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優秀1
一、設計理念
新一輪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二、教學策略
1、創設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2、創建探究空間,主動發現新知。
3、自主總結規律,驗證領悟新知。
4、解決生活問題,深化所學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圓柱的表面積》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例3是說明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給出圓柱表面積的展開圖,讓學生了解圓柱表面積的組成部分。例4是讓學生運用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求出做一個廚師帽的用料,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讓學生了解進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五、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求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六、教具準備:
圓柱表面積展開模型電腦課件
學具準備:
易拉罐、白紙殼、剪子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在導入新課時,老師用孩子們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創建生活情景:“同學們愛喝飲料嗎?”“愛喝。”“給你一個飲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有的問題以后在研究,今天我們來解決用料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要設計一個飲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
(評析: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實際,因此,用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去創設情景,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使其自主地積極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二)創設探究空間,主動發現新知
1、認識圓柱的表面積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飲料罐”(出示模型)薄紙殼當鐵皮,你們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個圓筒,要剪兩個圓粘合在圓筒的兩邊就行了。
師:用什么形狀的紙來做卷筒呢?(有的學生動手剪開模型)
生:我知道了,圓筒是用長方形紙卷成的!
師:各小組試試看,這位同學說的對嗎?
(其他小組也剪開模型,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師:還有別的可能嗎?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話,就不是這種圓柱形的飲料罐了。
(評析:學生能拆開紙盒看個究竟,說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了對圓柱各部分組成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2、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師:我們先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求這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這一事件從數學角度看,是個怎樣得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思考、議。
生A:它是圓柱體:兩端是同樣的兩個圓,當中是長方形鐵皮卷成的圓柱。
生B:求飲料罐鐵皮用料面積就是求:
圓面積X 2 +長方形面積
生C:必須知道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和寬才能求面積。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積。
師:我們讓這位同學談談他的想法。
生D: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求出圓的面積。
師隨著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三)自主總結規律,驗證領悟新知
讓學生就順利地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S = 2 πr h
師:如果圓柱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評析: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由學生得出結論,又讓學生驗證,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學生個性得到發展。)
(四)解決生活問題,深化所學新知
師:大家談得很好,現在小組合作,計算出“飲料罐”的鐵皮面積。
生匯報。
師:通過計算,你有哪些收獲?
生E:我知道了,圓柱的則面積等于地面周長乘以高,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側面積加上底面積和的兩倍。
生F:在得數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值,因為用料問題應比實際多一些,因為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
(評析: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自主發現問題,交流解決。)
課件出示例四,讀題明題意,學生試做,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第16頁第七題,學生試做,全班交流。
討論:如果一段圓柱形的木頭,截成兩截,它的表面積會有什么變化呢?小結,談收獲。
八、板書設計
S表面積=S側+2S底
=2πrh+2πr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和推理,發現圓柱側面展開的形狀,并能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2、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探究計算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
1、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意義。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能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具準備:
圓柱形狀的罐頭,外面有可以展開的商標紙。
預習作業:
1、預習課本第21-22頁的例2、例3。
2、掌握圓柱側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
3、在作業本上完成第22頁練一練第1題、第2題。
教學過程:
一、預習效果檢測
1、圓柱的側面積=
2、什么叫做圓柱的表面積?
3、圓柱的表面積=
4、一個圓柱,底面半徑是2厘米,高是6厘米。求它的側面積。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學例1
1、出示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罐頭的側面貼了一張商標紙。
問:你能想辦法算出這張商標紙的面積嗎?
⑴拿出圓柱形的罐頭,量出相關數據,在小組中討論。
⑵交流:你們是怎么算的?
沿高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商標紙,量出它的長和寬,再算出它的面積。
⑶討論:商標紙的面積就是圓柱中哪個面的面積?
觀察一下,展開后的長方形商標紙的長與寬,與圓柱中的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
使學生認識到: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2、出示例1中的罐頭。
⑴師:這個罐頭的側面也有一張商標紙,如果不展開,能算出這張商標紙的面積嗎?測量什么數據比較方便?
