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24 17:19:4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

  寫在前面:

  “誰不愿意”,就是“誰都愿意”么?反問句的作用,小學時候就學過,學生早已熟稔于心。今天,就是借一首詩,爭取在認知上有所突破,領悟它真正的抒寫自我的價值。可是,這一節課上,無論你怎么問,“誰不愿意”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學生都會堅定地回答:誰都愿意,每個人都愿意。我這才突然領悟:沒有整體把握,語文教學就成了簡單的問答游戲。

  教學中,不如多一些朗讀和等待。

  這首詩的麻煩在于,很多東西是下意識的。盡可能地呈現自我,呈現自我的印象和直覺;實在是自成體系、自成生命。前后有機銜接,理性分析難以介入。讀起來感覺什么都懂,但又感覺什么都不懂。

  教學過程:

  導入:

  說起星星,大家應該還記得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誦讀這首詩)

  總有一些人會仰望星空,這是為什么呢?今天的詩或許會告訴我們。

  一、初讀階段:

  在當堂預習的基礎上:

  是否發現了一點規律?

  (反問、格式和結構……)

  反復就是一種強調,說明一定有種強烈的感情要表達。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感情?作者想說的到底是什么呢?

  注:

  這是初問,后面我們還要回到“誰(不)愿意”這樣的表達形式上來,從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來探求它的規律,和它在這里的意義。

  范讀(教師)

  自讀(學生)

  一點指導:

  讀詩,就是借詩表達自我,沒有人能告訴你應該怎么讀,我只說自己的經驗:

  每一個作品都是一個整體、一個完整的生命,讀時一氣貫穿卻不是須眉不分;

  下一句(行、節)的開頭,是含在嘴里的,但什么時候吐出來,自己的感覺說了算。

  這就是一首詩的旋律和節奏。

  (說說你對上述問題的理解——作者想說什么)

  預計:

  訴說對光明的渴望。

  (可以讓學生注意“角落”這個詞——為什么是“角落”;照不到,它才真正地成了被遺忘、被冷落的“角落”)

  二、細讀階段:

  “光明”被我們無數次提起,可“光明”到底是什么呢?

  注:

  我們常常說光明就是希望、理想等等。但希望和理想又是什么?從抽象到抽象。

  這一定不是語文。連詞語解釋都算不上!作為一個詩人,他絕不可能從這個角度去闡述光明。這樣,這個問題就有了探求的必要。我們可以說光明是什么,卻很難說清楚,光明到底意味著什么(對于“我”的意義、價值);那么,就讓文本告訴我們答案吧。

  活動:

  再讀第一節(學生)——

  從中選擇一幅畫面,給“光明”下一個定義。

  注意對學生的追問:

  為什么那就是光明?

  那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

  你為什么有這種感覺?

  哪一個字、那一句話給了你這種感覺?

  預計:

  學生會說到簡單而不明了、能體會到卻說不出來的文字。

  針對這種情況所作的引導:

  引導1——

  “有一個柔軟的晚上”

  (不合情理之處,說“柔軟”)

  對柔軟作出闡釋的,正是下面這兩句話:

  “柔軟得像一片湖”

  “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游動”

  (再現不合理處,說“星星游動”)

  ——湖上的螢火蟲就像是天上閃爍的星星一樣,在游動

  這幅畫面、這種聯想給人怎樣的感覺?

  (悠閑、浪漫、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哪些字給人這樣的感覺?為什么?

  如:

  “游”——把“游動”換成“飛動”;“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閑走、閑逛)。”

  再如——

  “睡”——因為一切都安睡了,才不會有任何的攪擾,才能是“游”;否則,便是飛散。

  引導2——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

  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

  (不合情理處,說“閃爍”)

  換個什么詞可能更接近作者的本意?

  但,為什么用“閃閃爍爍”而不是這個詞?

  (閃閃爍爍、朦朦朧朧給人什么樣的感覺)

  引入資料:

  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紫藤蘿瀑布》

  小結: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

  朦朦朧朧形容的是花香,但就連這花香也是淺淺的、若隱若現的白色。

  我們聽到的不是群鳥亂鳴,而是繁星滿天;我們聞到的不是淡淡清香,而是一團團淺淺的白。聽到的與聞到的,都變成了看到的;聽覺的與嗅覺的,都變成了視覺的——不為別的,不過是為了創造一個幻境、夢境,不過是為了告訴我們:

  光明,就是晚上,螢火蟲在睡蓮叢中游動

  光明,就是春天,鳥兒落滿枝頭花兒陣陣飄香

  光明,就是詩歌,每一個字都在心頭顫動

  ……

  (與其說光明是一種美好的存在,不如說,光明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最樸素的一種“需要”——這才是光明之于我們人生的意義。不過,這個意思學生并不需要現在就明白)

  三、賦意階段:

  如果這就是光明——

  難道你就不想要、不喜歡嗎?難道你還覺得這首詩與你無關嗎?難道你還以為作者只是在說他自己的故事嗎?不,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作者說的是他自己的故事,但也是所有人的故事、所有人的生活。所以才說:“誰不愿意”。——每個人都愿意、都需要。但,作者所說的,真的是這個意思嗎?

