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的認識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的認識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圖片像不像”“調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各部分名稱,能通過化簡比或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會用兩種形式表示比例。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經歷自學和合作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快樂。
3.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情境理解比例的意義,通過求比值或化簡比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教學難點
通過求比值或化簡比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并正確的寫出比例。
教法學法
講授與自學相結合、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自學卡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復習學過的有關比的知識。
2.談話引入新課。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比例的意義。
同學們還記得這些圖嗎?請聯系比的知識,想一想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怎樣的兩張圖片不像?
你們能說出每幅圖的長與寬的各是多少嗎?請在學習卡上寫下來。
寫出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完成學習卡的第一題。
2.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義。
(1)交流反饋。
(2)引出比例的意義,
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們可以寫成一個等式,6:4=12:8,也可以寫成6/4=12/8
師: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比例)
3.組織看書,認識名稱
我們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呢?請大家自學16頁的“認一認”,完成學習卡的第二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學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他們,既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又處理好了講授與自學的關系。】
4.利用新知,學以致用
師:在圖上這五張圖片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來組成比例?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生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系統的總結,傳遞給學生一個信號,考慮問題要多方位思考。】
5.內化意義,提高認識
(1)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2)要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關鍵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怎么辦?”
6. 引申應用
學生自學數學書的16頁的問題三。
7. 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呢?
8. 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P17,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項、外項、內項。
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中的比例的外項、內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后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
兩個內項的積是2×200=400
“你發現了什么?”(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板書: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這樣的呢?”讓學生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
通過計算,大家發現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共同的規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律說出來?
最后教師歸納并板書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并說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呢?”(指著80:2=200:5)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呢?內項呢?”
“因為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么樣?
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
三、全課小結,提高認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
比的認識教學設計 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P48—49”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會讀寫比。
3、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比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比和除法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精彩導入
師:秋冬時節,天氣特別干燥。昨天,我女兒用蜂蜜和水泡了一杯蜂蜜水給我喝,甜味適中,味道很好。我問她,你怎么弄的。她告訴我是把10毫升蜂蜜加到90毫升水中的。(板書:蜂蜜10ml水90ml)大家想不想嘗嘗?(想)鄭老師也做了準備,可是,這么多人怎么配制呢?
蜂蜜的量在變,水的量也在變,為什么配制出的蜂蜜水依然“甜味”沒變呢?
這跟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有關。那些同學學得好,我就請他喝蜂蜜水!
二、精心自學
師:昨天我要求同學們做了“溫故互查”,現在我們來反饋一下。(ppt出示易學案的溫故互查)指名口答。
師:請小組內1號給4號批改,如果有錯,請給他指正。2號和3號互相批改。
師:昨天,我請同學們回家,或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或上網查閱,完成了設問導讀,現在我們來說一說在做的過程中,你有什么問題或疑惑嗎?(ppt出示設問導讀)
生:不知道什么是兩個數的比?
生:比有什么用?
三、精確互學
師:大家的疑問我們把它整理一下,大體歸為兩個問題:
1、什么是比?
2、比有什么用?(ppt出示)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我想還是要發揮團隊的力量,我們先小組內探討,看能不能解決,如果不能,再全班一起來交流解決。討論時,同學們可以用書上的例子來說明,開始。(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四、精妙群學
師:通過小組內交流,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收獲,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比?
(1)什么是比
生:2個數相除就是兩個數的比
師:你能用教材中的例子說明一下嗎?
生:長是寬的幾倍用15÷10,也就是15︰10
生:寬是長的幾分之幾用10÷15,也就是10︰15
師:這里的15比10和10比15意思是否相同?看來比跟除法算式一樣是有順序的,因而,在用比來表述時一定要把話說完整。
師:長和寬的比與寬和長的比都是長度之間的比,也就是同類數量的比,它表示2個量之間的一種關系。有不同類量的比嗎?
生:路程÷時間可以看作路程︰時間
師:路程÷時間=速度,那么路程︰時間表示什么?
