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時間:2025-03-05 18:30:13 曉映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通用2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通用27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過程

  [預習指導]

  1.背誦課文1-3段。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三分鐘演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于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學習欲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1.6人背書片斷

  2.5人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1.問題設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學生獨立思考,找出答案的舉手,直到絕大多數學生行了進行提問。

  3.提問若干人,保證各種答案都有,言無不盡。

 。矗處熃Y合課文內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

  參考:天氣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計:

 。1)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

  (1)用了什么寫法?

  2.學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簽提問

  4.學生補充后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參考: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A類:完成課后練習二

  教師視察后核對答案。

  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后半部分:A類

  2.鞏固生字生詞。A類

  說課精要

  未學之前首先背誦,此做法很好地保證了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和寫作及語言的積累。其次解決課文采用先總后分法,易于總體把握。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養寫景抒情散文的自讀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如何自學寫景抒情的散文。

  2.難點: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寫景文章,要學會分析寫的是什么景,是怎樣寫景的,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對自己今后寫作也會有收益。

  三、學習新課

  1.朗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提問:濟南的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討論并歸納: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3.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1)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4.朗讀或背誦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討論并歸納: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智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6、提問;這段文字用什么修辭手法寫雪后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

  7.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并歸納: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著”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8.朗讀第5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

 。1)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9.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討論并歸納: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薄熬蛻{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征。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問: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1)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四、小結

  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范圍,接著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贊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著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五、堂上練習:

  寫一段描寫校園景色的文字,要求運用上面學到的觀察方法。寫完交流。

  六、作業

 。保n后練習第一、2題,第二大題。A類

 。玻瓿烧莆照Z文本課的有關內容。B類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帶領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3.培養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導讀導議。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3.課文解讀和情境營造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2.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4.讓學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經歷、創作,加強對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導語:老舍在《濟南的秋天》里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庇绕涫潜敝袊暮X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賜給了濟南什么樣絕美的景致,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寫出這樣的評價。

  課件展示圖片和板書標題、作者。

  【設計意圖】帶著疑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ǘ└兄獙W習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讀書,并設計相關問題:

  1.師生同讀: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形似字。

  教師出示整理好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2.生生自讀討論:作者如何概括贊譽濟南的,濟南冬天的總特征是什么?

  3.分組討論:圍繞著總特點是如何安排文章結構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文章結構脈絡。

  贊譽了“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第一部分(1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段)具體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好的詩文當以朗讀為主,尤其是寫景、抒情散文的朗讀,師生讀,生生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讀文本中理解、解決問題。

  (三)內容探究

  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班級內討論。

  1.文章開頭,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預習中查找到的資料。

  3.第二部分具體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各突出了什么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如下:

  1.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濟南的暖;倫敦的暗,濟南的明;熱帶的熱,濟南的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教師點撥: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譽為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系。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國,生活了6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睆闹形覀兛梢陨钌畹伢w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幾個畫面: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內容,抓住重點,培養學生相互交流查找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練的詞語來概括景物的特點。

 。ㄋ模┱Z言運用與品味

  1.教師導入并設計問題,請學生展示朗讀,帶著同學們再品析課文,思考問題。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會文章的內容。要善于抓住關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2)我認為是最精彩傳神的詞語或句子,它妙在。

  2.教師在全班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1)語言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貼切。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边@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而巧妙地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重點分析:被風兒吹動;害了羞。

  (2)詞語選用上十分講究。

  舉例: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設計意圖】1.通過品味語言,培養閱讀分析能力,了解品賞語言的角度。2.通過評析語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

 。ㄎ澹┗顒訉W習

  教師布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仿寫。

  2.說說自己家鄉冬天的特征,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法。

  3.《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六)布置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體會表達效果。

  2.小寫作《校園的冬天》,400字左右,恰當地使用修辭方法。

  【設計意圖】1.讓學生感受語言表達效果。2.課堂知識的學以致用。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在反復閱讀過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2.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過閱讀教學,學生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述的方法。

  2.學習本文平易自然、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過程時間

  一、聽寫字詞,檢查朗讀。

  二、賞析精彩片斷

  1.再次朗讀課文,感悟語言的藝術,寫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ㄒ髮W生在書上作旁批,寫出自己的見解,喜歡的理由盡可能詳細;教師走入學生中指導。)

  對自己喜歡的段落要熟讀成誦。如嘗試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2.品味語言,揣摩作者平實、優美的'語言風格,體會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師示例:

 、佟熬褪窍曼c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這一句用與老天爺商量的口氣,說明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贊美,贊美小雪后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太”字,贊美之情全出。寫法上是創設意境,于字里行間流露真情。

 、凇罢麄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緊緊扣住濟南冬天的“晴”。因為晴,天空無云,才“空靈”;因為晴,天空藍汪汪的,才像塊“藍水晶”。

 。2)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嘗試用簡潔的語言分析。

  (學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課件出示練習題。(師生合作完成。)

 、匍_頭的特點是什么?(把濟南和北平、倫敦進行了對比。)

  ②運用對比的目的是什么?(為了說明濟南是塊寶地。)

 、墼鯓邮闱?(通過對比,直接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4)學生默讀課文,認真體會以上對課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師小結。

  作者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喜愛和贊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以美的感受。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想一想,為何老舍先生這些文學大師們能描繪出如此精彩的畫面,他的語言能如此優美?我們寫景時要向他學習什么呢?

  啟示細致觀察角度多樣情景交融運用修辭手法

  (可重點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方法:選詞講究;對比烘托;多用修辭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虛實結合,聯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師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關冬天的詩文。

  2.讓學生進行和《春》、《三峽》的比較閱讀。

  提示:可從語言、內容、寫法多角度分析。

 。▽W生合作分析,教師小結。)

  3.實踐。

  (1)小組展示說說家鄉冬天的特征。

 。2)借鑒本文的寫法,寫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課后作業

  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板書設計:濟南的冬天

  老舍

  無風聲小山搖籃圖

  溫山雪霽初睛圖

  無重霧溫

  晴水空靈水晶圖綠

  無毒日藍

  惜緣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4

  知識目標:

  1、掌握生字詞,背誦第3節。

  2、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3、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能力目標:

  1、學會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2、學習并運用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

  情感目標:

  1、在品析課文中感受自然之美,豐富學生文學素養。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來描述景物并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方法。

  教學時間:

  2課時(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及重點朗讀感知感情基調;第二課時:重點評析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以及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我們這兒的冬天的特點,進而導入新課《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接龍朗讀感知課文生字詞并考察熟練程度。

  濟(jǐ)南發髻(jì)鑲(xiāng)

  澄(chéng)清貯(zhù)蓄

  2、自由朗讀感知課文感情基調。

 、艑W生討論發言如何朗讀課文。

  ⑵師生歸納:要讀出喜愛之情,語速較慢,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

 、菍W生按照提示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自由朗讀,然后然后進行朗讀比賽。

  A、學生互評朗讀中優缺點

  B、讓評析較好的學生來朗讀

  C、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特別是重點的字詞句的朗讀。

  3、感知濟南的冬天的總體感受。

 、琵R讀第1段。

 、颇銖牡1段捕捉到哪些有價值的信息?

 、菐熞龊弥笇Чぷ鳎貏e是對比手法的運用。

  三、學生賞析濟南冬天的山和水[第2課時]

  ㈠感受濟南冬天的山

  1、比較感受陽光下的小山和小雪后的小山以及城外遠山的不同之處。

  2、說說你喜歡哪一幅畫面的'小山。

  3、美點品析

 、琶涝~品析

  ⑵美句品析

  ㈡感受濟南冬天的水

  1、小組討論歸納:如何寫濟南冬天的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征?

  2、交流發言。

  3、師生質疑。

 、缭u析最后一段

  1、結構上有變化(體現作者匠心)

  2、冬天修飾濟南,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濟南的總觀感。

  3、濟南和開頭寶地照應,點題,抒發了作者喜愛,贊美之情。

 、栌煤喚毜恼Z言概括學習本文后的感受(可以就不同方面,任選一個角度)

  四、布置作業

  1、讓學生搜集有關描寫冬景和雪景的古詩句

  2、請描繪一下我們家鄉的冬天:

 、抛プ【拔锾攸c,適當運用修辭;

 、茖懞煤螅靡欢ǖ恼Z氣語調讀一讀;

 、300字左右。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5

  一:《濟南的冬天》第一課時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繼朱自清的《春》之后的第二篇優美的散文。作者老舍細致觀察濟南的冬景,把心中對濟南冬景的喜愛以及對自然山河的贊賞之情通過筆墨描繪出來,創作出這么一篇優美的散文。本課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大自然。通過反復朗讀本課文,在學習《春》之后繼續加強朗讀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加強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認識,閱讀更多的文章來加深體會文中細膩的描寫,進一步體會寫景抒情的文學創作方法。

  三:學情分析

  初一新生在上一節課了解了文學作品中自然的描寫,賞析了優美的語言,發揮想象,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重點學習了比喻對文學語言的潤色功能,一定程度上鍛煉了理解文學語言的思維能力。對于朗讀方面仍需加強學習,體會文中感情。

  四:教學目標

  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以及喜愛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筆下冬日里帶有溫情的濟南山水,發揮想象,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五:教學重點

  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以及喜愛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筆下冬日里帶有溫情的濟南山水,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六:教學難點:

  發揮空間想象能力,想象文中描繪出的景觀,體會文學作品的語言對空間的塑造以及傳達情感的魅力。

  七:教學時間

  40min

  八:教學設計

  立足點:“看”(順著老舍先生的目光,在想象的世界里觀覽冬日里的濟南。)

  導入:5min

  冬天的電影場景通過學習這篇課文,順著老舍先生的目光,一起認識冬天里的濟南,在想象的世界里觀覽冬日里的濟南。

  檢查預習:5min

  借助注釋,了解作者背景。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字詞,讀三遍。(基礎鞏固)

  朗讀技巧學習:10min

  跟著錄音,低聲跟讀,注意感情起伏,重音及停連。(初步感知作者細膩文筆及對濟南,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問題一:5min+12min

  順著老舍先生的'眼光,你看到了什么自然美景?各自有什么特點?小組討論,把你在文中看到的地名、自然景觀在文中用筆畫出來,五分鐘之后請同學來分享所得,用自己的話簡單描敘出來。(鼓勵積極發言,加強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理清文章層次: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總體感受、濟南的小城、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山以及冬日里的水)

  課堂總結:3min

  了解作者背景生平等、字詞鞏固、朗讀初步學習以及對文章層次的梳理。

  九:作業設計

  朗讀課文一遍,朗讀第三段三遍。

  找出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修辭的句子,試著思考一下這些句子好在哪里?

  十: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6

  教學目的:

  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手法。

  教學重點:

  教學中要體現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變化進行描寫這個重點,同時也要注意有關詞語,特別是形容詞的學習;模仿本文寫法,練寫短文《家鄉的冬天》。

  課型:

  自讀課。啟發式,講練結合。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忸}。

  1、板書:濟南的冬天(寫景散文)老舍

  2、簡介作者。

 。ǘ⿲W生默讀課文,同時板書重點詞。

 。ㄈ⿲W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學上黑板注音。

  (四)講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問方式。

  1、你對冬天的景色進行過觀察嗎?冬天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2、濟南冬天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3、寫濟南的冬天為什么要講到北平、倫敦的冬天和熱帶地方呢?

