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三首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通用8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三首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會寫“熏、杭”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理解詩歌的意思。
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以及對統治者醉生夢死的諷刺,激發愛國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古人表達愛國情感的方式多種多樣,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陸游的《示兒》,感受了詩人直接表達的方式。這節課,我們看看林升是怎樣表達愛國情感的。
二、課前預習布置
1.自學生字;
2.熟讀這首詩,并讀出感情。
三、解詩題
1.出示詩題,明確“題、邸”的意思。
題:題寫,把詩句寫上。
。汗賳T居住的地方。
題目的意思:寫在官員府邸上的詩句。
板書:題臨安邸
2.介紹詩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夢屏,南宋詩人,約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間(1163~1189),生平不詳,浙江平陽(今浙江蒼南縣繁枝林坳)人。
四、讀詩句
1.大聲朗讀詩句。
2.根據節奏,帶著感情小聲朗讀詩句。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讀的過程中根據注釋解決生字詞。
五、釋詩意
輕聲讀詩句,用下面幾種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看注釋、查字典、查資料將詩句譯通譯順
學生匯報,教師指導。
六、入詩境
師: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寫了什么?給你什么感覺?哪個字詞句讓你感到了美?
七、悟詩情
1.引出詩歌主題:愛國
師:從詩句來看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你是怎么知道的?(寫作背景)
2.抓住含義深刻的詩句
品味:西湖歌舞幾時休?(對統治者的辛辣諷刺,作者的無奈)
暖風熏得游人醉(暖風:溫暖的風;上層社會的'糜爛奢華之風!把迸c“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簡直。作:當作。這些人簡直把杭州當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統治者忘記國恥家丑的丑態,蘊含諷刺、憤怒及無窮的隱憂。)
3.填空
《題臨安邸》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祖國( ),對統治者( )。
板書:憂國憂民對統治者的辛辣諷刺
4.有感情地讀詩
師:(放音樂)請大家跟著音樂練習讀詩,讀出詩句的含義,讀出作者的感情。
八、作業設計:
1.背誦這首詩。
2.在網上找表達愛國情感的詩歌,并背誦下來。
古詩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會寫“祭、乃”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理解詩歌的意思。
3.感受這首詩中詩人的愛國情感,激發愛國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陸游是宋朝的愛國詩人。他寫過很多首愛國詩篇,其中《示兒》就是最的一篇。
板書:陸游示兒
2.作者簡介及背景
、訇懹(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乾道二年,因主張抗金而免職。四十六歲入蜀,六十六歲后遭彈劾罷官,退居山陰達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為官者貪圖榮華富貴,對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滅,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鐵蹄之下,難以收復。《示兒》為陸游的絕筆,作于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后的抗戰號召。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首《示兒》,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期盼。
3.揭示詩題
①“示兒”是什么意思:“示”告訴,告之,“示兒”是寫給兒子看的詩。
②質疑:看了詩題,你又提出哪些問題?詩人想告訴兒子什么?什么時候告訴的?為什么告訴兒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把詩讀正確,讀通順。
2.結合書中的注釋,試著說一說詩的大意。
3.小組交流:這首詩陸游想要告訴兒子什么?
三、弄懂詩意,理解內容
1.朗讀古詩,并劃分節奏。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2.理解古詩的內容。
、倌x古詩,找出不懂的字詞,借助工具書或和同學交流。
、谠囍斫饷烤湓姷囊馑。
、劾斫庹自姷囊馑。
師總結: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為其間隱含著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意。
板書: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意
四、把握重點
朗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边@兩句詩,思考下列問題:
①這兩句詩中,最讓你深刻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情感的`是什么?
、谠谶@兩句詩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情感,還能感受到詩人的什么情感?
