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化學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2-10-19 09:06:1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策劃化學教學設計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策劃化學教學設計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策劃化學教學設計方案

策劃化學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酸、堿、鹽、氧化物概念的復習進一步掌握有關物質分類的知識。

  2、通過對酸、堿、鹽、氧化物性質的復習進一步掌握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3、鞏固有關重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某些化學反應的規律。學會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學會運用酸、堿、鹽溶解性表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

  4、運用各類物質的性質及相互關系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

  1、物質的分類。

  2、各類物質的通性及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綜合利用本章知識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總結物質的分類、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第二課時:綜合運用本章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方法。

  教學過程

  一、物質的分類

  (提問)請學生小結有關物質的分類(具體見板書設計),并復習有關的概念。

  (練習)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并將其分類。

  氫氧化鈉、氧化鐵、硫化鋅、鹽酸、硫酸鈉、膽礬、氫氧化銅、三氧化硫、生石灰、硝酸、碳酸氫鈉、堿式碳酸銅、氫氧化鈣、硫酸亞鐵。

  二、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提問)請依次說出酸、堿有哪些通性?鹽有哪些化學性質?氧化物有哪些化學性質?

  (教師)可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板書,用圖示法找到物質間的相互聯系。(具體見板書設計)

  (練習)請學生對每一個具體反應舉一個典型的化學反應。(口述)

  三、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正確書寫金屬跟酸、金屬跟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生?寫出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能反應的說明理由。

  (1)Mg+H2SO4

  (2)Fe+HCl

  (3)Ag+H2SO4(稀)

  (4)Zn+HNO3

  (5)Zn+CuSO4

  (6)Ag+ZnSO4

  (7)Cu+AgCl

  (8)Cu+Hg(NO3)2

  (討論)可進行分組討論,并小結置換反應能否發生的條件。

  (小結)

  1、金屬跟酸: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的金屬可置換出酸中的氫,排在氫以后的金屬則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因此(1)、(2)可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氫氣。而(3)則不能發生置換反應。

  (2)金屬跟硝酸起反應時,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強,一般不生成氫氣。如(4)不能發生置換反應。

  2、金屬跟鹽: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因此(5)、(8)可以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新的金屬。而(6)的反應中,Ag排在Zn的后面,反應不能發生。(7)的反應不能發生是因為AgCl不溶于水。

策劃化學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了解空氣的組成;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

  (2)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大類物質。空氣是人人都離不開的物質,由于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只知其重要,卻又不十分清楚空氣到底是什么。

  本單元選擇空氣和氧作為初中化學中接觸具體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因為小學自然課中對空氣和氧氣的知識已有過介紹,如空氣有體積、有質量、形成大氣壓、空氣流動就形成風等;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條件、是化工生產的廉價資源;它與人類的生活關系最為密切,是人類須臾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還因為氧氣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元素,它能與多種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過對它們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秘。

  選擇以空氣為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內容的安排既不能與小學自然課中的知識重復,又應以此為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

  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系,并逐步深入。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總的看來,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可以說不存在什么教學難點。

  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小學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

  【教學模式】

  調查與討論,實驗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利用電腦播放一段身邊美麗的自然環境,藍天、白云、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須臾離不開的空氣

  請大家做個深呼吸,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實例來說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

  討論發言:

  能夠說明空氣確實存在的實驗或實例。

  學生互相評價。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

  引導學生探究,激發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

  實驗導學探究原理

  (過渡)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并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

  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實驗2—1]所需的儀器,并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并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聽故事、思考問題:

  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現氣體減少了1/5的?

  搶答有關問題。

  連接裝置,進行實驗,觀察現象并及時記錄。

  通過搶答,鞏固舊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知道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過程,體驗實驗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

  觀察記錄分析討論

  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

  由于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實驗現象;

  2、小結并交流成功的經驗;

  3、尋找并分析失敗的原因。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范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分析討論

  1、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占1/5,而我們在實驗中,為什么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紅磷熄滅后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

  分組討論、交流結果:

  1、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

  ①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

  ②當氧氣含量低時,紅磷不能繼續燃燒。

  2、沒有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形成歸納總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閱讀教材的有關內容,歸納空氣的組成成分,形成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化學符號。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范表達能力。

  觀看課件

  播放課件空氣的成分測定

  觀看思考

  通過課件,加深學生對空氣成分的測定的`認識

  收:

  分析討論

  合:

  得出結論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凈物?(小結)

  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這樣的物質叫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于純凈物。

  比較各物質的異同,歸納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總結

  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哪些知識?

  引導總結本課題內容要求。

  讓學生了解空氣的成分。

策劃化學教學設計方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化學,認識到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進一步認識自然、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認識到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非常密切。

  2、通過收集材料、查閱資料、討論交流、實踐活動等具體探究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激發學生親近、熱愛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讓學生感觸化學的魅力、體會學習化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了解什么是化學,激發學生對化學的熱愛之情、探究之欲。

  【教學難點】

  了解什么是化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多媒體課件(內容包括“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視頻錄像、拓展教學內容的相關素材及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級鏈接)

  2、實驗相關器材及用品:試管、燒杯、玻棒、白紙(用NaOH溶液書寫“變化中學、探究中學”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稀鹽酸等。

  學生準備:收集一些常見或不常見的材料、用品、食品、藥品等實物和相關的說明書、商標等,以及相關的現代高科技信息資料。

  【教學設計】

  1、教學方法:收集資料、指導閱讀、實驗展示、討論交流、拓展探究

  2、教學步驟:

  3、活動與作業:

  請你參考下列主題(任選一個或多個)或自擬,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查詢相關材料或自主上網搜索(可參考課件),完成一篇小論文或自辦、合辦一期小報(報題目自擬,突出個性、特色)進行交流:

  ①有關化學學科形成的歷史

  ②化學在現代社會的應用舉例

  ③探索學好化學知識的方法

  ④你最感興趣的化學前沿知識

  ⑤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化學知識

  ⑥其它(自擬)

  【點評】

  本課題是九年級學生系統地學習化學的第一課。譚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展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視頻導入”抓住了學生眼球,物質世界絢麗多彩的第一印象,濃縮了歷史的變遷、拓展了求知的視野。

  教學中注意發揮教科書“圖文并茂、以圖代文”的特色,培養學生“解讀圖文”的自學能力,通過互動實踐的探究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教學中展示學生課前調查的信息,能較好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堅持下去,其深層次的教學意義還在于讓學生通過互動實踐活動、資源共享展示等環節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讓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更可貴的是運用唯物辯證法、實踐第一性的觀點向學生推介出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變化中學、探究中學。

策劃化學教學設計方案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2、知道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關系密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具體的事例,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認識學習化學的價值。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

  2、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養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四、教學準備

  教學設備:投影儀,計算機,教學課件。

  實驗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寫好“化學”字樣并晾干的濾紙,事先用酚酞溶液畫好“小笑臉”并晾干的濾紙,稀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濃氨水。

【策劃化學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學校化學教學設計方案怎么寫中學化學課程教學設計10-18

策劃幼兒園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0-09

婚禮的策劃設計方案06-15

婚禮策劃設計方案10-27

策劃婚禮活動的設計方案06-17

的婚禮活動策劃設計方案06-08

有關會展策劃的設計方案08-09

小型年會策劃設計方案09-08

五一活動策劃設計方案12-08

最新的婚禮策劃設計方案02-2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 | 日韩综合天天久久一本 |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欧洲美婷婷久久 |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不卡片 | 色老99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