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蓮曲》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采蓮曲》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采蓮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認“蓮、羅、裁”這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片讀詩,了解古詩意思,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之美。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了解古詩意思,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之美。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圖片和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1、猜謎:“一個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
2、揭示謎底荷花,問:荷花還叫什么?相機指導認讀:芙蓉、蓮
3、蓮花的葉子叫做什么?(引出荷葉)我們可以用什么樣的詞來形容荷葉呢?
4、師:每到春末夏初之際,荷塘里,荷葉綠了;到了盛夏時節,荷花紅了,一個個粉嫩的蓮蓬露出了它們的小腦袋。等蓮蓬成熟后,采蓮姑娘們就會穿著漂亮的裙子,搖著小船,來到荷塘采摘蓮蓬。那美妙的景象讓唐代詩人王昌齡都陶醉了,于是他寫下了著名的《采蓮曲》。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5、師:就讓咱們和詩人王昌齡一起,來到荷塘,欣賞采蓮姑娘們采摘蓮蓬時的美景吧!
二、初讀古詩
1、請大家把書翻到120頁,自由地把古詩朗讀兩遍,注意把字音讀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生字。讀對了,夸夸他,讀錯了,幫幫他。
3、認讀生字:羅、裁
4、認識多音字:覺
5、誰能把整首詩讀給大家聽?其他的同學認真聽,聽聽他的字音讀準了嗎?句子讀通順了嗎?(指名讀,生評價)
6、其實,讀古詩不僅要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還要把古詩的節奏讀出來。(師范讀)誰能像老師這樣讀一讀?(指名讀,評價)
三、品讀古詩
(一)學習一二行古詩
1、自己把一、二行詩好好地讀一讀,邊讀邊想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
2、指名讀第一行詩,相機解釋羅裙。
3、猜謎“十把小剪刀,剪掉衣服角。”學習“裁”字的字形。
4、師范讀第一行詩,同學們邊聽邊想: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指名說)
5、荷葉碧綠碧綠的,姑娘的羅裙翠綠翠綠的,綠得那么輕爽,綠得那么醉人,誰能把這種美的感覺讀出來?(指名讀)
6、閉上眼睛,老師帶你們到荷塘去看看美景吧。睜開眼睛,看到這么多的綠色,你覺得怎么樣?(指名說,小組讀)齊讀第一行詩。
7、是啊,綠色讓人覺得涼爽,覺得生機勃勃,還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在荷塘里,除了綠色,你還看到了什么顏色?
8、荷花盛開,像一張張笑臉,而采蓮姑娘的臉龐紅潤艷麗,又如同出水的荷花,人和花真是難以分辨,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想讀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
9、老師已經看見了那個畫面,荷葉和姑娘穿的羅裙是綠色的,分不清哪是荷葉,哪是姑娘的羅裙,采蓮姑娘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像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姑娘的臉龐開放,互相比美,難怪詩人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男、女生讀,齊讀)
(二)學習三、四行詩
1、這么美的采蓮姑娘在荷塘里采蓮,為什么詩人卻看不見呢?讀讀三、四行詩吧。(自由讀,指名說)
2、原來,采蓮姑娘的羅裙已經與荷葉混在一起,采蓮姑娘紅撲撲的臉也與荷花交相輝映,分不清哪里荷葉,哪是羅裙,哪是荷花,哪是姑娘的臉,瞧,這個“亂”字用得多好呀,寫出了這種融為一體的美,正是“亂入池中看不見”,誰能讀讀這行詩?(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3、詩人為什么看不見采蓮姑娘呢?(師生配合讀)
4、咦!你們聽!什么聲音?(課件出示flash畫面)
5、聽了這歌聲,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說)是呀!景美、人美、歌更美,詩人也像我們一樣,聽到這優美的歌聲才發覺在這荷塘之中采蓮姑娘正搖著小船緩緩而來呢,誰能來讀一讀?(指名讀)
6、詩人起初在茂密的荷塘中尋找著采蓮姑娘,想找又找不到,后來順著優美的歌聲看見了身穿綠羅裙,美麗似荷花的采蓮姑娘,心里可高興了。(齊讀第三、四行詩)
7、碧綠的荷葉,粉紅的荷花,美麗的姑娘,動聽的歌聲,多么讓人陶醉呀!讓我們再一次來欣賞這美麗的景象,一起把整首詩讀一遍,讀出感情,讀出韻味。(配樂齊讀)
(三)師小結:
隨著大家的吟誦,我仿佛來到了荷塘邊,看到姑娘的羅裙和荷葉一樣碧綠,姑娘的笑臉與荷花相映成趣,動聽的歌聲在荷塘上空飄蕩,這真是一幅動人的采蓮圖。
四、背誦古詩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著背一背古詩。
2、師用圖片,動作幫助記憶。
3、沒有提示了,你還會背嗎?(指名背誦)
4、開吟詩會配樂背誦。
五、拓展古詩。
1、欣賞《江南》,師范讀。
2、師講解詩意。
3、學生自由讀《江南》。
4、合著音樂唱《江南》。
六、作業:回家后,把這兩首古詩背給小伙伴或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曲》教學設計2
