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教學設計

時間:2025-01-07 16:39:58 飛宇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普通話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普通話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普通話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普通話教學設計 1

  活動目標:

  1、使學生明確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

  2、教育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堅持講普通話。

  3、希望學生能互相督促、互相鼓勵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對不講普通話的現象勇于指正。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主題。

  我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語言不通,方言隔閡阻礙著社會交際,現代化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項事業也難以順利進行.因此推廣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如果你想與人交流,你應該說普通話;如果你走出廣州,你要說普通話;如果你想做國際人,你必須學會說普通話!

  南方有一位商人在一次與北方商人的業務談判中,對北方人說:“我們公司決定薄利多銷。”北方人聽不明白。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交流,無奈之下,因而,他失去了一次賺大錢的'機會。

  a: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b:為了大家都能聽懂對方講什么,我們都請講普通話。

  a、b(合):《推廣普通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小小論壇。(大家舉例講講說普通話的好處)

  三、順口溜朗誦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誰能說準四十,十四,四十四,誰來試一試,誰說十四是四十,就打誰十四,誰說四十是細席,就打誰四十

  2、板凳寬,扁擔長,板凳比扁擔寬,

  扁擔比板凳長,扁擔要綁在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扁擔偏要板凳讓扁擔綁在板凳上.

  四、班主任發言。

  今天的班會開得很成功!語言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文化素質,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更應該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學好我國的語言。如果你想與人交流,你應該說普通話;如果你走出廣州,你要說普通話;如果你想做國際人,你必須學會說普通話!

  為了自己的明天從今天開始努力學習普通話!同學們,請講普通話,讓我們用心去感受祖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吧!

  普通話教學設計 2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1、明確“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字”的重要性。

  2、積極主動的堅持講普通話,寫規范字。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調查、分析、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2、希望學生能互相督促、互相鼓勵養成講普通話,寫規范字的習慣。對不講普通話,不寫規范字的現象勇于指正。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讓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并形成參與、合作與分享的意識。

  2、通過活動,引起學生的現實關注。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美。使我校的語言環境變得越來越美好。

  二、活動準備

  1、讓學生上網搜集關于這方面的資料。注重知識搶答。

  2、在自己的生活社區里尋找不規范的字。

  3、以組為單位自己準備一個節目,內容要關于講普通話,寫規范字的。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課題準備

  在歡快的音樂中主持甲(以下簡稱甲)講故事。

  南方有一位商人在一次與北方商人的業務談判中,對北方人說:“我們公司決定薄利多銷。”北方人聽不明白。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交流,無奈之下,南方商人只得將要說的內容“我們公司決定薄利多銷”這句話寫在紙上。但是他的文化水平不高,短短的一句話竟出現三個錯別字,因而,他失去了一次賺大錢的機會。

  乙: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想到了什么?

  引出班會主題: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

  甲、乙(合):《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的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快樂競賽,明確意義

  甲:當你走在僻靜的鄉間小路上與人親切交談。

  乙:你是否想過你該用什么語言進行交流?

  甲:當你穿越繁華的大街之中欣賞街頭美景時,

  乙:你是否留意街面上那五花八門的廣告標牌?

  甲、乙(合):那么今天我們就來關注“語言文字”的知識吧!

  甲:首先進行普通話知識問答。

  乙:1)普通話中的“普通”二字什么意思?“普通”二字是“普遍通行”、“共通”的意思

  甲:2)什么叫做普通話?它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乙:3)新時期推廣普通話的方針是?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

  甲:4)國家規定的普通話宣傳周的時間是?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為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乙:每年的9月第3周是普通話推廣周今年已經是第13個了,我國為什么要花大力氣推廣普通話呢?那是因為普通話對于我們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作用。甲;是呀,作為新時代學子的我們更應該牢牢掌握好語言文字。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為弘揚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也為我們自身的文化素質的提高,將祖國的語言說得更美,用得更好;將漢字用得更規范,寫得更優美,做一名合格小學生。

  (4)交流方法甲: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大家還有沒有講好普通話的好方法呢?應該多練習朗讀,還應該多練習讀愛錯的.字,還要區分平舌翹舌音、邊音和鼻音……

  甲:是呀,就讓我們從生活中坐起,講標準普通話——

  乙:做文明好好少年!

  (三)書法比賽,共同評價

  甲:剛才同學們的表演既精彩,又陶冶了我們。

  乙:我們在興奮之時,覺得一定要阻止那些不講普通話不寫規范字的行為。

  甲:是呀,我們在上學期還開展了“使用規范字”的調查活動。為了規范語言文字,我們不僅要查看他人,更應從我做起。同學們,你從前在這方面做得好嗎?

  乙:那么,我們現在來賽一賽?賽什么?就賽寫“1-10”這幾個阿拉伯數字的大寫字吧!

  甲:同學們,可別小看這幾個字,要求字跡工整,書寫正確。

  乙:我想向大家提個建議,請我們的老師也加入我們比賽的行列中,好嗎?(全對一個同學本組獎10分,不論誰錯一個字扣本組1分)(書法展評,自己報分)

  (四)教師小結,課后實踐

  甲:我們今天的活動場景真的令人感悟!

  乙:是呀!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字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

  甲:其實,我們的課堂上,同學與老師的學習交流就是使用普通話。

  乙:那么,課下同學們之間的內心溝通也應使用普通話。

  甲:你們看,我們的書本里、報紙里從工整的的字跡里找不到錯別字的身影,

  乙:對呀!不通順的句子更是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甲:如果都能這樣,人與人的交流將變得暢通無阻,

  乙:如果都能這樣,人們之間便少了一層隔膜,多了一份友善,

  甲:如果都能這樣,世界將變得多么美好!

  甲、乙(合):下面請同學們以熱烈的掌聲請我們的班主任為我們的班會作小結!

  班主任:今天的班會開得很成功!語言和文字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文化素質,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更應該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學好我國的語言和文字。同學們,請講普通話,請寫規范字,讓我們用心去感受祖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吧!

  主持人:現在我代表同學們感謝老師給予我們的支持與肯定!也請同學們迅速成立啄木鳥小組,迅速開展啄木鳥活動,消滅街頭巷尾的錯別字!

  甲、乙(合):今天的班會到此結束!(音樂起)

  普通話教學設計 3

  活動目的:

  1、認識到說好普通話的重要性。

  2、引導學生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活動地點:

  三年級教室

  參加人員:

  三年級全體同學及班主任

  活動設計:

  主題:說好普通話,圓夢你我他

  活動過程:

  一、班主任談推普的重要性

  同學們知道什么是普通話嗎?先讓我為你們介紹介紹:普通話是我國通用的語言,它是從現代漢語中發展而來的標準語言,是以北京語言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普通話它吸收、融合其他方言的合理成分,我們不能簡單地把普通話理解為漢語或等同于漢語。由于我國是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有利于維護祖國的統一,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作為新世紀的小學生,有必要學好普通話。

  二、普通話知多少”的搶答比賽活動

  1、什么是普通話?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2、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什么語言?

