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天的節日》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秋天的節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天的節日》教學設計 1
活動目的:
1. 了解秋天的節日有哪些,特別是中秋節和重陽節。
2. 了解有關中秋節的知識,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3. 懂得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學會關心老人。
活動準備:
1. 收集關于中秋節和重陽節的傳說故事、習俗等。
2. 準備與中秋節相關的詩歌、圖片等教學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同學們,進入了秋季,我們迎來了秋高氣爽,也迎來了一個個秋天的節日。你們知道秋天的節日有哪些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秋天的節日(中秋節、重陽節)。
二、中秋節
1. 教師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 學生分享自己過中秋節的經歷,如賞月、吃月餅等。
3. 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與中秋節相關的詩歌,感受節日氛圍。
三、重陽節
1. 教師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強調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2. 學生討論重陽節應該如何尊敬老人,如為老人做家務、陪老人聊天等。
3.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要尊敬老人,他們為社會和家庭做出了哪些貢獻。
四、實踐活動
1. 組織學生制作月餅,體驗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2. 安排學生為家中的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掃地等,表達對他們的尊敬和關心。
五、總結
教師總結中秋節和重陽節的意義,鼓勵學生繼續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美德。
《秋天的節日》教學設計 2
活動目的:
1. 了解秋天的節日有哪些,特別是教師節和中秋節。
2. 體會教師的辛苦,學會尊敬老師。
3. 了解中秋節的文化內涵,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活動準備:
1. 收集關于教師節和中秋節的來歷、習俗等。
2. 準備與中秋節相關的詩歌、歌曲等教學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同學們,進入了秋季,我們不僅迎來了豐收的季節,還迎來了許多節日。你們知道秋天的節日有哪些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秋天的節日(教師節、中秋節)。
二、教師節
1. 教師介紹教師節的來歷和意義,強調教師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
2. 學生分享自己與老師之間的故事,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3.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以實際行動尊敬老師,如認真聽講、積極發言等。
三、中秋節
1. 教師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如賞月、吃月餅等。
2. 學生分享自己過中秋節的經歷,感受節日的歡樂氛圍。
3. 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與中秋節相關的詩歌,感受詩歌中的美好情感。
四、實踐活動
1. 組織學生為教師制作一張感謝卡,表達對他們的感激之情。
2. 安排學生參加中秋節的主題班會,通過唱歌、跳舞等形式慶祝節日。
五、總結
教師總結教師節和中秋節的意義,鼓勵學生珍惜與老師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學會感恩和尊重。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秋天的節日》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知識,熱愛祖國的傳統節日,感受濃濃的親情與全家,團聚的幸福,關愛家人。
2、在尊老、敬老的節日里獲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好體驗,以實際行動關心老人、尊敬老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知識以及不同民族、地區過中秋節的習俗。
2、在敬老的節日里以實際行動關心老人、尊敬老人。知道平時該如何關心老人。
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尊敬老人、幫助老人。
教學用具:
課件、錄音機、音樂磁帶、多媒體演示操作臺、實物投影儀、掛歷、祝福紙條數張、小白球、小星星數顆、一張中國地圖、描寫月亮的詩歌(實物投影)、一些月餅、扮演老人的服裝、生日蛋糕、老花鏡等。
學生課前準備:
(1)了解秋天的節日有那些?搜集描寫中秋或月亮的詩歌。課前通過聽家長講、看書或看電視等了解有關中秋節或月亮的傳統故事以及中秋節的習俗等。
(2)學生調查:
A、通過問大人或查資料,了解重陽節的含義及風俗。
B、社會上尊老、敬老的活動有哪些?
C、老人節這一天自己家周圍(社區)、開展哪些敬老活動。
D、了解身邊老人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月兒圓,人團圓
1、教學引入:
(1)、進入秋季,我們迎來了秋高氣爽,獲得了五谷豐登,也迎來了一個秋天的節日。請同學們觀看動畫,告訴大家這是什么節日,好嗎?