  教師小結:經過一番比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個結論。點出“氣候溫晴”這一特點。板書:氣候溫晴

 。ㄎ澹┲v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問題。(1)濟南的冬天為什么是溫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這一特點,并板書。)(2)為什么要寫濟南人的感覺:“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使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比較映襯來突出濟南冬天的暖和)

  2學生齊讀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課外作業。

  1、背誦1、2啟然段。

  2、寫出“慈善”“寬敞”“澄清”三個詞的反義詞,并造句。

  3、預習第3自然段,畫出你認為用得貼切的形容詞。

  第二課時

 。ㄒ唬z查課外作業。

 。ǘ┲v析3、4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3、4自然段。

  2、提問:濟南的冬天除了天氣溫晴、有山有水這兩個特點外,作者說,這還算不上濟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總結出這個特色嗎?(小雪勝景)板書。這個勝景的獨特之處表現在哪些方面?(幻燈打出表格,學生可在書中找答案。答案寫于另片上,或把答案蓋住。待學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寫對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辭格

  靜態寫動

  抒情句及表達的感情

  樹

  矮松

  越發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氣。

  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小山的關愛,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樹尖上

  頂著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

  比喻

  山

  山尖

  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風吹動,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膚

  山腰

  日落時,微黃的陽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點粉色

  擬人

  3、講述答案時應側重意境的領會,讓學生仿佛看見那種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學生朗讀第3、4自然段。

  (三)講析第5自然段。

  1、教師朗讀第5自然段。

  2、提問:濟南有山有水,上面寫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用四個字概括這里水的特點。(水藻真綠)板書。綠到什么程度?(“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保┻@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認為有什么妙處?(使物都帶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擬人修辭格)。以上作者寫出濟南冬天的四個特點,把他對濟南冬天的愛傳遞給了我們。

  3、接話競賽:合上課本,請接話,看誰接得最快、最準。

 、贊系亩焖拇筇攸c是——②強調氣候溫晴用的方法是——③濟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勝景像——⑤水藻真綠,綠的程度——

  4、結語:作者寫盡濟南冬天的特點之后,由分到合,發揮奇特想象,將冬天的濟南包在空靈的藍水晶里,構成一個美的整體。文章到此收筆,讓讀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

 。ㄋ模┱n堂練習。

  1、板書習作題:家鄉的冬天。

  2、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的冬天》準備抓住什么特點?

  3、學生寫簡要發言提綱,然后口述。

  4、教師作綜合評價。

 。ㄎ澹┎贾谜n外作業:背誦3、4、5自然段,完成習作《家鄉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7

  【重點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設計思路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后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學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不說溫暖明媚的春天、喧囂熱烈的夏天、金色輝煌的秋天,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提示:如朔風怒號、冰雪覆蓋、寒冷、蕭殺……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讀課文后,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之后再請學生向全班展示。提示:如溫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確濟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這一點學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全文所寫濟南實際并非完全如此,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聯想和想象,融進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說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于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著“溫晴”,也體現著“溫情”。

  三、以溫晴識溫情——“溫情”在我身邊

  1、學生朗讀第一段,標劃體現濟南體現溫晴特點的語句。

  2、小組交流,然后指名學生回答。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從風和陽光的角度,寫出北平、倫敦、熱帶地區的特點,從而突出濟南的風不冷、不酷,不硬、不厲;突出濟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們帶給濟南,帶給人們的是溫暖、溫柔、溫情,是安適、安詳、安逸。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溫晴看溫情——“溫情”在我眼前

  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著溫情和希望。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把平面的語言變成立體的.畫面,學會用自己的話語進行概括描繪。

  1、搖籃安睡圖“搖籃”給人的感覺就是暖和、溫馨、舒適。睡在搖籃里的濟南和濟南的人們是幸福的、愜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親細心的照料,親切的問候。這是別處冬天難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圖小山秀氣,承受不了大雪。陽光下,山色斑駁,秀美動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暉暖人心,溫暖柔和。真是“妙”極。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態!

  3、山村臥雪圖小村在“臥”,小雪也在“臥”。它們“臥”的舒暢,“臥”的安詳,給人感覺這是陽光下爽心的“臥”,多少還帶有一些暖酥酥、懶洋洋的“臥”。這淡墨高雅的畫面,確實帶有十足的情味。

  4、玲瓏水晶圖晶瑩絢麗,玲瓏剔透。雖說藍是冷色,但它卻是瑰寶,內里包含著色彩繽紛的事物;它又與海洋一色,涌動著生命的內蘊和氣息。同時,它又包含著別致的情韻。

  五、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啟發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但是在作者筆下,濟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帶有種種表象的山水,換句話說,是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里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ㄒ唬┳呓鼫厍榈娜宋镄蜗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讀課文,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品味其中包含的溫情,然后學生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母親的形象是溫暖的,守在搖籃旁,唱著搖籃曲的母親更是溫暖的,而且還有那撫慰人心的話語。如此善良溫存體貼的母親給人歡喜,給人幸福。這樣,睡在小搖籃里的濟南就感到舒適溫馨,母親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間大愛。

  2、細致周到的護士大家熟知這一形象,耐心細致的她帶給濟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夢境,是溫柔的關照。

  3、健美優雅的女郎陽光下,山坡上,斑駁的色彩成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秀氣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這件花衣,悠閑安適地站在微風之中。調皮的風兒不時掀動一下她的衣角,閃現出健美的肌膚。如此,給人以明亮、燦爛、喜悅、希望之感。

  4、嬌美害羞的少女夕陽斜照,光輝映雪。白白的薄雪調和著陽光成為粉紅色,這就是少女害羞的顏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純青、溫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溫情的事兒。

  5、俏美柔情的女子女子愛俏,女子愛美。面對鏡子整妝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長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鏡子。面對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來,它不僅不愿結冰,破壞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終年貯蓄的綠全拿出來了”。獻給誰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濟南。

  教師小結: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這一個個形象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們眼前一樣。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么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ǘ└惺芏鞙厍榈拇阂

  作者寫濟南的冬天,但處處洋溢著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寫冬天。如此,這種冬天也就有了靈性,有了生機。英國詩人雪萊的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腳。

  1、學生從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著春天氣息的句子并以喜悅的感情朗讀。如: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2、思考討論:為什么這樣來寫?明確:一是突出濟南冬天的特點;二是表達作者對冬天濟南的愛憐之情;三是表現對自然、對生命的深刻感悟,表達一種樂觀進取的精神。

  (三)品味溫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著溫情、畫意。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敘談。

  1、標劃富有靈性、含有意蘊的動詞。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動詞,然后加以體會,進行展示。如: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白邊。(有意為之,是為了給冬天增加美感)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形象傳神,寫出了舒適安然的睡姿和靈性)

  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全拿出來了。(寫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現了濟南冬

  日的春意和生機)

  2、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

 。1)教師示范

  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標劃的詞語自然、柔和、親切、溫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訴說,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邊低語。“真的”含有驚喜,“是”“的”舒緩語氣,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學生找出類似語句,標劃出關鍵詞,小組交流。如: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4、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六、我筆下的“溫晴”和“溫情”

  1、教師總結: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著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溫晴”的特點。為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著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內心蘊含著的“溫情”,是作者溫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溫情的意象,是作者溫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溫晴”和“溫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積累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朗讀來感知理解寫景抒情散文的魅力。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語言中蘊涵的濃濃的情味。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深圳的冬天姹紫嫣紅、綠意盎然,濟南的冬天又有怎樣的特點呢?請大家打開課本。(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進入學習。

  1、環節一——字詞

  師:首先,老師來檢查一下預習情況(PPT1),認識它們的請舉手。

  師小結:識記生字詞是朗讀的第一步。讀大家常查工具書,走穩第一步。

  2、環節二——內容

  師:第一篇讀通,第二篇讀懂。(PPT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介紹濟南的冬天呢?

  師:那咱們就先去品品那最妙的小山吧!——品山

  請大家齊讀第4段。

  3、環節三——品山

  師: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果然各具特色,妙點紛呈。你認為哪一句最妙呢?請把它選出來,讀一讀,品一品,待會兒咱們比一比,看誰讀得好,品得妙。時間三分鐘,開始。(出示PPT3)。

  品句1,指導個人讀出感情

  師:我們可以把重音放在哪里?語速可以稍微?語調可以多一點?

  讀——兩邊的女生各讀一次,看哪邊最能讀出“害羞的味道”?

 。ɡ仙嵴f:那些小山太秀氣。老師說,這些女孩真害羞。)

  品句2,指導小組讀出韻味

  讀:大家都品出了山的妙處,那咱們四組,一組讀一遍,看哪組最能讀出韻味?

  品句3,品析語言精美

  師:現在,我們不僅品出了小山的特點,還讀出了修辭的妙處。老師有個疑問,能不能把這個“頂”字換成“戴”呢?

  完整齊讀:品讀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讓我們完整地再讀這一段。

  小結:看來,小雪不僅不能為濟南的冬天增加寒意,反而平添情趣,更顯溫晴。那水呢?(出示PPT)請大家標出四個句子的序號,每個組選擇一句你們最欣賞的,賞一賞讀一讀,待會兒咱們評出最佳朗讀小組——賞水。

  4、環節四——賞水

  評比:大家能從不同角度賞出濟南冬水之美,那哪一組讀得最有韻味呢?

  過渡“寶地”:沒有獲獎的同學也不要灰心,朗讀貴在以情帶聲。老舍先生在北京長大,21歲去倫敦大學任教,26歲回國,在山東任教7年,對濟南有著深厚的情感,其實課文第一段就有一句話直接贊美了濟南——“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是啊,正因為有了這別樣溫情的天氣,才有了那秀氣可愛的小山和那清亮暖人的泉水。難怪先生稱之為“第二故鄉”!瀹

  5、環節五——美讀全文

  最后,就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對故鄉的.依戀美美地朗讀全文吧!我想邀請兩位朗讀較好的同學,男女生各一位,大家推薦下?好,全體同學,請打開朗讀材料。

  三、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感謝大家,讓我擁有這么美的享受。感謝老舍,寫了這么美的文字。如果讓我們描寫自己的家鄉,我們可以借鑒課文中哪些寫法呢?(完成副板書:抓特點、細觀察、用修辭……)

  那心動不如行動,現在就牛刀小試、筆下生花吧(PPT3):帶著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向大家介紹《家鄉的冬天》,形成200字以上的小文。

  四、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欣賞濟南溫晴的冬天,體會作者醉心的情意。

  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學習情景交融的寫作。

  3、培養熱愛河山的感情,提高學生審美的情趣。

  【重點】

  目標1、2。

  【難點】

  目標3

  【教學過程】

  一、學習詞語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老舍(1899~1966),被譽為人民的藝術家。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于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本文是他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三、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

  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請用文中一個詞語來概括。

  ──溫晴

  五、深入探究

  文中是怎樣寫出溫晴的?

  1、第一段:通過對比,突出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

  2、第二段:通過陽光朗照下的山的描繪,突出溫晴、溫情的'特點(比喻、擬人的修辭)

  3、第三段:通過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突出溫晴、美麗的特點(比喻、擬人的修辭)

  4、第四段:通過城外遠山的描繪,突出溫晴、安適的特點(比喻、擬人的修辭)

  5、第五段:通過冬天水色的描繪,突出溫晴、明凈的特點(比喻、擬人的修辭)

  六、品味感情

  1、讀到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喜愛、贊美之情。

  2、此情何處可見?

  ──見于充滿感情的描繪中,見于直接抒發的胸臆里。

  七、再讀課文,盡情欣賞

  八、課堂練習

  九、作業布置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預習:

 。薄⒈痴b課文1-3段。

 。、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于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學習欲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學生背書片斷

 。、學生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保畣栴}設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教師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

  參考:天氣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薄栴}設計:

 。ǎ保系亩煊惺裁刺攸c?

 。ǎ玻┯昧耸裁磳懛ǎ

  教學過程

 。病W生思考(方法同上)。

 。、抽簽提問

  4、學生補充后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參考: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十、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后半部分:

  2、鞏固生字生詞。

  3、完成課后練習二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讀出重音和勾連。掌握課后生字詞及課下注解,并能運用。重點理解比擬手法及作用,兼顧品味運用對比、反復、設問、排比的語句。能夠區分實寫與虛寫的語句。會寫200字的家鄉冬景,寫出景物的特征。

  二、借助解讀富有感情色彩的關鍵詞或關鍵句,理解蘊含句中的美好情感。借助想象讀懂文中的.詩情畫意的具體體現。

  三、課前預習,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問題,教師點撥,課后閱讀四季寫景文。

  【教學安排】

  兩教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一、檢查預習作業:

  1、學生誦讀,能讀出重音和勾連。

  2、出示抄寫本,備查。檢查關注學生的書寫和標音。教師點撥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認并識記。

  二、作者簡介(略)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預習作業:

  1、學生誦讀,能讀出重音和勾連。

  2、出示抄寫本,備查。檢查時關注學生的書寫和標音。教師點撥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認并識記。

  3、從文中找出運用比擬的句子,并說說它們對寫景和抒情起到怎樣的作用。(教讀過程中回答)

  二、作者簡介(略)

  三、解讀課文

  1、誦讀全文,注意讀出重音和勾連。(完成積累拓展四)

  2、課文主要寫了哪幾種景物,反映了濟南的冬天什么特點?(完成思考探究一)

  3、文中運用比擬等多種修辭手法,對描寫景物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分別起到什么作用?