  漢語是我國的主要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3、今年是第幾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具體時間是哪幾天?

  今年是第十七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具體時間是9月15日到9月21日。

  4、你知道有多少使用漢字的國家?

  除了中國,使用漢字的國家還有越南、日本、朝鮮、韓國等。

  5、本屆推普周活動的主題是什么?

  本屆推普周活動的主題是“說好普通話,圓夢你我他”

  6、我國現在有多少種語言和文字?

  據統計,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的數目可能在80種以上。

  三、繞口令活動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誰能說準四十,十四,四十四,誰來試一試。

  誰說十四是四十,就打誰十四。

  誰說四十是十四,就打誰四十。

  板凳寬,扁擔長,

  板凳比扁擔寬,

  扁擔比板凳長。

  扁擔要綁在板凳上,

  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

  扁擔偏要板凳讓扁擔綁在板凳上。

  藍教練是女教練,

  呂教練是男教練,

  藍教練不是男教練,

  呂教練不是女教練。

  四、猜字謎

  1、主動一點——玉

  2、三橫又三豎,三撇又三捺。

  3、左邊缺點水,右邊滿是水。——冰

  4、口小一點,樣樣都有。——京

  5、一人一寸高,竹在頭上搖。——符

  6、一大一小,一小一小。(每句各打一字,每字各五分)——尖、林

  五、朗誦比賽

  (第一組代表朗誦)雨聲漸漸地住了,窗簾后隱隱地透進清光來。推開窗戶一看,呀!涼云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閃閃爍爍地動著。真沒想到苦雨孤燈之

  后,會有這么一幅清美的圖畫!

  (第二組代表朗誦)憑窗站了一會兒,微微地覺著涼意浸人。轉過身來,忽然眼花繚亂,屋子里的別的東西,都隱在光云里,一片幽輝,只浸著墻上畫中的安琪兒。這白衣的安琪兒,抱著花兒,揚著翅兒,向著我微微地笑。

  (全班朗讀)“這笑容仿佛在哪里看見過似的,什么時候,我曾”我不知不覺地便坐在窗下想,默默地想。

  (第三組代表朗誦)嚴閉的心幕,慢慢地拉開了,涌出五年前的一個印象。一條很長的古道。驢腳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溝里的水,潺潺地流著。近村的綠樹都籠在濕煙里。弓兒似的新月,掛在樹梢。一邊走著,似乎道旁有一個孩子,抱著一堆燦白的東西。驢兒過去了,無意中回頭一看。他抱著花,赤著腳兒,向著我微微地笑。

  (全班朗讀)“這笑容又仿佛是哪兒見過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第四組代表朗誦)又現出一重心幕來,也慢慢地地拉開了,涌出十年前的一個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到衣上來。土階邊的水泡兒,泛來泛去地亂轉。門前的麥壟和葡萄架子,都灌得新黃嫩綠地非常鮮麗。(節選冰心《笑》)

  六、生活中如何推廣普通話

  1、掌握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主要工具,只要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漢語拼音,就會加快學習普通話的速度,提高發音的準確性。

  2、掌握本地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差別。

  3、平時多與用普通話交流的人接近和溝通

  七、班主任總結

  普通話是我們的國語,作為一個中國人,連基本的國語都講不好,又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立足,又如何把普通話推廣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作為新世紀的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除了學好文化知識,還應該自覺的學好普通話。

  普通話教學設計 4

  班會時間:

  20xx年9月19日

  參加人數:

  50人

  主持人:xxx

  記錄員:xxx

  班會地點:

  高一(7)班教室

  班會主題:

  規范語言文字塑造文明形象

  班會目的: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國家,需要確立、普及共同語以保證交際暢通。而推廣和普及普通話,有利于增進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交流,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推廣普通話的目標尚未實現,還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因此要大力推廣普通話。讓學生能在學校自覺的使用我們的母語,而且要正確規范的使用。

  班會形式:

  小品表演、詩歌朗誦、問題搶答、自由發言

  班會準備:

  小品表演由文藝部負責;

  詩歌朗誦由語文科代表負責;

  問題設置及其答案由宣傳委員負責;

  每位同學都要為推廣普通話獻計獻策。

  班會程序:

  主要是讓學生在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自己組織、自己學習,讓他們能切身體會說普通話的重要性,并且能自覺的將普通話,思路如下:

  1、用上海地區的方言表演小品;

  2、由小品導入普通話的.重要性;

  3、通過“普通話知多少”的搶答方式了解講普通話的必須性;

  4、通過詩歌朗誦去品嘗中華民族文字的精深與優美;

  5、在生活中如何推廣普通話;

  6、班主任總結。

  普通話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準確理解和掌握普通話的概念,了解普通話的形成和重要性,以及各方言的特點。

  【教學內容】

  ⒈、普通話的概念

  ⒉、普通話的形成

  ⒊、各方言的特點

  【知識點】

  普通話的概念,各方言區的劃分。

  【重點】

  普通話的概念

  一、普通話

  ⒈、 什么是普通話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

  ⒉、普通話語音的特點

  普通話有聲母21個,韻母39個,聲韻相拼形成四百多個音節。聲調有四個,陰、陽、上、去加上兒化韻的變化也不過一二千個。音節中雙音節詞占多數,沒有特別難發的音節,和古代漢語及某些方言比較簡單得多,是較容易掌握的。

  普通話音節中元音占主導地位,元音樂音成分多發音響亮、悅耳。輔音中清音占優勢,四個聲調中高音成分多,變化明顯,使語言有抑揚頓挫的.音樂色彩,節奏感強,而且普通話的雙音節、三音節、四音節詞有約定俗成的輕重格式,節奏明朗,富有韻律,兒化也給語音帶來柔美、細膩的感覺。再加上雙聲、疊韻、疊音的一些詞更顯出普通話語音的音樂性。

  二、普通話的形成

  漢代以前人們就使用著一種在口語基礎上形成的統一的書面語——文言文。

  唐宋時期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一種接近口語的書面語——白話。宋元以來的白話文學使白話取得了書面語言的地位。隨著白話小說、戲曲、話本等文學作品的流傳,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廣。

  金朝以后,元、明、清、民國都曾建都北京,北京成了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促進了北京話的完善和發展。從元朝開始,北京話已作為“官話”在官方或非官方的交往中使用。到了明、清,由于政治力量的變化,經濟文化的發展,白話小說、戲曲受北京話的詞匯和語法的影響很大,“官話”隨著白話文傳播到各地。至此,北京話在整個社會交往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20世紀初,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后,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高漲,掀起了“國語運動”和“白話文運動”,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出現了大量優秀的白話文文學作品。在口語上“國語”代替了“官話”。那時的國語實際上已經成為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漢民族的共同語。

