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質數》教學設計

時間:2021-09-24 11:29:1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找質數》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找質數》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找質數》教學設計范文

《找質數》教學設計范文1

  教材分析:

  “質數和合數”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五年級(上)第一單元的內容,在教材第10~11頁;是學生學習了因數和倍數的意義,了解了2、5、3倍數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識,它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在本章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根據因數和倍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和判斷能力;

  3、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教法:

  新課程的數學教學強調: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數學知識、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問題。本課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學習指導法”,把“有意義的思考方法和習慣思維”放在教學首位,構建探索型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探,導入新課。

  如:(1)、用哥德X猜想引出課題。

  (2)、結合自然數1—20的因數具體說說。(這樣直奔主題的教學,為學生探究知識和鞏固知識留下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利用課件很快找出1~20各數的因數,鋪墊探底。然后討論怎樣給這些數進行分類,怎樣分比較合理?(把學生的思維導向于有意義的思考。)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有按偶數、奇數分的,有按2、3、5的倍數分的、也有按10以內、10以外的數分的等等,對于學生的分法,教師給于了鼓勵,引導學生看書上怎么分的,觀察因數的個數,以“因數個數”的多少來分,學生很快以“只有一個約數的、只有兩個約數的、有兩個以上因數”分為三類。教師及時出示課件,然后讓學生列舉出相應的數。這時教師明確告訴學生;像2、3、5、7、11這樣只有兩個因數的數就叫質數。讓學生通過觀察每個質數的因數特點概括出質數的意義,并且要求學生按照質數的意義自己找出一些質數,找準確了說說找質數的方法(突出教學的重點)。同樣道理,合數的意義就迎刃而解了。緊接著讓學生看一個因數的數是誰?書上是怎么給它下定義的?然后出示一些數,讓學生判斷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判斷正確了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判斷方法,為什么又對又快?(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三、應用知識、鞏固知識。

  1、讓學生根據學習資料,把1~20這20個數按照奇數、偶數、質數、合數進行分類,分類完成之后互相交流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如2既是質數又是偶數;9、15既是奇數又是合數。(既鞏固了新知識,又加強了知識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

  2、出示闖關題,有填空、選擇、判斷、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闖關成功給予獎勵。(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小組合作學習制作100以內質數表,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獨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組交流方法

  (3)動手制作

  (4)匯報展示。

  4、課件出示100以內質數表,學生熟記。(便于今后的應用。)

  5、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師生共同回憶這節課所學知識之后聽一則數學信息。歌德X猜想之一:任何一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奇數(或素數)之和。并讓學生了解到這個猜想目前證明得的是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可惜離成功只差一步便離開了人世。聽完后談感想。(讓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情感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找質數》教學設計范文2

  教材分析:

  本課的知識屬于“數論”的范疇,這些知識的學習是后面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矗對于“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學習有一定的困難。教材按前一節“找因數”的編寫思路編寫本課,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質數與合數。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經歷探索質數與合數的過程,理解質數與合數的意義;

  2、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或合數;

  3、在研究質數的過程中豐富對數學發展的認識,感受數學發展的文化魅力;

  4、在猜想——驗證——概括——理解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積累數學學習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質數與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體會數學學習的方法。

  教學學情:

  學生已經有了利用小正方形拼擺長方形找因數的經歷,為本節課再次通過小正方形拼擺長方形找質數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只是學生的思維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快慢之分。

  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組織者,引導著,合作者,因此在本課中,我主要采用引導發和趣味法進行教學,以求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學生則主要采用動手操作法、觀察分析法和討論法進行學習掌握新知的。

  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在充分尊重教材編寫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力求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與思想。在此,我主要采用的是趣味教學法。

  學生的認知活動將受課堂情緒因素的影響,寬松,活躍,和諧的教學氛圍能成為學生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催化劑所以本節可,我的設計主要體現在一個字—趣。

  一、課前導入互動。

  我與學生做了個猜年齡的游戲。老師今年30歲,有個學生的年齡是老師年齡的因數,問這個學生可能有多大?通過這個游戲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并且在學生猜年齡的過程中通過找30的因數,需要調動頭腦中