⑵出示數據:底面直徑11厘米高:15厘米
⑶學生算出商標紙的面積。
⑷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徑,怎么算呢?
3、小結:算商標紙的面積,實際上就是算圓柱的側面積。
追問:怎么算圓柱的側面積?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圓柱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4、練習:完成“練一練”第1題。
(二)、教學例3
1、出示例3中的圓柱。
⑴問:如果將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⑵讓學生算一算后交流。師板書:
長:3.14×2=6.28(厘米)寬:2厘米
⑶圓柱的兩個底面的直徑和半徑分別是多少厘米?
板書:直徑2厘米半徑1厘米
2、引導畫出圓柱的展開圖。
⑴這個圓柱有幾個面?分別是什么?
⑵如果要畫出這個圓柱的展開圖,要畫哪幾個圖形?分別畫多大?
⑶在書上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圓柱的展開圖。
⑷交流:你是怎么畫的?
3、認識圓柱的表面積。
⑴討論:什么是圓柱的表面?怎么算圓柱的表面積?
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底面圓的面積×2+圓柱側面積
⑵算出這個圓柱的表面積。
算后交流,提醒學生分步計算。
4、練習:完成“練一練”第2題。
(三)、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圓柱的表面積)
三、當堂達標檢測
1、完成練習六第1題。
2、完成練習六第2題。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優秀3
一、教案背景
“圓柱的表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十二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初步的幾何概念,空間想象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目的在于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勤于動腦,善于思考,培養以創新的思維解決開放性的問題,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學生課前準備:
(1)準備礦泉水瓶等一些圓柱形物品。
(2)自帶小剪刀和圖畫紙。
二、教學課題
圓柱體表面積的教學是本單元的第二個主題活動,其前知識基礎應該是圓柱體的認識和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計算。
1、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通過操作獨立推導并掌握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方法,并能運用到實際中解決問題。
3、體驗成功與失敗的收獲,體會合作的愉悅。
三、教材分析
《圓柱的表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在這個階段,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的性質,學習了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進一步學習圓柱和圓錐的知識。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等。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應該重視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行有效的操作活動。本課是學生已經認識了圓柱體的特點以后進行的內容。
四、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操作演示,推導出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公式
五、教學難點
使學生認識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多樣性,并能夠將展開圖與圓柱體的各部分建立聯系。教學之前用百度在網上搜索《圓柱的表面積》的相關教學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參考,了解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利用百度搜索關于圓柱的視頻,課堂放給學生觀看,加深印象。用百度圖片網上搜索下載一些圓柱的圖片,培養學生讀圖識別能力。通過百度在網上搜索一些關于圓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做成PPT課堂給同學們演示,生動直觀、活潑有趣地學習本課。
六、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實踐操作法、遷移類推法
1、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礦泉水瓶的包裝紙展開,看看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先猜想,然后說說,再操作驗證。這個圖形各部分與圓柱體水瓶有什么關系?
2、能用已有的知識計算它的面積嗎?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出示生活中一些圓柱體圖片,創設情境,并通過師生對話交流,
激起學生求知欲,讓學生饒有興趣的步入本節課的殿堂。】
教師提問:認識這些物體嗎?
學生回答:圓柱體
教師談話:那我們本節課就再次走入圓柱的世界,去探索它的表面積。(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發現問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將數學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利用百度視頻—圓瓶貼標機,讓學生感受到圓柱的側面是哪一部分,并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從而讓學生清楚的知道了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圖形,從而順利的解決了重難點】
圓柱的側面積
學生回答:(給圓柱形瓶子貼標簽)
教師提問:標簽的面積應該是圓柱的什么面積呢?
學生回答:側面積
教師談話:那我們就一起用手中的實物瓶子來一起操作吧。
1、用喜歡的方式,將個人的瓶子的包裝紙展開,看看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先猜想,然后說說,再操作驗證。這個圖形各部分與圓柱體水瓶有什么關系?小組交流。(學生要說清楚展開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圖形)
(展開的形狀可能是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等)
獨立操作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
2、能用已有的知識計算它的面積嗎?