  新中國建立以后,各民族加強了團結和交往,經濟和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確立規范的民族共同語成了迫切的需要。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50年代中后期正式確定了漢民族的共同語為普通話,并頒布了方針和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驟向全國推廣普通話。

  普通話教學設計 6

  教學的具體目標

  1、了解普通話沿革歷史

  2、認識到說好普通話的重要意義,

  3、制定普通話訓練計劃。

  教學重點重點:認識到學好普通話的意義

  教學難點難點:制定普通話訓練計劃

  課外作業筆記:普通話學習的意義;普通話訓練計劃。

  教學后記

  教學過程設計

  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開放的

  導入第一課時

  前奏:寒假回顧(使用普通話)(15分鐘)

  老師注意給學生的發言做一總結,或提煉提綱。

  一、由生活中的一些笑話說明說好普通話非常重要。(多媒體)(10分鐘)

  1、賣魚的扯著嗓子一個勁地叫喊著:"魚啦,魚啦。"旁邊一個賣棗的也不甘示弱,緊接著嚷:"糟(棗)啦,糟(棗)啦。""魚啦。""糟啦。""魚啦。""糟拉。"賣魚的越聽越不對勁,覺得賣棗的好像有意跟他作對,于是兩人吵了起來。

  2、牛老伯在大聲叫賣:"賣月餅了,四塊錢十個。"很多人都圍上去買這"便宜"月餅,到付錢時,才明白老伯的月餅是十塊錢四個。

  3、春花遇見一個朋友帶著兒子逛街,忙上前打招呼,并贊道:"這個小狼孩(男孩)長得真可愛。"

  4、村長在村民會議上說:"兔子們,蝦米們,咸菜太貴,不要醬瓜,要豬蹄。"把他的方言譯成普通話是:同志們,鄉民們,現在開會,不要講話,要注意。

  二、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體會一下自己的方言中哪些地方容易引起誤解。(5分鐘)學生發言:

  我的寒假生活

  體會普通話發言

  讀笑話,體會。

  個性創作

  意識引導

  模擬創作

  激發興趣

  核心過程推進

  三、了解普通話(出示多媒體)(10分鐘)

  普通話,即現代標準漢語,又稱國語、華語,指通行于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臺灣、海外華人的共通語文,為現代漢語共通的交際口語與書面語。普通話基于現代北方漢語的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并作為官方、教學、媒體等標準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臺灣地區的官方語言,是新加坡共和國四種官方語言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非官方語言)的法定地位。

  第二課時

  四、了解普通話的歷史沿革(多媒體)(15分鐘)

  漢語自古以來有方言同時也有共同語言。

  春秋時期:孔夫子時代--雅言(洛陽雅言為標準)。

  漢代:通語。從秦漢開始,黃河沿岸的中原人陸續向南方遷移,把河洛古語帶到南方。

  晉代:北方朝代一般以洛陽話為標準音,南方一般以建康話為標準音。西晉后的北方話是北方游牧民族學習漢語和留在中原的漢民族和北方少數民族語言融合的產物,初步形成北方話。建康話是南遷的晉王室的語言和當地語言融合形成的,也是今天吳語的源流。

  隋朝:定都長安,編著《切韻》,音系為參考洛陽話和建康話為主。

  唐代:在《切韻》的基礎上,制定《唐韻》作為唐朝標準音,規定官員和科舉考試必須使用唐韻。

  隋唐時代,江南經濟躍居全國前列,又是南朝時代的文化中心,因此吳語仍然有一定流行度。金陵話、蘇州話和揚州話都是當時吳語的代表。

  宋代:在《唐韻》的基礎上,制定《廣韻》。

  元朝:以大都話為基礎,制定《中原音韻》,作為標準音。并且廢除《廣韻》的標準音地位。這樣,中國北方的方言有朝著大都話靠攏的趨勢。

  明代:朱元璋將南京話為基礎的《洪武正韻》作為標準音,南京話也是南方官話的代表。

  清代:雍正帝在(1728年)設正音館,制定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官話"作為標準音,

  教案

  清朝末年:"國語"成為民族共同語的一個正式稱呼。1920年國語推行不到兩年就爆發一場當時名之為"京國之爭"(指京音和國音)的大辯論。問題的起因就在于國語標準音。支持國音和支持京音的分成兩派。國音是主要"以京音為主,兼顧南北"。京音是"純以北京話為標準"。1932年根據新國音編纂的《國音常用字匯》由民國政府教育部公布,對國音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含義做了進一步的說明,即""所謂以現代的確北平音標準音者,系指現代的北平音系而言,"并非必字字尊其土音"。

  近代的"普通話"一詞,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來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話"的說法,并與茅盾就普通話的實際所指展開爭論。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大眾語運動和國語運動,北京語音的地位得到確立并鞏固下來。

  上世紀50年代,為了突出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為了突出我們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決定不采取國語這個叫法。如果叫國語的話,擔心會被誤解為把漢語凌駕于國內其他民族之上。經過研究最后決定叫普通話。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范化而努力》的社論,文中提到:"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使得普通話的定義更為科學、更為周密了。其中,"普通話"三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普通話"一詞開始以明確的內涵被廣泛應用。普通話的語法以魯迅、茅盾、冰心、葉圣陶等人的著名現代白話作品為規范,并且還必須是這些現代白話文中的"一般的用例"。目前,普通話以《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為準。

  五、普通話和北京話的區別(10分鐘)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指的是以北京話的語音系統為標準,并不是把北京話一切讀法全部照搬,普通話并不等于北京話。北京話仍有許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蝴蝶(hudie)"說成"hudiěr",把"告訴(gaosu)"說成"gaosong",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區的人難以接受。另外,北京話里還有異讀音現象,例如"侵略"一詞,有人念"qīn lue"、也有人念成"qǐnlue";"附近"一詞,有人念"fujin",也有人念成"fǔjin",

  就詞匯標準來看,普通話"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指的是以廣大北京話地區普遍通行的說法為準,同時也要從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詞語。北京話詞語中也有許多契丹各地的土語,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說成"晚半晌";北京不少地區將"玉米"稱為"苞米",將"肥皂"稱為"胰子"。所以,不能把所有北京話的詞匯都作為普通話的詞匯,要有一個選擇。有的非北京話地區的外來詞匯有特殊的意義和表達力,北京話里沒有相應的同義詞,這樣的詞語可以吸收到普通話詞匯中來。例如"搞"、"垃圾"、"尷尬"等詞已經在書面語中經常出現,早已加入了普通話詞匯行列。普通話所選擇的詞匯,一般都是流行較廣而且早就用于書面上的詞語。

