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學設計

時間:2023-05-23 17:43:2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麋鹿》教學設計集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麋鹿》教學設計集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麋鹿》教學設計集合

《麋鹿》教學設計集合1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麋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它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的教學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20個生字,會寫其中的6個,理解部分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學生學習課文,除了了解課文內容,還要用自己的話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和傳奇色彩。因此我認為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結合課文內容,學著解說員的樣子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傳奇色彩。

  3、通過課文的學習來體會我國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二、媒體設計

  我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服務教學為宗旨,在課件設計上我沒有過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麋鹿圖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直觀認識麋鹿,導入課文。再利用教學軟件突出重點段(第二、三小節),再配上相應形態的麋鹿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探討、交流,幫助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三、學設計過程

  我預定三課時完成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我設想讓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后檢查學生學習生字和課文的預習和朗讀情況,后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環境。

  第二課時

  我通過“創設情境導入——引導深讀、理解課文——我是小小解說員”等環節來學習理解課文、鞏固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最后我布置“送一份美好的祝愿給麋鹿”的作業。

  第三課時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的熱情,精心創設“我是小小解說員”的情景,讓學生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

  接下來我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一步:“創設情景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而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出示麋鹿的圖片、

  說說你想從課文中了解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他們想了解的知識)跟著老師一起來認識“麋”字的構字結構。(復習形聲字的構字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去看個究竟。

  第二步:“初讀感知”。

  第一,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這樣做考慮到每位學生閱讀的方式不同,尊重他們自己的閱讀方式,讓他們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下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第二,檢查初讀情況。檢查生字的學習情況時讓他們先自由讀如遇到不會讀或不理解的地方問問最近的同學,然后點名讀。檢查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落時,讓學生試著說說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相關的圖片和內容,如麋鹿角、尾巴等,同時也取得更為直觀的教學效果。

  第三,在了解課文在向我們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段。

  第四,學生在初讀后能初步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了,然后引導學生去學習第一自然段。

  第三步:“細讀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解決的問題來過度:原來麋鹿俗稱“四不像”,它的經歷也充滿了神奇色彩,這讓我們越發想深入的了解它,跟它去交個朋友,是嗎?想要了解它,首先就必須知道它所處何地,環境如何。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環境?交流時要引導學生體會黃海灘涂的靜謐、美麗,體會大豐自然保護區的確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最后引導學生齊讀。

  第四步:最后為學生留有五分讓學生抄寫本課的生字或認為自己值得抄寫的詞語。再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樣是為了改變單一的抄寫,激發學生抄寫的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

  四、板書設計:

  外形特點

  麋鹿黃海灘涂生活習性

《麋鹿》教學設計集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感知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你知道我國有哪些珍貴的野生動物嗎?

  學生交流

  2、師:你們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種跟大熊貓齊名的珍稀動物——麋鹿。認讀麋,知道是鹿的一種,出示麋鹿的圖片。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片詳細介紹麋鹿的課文。

  這是六年級的一篇課文,我們五年級同學有信心學好它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出示自讀要求:

  1、A、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詞句反復來回地多讀幾遍。

  B、思考一下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麋鹿的。

  2、學生自讀課文

  三、初步感知,隨文識字。

  1、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正音;或者提醒那個詞讀時需要注意。(悄無聲息)

  從課文第一小節寫的是什么呢?(生活場景)麋鹿生活的環境可以用文中那些詞來描述下。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指名生讀,正音;注意“坐騎”的讀音和姜字的寫法

  這一小節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呢?(外形)麋鹿的外形怎樣?這樣的外形讓我們感覺這麋鹿怎樣?交流,齊讀外形。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指名生讀。正音。讀的時候,還有哪些詞語要注意。“跋涉”“哺乳”相機理解。跋涉這個詞是你是怎么理解的?

  這一段中你又了解了些什么?從文中那句話了解到的,讀給大家聽聽。

  相機進行“沼澤”的理解

  這一段告訴有關麋鹿方面的知識真多,其實這些都是與麋鹿的'什么有關?

  (生活習性)

  課文中除了這一段外,還有沒有其它自然段與麋鹿的生活習性有關

  4、指名讀第4自然段,理解“繁殖”

  5、第5—7自然段學習。

  找出時間的定性詞,按時間指名學生讀,相機糾正難讀的字詞和

  隨文對“顛沛流離”的理解。

  四、整體回歸,概括指導

  引導學生根據板書整體回歸課文內容,并指名學生對課文進行概括。

  教師進一步指導概括方法。

  板書:麋鹿

  外形奇特生活習性傳奇經歷

  教學評價:

  阮開芳:教師把新課標理念貫穿始終,堅持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去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王薇:《麋鹿》一課,文章內容理解起來比較簡單,很適合孩子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張老師充分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在第一課時教學中以讀為主導,靈活機智地引導學生隨文識字。

  杜海:教師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課文的內容的情況下,利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體會詞語在文中的表達的思想情感。

  王桂芝: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耐心引導組織學生讀好難讀的字詞語,切實指導學生學習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讓語文第一課時教學更扎實有效。

  侯成果:課堂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我個人認為張老師的這第一課時教學的教學模式還比較墨守成規,固守地按照逐段朗讀方式來組織教學,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和主體地位還沒有真正得到體現,教學機智和策略需進一步提高。

