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實用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實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實用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能根據注釋讀懂課文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難點:
理解“之”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20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
2、讀課題,解題。
什么是學弈?請同學們通過閱讀預習提示尋找答案。
。▽W弈:學習下圍棋。)
3、本文選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談到學習態度和聰明不聰明的問題時舉的一個例子。
4、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孟子的資料?
。献樱簯饑鴷r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軻,字子輿。戰國人,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
二、自讀課文,解決疑難。
1、按要求讀文。
。1)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結合工具書和注釋解決。
。3)掌握生字字形。
2、匯報交流
。1)字音: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huìwéihúzhuófúyuē
誨惟鴻鵠繳弗若曰
。2)解釋古文詞語的意思。
三、熟記課文。讀正確、流利。
1、教師范讀。
2、指導文言文讀法。
3、學生練讀。
四、布置作業
1、讀課文。
2、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件什么事?(兩個人向弈秋學習下圍棋,由于學習態度不同,結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以學生自學為主,同桌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學生質疑問難,全班討論解決,老師輔導。
1、逐句理解。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ㄞ那,是全國下圍棋的人。)
使弈秋誨二人弈。
。ㄗ屴那锝虄蓚人下棋。)
其一人專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其中一個人聽得很專心,只要是弈秋說的`,他都聽。)
一個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另一個人雖然聽弈秋講著,一心認為有天鵝將要飛過來,想象著拉開弓用箭射天鵝。)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雖然與第一個人一起學,但是不如他了。)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ㄊ撬闹橇Σ蝗缜耙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2、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三、體會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兩個人學習的結果不一樣呢?
。ǖ谝粋人學習時專心致志,凡是弈秋說的他都記得,比較用心,所以比第二個人學得好。)
2、請大家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ㄗ鍪裁词轮挥袑P闹轮,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四、背誦課文。(分組背)
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實用2
【教學目標】
。薄⒆x準字音,讀通句子,熟讀成誦。
。、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
能根據譯文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
2、體會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名言啟迪”。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學弈》這篇文言文。
。1)讀題,解題。
。2)認識作者。本文選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自己搜集到的有關孟子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課文。
2、說說讀文言文的方法。
3、根據自學提示,學生自讀課文。
4、交流自讀情況:
。1)交流難讀的句子,同學之間互相幫助。
(2)指名讀全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3)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呢?
三、深入探究,理解課文
1、兩個人學習的結果一樣嗎?書中用的是哪句話呀?
2、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出示插圖)
。1)仔細看圖,說說兩人的不同表現。
。2)找出文中描寫二人的句子。
a、學生讀相關的句子。
b、請用恰當的成語評價弈秋的兩個弟子。(根據弈秋的這兩個弟子的表現,先給他倆分別取個名字,再寫出至少兩個成語。)
3、你喜歡哪一個,從二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5、課堂小結:圍棋也是一項體育運動,孟子用這樣一個故事詮釋了體育精神,說明無論學習什么,都必須專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
四、朗讀成誦
古人讀書講究吟誦,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奏晃動。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表演《學弈》。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實用3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理清條理,寫出課文提綱。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課文結尾的含義。
教學重點:
能體會課文3、5段中一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一、導入,板書課題。
1、引導學生分析課題。
2、介紹查閱的'相關資料。
二、讀課文,學會生字詞。
投影出示
安瀾(lán)橋
縫隙(xì)
大堤(dī)
相關資料展示:安瀾橋介紹魚嘴剖面圖。
三、正確朗讀,了解內容。
1、指名,自定朗讀段,要求把字讀正確。
2、自由讀,弄清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學生交流。
3、再讀課文,想想文章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寫出每自然段內容。
4、全班交流,理清表達順序。
(1)介紹索橋的樣子。
。2)在索橋上,想到兩千年前的李冰父子所留下的工程。
。3)介紹魚嘴及它的作用。
(4)走下索橋,想起索橋的另一個名字。
。5)從故事中感受到“燃燒的心”,引發思緒。
