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沿”等三個生字,會寫“信”等8個生字,理解“坐井觀天”、“無邊無際”等成語的意思。
2、技能目標:能運用新學的八個生字組詞。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坐井觀天”的故事,讓學生懂得學習和做事都要眼界開闊,不能目光短淺。
二、教學重點
認識3個字,會寫8個字,并組詞。
三、教學難點
理解“坐井觀天”和“無邊無際”的意思。
四、教學準備
1、課文插圖若干張。
2、自制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3、準備人手一張田字格的書寫紙。
4、課前布置學生帶字典。
五、課型
新授課
六、課時
兩課時,本節課是第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觀天”。(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并提示課題意思:坐在井里看天。)
(二)、初讀課文,畫出生字
學生齊讀課文,把不認識的生字畫出來。
(三)、教師指導,認讀生字
1、出示“井”的插圖,了解“井沿”指得是什么地方,認識“沿”。
2、通過查字典,理解成語“無邊無際”的意思,認識“際”。
3、通過分析“信”的字形特點,認識“信”。
(四)、寫字指導
1、出示本課生字卡片,鞏固認讀生字。
(教師提示并板書寫好字的五個秘訣:看、描、寫、評、改。)
2、讓學生看:前六個生字有何共同特點(左右結構)?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3、教師講解并范寫。
1)、寫“沿”字,注意右上方與“幾”字不同。
2)、寫“際”字,左邊要注意雙耳旁是兩筆完成,耳朵要寫得高而窄;右邊是“二、小”。
3)、寫“還”字,要注意是半包圍結構,筆順規則:先寫“不”,再寫、。
4、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5、公開表揚寫得好的同學,同時指出哪個字沒寫漂亮。
7、學生仔細修改。
(五)、鞏固生字:給八個組詞。
(六)、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認識了三個生字,會寫了八個字,并學了八個生字的組詞;理解了成語“坐井觀天”和“無邊無際”的意思。
(七)、作業設計
1、抄寫本課八個生字。
2、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并給向家長請教:為什么做人不能坐井觀天?
八、板書設計
坐井觀天
沿、際、信、抬、蛙、錯、答、還
井沿、天際、相信、抬頭、青蛙、錯誤、回答、還有
寫好字的秘訣:看、描、寫、評、改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坐井觀天》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著“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這個專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也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故事通過青蛙和小鳥三次對話展開,第一次對話寫小鳥回答青蛙的問題,第二次對話是小鳥和青蛙對天的大小的爭論,第三次對話是小鳥勸青蛙跳出井口來看看,才知道天到底有多大。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知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會認的生字,會寫“井、觀、沿、話”等8個生字。
2.鞏固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初步了解故事所闡明的道理。
3.思維拓展,練習說話,能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難點:正確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能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哪些是坐井觀天的行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坐井觀天”。
什么是“井”呢?(圖片出示)
就是以前人們取水的深洞。
(圖片出示“井”字的演變過程)為了防止人們取水時掉進去,人們會在旁邊打上架子,這就是周圍是井欄的木條。最早的“井”字中間還有一個點表示井水所在的地方。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到楷書時,“井”字又沒有了中間的那一點,成了我們現在見到的“井”字。現在它和我們學習的哪個字很像呢?“開”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只坐在井里的青蛙。它坐在井里干什么呢?請再讀課題找出答案。
“觀”就是看的意思,還有哪些字也表示“看”?(瞧、瞅)“觀”還可以組什么詞?學習書寫“觀”字,這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可以用換一換,加一加等方法識記。書寫時注意“又”字的變化,“見”的第一筆豎要壓在豎中線上。
(設計意圖:首先從引導學生理解課題開始進入學習,讓學生學會從課題中搜集信息幫助學習。在對“井”這個指事字演變過程的展示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勢過渡到對“觀”字的學習,通過對字義的理解,到字形的分析,再到書寫的指導完成課題中出現的生字的學習。)
二、創設情境,走進故事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
學習“沿”,井沿在哪里?誰來指一指?是井的哪一部分呢?(井的邊上)(在課件圖中井沿的位置用紅色標出)
井的邊上叫井沿,桌子的邊上叫什么?河的邊上叫什么?床的邊上叫什么?(邊出示圖片邊引導學生說)
老師把這口井“搬到”了我們教室里,誰能讓小鳥飛落在井沿上?請一名同學將小鳥貼在準確的位置上。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中井沿的位置的標注讓學生理解“沿”的意思,再通過圖片出示,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地說出“桌沿”、“河沿”、“床沿”等詞語,然后,用“貼出小鳥的位置”檢驗學生對“沿”字的理解。這樣的隨文識字,讓生字學習在語境中完成。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邊識邊悟,既能激發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也能使生字的學習扎實有效。)
三、初讀故事,整體感知
看到飛來的小鳥,青蛙很有禮貌地與它打了招呼,聊了起來。他們聊了什么呢?
出示朗讀要求:
請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畫出青蛙說的話,用“~~”畫出小鳥說的話。
學生匯報。(課件出示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不同標記畫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既是對課文內容的梳理,也是為下面對三次對話的學習的準備。)
四、分角色讀,理解對話
1.學習第一次對話。
分角色朗讀第一次對話。
理解“一百多里”。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有兩百多米,一百多里就是要圍著這樣的操場跑上兩百多圈。假如你是小鳥,你飛了一百多里后會是什么感覺?請帶著你的感受再讀一讀小鳥的這句話吧!