  你能讀出什么言外之意呢?

  注:

  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想要”,但其實,作者想要表達的卻是:“我很渴望”。——他并不想說別人怎么樣。(同理,“誰愿意”也并不是說“每個人”,而是想說:“我很無奈”)只是,怎樣才能讓別人也體驗到這種渴望呢?那就是,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喚醒他們:

  ——“誰不愿意……誰不愿意……誰不喜歡……”

  引導(如果學生不理解):

  下面,我們就用作者的語言說自己的生活(這也是仿寫的準備):

  1、用“誰不愿意”開頭造一個句子。并說說你到底想要表達什么。

  2、接著以上的句子再造一兩個,看看表達效果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小結:

  一個“誰不愿意”,能夠感覺到你的心中還有抱怨。說明你對現實還有很多的不滿。但兩個(或兩個以上),卻讓你的表達發生了一點微妙的變化——能夠感覺到你的心中有一股強大的能量,但它卻不像是抱怨,而更像是一種積累了很久的、凝聚了很久的信念。是一種美好的東西。其實,正是在這樣連續性的表達中,我們發現了自我(真正想要的什么)。比如說,我們突然發現,自己其實并不是想和老爸老媽對抗,而是……

  回到詩中——

  那么在這首詩中呢,

  我們又能發現什么?

  (讀讀想想)

  學生應能感覺到這樣的意思:

  “誰不愿意……,但是……”

  (“但是”后面的內容才重要;讓學生說)

  四、解題階段:

  “星星變奏曲”——

  為什么詩題是“變奏曲”?什么才叫“變奏”?

  上下兩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沒有變的是什么?

  引導:

  1、的確有一個節奏。

  2、這個節奏發生了一點變化。

  從形式入手——

  “誰不愿意”和“誰愿意”

  “顫動”和“顫抖”

  “凝望”和“燃燒”

  (還有末尾的差異)

  小結:

  同是訴說對光明的渴求,但側重點又有不同:

  “誰不愿意……”,更多地是寫光明的遙不可及;

  “誰愿意……”,是寫正在經歷不想經歷的生活。

  ——一個是期待中的光明,一個是現實里的黑暗。

  只有經歷了苦難和苦行,才真正懂得了光明的意義;

  只有懂得了光明的意義,才能在苦難中堅持和忍耐。

  就像——

  饑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溫飽……

  離亂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就像前后兩節的開頭所說的——

  為什么是“星星(變奏曲)”?

  小結:

  “星星”揭示了上述道理:

  “星星”是微茫的希望,有了這種希望,才有了黑夜里的永不放棄的堅守。

  “星星”不是光明,卻因為黑夜的存在而比光明本身更美麗、更動人心魄。

  (渴望與堅持,成就了我們的人生;在這一點上,兩節詩的開頭是相同的)

  PS:

  我想到了兩句話:

  渴望,比渴望的對象更有價值。

  相信,比相信的對象更有價值。

  那么——

  兩節詩的末尾呢,是否也表達了共同的意思!

  看上去應該是相同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和首節一樣,都是寫盼著的、想著的光明嗎?

  飄動的旗子、燃燒著的火焰,真的不可能嗎?

  (高高飄揚的旗子一樣的火焰,到底指什么)

  引導: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因為盲孩子看不到別人,所以別人也“看不到”他。

  他心靈的世界,就是一個星星與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但是最后,那里卻被照得透亮。還記得是為什么嗎?

  (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相互的溫暖,就是“火焰”)

  (愛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什么是“獨破”?“獨破”就是獨自承擔,“獨破”就是把這個世界所有災難放在自己一個身上。這種不滅的意志、這種為了理想而獻身的精神,也是“火”!而且,這把熊熊的火焰燃燒了整整1300年;在這古往今來的1300年間,又涌出了多少照亮了別人、也被別人照亮的靈魂!看得見,觸得到。所以,第二節的開頭就不再是“凝望”,而變成了“寂寞地燃燒”。也許,這首詩本身就是“火”,就是點亮我們靈魂的一盞心燈。也許,我們心中也有一把“火”,只是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所以,請仿寫——

  仿寫作業:

  如果……

  誰還需要……誰還會……

  誰不愿意(誰愿意)……

  誰不愿意(誰愿意)……

  誰不喜歡……

  小結:

  如果你會說出一句“誰(不)愿意”,那么,你只是一個俗人;

  如果你會說出一串“誰(不)愿意”,那么,你就是一個詩人;

  但是,如果你會“變奏”,會從不同角度看待人生的遭遇,那么,你就是一個思想者,一個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者。

  后記:

  成長,還在緩慢地發生。關于詩歌教學,現在最大的進步,就是把朗讀這最好的進入靈魂的方式和提問啟發結合起來。這樣,原先松松散散的、按部就班的“教學環節”、“教學步驟”,就成了有目標的、緊湊的“學生活動”。

【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03-08

《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04-28

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07-06

《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10-18

《星星變奏曲》的教學設計12-14

初中語文《星星變奏曲》的教學設計12-07

星星變奏曲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星星變奏曲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星星變奏曲》的教學設計范文12-15

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11-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 午夜最新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 日产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 天天看片高清观看免费国产 |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