生思考,并回答
師總結:從“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情感,即使死去,也會惦記收復失地。從“王師北定中原日”這句中,我們能看到詩人對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一的無奈。
五、創設情境,讀寫結合
認真朗讀這首詩,體會詩的意境,并試著想象,詩人在病榻上會想些什么?會對兒子說些什么?兒子是怎樣回答的?然后說一說。
六、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課下讀這幾首詩,感悟詩中的愛國情感。
1.《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病起抒懷》《訴衷情》《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古詩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難點:
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后自由發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 “思念家鄉”。)
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溫故而知新,此環節,我以明月為引,通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為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
師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開始四處游歷做官,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
古詩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示兒》。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感悟、小組討論等方式,理解詩歌的內涵。
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
領悟詩人復雜的.情感,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陸游的畫像,介紹陸游的生平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陸游在臨終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嗎?從而引出課題《示兒》。
初讀古詩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注意節奏和韻律。
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價。
理解詩意
小組合作,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師巡視指導,解答學生的疑問。
各小組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重點理解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等詩句的含義。
體會情感
引導學生思考:詩人臨終前的心情是怎樣的?他最遺憾的是什么?最希望的是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詩人至死都牽掛著國家的統一,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之情。
讓學生再次朗讀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拓展延伸
介紹陸游的其他愛國詩作,如《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陸游的愛國情懷。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愛國的理解。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詩人的愛國情感。
布置作業:背誦并默寫《示兒》,收集其他愛國古詩。
古詩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題臨安邸》。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對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批判和憤慨之情。
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詩歌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詩歌的意境。
體會詩人的情感。
難點
領悟詩歌的諷刺意味和深刻內涵。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播放南宋時期臨安(杭州)繁華景象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感受當時的熱鬧與繁華。
教師提問:在這樣的`繁華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社會現實呢?從而引出古詩《題臨安邸》。
初讀古詩
學生自主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糾正字音。
全班齊讀古詩,注意節奏和韻律。
理解詩意
學生結合注釋,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
小組內交流討論,互相補充。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的意思,如 “臨安邸”“西湖歌舞”“直把杭州作汴州” 等。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體會情感
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他對南宋統治者的態度是怎樣的?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師總結:詩人通過描寫臨安城的繁華和統治者的享樂,諷刺了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不思收復失地的丑惡行徑,表達了自己的憤慨之情。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詩人的諷刺和憤慨。
拓展延伸
讓學生了解南宋時期的歷史背景,進一步理解詩人的情感。
比較《示兒》和《題臨安邸》在情感表達和寫作手法上的異同。
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詩歌的主題和情感。
布置作業:背誦并默寫《題臨安邸》,寫一篇讀后感。
古詩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示兒》。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品味、感悟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
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之情,領悟詩歌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關于南宋時期歷史背景的視頻,引出詩人陸游。
提問學生對陸游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讀古詩
教師范讀古詩,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語調。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圈出生字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意。
指名學生朗讀古詩,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理解詩意
小組合作,交流詩句的意思,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
重點理解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等詩句的含義。
體會情感
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學生結合詩句和時代背景,體會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之情。
教師補充陸游的其他愛國詩作,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人愛國情感的理解。
朗讀背誦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教師進行指導。
多種形式朗讀,如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等。
引導學生背誦古詩,可采用填空、接龍等方式。
拓展延伸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愛國的理解。
布置作業:收集其他愛國詩人的詩作,下節課進行交流。
古詩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對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批判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對古詩的欣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詩歌的意境。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難點
領悟詩歌諷刺的藝術手法。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展示杭州西湖的美麗風光圖片,然后播放一段南宋時期臨安城繁華熱鬧的視頻。
提問: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然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詩人林升卻寫下了一首不同尋常的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題臨安邸》。
初讀古詩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范讀,學生注意節奏和韻律。
學生再次朗讀,畫出詩中的生字詞,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理解詩意
小組合作,交流詩句的意思,教師巡視并參與討論。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引導學生理解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描繪的臨安城的繁華景象,以及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中詩人對統治者的批判。
結合歷史背景,讓學生明白南宋統治者不思收復失地,卻在臨安城貪圖享樂。
體會情感
引導學生思考詩人通過這首詩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詩人對南宋統治者的茍且偷安、尋歡作樂感到憤怒和不滿,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詩人的情感。
深入探究
分析詩歌的諷刺手法,讓學生體會詩人是如何通過巧妙的語言來批判統治者的。
引導學生思考: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愛國?
拓展延伸
介紹其他反映社會現實的古詩,如杜甫的《春望》等。
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一幅畫或寫一篇短文。
古詩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8
一、教學目標
學生能熟練朗讀并背誦古詩《己亥雜詩》。
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詩人呼喚社會變革、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
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歌的意境。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難點
理解詩歌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問題引導法、多媒體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詢問學生是否了解清朝末年的社會狀況,引出詩人龔自珍。
介紹龔自珍的生平及創作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朗讀古詩
教師配樂朗讀古詩,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指名學生朗讀,教師進行評價和指導。
理解詩意
學生結合注釋,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中對社會現狀的描繪,以及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中詩人對變革的渴望和對人才的期盼。
體會情感
組織學生討論詩人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教師總結:詩人對清朝末年社會的沉悶和腐朽感到悲哀,同時希望通過變革來改變現狀,呼喚人才的出現。
讓學生再次朗讀古詩,體會詩人的愛國之情。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思考: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推薦學生閱讀龔自珍的其他詩作,進一步了解詩人的創作風格和思想。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詩人的愛國情感和詩歌的藝術價值。
布置作業:背誦并默寫《己亥雜詩》,收集其他愛國古詩。
【古詩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怎樣設計古詩教學12-22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03-26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6-11
古詩鑒賞教學設計07-04
古詩《風》教學設計10-24
古詩教學設計思路03-16
古詩活動教學設計03-16
古詩教學游戲設計03-17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10-28
古詩出塞教學設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