【唐】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一、教學目的
1、 會認裁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 結合看圖、讀圖,了解詩文大意,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之美。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生字,并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教學難點: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之美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1、 同學們大家上學已經兩年了,在這兩年里,大家學習了許多的古詩,誰來給大家吟誦一番。
2、 今天怎么再來學習一首。你們看!(出示荷花圖)你們看到了些什么呀?(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教師補充荷花又被稱為芙蓉(板書芙蓉)
3、 這么多碧綠碧綠的荷葉,和嬌艷的芙蓉顯得是多么的美啊!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首與這有關的詩:由唐代詩人王昌齡所寫的《采蓮曲》(教師板書)。
4、 誰來給咱們把詩題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采蓮曲》是怎樣寫的呢?咱們來聽一聽吧!
2、你們也想讀了吧!趕快把不認識的生字讀準,你就能讀準了!快自己讀一讀吧!
3、同桌互讀,相互指正讀音。
4、指名讀生字。指導多音字覺
5、指名讀詞卡(荷花、芙蓉、兩邊開、看不見、一色裁、亂入池中、羅裙)
6、學生自由讀整首詩。同桌互讀。
7、指名讀,全班評。全班齊讀。
(三)感受詩境,理解詩意。
1、 大家可真會學習啊!一下子就把古詩讀準了。那咱們就輕輕地關上書本,趕快去欣賞這一湖美麗的荷花吧!(出示荷花圖,播放歌聲)
2、 呀!哪來的歌聲,你此時想到些什么?(一定是有人來了)
3、 咱們剛讀過的古詩里哪一行能讓讓我們找到答案?(出示第四行)給大家來讀一讀吧!
4、 指名讀,齊讀。指導讀好始覺
5、 姑娘來了,只聽到歌聲卻看不見身影。這可真是亂入池中看不見啊!(出示第三行)誰能象老師這樣來讀一讀。先練一練,再指名讀。
6、 人在花中游,花在人旁走。看不清是人還是花。直到聽到了優美的歌聲才發覺有人來了。誰還能給咱們來讀一讀(指名讀)
7、 讀到這我不禁要問了,為什么我們聽到了姑娘的優美歌聲卻看不到她的身影呢?
8、 難怪看不到啊!原來姑娘身穿綠色的羅裙猶如荷葉,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誰來讀一讀。
9、 (播放課件)感受指導朗讀一色裁芙蓉向臉。
(四)領悟詩情,朗讀試誦。
1、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荷葉羅裙,芙蓉人面,可真讓人難以分辨,要不是突然聽見的歌聲,還真不知道有人來了。利用錄音機試讀整詩。
2、指名讀。配樂。全班評
3、學生試背。指名背誦。
(五)拓展學習。
1、 出示漢樂府《江南》學生自讀。全班齊讀。
2、 告訴學生有關荷花的部分網站,利用課余可繼續學習有關荷花及古詩的有關知識。
《采蓮曲》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過程本質所決定的,學是內因,教是外內,教只有通過學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覺地投身于學習中,才能保證落實主體地位。因此,我在設計上注意時間上給予保證,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掌握學習方法,平等地對待學生。創設情境,以讀為本。面向全體,著眼發展。
教學目標:
1、會認“裁”這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看圖、讀詩,了解詩文大意,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之美。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描寫荷塘采蓮的課件,配樂錄音帶,了解詩人的生平事跡。
教學過程:
一、“猜蓮花”,感知古詩大意
1 、猜謎引趣。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猜個謎語吧!“一個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請打一植物名。學生猜。
師:對,是荷花。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采蓮曲》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大詩人王昌齡寫的。(齊讀詩題)他生前就負盛名,你們想讀好這首詩嗎?那就跟我一起來欣賞下面的一幅美景吧! (課件出示詩人圖像并配上古樂)
2、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美麗的荷塘,一群少女劃著船從遠處悠然而來。)
引導看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荷葉、荷花、少女、船)
(2)初讀古詩。
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景色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3)引導想象。
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錄音配樂朗讀,仔細地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看你的腦海中能出現一幅怎樣的畫面。指名說想象到了些什么。
二、“讀蓮花”,感悟古詩韻律
1.聽錄音感知。
每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照它的'節拍讀才能理解得好。你們想知道這首詩的節拍嗎?請認真聽錄音朗讀體會。
2、自由練讀。
聽了錄音,你感悟出它的節拍了嗎?請自己練讀。學生自由讀詩。
3、指名讀。誰能有節奏地讀給大家聽?