  普通話的語法標準是"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這個標準包括四個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范;"白話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現代白話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話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話的書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語基礎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語,而是經過加工、提煉的語言。學生視覺映像

  交流

  再映像

  在交流

  學生了解普通話歷史沿革過程。從總體上對我國語言的發展變化做到心中有數。

  復述各個歷史時期的漢語共同語的名稱

  了解普通話和北京話的區別

  大概說出其中的區別視覺映像能力訓練與檢測。

  觸動課堂

  了解歷史

  開放的

  延伸六、中職生與普通話(10分鐘)

  普通話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普通話概念以及語音方面的特點。

  ②了解生活和學習中造成字音誤讀的原因,從而掌握避免和糾正常用字字音誤讀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學生搜集材料,整理出本地方言與普通話的主要語音差異,弄懂普通話與本地方言的語音對應規律,準確掌握普通話語音。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漢語語音的魅力,增強對母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準確學習普通話語音;掌握避免和糾正常用字字音誤讀的方法。

  教學時數:

  四課時

  第一課時:中華正韻:漢語普通話語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選一段課文,讓學生分別用方言和普通話朗讀。讓學生認識到普通話的重要性。并讓學生指出其普通話朗讀中讀的不標準的地方。

  二、簡介“普通話”

  多媒體出示“普通話”的定義。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語標準語。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全國各民族通用的語言。

  三、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中華正韻:漢語普通話語音》一文,思考下列問題:

  ①漢語語音的特點——具有很強的規律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②漢語普通話的聲調具有哪些特點?

  ③北京話語音成為普通話語音標準的歷史的和現實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學生閱讀,小組討論:

  3、小組派代表回答,如有必要,教師適當補充。

  4、生自行研習“聲母表”和“韻母表”,思考下列問題:

  ①聲母和韻母是怎樣排列的`,你從中發現了怎樣的規律?

  ②聲母和韻母的組合有著怎樣的規律?請舉例說明。

  5、小組討論:

  6、各小組選派代表發言。

  7、如有異議,各小組之間大討論,教師點撥,達成共識。

  四、當堂訓練:

  運用繞口令練習普通話發音。(見《積累與應用》第1題)

  第二課時:普通話語音學習中的方言干擾及其規律

  一、檢查上節課內容

  二、強調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

  多媒體出示:

  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是我國基本的語言政策之一推廣普通話,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國家和民族團結的需要,也是現代漢語發展的必然要求。《憲法》第十九條: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黨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第八條:要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大力推廣普通話。

  三、學習新課:

  1、學生自行預習《普通話語音學習中的方言干擾及其規律》,思考下列問題:

  ①港臺話普通話與正規的普通話有哪些區別?請舉例說明。

  ②江蘇有哪些方言區,它們與普通話存在哪些差異?請舉例說明。

  2、小組內部交流,派代表發言。

  3、各小組交流,加強對此方面的認識。

  4、師生共同明確:

  (多媒體出示)

  5、搜集材料,整理出本地方言與普通話的主要語音差異。

  ①小組討論,派專人記錄、整理。

  ②各小組相互交流。(多媒體出示)

  鞋(xié—hái)水(shuǐ—xuǐ)家(jiā—gā)孩(hái—xiá)

  ③師生共同整理:(多媒體出示)

  A.平舌、翹舌不分。(zh、ch、sh與z、c、s不分。)

  B.前鼻音、后鼻音不分。(in和ing;en和eng不分。)

  C.鼻音、邊音不分。(n和l不分。)

  D.聲母、韻母、聲調發生變化,尤其入聲字較多。

  四、當堂訓練:(多媒體出示題目)

  第三課時:字音誤讀兩種

  一、導入:

  考綱解讀:

  《考試大綱》對本考點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識記現代漢語字音”,能力層級為A。近年來,都只考識記,不考拼寫,主要考查多音字、形似字和其他易誤讀的漢字。

  二、學習新課:

  1、學生自學《字音誤讀兩種》,思考下列問題:

  ①聲旁異讀有哪些情況?請舉例說明。

  ②哪些多音字易讀錯,請舉例說明。

  2、小組內合作解決:

  ①各成員各抒己見,專人記錄。

  ②主持人歸納總結。

  3、小組間交流:

  ①各組代表發言,要求別人已講過的不得重復。

  ②如有錯誤師生共同指正,教師簡單評價各組情況。

  三、歸納其他誤讀情況:

  1、思考:在平時的學習中還有哪些字音易誤讀?造成各種誤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2、小組討論解決。

  3、代表發言,教師評價補充。

  四、方法指導:(多媒體出示)

  應注重積累。平時,盡量用普通話進行表達,積累易誤讀字的讀音。此外,還可根據漢字結構及漢字特點,摸準規律、掌握識記技巧。

  1、漢字是表意文字,意義不同,讀音也不同,因而一個字常常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有的是同義多音字,這種情形就可根據口語和書面語不同去識記。根據記少不記多的原則,只記多音字中某些少見的讀音,如“秘”在國家名“秘魯”中讀“bì”,其余都讀“mì”;“遂”字除“本身不遂”讀suí外,其余都讀“suì”。

  2、漢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根據“形聲”來造字的。一般形旁表義,聲旁往往與讀音有關,可有的形聲字聲旁中聲母、韻母發生變化,含有某一聲旁的字也就不一定讀某一聲旁的音了。因此,不宜只認半邊字,去判斷其讀音。針對這種情況,盡量用標準讀音去讀,并勤查工具書。

  3、漢字中有很多形體很近,有的音不同,有的義不同的字,即形似字。在認讀時應仔細辨識。

  最后,由于受各地方言音影響,也易造成誤讀。針對這種情況,一定要有針對性地用普通話的標準讀音來矯正所在方言區的讀音缺陷。

  五、實戰訓練。(積累與應用練習)

  1、完成書后2、3、4題。

  2、講評練習:

  六、小結:

  通過幾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了講普通話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更應認識到,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也是非常驕傲的事情。

  板書設計:

  1、北方方言(官話)

  2、吳方言(江南話或江浙話)

  3、湘方言(湖南話)

  4、贛方言(江西話)

  5、客家話

  6、閩方言

  7、粵方言(廣東話)

  普通話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7個,

  練習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鞏固聲母的認讀能力提高拼讀的能力。知道學習拼音對于學習普通話的意義,自覺學習和運用普通話。

  2、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語文學習是個整體推進的過程,每個環節都應體現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發展。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提高能力,而且要掌握方法,在學習中個性得到體現受到關注。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每個環節都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方法的積累。