《麋鹿》教學設計集合3

  設計意圖: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語言簡潔,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在樸實的說明中注入濃濃的情趣。

  本課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特別是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結合多媒體的展示更直觀地讓學生對麋鹿與普通鹿的外形有深入的了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教學中引領學生用解說詞的形式將書上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從而促進學生對關鍵詞句的真切感悟。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理清課文層次。

  3、抓住麋鹿的特點,辨認麋鹿,用解說詞的形式介紹麋鹿。

  教學重點: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

  抓住麋鹿的特點,辨認麋鹿,介紹麋鹿。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復舊引新

  1.談話: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曾經在課本上學過的珍稀動物嗎?(學生回答)

  出示:金絲猴、羚羊、大熊貓、小熊貓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另一種珍稀動物,它就是麋鹿,和老師一起來寫課題。(提醒“鹿”的筆順)

  【設計意圖:本設計在于激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為新知的學生做好準備。同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收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的終生學習著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由課題預測課文的內容

  2.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的音,讀通句子。

  3.交流檢查:

  出示:麋鹿:俗稱“四不像”,曾是姜子牙的坐騎,是一種草食性哺乳動物,喜歡生活在氣候溫和,林茂草豐的沼澤環境中,自然繁殖率很低。麋鹿在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由來已久,曾在漢朝時銷聲匿跡,直至有人在北京南郊發現,后慘遭厄運,或遭殺戮或顛沛流離,幸英國貝福特公爵的私人別墅烏邦寺動物園18頭麋鹿生長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頭麋鹿回歸故土,種群發展到近千頭,悄無聲息地生活在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1)指名讀,正音。

  (2)理解詞語的意思

  (3)指導書寫:沛、殖、涉。

  4.理清課文脈絡: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主要介紹麋鹿的哪些方面?(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國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5.驗證預測

  過渡:想對麋鹿有更深的了解嗎?讓我們一起走近麋鹿。

  【設計意圖:出示包含課文中生字詞的一段文字,既能檢測出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更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隨后安排用更簡潔的話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學生概括信息的能力。三個生字的指導環節不容忽視,識清形、寫好字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素養。先預測課文內容再進行驗證,能充分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也為以后的閱讀提供好的學習方法。】

  三、細讀2-4自然段,走近麋鹿

  1、默讀第2-4自然段,用橫線劃出麋鹿外形特點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描寫麋鹿生活習性的句子。

  2、交流

  (一)、麋鹿外形特點

  (1)出示麋鹿圖

  提問:你們認識它嗎?你認為它長得怎么樣?你從哪兒看出奇特來的?(四不像)

  (2)演示對比驗證“四不像”

  (3)它的外形的奇特還表現在哪?

  (出示)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長尾巴、寬大的蹄子、毛隨著季節變顏色

  (4)提問:

  雄性麋鹿和雌性麋鹿一樣嗎?()

  (5)總結:齊讀麋鹿外形特點的語句。

  (二)、麋鹿的生活習性:

  過渡:除了寫麋鹿外形的奇特外,還有它的生活習性也與眾不同?

  (1)指名說:

  “麋鹿也是一種草食性哺乳動物”、()“它們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潛游和覓食……”、“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

  (2)補充課外的.資料: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

  (3)齊讀。

  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朗讀。

  4.休會說明文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

  這是一篇說明文,作者在介紹麋鹿外形、生活習性的奇特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

  找出相關的語句,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遷移練說:

  設計情境:

  同學們我們來到了一片林草豐茂之地,看一大群麋鹿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的身邊出現了一批游客,他們對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習性不了解,你們能不能當一回熱心的小導游給他們介紹一下?

  自由練說,上臺展示。(結合)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麋鹿外形的奇特和生活習性的與眾不同,感受到說明性語言的特點。同時學習有順序地介紹事物、把握住特點,最后設計小導游的環節是激發學生把剛學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形成積累。】

  四、深化延伸 升華感知

  1. 介紹其他的珍稀動物(出示)

  2.齊讀警語

  3.聽錄音、激趣

  這里到底是哪兒?曾經是麋鹿的棲息地,為何它還要適應這里的環境呢?到底在麋鹿身上有怎樣的傳奇經歷,讓我們下節課繼續走近麋鹿,揭開謎團。

  【設計意圖:學習不能只局限于已知的,要激發學生對未知的探索欲望,從而產生對麋鹿傳奇經歷的期待,從麋鹿的命運中獲得到更多的感悟。】

  五、作業

  實踐活動:開展“我了解的國家級保護動物”主題活動,自行選定動物,將自己搜集到的素材,從獨特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加以整理,制作成卡片,張貼在班級展板上。

【《麋鹿》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麋鹿》教學設計02-17

麋鹿教學設計03-25

麋鹿教學設計03-25

《麋鹿》教學設計06-30

麋鹿教學設計05-26

《麋鹿》教學設計優秀02-20

麋鹿教學設計范文06-12

麋鹿教學設計13篇08-04

《麋鹿》優質教學設計范文06-2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另类 | 香蕉97超级碰碰碰免费公开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 | 永久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日本香蕉91视频 |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