(2)、出示課件:玉兔吹喇叭,爺爺打月餅,輔以歌曲《月餅歌》。
歌詞: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呀!一塊月餅一片情呀!引出中秋節。
(3)、出示掛歷找到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即為中秋節。
(4)、教師講中秋節的起源。(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還要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或“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地與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
2、講授新課:
(1)、請學生講自己知道的有關中秋節或月亮的傳說故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如果學生講不出,教師則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并同時解釋,中秋節這天為什么要吃月餅的原因。或朗誦有關寫中秋節或月亮的詩歌,引導學生感受中秋節的美好。
(2)、學生交流各自過中秋節的活動和心情,并且講一講各地有代表性的習俗。教師可以做適當補充。(香港的舞火龍、北京兔兒爺、傣族的拜月等)
(3)、一邊請學生觀看中秋節的圖片,一邊讀思鄉的信件。老師講一講海峽兩岸的親人互相思念、盼望團圓的故事和駐島官兵思念親人的故事,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
(4)、欣賞各式月餅(課件)
(5)、學生一邊分吃月餅,一邊送出自己的祝福。教師送給每個學生一個形狀象月亮的白色小球,請學生打開小球,即可看到小球內紙條上的中秋祝福。在請學生說說自己接受祝福的感受。并把祝福寫在小星星上送給同學或貼在黑板上。黑板上的板書即刻完成。圓圓的月亮上寫著“中秋節”三個字。在其周圍貼滿了寫著祝福的小星星,一幅人文星月圖出現在師生面前。
(6)、中秋節是全家團圓,合家歡聚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老師應提醒學生不要忘了向遠方的親人表達節日的祝福。
二、重陽節、敬老人
1、教學引入
提問激趣:同學們,你們家中有老人嗎?你喜歡他們嗎?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年輕時是做什么工作的?他們現在怎么樣?(學生回答,老師深入),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家知道老人節嗎?老人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是一年中的哪一天呢?“遙知兄弟登高出,遍插茱萸少一人”說的就是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節 ,又叫老人節。(播放課件唐朝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講授新課
(1)、請學生說一說重陽節的含義和風俗。(老師講解重陽節的意義,各地重陽節的習俗。今天的重陽節有了新的含義,19xx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的9月9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2)、討論:人們是怎樣為老人們過節的?結合課本的畫面說說“老人節”這天,你準備為老人做些什么?
(3)、結合課前調查,說說老人需要哪些幫助?學生匯報自己調查到的社會上的敬老尊老的活動。(組織老年人旅游團、社區舉辦夕陽紅歌會、單位舉辦老年人畫展。)
(4)、小組討論:說說我們平時應該怎么做?
(5)、表演“敬老院里歡樂多”小品。(表演和老人相處,為老人服務的情景。)
(6)、敬老尊老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做一張祝福卡片,把你想對爺爺、奶奶說的祝福寫上去,相信老人們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三、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知道了秋天里的傳統節日,感受到了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秋節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幸福。重陽節讓我們知道重視親情,關心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感謝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給予我們的一切,熱愛生活,積極進取。最后讓我們合唱歌曲《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
教學反思:
對于節日這主面的知識學生知道的不是很多,他們只知道一些放假的節日,對于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了解很少。但一節課下來學生收獲很多,感受到中秋節的美好,進而滋生關愛他人的情感。
《秋天的節日》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中秋節是我們秋季里的民族傳統節日,簡單了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說,同時了解人們為了團圓而過中秋節。
2、通過學習采訪他人、觀看網上資料等多種方法了解月亮的基本概況和人類探究月亮的相關信息。
3、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激發學生熱愛家庭的情感。
【重難點】
知道中秋節是我們秋季里的民族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激發學生熱愛家庭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憶中秋——激發學生愛家庭的情感。
1、師:同學們,你們剛過完中秋節,還記得今年的中秋節是哪一天嗎?
2、學生回答。
(出示日歷表,看看學生說得對不對)
3、 師問: 你對中秋節有哪些了解?
先請學生說說。(阿拉伯數字下面的漢字是我們中國獨有的農歷,農歷八月十五正好在秋季的中間,所以叫中秋。它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是我國獨有的傳統節日。)
4. 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年的中秋節你是怎樣和家人過中秋節的?”
在學生介紹的時候,教師適時指導。
5、上網了解其他班的同學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6. 中秋節除了有這么多的傳統活動以外,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你知道有哪些傳說嗎?
請兩名學生先說說。
其他同學補充。
7、聽配樂故事:嫦娥奔月。
聽后回答:人們為什么要拜月呀?
二、了解月球——愿意探究月亮的奧秘。
1、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嗎?
2. 你對月亮有什么了解?
3.讓我們一起到月亮上看一看,進一步了解一下月亮。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我們登上火箭了,就要到月亮上了,請大家爭開眼睛看一看。
(放錄像)
4. 看完錄像你對月亮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5. 課后延伸
導語:人們對月亮的探索一天也沒有停止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越來越了解月亮了。你還想了解月亮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我們可以課下繼續交流,也可以問問教常識的老師,或上網去找相關資料。
《秋天的節日》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有關中秋節、重陽節、老人節的常識;了解一些與月亮有關的科學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觀察、記錄等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到老人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愿意尊敬老人、關心老人;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及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了解有關中秋節、重陽節、老人節的常識以及與月亮有關的知識,懂得尊敬老人、關心老人。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四、教師準備:
收集調查社會上尊老敬老的活動,以及老人節這一天自己家周圍(社區)開展哪些敬老活動。關于中秋節的傳說和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五、學生準備:
收集內容同上。觀察月亮,并做好記錄,繪制“月亮變化圖”。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老師:我們一起來猜個謎語。
迎佳節,慶豐收,歌舞表演樂融融,月餅香,月餅甜,全家歡樂大團圓。大家知道這是什么節日嗎?