  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教學過程中要使用計算機和制作的課件配合教學。使用實物投影儀。計算機軟件增添趣味性使教學活動更直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物投影儀在學生書寫活動中可以幫助進行評價,起到激勵的作用。

  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師設置的教學任務是朗讀課文、復習聲母,認讀生字錄音機、方言錄音

  (二)整個教學過程的敘述

  1、談話導入:

  老師用方言向同學們問好,引發同學的議論,引出課題,師生板書部分課題,認讀說話兩個生字。(板書說話兩個字,其他的字用字卡貼出來。)

  [用方言問好在課堂上是沒有過的,同學們一定會覺得有趣或覺得奇怪,由此引發議論引出本課的課題。在板書課題時認讀生字說話,將認讀的任務分散在不同的環節中。]

  2、學習課文:

  (1)復習聲母,練習拼讀,了解拼音的作用。

  ①拼讀說、普、話三個字的拼音。思考學習拼音的目的。

  [經過討論明確:學習拼音是為了幫助認字,學好普通話。]

  ②(出示課文,每個字上有拼音,聲母是紅色。)認讀聲母:先自己讀一讀,再用咬耳朵的方式同位之間說說。

  ③在課文中用○找自己會拼的音節,再拼給小組內的同學聽。

  ④想想學習拼音是為了什么。(幫助學生明白拼音的作用。)

  (2)學生們自讀課文,找出不會的字用標出來。

  在讀文之前想想再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什么方法。

  (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復習聲母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自己會拼的音節,再拼給小組內的.同學聽,既練習了拼讀又使學生感受學好拼音對幫助識字的意義。了解了學習拼音對于學習普通話的意義,自覺學習和運用普通話。]

  (3)聽錄音讀文,跟錄音讀文。

  (4)自讀課文想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估計學生對說話不能猜謎語不太了解,用兩個人的方言錄音讓他們猜一猜。幫助學生理解句子。)

  (5)練習背誦。

  3、認讀生字:

  (1)文中識字:

  屏幕上顯示課文,要認讀的字呈紅色顯示。

  (2)詞中認字:

  屏幕上出現:說話大風唱歌不像不能有的(指名請同學讀,2~3個同學讀后,請會讀的同學起立讀。)

  [學習生字要在語言環境中進行,從課文中逐步脫離出來縮小范圍。]

  (3)運用中鞏固識字:

  屏幕上出現生字:

  說話風唱像不能

  ①同位互相讀一讀

  ②屏幕上出現詞語:

  小說話語對話風雨歌唱不要只能

  小組合作學詞,用詞說話,每個組選代表匯報。

  [組內的代表選識字少、或是不愛表達的同學。要求組內同學幫助他準備。這樣不僅給這些同學機會,而且使組內的同學能有幫助別人的機會。]

  4、擴展活動:小小播音員(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朗讀兒歌、謎語、繞口令等。)

  [各組派代表抽取朗讀的內容,以小組為單位準備之后進行比賽。以小話筒作為播音員的獎勵。目的在于豐富學生認讀內容,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賽前提示:凡是全組參加,方法靈活,形式新穎的,可以獎勵金話筒。]

  5、評議本課:

  [請學生自己來評價這一課的情況。其中包括評價老師、評價同學、評價自己、評價小組合作情況等等。培養學生客觀看待自己看待別人。]

  [過程說明:這是一篇語文課的課文的一課時。學生分成68人一組,每組包括能力不同的學生。組內有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簡單的組織。學生在運用鞏固的環節中匯報時,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一下子說不全或說不對,允許同組的同學幫助補充。在擴展活動中,學生對設計新穎的形式可能有困難,在小組準備的時候,老師要到組內給以啟發。]

  普通話教學設計 9

  一、活動目標:

  1、 感知方言南腔北調的趣味性,知道學說普通話的重要性

  2、 學習簡單的采訪調查方法,并能大膽交流

  二、活動準備:

  地球儀、地圖、話筒、錄音磁帶

  三、過程:

  (一)、教師用方言向大家問好,引出課題。

  1、 用方言:大家,下午好!

  2、 請小朋友說說是什么意思?跟平時上課時說的話一樣不一樣?

  3、 老師講的那句是方言,方言就是每個地方的.語言,就是家鄉話,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講的話不一樣,比如:桐廬人講桐廬話,分水的人講分水的話,深澳人講深澳話,這就是方言

  (二)、請小朋友上臺來講一講方言:

  1、 你會講方言嗎?你怎么說的?請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聽?

  2、 請小朋友猜猜每位小朋友講的方言的意思。

  (三)、請幼兒對現場老師采訪交流:

  1、 聽了小朋友講了各種各樣的方言后,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秘密,今天在坐的每位老師也會講很多的方言,你們想不想聽?現在就請小朋友對現場的老師進行采訪,做一名小小記者,那么怎樣做好這個記者呢?你要做兩件事:

  ① 、向老師提問:您是哪里人?

  ②、向老師學一句方言:“你吃飯了嗎?”

  2、 學好后我們還要請小記者開始行動。

  四、出示中國地圖,播放幾種方言(上海、香港、四川、湖南、江西……)

  1、 聽了小朋友和我們老師的方言,讓我們再來聽聽其他地方更多的方言。

  2、 播放錄音,每放一種請小朋友猜一猜,并在地圖上指出。

  3、 總結:在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國好大好大,地方好多好多,方言也有很多種類,有些方言我們意思也不懂。

  五、講一兩個關于方言的笑話:

  下面我就講一個因為聽不懂方言而鬧出的笑話,請小朋友仔細聽聽,聽完告訴老師,你想到應該怎樣做?

  六、幼兒討論:推廣使用普通話。

  普通話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了解兒歌內容,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鼓勵學生背誦兒歌。

  2、明確學拼音是說好普通話的基礎,培養學生自覺學習和運用普通話的意識,從而激發學生說好普通話的強烈愿望。

  3、結合兒歌指導認識6個生字。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good morning

  剛剛老師說了一句英語,小朋友們的反映真快啊!

  下面咱們一起來看一段有趣的動畫片,相信大家一定會非常喜歡的。(播放四川方言版貓和老鼠)

  這是什么動畫片?你們聽懂他們說的話了嗎?

  老師再放一段動畫片,看看這次大家能聽懂嗎?(普通話版紅貓藍兔七俠傳)

  聽懂了嗎?動畫片里說的是什么話?

  對了,是普通話。請同學們看老師手中的拼音卡片,誰會讀?真棒(出示:普通話)這三個字就是普通話。只要我們學會了祖國的共同語普通話,走到哪里都可以進行交流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兒歌大家都說普通話。

  (二)整體感知、認識字詞:

  1、課件出示課文,師范讀課文。

  2、要說好普 通話 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拼音寶寶的幫助課可大了,今天拼音寶寶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和它們打打招呼好嗎?