  4、“理想的境界”蘊含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說冬天的濟南是理想的境界。(完成思考探究二)

  5、借鑒課文寫家鄉冬天的景物,不少于200字。(完成積累拓展五)

  四、布置作業

  1、完成校本作業

  2、閱讀輔助資料

  3、預習新課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12

  一、教學設計說明:

  1.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并茂、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于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這些山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溫晴”這一文眼來構思,角度獨特,描繪出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寫景物時,語言準確生動,表達出作者對濟南的熱愛之情。因此,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總提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再從濟南的山、水兩方面寫出濟南冬天的這一特點,最后以一句簡明有力而耐人尋味的話結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優美的意境中,表達出作者贊美的真情。

  2.學情分析

  對于老舍,孩子們已經學習了他的作品《貓》,對他有了一個淺顯的了解,雖然說老舍對于孩子們來說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數學生并沒有讀過他的其他作品,對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過本課學習,讓孩子們對老舍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據此并結合本文內容,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如:畫面再現法、鑒賞品評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漁。本課就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思維,啟迪智慧。

  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認讀5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2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溫晴”、“響晴”“設若”、“水墨畫”、“貯蓄”、“空靈”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以及預習課文的能力。

  5.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各種形式的反復朗讀中理解課文,達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地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4.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2)、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5.教學難點:

  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2)、揣摩語言,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熟讀課文,會生字,能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3、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作者老舍的資料。

  三、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都經歷過冬天,那么,石家莊的冬天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說到北方冬天的時候,我們的腦海里總是浮現出那白雪皚皚的畫面,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也會想到呼嘯的北風,迎面如刀割的凜冽寒風,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蕭條畫面。總之,北方的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既有美麗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風。然而,在北中國有這么一個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而且冬天里沒有呼嘯的寒風,卻有著無限的溫暖,那水不但不結冰,反倒冒著點熱氣,同學們,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老舍的腳步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溫情吧。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導入,給學生以親切自然之感,同時教師也點到了濟南的冬天與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處,給學生以提示。

  二、驗收預習第一項,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出示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并想辦法記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濟南的冬天的特點是什么?

  (3)搜集有關老舍的資料。

  1、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驗收預習第一項。

  過程:4人小組學習中1號同學當小組長負責組織輪讀課文,互相傾聽,匯集預習中讀音、生字詞問題,并互助解決,解決不了的由組長負責記錄在預習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學成果與遺留問題。

  3、教師出示整理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2號同學負責,在小組中讀正確。

  4、檢查詞語能否讀正確。3號同學讀詞語。

  5、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6、檢查課文朗讀情況。4號同學在小組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通過小組學習的主要形式驗收學生的認讀情況,小組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同學都能在團隊中負責,都有任務,鍛煉、培養了每個學生的能力。

  三、驗收預習第二項,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概括大意。

  1、默讀課文,然后試著想一想濟南的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濟南的冬天——溫晴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養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這在教學大綱中對高年級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四、再讀課文,感受。

  1、教師設置情景導入,讓孩子們想象濟南的冬天的畫面。

  2、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濟南的冬天的?

  預設: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3、配樂創設情境,朗讀體會濟南冬天的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之后,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可以讓學生交流的過程更加整合,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討論有更熱烈,有更多的感受與同伴分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誰來說一說,文章圍繞“濟南的冬天”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設計意圖:復習導入,回顧全篇,盡快讓學生走進文本,為后面賞析課文做好準備。

  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這個不同尋常的“冬天”,品讀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圍繞中心話題,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以及作者的情感:

  學生賞析濟南山、水

  接著作者又寫了濟南的山、水,現在請四組同學的代表分別上臺給我們介紹作者筆下的山水,其余同學把書合上,從畫中,從同學的復述中感受濟南的山、水。

  1、第一張圖片:陽光下山景圖。

  請第一組學生代表上臺根據圖片復述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

  教師提問:濟南陽光下小山有什么特點?

  教師引導下學生回答。

  板書:陽光下的小山:溫晴

  2、第二張圖片:薄雪后山景圖。

  請第二組學生代表上臺根據圖片復述第三自然段內容。

  教師指導背誦:根據學生復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指導背誦。

  提問:濟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點?

  板書:小雪后的小山:秀氣

  3、第三張圖片:城外遠望山景圖、冒著熱氣的綠水圖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對問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

  三、深入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小組交流中心話題。

  課文處處流露著作者對冬天的濟南的熱愛。現在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用心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預設點:

 、佟斑@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邸吧狡律吓P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著”,盡情享受這“溫晴”的天賜。這“臥”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苎┖笊骄懊钤谘┕、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白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在實際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可能會不定性的說到某一部分。教師深入學生回答,與之展開深入對話,有機結合在一起。

  設計意圖:以一個問題,統領全課。課堂上,教師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閱讀、探究、感悟。學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

  二、回顧全篇,拓展延伸。

  1、向生活延展。

  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的冬天》準備抓住什么特點?

  學生寫簡要發言提綱,然后口述。

  教師作綜合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將語文打開。

 、偻扑]閱讀:《沁園春.雪》

  三、作業。

  1、背誦整篇文章。

  2、學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記錄下今天的收獲。可以采用詩歌、文字配畫等形式。

  3、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設計意圖:向書的世界引領,激勵著學生種下自己心中生命之花的種子。

  四、板書設計

  12濟南的冬天

  課后檢測:

  一、給加點的字注音:

  濟南()綠萍()

  寬敞()澄清()

  二、看拼音,寫漢字。

  bì

  1、小明一()上眼睛,就會想起那位可憐的老奶奶。

  chǎng

  2、你應該向大家()開心扉,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關愛。

  jǐ

  3、他的老家是山東省()南。

  三、填空:

  1、《濟南的冬天》作者是(),原名(),字()( )人。(地點)

  2、《濟南的冬天》中濟南的冬天的總的特點是(),字里行間表現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

  3、老舍用飽含深情的筆,從( )( )幾個方面來描寫了濟南的冬天。

  四、讀句子,想一想表現了濟南冬天怎樣的特點,你從中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2、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13

  學習目標

  1、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識記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詞。

  2、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等詞語。

  3、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的妙處。

  4、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重點

  難點通過美詞美句的賞析,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一般方法。

  歸納景物描寫的方法,深刻領悟作者抒發的感情。

  一、預學單(課前)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著落()水藻()暖和()鑲邊()澄清()

  看護()響晴()發髻()貯蓄()應和()

  2、根據課文內容,在下列的缺空處填上恰當的詞語。

 。1)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

 。2)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有了依靠。

  (3)就是這點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3、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水琉璃做成的墻,播放著一段段水墨影像:一會是“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西湖,一會又變幻成滾滾而來的錢江潮水;時而又化作筆墨,用中國的傳統書法,來定格因水而興的杭州城。

  B、馮小剛導演的賀歲片《非誠勿擾》讓自然生態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游人如織”,胡玫執導、明星薈萃的《紅樓新夢》又將如何演繹鮮為人知的文化西溪呢。

  C、杭州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在國內尚無先例,它吸引小汽車出行者改變出行方式,節約道路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緩解“出行難”問題,成為杭州打造低碳環保城市一個縮影。

  D、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燈光設計專家德里克波特認為,為避免光污染,提高光能效,城市負責人和規劃者應在照明總體規劃中有所考慮,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照明的需要量等。

  4、將下列句子重新排列,組成一段語意連貫的文字。(只填寫序號)

  ①綠是生命的顏色。②春雨過后,草尖上、樹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綠的葉芽,更會使你覺得新的生命在跳動。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綠油油的,生氣勃勃,欣欣向榮,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奮。④道旁的樹木,青翠欲滴;田間的秧苗,郁郁蔥蔥。⑤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蔥蘢。⑥面對著這充滿蓬勃生機的大地,便會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確的語序是

  二、互動單(課堂)

  探究點一: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探究點二: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并選擇一句或幾句賞析。

  探究點三: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課堂練習

  5、第一自然段作者連用了“奇跡”、“怪事”等詞,把濟南的冬天與別處的作了對比,總寫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實際是在說,北京的冬天,濟南的冬天卻;倫敦的冬天,而濟南的冬天。

  6、結合上下文,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2)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7、標題是“濟南的冬天”,結尾句是“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何“濟南”與“冬天”位置互換?請結合全文內容和文章主旨,說說課文結尾的妙處。

  四、課后練習

  老舍先生選取陽光、村莊、山、雪、水等具體景物來描繪濟南特有的動人冬景。請你模仿這種手法,運用不同對象(或某一對象),寫一寫眼中故鄉的冬天。提示:抓住故鄉冬天景物的特征,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以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200字左右)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重音和停連的朗讀技巧。

  2.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景物特征。

  3.體會作者情感,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朱自清筆下的春天,是和煦明媚、生機盎然的。那么,與之相對的冬天,將會是另一番景象。說起冬天,大家能聯想起哪些詞語或者景象呢?(寒風呼嘯、寒氣逼人、冰天雪地、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白雪皚皚,北風呼嘯……)這些是我們對冬天的印象和感受?墒,在有“人民藝術家”之稱的老舍先生筆下,冬天別有情致呢。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1.背景鋪墊:

  老舍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在濟南,老舍過上了安定的生活,經人介紹認識了他后來的妻子胡絜青,“努力地創作,快樂地休息”。他曾經說過:“時短情長,濟南是我的第二故鄉!

  2.一讀課文。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語調要舒緩,注意讀出重音和停連。

  3.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勾畫體現濟南冬天特點的句子。

  活動一:我是最佳小導游

  讀完課文,同學們對冬天的濟南有了一些了解和認識。請你以導游的身份,向初來乍到的游客介紹一下濟南冬天的特征和景物吧。

  同桌互相說讀,個人發言。(不求全面,引導學生說特征說山水)

  預設: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日光不毒,天氣溫晴。濟南是一個有山有水的老城,到了冬天,溫暖安適,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圍繞著濟南,像是把濟南放進了小搖籃里。雪后初晴時,濟南的小山色彩斑斕,真是秀美。城外的遠山,村莊稀疏,白雪點綴,像是一張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畫。濟南的水,到了冬天也不上凍,水面還冒著熱氣,水藻越發碧綠。站在水邊慢慢往上看去,整個濟南像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活動小結:濟南冬天最主要的特征是“溫晴”!皽亍毕鄬τ趪篮蚩釤岫,氣溫宜人;“晴”,則是相對于“陰”而言,不僅是指天氣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鮮明而不黯淡。濟南的冬天,山溫暖,水溫清,怎能不讓人產生滿腔溫情?

  活動二:爭做最美朗讀者

  這篇文章中,處處流露著作者的贊美和喜愛之情。請選擇你覺得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最充滿溫情的段落,帶著感情讀一讀,做一次朗讀者。

  大家先讀給自己聽,注意邊讀邊體會,可以在書上標注符號。需要重讀的字詞下面加“.”需要停頓的地方加“∨”需要連讀的地方加“∧”需要拖長的地方加“~”。

  學生活動,評選“最美朗讀者”。

  由最美朗讀者示范讀第三自然段,所有同學再次情感誦讀第三自然段,進一步掌握重音和停連的朗讀技巧。

  示例: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闭娴模瑵系娜藗冊诙焓敲嫔虾Φ。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兒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活動三:我來和作家PK

  1.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也有些教材把這句話和寫水的段落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段落。你覺得哪一種分段方式更好?