2、學生:中秋節。
(二)團團圓圓過中秋:
1、老師:提問:你知道中秋節是每年的什么時候嗎?
2、學生:農歷八月十五。
3、老師:下面我們來講講中秋節的起源。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傳說:一是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二是古人有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由此延伸為中秋節;三是由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相承而來。
4、談話:請大家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么過的。
5、思考:每家每戶過中秋節有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組交流討論)
6、小結: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這天,月亮都很亮,人們把圓圓的月亮看作團圓的象征,在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團圓在一起,吃著月餅賞著月亮,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吃月餅賞月就成為了傳統的習俗。
7、交流: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講一講自己知道的有關中秋或月亮的傳說故事,或朗誦有關描寫中秋節或月亮的詩歌。
8、提問:同學們在晚上經常看到月亮,你們看到的月亮什么樣子啊?
9、學生根據課前觀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繪制的觀察到的月亮的形狀,并結合自己的作品講一講這些形狀的月亮大概是在農歷什么時間看到的。
10、思考:大家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想想月亮的形狀,看看誰的想法最有創意?
11、教師提供范例:
初一一根線,初二看得見,初三初四像蛾眉,十五十六圓又圓。 ──江西兒歌
初一看,一條線。初二三,眉毛彎。初五六,掛銀鐮。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圓。十五六,像玉盤。 ──李先軼《看月亮》
(三)敬老尊老過重陽:
1、老師:你們知道重陽節在哪一天嗎? 重陽節有那些習俗呢?
2、學生思考后回答。
3、教師總結: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孝敬老人,多為老人做些事。
重陽節的習俗:登高、吃重陽糕、賞菊、飲菊花酒。
4、提問:你家里有哪些老人呢?他們為家庭和社會做了哪些貢獻呢?
5、提問:在你的家庭里,大家是怎樣尊敬老人的?
6、過渡:不僅是在同學們的家中,在社會上我們也要一樣尊敬、敬愛老人,為老人提供便利。
7、提問:你們知道社會上有哪些尊老敬老的活動嗎?
8、提問:在老人節這一天自己家周圍(社會)開展了哪些敬老活動?
9、小組討論:在“重陽節”這一天,我們準備為家中老人做些什么?
10、全班交流。
11、提問: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我們在這一天為他們慶祝節日,那么是不是只在這一天尊敬老人就行了呢?
12、小結:創建一個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氛圍,需要全社會的參與,需要我們每天尊老敬老,讓老人的生活幸福美滿。
13、老師:尊敬老人我們平時應該怎么做?
14、討論:尊敬老人,平時我們怎樣做?特別要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根據老人的年齡狀況、身體狀況,考慮老人需要哪些幫助等。切實感受到尊敬老人、關心老人的重要性。
15、小調查:你了解家中的老人嗎?
16、老師:交流并回答三個問題。
(1)爺爺奶奶從事什么工作?
(2)爺爺奶奶的生日是哪天?
(3)愛好是什么?
《秋天的節日》教學設計 6
一、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情感。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
2、了解秋天有關節日的性質和來歷,從實質上理解節目深刻的社會內涵,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及社會責任感。
3、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信息分類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學生把他們知道的秋天里的'節日記錄下來,并搜集有關節日的資料。
2、以節日為主題出一期手抄報。
三、活動過程
1、導語激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節日嗎?你們知道9月我們要過哪些節日?
2、充分討論
(1)9月有哪些節日?10月和8月有哪些節日?
①分小組相互交流,作好記錄。
②比一比,哪一組統計的比較全面。
(2)說說這些節日的來歷或有關節日的故事。
①四人小組相互交流。
②比一比哪一組知道的節日內容多。
③評一評誰的以節日為主題的小報編得好。
3、分一分
①嘗試以節日的性質進行分類。
②分小組靈活地進行分類。
③比一比哪一組分類既正確方法又多。
4、策劃過節
①讓學生說說近期會迎來什么節日。
②去年的節日你是怎么過的,今年準備怎么過。
③討論節日怎樣才能過和有意義。
【《秋天的節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秋天的節日》的教學設計08-11
《秋天的節日》教學反思10-02
秋天教學設計08-29
《秋天》教學設計05-13
《秋天》教學設計05-17
《秋天》教學設計10-19
秋天教學設計04-12
精選秋天教學設計09-01
秋天-教學設計10-16
《秋天》教學的設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