  3、你們想自己讀讀課文嗎?好,請你輕輕地打開書,拿出你的小手指著課文讀一讀,老師有一個要求:如果你遇到不認識的字,可別忘了和那些紅色的拼音寶寶打打招呼呀!

  4、老師聽到大家讀得真棒!那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他讀得怎么樣?

  3、生字寶寶帶著自己的好鄰居,它們手拉手組成一個詞,讓我們來讀一讀。

  4、生字寶寶從詞語中跳出來了,讓我們和它們交個朋友吧!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

  5、生字寶寶跳到了大屏幕上,誰認識?

  6、除了在這首兒歌里,在生活中你還在哪里遇到過這些字呢?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

  (三)自主學習、理解課文:

  1、現在字寶寶又回到了兒歌中,請小朋友們再次練讀。這一次老師要求大家讀準字音,讀得流利。

  2、小朋友們真的非常棒,老師非常喜歡你們,現在你喜歡哪句話就把哪句話讀給大家聽。

  (1)風有風的話

  聽,老師這兒刮起了秋風,呼—呼—,好象在說秋天來了,秋天來了。你那里刮起了什么風呢?

  老師帶來了風的聲音,注意聽。(課件播放:風聲)

  (2)鳥有鳥的話

  鳥怎么說話呢?它好象在說什么呢?(課件播放:鳥聲)

  3、大自然里的事物真是非常的.奇妙,它們都有各自的語言,那你還知道自然界里哪些事物會說話呢?

  4、剛才同學們說得真是太棒了,老師越來越喜歡你們了。大自然里的事物說話的聲音真是好聽,那我們中國人應該說什么話才能讓別人聽清楚呢?

  5、那好,讓我們大家一起用最標準的普通話,把這首兒歌背一遍,你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老師給大家配上優美的音樂。

  (四)課后延伸:

  小朋友們表演得真好,老師真是佩服大家,聰明的中國人擁有真么優美的普通話,現在全世界有很多人在學普通話,在講普通話。老師為大家找了幾條宣傳普通話的標語。(課件出示)

  小朋友回家之后,收集幾條這樣的標語,做個普通話的推廣員,讓我們的普通話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普通話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了解普通話的重要性。

  2、使學生在實踐調查中鍛煉自己,提高學習、研究、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注重實踐,在實踐調查中鍛煉自己,提高學習、研究、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語文學習中,普通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師現在要考考你們,看誰的普通話說的好。

  二、自由分組,進行調查

  1、填寫調查記錄

  2、調查對象

  身邊的親戚、朋友。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同學老師和左鄰右舍。

  3、調查方法

  觀察和采訪

  4、調查內容

  我們這個地方那些字的發音不準確?

  在人們口語中有哪些方言?

  誰的普通話講的好?

  三、課后拓展

  1、幫助別人糾正發音,學習普通話。

  2、搞一次普通話的宣傳活動。

  普通話教學設計 12

  第一章概 述

  第一節 普通話與方言

  課程內容:探究普通話與方言

  參考教材:《普通話與口語訓練》(校本教材)

  課程安排:4課時

  活動過程:

  第1-2課時

  一、導入學習情境

  導語示例1:央視播放的電視連視劇《閑人馬大姐》,同學們看過沒有?喜歡嗎?(讓學生說明原因)這部電視劇在語言上有沒有顯著特點?(北京方言)由此導入。 導語示例2:喝水(hē fěi),大樹(dà fù),有誰聽懂了這兩個詞的意思?其實它們指的是喝水和大樹。這種語言方式有別于普通話,屬于方言。

  二、聯系文本,整合探究

  1、摘讀文本并思考:你是怎樣理解方言的?

  明確:方言有兩類:一種是地域方言,另一種是社會方言。地域方言背后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對生活在某一特定區域的人群心理上與情感上的凝聚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特別在異地他鄉,一張口就知你是山東人還是東北人等等,所以“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社會方言帶有職業性和身份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種新興的社會方言——網絡語言也走進人們的生活。

  2、整合信息,采集方言(請一位學生當主持人)

  ①將課前同學們采集的方言進行展示。

  采集的方言包括當地地域方言和網絡方言,例如普通話里的這邊,泰安說成“這窩”,德州說成“這旮旯”。網絡語言里的“88”表示再見,“斑竹”表示“版主”,

  “521”表示“我愛你”等等。也可讓學生用熟悉的方言講故事或諺語,進一步體會該種方言的特點。例如:大樹底下喝涼水,真舒服(dà fù dǐ xià hē liáng fěi,zhēn fū f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多媒體播放下載的方言歌曲(如《貓和老鼠》)等。

  ②討論問題,探究解難——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提出問題并討論問題,例如: 問題一:有人認為方言有礙于祖國語言統一,你的觀點如何?

  問題二:推廣普通話會消滅方言嗎?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

  問題三:以粵語歌曲廣泛流傳為例,思考經濟發達以及名人效應是否影響方言的廣度?

  問題四:如PK、MM這樣的網絡語言能否出現在公共媒體中?如何推廣使用? 各組推薦一人進行交流,教師總結。

  三、布置作業

  1、整理網絡語言并寫出書面總結或報告。

  2、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后選取其中一個問題或角度談談自己自己的認識。注意:①觀點要明確。②論證要充分。③至少600字。

  第3-4課時(討論與欣賞課)

  第3課時—— 討論話題:推廣普通話會消滅方言嗎?

  二者相依共存而非相互排斥

  【相關材料】

  記者:有人擔心一些強勢方言如粵語、東北話、以上海為中心的吳方言等會影響普通話的推廣,也有人擔心推廣普通話會消滅方言,使方言的實用價值消失、方言承載的地域文化萎縮。那么,如何認識和處理推廣普通話與方言的關系呢?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語委咨詢委員會委員陳章太:我們的態度是大力推廣普通話,同時采取必要的措施積極保護方言。

  2001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在地方曲藝、影視等藝術形式中需要使用方言的可以使用。這是有道理的,地方曲藝如果用普通話說唱,就沒“味”了。但是,我不贊成“保衛方言”的口號和一些地方準備

  為方言立法的設想,因為方言并沒有受到侵犯。理想的境界應該是,該說普通話時能講普通話,想說方言的時候就說方言。普通話與方言是相依共存、互相吸收、互相豐富、共同發展的關系,不是相互排斥的關系。按照語言發展規律,方言短期內是不會消失的。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語言傳播研究所所長于根元:普通話要積極地從文言、外語、口語、方言中汲取營養。我們從方言中汲取營養、尤其是從北方方言之外的方言汲取營養不夠。例如湖南一帶把說過多次、沒有味道、沒有新意的話叫“口水話、豆腐渣話”,我們過去對這些方言沒有積極吸收。從帶有方言成分的口語中汲取營養的研究和實踐也不夠,應該多從方言中汲取營養,這也是普通話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方面。

