否相等。

  作業:自主練習1

  板書設計:

  石膏線=(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教后反思:

  學生在實際情景中,學習了周長與面積的比較,進一步鞏固長方形的周長與面積,對面積和周長大部分同學能夠區分開,并能正確計算,對學習較差的同學,課后多給予輔導。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和觀察比較,發現并驗證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過程與方法: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分析、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養成勇于探索和實踐的良好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學習形式:

  小組學習。

  教學準備:

  課件、卡紙、小正方形紙片、米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老師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你能幫我解決嗎?我請裝修工人重新粉刷了一堵長方形墻壁的這個面(邊播放幻燈片邊講),工錢是每平方米5元,你能不能幫我算出墻壁粉刷完后,我應該付給裝修工人多少錢?

  要算出一共要給裝修工人多少錢?必須要知道什么?長方形的面積能用計算的方法求得嗎?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問題情境的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研究"有用"的數學。]

  二、實驗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利用擺、拼的方法探究長方形面積與長、寬的關系。

  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現在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桌面上的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拼1個長方形,面積大小由你們來確定。看看能不能在你們設計的長方形中有所發現。如果老師給的卡紙不能滿足你的需要,你也可以在桌面上擺,然后匯報。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2、取3張有代表性的長方形拼圖展示,并匯報拼圖過程。

  3、探究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

  老師沿著第一個長方形的長、寬各畫一條線段,以每行擺正方形的個數引出"長"的長度,以擺的行數引出"寬"的長度。突出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第二個要求學生說第一排擺了幾個,長是幾,擺了三排,寬是幾,擺了幾個幾,面積是幾。第三個圖則直接讓學生說出長、寬各是多少,面積是多少。(按照學生回答板書)

  長寬面積

  ()分米()分米()平方分米

  ()分米()分米()平方分米

  ()分米()分米()平方分米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任意設計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其長與寬的關系。滲透研究結果的普遍性。教師在長與寬各畫線段,完成了由面到線的轉變,這是推導長方形計算方法的重要依據。]

  從展示的三個圖形以及列表的數據中,你們能有什么發現呢?(小組交流)(補充完整板書:長×寬=長方形面積)

  4、檢驗探究成果

  ①還沒有展示的小組,檢驗你們所擺的長方形是否也有同樣的普遍性。

  ②在每格是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紙上任意畫一個長方形,標出它的長和寬。然后列式計算你畫的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后再用數方格的方法檢驗你的計算方法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驗證,令學生對自己的研究成果深信不疑,并感受到這種方法的優越性。]

  5、請大家翻開課本比較我們探究的計算辦法與課本的是否一樣。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6、假如我想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

  三、鞏固練習,發展提高

  (一)基本訓練

  1、完成書本98頁做一做

  2、回應課前的數學問題:給出長方形墻壁的長與寬,計算要付的工錢。(課件出示)

  3、口答長方形長、寬、面積:8×3、4×6

  課件演示由8×3的長方形轉變成4×6的長方形的過程。

  4、比較8×3、4×6兩個長方形,你有什么發現?

  (二)實際應用

  5、學校準備在校園修建一個36平方米的長方形噴水池,現在請你當設計師,確定這個噴水池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看能設計出多少種方案。你喜歡哪種設計方案?為什么?

  6、屏幕出示一塊碎玻璃板。知道面積是54平方分米,寬是6分米,求長是多少?

  [設計意圖:有梯度的練習,既鞏固了新知識,又超越了教材內容,拓寬了知識面,挖掘了學生的自主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個性和能力。聯系實際生活的練習,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到的知識的作用與價值,感受到數學是有用的,把生活與數學聯系在一起。]

  四、引導學生進行小結與質疑

  有什么收獲,提出不懂的問題,學了新知識后有什么新想法?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發現并驗證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分析、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準備】

  課件、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片、面積不等的長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利用活動,激發興趣

  同學們,老師這兒有兩張紙板,你能比較出他們的大小嗎?說一說它們的長和寬怎么樣啊?

  2、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通過比較,誰能說一說長方形面積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呢?長方形的長、寬與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呢?老師相信你們只要在下面的學習中,大家認真操作、細心觀察,用心思考,一定能發現其中的秘密。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利用拼擺的方法解決問題

  老師給每個組準備了一張長方形卡片和一些面積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片,接下來就請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學具想辦法,知道這張綠色卡片的面積是多少?