生:速度
師:對,不同類量的比可以得到一個新的數量除了路程÷時間=速度,我們還解決過哪些相除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也都可以用比來表示
(2)比的讀寫
師:知道了什么是比,會讀比嗎?
生:讀作15比10(師板書)
師:比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嗎?
生:前項、比號、后項、比值
(3)比和除法間的聯系
師:比和除法這么像,你能找到他們之間的聯系嗎?
生:比的前項相當于
(ppt出示表格,填表)
師:你們知道嗎,比號和除號有很深的淵源咧,同學們請看(PPT出示:17世紀,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1646—1716)在他的一篇論文《組合的藝術》中首次用“:”作除號,與當時流行的比號一致。后來也逐漸通用,現在世界有些國家如德國、俄羅斯仍然用“:”作除號。萊布尼茨認為:兩個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不能用“÷”表示。于是,他把除號中間的小短線去掉,用“:”來表示比號。)
(4)歷史上“比”的運用
師:其實我們國家的老祖宗們在公元前20xx年就用到了比(PPT出示:青銅器、火藥)
師:這是我們國家著名的`物質文化遺產——青銅器,他的成分比是6︰1︰1,我們根據這個比,就可以配制出青銅器所需原料的數量,制作出質地相同的精美物件!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比?先在小組內說一說,一號先說給2、3、4號同學聽,2、3、4號同學再說給1號聽
師:誰想把你們小組收集的資料說給大家聽?
生:我們組
師:我們認識了2個數3個數的比,其實還有4個、5個、甚至更多數的比,正所謂“天下難事,必作于易”,今天我們就是從最簡單的2個數的比開始學習的。(如出現舉比分的例子,引導學生展開辯論)
師:比分不是數學領域范疇內的比,我們今天學習的比,是數學學科知識的比,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回家可以百度一下。
(5)練習檢測
師:看來,比,不簡單!我對它也產生了一些疑惑。(PPT出示判斷題)
1、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2、媽媽買了5千克油,500克鹽,油和鹽的重量比是5:500。()
3、比的前項和后項可以是任何數。()
4、 1:6的比值是6()
師:感謝大家解決了我的疑惑,我想,知識是要落實在筆頭上的,請大家完成易學案的自我檢測易學案46面,集體核對統計正確率。
五、精準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
師:講了這么多,我的口都渴了,你們渴不渴?我們來泡蜂蜜水吧
出示:“10毫升蜂蜜配90毫升水”,我們能用“比”來描述嗎?
蜂蜜和水的比是
水和蜂蜜的比是
蜂蜜和蜜茶的比是
水和蜜茶的比是……
師:你為什么知道他們的比是這樣的?你是怎樣想的?
生:前項后項同時擴大
師:除法有商不變性質,除法和“比”又有很深的淵源,那“比”有沒有什么基本性質呢?這個問題留作大家課下思考。
師:通過剛才的回答,我發現同學們真是太棒了,鄭老師現在就來配制蜂蜜水獎勵大家!
師:甜嗎?(甜)
人生可不僅僅只有甜,還有酸、苦,要想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在這里,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名言“成功來自于一分的靈感和九十九分的汗水”。如果說成功是滿分,靈感和自身努力的比是1:99。希望借此勉勵大家,去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比的認識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方法,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
2、比較比同除法,分數的關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會正確求比值。
3、能聯系實際應用比的意義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提高學生觀察、討論、交流、歸納的能力,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方法,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學難點:
比較比同除法,分數的關系。能聯系實際應用比的意義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倒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認識比(板書課題)。通過昨天的預習,你對比的知識有了哪些了解,你還需要了解哪些知識?
同學們對比的知識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這節課我們來進一步研究比。請同學們看黑板。
二、新授
(一)教學例1:(掛圖)
1、認識比
媽媽早晨準備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看到這組信息,你能提哪些數學問題?