4、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字:裁。指名讀全詩,教師正音。
5、小組讀。
你們都讀得這么帶勁呀!那請你讀給小組的同學聽聽。讀得好,大家夸夸他;讀得不夠好,大家幫幫他。
6、全班齊讀。
三、“說蓮花’,再現古詩意境
1.指導第1、第2句。
(1)指名讀詩的第1、第2句。
(2)看課件。
師配樂敘述:一群采蓮的少女,她們的綠羅裙融人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像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
(3)引導練讀。這么美妙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學生自由練讀。
(5)指名讀。
(6)男女生比賽讀。
2、指導朗讀第3、第4句。
(1)看課件。
師配樂敘述:人荷相雜使人難以分清,歌聲由池中傳來。才知道她們穿行在荷花叢中采蓮呢!
(2)角色體驗。
人與自然是多么的和諧、恬靜啊,如果你是詩人王昌齡,此時你會怎樣來吟誦“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呢?
(3)指名反復讀。引導學生讀出欣喜的語氣。
(4)邀請自己的小伙伴讀詩。
(5)全班朗讀。
3、有感情地朗讀整首古詩。
四、“誦蓮花’,領悟古詩情趣
1.教師激情敘述。
瞧,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人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此時此刻,難道你不想吟詩助興嗎?
2、指名背。
老師給你們配上古箏曲《出水蓮》,誰來和著音樂背誦這首詩?
3、同座背。給你的同座背誦一下,和他一起分享你的體會。
4、集體背。還有誰想試試?有興趣的同學站起來背誦,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全班大部分同學會站起來集體背誦)
五、“詠蓮花”,吸取古詩精粹
補充詩供學生選擇自讀。
拓展練讀:同學們學得很好。古代許多詠蓮的作品都膾炙人口。老師從其他地方選編了幾首印發給你們,可以自由選讀。(全班同學可自讀、可同座讀、可幾個人討論。)
板書設計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教學反思:
《采蓮曲》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看圖、讀詩,了解詩文大意,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之美。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識生字,并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之美。
教具準備:
1、CAI課件
2、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誦讀古詩嗎?通過近兩年的學習,我們從古詩中領略過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欣賞了柳枝的婀娜多姿,感受到了楓葉的紅艷燦爛。今天,我們要學習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一首詩——《采蓮曲》。
2、(板書課題)“蓮”是個生字,誰會讀?(指名讀,齊讀)
誰能讀準詩題?(指名讀,齊讀詩題)
二、初讀古詩。
1、《采蓮曲》這首詩寫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書120頁,自由讀讀古詩,再把雙橫線中的生字圈劃出來,大聲地讀幾遍。(學生自由讀詩)
2、(出示字卡:裁、羅)這些生字朋友誰認識?(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3、(出示“蓮蓬”字卡)去掉拼音小帽,誰會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齊讀)師板貼
4、(出示“荷葉”詞卡)生字讀準了,這些詞語誰會讀?(小老師帶讀,齊讀)師板貼
師相機解釋:“羅裙”就是用絲綢裁剪制作出來的裙子。
在詩中“芙蓉”指的就是荷花。
5、大家看,“池塘”里有荷葉、有蓮蓬,還差什么呢?(出示“荷花”)誰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老師就請誰用荷花來裝扮池塘。
①請大家自由大聲地讀讀古詩吧!
②請把古詩讀給同桌聽一聽。
③誰能準確、流利地朗讀整首詩?
④我們來個小組比賽讀詩吧!
