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通過音樂激發孩子創編的靈感和興趣。2、通過活動讓幼兒掌握幾種創編規律的方法。
活動準備:
小兔子頭飾;1開大白紙一張;碰鈴、鈴鼓、手鈴、沙錘若干。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今天呀音樂國將舉行一場盛大的音樂會,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呀?”“想”
“咦,小兔子把它的拿手好戲——節奏表演也帶來了,咱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兔子演員登臺表演音樂節奏)
2、發現規律
老師:“小朋友,你在剛才的節目中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節奏有規律)
老師:“對了,剛才小兔子的節奏表演不僅好看而且十分有規律,誰能說說看它的規律是什么?
( Х0×0|×0×0| )
3、創編有規律的節奏
老師:“誰能自己創編一個有規律的節奏?試試看!”
(鼓勵幼兒自己創編有規律的節奏)
如:×0 0|×0 0|×0 0|×O O|
××××|0 0 0 0|××××|O O O O|
××OO|××OO|××OO|××OO|
4、創編有規律排序題
老師:“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音樂可以創編出規律以外生活中還有什么也可以編出有規律的?”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說出盡可能多的物品)
老師:“請你和你身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編一道有規律的排序題好嗎?看誰編的和別人不一樣。”
(鼓勵幼兒大膽創編,教師在紙上寫出孩子編的規律并用節奏中的×和O表示。)如:3朵花3把草可以用×××|O O O來表示。
5、總結規律排序的方法
老師:“生活中的有規律排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兩種不同物體之間排,也可以三種、四種…不同物體之間進行排序,好現在和你身邊的小朋友一起說說看你掌握了哪幾種排序的方法,說的越多越好!”
(引導幼兒說出這節活動中發現的排序方法。)
如:×00×00;00×00×;×000×OOO;OOO×OOO×;
6、練習有規律的節奏
老師:“剛才音樂國的國王打來電話,讓我們給一首音樂配上有規律的節奏,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想”
“請你和你們組的小朋友一起來選一個有規律的節奏,再來選一種你喜歡的樂器一起來試試吧!”
(幼兒分組練習節奏,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7、活動延伸——合奏
老師:“請回到位子上,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打節奏吧!”
(給予幼兒鼓勵與肯定)
小結:“你們打的節奏不但有規律而且特別美,說明你們動了腦筋了,老師為你們自豪!現在就讓我們乘著小列車到外面領取音樂國給我們的禮物吧!”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了,我的大膽嘗試也有了明顯的效果。這節活動讓我深切的感覺到給孩子萬千知識不如給孩子一種解決途徑。活動中我把規律排序的重難點也就是(自編規律排序題)這一數學領域中難題,通過與音樂領域的有機結合而輕松的解決掉了,孩子們在想象中、拍打中總有保持著一股創編的興趣與‘興奮’,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孩子創編的方法之多讓我有些目不暇接,讓我由此更加堅定了興趣教學的信心,但其中也存在一定問題與不足,如:孩子發現了六種不同物體之間規律的排序,但在打節奏的過程中孩子并沒有把它用節奏的形式打出來,也許是怕編的太慢而我給的時間不是很充足吧,就留下了一些的遺憾。我想如果在活動過程中,更注意孩子突發教育的引導,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2
課程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嘗試雙手同時在鈴鼓上隨樂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過找害蟲的游戲情境及教師的語言提示,能隨樂用樂器表現青蛙跳,用動作表演躲貓貓和吃蟲。
3.體驗樂器活動帶來的快樂,并能正確使用樂器。
課程準備
1.栓好繩子的鈴鼓20個。
2.20名幼兒圍成半圓坐。
3.音樂。
4.稻田圖片。
5.彩虹傘
課程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出示池塘背景圖):今天天氣真好呀!青蛙媽媽要帶小青蛙寶寶們出門去玩。我們跳呀跳,跳到池塘里,與媽媽玩捉迷藏吧!咦,看見一條小蟲子,啊嗚一口吃掉它。
二、動作創編。
師:小青蛙的小腳可喜歡在荷葉上跳啦!我們的身體是一片小荷葉,你們想在身體的什么地方跳啊?
三、教師帶領幼兒隨樂律動。
師:現在你們吃到蟲子了嗎?我們一起看看原來吃到了一條……蟲子哦!師:我們再去找一個蟲子吃吃吧!(教師再次帶領幼兒隨樂律動。)師:咦?這次我們吃到一條什么蟲子呢?師:又發現一條蟲子,我們快去吃掉它!(教師第三次帶領幼兒隨樂律動。)師:這次我們究竟會捉到一條什么蟲子呢?
四、樂器加入。
1.教師出示樂器,并引導幼兒使用樂器。師:你知道嗎?我們每只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葉呢!現在媽媽這里有一片小荷葉,媽媽先把小荷葉慢慢地掛起來,你看媽媽哦,我會在荷葉上跳啦!