  關于因數的知識,也為今天的學習做了很好的知識鋪墊。

  二、新課呈現

  在新課教學中,我以做拼圖游戲引入,先讓學生分別用2個,4個和12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看看可以分別拼成幾個長方形。在學生說出結果后提出質疑“是不是小正方形的個數越多,拼成的長方形個數就越多呢?”在學生給出否定的回答后,再讓學生通過舉反例加以論證。然后再拋出一個問題:“那與什么有關呢?”讓學生進行猜想,當學生說出與因數個數有關時,接著讓小組合作,分別擺出由2—12個小正方形組成長方形并填寫書上表格(課件出示)在學生完成表格后,在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思考:(ppt出示)

  1、觀察上表格各因數,你會有什么發現;

  2、結合你的發現將2—12各數按因數進行分類并說說這兩類數分別有什么特點。(這點可以不說,直接出示),

  然后讓學生自學書本,看看數學上把具有這類特點的數分別叫什么數。從而達到理解這一概念的目的。(這一環節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概括—理解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對質數、合數的概念達到理解的目的。)

  三、練習

  在練習部分,老師先出示1—100的表格,(課件出示)讓學生說說他是如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會用概念去判斷。在教知識的同時也交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在學生興致勃勃的對這些數進行判斷時,是迅速拋出:“1,是質數嗎?”這一問題引出學生的爭論,將課堂用一次推向XX。接著讓學生根據標準的不同對自然數進行分類,從而能使學生很自然的把奇數與偶數、質數與合數加以區分。(這也是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自己探究的知識,其樂趣溢于言表。)接著我有設計了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題以適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總之,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通過引導學生“’猜想—驗證—概括—理解”的學習過程,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積累了數學學習的方法,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了今后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力。

  四、小節

  讓學生暢談收獲與體會。

《找質數》教學設計范文3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經歷探索質數與合數的過程,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2、能正確判斷質數和合數。

  3、在研究質數的過程中豐富對數學發展的認識,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2、能正確判斷質數和合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請學生說說找一個數的全部因數的方法。

  2、分別說出8、11的全部因數。

  二、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

  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具,按照教材第10頁的要求完成表格。

  2、匯報。

  3、思考:

  觀察所填表格上的數,有什么特點?

  (有的能拼一種,有的能拼兩種,還有能拼三種的;能拼一種的對應的因數是1和它本身,能拼兩種和兩種以上的對應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其它因數。)

  4、根據分類揭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根據2~12各數的因數特點進行分類,可以怎么分?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將2、3、5、7、11這些數分為一類,像這樣一個數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的數叫做質數;

  將4、6、8、9、10、12這些數分為一類,像這樣一個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其它因數的數叫做合數。

  數字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三、討論判斷質數、合數的方法。

  1、嘗試判斷:2、13、51、37、52、93這些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2、交流判斷方法。

  51、93是3的倍數,所以它們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3,所以是合數;

  52是偶數,它的因數還有2,也是合數;

  2、13、37這幾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找不到第三的因數,所以是質數。

  3、歸納總結方法。

  只要找到除了1和它本身外的一個因數,這個數就是合數;

  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它因數,這個數就是質數。

  四、探索活動。

  教材第11頁第1題。

  請學生用“篩法”找100以內的質數,引導學生有步驟、有目的地操作。

  教師介紹這種方法是兩千多年前希臘數學家埃拉托斯特尼發明的,稱為“篩法”。現在隨著計算機的發展,這種操作方法可以編成程序讓計算機操作。這樣可以使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認識。

  教材第11頁第2題。

  本題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探索規律。

  第(1)、(2)題,學生會發現這些質數都分布在第1列和第5列,為什么?

  引導觀察:第2、4、6列除2外,其它數都是2的倍數,這些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2,所以不是質數;第3列除了3外其它數都是3的倍數,所以因數還有3,也不是質數。

  第(3)題,用6除一個大于6的自然數,如果余數是0、2、4,那這個數肯定是2的倍數;如果余數是3,那這個數肯定是3的倍數。所以余數只能是1或5。

  五、小結。

《找質數》教學設計范文4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倍數與因數”的第5節“找質數”。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3,5的倍數特征以及掌握了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后續學習公因數、約分、公倍數、通分奠定基礎。這節課的知識目標是結合具體活動,認識、理解質數與合數的意義,并能運用質數與合數的概念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或合數。

  通過教材提供具體的操作材料,實現了學生活動式課堂的學習生活,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同時有利于教師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體,以合作學習為學習形式,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經歷、感受探索的過程。

  首先讓學生感覺到有不同類的存在,分類的標準是因數的個數,在活動中感受因數個數不同,把數分為不同種類的數,是本節課的重點,引導學生找到因數個數的特征,并把因數個數作為分類的標準,是本課的難點。