  2.朱自清的《春》用了三個比喻句,作為文章結尾。請你反復讀文章,根據文章內容也來改寫一下《濟南的冬天》的結尾,用“冬天的濟南像……”開頭,寫幾個比喻句。

  【設計意圖】

  此課是七年級的起始課,讓學生會讀、愛讀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對于經典美文,多讀、美讀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基于此種認識,我的第一課時設計以“讀”為主線,通過設置活動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通過說讀、朗讀、改寫,多角度地進入課文,感知文章主要內容,感受文字的音韻之美,同時訓練學生的朗讀和提煉能力。最后以寫促讀,通過改寫結尾,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所有活動以“趣”為出發點,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思維,是七年級語文課應有的追求,也應該是每一節語文課的追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比喻和擬人的表達效果,品味文章的語言之妙。

  2.學習文章寫景的方法,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內容,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感受到老舍先生對冬天的濟南溫情脈脈的情感。那么,老舍先生用怎樣的語言來描繪“溫晴”,表達“溫情”的呢?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濟南的冬天》,探尋語言的奧妙。

  二、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請同學們帶著喜愛贊美的感情,再次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哪些句子和詞語最能表現出濟南冬天的“溫晴”。

  活動一:評一評

  勾畫出能體現“溫晴”的句子或詞語,說一說這些詞句是怎樣表現出“溫晴”的。同學們可以從以下角度品評:

  圖景印證溫晴

  修辭表現溫晴

  動詞刻畫溫晴

  色彩描摹溫晴

  示例:圖景印證溫晴。文章第一自然段寫濟南的天氣,強調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征,然后,描繪了四幅圖景來印證“溫晴”。第一幅圖景:陽光朗照圖;第二幅圖景:小雪覆蓋圖;第三幅圖景:城外遠山圖;第四幅圖景:綠水空靈圖。這些圖景通過描山繪水來印證濟南的溫晴。

  學生自由點評。教師引導從修辭的運用、動詞的選用和色彩詞語的使用上深入體會語言的妙處。

  預設:

  修辭表現“溫晴”。

  1.對比突出“溫晴”

  第一自然段用北平冬天的大風、倫敦冬天的重霧、熱帶日光的毒辣,和濟南冬天做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比喻描繪“溫晴”

  文中多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描繪濟南冬天的特征,請你選擇你最有感受到一個比喻句,說說作者是如何運用比喻描繪“溫晴”的。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卑选耙蝗π∩健北茸鳌靶u籃”,濟南躺在搖籃里享受母親的慈愛,當然最溫暖不過了。

  B.“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兩個句子,把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把山坡上的雪景比作“帶水紋的花衣”。雪常常給冬天增添幾分寒意,但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有抹殺暖冬的特點,反而把冬天“溫晴”越發顯露出來了。因為那小雪連矮松都罩不住、連山坡上的草色都遮不嚴,只是給矮松戴上了潔白秀美的帽子,給山坡穿了件花衣。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這句話把城外遠山之景比作“小水墨畫”,濟南的冬天沒有水瘦山寒的冷峻峭拔,而是呈現出融融的色調、淡雅的情致,也體現出“溫晴”的特點。

  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卑讯斓臐媳茸饕粔K空靈的藍水晶,濟南有“泉城”之稱,“一城山色半城湖”,“藍水晶”的比喻,描繪出水的溫暖、清澈的特點,也突出冬天濟南的溫晴。

  2.擬人傳遞溫晴(溫情)

  活動二:比一比

  請你比讀三組句子,選擇其中一組說一說,哪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A.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靜靜地沐浴在陽光之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B.這一圈小山緊緊地包圍著濟南,給濟南以溫暖。

  A.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B.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3.動詞刻畫溫晴

  活動三:換一換

  換詞體會動詞的妙用。

  A.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躺)著。

  B.小山整把濟南圍(圈)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圍)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C.山坡上臥(坐落)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鋪)著點雪。

  活動小結:“睡”摹寫出濟南老城閑適的姿態,像一位沐浴著冬日暖暖陽光的老者,安靜祥和。“圍”展現出小山與濟南城親密依偎的情態;“放”表現出了小山對濟南城的呵護和憐愛之情,加上“說”字,連續用三個動詞,逼真地表現了小山對濟南寵著護著的情態。兩個“臥”字,寫出了小山村和小雪的寧靜、安逸,刻畫出濟南冬天的溫晴。

  4.色彩描摹溫晴

  活動四:找一找

  朗讀第四自然段,勾畫描摹色彩的詞語,體會其妙用。

  學生朗讀、勾畫、體會。

  教師小結:松的青黑與雪的潔白相映增色,山尖的白色與天空的藍色相映成趣,山坡上草色和小雪黃白相間,相得益彰。這些顏色搭配恰當、濃淡相宜。如一幅素雅的水彩畫,既無黑白照片的單調,又無油畫的濃墨重彩,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

  三、學以致用,仿寫片段

  學者吳炫這樣評價《濟南的冬天》:“敘述語調是平易樸實的,語言是凝煉而親切的,用詞是準確生動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結構。它似乎無結構,但是內容組合的又是這么自然、精巧、恰當。”

  這節課我們從選材、修辭、用詞、構圖等角度學習了本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技巧,請大家借鑒課文的寫法,以“家鄉的____(春、夏、秋、冬)景”為題,寫片段作文。

  學生自由創作。

  秋備:我的教學設計呈現完畢,大家有什么想法?

  陸艷:秋備的設計中不僅有學法指導,而且有教法指導,實用性超強!

  志強:秋備的設計扎實且富有靈性啊。所有的學習都是以活動的形式展開的,七年級的孩子一定會積極參與的,課堂氣氛一定很熱烈。

  秋備:遺憾的是我現在做了教研員,上課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不能將自己的設計在教學中進行檢驗。不過幸運的是,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位嘉賓,她剛上完《濟南的冬天》的公開課。我想讓她結合她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課的看法。希望能帶給大家新的啟示。好,讓我們歡迎曹靜老師。

  志強:曹靜老師好。

  曹靜:大家好。

  陸艷:曹老師,你先做一個自我介紹吧。

  曹靜:大家好,我是曹靜。來自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第四中學,我也是王君青春語文名師工作室的一員,很高興今天能來到聊課吧。

  志強:那我們就針對這節課聊一下吧。聽說曹靜老師今年去其他學校支教了。

  曹靜:是的,這是在支教學校上的。支教學校要求上一節展示課,就上《濟南的冬天》。說實話面對《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我郁悶了好幾天。直到看到肖培東老師的那句話:“這堂課,其實最要抓的是‘你從哪里讀出一往情深’這個問題。這才是《濟南的冬天》最關鍵的思考!

  秋備:肖老師常有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本領。

  曹靜:于是我開始了我的備課思考。散文,是用文字來傳情的。學習這篇文章之前,我首先要弄清教學的起點和終點。

  陸艷:“弄清教學的起點和終點”,曹靜老師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備課的方法。

  志強:那么曹靜老師認為本課的起點和終點各在何處?

  曹靜:本課教學的起點就是學生能夠感受到濟南山水的可愛,卻不知道是借助哪些方法來表達的,不知道文章里所蘊藏的作者的心情。

  教學的終點,教參上提示了四個教學重點:1.繼續訓練朗讀,掌握重音和停連的要領。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體會景物描寫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3.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4.學習比喻和比擬的修辭方法。很顯然,第二點是重中之重,就是在提醒我們,這是一篇寫景散文,重點是要體會景物描寫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秋備:重點確立后就要思考如何圍繞它展開教學了。

  曹靜:是的。弄清了教學起點和終點,再來審視課文,尋找能夠體現作者情感的語言點。我發現作者寫得最動情的語句,集中于三四兩段。我把這些語句放在一起看,發現第三段中所有的語言點都聚焦于“小搖籃”,也就是說在老舍心中,陽光朗照下的小山像一個孩子。而第四段中的語言點,如“看護婦”、“花衣”、“害了羞”、“秀氣”,這些詞語放在一起,會發現所有的美妙語句都似乎聚焦于一個美麗的姑娘。

  志強:一個是“嬰兒”,一個是“美麗的姑娘”。比喻不同,情感就不同,朗讀的語氣也應該不同。曹老師讀書真細致。

  秋備:有了這些發現,我們眼前仿佛是兩幅完美的圖畫。我們的賞析就不再是瑣碎的。

  陸艷:曹靜老師再談一下具體課堂環節的處理。

  曹靜:好的。導入環節,我讓學生背誦《春》末尾三個比喻句,之后要求學生用一個詞語表達朱自清對春天的情感。然后,學生朗讀《濟南的冬天》第一段,用一個詞語概括老舍對濟南的冬天的情感。

  《春》與《濟南的冬天》構成了一組以“熱愛”情感主題的寓情于景的群文。

  志強:由情感導入,妙。

  曹靜:由情感導入課文,尋找能體會出情感的語言點。學生很容易地發現這些點主要集中于三四兩段。再尋找三四段的切入點。

  第三段切入點是“小搖籃”,尤其是對“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一句進行朗讀指導,體會到母親對孩子說話的口氣。也可以指導人們的想象句,并把二者聯系起來理解。進而體會作者對濟南的山的情感。

  第四段切入點是“花衣”。聯系到“看護婦”、“害了羞”、“秀氣”等語句,體會作者對雪后小山的青睞。

  秋備:曹靜老師是主要采用哪種方式引領學生賞析的?

  曹靜:賞析過程,用朗讀來貫穿。朗讀能最快地拉近學生與課文、與作者的距離,減小學生的語文經驗與課文的思想情感的落差。

  陸艷: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大法寶。

  曹靜:賞析之后,我引導學生歸納文中表達情感的方法,為仿寫做好準備。

  志強:曹老師具體歸納了哪些方法?

  曹靜:比喻、擬人修辭方法,兒化音以及感悟“小”字的運用。然后用“朗讀——賞析——歸納”的方法,引領學生學習“城外遠山”和“濟南的水”的部分。

  秋備:學以致用,學與練結合,高效率的課堂。

  曹靜:本環節的最后,回扣第一段,再引入背景,體會作者之所以把濟南的冬天寫得溫暖如春,來自于當時較為輕松的境遇和愉快的心情。

  陸艷:這樣的設計即回扣了課始導入環節,又為最后的收束環節做好了準備。曹老師是如何收束本課的?

  曹靜:收束環節,采用了“濕地聊課吧”中秋備老師的建議:仿寫一段,即仿照《春》的結尾,續寫幾個贊美濟南的冬天的句子。學生們的寫作熱情非常高呢。

  志強:一節課有朗讀,有品析,有寫作,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曹老師的課扎實有效。聽課的老師反饋一定不錯。

  曹靜:課后聽課的老師跟我說:“孩子們聽了你講《濟南的冬天》,以后可能都想去濟南上大學啦!辈贿^,我覺得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比如,反思賞析描寫環節,還是應該多給學生搭設臺階。我應該認真學習余映潮老師關于雪后小山的賞析指導,學會定點聚焦,引領學生逐漸地進入佳境。

  秋備:曹老師是一個善于反思的老師。課堂有遺憾,我們才更有學習和研究動力。

  曹靜:是的。我會繼續對這節課進行反思的,也希望大家給予批評指正。

  志強:好的,老師們,這次我們看了秋備的教學設計。曹靜老師也談了她備課、上課的過程,希望給大家對了一些有益的啟發,也衷心希望大家給我們留言,共同探討教學中的困惑!傲恼n吧”歡迎你的加入和參與。這次聊課就到這里。

  嘉賓介紹

  曹靜,王君青春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第四中學語文教師,20xx教育部初中語文培訓優秀學員,濱州市教學能手、教科研先進個人,濱城區首批名師,優秀教師、課堂教學改革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中華家庭教育志愿者,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近年來,主持山東省教研課題“生活日記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并順利結題。曾執教市級觀摩課《窗》,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學習》《語文知識》《山東教育》等刊物發表十多篇教學論文,并指導學生在《青少年日記》《中學生學習報》《閱讀與作文》《少年先鋒報》《同學少年》《學習報》《語言文字報》等報刊發表作文數十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15

  學習目標:

  1、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現它獨特的美。

  3、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于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這些山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注意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趣和豐富的情感,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成良好的語感。

  教學設想: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我認為本文的教學切入點應該是要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領會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學重點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處就是能夠把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的寫法上。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盼望萬紫千紅的春,我們迷戀果實飄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飛的冬,雖然寒風凜冽,可那樹尖上頂著一朵白花的美麗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就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它給人留下的不再是蕭瑟,不再是寒氣襲人,它那里充滿了溫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溫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學生介紹他們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老舍,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小說《駱駝祥子》、戲劇《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等。被譽為“人名藝術家”。

  2、教師結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國后最早創作和發表的作品之一。從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隨寫隨發表,全文共一萬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課文

  1、借助于《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清楚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容。

  2、領會本文應該怎樣朗讀。

  歸納:要讀出喜愛的感情,語速較慢,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

  3、聽名家朗讀課文。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用溫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四、按描寫的不同景物,給文章分段,歸納大意。

  (一)(1)寫濟南的冬天的天氣特點。

  (二)(2—4)寫濟南冬天的山景。

  陽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遠山

 。ㄈ5)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注音組詞:得、著、薄、和

  第二課時

  一、投影兩段有關北方冬天的描述,讓學生讀一讀,說說北方冬天給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課文分析。濟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嗎?

  二、齊讀全文,思考問題

  1、濟南冬天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突出這一特點的?

  2、濟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點?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濟南

  北平(有大風)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響晴“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溫晴

  熱帶(日光毒)溫晴

  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倫敦、熱帶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系,老舍25歲錢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倫敦生活了6年,在離英國回途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了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沐浴在濟南溫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禁發自肺腑地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睆闹形覀兛梢陨钌铙w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ǘ┽槍Φ诙翁釂枺簼系男∩接惺裁吹乩硖卣鳎

  作者怎樣寫出陽光下的小山特別可愛?人們的感受如何?