2.幼兒嘗試使用樂器。
師:小青蛙你們會在荷葉上跳嗎?拿出你們的小荷葉掛在脖子上。(教師檢查鈴鼓佩戴情況。)
五、增加新的游戲情境:稻田里捉蟲子。
(聽電話鈴音)師:青蛙媽媽,有好多小蟲子在我的稻田里,麻煩您快帶著小青蛙們來幫我捉蟲子好嗎?(游戲2-3遍)師:原來小蟲子都生活在什么顏色的稻田里呀?
六、放松。
師:我們還有一塊很大很大的五彩田地,請所有小青蛙走到田的邊上,我們一起捉蟲子咯!
師:捉到蟲子高興嗎?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3
一、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漸強與減弱
2、大膽創編動作,自由表達
3、能跟隨音樂的變化使用樂器,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大巨人與小矮人的音樂
2、漸強與漸弱的符號
3、小矮人圖譜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師:小朋友們,今天方老師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要和大家分享,請小朋友們仔細聽一聽。“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著一群會魔法的小矮人,他們每天快樂地勞動,快樂的生活著,這一天,小矮人準備去森林里打獵。聽,小矮人唱著歌出發了。
2、教師示范唱:(啦···)教師:小朋友們,小矮人上山時唱的歌有什么變化呢?(聲音逐漸變強)工作了一天,小矮人哼著歌下山回家啦。(啦···)教師:小矮人下山時唱的歌又有什么變化呢?(聲音逐漸變弱)
3、師:像這樣聲音逐漸變強,我們就叫他“漸強”,聲音逐漸變弱,我們就叫他“漸弱”。有誰愿意嘗試唱一唱?(師幼嘗試表演)
(二)欣賞音樂,感知漸強與漸弱
1、師:小矮人打完獵下了山,高興地往家回,突然傳來了“咚咚咚”的腳步聲。“咚······”聲音越來越強,誰來了呀?(出示大巨人)。來了一個大巨人,頭頂天,腳踩地,你們猜一猜小矮人會不會害怕呀?小矮人有魔法呢,他沒有害怕,那我們來聽一聽他是怎么變魔法的?
2、教師播放音樂的第一句“我變變···變成大巨人”。師提問幼兒:魔法的咒語是怎么說的?請幾位幼兒講述。師:那咒語的聲音是怎樣的?(越來越強)師幼共同說咒語。此環節出示小矮人逐漸變成大巨人的圖片。
3、師:看,小矮人變成了大巨人,比那個大巨人還要大,把大巨人給嚇跑了。越跑越遠,聲音越來越弱“咚···”(漸弱)接著,我們再聽一聽小矮人又是怎樣唱的。教師播放:“我變變····變成小矮人”。
4、教師:小矮人這次的咒語又是怎么說的?師:咒語的聲音呢、怎樣變化的?(聲音越來越弱)師幼共同說咒語,此環節出示小矮人逐漸變化的圖片。
5、師:小矮人用魔法與勇敢戰勝了大巨人,你們想不想也學他們變一下魔法呢?我們一起來變魔法吧。
6、教師完整播放《大巨人與小矮人》,幼兒聽音樂。師:咒語師怎么說的?我變···變成大巨人,我變···變成小矮人。然后呢?變大,變小,變大,變小。變到不見了。(教師變唱邊出示圖譜)
7、師:小朋友們,咒語我們會說了,那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想一想表演一下。大巨人可以用什么樣的動作來表現?(幼兒創編)小矮人又可以用什么樣的動作來表現?那我們跟著音樂表演一下好不好?(此環節播放音樂表演2~3遍)
8、師:小朋友們表演的都很棒,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樂器,我們用樂器來變現小矮人的魔法好不好?當變成大巨人的時候,聲音要漸漸變強,變成小矮人的時候聲音逐漸變弱。我們先來試一下。教師邊說邊帶領幼兒表演。
9、師:下面我們帶上樂器跟著音樂一起變魔法吧!(師幼表演2~3遍)
(三)活動結束:小朋友們,想不想繼續變魔法?下面我們帶上自己的小樂器一起到戶外變魔法吧!跟老師們再見吧!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學會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理解、學習附點音符的演唱方法。
3、能用歌聲表達升中班的情感,體驗成長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通過談話,知道自己由小班升為中班,有了更多的本領,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課件準備:《我們是中班小朋友》圖譜、歌曲音頻、歌曲伴奏音頻。
活動過程
1.導入:談話導入
說說自己升到中班的心情,學到了那些新的本領。
2.播放歌曲音頻,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旋律,熟悉歌曲內容。
★幼兒欣賞歌曲。
★提問:在歌曲中你聽到了什么?