小結:青蛙聽小鳥說飛了一百多里,一點兒也不相信,它是怎么說的?
2.學習第二次對話。
指名讀青蛙的話。(只出示青蛙說的第一句話)
理解“大話”。什么樣的話是大話呢?(吹牛、夸張、不切實際)
于是,青蛙和小鳥爭吵了起來,誰也不讓誰,它們在爭論什么呢?請自由讀讀它們的第二次對話,找出答案。
青蛙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
學習“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就是用疑問的句式表達肯定的觀點。指導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3.學習第三次對話。
聽了對方的話,青蛙和小鳥都笑了,為什么?(出示第三次對話)
它們都認為自己說的對。青蛙的笑是對小鳥的話不以為然。小鳥的笑在笑話青蛙,并再一次強調青蛙弄錯了。
它們的說法為什么不一樣呢?那么你認為誰說得對?
我們來玩個小游戲好不好?請同學把書卷成圓筒狀,告訴老師你都看到了什么?(強調“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會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所以他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小青蛙呢?(目光狹窄、自以為是)我們也把這樣的人,稱為“井底之蛙”。
(設計意圖:在第三次對話的學習中,用一個小游戲讓學生來感受青蛙和小鳥的說法為什么會不一樣更加直觀。)
五、拓展想象,續編故事:
假如有一天,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試著說一說吧。
青蛙鼓足了勇氣,跳了出來。它看見……
它說:“……”
(設計意圖:適當運用文本中的留白,讓學生嘗試表達,是對學生說話練習的'訓練。學生能夠在原文的基礎上想象和推測,運用對課文的理解續編故事,說明他們讀懂了這則寓言故事。)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朗讀課文。
2、認識三個字,會寫三個字。
教學設計:
一、游戲激趣導入。
1、把作業本卷成筒用眼睛從紙筒里王外面看,能看到什么?拿開紙筒在看!對比哪個看到的東西多。
2、引入課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理解“坐井觀天”中的“觀”的含義。誰在井里看天?帶著問題進入課文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生標出自然段,并圈出文中生字。
2、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認讀。
3、同桌之前檢查認讀詞語。
4、抽讀詞語卡片。
三、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文中的兩個主人在哪里對話?他們一共有幾次對話?
2、理解第一段話,板書課文插圖,青蛙和小鳥的位置。
3、默讀課文,畫出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指名朗讀。
4、指導朗讀三次對話,啟發不同語氣。
5、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6、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四、學習生字,指導寫字。
1、指導觀察字的結構及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提醒大家怎樣才能把字寫的正確、美觀。
2、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學生描紅、臨寫。
4、展評。
五、總結。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文中的青蛙和小鳥,你要做像青蛙還是小鳥一樣的人呢?
六、作業布置。
你覺得青蛙要怎樣做才不會錯?假如他跳出來了,他會看到些什么?會對小鳥說些什么?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10個生字,拓展“兩翼”教材中的10個生字正確書寫“井、觀”2個生字。
2、能分角色朗讀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培養學生的美讀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一主兩翼”教材中的20個生字,正確書寫“井、觀”2個生字。
2、分角色感情朗讀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三、教學過程
(一)積累成語,激趣導入
《坐井觀天》整體識字課
1、齊讀《你讀我誦》中的《成語(一)》、《成語(二)》,不認識的字用“ ”圈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男女生對對讀。
3、成語釋義讀。
4、解題引入新課,用“三點圖釋法”指導書寫“井、觀”2個字。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坐井觀天》整體識字課
2、用“ ”圈出本課生字,同桌合作學習,認識生字。
3、檢測識字。(a字卡檢測、b游戲闖關、c隨文識字……)
(三)再讀課文,訓練朗讀。
1、批注課文中青蛙和小鳥的幾次對話內容。
2、分角色朗讀對話,訓練不同標點符號句子的讀法。
3、用我們積累的成語評價一下青蛙和小鳥。
(四)背誦成語。
1、多種形式讀成語。
2、挑戰背誦,獎勵評價。
四、板書設計
12坐井觀天
版畫 詞卡
五、布置作業
練習規范書寫生字:“井、觀”。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5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坐井觀天”的比喻義,使學生懂得目光狹小,見識少,就會把事情弄錯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課文,理解內容。難點:理解寓意。
三、教具:教學軟件、頭飾。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自學生字,檢查指導。
三、教給方法,學習1—3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教給學生讀—畫—議的學習方法,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學習4—7自然段,也就是小鳥和青蛙的第二和第三次對話。
二、讀讀課文,質疑問難。
自讀課文,勾畫出不懂的問題和弄不明白的詞語,提出解決。
三、精讀課文,引導釋疑。
1、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大話”。
2、聯系句子和上下文、放課件理解“無邊無際”。
3、用“無邊無際”練習說話。
4、指名讀第三次對話,理解青蛙和小鳥的笑有什么不同。
5、比較句子。
四、帶問題讀,理解寓意。
1、它倆誰說得對?替它倆找找原因,引出寓意。
2、結合自身談想法,進一步受到教育。
五、品讀課文,角色體驗。
1、同桌分角色朗讀,爭論天有多大。
2、指名表演。
六、展開想象,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
把你想到的說出來或畫出來。
附:板書設計
12、坐井觀天
小鳥(圖)無邊無際
天有多大?
青蛙(圖)像井口大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精選5篇)12-21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課后教學反思(精選5篇)12-17
人教版二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12-16
二年級上冊語文《坐井觀天》簡短教學反思12-10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課后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12-14
小學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范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