  (1)、展示交流“全鋪”情況。

  你們用的都是1平方厘米的小卡片,一共用了15個,面積一共就是15平方厘米,所以說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15平方厘米。

  (2)、展示交流“半鋪”情況。

  你們只擺了一行一列就算出它的面積。其實大家都是利用了每排的個數乘排數求出了面積單位的總數,也就是這張長方形卡片的面積。(板書,每排個數×排數)。

  2、由用面積單位測量向計算過渡

  在你們的盒里還有一張卡片,這回我們不擺了,你們就用一把尺子,看能不能想辦法知道這上面一共能擺滿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小卡片呢?(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你們通過量長方形的長就能想出每排擺的正方形個數,通過量寬就想出能擺幾排,這樣我們就知道了這個長方形卡片上一共能擺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課件演示、驗證。)

  3、總結面積計算方法

  同學們通過測量、觀察和想象知道每排的個數相當于長方形長的'厘米數,排數相當于長方形寬的厘米數。每排個數乘排數就是面積單位的個數,而這個單位個數恰恰相當于長方形的面積,所以長方形的面積就等于長乘寬。

  4、驗證公式

  其它長方形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計算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任取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邊操作便填表。

  長/厘米

  寬/厘米

  長乘寬的積

  面積/平方厘米

  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嗎?

  通過操作驗證,我們就知道了,任何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寬來計算。所以任何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5、總結正方形面積公式

  大家看這個圖形很特殊,長是6厘米,寬是6厘米,這是什么圖形?(課件演示)我們會計算長方形的面積了,那正方形的面積怎樣來計算呢?學生思考后回答。(板書: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三、回顧思考、總結深化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2、回想剛才我們的學習過程。通過“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把新問題轉化為學過的知識,知道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呢,這種轉化的思考方法會經常用到,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的問題。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一張長方形的餐桌,桌面長14分米,寬9分米。要配上同樣大小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平方分米?

  2、你知道數學課本封面的面積是多少嗎?

  (1)估計封面的面積

  (2)計算封面的面積。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探索活動從估測3個長方形的面積開始;然后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發現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聯系,從而建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觀察、操作、歸納、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復習:1、什么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2、邊長1cm的正方形面積是(),邊長1dm正方形面積是(),邊長1m正方形面積是(),

  二、新授

  1、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1)估一估

  估計下面圖形的面積。

  2)擺一擺,填一填

  (1)用1cm的小正方形擺一擺。

  (2)把結果記錄下來。

  長㎝

  寬㎝

  面積㎝

  圖①

  圖②

  圖③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提問:要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2、試一試

  用1㎝的正方形擺一擺,再算一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呢?

  三、練一練

  1、計算下面草地、花壇的占地面積。(單位:m)

  2、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它們的面積。

  3、小紅的床長20分米,寬14分米,要鋪上與床同樣長的席子,這塊席子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4、求下圖的周長與面積:

  四、小結

  教學后記:通過拼一拼、擺一擺、算一算,學生自主推出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計算簡單的長(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7

  教學內容: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思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操作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寬所含單位數相等”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問: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你們會用什么方法求平面圖形的面積?

  如果有一個很大的足球場,要求它的面積,也用這種方法去量,還行嗎?對,這種方法太麻煩,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簡便的方法呢?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激疑:

  猜想:請同學們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呢?

  三、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形的面積與長有關。

  ①教師演示:用兩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問:這個長方形的成、寬、面積各是多少?

  ②出示圖形:問:這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與上一個長方形比,它的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③出示圖形: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什么變

  化?寬變了嗎?

  ④啟發學生發現:通過這組長方形的變化,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

  小結:長方形的寬沒有變,長發生了變化,面積也隨著變化,這說明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有關。

  2、認識長方形的面積與寬有關。

  ①教師演示:出示由4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問:它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

  ②出示8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什么沒有變?

  ③再出示12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再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長有沒有變?

  ④問:從這組長方形的變化中,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

  小結:長方形的長沒有變,寬發生了變化,面積也隨著發生了變化,這說明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寬也有關系。

  3、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怎樣的關系。

  ①學生操作:用12個邊長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擺長方形。先想一想:擺之前應該先做什么?擺時應注意什么?