★根據幼兒回答的情況重復范唱,引導幼兒進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內容。
3.出示《我們是中班小朋友》圖譜,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內容。
★引導幼觀兒察圖譜的內容,進一步熟悉和理解歌詞的內容。
★播放歌曲伴奏,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完整演唱歌曲。
4.根據幼兒的掌握情況,適時撤下圖譜,通過空指和參與式范唱,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的內容。
5.播放歌曲伴奏,幼兒齊唱。
★鼓勵幼兒邊唱邊用簡單的動作表演,大膽地表現歌曲的內容。
活動延伸
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在熟悉旋律和歌詞的基礎上,嘗試根據自己會做的事情將后半段歌詞進行改編,如將“我們愛學習,我們有禮貌”改編為“我們愛勞動,我們愛游戲”等。
家園共育:請家長欣賞幼兒演唱,通過親子間互動,讓幼兒感受成長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初步學唱歌曲,知道ABA的結構類型,并學習用"跳躍地"和"連貫地"兩種方式來表現歌曲。
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與朋友結伴表演的快樂;
能創編跳躍、連貫的動作幫助理解和表現歌詞的內容;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郊游的生活經驗;
CD音樂《郊游》。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復習歌曲《小紅花》。
指導語:(教師彈湊歌曲前湊)這是什么歌曲?在最后一句我們應怎么唱?(前面跳躍,后面連貫)
用跳躍、連貫的聲音唱《小紅花》。
2.教師引導幼兒回憶郊游時的美好前景。
提問:你們郊游過嗎?去了哪里?玩了些什么?
3.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講述歌詞內容。
提問: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時快樂嗎?他們是怎么郊游的?看見了什么?
4.幼兒學唱歌曲
二、教師再次范唱歌曲,啟發幼兒發現ABA的結構
提問:你們發現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嗎?
三、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歌曲
進一步理解熟悉歌詞。
提問: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樣?陽光怎樣?青山、綠水怎么樣?
四、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發現并運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提問:你們發現中間部分和前后重復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你們唱什么歌的時候也運用了這兩種方式?
五、教師通過語言創設情境
到"地方郊游",帶領幼兒完整學唱1~2一遍。
六、鼓勵幼兒聽音樂結伴邊表演邊歌唱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l、熟悉音樂旋律,隨樂表現慢慢長大、開心游戲的情景。
2、通過觀看表演、示范與模仿等,學習小蘿卜與朋友互動游戲。
3、熟悉游戲規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熟悉音樂旋律與基本動作。
2、材料準備:音樂《瑪麗波爾卡》、蘿卜王頭飾。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學習合樂游戲。
教師:老爺爺的菜園里,種了很多蘿卜,老爺爺天天給他們澆水、施肥,小蘿卜慢慢長大了,他們開心地打著招呼,玩起了快樂的游戲。今天,我們就是這群快樂的蘿卜,一起聽著音樂玩一玩吧。
二、熟悉游戲玩法,大膽創編各種不同造型的蘿卜。
教師:剛剛你是什么樣子的蘿卜?可不可以變出和老師不一樣的造型尼?
幼兒跟音樂嘗試表現蘿卜的不同造型。
三、小蘿卜和同伴玩碰一碰的游戲
教師:我們可以運用身體的哪些部位碰一碰尼?
將音樂中拍肩膀合拍肚子的動作改成身體碰一碰。
我們聽著音樂完整地玩一玩游戲,看看誰是最可愛、最快樂的小蘿卜。
四、增加新的游戲情節,體驗與“蘿卜王”一起游戲的快樂。
1)引出蘿卜王角色
教師:菜園里有一個巨大的蘿卜,就是蘿卜王。(教師變身蘿卜王)
教師:現在,我就是蘿卜王,我要和小蘿卜們玩一個開火車的游戲,教師講解游戲玩法。
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試一試吧。
2)交換“蘿卜王”角色,聽音樂游戲。
教師:誰想來當蘿卜王?選出新的蘿卜王,進行游戲。
小結:強調開火車的游戲規則,加深印象。
五、引出故事,激發游戲高潮
教師:“當音樂停止時,火車也會停止,會上來一些愛吃蘿卜的小動物,小蘿卜們害不害怕,那我們該怎么辦尼?跑回家就安全了,仔細聽一聽會是什么小動物。”
六、邀請多名蘿卜王共同游戲,增加游戲趣味性。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7
活動目標:
1、根據音樂性質,較合理地匹配猴子爬樹和從樹上滑下來的動作。學習聽音樂的上行節拍有節奏地做猴子爬樹的動作。
2、遷移生活經驗,創編各種猴子玩耍的動作。
3、散點活動時,學習找空地方游戲。
活動過程:
1、復習學習過的韻律活動“蓋房子”
2、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創編各種猴子的動作。
師:你們去動物園時最喜歡什么動物?猴子會做什么?我們一起來學學看……(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創編猴子爬樹、猴子玩耍、猴子從樹上滑下的動作,并與孩子一起練習各種動作。)
3、引導幼兒傾聽音樂的前后兩部分,并匹配動作進行練習。
師:你們聽,老師彈的音樂哪一段是猴子一下一下往上爬樹的?哪一段是說猴子從高高的樹上嘰里咕嚕滑下來的?(教師用有節奏的、漸強的方法彈奏樂曲的前面部分;同快速、連續的音階彈奏方法表現樂曲的后面部分,以幫助孩子有效地匹配和練習。
4、幼兒學習隨樂曲中間部分自由創編做各種“猴子”動作。
師“小猴子除了爬樹還喜歡玩。來,我們一起隨這段音樂學學小猴子。(教師反復彈奏樂曲的中間部分,及時反饋部分幼兒的創編動作,鼓勵孩子積極參與。)