⑤全班同學一起大聲朗讀古詩。
三、品讀古詩。
(一)聞歌始覺有人來
1、(CAI:荷塘風光)池塘里,碧綠的荷葉挨挨擠擠,一片連著一片,粉紅的荷花競相開放,有的是花骨朵,有的全開了,有的還露出了黃黃的小蓮蓬,多么迷人的荷塘風光啊!
(CAI :采蓮姑娘的歌聲)這歌聲多好聽啊!原來,池塘里還有人呢!這就是“聞歌始覺有人來”。(CAI:出示句子)
2、誰來讀?教師評價,指導朗讀。
過渡:為什么只聽見歌聲,看不見采蓮姑娘呢?
請同學們再讀讀古詩,仔細地找找原因。
(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1、(板書:荷葉羅裙)教師引導發現,指導朗讀。
2、(CAI:姑娘劃船)快看!采蓮姑娘劃著船過來了,她們穿的羅裙,真的和荷葉是一樣的綠呢!
3、你還看到了什么?(板書:芙蓉臉)
師:姑娘粉紅的臉多像一朵開放在水中的芙蓉花呀!
4、誰來讀?教師評價,指導朗讀。
過渡:姑娘的羅裙綠得像荷葉,姑娘的臉紅得像荷花,難怪只聽見歌聲,看不見人呢!還有其他的原因嗎?請大家再讀讀古詩仔細地找一找。
(三)亂入池中看不見,
1、(板書:池中人)姑娘劃著船進入池塘里,和荷葉、荷花混在了一起,讓人看不清楚,這就是“亂入池中看不見”。誰來讀?
(教師評價,指導朗讀)
2、姑娘和荷花池已經融為一體了!難怪會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CAI出示后兩行詩)誰來讀?師生評價,指導朗讀。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是有滋有味,都被這滿池的荷葉荷花吸引了。
四、誦讀古詩。
1、師描述意境后,配樂范讀。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
4、男女生配樂誦讀。
5、師生配樂齊誦。
五、課外拓展。
1、許多詩人都被這采蓮的情景所陶醉,寫下了不少優美的詩篇。今天,老師再給大家推薦一首。(CAI:《江南》)(自由讀,師生齊讀)
2、同學們課后還可以找找其他詩人寫的與采蓮有關的詩句,并把今天學習的古詩吟誦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
芙蓉臉
池中人
《采蓮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之美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識生字,并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之美
教具準備:
1、CAI課件
2、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二、初讀古詩
1、自由練讀古詩,圈劃生字,讀準生字
2、多種形式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教師相機解釋“羅裙”“芙蓉”,并板貼“蓮蓬”“荷葉”
3、再讀古詩,讀準讀通(多種形式練讀,相機板貼“荷花”,激勵學生會聽樂讀)
三、品讀古詩
1、(CAI:荷塘風光,采蓮姑娘的歌聲)教師激情描述,引出第四行詩
2、(CAI:出示第四行)指導朗讀
過渡:為什么只聽見歌聲,看不見采蓮姑娘呢?請同學們讀讀古詩,找找原因
3、教師引導發現采蓮姑娘穿的羅裙和荷葉的顏色是一樣的綠,并指導朗讀,欣賞畫面
4、(CAI:姑娘劃船)你還看到了什么?教師引導發現姑娘粉紅的臉就像一朵開放在水中的芙蓉花
5、指導朗讀第一、二行
過渡:還有其他的原因嗎?請大家再讀讀古詩仔細地找一找
6、教師引導發現姑娘劃著船進入池塘里,和荷葉、荷花混在了一起,讓人看不清楚指導朗讀第三行
7、(CAI:出示第三、四行詩)指導朗讀
四、誦讀古詩
1、教師描述意境,配樂范讀
2、學生多種形式練習朗讀
3、師生配樂齊誦
五、課外拓展
1、(CAI:出示《江南》)(自由讀,師生齊讀)
板書設計: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
芙蓉臉
池中人
【《采蓮曲》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采蓮曲》白居易唐詩鑒賞11-03
采蓮曲王昌齡翻譯賞析10-16
采蓮曲原文翻譯及賞析12-26
王昌齡采蓮曲原文及賞析09-09
王昌齡《采蓮曲》譯文及鑒賞11-10
采蓮曲原文翻譯及賞析(11篇)12-26
采蓮曲原文翻譯及賞析11篇12-26
王勃寫過的詩采蓮曲鑒賞11-09
王勃的詩采蓮曲及鑒賞11-06
采蓮曲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11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