先計算一個瓶子需要的包裝紙,自己操作測量,進行動手學習活動,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3、小組匯報。
重點感受:圓柱體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
教師提問: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長方形的長是圓柱體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體的高。
(課件展示)
長方形的面積=圓柱的側面積
即長×寬=底面周長×高
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側=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徑為r,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也可以寫成:S側=2∏r×h
教師提問:如果圓柱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4、解決問題:
10000瓶礦泉水,需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包裝紙呢?
小組交流:只解決1個瓶子的包裝紙的面積即可
圓柱表面積
1、教師提問:出示主題圖:做一個圓柱形紙盒,需要多大面積的紙板?
這一事件從數學角度看,是個怎樣數學問題?
學生回答:求圓柱表面積
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圓柱體表面展開圖是什么樣的,教師再出示圓柱體展開圖
2、教師提問:圓柱體的表面積怎樣求呢?
學生得出結論: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3、學生獨立解答,匯報想法。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設計意圖:本環節則是讓學生將新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思想,進而鞏固新知。】
一根圓柱底面直徑是2米,高3米,表面積是多少?
(四)回顧全課,加深印象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自己談收獲,從而抓住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也梳理了知識的頭緒。】
(1)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展開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種情況是因為()
(2)要求一個圓柱的表面積,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五)開闊視野,課外延伸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則利用了百度搜索的強大功能,尋找到所需要的習題,讓學生走出書本的束縛,開闊了知識面,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出示課外習題
板書設計:
圓柱體的表面積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S側=ch
↓↑↑
長方形面積=長×寬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充分利用了百度搜索功能,并與教材有機的結合,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教學中采用操作和演示、講解和嘗試練習相結合的方法,使新課與練習有機地融為一體,做到講與練相結合。
1、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對于圓柱體側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嚴格遵循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輕松地理解掌握圓柱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較好地突破難點。
2、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索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
3、講解與練習相結合
本節課,改變了傳統的先講后練的教學模式,做到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使練習隨著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的知識是有效的、實用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和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優秀4
一、學習目標:
1、學習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并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正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二、學習重點:
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學習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學習過程:
(一)、舊知復習
1、圓柱有幾個面?分別是xx、xx和xx。
2、底面是xx形,它的面積=xx 。
3、側面是一個曲面,沿著它的高剪開,展開后得到一個xx形。它的長等于圓柱的xx,寬等于圓柱的xx。
4、一個圓形水池,直徑是5米,沿著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為
1、圓柱的側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指的是什么?
(2)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等于圓柱的側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 xx,所以圓柱的側面積= 。
(3)側面積的練習
求下面各圓柱的側面積。
①底面周長是1.6m,高0.7m。 ②底面半徑是3.2dm,高5dm。
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的xx和xx這兩個條件,有時題里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2、圓柱的表面積
(1)圓柱的表面是由和組成。
(2)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圓柱的表面積=
(3)圓柱的表面積練習題
一頂圓柱形廚師帽,高28cm,帽頂直徑是20cm,做這樣一頂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數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分析,理解題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需要注意的是廚師帽沒有下底面,說明它只有個底面。
列式計算:
①帽子的側面積=
②帽頂的面積=
③這頂帽子需要用面料=
小結:在實際應用中計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計算煙囪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2個底面積。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取值,以保證原材料夠用。
3、鞏固練習
一個圓柱底面半徑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積。
4、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什么知識?
圓柱的側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
五、教學結束:
布置學生課下復習本節課內容。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下冊的《圓柱的體積》,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學生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造力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現并從學生的口里說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傳統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展。而這里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本節課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不足之處是:由于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多,練習的時間較少。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優秀教學設計06-18
圓柱的表面積優秀教學設計07-04
圓柱的表面積優秀教學設計01-11
《圓柱的表面積》優秀的教學設計08-11
《圓柱的表面積》優秀教學設計模板06-29
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設計06-14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07-22
《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設計06-29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