 。ㄈ┭凶x第三段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遍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

  1、哪句話直接抒發作者對雪后美景的喜愛和贊美?

  2、作者寫景的空間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辭手法來寫景的?

  體會比喻、擬人對寫景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寫出景物的特點,寄寓作者的贊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含有兩個比喻,一是將“”比作“白花”;

  二是將“”比作“日本看護婦”。

 。2)指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之處:

 。3)若將“頂著白雪的矮松”比作“守衛邊關的戰士”,行嗎?

 。4)引用幾句學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讓同學們討論比喻是否恰當。

  明確:比喻一定要貼切。

  擬人

  比較下列兩句話,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明確:擬人手法賦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態,寫出雪的嬌羞美麗。

  4、看看作者寫景的句子中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作者采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發了作者對這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們要根據此段文字畫一幅畫,畫上應該畫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讀背誦

 。ㄋ模┏峭膺h山——小水墨畫

  (五)水的特點——綠、暖、清亮

  四、再讀全文,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讀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1、直接抒發感情。

  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薄斑@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薄澳切┬∩教銡。”

  2、通過創設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請閉上眼睛,……這是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適溫暖的意境,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五、創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于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在你的腦海里,那么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

  教師結束語: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并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六、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

  2、課后練習二

  板書設計

  濟南

  北平(有大風)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響晴“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溫晴

  熱帶(日光毒)溫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適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綠暖清亮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16

  教學設想: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下的一篇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是現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動形象的描寫了濟南的冬天氣候溫和、冬日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文不僅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當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較好的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全文脈絡清晰,行文有序。先運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后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在景物描繪中,不但運用了大量恰當的比喻和擬人句,更在詞語選用方面十分講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極富生機和活力。因此,教學中,在鍛煉、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同時,著重通過分析文中優美的語句,進而感悟文中描繪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語的精當,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但面面俱到的講析卻不利于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應該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充分的感知課文,探究作者寫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寫作方法,并能運用所學去閱讀理解同類的文章。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其中第一課時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欣賞景物描寫方法。第二課時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當然,在開課之前,不忘告知學生,一切的答案你們那里,即由學生之口道出本課的教學內容及答案,不失為明智之舉,因為學生在解讀文本之前,就已經獲得了自信。這樣,他們已不僅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讓學生們敢于積極主動,敢于去自由發揮想像的翅膀,展開合作探究課文,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欣賞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紹,課下注釋已有,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解讀,不必再去贅述,瞎耽誤學生的時間。生詞教學也可在學生朗讀過程中解決,不必過于追究,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知、能目標:

  1、能有感情的'熟練朗讀課文

  2、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5、培養欣賞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朗讀—討論—賞析

  情、價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把握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景物描寫的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首先,引導學生說說本地冬天的氣候、景象。接著,引導學生說出學過或知道的描寫冬天景色的古詩詞句(柳宗元的《江雪》、《風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讓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氣,與課文中的冬景形成鮮明對照。大家知道嗎?在咱們北中國的一個地方,它的冬天卻是另一番風味,到底是怎樣的別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們帶著美好、愉悅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二、范讀課文。

  1、學生聽讀,作勾畫。

  2、點評。

  三、自讀、朗讀,整體把握。

  1、邊朗讀(學生模仿范讀,大聲朗讀),邊勾畫生詞,查工具書,準備朗讀比賽。

  2、幫助老師將課文科學合理的分成四個任務塊,并說明你這樣分組的理由(為下節課分組研習、討論做好準備)。

  (第一自然段為一組,第二自然段為一組,第三四自然段為一組,第五自然段為一組。按照:冬天的特點—山景—雪景—水景層次。)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17

  一、文本分析

  1、本文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閱讀第二課。

  2、本文的內容:作者在文中將濟南的冬天與北平的冬天、倫敦的冬天以及熱帶的冬天作比較,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并通過對濟南這座老城的山、水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3、本文的特點:

 。1)語言生動活潑,方言和普通話結合運用。

  (2)細節描寫細膩,描寫有層次。

 。3)修辭運用豐富。

 。4)感情樸實真摯。

  二、學生分析

  1、學生需要學到的是:運用一種或多種修辭手法,描寫具體事物,以表達思想感情。

  2、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基礎:

  (1)在認知上,學生已學習了一些賞析散文語言的技巧。

 。2)在情感上,學生能試著感受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3、學生需要用到的學習方法:朗讀法、體驗法、討論法等。

  三、目標闡述

 。ㄒ唬┤S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

 。2)能分析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能在賞析文本詞句的過程中運用討論法。

 。2)能在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朗讀法和體驗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喜愛之情。

 。2)能體會作者對濟南這座老城的特殊情感。

  (二)教學重點

  1、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

  2、能分析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三)教學難點

  1、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喜愛之情,能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特殊情感。

 。ㄋ模┙虒W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等。

 。ㄎ澹┙虒W課時

  一課時

  四、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濟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訴我,濟南是中國哪個省份的城市?山東省。山東省屬于南方還是北方呢?北方。在你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樣的?……然而,地處北方的濟南,它的冬天卻別有一番滋味,F在,就讓我們一起走入老舍筆下冬天的濟南,感受別樣的冬日北國世界。

 。ǘ┏踝x文本,感受濟南之冬

  首先,請大家有感情地齊讀第一自然段,在讀的過程中請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除濟南以外,第一自然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地方?北平、倫敦、熱帶

  2、這些地方的特點是什么?大風、不見日光(濃霧)、響亮的(毒日)

  3、濟南冬天的特點又是什么?溫晴(響晴)

  4、這里運用的藝術手法是什么?好處是?對比,突出強調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初步的感知,首先能抓住第一自然段的關鍵點,其次再對本段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欣賞。)

  在這里,作者的寫法比較含蓄,他不直接說濟南的冬天的特點是溫晴的,而是通過三組對比,寫北平的冬天是大風的,倫敦的冬天是不見日光的,熱帶的冬天是響晴的,然后反襯和突出濟南的冬天不刮大風;看得見日光;而且日光是十分溫和的。另外,老舍寫北平和倫敦時,不直接說“北平幾乎天天刮大風”,“倫敦的冬天總是陰沉沉的”,而是以自己獨特的感受說“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捌孥E”和“怪事”使得語言有一種風趣幽默的色彩。正因為濟南冬天的“溫晴”,所以老舍稱贊它“真得算個寶地”。而“溫晴”也是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

  (三)精讀語句,品味寫景之妙

  然而,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濟南這座老城的出奇之處,還在于它的山,它的水。那么濟南的山是怎樣的呢?我們再有感情地齊讀第三自然段。

  1、山的形狀是怎樣的?圍了個圈兒、北邊有個缺口

  2、老舍用哪個詞形容冬天的小山?他是怎么說的?

  可愛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保ū扔鳌M人)把山比作搖籃,把濟南比作熟睡的嬰兒。讓人覺得十分溫馨。正因為這樣的地形,所以濟南的冬天一點也不寒冷,而是非常溫暖的。

  3、為什么要寫“人們的臉上是含笑的”?因為“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倍鞚系纳浇o人一種安全感,讓人感受到希望。這種希望來自溫暖的天氣,讓人仿佛下一秒就能置身于春天的懷抱?此撇恢{的一筆其實是緊緊圍繞濟南冬天的“溫晴”來寫的。

 。ㄔO計意圖:通過三個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本段內容,并引導學生對本段的寫作藝術進行欣賞和分析。第三個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在此花費筆墨的用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

  雖然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但偶爾也會下點兒小雪吖。再讓我我為大家朗讀第四自然段,大家來感受一下雪中的山又是怎樣的。(教師朗讀,學生想象)

  1、最妙的就是下點兒小雪呀!懊睢痹谀睦?

  山上: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護士)圖片欣賞

 。ū扔鳎喊褬浔茸骺醋o婦,把雪比作發髻)

  山尖: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想象

  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比喻,擬人)

  山腰: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擬人,粉色和害羞,粉色可能是晚霞)可愛

  小結:寫作時比較有層次感,從整體到局部,自上而下。語言雖樸實簡單,卻容易讓讀者想象,似乎如同身臨其境般。將濟南冬天的雪山清晰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2、“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這句話體現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的?贊揚還是批判?以欲揚先抑的口吻去贊揚濟南冬日小山的秀美。

  再一起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可愛、俏皮、美麗的感覺,以及作者溢于言表的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該部分注重朗讀和想象,在朗讀和想象中使學生欣賞內容和文字。幫助學生學習修辭手法,以及體會作者的情感。)

  如果這是一幅畫卷,作者說這一定是唐代名手畫的水墨畫。我們看見了溫柔的小山,雪白靜美的小山,山上臥著小村莊,那水呢?水墨畫少不了靈動的水。我們從文章最后一段中找答案,看看老舍是怎樣描繪濟南的水的。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1、水有什么特點?不結冰、冒熱氣、澄清、清亮、藍汪汪、空靈

  2、還寫了哪些東西?怎么寫的?水藻(綠、擬人)、垂柳(擬人,側面寫出水的澄清)

  3、最能感染你的是哪一句?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攤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想象一番)

 。ㄔO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自主對文本進行欣賞。)

  小結:這就是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心中理想的境界。所以他會發出感慨:“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秋睡熟了一點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喚醒,所以作個整人情,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薄斑@古老的城市,是濟南,也是詩!贝蠹腋惺艿綕隙罩懒藛?

  (四)再讀全篇,理解作者之情

  請大家帶著欣賞的眼光,再次自由朗讀全文。想一想你從這些文字、這些描寫中讀出老舍對濟南的什么情感。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板書。(喜愛、珍惜、贊美……)

  補充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國交流學習,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省城,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濟南也因此被他稱為自己的“第二故鄉”!稘系亩臁肥抢仙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創作的文章,一經發表即引起強烈轟動。文章中處處流露著老舍先生對濟南的無限熱愛與贊美,成為先生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

 。ㄔO計意圖:適當進行課外拓展,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情感,反之更能投入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欣賞。)

  (五)作業布置

  借鑒文章的某些寫法,就你家鄉冬天的風景寫一個片段。注意抓住特點來寫,200字以上。

 。ㄔO計意圖:修辭手法是本篇課文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模仿文本的寫作方式進行自我創造,這也是學習成果的一種檢測方式。

  五、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18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腳步,一起欣賞了濟南冬天的幾幅美麗的畫面。冬天的濟南那么美,當然也離不開老舍先生優美的語言和寫作的技巧。這節課我們就來品味課文的語言美和手法美。

  二、自學指導

  (一)語言品析

  作者常選取很有表現力的詞,經過提煉,很有生氣,掩卷細品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其神韻。請仔細品析下列句子的美妙之處。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交流點撥】

  “小搖籃”運用了比喻和擬人手法,將“一圈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

  2.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底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交流點撥】

  連續的擬人手法:睡、喚醒,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冬天舒適溫暖的環境。

  3.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兒雪。

  【交流點撥】

  “臥”采用擬人手法,將小村莊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濟南小村莊的可愛,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4.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交流點撥】

  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突出水的綠的特征。

  5.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交流點撥】

  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水清亮的特征。

  6.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

  【交流點撥】

  “有的……有的……”更加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雪的覆蓋不均和小山本色的若隱若現;并且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色彩斑駁的山坡比作“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生動形象地將山坡上斑駁的色彩和風兒吹動下的小山描繪得富有動感和美感,顯得更加秀麗迷人,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7.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交流點撥】

  對“微黃”“忽然”“微微”這三個詞的運用,可見作者遣詞造句十分精妙妥帖;并且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雪后日落中的小山比作害羞的少女,生動形象地將山腰的薄雪在夕陽下發生的變化細膩地描寫出來,使小山顯得格外情態可掬,同時也隱含了作者對小山的喜愛之情。

  (二)寫法探究

  1.文章是用怎樣的方式突出濟南“溫晴”的天氣的?