  網絡語言對普通話會有沖擊嗎?對語言的新形式要寬容和引導

  記者:近年來,網絡語言被頻繁使用于現實生活交際中,也出現在一些媒體上,甚至出現在部分地方中小學的輔助教材里。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于根元:我們說語言規范,目的和標準都是有利于人們交際。推廣普通話的主要目的也是如此。語言規范更重要的一面是,及時發現和介紹新的好的語言現象。這幾年人們比較關心網絡用語,因為它是新東西,給不少人的用語習慣造成了沖擊。網絡用語指網絡以及相關活動的用語,從詞匯來說,有關于網絡本身的,如“寬帶、網站、首頁、貓”;有關于網絡活動的,如“網上招生、網上報名、網絡政務”;還有常見于論壇和聊天室的,如“斑竹、網管、美眉、東東”,這類比較特別的詞語大概占網絡總詞語的1/10。網絡用語還有不同語體,如網絡新聞、網絡小說。 有人擔心聊天室的某些詞語跑到外面來了。其實,不是跑出來,而是使用范圍擴大了。因為語體、語境、語言使用群體之間總是有一些交叉的,有的詞語適用面較廣。例如,“菜鳥”可能泛指“水平不高的生手”,“大蝦”可能泛指“某個方面的高手”,不過它們的使用也還會受到語體的制約,不會到處去套。日常說的“清一色、翻番”可能源自打麻將的'用語;不少股市用語如“熊氣、套牢”也進入日常用語;“反思、反饋、信息”都是從科技術語來的;“蛋糕、上臺階、練內功”進入了經濟領域??我們應該調查擴大到網絡聊天室外面來的是哪些詞語,原因是什么,情況有哪些,擴大出來用得妥當不妥當,別的領域里有沒有類似的情況。多做些網絡語言的建設和發展工作,也就是做普通話的建設和發展工作。

  陳章太:對于網絡語言現象,我認為應該寬容和引導。作為語言的新形式,網絡語言主要在青少年群體和知識界流行。網絡語言中與計算機有關的專門術語相對規范,而聊天室里使用的語言則隨意性大,應用比較混亂。總的來說,網絡語言變化快、非常靈活,而且比較幽默、簡潔。寬容并非放任,語言是為了方便交流,對于表達清晰、思想內容健康的應該提倡和引導。不必擔心網絡語言對于普通話的沖擊,因為那些生命力強、表現力豐富、思想健康的網絡語言,漸漸地會被普通話吸收,其余的漸漸就被淘汰了。

  布置作業:

  針對本節課的討論,你有哪些想法請寫出來?

  第4課時——欣賞一些方言短片增加同學們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

  第二節 普通話與普通話水平測試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內容和等級劃分

  教學重難點:

  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內容與等級劃分

  教學任務分析:

  教材:《校本教材》P2-5頁;《普通話測試指南》參考內容

  教法:介紹法、練習法

  考核方式:課堂提問與課后練習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1-2課時

  一、普通話水平測試

  一、測試方式——以口試方式進行

  二、測試內容

  1.讀100個單音節字,限時3分半,考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的標準 程度;

  2.讀100個多音節詞語,限時2分半,考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輕 聲、兒化音的標準程度;

  3.朗讀短文,1篇400個音節,限時4分鐘,考查應試人使用普通話朗讀書 面作品的水平;

  4.命題說話,限時3分鐘,考查應試人在無文字憑借的情況下說普通話的 水平,重點測查語音標準程度、詞匯語法規范程度和自然流暢程度。 普通話水平劃分為三個級別,每個級別內劃分兩個等次。其中:

  97分及其以上,為一級甲等;

  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為一級乙等;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為二級甲等;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為二級乙等;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為三級甲等;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為三級乙等。

  三、 給學生提供一份樣卷,讓學生作為參考

  通話水平測試標準試題

  一、讀單音節字詞100個

  茶 惹 窒 拜 肋 否 略 返 群 焚 綁 蒸 屜 頰 滅 鏢 丟 電 瀕 釀 鈴 毒 瓜 拔 拽 劊 短 穗 尊 幢 弓 女 窮 虐 捐 雌

  俊 兇 窘 沙 擇 日 牌 黑 茍 涵 根 旁 乘 憶 掐 掖 瞟 有

  甜 貧 良 頸 凸 垮 叵 踹 傀 湍 聞 瘡 紅 旅 權 啊 惻 買

  嘈 摳 棧 啃 仿 圣 轄 苗 演 泯 湘 澡 努 劃 鎖 暖 雙 松

  余 懸 紫 傲 悔 二 訓 粵 饒 青

  二、讀雙音節詞語50個

  迥然 恢復 紐扣兒 柔軟 漂亮 瓊脂 快樂 差點兒 協商

  捏造 裙子 率領 撒謊 難為 腰鼓 勛章 掛號 粗糙

  僵持 牙膏 捐贈 夸大 必須 掐算 梅花 選擇 努力

  具體 才思 廢除 東邊 挺拔 侵略 順手 主角兒 壟斷

  品種 門牌兒 隱約 舞蹈 團粉 敏感 柴火 昆蟲 俗語

  規模 成績 瘋狂 丟失 博學

  普通話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7個, 練習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鞏固聲母的認讀能力提高拼讀的能力。知道學習拼音對于學習普通話的意義,自覺學習和運用普通話。

  2、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語文學習是個整體推進的過程,每個環節都應體現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發展。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提高能力,而且要掌握方法,在學習中個性得到體現受到關注。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每個環節都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方法的積累。 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教學過程中要使用計算機和制作的課件配合教學。使用實物投影儀。計算機軟件增添趣味性使教學活動更直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物投影儀在學生書寫活動中可以幫助進行評價,起到激勵的作用。

  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師設置的教學任務是朗讀課文、復習聲母,認讀生字錄音機、方言錄音

  (二) 整個教學過程的敘述

  1、談話導入: 老師用方言向同學們問好,引發同學的議論,引出課題,師生板書部分課題,認讀“說話”兩個生字。(板書說話兩個字,其他的字用字卡貼出來。)

  2、練習課文:

  (1) 復習聲母,練習拼讀,了解拼音的作用。

  ①拼讀“說、普、話”三個字的拼音。思考學習拼音的目的'。

  ②(出示課文,每個字上有拼音,聲母是紅色。)認讀聲母:先自己讀一讀,再用“咬耳朵”的方式同位之間說說。

  ③在課文中用○找自己會拼的音節,再拼給小組內的同學聽。

  ④想想學習拼音是為了什么。(幫助學生明白拼音的作用。)