  請4個同學上臺擺在黑板上,其余的分小組進行,能擺多少種不同的'長方形都擺出來。

  ②小組進行交流,看看有多少鐘擺法。

  ③填表:說出所擺的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填入表中。

  ④觀察表格: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

  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同桌互相說一說。

  ⑤討論,共同理解:長方形所含的面積數,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

  4、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指出:今后我們只要量出了長方形的長和寬,用“長×寬”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8

  一、學前準備

  口算下面各題。

  15×380×6060×3025×44×3017×8

  400×59×1312×726×311×10045×3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66頁例4。

  出示下圖,請同學們說一說,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學們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測量,會發現正好能擺1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5平方厘米。

  教師引導學生去觀察擺小正方形的個數和長方形的長、寬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去設想:是不是長方形的面積就等于“長×寬”呢?它是不是適合所有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呢?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用學生們準備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邊操作,便填表。

  每排幾個(長)6

  有幾排(寬)2

  個數12

  面積12

  小組合作完畢后,由各組匯報本小組通過拼擺后的填表結果,教師提問:通過拼擺和表格的填寫,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總結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讓學生齊讀并記住求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2、引導學生總結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學生在拼擺1平房里你的正方形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教師有意識地觀察學生有沒有在記錄表上記錄長和寬的數據相同的情況。如果沒有,可指導學生去想,可不可以擺成一個每排個數和排數相同的圖形呢?學生在匯報時,教師引導學生:“長和寬相同那是什么圖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長和寬相等,我們就把長和寬統稱為邊長。

  提問:那么你們知道正方形面積怎么求嗎?

  教師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通過讓學生觀察板書,說一說,今天的學習收獲和應該記住的公式。

  3、學習教材第67頁例5。

  出示例5:數學書的封面的長大約是26厘米,寬大約是18厘米。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讓學生讀題找出相關條件和問題,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道題給出了什么條件,要求什么?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學生說明計算過程后老師指導并說明書寫格式。

  教師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468平方厘米。

  教師提示:同學們要注意單位名稱不要寫錯。

  教師引導:同學們學會了面積的計算,你們想知道數學教材封面的面積嗎?同學們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積再動手計算一下。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口算下列各題。

  13×55×112×2316×831×38×10

  410×37×1242×24×12130×220×4

  2、一個長方形游泳池,長45米,寬30米,占地面積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四、思維訓練

  1、把表格補充完整。

  名稱長寬周長面積

  長方形8厘米7厘米

  9米24米

  正方形邊長5分米

  邊長100厘米

  2、從一個長8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紙板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教材45—46頁“擺一擺”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在理解面積含義的基礎上,通過1cm的小正方形測量三個不同長方形的面積,推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用同樣的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

  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重、難點:

  重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難點:運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紙片若干張。

  教學思路:

  情景引入—師生互動探新—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總結評價。

  教學過程:

  一、情景設疑、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非常高興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討有趣的數學問題。這節課,老師為同學們請來了兩位客人。是誰呢?是兩只可愛的小老虎,一只叫淘淘,另一只叫樂樂,他倆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件小事爭了起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淘淘說:“我的家可漂亮了,面積很大”,樂樂說“你瞎說,我的家面積比你的大”他倆誰也說服不了誰?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課件出示情境圖)

  生互相討論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講故事導入新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和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師:同學們的這些方法都很有創意,那有沒有一種簡便的方法來很快得出答案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索一種計算面積的新方法來幫助淘淘和樂樂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揭示課題:長方形的面積

  二、操作實驗、探究新知

  (一)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

  1、估一估:課件出示P45“估一估”。

  引導學生看書45頁,讓學生說一說用哪個面積單位表示這幾個圖形比較合適。

  請學生估計一下它們的大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估一估這些長方形的面積,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估算能力)

  師:同學們估計了很多答案,怎樣知道這三個長方形的準確面積是多少cm2呢?你們每個學習小組也有這樣的一個長方形。根據前面學習的知識,你能知道他們的面積嗎?想一想,你們有什么辦法知道?學習小組可以一起討論。