  【交流點撥】

  通過三組對比:北平的寒與濟南的暖對比;倫敦的暗與濟南的明對比;熱帶的熱與濟南的溫對比,突出濟南“溫晴”的特點。

  2.作者描寫濟南的山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交流點撥】

  按照由里到外、從上到下的順序描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處的山。

  3.縱觀全文,本文在寫景上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

  【交流點撥】

  (1)以動寫靜:“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寫出雪動人的形態。

  (2)想象:比喻與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三)比較閱讀

  《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交流點撥】

  相同點:①都是以寫景為主的抒情散文。②脈絡清晰,層次井然。③抓住特征寫景,情景交融。④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語言樸實、清新。⑤細致觀察、具體描寫。

  不同點:①《春》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濟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畫”。②《春》側重于近處的細致觀察,《濟南的冬天》側重于遠景的觀察,且從不同角度觀察景物,特點有所變化。如本文第二段,是從景物的上方俯視下來,描繪出陽光朗照下的濟南像被圍在小搖籃里,突出溫暖如春的特點。

  三、板書設計

  北平的寒濟南的暖

  倫敦的暗濟南的明溫晴

  熱帶的熱濟南的溫

  陽光朗照下的山里、上

  薄雪覆蓋下的山寫景順序

  城外遠處的山外、下

  四、拓展延伸

  請你描繪一下你家鄉的冬景。(200字以內)

  【交流】

  生甲:這是一個雪后的早晨,村子的屋頂上,稻草垛和籬笆上,拖拉機站的木棚上,都披著白雪;山上的松樹林和竹林,都披著白雪;那高高的楓樹和野柿樹的樹干、樹枝上,都披著白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小溪中的石頭上都覆蓋著白雪: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飲水;好像有兩只白色的幼獅在雪地里沉睡;好像有幾只白色的熊,正準備從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生乙:冬天到了,北方的冷空氣南下,西北風怒吼著,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下了一整夜。早上,我開門一看:房頂白了,草地也白了,樹上掛滿了雪白雪白的冰凌,我們的世界變成了一片銀白。冬天真美啊!

  生丙:我的家鄉是湖北的一個山區,這里一年四季分明。時值初冬,北風利颼了,滿山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闊葉樹的葉子基本落光了,那些堅強的針葉樹綠中帶褐。河水還在不停地奔襲,只是水變淺了,變得更冷了,水草枯萎,那嬉戲的魚兒早已不知去向。慘白的太陽有氣無力地露露臉后,馬上躲進灰蒙蒙的云里去了。看到這樣的景象,我的感覺只是陰冷。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19

  課標分析

  1、能利用工具書識字詞;規范書寫。

  2、能熟練使用朗讀、默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

  3、培養學生達成閱讀理解的五個層次:了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和修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體味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結合課文的內容和主旨,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4、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學會復述、轉述、即席講話和主題演講,提高學生表達、傾聽和交流的水平。

  5、寫作要抒發真情實感,表達觀察生活的認識和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1、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出自七上第三單元。第三單元選編的主要是描繪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欣賞這些作品是一種令人愉悅的精神享受。學習這些課文,要全身心投入,反復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深入體會作者傳達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語言,積累精彩語句。課文中多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注意體會他們的表達效果。

  2、教學重點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品味語言。

  3、教學難點

  體會并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學情分析

  對于這篇文章,我們作為濟南的學生應該引以為豪,對于濟南的天氣我們也非常熟悉。關于老舍,學生們對他有了一個淺顯的了解,雖然說老舍對于孩子們來說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數學生并沒有讀過他的其他作品,對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過本課學習,讓孩子們對老舍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生字,掌握要求會寫的生字,牢記“著落、髻、看護、鑲、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正確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4、體會作者對平凡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構建動場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著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自主學習

  活動一: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等。本文寫于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濟南、奇跡、倫敦、暖和、著落、髻、看護、鑲、寬敞、水藻、貯蓄、澄清。

  3、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且畫出優美語句,進行背誦。

  設計意圖:活動一為達成教學目標1和2中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三、自主學習,交流探究。

  活動二: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思考并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的`天氣有什么特點?

  溫晴

 。2)文章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明確:

 。ǖ谝欢螌Ρ鹊诙芜^渡段第三四五段冬天的山,第六段冬天的水)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并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活動二為達成教學目標2。

  活動三: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新。

  選擇你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寫出你欣賞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段。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里”。

  b、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c、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d、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e、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為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說說好在哪兒?

  討論明確:

  按照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二題的形式來表達。

  a、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2、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盡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撥、補充。

  設計意圖:活動一為達成教學目標2、3。

  活動二:體驗反思。

  三、交流探究。

  提問:為什么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a、細致觀察;b、抓住特征;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四、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明確: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采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洞骸愤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從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設計意圖:為達成教學目標4。

  五、綜合建模

  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六、作業設置

  A、你眼中的濟南是什么樣子的?用你的生花妙筆寫下來吧。

  B、選擇課文中一個片段,仿照其寫法,以《的秋天》為題寫一篇短文。

  C、背誦文章的4、5、6段。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20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本節課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鑒賞景物描述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后,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文題)說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栗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稱為“寶地”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給出一個評判。

  二、老舍及其創作

  多媒體顯示: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并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須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于濟南的山和水:(多媒體課件顯示畫面背景音樂:《高山流水》)解說: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巖石鐫佛,遍布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投影:

 。1)注音:

  濟南(jǐ)倫敦(dūn)鑲(xiāng)水藻(zǎo)貯蓄(zhù)

  發髻(jì)澄清(chéng)著落(zhuó)看護(kān)

 。2)釋義:

  響晴:(天空)晴朗無云。

  設若:假若。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3.聽朗讀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閱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么?

 。2)課文是從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順著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

  (1)濟南冬天的“溫晴”。

 。2)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贊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

 。3)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后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贊美之情。

  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4.表情朗讀,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娘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

  五、精彩語段研習,鑒賞景物描述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么體會?

  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陽光

 。4)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后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斑@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澳屈c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詠體味第3語段。

  六、課堂練習

  閱讀課文第4、5語段,完成下列題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它的特點是()

  A.朦朧B.淡雅C.古樸D.靈秀

  2.濟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項選擇)()

  A.暖B.綠C.清D.亮

  3.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的冬天()

  A.充滿了綠意的特點B.舒適、清亮、迷人、美麗的特點

  C.溫晴的氣候特點D.景色優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覽勝地

  4.①“這是張小水墨畫”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③“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憑這些綠的精神”中的“綠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

  參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的奉獻精神

  七、布置作業

  1.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積累語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濟南“慈善”的冬天讓人備感親切,得益于先生樸實親切的文風,猶如與讀者促膝談心一般。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情真意摯的語句,如:“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既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又顯得語意懇切,為全文“一錘定音”。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劢虒W步驟]

  一、檢查作業

  體現老舍親切文筆的語句舉要:

  1.“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一點沒有強加于人的語勢。

  2.“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边@是流露真情,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

  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令人如同身臨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由于對濟南,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著熱愛,這里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

  5.“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測,又是同讀者的商討。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

  二、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并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

  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于修辭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為一般表述的比較,看表達效果的不同。

 。ㄍ队帮@示)如:

  (1)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教師點撥、明確:

 。1)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里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贊美深情。

  (2)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艷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訓練聯想能力,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

  提示:文學需要聯想,聯想對于散文尤為重要,本文不僅聯想豐富,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鄉野清晨、海濱夏夜等,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征,展開豐富的聯想,以優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比サ簟奥暋弊挚梢詥?為什么?

 。2)“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這里為什么用“臥”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皼]有風聲”并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4.誦讀全文。男女同學合讀第1語段,男同學讀繪寫山景的2、3、4語段,女同學讀寫水色的第5語段。

  三、對比閱讀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征!洞骸芬晃倪\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四、課堂練習(分發打印好的講義資料)

  閱讀《清泉贊》,完成下列題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見過從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綠草旁邊淌著的流水吧?你有沒有注意到,當它還是涓涓細流的時候,就表現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們為了攔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個小潭,潭口圍著石塊,潭邊長上青草,還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野花。對于剛剛冒出地面的泉水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蠻可以在這里留連()徉,直到春花凋謝、秋草枯黃,讓這些東西沉落潭底,變成()滓,連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塊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個轉身,滑下斜坡,它唱著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號里給加“△”的字注音。

  2.請將“吸引”“挽留”“阻攔”三個詞語分別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畫線部分中的“這里”是指____________;“這些東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著歌,汩汩地向前流去”運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辭方法,它在表達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換,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頌了一種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這段文字描寫的對象是什么?贊頌了它怎樣的性格?你從中產生了怎樣的聯想?請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攔吸引

  3.小潭潭邊的青草、鮮花

  4.擬人生動形象(作用意近即可)

  5.因為泉水具有倔強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懊啊笔怯上孪蛏弦绯觯疤省笔怯筛呦虻吐鳌#ㄒ饨纯桑

  7.勇往直前志向遠大(意近即可)

  8.泉水;倔強、進取;聯想到那些不甘平庸寂寞、倔強進取的普通人。

  五、課堂小結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猶未盡,話猶未了,明敏的讀者是否會饒舌地續寫“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以抒發胸臆呢?我想,是會的。但老舍先生不會,誰讓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業

  以“________的冬天”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谧屑氂^察,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課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濟南的冬天》把濟南比作“山水如畫”“藍水晶”,這些比喻既優美又易于理解。結尾處又把濟南比作“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似乎既不優美又不好理解,能不能換個比喻?換什么比喻好呢?

  2.參觀山水畫展,聯系課文描繪的圖景,培養觀察、欣賞能力。也可以自己選定一篇,抓住特點,寓情于景,發揮想象力,寫一片斷。組織學生在班里交流,搞一次畫作欣賞的主題活動。

  3.開放探究

  閱讀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問題。

  冬天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把鬆t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說:“我們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蹦峭碓律婧;現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罷。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只劃子。有點風,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蔽覀兌疾淮笳f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夫問要不要上凈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里,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著信,P君聽說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了,以后便沒有消息。

  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臺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上一只兩只的鳥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人,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F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著她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1933年2月

 。1)這篇文章寫了幾個冬天?是分別通過什么事情寫冬天的?

 。2)通讀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冬天是怎樣的冬天?你是通過哪些語句感受到的?(從原文中找出至少三個句子)

 。3)為什么不說豆腐煮在鍋里,而要說“養”在鍋里?

 。4)“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①“我們都喜歡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0個字)

 、谧髡哌B用兩個“等著”,這在表達上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個字)

 。5)作者為了突出表現文章的主旨而在選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請就此作一點分析。

  參考答案:

 。1)第一個冬天,童年時與父親兄弟圍著小洋鍋吃白水豆腐;第二個冬天,與朋友夜游西湖;第三個冬天,與妻兒在臺州。

  (2)是一些溫暖的、洋溢著親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3)“煮”在鍋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種食品!梆B”在鍋里的豆腐則是“活”的,是一種有生命的、能給人帶來快樂的生物。

 。4)①這不是吃飯,只是玩兒

 、谀艹浞直憩F“我”急切盼望的心情

 。5)作者精心選取與冬天的寒冷形成強烈反差的熱鬧、溫馨的幾件事,來描寫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備課資料

  一、課文賞析

  談《濟南的冬天》的美學教育價值

  《濟南的冬天》一文,本身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教育因素,教學中亦存在可貴的美學教育價值。

  人們常將優秀的散文家譽為丹青高手,老舍就是這樣的一位丹青高手。他在《濟南的冬天》這篇優秀的抒情散文中,就是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條主線,緊扣著“山”和“水”,為我們鋪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筆畫。第一幅為我們展現的是“小山搖籃圖”;第二幅為我們展現的是“雪霽晴巒圖”;第三幅為我們展現的是“空靈水晶圖”。作者通過這三幅優美的畫面,將濟南的冬天的山、水、小城的景物、人物匯集為一體,讓我們通過語言的啟示,看到一幅濟南“慈善”的暖冬的完整畫面,那簡直就是一幅中國的“小水墨畫”,真是讓人感到妙不可言,從而使美的感情與文中的景物美獲得充分交流,使人從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得到精神愉悅,這就是《濟南的冬天》的美學因素之所在。

  作者是如何調動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濟南的冬天》具有繪畫美的呢?我認為作者始終把握住人與自然這個鏈條,運用色調的對比烘托形象;從紛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表現;精心設計景物的構圖,層層展現景物形象;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喚起讀者類似的體驗,使之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使文中的三幅畫面無論從意境看,還是從構圖筆勢看,作者都為我們藝術地再現了“濟南的冬天”的特征,它慈善若娘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因此使《濟南的冬天》這篇優美的散文成為一幅完整的圖畫,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不難看出,作者能使《濟南的冬天》在讀者的心中留下一幅完整的藝術畫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美學觀點貫穿于其中,形成三幅優美的圖畫,作者把自己對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認識,通過聲、色、光、態,逐層深入地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對美的贊頌與謳歌,給讀者以審美愉悅和思想啟迪,使之受到美的道德、理想、情操的熏陶。