。6)由索橋的故事想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
5、聯系全文,想想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6、分別朗讀理解。
四、總結學習收獲。
五、作業。
進一步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索橋的故事
介紹索橋
按參觀游覽順序站在橋上想到千年前
走下索橋,引發思緒
點明中心,深化含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實用4
教學目標:
1、了解十六字令詞牌的格式特點,在誦讀中體會長短句的節奏之美
2、感受作者筆下群山巍峨的氣勢、體會詩人借山抒發的萬丈豪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朗讀節奏,感受作者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所刻畫的巍峨磅礴的高山形象
2、難點: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解讀作者借山抒發的萬丈豪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利用課前的閱讀課,推薦學生閱讀毛澤東的相關詩詞,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二、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1、學生交流介紹毛澤東及其作品
2、教師補充并小結:毛澤東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新中國的建立者他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毛澤東又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一旦進入到創作的時候,他跟主席身份、身份、黨的領導人的身份和他身上的重擔分開了,他就變成了一個詩人,他在長征途中寫《十六字令&8226;山》也是比較典型的山是紅軍長征途中的天險,是長征中艱難險阻的象征,但他對于山的雄偉、險峻、奇妙,完全是以一種審美的眼光來看它,而且寫得十分磅礴大氣由于十六字令形式過于短小,只有16個字,常常使英雄無用武之地,還沒開頭就結束了,就十六個字怎么寫?但是毛澤東能寫出來絕妙好詞,而且成為中國詩歌十六字令里面的名篇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散讀課文: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請個別學生朗讀課文,檢查散讀情況
3、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1)提醒學生韻字延長的讀法;(找出韻字,嘗試韻字略微延長的讀法如:山,鞍,三;山,瀾,酣;山,殘,間)
。2)確定重音強調的字詞:有些突出表現內容、強化情感的詞語要用重音并確定重音(如:未下鞍 驚回首 三尺三等 )
4、全班齊讀
四、朗讀賞析、拓展深化
整體感知
1、說一說這三首詞體現了作者對山持抱的是怎么樣的情感態度?(贊美)
2、出示毛澤東的其他關于山的作品,說說毛澤東的詩的藝術特點?并從本課中找出體現這一特點的詞句?(從《十六字令》遣詞用字賞析中體會毛詩“豪放大氣”的藝術特點體會“大”的字眼,名詞“山、海、天”,量詞 “億、萬、千”,是他喜歡的字眼《十六字令》“倒海翻江”“萬馬戰猶酣”,《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卜算子 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等這里面大的景,大的數字,整合在一起變成一種氣勢,長江大河一瀉千里根據學生水平,還可補充一些毛澤東詩詞的名句來賞析)
深入品析
1、第一首賞析要點
快馬加鞭未下鞍”與民謠中的“馬過要下鞍”兩種不同的境界比較:
——將民謠中的“馬過要下鞍”改為詞中的“快馬加鞭未下鞍”,寫出了紅軍戰馬奔騰穿山而過的英姿,這完全不同于民謠中對高山“須下得馬來”的屈服從而表現出一種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驚回首”中“驚”字的品讀:
——這里的“驚”字用得極好:詩人的動感、神態、眼神以及高峻之山巔全都溶入這一字之間,顯得尤其深邃、豐富而且這“驚”字也一貫到底,不但在第一首中寫了驚嘆山之高,而且在第二首中寫了驚嘆山之多,還在最后一首寫了驚嘆山之險,連驚三次,氣勢暢通,渾然磅礴
2、第二首賞析要點
山的動態形象品讀:
——在這里,作者運用形象的比喻,使山如狂濤巨浪成翻江倒海之勢,奔騰向前,連綿不絕,猶如一幅巨型的紅軍萬馬奔騰圖
學習這首小令中對山的描寫:
——這首小令中運用“倒”、“翻”、“卷”、“奔騰”、“戰”等詞語,讓沉睡著的群山一下子“覺醒”了,限度地動了起來——其動態顯得氣勢磅礴無比、力量強大非凡
3、第三首賞析要點
從狀貌和氣概上體會山險峻之勢
——山高得可刺破青天,山高得可為天柱支撐起天頂天立地之山,既是寫景又是象征著詩人及紅軍戰士作為民族中流砥柱之頂天立地的作用
4、知人論詩:現已公開發表的毛澤東詩詞有五十多首,其中大約用了五十五個“山”字直接以“山”作為標題者九首,如《西江月&8226;井岡山》、《憶秦娥·婁山關》、《清平樂·六盤山》、《念奴嬌·昆侖》、《五律·看山》等,長征途中的`七首詩詞,更是篇篇都離不了山毛澤東詩詞,為什么有那么多的 “山”呢?首先,與作者的戰略思想及中國革命斗爭的歷史環境有關從“農村包圍城市”開始,上了井岡山;五次“圍剿”憑借“龍岡千嶂”,利用“白云山頭”,始得“贛水蒼茫閩山碧”;兩萬五千里長征,“五嶺逶迤”、“烏蒙磅礴”、“更喜岷山”;解放戰爭,一曲“鐘山風雨”,唱徹“天翻地覆”;社會主義建設,登廬山、到韶山,重上井岡山毛澤東愛山,情有獨鐘由愛山到寫山,把山寫得千姿百態,出神入化“萬山紅遍”,“不周山下紅旗”,有氣吞八荒、包舉宇內之勢; “白云山頭云欲止”,“黃洋界上炮聲隆”,乃披堅執銳、勢如破竹之勇“截斷巫山云雨”,“天連五嶺銀鋤落”,言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妙香山上戰旗妍”,狀國際主義精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對比;“山下山下”,重疊“離天三尺山”,高也;“刺破青天鍔未殘”,利也;“賴以拄其間”,堅也“蒼山如海”,寬也,“江山如畫”,靜也,“一山飛峙”,動也“要似昆侖崩絕壁”,其恨無窮“關山陣陣蒼”,其美無比……
山,是他的道路,是描寫對象,又是創作的靈感山,是他的胸懷,是他的性格,又是他的的形象山的深沉,山的堅韌,山的博大精深,與他的詩詞渾然一體
五、拓展練習
1、請選擇毛澤東其他的詩中關于山的詩句加以品析,如:毛澤東在《沁園春&8226;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等句子中對山的描寫,恰到好處地運用了“舞”、“馳”、“試比”等詞語,使本屬靜態的山一下子成了“活物”
2、用幾分鐘時間,背誦課文并摘錄自己比較喜歡的毛詩名句段背一背
六、作業布置
1、背誦本文,并完成《點擊》練習
2、從毛澤東詩詞中再選取一到兩首你喜歡的,摘抄并背誦
3、請整理你所了解的古詩詞中寫山的名句下次進行課堂交流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17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教學設計06-21
小學語文《畫》教學設計07-30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6-21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1-21
小學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01-29
小學語文《觀潮》的教學設計05-20
小學的語文教學設計12-15
小學語文《蜜蜂》教學設計05-07
小學語文優質教學設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