  2、擺一擺:

  (1)按組分任務:(一、二組擺圖①、三四組擺圖②、五六組擺圖③),并把擺放小正方形數據填入相應的記錄表中。

  (2)明確操作要求(課件出示)

  (3)小組交流匯報,展示小組的探究成果。

  生: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擺滿后再數一數,正好用了10個1平方厘米,所以它的面積是10平放厘米。

  生:我們也是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的,先橫著擺,可以擺5個,再豎著擺可以擺2個,所以一共是5×2個,也就是10平方厘米。

  師:兩種方法哪一種更簡便呢?老師也在電腦上擺一擺,同學們仔細觀察然后再比一比。

  4)課件演示:擺一擺的過程,讓學生加深理解公式的含義。

  比較方法,交流反饋:通過比較,大家都覺得用計算的方法要簡便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測量的方法進行對比,感受其優劣,體驗到計算比直接測量更方便,為進一步探究面積計算方法創造條件)

  5)課件演示:師生共同填寫書中表格,啟發學生發現規律。

  師:從表格中,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嗎?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設計意圖: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填寫記錄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積極性,為學生自主探索創造了廣闊的時空。同時通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讓學生分析、比較、概括實驗過程,自主地去感知、觀察、發現長方形面積與長、寬的關系,讓學生體驗到“做“數學的'樂趣)

  3、量一量:

  (1)用尺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再用長乘寬算出面積。

  (2)分組量出45頁三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算出面積,反饋交流,驗證結果。

  4、解決問題:

  師:剛才我們一起探究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現在請同學們用你學到的新知識去幫助淘淘和樂樂解決他們的問題吧。

  (二)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課件出示46頁試一試。

  師: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板書課題:正方形的面積)先用1cm的正方形擺一擺,再算一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2、每位同學獨立試一試,小組交流結果。

  3、課件演示,驗證結果

  師:這是一個正方形,由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所以它的面積也適用“長×寬”的計算方法。請同學們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應該怎樣說比較合適呢?

  4、強調并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先前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推想,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靈活運用,鞏固內化

  (一)森林公園----闖關

  師:同學們,淘淘和樂樂很感謝你們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邀請我們到森林公園去玩闖關游戲,闖關成功不僅有豐厚的獎品,還能獲得森林公園的免費門票,想挑戰嗎?

  (二)課件出示:

  1、第一關

  計算下面花圃的占地面積。(邊長15米)

  2、第二關

  我的床長20分米,寬14分米,要鋪上與床同樣大的席子,這塊席子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3、第三關

  這張桌子的面積是90平方分米,寬是6分米,長是多少?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利用新穎的闖關游戲,設計有層次、有新意、有挑戰性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運用知識、內化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評價,拓展升華

  1、引導學生回顧本課學習內容,談談學習本課的收獲。老師認為同學們這節課學的很棒!能評價一下嗎?(啟發學生從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自評、互評)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少,只要勤動手,勤思考,一定會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同學們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2、挑戰自己我快樂(拓展題)

  用12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紙板擺長方形,你能擺出幾種?

  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課后去實驗、去思考、去解答。

  (設計意圖: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拓寬學生知識面,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10

  教學時間

  1課時(40分鐘)

  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的有關知識,會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本節課也通過學生拼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來觀察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進而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學生總結長方形面積公式也比較容易。因此,本節課應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小組合作共同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2.通過學生親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掌握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

  三、知識與技能

  1.經歷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理解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會正確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會應用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讓學生自主探究,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并理解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正好等于長方形長所含的厘米數與寬所含的厘米數的乘積。

  教學資源

  (1)教學課件

  (2)每人15個邊長1厘米的卡片、每2人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卡片。

  (3)每4人一張表格。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11

  復習目標:

  1、復習本單元的各個知識點;

  2、知道本單元易考點及題型;

  3、避免出現作業中時常出現的錯誤。

  復習重難點:

  1、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及其換算;

  2、面積公式的運用與推理;

  3、指點講解易錯點。

  復習準備:

  PPT教學課件、課后復習題

  復習過程:

  一、導入:

  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建造知識寶塔的磚塊,只有知識點都記勞了,寶塔才能牢固美觀。否則你建設的就是一座危樓,因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掌握好每一個知識點。今天我們需要復習的是《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這也是我們建造堡壘所需的材料之一。