  【學生分析】

  為了了解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我做了一個前測,調查問卷是這樣的:

  下面的數學名詞,按你知道的程度畫符號。

  結果顯示:10人根本沒聽說過“質數”這個詞,15人聽說過,但不是很明白。其余16人認為自己已經知道質數是怎么回事了,9人認為自己非常理解。

  所以在質數合數概念呈現之后,我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問題,給出1~20個數,讓學生重新認識這些數,并得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這個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時空,放手讓學生去探究,關注有差異的學生去發現,實現自己的學習過程,得到不同的發展,并在辨析中,明確概念、加深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引導學生感受因數個數是自然數分類的標準,理解和掌握質數與合數的概念,并能運用概念,判斷一個數是質數或合數。

  2、通過操作活動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情推理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過了解質數研究的歷史和學生感受多個角度認識數,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教學資源】

  1、教師

  關于數學家探索歌德巴赫猜想的動畫課件、拼擺長方形的動畫課件。

  2、學生:

  小正方形卡片、學具袋、實驗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學習欲望

  教師給學生講一段故事:在二百多年前有一位德國的中學數學教師,他特別熱衷研究數學問題,有一次他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數學現象,提出了一個猜想(畫面1),但不知道對不對,就向當時最著名的數學家歐拉請教,不能發短信,更不能發伊妹兒,就寫信。數學大師冥思苦想后,在回信中寫道:說我確信你的論斷是對的,但我無法證明它(畫面2)。這個猜想轟動了整個數學界,數學家們躍躍欲試,但誰都沒證明出來。直到四十二年前,我們中國的一位數學家也進行了研究,他的成果一直保持著世界領先記錄,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但也沒有完整證明出來。再后來,在20xx年,英美兩國曾懸賞100萬美元,獎勵能證明這個猜想的人,但至今未果。(畫面3)這個猜想太神奇了。想知道這個猜想嗎?學完這節課我們就能了解它了。

  (二)拼長方形比賽,感知因數個數

  1、師引領示范拼擺長方形,明確游戲要求

  教師用4個小正方形拼成2種長方形,并向學生說明其中拼成的正方形也是特殊的長方形。

  2、玩擺長方形游戲,初步感受影響拼長方形種數的因素,并大膽提出猜想

  (1)提出任務,小組探索

  師:我用4個小正方形最多能拼出2種不同形狀的長方形,你能不能也像剛才那樣,用手里的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些小正方形,每組的塊數不一樣,把所有的小正方形都用上,拼成長方形。

  問題:比一比,哪個小組拼成長方形的方案最多。小組成員要分工合作,把方案記錄在表格里。

  (老師在課前給不同的小組發放了不同數量的長方形,分別是3、7、9、10、11、12、18、24。學生活動開始,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①匯報

  學生匯報小正方形個數分別是3、7、9、10、11、12、18、24能拼成幾種不同的長方形,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填在黑板的表格里。

  小正方形的總個數長擺()個寬擺()個

  ②引發認知沖突

  師在學生匯報完24個小正方形能拼成4種長方形后,認為這組方案最多,是這次比賽的冠軍,學生一定會強烈反對。

  ③師追問:你們為什么不同意?學生可能回答老師給每個組發的小正方形的個數不同。

  ④引導學生大膽猜想

  師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黑板表格,你們認為是什么影響到了設計方案的多少?

  學生發表想法,影響設計方案多少的因素可能會有:①數的大小②奇偶性③因數個數

  (3)師小結:

  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猜測設計方案的多少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響,有的認為數大方案多,有的認為偶數比奇數方案多,還有的認為和因數個數有關。是不是像你們猜想的那樣,到底什么因素最終決定設計方案的多少呢?我們再試一次,好不好。

  3、玩搶數游戲,進一步感受因數個數決定設計方案的多少,驗證數學猜想

  (1)宣布要求,合作探究

  師:剛才是老師分給你們的數,不公平,這次老師這有一些數,你們自己挑,看哪個好要哪個。

  活動要求:數比較大,設計方案時可以擺,可以不擺,探究有幾種方案后,也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每個小組只挑一個數研究,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教師貼出幾個數:45(2個)、48(2個)、59(2個)、62(2個)下面掛著小正方形袋),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學生自主發表看法,師生多方對話,深入交流

  師:剛才每個小組用自己挑的數,設計方案,結合我們剛才的猜想,現在你有什么發現?試著用手里的數據來舉例說明。

  (學生可能提出數大不一定方案多,偶數不一定方案多,教師相機引導,給學生交流創造的空間,掌握舉一個反例就可以推翻一個猜想的推理方法,逐漸清晰結論。)

  師小結:看來和因數個數有關系,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三)研究因數情況,嘗試分類,概括質數與合數概念

  1、重新梳理,概括質數特征

  (1)全班同學看表格,分別說出3、7、9、10、11、12、18、24的因數有哪些?有幾個?