  作者正是運用了這語言的啟示性,喚起讀者自覺地去認識,并認可這里的風景是美的,體會作者描繪抒發美的過程,感受到其中的美,這種教益是十分深刻的。作為一名教師,恰當地理解作者意圖,把握作品中的美學教育因素,然后去指導學生潛心閱讀此文,將是學生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熏陶的過程。這也是我們寓素質教育于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品質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充分發揮其美學教育價值呢?首先挖掘作品語言的啟示性。生動的語言可以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讀者的頭腦中產生具有光色態的具體形象,這就是語言的啟示性!稘系亩臁返淖髡哒亲畲笙薅鹊匕l揮了這種語言的啟示性,使文章形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其次還要教會學生審美。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感知開始的,審美當然也從感知開始。通過課文的學習,來教會學生對美的追求,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善于從語言入手,通過視覺,感覺對文章中色彩、音韻、節奏、結構等形式因素產生了敏銳的感知,對文章中美的諸因素,能夠直接地把握和領悟。此外語文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不斷地積累生活、豐富自己的閱歷,拓寬自己的視野,感知并捕捉生活的美。

  課文課教“活”,教“實”,教“美”,這才是《濟南的冬天》一文的美學教育價值。

 。ㄟx自《中國語文教師優秀論文集成》,有刪節,作者:朱麗芝)

  二、閱讀知識推介

  關于略讀

  大略地讀,大概地讀,又稱作粗讀。一般情況下,看新聞報道,看小說雜志都采用略讀。略讀的特點是閱讀速度較快,全面了解不遺漏,但不做細致的推敲,只求把握主要內容。

  關于跳讀

  跳躍式的閱讀。不是從頭到尾把每個字都看到,而是選取著讀。跳讀通常適用兩種情況:一是簡單地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如看小說,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擺脫危險,是否實現了理想等;一種是為了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跳讀時只關心有沒有所需要的材料出現,其他內容可以忽略過去。使用跳讀法的人,閱讀能力要強,能夠溝通各種句式,聯想出上下文的意思。

  略讀不同于精讀的地方,在于閱讀要求比較低,一般地了解,大略地知道,能抓住主要內容就行了。同時略讀又不同于跳躍式的閱讀、搜索式的閱讀和有重點的閱讀,略讀是從頭到尾不遺漏地閱讀。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21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養寫景抒情散文的自讀能力

  教學難點:

  1、如何自學寫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探究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向往的.溫暖。在北方就有這樣一個“溫暖”的寶地,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出示目標,板書課題。)板書課題《濟南的冬天》

  二、出示教學目標:

  1、培養“細致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2、學習作者從自身感受出發,融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三、問題推進,學習新課:

  (一)課文感知

  1、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以下問題:

 、佟⒆髡邔系亩炜偟母惺苁鞘裁?

 、凇⒆髡邽槭裁磿羞@種感受?

  2、學習3段寫景的方法

  齊讀3段思考

 。1)、這段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按什么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3)、段中那些動詞用得好?那些表示色彩的詞用得好?

  2、歸納寫景文章的寫作特點。(學生邊歸納邊舉例)

 、偌氈掠^察景色,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特征進行描寫。

 、趶淖陨砀惺艹霭l,融情于景。

 、矍擅畹剡\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3、學以致用:

  用你學到的寫景的方法,以“最妙的是……”開頭寫一段你家鄉最有特點或你最喜愛的景物。

  四、學習清單

  展示習作片段

  五、布置作業:

  請實地觀察雅安某處的景物,仿照課文一些寫法,寫一篇題為《雅安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22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課前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暖,感受《濟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薄诵抡n: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墒窃诶仙嵯壬墓P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蕭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可能我們都沒有在冬天去過濟南,那么,就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病W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為什么那么濃。)

 。场⒏兄獌热荩

  在聽讀前,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出示問題組。

 、艥隙斓目偟奶攸c是什么?

  ⑵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潜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后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明確:

 、艥隙炜偟奶攸c是無風、響晴、溫暖的寶地。

 、茖憣系目傮w感:

  ⑶“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寫薄雪覆蓋下的山

  再寫城外的遠山,

  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亲髡呃L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二、研讀與賞析

  1、整體感知后,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學生自由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問題組:

 、艥隙斓目偟奶攸c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⑵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學生速讀第1、2自然段,自主解決后,討論明確。

  ⑴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向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⑵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

 、贋槭裁捶Q“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

 、凇叭骸、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皟骸迸c“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教師小結: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病⒆杂商骄浚

  問題組:

 、拍阕钕矚g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佟斑@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凇耙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邸吧狡律吓P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堋澳恰秉c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拔⑽ⅰ痹~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⑤“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皼r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蕖罢堥]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

 、朴懈星榈乩首x你所喜歡的語段。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明確:

 。ㄈ绱艘c,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3、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

  明確:

 、艥隙飒氂械拿谰笆且云渫怀鎏攸c“溫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谱髡呔o扣這一點,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亲髡咄卣瓜胂瘢瑢⑻鞖、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任恼露嘤帽扔骱蛿M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贊美的深情。

  ⑸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的算是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三、體驗與反思

 。、質疑交流: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延伸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23

  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是老舍先生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作者首先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情”的特點。接著作者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山景、水色。從陽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到城外遠山,對濟南冬天的山景進行了描寫。文章通過生動而真切的'描寫,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要求會認的3個生字,掌握5個要求會書寫的生字。理解“響晴、溫情、安適、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進行細致描繪以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2、采用配樂朗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內容。

  3、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對濟南暖陽下的山水、古城、村莊所寄托的濃濃愛意。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引導他們培養審美能力。

  重難點分析:

  ·體會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感受揣摩才能達成的。

  ·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感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進行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文中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的妙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24

  一、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課文,除了抓住景物特征這個主要內容,還應該從詞語的運用、修辭的運用等方面學習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景物的。

  二、難點、重點分析

  1.作者是怎樣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的?

  分析:作者抓住濟南“溫晴”的特點,從地理環境、人們的表情與幻想和對小山、小雪、綠水的描寫幾個角度來寫。第一幅畫描繪了陽光下濟南的全景。濟南像被“放在一個小搖籃里”,“暖和安適地睡著”,多么恬靜、多么安逸。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畫描繪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頂著白花,藍天鑲上銀邊,白雪夾著黃草,夕陽斜照薄雪,山坡臥著村莊,房頂臥點白雪,如同一幅極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畫。第三幅畫描繪了澄清溫暖的河水。河水不結冰,還冒著熱氣;水中水藻綠意正濃,水邊垂柳彎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塊空靈的藍水晶。這一幅幅美景,描繪出了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

  2.作者是怎樣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達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的?

  分析:作者在描繪濟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幾種事物時,巧妙地運用表示色彩的詞語和確切的比喻、擬人,描繪出了濟南冬天的景色,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例如描繪濟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銀邊”、“藍天”、“草色”、“白”、“暗黃”、“微黃”、“粉色”等詞語,色彩鮮明艷麗,恰到好處。同時又運用了十分確切的比喻、擬人,使景色形象化。通過“日本看護婦”、“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膚”的擬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濟南依然溫暖如春。在這段景物描寫中,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懷。

  三、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僮x測試。

  計時速讀全文,答題,計算出閱讀速度、理解率與閱讀效率。

  1.本文題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本文寫于:_______年以前。

  2.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請你用三個詞來概括。

  3.作者通過哪三個比較來說明“濟南真算是個寶地”?

  4.本文采用了怎樣的描寫順序?

  5.本文是怎樣描寫陽光朗照下濟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樣描寫小雪點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樣描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A.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C.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10.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濟()南②倫敦()③髻()

 、荑偅ǎ葙A()蓄⑥水藻()

  測試記錄

  閱讀速度:______字/分鐘

  理解率:______%

  閱讀效率:______字/分鐘

 。ǘ┘ひ少|疑。

  1.本文一共5個自然段,可分為幾部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本文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說說作者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ㄈ┚x導引。

  第1題要求在統攝全文內容的情況下,劃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做此題要注意在整體性閱讀基礎上進行分段。

  第2、3題都是對寫作特點的理解。應當結合自己的有關知識,深入分析體會。并注意隨時吸收,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ㄋ模┮呻y討論。

  1.C√。因為從全文來看,寫了三個方面內容:(1)濟南的天氣;(2)濟南的山景;(3)濟南冬天的水色。而第1自然段是寫“天氣”的,第5自然段是寫“水色”的,中間三個自然段是寫“山景”的。

  2.本文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1)直接抒發作者贊美的感情。如:開頭寫“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三個地區和濟南的天氣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以情動人。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薄斑@是張小水墨畫!痹趦灻赖囊饩持校髀冻鲎髡哔澝赖恼媲。

 。3)用虛實結合的方法,給讀者以想象的余地,抒發作者的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十分傳神。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使冬天陽光下的濟南出現“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小山說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低語,薄雪“微微露出點粉色”的羞容;這些,不但非常傳神,而且飽含著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這篇寫景散文寫得成功、動人是與作者善于運用各種語言技巧分不開的。

  在修辭方面,比喻、擬人、對比都用得十分出色。例如,把濟南比做嬰兒,把城外山景比做出于“唐代名手畫的”“水墨畫”,那么清新明麗。這兩個比喻都很精彩。作者還融生命與感情于景物之中,使景物活了起來,生動而逼真,這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至于對比,是把兩種相反、相對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方面,放在一起相比較的一種修辭方法。本文以矮松的青黑,映襯樹尖上頂著的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等,色彩鮮明悅目。

  在詞語的選用方面,也是十分講究的。如,老城是“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句不僅用了擬人的方法,而且“曬”、“睡”、“醒”三個動詞準確地勾畫出濟南溫晴的氣候特征。

  老舍寫作用純正的北京話,簡潔的短句,不僅生動活潑,而且樸實明快。

  附:速讀測試參考答案

  1.《濟南的冬天》;老舍;1934。

  2.無風、晌晴、溫晴。

  3.寫風同北京比;寫日光同倫敦比;寫日光的強度與熱帶地方比。

  4.采用的是景物的排寫順序。第1段寫天。以表現濟南的冬天的暖;第2段寫地,以表現濟南冬天的舒適;第3、4段寫山色,以表現濟南冬天的秀氣;第5段寫水光,以表現濟南冬天里孕合著的春色,并順勢用一句話勾勒了濟南冬天的總體形象。

  5.先是用一個設問句和一個反問句指出濟南的“出奇”不單是因為經常有溫暖的陽光,還因為它有迷人的山水;繼而寫濟南的地理特征:是“山圍城”;然后寫濟南人情態的特征:因為山就是依靠,山就是溫暖,所以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6.先寫山的色彩。從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寫到山腰,一步步地細看,一筆筆精心描繪。它是白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它是銀白,“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再寫山的情態,“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切┬∩教銡!”這樣,就寫出了小雪點染的山的“妙”處。不僅使讀者感受到小雪點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寫出了其內在美。

  7.寫水,作者抓住一個“綠”字,著重寫了自己對濟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鮮明形象。作者描繪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這其實都是寫水的綠,寫濟南冬天里綠的精神,綠的生命。在此基礎上作者又寫“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這實際上是把水藝術化了,感情化了。最后寫“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濟南冬景圖。寫出了這座有泉城之稱的濟南的特色。

  8.在這篇寫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濟南地處北國而冬季氣候“溫晴”的特點,描繪了濟南的陽光、小雪、山山水水,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摯愛深情。

  9.A.擬人;B.比喻;C.擬人

  10.(1)jǐ(2)dūn(3)jì(4)xiāng(5)zhù(6)zǎo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25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比較閱讀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后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猜一猜:“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出自哪一部電視劇,那你知道大明湖在哪嗎,它就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泉城濟南,濟南除了有引人入勝的大明湖,還有哪些神奇,今天我們將帶著這些疑問,一同走進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

  二、介紹作者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他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須溝》。他的作品充滿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地道的北京味兒,深受群眾的喜歡。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提示:如朔風怒號、冰雪覆蓋、寒冷、蕭殺……

  2.默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詞“濟南的冬天是一(個/張/塊/…)________”

  提示:如一個寶地、一個理想的境界、一張小水墨畫、一塊藍水晶……

  3.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確濟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這一點學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全文所寫濟南實際并非完全如此,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聯想和想象,融進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說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于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著“溫晴”,也體現著“溫情”。

  四、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從風和陽光的角度,寫出北平、倫敦、熱帶地區的特點,從而突出濟南的溫情。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第二段為過渡段,由陽光天氣過渡到濟南冬天的山水,是作者的想象,為一幅鳥瞰圖,取其全景,勾其全貌。一曬一睡一喚一醒間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第三至五段,寫了三種不同狀態下的山景。提問:分別是哪三種狀態下的山景,各有什么特點?