  (2) 學生們自讀課文,找出不會的字用標出來。 在讀文之前想想再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什么方法。 (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3) 聽錄音讀文,跟錄音讀文。

  (4) 自讀課文想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估計學生對“說話不能猜謎語”不太了解,用兩個人的方言錄音讓他們猜一猜。幫助學生理解句子。)

  (5) 練習背誦。

  3、認讀生字:

  (1) 文中識字: 屏幕上顯示課文,要認讀的字呈紅色顯示。

  (2)詞中認字: 屏幕上出現:說話大風唱歌不像不能有的(指名請同學讀,2~3個同學讀后,請會讀的同學起立讀。)

  (3)運用中鞏固識字: 屏幕上出現生字: 說話風唱像不能

  ①同位互相讀一讀

  ②屏幕上出現詞語: 小說話語對話風雨歌唱不要只能 小組合作學詞,用詞說話,每個組選代表匯報。

  4、 擴展活動:“小小播音員”(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朗讀兒歌、謎語、繞口令等。)

  5、評議本課:

  普通話教學設計 14

  教材分析:

  《大家都說普通話》這首非常好聽的詩歌,通過“風有風的話、鳥有鳥的話”的比喻,讓學生們知道大家都應說普通話,鼓勵學生自覺學習和運用普通話,從而激發學生說好普通話的強烈愿望和積極行動。

  學情分析:

  全班共有46名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有良好的學習風氣,特別是大多數學生活潑、開朗、積極向上,他們的知識面較寬,對詩歌十分感興趣。經過一個多月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基本掌握了聽讀識字的方法,并知道了學習拼音對識字的意義,開始體驗到拼音識字的樂趣,絕大多數學生識字速度較快。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和模仿力強,對許多事物充滿新鮮感,有時不可避免地就會模仿他人說一些方言土語。同時,國家非常重視普通話的學習和運用情況,全社會都在積極推廣普通話。因此,學生們知道說普通話是很有必要的。

  教學目標:

  1、認識“說、話、風”等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在熟讀的基礎上,準確無誤地把全詩背誦下來;知道大家都要說普通話。

  2、繼續學習聽讀識字的方法,開始學習通過比較鑒別事物、區分事物的方法。

  3、知道學習拼音對學習普通話的意義,自覺學習和運用普通話;對普通話有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說好普通話的強烈愿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錄音機播放風的錄音)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風)風好像在說些什么呢?(繼續播放錄音,讓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盡情想象。)同學們再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鳥的錄音)鳥好像在說些什么呢?(再播放鳥的錄音,讓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盡情想象。)

  師:風和鳥說的話,可真美!同學們,你們還聽過什么說話?(生發言,模仿雷聲、雨聲,老虎、公雞等動物的叫聲。)無論是風雨,還是鳥獸都說它們自己的話。那么,我們人類、我們中國人應該說什么話呢?你聽!(播放配樂范讀的錄音。)小朋友們,你們聽后知道了什么?(大屏幕出示課文內容。)這就是本節課我們所要學習的一首詩歌:《大家都說普通話》。(板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要求學生邊看屏幕,邊注意聽準每個字的發音。)

  2、教師再朗讀全詩。(生指著課文,在心里跟著老師讀)

  3、教師一句一句地教讀。(生指著字跟讀)

  4、學生自己練讀全詩。(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讀不好的地方用筆畫出來)

  5、同桌互讀。(讀對了要贊揚,讀錯了要幫助。)

  三、導讀全詩具體領悟

  1、讀你最喜歡的句子。誰想讀?(學生喜歡哪句話,就讀哪句話。讀不好的地方,教師范讀指導,然后讓學生自己練讀,直到讀好為止。如果遇到讀不好的字和容易讀錯的字,可及時出示生字卡片,加以認讀。)

  2、舉例說明學好拼音對說好普通話的作用。

  (1)教師舉反例,說:這是普通話嗎?普通話應該怎么說?①

  昨天,我(mǔ)家來客人(qiě兒)了。

  ②一年級三(shǎn)班有四(shì)十(sí)六人。(前后桌的同學互相討論討論,普通話該怎么說。)

  (2)你們能結合我們生活中的.實際說一說還有哪些常說的話是方言土語嗎?普通話應該怎么說呢?(學生充分發言,熱情很高,課堂氣氛非常熱烈,說出了許多方言土語,并通過糾正方言土語,進一步提高了對普通話的認識。)

  3、熟讀全詩。(以小組為單位,練習讀全詩,在小組內檢查詩歌的朗讀情況,幫助讀不好的同學,再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

  4、讀了課文,你們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發問,學生能解答的就讓學生自己去說,教師不作具體的解答。)

  5、背誦全詩。能背誦下來嗎?老師給大家一點時間,一會兒咱們比一比,看誰背得最快,誰背得最好!(學生先自己練習背誦,然后進行背誦比賽。)

  6、律動。你們不僅能流利地讀詩歌,而且能正確地背誦詩歌,大家實在是太聰明了。學了這么長時間,勞累了吧!老師帶你們輕松一會兒。(全體起立,隨著音樂作律動《小松樹》)

  四、團結合作自學生字

  在剛才讀詩和背詩的過程中,你們一定發現了一些“新朋友”,現在老師把這些“新朋友”請到卡片上來,你們還能認識嗎?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齊讀。)

  2、誰能帶著大家讀?(生帶讀)

  3、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們做好的生字卡片,小組一起學。(小組合作學習)

  4、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匯報。(各小組先選出一名代表當小老師,并研究以什么樣的形式參加比賽。)

  六、指導書寫自主探究

  這些新朋友,我們都認識了。那么怎樣寫呢?我們仍以小組為單位,商量一下怎樣把“風、的、不”這幾個字寫在田字格里?(學生互相商量字的結構、特點,加強記憶,商量怎樣寫才能把這三個字寫得好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學生匯報哪個字,教師就指導書寫哪個字。注意新筆畫“乙”(橫折彎勾)的書寫比較困難,先筆畫描紅,再寫字。

  七、師生談話共同.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都學到了什么?(學生充分發言,說出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取得了不少收獲,大家可真了不起,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但是,高興的同時,你們千萬不要忘記:今后說話一定要說普通話。

【普通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大家都說普通話》教學的設計10-06

小學語文《大家都說普通話》教學設計10-05

《大家都說普通話》教學設計(精選16篇)04-04

普通話發音教案設計08-27

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

說普通話黑板報設計10-24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10-15

春曉教學設計 《春曉》教學設計02-02

《軍神》教學設計軍神 教學設計05-3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码亚洲成a人片 | 日本一本区免费中文高清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无碼国产精品一区 |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视频 | 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 日本亚洲欧美国产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