  二、出示目標(知識點匯總):面積的含義、面積單位、面積單位的進率與換算、比較大小、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

  三:逐步復習

  (一)認識面積

  1、面積的含義: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1)觀察法;

  (2)重疊法;

  (3)數方格。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在同一題中標準應統一。

  (二)面積單位

  1、面積單位名稱:為了準確測量或計算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常用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2、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判斷:面積單位比長度單位大(沒有可比性)

  3、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4、大單位換算小單位(乘它們之間的進率)小單位換算大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判斷:(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公式

  (四)題型匯總: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2、面積單位換算。

  3、求面積、求周長(栽花、種樹、收西瓜、鋪地磚、涂油漆、上花邊·············)

  (五)題目陷阱

  1、一塊長方形草坪,長24米,寬15米。從中取一塊最大的正方形來做花園。花園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塊長方形草坪,長24米,寬15米。這塊草坪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每平方米在一顆小樹,共可以栽多少棵?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這一單元的各個知識點進行復習,也讓我們的知識堡壘逐漸變得牢固,同學們課后還有加強練習,讓我們的`堡壘更加堅不可摧。

  五、板書設計

  (一)認識面積

  (二)面積單位

  1、面積單位名稱: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2、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公式

  (五)題型匯總:

  (五)題目陷阱

  教學反思:本次課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這一單元的各個知識點進行系統復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梳理知識點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點問題。

  1、涉及內容過多,部分同學不能快速反應,跟不上節奏;

  2、師生互動較少,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

  3、板書有點凌亂。

  以后在上復習課的時候需要針對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51頁。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學會區分、比較周長和面積。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周長和面積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3、體驗周長和面積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學會區分、比較周長和面積。

  教學過程:

  一、通過復習舊知,導入本節練習。

  二、練習

  1、比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它們的周長是否也相等。

  這道題可以先讓學生猜想,然后再通過計算來驗證。從而得到: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它們的周長不一定相等。還可以進行拓展訓練,如果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它們的面積是否相等。

  2、第5題

  先讓學生交流一下怎樣包書皮,親自動手包一包、試一試,然后再出示該題讓學生思考。得到:長方形紙的寬應比書本的長長一些,長要比書本寬的2倍多些。從而判斷用這張紙來包書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聰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再算6個長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如果學生還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師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揚。周長36厘米,面積12平方厘米。在計算周長時,如果學生用(12+6)×2一定要讓他說說是怎樣想的,并要給與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加一些練習題。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練習,使學生能夠熟練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能通過實際測量,培養學生的與人合作交流以及實踐能力。

  3、讓學生在運用公式計算面積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教學資源:

  投影儀、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做練習八第6題

  1、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出每個圖形的面積。

  2、同桌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思考和計算的。

  3、全班組織交流評議

  二、做練習八第7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仔細看圖。

  2、提問:你從圖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3、學生獨立完成。

  4、交流時要求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做練習八第8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

  2、再讓學生動手拼一拼。

  3、學生計算兩個圖形的周長,指名兩位學生板演。

  4、集體評議。

  四、做練習八第9題。

  1、指名讀題,理解題目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全班交流,鞏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

  五、做練習八第10題。

  1、學生準備好《少年報》的報紙。

  2、討論計算面積必須已知什么條件。

  3、嘗試解決第一個問題后反饋交流。

  4、小組討論嘗試解決第二個問題。

  (1)先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測量

  (2)嘗試計算出結果。

  六、全課:

  1、提問:通過這節課的練習,有何收獲?

  2、作業:完成練習冊。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14

  導學內容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2頁例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能借助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推導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2.能運用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歸納類比能力和應用能力。

  導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類推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問題

  通過創設情景:小明的家,顯示家里的電視機。小明的媽媽說:“小明,這張方巾的邊長是9分米,把它用來遮電視機。”小明說:“電視機的熒光屏長56厘米,寬42厘米。”

  教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

  (1)電視機熒光屏的面積是多少?

  (2)方巾的面積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師:你能根據上節課學習的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這兩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解決后交流。

  學生1:計算電視機熒光屏的面積可以直接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即56×42=2352(cm2)。

  學生2:方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沒學過。

  教師引導:想一想,長方形與正方形有什么聯系?