5、幼兒完整練習韻律活動。
師:小猴子告訴你們,這兒有很多的大樹,我們一起來爬樹吧!(教師指導幼兒在活動室里散點找空地方,然后一起完整地玩“猴子爬樹。”)
6、結束語。
師:小猴子們,我們再到別的地方去玩玩吧!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會根據樂句的變換做不同的動作,并初步進行分奏、合奏。
2、在游戲中感受對小動物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三種打擊樂(小鈴、圓舞板、鈴鼓)每人一份
2、歡樂的小鴨子的律動
3、PPT、活動音樂
設計思路:
前階段我們開展了《春天來了》的主題,幼兒在主題中知道了春天的花,春天的小動物,尤其對幼兒園春天的小花園特別的感興趣,在小花園里幼兒欣賞著各種各樣美麗的花,玩著小動物等一些運動器械,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會邊玩邊發出小動物的聲音而且還有幾個小伙伴一起學著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在小花園里散步,他們發出的汪汪汪、嘎嘎嘎的聲音非常的具有節奏性,所以我抓住幼兒的這個興趣點,借助小動物這個載體,幫助幼兒感受理解音樂,來體驗每一個樂句。在活動中,我設計了許多的情景,層層遞進,通過激活幼兒的已知經驗,并引導幼兒運用這些已知經驗運用到新的情景中來解決新的問題。
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已經能熟練的掌握42拍的節奏,會使用小鈴鼓、沙錘等小樂器來表現節奏,所以這次我選用的是幼兒熟悉的42拍的音樂,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來感知樂句。
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應該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合作對于一個人的發展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在活動中,通過幼兒初步的感受分奏和合奏,來體驗和感受集體合作給他們的帶來的快樂。整個活動是以小動物為主線,幼兒在互動中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和對小動物的熱愛之情。
活動過程:
一、律動《歡樂的小鴨子》
師:鴨寶寶我們一起去散步吧(音樂起,做律動進教室)(做下的小鴨子一直跟著做這個動作)
二、小樂器來唱歌
師:今天天氣可真不錯,看看鴨媽媽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樂器寶寶)我們一起和樂器寶寶做個游戲吧。
我來請個小指揮(聽音樂小指揮開始進行)(結束后教師彈1531)
三、復習歌曲《兩只小鳥》
師:喳喳喳,喳喳喳……兩只小鳥也來和我們做游戲了,我們用好聽的話來介紹一下這兩個可愛的小鳥好嗎?(音樂起,幼兒開始語言節奏)
師:哦,真好聽,這次我們用好聽的聲音來介紹唱唱看,那什么是好聽的聲音呢?(不是很響也不是很輕的,嘴巴要張張圓的等)
●幼兒演唱。
四、欣賞感受音樂
1、初步感受音樂
師:哦,唱的真好聽,小鳥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你聽到這個歌曲有著什么樣的感覺呢?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很歡快,高興,想拍手)
2、再次感受音樂
師:我們聽到這個音樂都感到很快樂、高興,這次我們用小手來拍拍這個音樂,你覺得這個音樂講了幾句話給我們聽。(音樂起)
3、在游戲中理解樂句
師:你們做了拍手的動作,現在我也來做幾個動作,但是我要請你們來幫幫忙,你們大聲的來數數看,我做了幾個動作。
●教師開始做動作(拍球、跳繩、打拳、打槍)
問:我做了幾種動作,第一個是什么動作,第二個是什么動作,第三個,第四個。哦,剛剛我是怎么變的呢?我是在什么時候變的呢(我是在一句的開始來變動作的,是一句話來變一個動作)剛剛是我變的,現在輪到你們變行不行?我相信你們變的一定比我還要好。這次你們來變,我來給你們數,記住一句只能變一個動作。(注意:在幼兒變換動作前教師提前說變)
師:哦,真好,真是一句話變一個動作。我們再用小動物來試試看,我來做小動物,你們能為我伴奏嗎?那用什么來伴奏啊?我做一種小動物的時候,你們就用一種方法來伴奏,我變一種小動物,你們也要變一種動作。
4、進一步感受樂句
(1)看拍球來感受音樂的節奏
師:哦,這是什么?我來拍拍看。
( 第一種:X X X X)這是第一種啊,還有第二種啊,你們來聽聽看這兩種有什么不一樣的。(第二種)一樣嗎?(第一種我是一下一下一樣快的,第二種我是有快有慢的,那我是怎么快的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師:好,現在我們就可以玩我拍球你拍手的游戲來,開始。
2、敲鼓來感受節奏
師:哦,真棒,這個游戲玩好了,我們來看看這是什么?(鼓)
你們來聽聽看,鼓面和鼓邊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的?(鼓邊的聲音高,細)
你們來拍拍手跺跺腳聽聽聲音是一樣的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
好,那么我們來做一個我敲鼓你伴奏的游戲,一定要看清楚我敲的是哪兒,鼓面是……鼓邊是……好,游戲開始了。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9
活動目標:
1、 感受樂曲快速、緊張的性質。
2、 嘗試運用繪畫、語言、游戲等方式表達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3、 體驗相互配合、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幼兒近期有線條畫經驗,幼兒會玩各種游戲(如“猜領袖”、請你跟我這樣做等)。
2、準備紙、筆。磁性板及磁釘。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傾聽樂曲、感受樂曲快速、緊張的性質,并用語言進行表達。
教師提問: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聽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
2、引導幼兒再次傾聽樂曲,并嘗試用線條進行表達。
(1) 遷移幼兒原有經驗。 教師提問:我們學過的線條有哪些?
