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巨人》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巨人》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巨人”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利用小組合作優(yōu)勢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2、充分利用課外資源,緊密聯(lián)系生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本文,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增強科學改變生活、改變世界的意識。
2、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知道“巨人”的含義。
難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掃除文字障礙,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一、激情導入
二、初讀感悟
三、合作交流
1、學生分組交流初讀課文的情況,教師指導。
2、教師檢查交流情況。
四、指導朗讀
五、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體會“巨人”的含義
2、理解科學的力量,知識的力量。
一、復習導入
二、探究賞析
三、拓展創(chuàng)新
四、課堂小結
1、學生背誦課文。
2、學完這一課,談談自己的打算。
《巨人》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2、學習文中刻畫人物的寫法。
3、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培養(yǎng)學生堅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教學難點: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討論法、延伸拓展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被稱為“兩彈元勛”的鄧稼先,感悟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還學習了“口的巨人,行的高標”是哪位啊?(聞一多)
這些都是我國的偉人,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位外國名人及至整個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認識的音樂家————貝多芬。
二、欣賞貝多芬的著名曲子《獻給愛麗絲》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以輕松的心情學習本文。(學生互動)請學生聽后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2)課件展示,總結學生聽后的感受。
三、請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貝多芬。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貝多芬的概況以及他的非凡的音樂成就。(課件展示他的作品)
四、初步了解貝多芬后,就一起走進貝多芬的生活。
(1)[課件出示課題]一起來學習何為的《音樂巨人貝多芬》。
(2)展示學習這篇文章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讓學生心中有目的的去學習這一新課。
(3)(學生互動)請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分組討論“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這一問題。(發(fā)揮合作精神,組長安排好哪位同學口述,那位同學筆記。)然后各組派個代表來回答這一問題。
(4)(展示貝多芬的肖像圖)請個別同學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貝多芬。引出問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刻畫人物形象有幾種方法?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樣去刻畫貝多芬的?
(5)(課件展示:刻畫人物形象的五種方法)讓學生自主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或語段。
教師點名提問,學生找出來后,并讓他來談談從這一或這些描寫中可看看出貝多芬是怎樣一個人?
當個別學生說出文中的外貌、語言描寫等后,指名兩組的學生來分角色朗讀該片段,鼓勵學生大膽點評。并針對學生的讀和評價進行指導,要求學生讀出語氣和情感。然后集體來朗讀這些片段,進一步體驗和感悟人物的情感。
五、概括貝多芬的形象
(1)通過學習后師生一起來概括貝多芬的形象(展示課件)。師問:如果是一個常人遇到這種遭遇會怎樣呢?
(2)這是我們所認識的貝多芬,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偉人是怎樣評價他的呢?(展示羅曼羅蘭的格言)
六、強人鏈接
讓學生回憶自己看過或聽說過與貝多芬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相同精神的人?(前后桌的同學一起來討論,討論后派代表來說。)老師總結并展示一些與貝多芬相似遭遇的名人。接下來結合課文聽《命運交響曲》感悟其中的真諦。
七、小節(jié):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貝多芬是個不平凡的人,生活磨難、身體上的缺陷以及他對生活不屈的抗爭沉淀在他的外貌形象上,之具有一種超人的氣質。
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堅強面對挫折,以貝多芬為榜樣。
《巨人》教學設計3
一、 傾聽音樂,激情導入
1、導語:
同學們,你們覺得,對于一位畫家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為要用眼睛來觀察世界、調配色彩;對于一位歌唱家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對于一位音樂家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為要用耳朵來聆聽音樂、譜寫樂曲。
可是,有這樣一位音樂家,在他最需要聽力的時候,失去了它。(點第2、3張幻燈片)
2、分析幻燈片的內容。
他是誰?——貝多芬。看過他的生平經(jīng)歷和主要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表,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貝多芬最輝煌的作品,都是在他罹患耳疾、逐漸失去之后創(chuàng)作的。對此你們有何感想?
