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語文《愛蓮說》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冊語文《愛蓮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掌握“蕃”“濯”“鮮”等實詞意義和“之”的用法。
2.通過誦讀、背誦理解作者借蓮花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3.領會菊和牡丹對蓮的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背誦,理解作者托物言志。
教學難點:
領會菊和牡丹對蓮的襯托作用。
教學方法:
講讀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九江市的市花是什么花?(荷花),今天我們來學習《愛蓮說》這篇課文。先請同學們欣賞兩幅和蓮花有關的圖畫和詩歌,并朗讀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西湖》這首詩。
二、展示教學目標:
1、掌握“蕃”“濯”“鮮”等實詞意義和“之”的用法。
2、通過誦讀、背誦理解作者借蓮花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3、領會菊和牡丹對蓮的作用。
三、作者簡介:
周敦頤(1017—1073),宋代道洲(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號“濂溪先生”,謚號元公。著名的哲學家。《愛蓮說》這首詩是他在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
四、文體介紹: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五、朗讀課文:
1.朗讀課文,注意節奏。
2.理解生字的讀音和意思:
蕃(fān)多淤(yū)淤積濯(zhuó)洗滌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鮮(xiǎn)很少
六、疏通詞句:
1.濯清漣而不妖(C)
2.香遠益清(A)
3.亭亭凈植(B)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B)
5.花之隱逸者也(A)
6.花之君子者也(A)
7.陶后鮮有聞(C)
8.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C)
9.水陸草木之花(C)
七、課堂討論:
1.文章題為《愛蓮說》,也就是“說說我對蓮花的喜愛,作者究竟喜歡蓮花的什么?(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這幾句話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了蓮花的什么品質?
生長環境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正直、高尚
風度氣質清高、純潔
3.作者寫這篇文章并非僅僅是為了寫對蓮花的喜愛,那還寫了什么呢?
答:作者寫蓮花是為了寫人,用蓮花的高潔品質來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質。寫物是為了寫人。這種寫作方法就叫“托物言志”。
八、寫作方法探究:
1.作者寫蓮花,可是文章開頭并沒有從蓮花寫起,在寫蓮花之前,作者寫了什么?
2.作者還寫了人們對這些花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菊花陶淵明獨愛
牡丹世人甚愛
3.“菊”和“牡丹”分別有什么特征?作者在這里為什么先寫它們?
菊秋季開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
牡丹花色艷麗、雍容華貴
作者寫它們是為了起襯托作用。
4.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別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對它們的感情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菊隱逸者惜
牡丹富貴者厭
九、進行小結:
正
襯
生長環境
體態香氣
風度氣質
反襯
托物言志
菊隱逸者惜
蓮君子愛
牡丹富貴者厭
寫作方法
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主旨)
十、朗讀背誦:
1、全班同學先朗讀一遍課文。
2、然后全班集體背誦課文。
3、叫兩個同學當堂背誦課文。
十一、拓展延伸:
1、課堂練習:學習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聯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說說你最喜愛哪種花?并用一句話來概括原因。
例:我喜愛梅花,因為它是花中的志士,堅強不屈。
2、課后作業:以你對牡丹、菊花的獨特認識,試模仿《愛蓮說》的寫法,寫一篇《牡丹贊》或《愛菊說》。
【初二上冊語文《愛蓮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