(2) 請幼兒欣賞音樂嘗試用線條表達。教師提問:你覺得這首曲子最象哪種線條?請你把他畫出來。為什么這樣畫呢?
3、遷移幼兒原有經驗,為音樂匹配動物形象,并嘗試創編“野蜂”飛舞的動作。
教師提問:這首曲子說的是一個小動物的故事,你知道它是誰,在干什么?
4、 引導幼兒在游戲情境中,進一步感受樂曲性質。
(1) 引導幼兒發現“猜領袖”游戲與音樂的共同性。.
(2) 在《野蜂飛舞》音樂的背景下,玩“猜領袖”游戲。逐步積累發現與掩護領袖的游戲策略。
5、 介紹音樂作品。總結欣賞音樂作品的幾種策略。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10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做傣族舞的簡單動作及步伐,表現音樂輕柔、優美的特點。(活動重點)
2、嘗試創編動作,根據音樂做孔雀走路、開屏,跳舞等動作,體驗創編的樂趣。(活動難點)
3、培養幼兒喜愛孔雀、愛護孔雀的情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音樂、孔雀頭飾
經驗準備:幼兒和家長共同搜集關于孔雀的資料,對其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1、出示“美麗的孔雀”圖片,引起幼兒興趣,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習性。
提問:圖片中孔雀的尾羽、羽冠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說說孔雀的特點并進行簡單的模仿。
小結:孔雀的嘴巴尖尖的,孔雀開屏時非常美麗,像扇子,清晨孔雀到河邊梳理羽毛,孔雀的尾羽展開非常漂亮,尾羽上的斑紋很像眼睛。羽冠就是孔雀頭頂上的羽毛。
2、引導欣賞音樂,感知音樂優美、輕柔的特點。
提問:聽完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樣的感覺?你都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3。嘗試表演,初步學習傣族舞的基本手型、步伐和簡單動作。(1)聽賞音樂學孔雀走路
游戲“小孔雀學走路”,練習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姿態。
提問:孔雀怎樣走路?還會往哪里走?我們一起試一試吧?
引導幼兒在表現孔雀走路的基礎上進行不同走向的練習,提示幼兒挺胸抬頭的走。
(2)引導幼兒加上手部動作模仿小孔雀。指導幼兒做冠形動作時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要盡量伸直。
(3)引導幼兒做孔雀開屏的動作,表現孔雀的美麗。
4、完整表演,表現孔雀的動作特點。
(1)在走路游戲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完整表現舞蹈第一段,提醒幼兒做動作時保持上半身的姿態。鼓勵幼兒隨音樂表現舞蹈動作。
(2)組織幼兒玩換場地游戲
小孔雀飛呀飛呀,又來到了小溪邊。我們一起和小孔雀在小溪邊,映著溪水,再來跳一遍美麗的孔雀舞吧?提出更高的要求:保持抬頭挺胸的姿態,微笑。
5、嘗試創編。
播放孔雀舞視頻,引導幼兒觀察模仿,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能大膽表現第二段音樂。
6、戴孔雀頭飾表演,互相欣賞。啟發幼兒從表情、動作及結束造型等多方面進行評價。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11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會用自然、親切的聲音歌唱,學習唱準休止符。
2、能用歌聲表達對教師的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活動前通過談話,引導幼兒回憶平時教師與幼兒生活、游戲、學習的場景,感受教師對幼兒的愛。
材料準備:教師和幼兒一同活動的照片、視頻。
課件準備:《我的老師像媽媽》圖譜、歌曲音頻、歌曲伴奏音頻。
活動過程
1.出示與幼兒一起活動的照片或視頻,以談話的形式引題,引導幼兒回憶在幼兒園和教師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引導語: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是我們在幼兒園里一起游戲、畫畫、唱歌、跳舞時候的照片,小朋友和老師們在一起,多快樂啊!你們愛老師嗎?今天我們就來唱首贊美老師的歌《我的老師像媽媽》。
2.播放歌曲音頻,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旋律,熟悉歌曲的內容。
★幼兒欣賞歌曲。
★提問:歌曲唱了些什么?