  其實我們剛才長擺幾個,寬擺幾個,就是這個數的因數。

  (2)提出問題:如果這次我們重新選,只給你一次機會,看誰設計方案多,黑板上這些數,你一定不選哪個數?(給學生理性梳理的時空,學生可能回答不選3、7、11、59)

  追問:為什么不選這些數,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

  (學生可能回答:像3、7、11、59這幾個數只能設計出一種長方形,或說這樣的數只有2個因數,教師適時提出質數的名詞,并說一說什么樣的數是質數。)

  (3)小結數形結合,形象感受質數特征

  我們用質數擺出的長方形,你有什么體會?(教師分別出示數量是3、7、11、59,擺出長方形的樣子,都是細長條的一種長方形。)

  2、學生自主歸納,概括合數概念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黑板上剩下這些數的特點,概括出合數概念。

  3、初步運用概念,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問題:剛才學習了質數和合數,說一說51是質數還是合數,你是怎么想的?

  (51這個數學生容易引起爭議,愛混淆,在辨析中深入理解質數合數概念,學會初步運用概念看一個數是質數或合數,需要看因數的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個數就是質數,如果再找到其他一個,那這個數就是合數。)

  (四)設計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主動觀察與思考,發現規律

  1、宣布任務

  師:從我們上一年級開始,就在和數打交道,已經是老朋友了,這學期我們又研究了數的特征,結合這節課我們學習的質數和合數的知識,再來重新認識這些數。

  屏幕出示小組學習單:

  請你從不同角度觀察這些數,你有什么發現或結論,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發現或結論1

  2

  3

  2、學生匯報

  在學生匯報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辨析明確每個觀點,并以小組的名義寫在黑板上,鼓勵學生發現問題的積極性。

  在此過程中重點處理:

  (1)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偶數除2以外都是合數

  (五)師生共同經歷提出歌德巴赫的過程,感受數學的神奇

  師:我們學過的奇數、偶數、質數、合數,他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特別有意思的是,我們能不能把從4開始的偶數寫成兩個質數相加的形式。

  師生共同從4開始寫:4=2+2 6=3+3 8=3+5 10=3+7 12=5+7 14=7+7

  16=5+11 18=7+11 20=7+13 22=17+5

  提出問題:觀察上面式子,能提出猜想嗎?

  師介紹哥德巴赫猜想。

  有人把歌德巴赫猜想比做數學皇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明珠到現在還沒有被摘取,因為質數太神奇了,是永恒的迷。關于神奇的質數,要知詳情,請看這本書(出示圖片),這里面講述的數學故事和數學知識一定會令你著迷,老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同學也能加入探索科學之謎的隊伍。

  (六)全課總結:說說今天的收獲。

  (七)完成練習題第1、2、4

  自我問答:這節課看起來簡單,學生學習特輕松。但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五花八門。

《找質數》教學設計范文5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經歷探索質數和合數的過程,理解質數和合數;

  2、能正確判斷質數和合數;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課時:1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一節課的內容“找因數”,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找因數的方法有哪幾種?

  生:拼長方形和想乘法算式。

  師:是的,找因數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用拼長方形的方法。第二種是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現在請同學們翻開課本10頁,用拼長方形的方法完成課本第10頁的“拼一拼”,并把結果寫在表格里。

  二、講授新知

  活動一、自主探索,理解概念

  1、動手拼一拼:

  2、匯報交流

  3、師:請大家認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你有什么發現?哪位同學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

  預設:有的數的因數就只有兩個。(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因數是1和本身),而有的除了1和本身外,還有其他因數。

  師:觀察得真仔細,同學們都是火眼金睛,真了不起!現在我們就把這些數按因數的個數來分一分。

  第一類:只有1和本身兩個因數:2、3、5、7、11

  第二類:除了1和本身還有其他因數:4、6、8、9、10、12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數學家把這樣的一類數叫做質數,把這樣數叫做合數。(師板書)誰能說說什么叫質數?什么叫合數?(同桌交流)

  (學生概括)(多請幾個學生來概括,加深印象)

  板書概念: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

  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提示:質數只有這些嗎?(不止)可以用省略號表示。合數只有這些嗎?(不止)也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師:剛才大家按因數的個數把數分為質數和合數,那1呢?1該怎么辦呢?它是質數還是合數?