3、引用學生作文中的話,引入正課。
上周末給同學們布置了一個小作文:我心中的貝多芬。很多同學寫得不錯。其中有一位同學的作文中這樣寫道:“一個什么也聽不見的人,卻能用音樂展現(xiàn)出這樣美好博大的世界,表現(xiàn)出這樣純潔高尚的理想,這真是奇跡,怎能不使千千萬萬人為之感動呢?”
今天,就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與作家何為一道,共同體驗貝多芬的心路歷程,感受偉人高貴的靈魂。(點第4張幻燈片)
二、 了解內容,整體把握
1、自讀交流。(點第5張幻燈片)
首先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94頁,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了解內容,思考下邊兩個問題。
2、整體把握。
(1) 本文記敘的線索是什么?——客人拜訪貝多芬的經(jīng)過。
(2) 客人拜訪貝多芬的過程是怎樣的?其間主要寫了哪幾件事?
來訪者來訪——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來訪者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與來訪者談話——貝多芬與來訪者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
三、品讀賞析不同視角塑造人物形象
1、 女傭眼中的貝多芬(點第六張幻燈片)
本文所寫的內容并不復雜,但作者的高妙之處在于:通過不同的視角來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女傭眼中的貝多芬。書中哪些語句談到貝多芬的哪些情況?
——需要孤獨和安靜,生活基本能獨立自理,不拘小節(jié)。
2、 客人眼中的貝多芬(點第七張幻燈片)
作為初次拜訪的客人,貝多芬的外貌會首先映入客人眼簾。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客人眼中貝多芬的形象。請找出對貝多芬外貌描寫的語句。
我們特別來看看這一段對貝多芬外貌的描寫。(點第八張幻燈片)
這一段描寫抓住了最能反映貝多芬個性的外貌特征重筆刻畫,以形傳神;外貌描寫還加上提示性格特點的語言;進行外貌描寫時使用修辭,如比喻、夸張,以其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性格。(點第九張幻燈片)
3、 外貌描寫的實戰(zhàn)演練
學習了課本提供的范例,讓我們來一次實戰(zhàn)演練。(點第10張幻燈片)
其實可以不止是班上的同學,在座各位,包括我們聽課的老師,都可以成為我們描寫的對象,看同學們能否做到以形傳神。
請幾位同學來念念他們所作的人物描寫。
4、 貝多芬自己的言行(點第11張幻燈片)
外貌只是對一個人外在形象客觀的描繪,要窺見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最好是通過他自己的言行來展現(xiàn)。請同學們找出對貝多芬自己的言行描寫的句子。來看看,透過這些描寫,我們看到怎樣的貝多芬?
四、品讀人物,感受靈魂的對話
1、走近貝多芬之凡人貝多芬(點第12張幻燈片)
一般
的傳記作家寫貝多芬,大都喜歡表現(xiàn)貝多芬是個“音樂巨人”,,稱他為英雄主義的“樂圣”,但作家何為卻與眾不同,他筆下的貝多芬不僅是一個巨人,更是一個凡人!,他也有凡夫俗子的喜怒哀樂。
首先看看書中對他外貌的描寫,個矮(1.5米左右),肩寬,頭大,據(jù)豐子愷先生的描繪:他的臉上多痘瘡疤,臉皮作赤茶色而粗糙,頭發(fā)多而黑,永不梳櫛,常蓬頭散步,起風的日子,他的頭發(fā)吹得像火焰一般,人們于荒郊中遇見他,幾疑為地獄中的魔鬼。就一個詞:丑陋
其次他的穿著,陳舊,不整潔。——可以看出他生活的窘迫。
其三,從貝多芬的表情中,我們可以看出他被人打攪也會不耐煩;
其四,從貝多芬談話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因為耳聾被人捉弄、嘲笑,他的性格也因此變得暴躁;可以看出他也會孤獨、軟弱、苦悶、絕望;而他所有的痛苦,都源于他的耳聾。
2、走近貝多芬之偉人貝多芬(點第13張幻燈片)
如果貝多芬只展現(xiàn)出他這一面的話,世界樂壇不會深深鐫刻下貝多芬的名字。面對厄運,貝多芬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來看看透過文中的描寫,貝多芬的`偉大之處在于什么?