★根據幼兒回答的情況,重復范唱。
3.出示《我的老師像媽媽》圖譜,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內容。
★引導幼兒觀察圖譜的內容,進一步理解和熟悉歌詞的內容。
★播放伴奏,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完整演唱歌曲。
★運用“噓”的簡單手勢,幫助幼兒學唱休止符。
4.根據幼兒的掌握情況,適時撤下圖譜,通過空指和參與式范唱,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的內容。
5.播放伴奏,幼兒齊唱,用歌聲大膽表達對教師的愛。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大膽地表現歌曲的內容。
活動延伸
生活活動:結合“教師節”主題活動,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好老師,夸夸自己的好老師,并根據自己對老師的了解,創編歌詞,唱唱自己的好老師。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理解淘氣包和乖寶寶的各種表現,知道用不同的演唱速度來表現。
2、能根據生活經驗,大膽演唱并嘗試創編歌詞,體驗創編的樂趣。
3、樂于向乖寶寶學習,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看過繪本《青蛙鏡子》。
2、物質準備:圖譜、青蛙鏡子、ppt《青蛙鏡子》。
活動過程:
一、繪本導入,創設情境。
師:寶貝們,前幾天我們一起看了繪本《青蛙鏡子》,里面有誰呢?淘淘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呢?
二、結合繪本,學唱歌曲。
師:淘淘怎么不聽話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吃飯挑食,亂涂亂畫、到處亂扔玩具。
師:寶貝們,讓我們跟上節奏說一說。
師:哎呀,淘淘可真調皮、不聽話,真是個淘氣包!(出示淘氣包圖譜),有個淘氣包呀,從不遵守規則(出示圖譜)。為什么用XX來表示呢?
師:這個呀我們就一起說:我是個淘氣包!(圖譜)
師:寶貝們,現在我們把歌曲完整地唱出來。
師:淘淘真不聽話,我們要用什么樣的聲音唱呢?
三、聯系生活,創編歌詞。
師:淘淘可真調皮呀,它進入了魔法鏡子,來到了青蛙世界,(出示圖片)他發現青蛙世界亂糟糟的,太可怕了,他不喜歡現在的生活。淘淘怎么了?(哭了)他為什么哭?對呀,它想回家、想媽媽。
1、談話討論。
師:咦!鏡子發光了,他又回到了原來的家,現在的淘淘是一個怎樣的寶貝呢?我們可以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呢?(乖寶寶)有個乖寶寶呀,牢牢記住規則。為什么我要給他大拇哥呢?對呀,它很聽話,把規則牢牢地記在心里,所以我們要它大拇哥。
2、自主繪畫。
師:那乖寶寶會做哪些事情呢?今天呀,顧老師為你們準備了紙和筆,等會三個小朋友一組,把乖寶寶做的事情畫一畫。
3、自由分組演唱。
師:畫好的一組把圖片貼在紙板上,把乖寶寶做的事看一看、說一說、唱一唱。
師:請寶貝們用剛剛的節奏唱進歌里。
4、展示演唱。
師:哪一組寶貝愿意到前面來唱一唱?
師:乖寶寶會乖乖吃飯、好好上課……讓我們一起說:我們都是乖寶寶。(圖譜)
四、角色表演,升華情感。
1、幼兒完整演唱。
師:剛剛我們唱了幾段?(第一段唱了淘氣包,第二段唱了乖寶寶)沒錯,今天我們唱的這首歌的名字就叫《淘氣包和乖寶寶》,現在呀,我們要把他們連起來唱一遍,連起來唱是什么樣的感覺呢?
師:這次顧老師聲音小一點,你們的聲音大一點,我要聽到每個寶貝好聽的聲音。
2、速度區分。
師:寶貝們唱得聲音真響亮!現在我們要再來唱一遍,這次唱的淘氣包和乖寶寶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聽好了。
師:剛剛我們唱的淘氣包和乖寶寶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要用快快的速度唱淘氣包?為什么要用慢慢的速度唱乖寶寶呢?
