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明朝科技建筑與文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16課明朝科技建筑與文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要求學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長城;掌握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知道徐光啟與《農政全書》。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在我國明朝時期,小說戲曲等大眾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對雄偉的北京城和明長城的學習了解,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無比的創造力,激發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②通過對三位科學家刻苦鉆研、勤奮好學、不甘平庸、敢于進取精神的學習,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華,使自己的努力付諸于行動。③通過引導學生了解《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的主要內容,得出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積極內容,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了解它們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明朝時期古典小說文學成就和思想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明朝文化成就反映的時代特色。
【教學準備】
音像資料:故宮、長城;圖片:秦長城、明長城明朝北京城等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一)科技名著
學生看書時,老師空白表。
(朝代)
(著作)
(作者)
(評價)
師:
①我們往往將學的知識列表歸類,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請學生先自學這部分內容。
③請一個同學填表。
師:讓同學推薦一個代表上來介紹三部巨著。
師:在學生介紹完后設計問題: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時代特點?(也可以從書上去找答案)待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明朝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繁榮,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宋應星《天工開物》就反映了明朝資本主義萌芽的特點。因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場的生產規模擴大了。生產技術也有很大提高,這對宋應星產生了較大的吸引力,也為他寫書提供了基礎。
學生仔細觀察書上插圖討論,作出猜測,老師提醒學生注意:
①是采煤時煤礦中用的。
②竹筒是空心的。
師:這是我們明代礦工在井下采煤時已能排除瓦斯這種氣體的技術,這在當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師:和宋應星同時代的徐光啟是中國古代對于西方的科學技術接觸較早較多的一位科學家,他已覺察到了歐洲的水利技術等比中國先進,能關注別人的長處,虛心接納外國的科技成果,這在閉關自守的明清時代是難能可貴的。
師: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明朝三位科學巨匠以及他們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學家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這一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一般能從書上的介紹中找到答案(如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不畏艱險、敢于創新、甘為人先的精神。)
(二)明長城和北京城
1.用多媒體技術將《秦長城》、《明長城》的圖出現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顏色分別標出秦長城與明長城的大致位置、走向,請比較一下,明長城與秦長城有何不同?(讓學生發言)
師:放長城音像資料。
①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綿延萬里的長城,同學們看后有何感想?
②分組討論,歷朝修長城的目的、作用,我們如何來評價歷代修長城這件事?
③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以上問題。
師:(在學生討論并充分發表意見后)所以長城被稱為建筑上的奇跡。有位外國友人說:“建造長城的民族,是沒有任何困難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長城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象征。
2.音像資料:故宮建筑群介紹(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出現故宮建筑群及解說。)
師:請問剛才看到的故宮,它是什么時候開始營建的?是哪兩朝皇帝曾經居住的地方?結合同學們課前的了解你能否談談它的建筑風格(特點)?看后有什么感想?
師:故宮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圖,(指圖)北京城由宮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構成(介紹北京城:布局嚴整,城墻高大雄偉,街道寬廣、筆直,故宮建筑群以及天壇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三)小說和戲劇
明朝時候,文學藝術的發展與市民文化結合起來,小說、戲曲等力眾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尤其是產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說,最著名的`是長篇章回體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人稱“明代三大奇書”)。
(1)《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國最流行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羅貫中。
(2)《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同時成書的《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在書中描寫和歌頌了北宋晚期宋江領導的山東梁山泊農民起義。
(3)《西游記》:成書于明朝中期,是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作者吳承恩在書中成功的塑造了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民蔑視封建統治,勇于斗爭的精神。
【提出問題】
明清時期,古典小說為什么會共同出現反抗封建統治的時代特點呢?
教師歸納: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末期,明清統治者為了維護沒落的封建統治,進一步加強專制統治,壓榨人民,這激起了人民對封建統治的痛恨與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緩慢發展,而商品經濟交換中最主要的原則就是平等、公平、等價買賣,這種經濟思想慢慢轉變成為一種大眾共識,轉變成為一種社會意識,這進一步激發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識,因此在這一時期誕生了眾多以反封建專制統治為主題的文學作品。
(4)明朝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不少劇作家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最負盛名的是戲劇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牡丹亭》通過神奇的愛情故事,鞭撻了吃人的封建禮教。
三、課堂小結
請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并談談在本課學習中的感想、收獲或講一個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課后作業】
完成對應課時練習。
附:板書設計
【第16課明朝科技建筑與文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第7課《青蛙寫詩》教學設計12-16
《明朝的統治》教學反思12-23
《望月》第2課時教學設計12-15
《第21課 化石吟》教案教學設計12-19
背影教學設計與反思設計12-31
《梅花魂》教學設計(第2課時)12-16
《冷熱與溫度》教學設計12-16
《心愿》教學設計與反思12-16
《初冬》教學設計與反思12-17
《蝙蝠與雷達》教學設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