還是先看看外貌: “仿佛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的寬闊的雙肩,那種“凝重不可逼視”的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又顯示著他對于不幸遭遇不妥協(xié)、不屈服的堅韌無比的生命意志。
其次,他的動作、語言看出他對音樂狂熱的摯愛,視音樂為生命;
其三,他的語言看出他意志堅強,敢于與命運作殊死搏斗。
3、走進貝多芬(點第14張幻燈片)
從凡人到偉人,這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要跨越這道鴻溝,貝多芬告訴我們: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讓我屈服。魯迅先生也說: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4、感悟(點第15張幻燈片)
走進貝多芬,讓我想起了傅雷先生翻譯的,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寫的,以貝多芬為原型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多夫》里的譯者獻辭。(點)我們一起來高聲朗誦吧!
五、結束
有一句名言說得好:“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是跪著的。”同學們,如果你不想成為平庸的奴隸、世俗的奴隸、命運的奴隸,那么,請把你跪著的雙腿站立起來吧!
下課!
《巨人》教學設計4
教與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2、學習運用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3、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培養(yǎng)學生堅強樂觀的人生觀。
教與學重難點:
1、重點:把握文章內容,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刻畫人物的寫法。
2、難點:理解文中幾個難句的含義。
教與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字典,看注釋,熟讀課文。并查閱貝多芬的有關資料。
教與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面對大自然可以細心聆聽到什么?(生答:如潺潺的水聲、清脆的鳥鳴、呼呼的風聲……)(師歸納:聲音是那樣的奇妙動聽)假如有一天你突然失去了聽覺,你將如何面對這事情:下面我們同桌兩人做一個小實驗:(一個捂住自己的雙耳,一個大聲給提幾個問題,然后兩人交換做法。共同體會沒有聲音的感受。)(讓學生交流感受。師歸納總結:進一步理解了殘疾人的痛苦,作為一個正常的健康人是多么幸福!)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去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看一下耳聾后的他是如何面對生活,如何面對自己的事業(yè)的?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說說其間寫了哪幾件事。
(提示: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下樓并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
2。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作者筆下的貝多芬的形象。
(提示:貝多芬的形象: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3。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深深觸動了你?你對這些話是怎樣理解的?
(提示:學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1)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一: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要求: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屏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如:貝多芬名曲創(chuàng)作時間與雙耳失聰時間;其侄兒情況;其演奏會盛)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學法指導:應聯(lián)系背景理解文句含義。
(2)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二: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1、出示貝多芬畫像
2、精讀6——9段,找出關于貝多芬外貌的句子,說說這些描寫反映了他怎樣的內心世界。讀第9段,揣摩這些描寫的作用。
提示:
兩肩極寬——能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命運的擔子。
衣服陳舊不整潔,衣服后面脫著失效的助聽器——浪漫不拘小節(jié),典型的藝術家性格。
外貌描寫:(神情、臉、頭發(fā)、鼻子、嘴)——是一位具有剛毅、頑強、善良、執(zhí)著的人,透出堅強無比的意志。
兩處描寫,一是遠處,一是近處,也就是先概括后具體、逐漸描繪了貝多芬的形象。
作用:為下文更好地寫貝多芬的生活和內心世界作了鋪墊。
學法指導:概括描寫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傳神,忌點點俱到,忌“臉譜化”
(三)重點賞讀,質疑探究
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觸動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個人合作討論、理解、然后明確,師適時點撥與補充。
例如:
1、“你們竟敢到獸穴里抓老獅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貝多芬說:“一棵樹也比一個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脫出來。”你如何理解。
4、“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5、“聽我心里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里希望寫出的音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以上問題僅供參考。課堂中還出現(xiàn)其他問題恰當處理。
三、課堂練習
用學到的人物外貌的寫法,5分鐘片段作文,刻畫同班同學,不說出姓名,然后交流,由大家根據(jù)所寫的外貌來判斷是誰,最后學生點評,論其寫法的得失。
四、拓展延伸
聽《命運交響曲》,結合課文內容,你從一代音樂大師的身上學到什么,得到什么啟示?