  提示: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淡雅)

  第六自然段,繪水色,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尾,既照應前文,又點了題。提問:濟南冬天的水有何特點?

  提示:暖綠清亮是塊藍水晶

  比較“濟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濟南”,兩者是不是一回事,濟南與冬天有何關系?

  提示:“濟南的冬天”強調的是特定環境下的冬天,“冬天的濟南”強調的是特定時令下的濟南,濟南與冬天完美搭配,相得益彰。

  一切景語皆情語,濟南的冬天抒發了老舍先生一種怎樣的情懷?

  提示:對濟南的冬天和祖國美好河山的喜愛與贊美。

  五、布置作業

  以“故鄉的秋”為主題,取一景,寫一段話,200左右?蓞⒖肌洞骸贰稘系亩臁返膶懢敖嵌群蛯懛ā!扒锶涨镌、秋風秋雨、秋草秋花、秋葉秋鳥……”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天氣:溫情算個寶地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城外遠山—————淡雅

  水:暖綠清亮

  冬天的濟南:可愛似少女慈善似母親空靈似水晶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26

  教學目標:

  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濟南冬天總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品味語言,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2、仿照第3段中的寫景方法,仿寫片斷

  情感態度與價值: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對寫景方法學以致用,進行片斷仿寫

  教學方法:

  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投影“上帝把春天的藝術賜給西湖,把夏天的賜給瑞士,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

  我們剛剛學過朱自清的《春》和梁衡的《夏感》,他們筆下的春和夏都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生命力、勃勃生機;熱烈、緊張、急促)。沒得上帝賞賜的春和夏就已經那么迷人了,這個深得上帝厚愛的濟南它的冬天到底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今天就一起跟隨老舍去領略一下濟南的冬景吧!

  二、整體感知

  (聽范讀,思考問題)

  1、作者的眼中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怎樣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詞來概括?

  溫晴

  2、濟南冬天的這個特點作者是通過哪兩種景物來體現的?

  山(2、3、4)水(5)

  三、文本研讀

  1、老舍先生抓住“溫晴”這一主線,雖然只選取了山和水兩種景物,但是卻向我們呈現了四幅美麗的濟南冬景圖,你能為這些風景圖取一個動聽的名字嗎?

  老師先來示范一下:第一幅圖主要寫的是陽光照耀下的小山,取名陽光朗照圖,其他三幅圖請同學來取?

  陽光朗照圖、薄雪覆蓋圖、城外遠山圖、空靈水晶圖

  2、四幅景物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

  過渡:同學們描述的每幅圖都非常的美,老師都喜歡。但如果一定要說最喜歡的話,那老師會選擇第二幅圖——薄雪下的山景圖。為什么呢?我們一起從這幅圖畫中找尋答案吧。

  3、集體朗讀

  一般說來,冬天凜冽的寒風已經讓給人感覺很冷了,而下雪過后的冬天更增添一份寒意,作者是不是也是這樣認為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

  4、為什么作者會認為下點小雪后會更妙呢,這個妙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快速閱讀,找出你認為能體現小雪之后的小山更妙的詞句,并說說妙在哪里呢?)

  ①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運用比喻,松的青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形象寫出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態。

  頂:準確表現了“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并暗指這是“小雪”,既有“在樹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頂”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護土)的比喻

  ②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

  運用比喻,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仿佛給藍天鑲上了銀邊。

  鑲: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這里的“鑲”形象地寫出了白色的山尖連接著藍天,就像是一道銀邊圍在藍天邊緣的景觀。暗指是小雪,如果是大雪,也決非僅山尖是白的

  ③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運用比喻,白雪和暗黃的草色組成了彩色的景象,互相映襯

  運用擬人,(想象)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寫出了草色半露不露的動人的形態

  穿:準確表現了雪、草覆蓋山坡的狀態,又引起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比喻

 、艿鹊娇烊章涞臅r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寫出夕陽映照下雪嬌美的顏色和情態,以及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師總結:作者通過矮松、白雪、草色、斜陽這些景物來襯托雪的顏色與情態,從而生動形象的體現小雪后的小山更妙的。這是對小山妙的一個具體分析,那么文中能否用一個詞來概括這薄雪后小山的妙,也就是薄雪小山圖的特點——秀氣。作者就是抓住秀氣這個主要特征,通過一系列妙景來體現來突出。

  5、對這些景物的描寫過程中,作者采用了一種怎樣的描寫順序?(找出表示順序的詞)

  從高到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6、通過剛才的賞析,同學們覺得我們能從這段中學到哪寫景的方法?

  師生歸納板書: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順序,修辭運用,用詞的正確、虛實結合

  7、其實,作者之所以能把薄雪覆蓋下的山描寫得如此亮麗多彩,除了剛才我們所說的要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寫景的順序和修辭運用之外,老師覺得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哪一點呢?(融入作者的情感,對景物的`熱愛)

  補充作者經歷及簡介:本文約寫于1931年間,是作者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他從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七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被成為他的“第二故鄉”。正因為融入了他的故鄉之情,所以將濟南的山色描寫得如此得富有魅力。那么對于老舍,同學們還知道關于他的哪些資料嗎?(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

  四、學以致用

  剛剛我們通過賞析第二幅圖,總結了一些寫景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習的目的就是能夠運用,下面請同學們仿照這幅圖,借鑒其中的一些寫法,學以致用。

  1、改寫下面的句子,使其更形象生動。(比喻、擬人、動詞選擇)

  群山把小山村圍在中間

  山伸出長長的、彎彎的手臂,把村莊溫柔地擁在懷里。(擬人、動詞地選擇)

  2、片斷仿寫:描寫我們校園秋天的景象,用你的筆來表達你對校園的熱愛吧!

  要求:字數150字左右,抓住景物特征,運用修辭手法(1-2)種,注意用詞正確

  學生當堂練習,教師挑選2-3篇進行點評

  五、課堂總結

  學生總結:學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寫作方面的)

  教師總結:領略到了老舍筆下的北國之城濟南與眾不同的冬季景觀,尤其是薄雪下的小山景觀,此外通過本文的學習還學到很多寫景的方法,比如抓住特征,注意寫景順序,運用修辭等等,希望本節課的歸納的寫作方法能運用到你的作文中。

  六、作業布置

  1.試用所學雪景圖的方法來品讀其他三幅冬景圖。

  2.沒完成的同學課后仿寫完,完成的課后修改。

  課后評析:

  本教學設計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采用了讀寫結合的方法,就一個重點語段作為閱讀分析的范本,然后從中總結寫作方法進行學以致用。

  教學結構上設置了“整體感知”、“文本研讀”、“學以致用”等三大教學板塊,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老舍《濟南的秋天》里的一段話作為導入,引起學生好奇的好奇的心理。本文賞析過程中,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十分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和指導性。其間穿插相關的優美圖片,激發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互動性較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訓練。學以致用部分對所學的寫作方法進行運用,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更熟悉課文,同時使學生都覺得這樣的片斷寫作有章可循,提高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并且通過自己作品與課文比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蘊。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27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學習重難點:

  [重點]:朗讀、品讀課文,發現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難點]:借鑒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發髻()鑲嵌()水藻()貯蓄()

  澄清()綠萍()著落()薄雪()

  2、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貯蓄:

  空靈:

  二、自主探究

  (一)任務一:默讀課文,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1、用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

  2、概括的說一說濟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樣的特點。

  (二)任務二:速度1、2段,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3、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5、精讀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老舍是從什么角度來發現美、表現美的。

 。1)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

  參考:秀氣。

 。2)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3)從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于濟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6、“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薄_丹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處運用比喻,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如:把小山比作“小搖藍,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明顯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既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而且給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小組內合作交流,談談運用這些修辭的好處。

  五、達標檢測

  1、填空題

  ①《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現代著名作家。

 、诘鹊娇烊章涞臅r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據拼音寫漢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寬chǎng____

  3、解釋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僮匀唬跓釒У牡胤剑展馐怯肋h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谧陨隙氯悄敲辞辶,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手法。

 、僖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

 、谶@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5、“雨”是古代詩人筆下常見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輕塵”,請再寫出兩個含“雨”的詩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問題。

  塞外懷古

  [1]沒有到過河西走廊的人總以為河西走廊這個地方怎樣的荒涼,怎樣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謂荒涼寒苦并不如傳聞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點兩樣了,黃沙白草,風日慘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遙天無際。南天可不同了,祁連山像一道高墻,自東而西,連綿不斷;不分冬夏,頂上常是積雪皚皚。人說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遠遠望去,也真像有瓊樓玉宇在其中隱約閃現。沿著公路的南邊,可以看見無數的土堆子,有的延長好幾里,有的是一個大墩子旁邊連上幾個小墩子。這種土堆子沿著酒泉以北的額濟納河往南,跟著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幾乎隨處都是。這就是漢唐時代的邊城和烽燧的遺址,有名的漢唐西部長城,就在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時候,曾在酒泉一座破敗的墩子上了望。已經傍晚了。太陽在西邊的地平線上還有簸箕那么大。血紅帶黃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圍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黃色。一個人在墩子上朝著西面和北面遙遠的天際看著看著,就隨人冥想[注②]中去了。儼然如在漢唐當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許是人家,也許是戍邊將士的營房,房頂上正炊煙裊裊。放在外邊的馬群和羊群先后回來了。雞鳴犬吠以及小兒喧笑的聲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樓柱完好,雉堞無恙;幾個烽哨正在上面聚精會神的望著西邊和北邊,希望有平安消息到來。一天一天的過去,一年一年的過去。這些人從少年轉到中年,老年,也許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們從來不頹喪,也從來不墮入幻想。只憑著他們的結實的身體,堅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敵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爭。敵人和自然敗了,他們勝了,他們的西陲也固若金湯了。兩千年,一千年的歷史,像電光石火般一轉眼過去了。這些人依然長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棄了,荒廢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廢墩上面。西邊的太陽還有一半在地平線上。但是這些廢毀的烽燧城堡,照舊很英勇的迎著落日,放出黃色的光輝;西北風呼呼的怒吼,而它們依然靜默無言,屹立不動。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想到這里,我禁不住流下淚了。

  注:①酒泉:與玉門、陽光、敦煌相鄰,均在甘肅省的河西走廊一帶。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著看著,就墮入冥想中去了!弊髡摺摆は搿钡搅诵┦裁?請用一兩句話概括作者“冥想”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說,“想到這里,我禁不住流下淚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觸而流下了眼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寫作這篇文章運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樣運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當看到酒泉這地方“隨處都是”漢唐時期的烽燧、廢城等遺址時,有人突發奇想,覺得這都具有旅游開發價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開發的古絲綢路上。于是就在這里建起了酒泉漢唐歷史文化遺址景區。

  現在,請你依據《塞外懷古》一文中相關的材料,為新建景區寫一份“景區簡介”,以供景區對外宣傳和游客參觀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適當融合、補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關內容。

  12、《濟南的冬天》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略

  二、自主探究略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5、(1)參考:秀氣。(2)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達標檢測

  1、①老舍舒慶春舍予②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2、佇藻澄敞

  3、①晴朗無云,陽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無色

  4、擬人擬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詩詞的遷移與運用能力。平時學習古詩詞時可以有意的將它們進行歸類。寫雨的詩句如:小樓一夜聽春雨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闌臥聽風吹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6、第(1)題:戍邊將士在邊關的生活;戍邊的情景;他們與敵人和大自然作斗爭的精神。其實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類概括即可。

  第(2)題:是戍邊將士在保衛邊疆中同敵人和自然作生存斗爭的堅強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觸而流下了眼淚。此題揭示的其實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慮才能有所收獲。

  第(3)題: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擊風沙、屹立不動的特征來象征守邊軍士具有的堅強、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獻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種事物來象征某類人或某種精神。

  (4)此題意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想象力。答題時應注意如下幾點:①方位介紹;②景物介紹;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關內容的補入。對原文材料的再造運用是否充分、恰當給分,但不依順序。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1-13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8-07

《濟南的冬天》 教學設計10-22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1-01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精選08-28

濟南的冬天的教學設計10-25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0-10

《濟南的冬天》的教學設計08-25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4-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2020最新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成人 | 午夜三a福利扫描 | 日本特黄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