3、分組表演。
師:今天呀,神奇的'青蛙鏡子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想當淘氣包的寶貝站到鏡子的這邊,想當乖寶寶的寶貝站到鏡子的這邊。
師:現在我們來交換角色,這一次你們來當淘氣包,我們來當乖寶寶。
師:你們表演得可真棒!給自己鼓鼓掌吧!寶貝們,在家里、在幼兒園里我們都要爭當乖寶寶哦!現在讓我們帶著剛剛創編的歌曲到教室里再去唱一唱!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13
設計背景:
中班幼兒年齡小,但是秩序感和掌握節奏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我選取的是奧爾夫音樂中節奏簡單歡快,多為重復的段式《鞋匠之舞》作為本次活動的音樂素材。
活動目標:
1、知道沒有家長的陪同下,不可以一個人出去
2、嘗試運用肢體動作來區分三段樂曲
3、通過想象感受樂曲的變化
活動重難點:通過體態律動來感受和表現樂曲
活動準備:大灰狼和小白兔的頭飾,鑼鼓,鈴鼓,PPT
活動過程:
㈠情景導入,感受樂曲
兔媽媽要出去拔蘿卜了,她告訴小兔子一個人是不可以出去的,是小兔子真的是太無聊了,于是就一個人出去了。這個時候就遇到了大灰狼(請出音樂)
㈡體態律動,表現樂曲
師:你們剛剛聽到音樂里有哪聲音像大灰狼發出的聲音?(請個別幼兒回答)有哪些聲音像小白兔的聲音?(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哦,原來當大灰狼來了的時候,小白兔要保護自己
師:那現在也請小朋友一起來扮演大灰狼和小白兔(部分幼兒扮演大灰狼或小白兔)請大灰狼和小白兔帶好自己的頭飾(請出音樂)
小結:剛剛小白兔沒有聽媽媽的話,一個人出去玩了碰到了大灰狼。引導幼兒不可以在沒有大人的情況下一個人出去,遇到危險要保護自己。
(三)集體伴奏
師:剛剛我們做了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戲,它們兩個還給我們帶來了樂器,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樂器?
大灰狼——鑼鼓
小白兔——鈴鼓
師: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我們一起為大灰狼和小白兔的音樂伴奏(請出音樂)
(四)鞠躬答謝
師:我們小朋友演奏完了要給大家鞠躬答謝,請小女生提起小裙邊小腳向后,說謝謝大家,小男生小手搭肩,說謝謝大家。
活動小結:本節奧爾夫音樂課主要是讓幼兒來感受和表現音樂,通過情景劇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告訴幼兒不可以一人外出,遇到危險要保護自己;讓幼兒模仿動物進行體態律動,游戲式的教學結合展現自我的伴奏,更是加深了幼兒對樂曲的理解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大灰狼和小白兔》活動反思
本次的奧爾夫音樂活動,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在課堂中將幼兒的認知,技能,情感三者融為一體。賦予活動以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快樂地學習,真正做到從“學中玩,玩中學”。為了能較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景故事導入法。通過與音樂相符合的大灰狼和小白兔的形象,以情景劇的形式生動的導入。這不僅把幼兒的視,聽,動,結合,貫穿并滲透于整個活動當中,滿足了幼兒多方面的心理需求,體現了《綱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而且告訴了孩子一些道理。
2、為了能夠將抽象的音樂具體化,使幼兒理解記憶。所以在本堂課中具體的學法為:游戲法。幼兒是好模仿的,通過奧爾夫音樂體系中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讓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表現出樂曲。符合奧爾夫音樂中給幼兒自由進行創作。3、集體伴奏,這一環節我體現了《綱要》中的精神“給幼兒提供自由表演的機會。”將幼兒對樂曲的感知和理解推向了高潮。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是非常的開心和快樂,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結束了本堂課、也通過鞠躬答謝告訴他們演奏完要謝謝大家本堂課,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將故事教學法滲透在我的音樂中。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接觸幼兒機會甚少,對幼兒的理解不夠深入。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多學習,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自身水平。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14
活動目標:
1、借助樂曲,體驗小烏龜不怕疲勞,戰勝困難的心理過程和意志行為。
2、把握音樂節奏,用肢體動作表現及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音樂《小烏龜上山坡》。
2、山坡背景、烏龜殼每人一個。
3、小烏龜表情圖:輕松、疲勞、開心4、節奏譜、圖譜: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音樂節奏。
有一天,天氣真好。小烏龜準備去爬山坡。你聽一聽,它是怎樣上山坡的?(完整欣賞音樂)二、分段欣賞音樂,感受節奏,熟悉歌曲內容。
1、傾聽音樂第一段前4小節師:原來小烏龜是一步一步爬到山坡上。你覺得爬山坡輕松嗎?剛開始爬時是輕松的,還是很累的?聽一聽,小烏龜是怎么爬的?(出示圖譜、節奏譜、輕松表情,注意休止符)請幼兒借助圖譜、節奏譜拍出小烏龜爬山坡的節奏。
2、傾聽音樂第一段后4小節。
師:山坡可高了,爬著爬著,小烏龜累了,爬不動了,你覺得它還會繼續往上爬嗎?你想對他說一句什么鼓勵的話?(加油!爬呀爬呀用力爬)(出示圖譜、節奏譜、疲憊表情)3、傾聽音樂第二段。
師:小烏龜爬到了半山腰,身體已經很累了,汗水不停往下流,它剛才有沒有害怕困難放棄爬山坡?它是一個不怕困難的小烏龜,我們一起表揚表揚它吧。小烏龜繼續向上爬。
最后它終于爬到了山頂,剛開始它輕松地爬山坡,中途累了,可它沒有害怕困難,放棄,而是堅持爬到了山頂。你覺得此時小烏龜開心嗎?你從哪句歌詞里聽到的?(心里樂悠悠)(出示開心的小烏龜表情圖)4、完整播放音樂,學唱歌曲。
師:我們也一起跟著小烏龜學一學爬山坡,好嗎?
