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煮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煮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煮書》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課文通過爺孫倆圍繞“煮書”展開的交談,告訴學生的方法——反復誦讀品味,讀熟讀透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爺爺深入淺出的講解都是由“我”為題引出的,通過學習也可啟發學生明白借鑒別人的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結合自己的實際摸索出適合自己讀的書、學習的方法更重要。
教學目標:
1、獨立學會課文中出現的10個生字;會認9個生字,理解“煮書、消化、品味”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通過對煮書的理解,引導學生緊扣爺爺說的話,抓住關鍵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幫助學生養成積累和運用關鍵詞語的習慣,培養會讀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
1、學習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消化”,“品味”等詞語的意思。注意小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奇怪”“疑惑不解”“豁然開朗”,通過此線索,讀出課文中小作者的語氣。
2、理解“煮書”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煮書”的含義;知道讀書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應學習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初讀課文,讀順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認識生字新詞,初步感受讀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目標轉化。
教師板書課題,指名讀題。質疑:同學們你們看了課題之后有什么感受?
(學生質疑,煮書真的是把書拿到鍋里去煮嗎?)
師: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自主學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并作記號。
2、匯報自學預習情況。
A出示生詞:
文章、品茶、糧食、所以、語文、犯愁、煮書、火鍋、杜甫、誦讀、否則、牢記、妙詞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得心應手、豁然開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教給學生,通過查字典了解詞意的方法。)
疑惑、得心應手、豁然開朗、疑惑不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小組合作,分段朗讀全文。
5、自由讀,思考: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請做上記號。
6、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想邊畫。
三、學習課文,品讀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看圖理解:蒼勁有力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我”覺得奇怪,疑慮的語氣。
3.全班朗讀此段。
四、指導學生寫字。
1.明確讀詞,復習要寫的字。文章、品茶、糧食、所以、語文。
2.教師范寫。請學生點評。
3.學生獨立練寫。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理解“煮書”的含義;知道讀書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應學習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分別指7名學生朗讀本課的7個自然段。(讀后請全班同學評一評)
二、品詞析句,體會感悟。
1、學習課文第2、3、4自然段。
A指名學生朗讀“我”和爺爺的對話。
重點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現場查字典,選義項;把選出的意思抄在書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動物體內,經過腸、胃的作用,變為能夠被機體吸收的養料。
理解、吸收所學的知識;
B小組討論:本課的“煮書”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學生,反復朗讀第4自然段。找出相關的語句劃下來。
(能反復誦讀品味,非把書讀熟讀透不可。)
“品味”——咀嚼和體味,深層次的感悟,細細品位是為了深入淺出的理解。
C同位合作,反復朗讀品味爺爺說的話。
2、學習課文第5、6、7自然段。
A分角色朗讀5、6、7自然段。
B師:大家想重點煮哪一段?(第六段)
C指名讀一讀,第六段。說說讀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讀課文。
A分小組自主合作學習:一個同學讀“我”,一個同學扮爺爺,其他同學扮旁白。
B請小組全班交流展示。
C評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得好才會讀的好。
D全班分角色朗讀。
三、拓展提高,課外延伸。
1、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讀書方法。
2、推薦讀書方法:
毛澤東——三復四問、不動筆墨不讀書,
魯迅——既要泛覽,又要專注,“活讀”和“參讀”
華羅庚——慢工夫打基礎;厚薄讀書法;
3、課后收集有關讀書、學習方法的名言警句。
《煮書》教學設計2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什么是“煮書”。懂得讀書只有反復誦讀品味,說話寫文章才能得心應手。
二、教學重點
了解什么是“煮書”。懂得讀書只有反復誦讀品味,說話寫文章才能得心應手。
三、教學難點
了解什么是“煮書”。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初次看到這篇文章的課題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二)、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精讀課文,領會什么是“煮書”?為什么要“煮書”?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檢查字音
蒼勁有力轉椅嘛食糧杜甫疑惑不解
得心應手妙詞佳句豁然開朗
指名讀
齊讀
2、練習
根據意思說出詞語。
直掛的長條的字畫。
書畫筆力老練挺拔。
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運用自如。
形容一下子領悟到某種道理。
3、理清脈絡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1)全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指名分節讀課文。
(2)本文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生疑——爺爺書房里的一張條幅使“我”產生了“書怎么可以煮”的疑問。
釋疑——爺爺的解釋使“我”弄清了什么叫“煮書”。
悟理——“爺爺”的話使“我”豁然開朗。
(四)、精讀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
(1)什么叫“煮書”?大詩人杜甫是怎么“煮書”的?結果怎樣?
(2)談談你對“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理解。你還知道那些有關“煮書”的名言。
(3)作為小學生應該怎樣“煮書”?
2、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1)“煮書”就是讀書時反復朗讀品味,把書讀熟讀透。大詩人杜甫小時候就是這樣讀書的。他做起詩來就感覺得心應手。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思是:讀書能夠透徹理解萬卷書,寫文章就會如有神助。即多讀書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有關“煮書”的名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3)作為小學生應該這樣“煮書”:每天清晨起來,放聲朗讀幾遍課文,仔細品味一番。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總結全文
(六)、作業設計
1、摘抄妙詞佳句。
2、寫兩句有關“煮書”的名言。
【蘇教版《煮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蘇教版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12-28
蘇教版《觀滄海》教學設計10-23
制作電子楔 教學設計(蘇教版)12-06
《繁星》教學設計(蘇教版七上)12-16
蘇教版第五冊《石頭書》精品教學設計12-16
蘇教版一上《冰花》教學設計12-17
蘇教版五下《鄭和遠航》教學設計12-16
蘇教版《登鸛雀樓》教學設計12-28
煮書閱讀答案06-16
《本命年的回想》教學設計蘇教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