  生: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是的,因為1只有本身一個因數,所以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活動二、應用概念,進行判斷

  師:在認識了質數和合數后。現在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判斷一個數是質數或者合數和什么有關呢?(引導學生從定義入手思考)

  生:因數的個數

  師:真棒,那到底應該怎樣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呢?有沒有具體的方法呢?

  (預設:這個問題比較難,如果學生無法作答,可以引導學生從定義入手思考)匯報交流

  預設:

  生:一個數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的因數了,這樣的數就是質數

  生:一個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能找到其他的因數,那這個數就是合數

  生:一個數除了1和本身外,只要能再找到一個別的因數就足以證明這個數是合數了。

  生:一個數只要能找到它的3個因數,就是合數了。

  師:同學們的表現都很好!我們在判斷一個數是否是質數時,只要找到能除了1和本身外,一個別的因數就可以證明這個數是合數了,如果找不到第三個因數,那么這個數就是質數了。

  現在請同學們判斷一下下面這幾個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2 25 29 51 60 216 513

  學生思考

  匯報交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判斷的方法:如可以結合2、3、5倍數的特征,從判斷它是否是2、3、5的倍數入手)

  師:真聰明,通過這個練習,我們發現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可以先用2、3、5倍數的特征來判斷這個數是否有因數2、3、5,如果有的話那么這個數就一定是合數。如果用2、3、5還是沒有辦法判斷的話,還可以用7、11這樣比較小的質數去除一下,看他們是否具有因數7、11。掌握了這種方法后,我們再來判斷幾個數。

  13 21 30 31 77 83 218 711

  師:其實剛才我們用的這種找質數的方法是20xx多前一位希臘的數學家研究出來的,現在我們就來認識這位聰明的數學家(介紹埃拉托絲特尼),他的這種方法被人們稱作“篩法”,具體是怎么做,現在請同學們按照提示完成課本11頁“探索活動”。

  學生動手

  匯報交流(1—100的質數:2、3、5、7、11、13、17、19、23、27、29、31、37、41、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三、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兩位新朋友:質數和合數,也掌握找質數的方法。今天這節課老師感到很開心,因為我們班同學表現都非常好,讓我們用掌聲結束今天的課。

  (如果時間充足可以讓學生談收獲)

  四、作業

  1、p11探索活動

  2、猜號碼

  老師的qq;529a55bc,請同學們根據提示猜猜老師的qq號碼。

  提示:其中①a既是偶數也是質數;②b是最小的合數;③c是10以內最大的質數。

  《找質數》教學反思

  《找質數》這一部分知識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不多,所以學生十分困難用自己的經驗進行知識的建構。因此,為了在教學中使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本節課的設計以數學活動為主。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實際的情況,本節課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質數和合數,教學難點是正確判斷質數和合數。

  教學中,在講解難點時,我主要是讓學生自己探索,通過拼長方形的方法找到1——12的因數,之后讓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的特點,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質數和合數。

  而在突破難點上,我先引導學生總結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條件:除了1和本身外,是不是有第三個因數,如果有就是合數,如果沒有就是質數。在學生認識這一點后,我便出示練習一,在練習一中的大部分數都是2、3、5的倍數,同時在學生匯報答案時,我又引導學生總結出找第三個因數的方法即根據2、3、5倍數的特征去找。在完成這個練習后,學生就掌握了找第三個因數的方法,也等于掌握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或合數的方法。

  本節課的不足:結合本節課的教學情況分析,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用拼長方形”的方法找因數花費了太多時間,這直接導致后面的課有點緊,針對該問題,我覺得可以把這一活動放在課前預習,讓學生在預習時先完成,然后再在課堂上交流。

【《找質數》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看圖找關系》教學設計01-21

《找次品》教學設計7篇01-15

《找次品》教學設計7篇01-15

找春天教學設計(合集15篇)01-12

找春天教學設計匯編15篇01-01

《找駱駝》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28

《找駱駝》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28

《找春天》教學設計(集錦15篇)12-17

《找朋友》教學反思范文12-23

《找春天》課件設計05-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天堂在线天堂在线视频 | 亚洲原创久久精品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 亚洲精选中文字幕 |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