  學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邊長分別看成長方形的長和寬,由此,方巾的面積通過9×9=81(dm2)來計算得到。

  三、歸納概括,得出公式

  教師:根據剛才的討論,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學生說一說正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系。

  四、鞏固運用

  (1)完成第43頁課堂活動第2題。

  (2)完成第43~44頁練習七第1,3,4題。

  (3)讓有能力的同學做第44頁的思考題。

  五、課堂

  教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1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理解面積含義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操作推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運用長方形的計算方法正確解決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

  長方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三、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教法:

  引導探究法。

  五、教學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師:前面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分別是怎么規定的`?用手比劃一下。

  2、你想用什么單位度量你的課桌?為什么?為什么不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呢?

  3、咱們學校的大操場用什么度量呢?還能用擺正方形的方法嗎?看來擺正方形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一個通用的計算公式那就方便多了。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節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如果你有12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把他們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幾種拼法呢?

  (1)生獨立思考,用拼、畫等方式完成。

  (2)小組內交流方法。

  (3)討論:你們拼出形狀各異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為什么?

  (4)匯報結果:

  A、因為都是12個小正方形拼出的,所以是12平方厘米。

  B、數出來的。

  C、用長乘寬的辦法

  2、探究長乘寬的方法。

  (1)先讓第三位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

  (2)先觀察你們拼的長方形中,長的方向上有幾塊小正方形?長是幾厘米,寬的方向上有幾塊小正方形?寬是幾厘米?再說說長方形中所含平方厘米數是多少。把結果填寫在課本77頁。

  (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每行的塊數乘行數等于總塊數,也就是長方形的面積。

  每行的塊數等于(長),行數等于(寬)所以得到:長乘寬等于面積。

  3、驗證與應用

  再畫一畫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怎樣求面積?口述如何擺。

  (三)及時聯系,鞏固新知。

  1、聯系二十九第2題。

  2、78頁做一做。測量時取整數。

  (四)交流收獲,小結全課。

  1、今天你學會了什么?在計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運用今天的知識,你能解決身邊一些物體的面積嗎?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1、探索與掌握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會用厘米方格來表示圖形的面積。

  3、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c㎡),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積概念。

  【教學重點】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二、合作探究

  1、師:用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長方行,可以拼幾個?

  生:擺一擺。

  師:巡視。

  生:匯報

  師:出示。長是幾厘米,寬是幾厘米,面積多大?

  邊長是多少厘米?它的面積又是幾呢?

  師:四人一組,討論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它們有什么關系?

  長方形長(厘米)寬(厘米)面積(平方厘米)1211243126212

  師: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面積都與它的長與寬有這樣的關系?

  結合圖、表:每行擺幾個--長;

  擺幾行----寬;

  總的個數--面積

  師生共同歸納小結:長方形面積=長╳寬

  你能舉出其它不同大小的長方形面積嗎?

  師:正方形面積與什么相關呢?

  正方形邊長面積24

  生匯報,師概括,并板書: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師:也可以用字母公式來表示:S長=a×b

  師:板書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S正=a×a

  三、應用與鞏固

  1、練一練:

  (1)長5厘米、寬4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師板書:

  解:

  S長=a×b

  =5×4

  =20(c㎡)

  答: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0平方厘米。

  (2)長9厘米、寬6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師:請你也試著寫一寫計算過程(0號本)

  (3)邊長8厘米,這個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師巡視,生反饋板演,糾錯。

  2、想一想

  師: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有幾種?長與寬分別是多少?

  四、總結:

  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長(厘米)寬(厘米)面積(平方厘米)1211243126212

  正方形邊長面積23

  六、檢測練習

  (一)填空

  1、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2、一個長方形寬為8厘米,長比寬多2厘米,面積是()平方厘米。

  (二)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各個圖形的面積

【長方形面積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教學設計04-23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3篇05-01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教學設計04-22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10-27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04-20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教學設計04-05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教學設計04-05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04-20

《長方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3-28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教學設計15篇04-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亚洲欧美国产ay | 在线不卡的午夜福利 | 日韩中文在线观看 | 右手影院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99热精品只有 |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