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花非花》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花非花》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花非花》這首歌曲,使學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詞以及歌曲背景,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與呼吸在歌曲中的運用,為初學者打下良好的基礎。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準、調式及語言的準確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本詩的作者,感受我國豐富的古詩文化。
教學重點:聲音統一,氣息均勻的控制能力。
教學難點:歌曲結尾部分的減慢與延長漸弱要做的恰到好處。
教學方法:啟發式、欣賞感受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1=C至1=G
二、情境導入
1.出示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讓學生說說詩的作者是誰?
2.出示視頻,介紹白居易。
3.揭題“今天,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一首白居易的詩。不同的是,是用歌聲來表現詩句的,我們一起欣賞!”(出示視頻“花非花”)
4.介紹歌曲作者黃自。
三、寓教于樂
教唱歌曲
1.先用“lu”模唱。
2.按節奏讀歌詞。
3.學生輕唱歌詞。(注意音準,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較強的氣息控制。延音記號,2處1拍半,結尾1處3拍)
4.完整唱詞。(有強弱的演唱,首先要注意弱音開頭,不要唱的太重,中間部分的由強到弱,結尾部分的漸弱要控制好,每一句的吐字要掌握好)
5.學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意境。
在學唱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每個字的字頭可唱得稍為、虛幻而柔美些,體現、朦朧詩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變化。注意氣息的運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無覓處”的漸慢與漸弱的處理,氣息要控制好。
四、創造表現
1.請生討論這首詩的意思,發表自己的看法。
2.師總結,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詩中的惆悵柔美,對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3.再唱歌曲,用歌聲表達詩中的惆悵柔美。
4.請生說說歌中的P和漸弱起的作用,師總結。
5.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分組演唱。
五、拓展延伸
1.請生自己編一首小詩或者用自己編的小詩和自己喜歡的詩句填入歌曲,進行創編。
2.小組間評價反饋。
六、完美結課
請同學們課后用正確的歌唱姿勢、準確的呼吸方法,認真體會歌曲的含意,準確詮釋表達作品。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音樂與詩歌結合得完美貼切、珠聯璧合,對以我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聲樂作品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學生能夠詠唱三首古詩詞,知道珍惜光陰和美好事物的道理。學生能夠用頭聲位置、有氣息支持的聲音背唱《花非花》。學生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并結合力度記號進行有感情的演唱。
總體來說,在“詠唱古詩詞”環節的教學中,可通過分析詩詞、朗讀詩詞進而分析音樂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也可采用引入有關詩詞或文學作品的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情境設計導入反響熱烈在課堂初始即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掌握技能,同時還可以通過教師的語言、講解技巧、儀態、肢體示范動作等,讓學生學到技能方法;練習效果突出根據對學生不同方式的發聲訓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學生分小組學習、互動設計反饋較好在氣息練習、發聲練習、找重難點、解決重難點時,學生的團隊合作、互動的環節,不僅讓學生真正體驗了唱歌的技巧,學習的方法,更懂得了合作的快樂,培養了學生日后工作中所需具備的技能。學生互評效果好,學生上臺表演完,都要進行學生互相評價,老師最終點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專業點評能力,共同學習。
不足之處:學生自己發揮的機會太少,不能充分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主,仍然有些被動。
【《花非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花非花》教學設計06-08
白居易的花非花05-08
《花非花》的賞析12-30
花非花原文賞析06-30
花非花原文及賞析03-07
歌曲《花非花》教案02-21
白居易的古詩《花非花》12-19
花非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9-27
《花非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5-15
《花非花》音樂教案及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