5、用肢體動作表現、演唱歌曲。
三、游戲:小烏龜上山坡師:你喜歡歌曲里的小烏龜嗎?它遇到困難,累時,是怎么做的?有沒有害怕困難?那我們以后遇到困難是也大聲地告訴自己"我不怕"好嗎?
2、今天天氣真好,我們聽著音樂和小烏龜一起爬山坡,好嗎?(背上龜殼)爬到中途遇到困難累時,我們要對自己說什么?(我不怕、堅持)準備好了嗎?出發吧!
四、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15
課程目標
1、在理解樂曲的基礎上,幼兒能創編時鐘的不同造型。
2、在游戲合作中體驗音樂韻律活動帶來的快樂。
課程準備
魔法帽、魔法棒、《鬧鐘舞會》音樂、PPT
課程過程
1、魔術師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哦,你們只知道我是曹老師,我還有一個你們不知道的身份,其實啊我是一個很神奇的魔法師。我全身都帶有魔法啊,我能讓魔法圈轉起來,也能讓它停下來。我能讓它跑出去還能讓它自己回來,看好嘍(念咒語 滴答滴答)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我做不到的事情,所有的事情我都能掌控,除了時間,我唯一做不到的就是不能讓時間停止……你們看墻上的鬧鐘,它的指針正在一點一點前進,滴答滴答滴答……哎,小朋友們仔細聽,小鬧鐘來了(鬧鐘進行曲完整2遍,老師隨著音樂做時鐘擺動的動作示范)
2、游戲環節
師:剛剛那首曲子叫“鬧鐘舞會”,那小鬧鐘在做什么呢?在動在跳舞。其實他們被魔法師喚醒之后,他們在就開始挑起了美麗的舞蹈,跳不動了怎么辦?他們就上發條,結果跳著跳著就累趴下了。現在,我手里有跟魔法棒,把所有的小朋友變成小鬧鐘。然后被魔法師喚醒的小鬧鐘,要立馬站起來,擺一個小鬧種的造型,但是造型是不能亂動的哦。
音樂起,游戲開始,幼兒擺出小造型。
師:現在我要請所有小鬧鐘來到魔法師身邊來,找一個舒服的位置,繼續睡覺。這次被喚醒的小鬧鐘,要擺一個小造型,還要跟著音樂一起跳舞。
音樂起。游戲了開始。師:起床了!老師知道幼兒一起做動作。
音樂停,小鬧鐘回到座位上去。
3、啟發幼兒進行思考,認識鐘表,并進行游戲
師:你們知道,鬧鐘里行走的都有誰嗎?小鬧鐘里面擺動的指針。鬧鐘里擺動的指針都有誰?那我們來看看有誰?
老師出示表的照片,小朋友們擺動做指針動作。
師:小朋友們想一下,除了手可以擺動,身體還有哪些東方可以擺動?腿也是可以的呀,腳也是可以呀。音樂起來,小朋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身體部位進行擺動動作。
音樂起,游戲開始,老師和幼兒一起做動作。
師:小鬧鐘走不動的時候要擰發條,我邀請小朋友來跟我一起做游戲。老師做一個走不動的小鬧鐘,小朋友在背后做上發條的動作。
師:除了擰發條,還有什么動作可以給小鬧鐘加油?搖頭?指針擺動等等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做游戲,兩個人商量下,誰做指針誰做上發條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動作。發現新的加油動作,進行表揚。相互交換角色進行動作游戲。
4、對動作進行細化,可以用手指,可以用手臂,可以用腿,可以用腳扮演指針擺動。
師:魔法師喚醒哪個鬧鐘,聽好魔法師的指揮,我說變手指鬧鐘就變手指鬧鐘,我說變手臂鬧鐘就變手臂鬧鐘等,還有腿部鬧鐘,還有腳步鬧鐘。
結束游戲:做一邊完整的音樂游戲,老師和幼兒一起進行游戲。
結束語:跟魔法師完了這么久,發現時間過得很快,時間過去了就回不來了,所以要珍惜時間。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活動《聽》教學反思01-10
《上學歌》音樂教學設計12-18
《非洲歌舞音樂》教學設計12-18
音樂《龍的傳人》教學設計12-18
《數蛤蟆》音樂教學設計12-24
音樂《螃蟹歌》教學設計12-23
《拍手拍手》音樂教學設計12-23
音樂優質課《音樂小屋》教學設計12-20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通用7篇)12-28
幼兒園中班音樂《紡織歌》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