提示: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還重造那已經(jīng)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這樣一種超生和創(chuàng)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五、教師總結
貝多芬是偉大的,不僅是因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樂家,也因為他是一位能勇敢與命運作斗爭的人。
我們今天學習了如何抓住特征來描寫人物外貌塑造人物的寫作方法,也學習了貝多芬那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頑強精神。因為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的,會有許多挫折與不幸等著我們去面對,我們要以貝多芬那樣頑強的精神去戰(zhàn)勝他們。
六、布置作業(yè)
將自己在課堂上的外貌描寫整理好,寫在作文上。
七、板書設計
音樂巨人貝多芬
何為
形象: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獻身音樂
心理歷程:苦悶絕望——不甘——抗爭——超越——領悟
主旨:頑強意志執(zhí)著追求獻身精神
《巨人》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課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寫,體會從外貌描寫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個性氣質和精神風貌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熏陶感染中培養(yǎng)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朗讀探究,質疑問難中體會音樂家的偉大人格魅力。
重、難點即考點分析
把握文章內容,學習運用肖像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使用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傾聽音樂,“命運”引讀
1.傾聽音樂:
聽一段貝多芬的《命運交響 曲》,讓學生談談從這交響曲中聽到了什么?(聽到了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苦悶──絕望──不甘──抗爭……)
(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意圖:導入新課,課文與 《命運交響曲》都表現(xiàn)了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提示本節(jié)課的學法:通過欣賞音樂來領會文章的內容。)
2.“命運”引讀:
對一個畫家來說什么最重要?對一個歌唱家來說什么最重要?那么對一個音樂家來說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聾)
可是,命運常常 要捉弄人呀。讓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東西。就象我們今天所要了解的這位音樂家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聽力的時候失去了它。面對不幸,我們的音樂家貝多芬在聽不見的情況下仍 不斷作曲創(chuàng)作,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寫出了一 部部偉大的音樂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響世界。那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想不想認識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貝多芬是怎樣的一個人。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悟
1.誦讀積累:學生比讀課文,交流感受,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2.整體感悟:
①本文記敘的線索是什么 ?
本文的記敘線索是“客人”拜訪貝多芬的經(jīng)過。
②客人是怎樣訪問貝多芬的,期間寫了哪幾件事?
記敘的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貝多芬會面、交談;貝多芬回憶自已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景。
③以女傭的口 吻概括 那天發(fā)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內容。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跳讀全文,勾畫關于貝多芬的描寫的句子,并 說說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 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②作者主要是通過哪個方面來刻畫貝多芬的形象的?閱讀課文6、7、9三小節(jié),思考這些段落中外貌描寫的作用?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的寬闊的雙肩,那種“凝重不可逼視”的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又顯示著他對于不幸遭遇不妥協(xié)、不屈服的堅韌無比的生命意志。)
③(出示貝多芬畫像),進行"外貌對比"。
請同學們把這張貝多芬的肖像畫與課文中的描寫作個對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學生讀出相似的語句)。
四、走近音樂,走近大師
讀《約翰.克里斯朵夫》(教師精選篇章)。
【《巨人》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5篇11-29
《巨人的花園》課件及教學實錄02-17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5篇)03-16
《望岳》教學設計「精選」08-16
《雨巷》精選教學設計11-12
離騷的精選教學設計12-19
精選巨人作文300字8篇12-31
螞蟻巨人作文11-13
數(shù)學教學設計(精選15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