(1)牛奶比果汁多幾杯?(口答)
(2)果汁比牛奶少幾杯?
(3)果汁杯數是牛奶的幾分之幾?
(4)牛奶杯數是果汁的.幾分之幾?
果汁杯數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23=就是用----果汁杯數除以牛奶杯數(板書)
師:果汁杯數和牛奶杯數之間的這種關系,除了可以用除法、分數表示,我們還可以用一種新的表示法比來表示。可以說成: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
那么牛奶杯數是果汁的幾分之幾?怎樣求呢?32=就是用牛奶杯數除以果汁杯數。還可以說成----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
2、比的寫法及各部分名稱
2比3可以記作2:3.2叫做比的前項,:叫做比號,3叫做比的后項。請你在自備本上把2比3寫下來。說說它的各部分名稱。
3、同樣是2杯果汁,為什么有時是比的前項,有時又成了比的后項?
小結:所以在比中,我們要看清誰和誰比,不能隨便顛倒位置。否則,比表示的具體意義就變了。
師:像這樣的比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
過渡:同學們找了許多生活中的比,說明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是密切相關的。這些比表示什么,與我們今天研究的比是否相同,等會再下結論。
3、練一練
這是一瓶多用途清潔劑。加入不同數量的水后可以清洗不同的物品。現在老師來加水配制一杯溶液。
操作:一瓶蓋清潔劑,三瓶蓋水。
問:把一瓶蓋清潔劑看做一份,三瓶蓋水就看做幾份?這時清潔劑和水的比是---1:3。說說它表示什么?
這杯溶液太濃了,可以------加水。再加5杯水。這時它們的比又是多少呢?這個比表示什么?
如果清潔劑和水的比是1:1,那么清潔劑和水的體積之間是什么關系?
出示手中的杯子:這杯溶液能不能配制這樣的溶液呢?你有什么辦法?
8瓶蓋清潔劑看做一份,8瓶蓋水看做一份。
小結:比表示的有時是具體數量,有時是份數。
(二)教學例2
在日常生活中,對兩個數量比較的例子還有很多。
(出示小黑板)看黑板:請一生讀題
師:你會求他們的速度嗎?
小寫的速度怎么樣求?是多少?板書:90015=60米/分路程時間=速度(在小黑板上書寫)
師:小偉的速度呢?90020=45米/分
師:因為速度=路程時間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
比的認識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比,并會正確地求比值。
(2)理解比、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和思考,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 教學難點
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探究法、練習法。
四、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展示生活中的圖片,如國旗、照片等,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圖片中存在哪些數學關系呢?
(2)引出課題:比的認識。
2. 探究新知
(1)認識比的意義
① 出示兩個數量的例子,如:A 有 5 個蘋果,B 有 3 個蘋果。引導學生思考:A 和 B 的蘋果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A 比 B 多 2 個蘋果;B 比 A 少 2 個蘋果。
教師進一步引導:除了這種說法,還可以怎么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呢?
引出比的概念: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A 和 B 的蘋果數量比是 5:3,讀作“5 比 3”。
② 讓學生再舉一些生活中兩個數量可以用比來表示的例子。
(2)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
① 以 5:3 為例,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5”是比的前項,“:”是比號,“3”是比的后項。
② 求比值: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5:3 的比值是 5÷3=5/3。
讓學生練習求幾個比的比值。
(3)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① 引導學生思考:比與分數、除法有什么關系呢?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匯報交流。
② 教師總結: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法中的被除數;比號相當于分數線、除號;比的后項相當于分數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數;比值相當于分數值、商。
3. 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讓學生求比值、判斷兩個比是否相等。
(2)給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用比來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4. 課堂小結
(1)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2)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的'意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求比值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比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比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5. 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中的題目。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寫一篇小短文介紹。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比的認識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夠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的方法,并且對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小組討論等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在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部分學生對求比值的方法掌握不夠熟練,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加強練習。同時,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將比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的認識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 引導學生感受比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難點: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如調制蜂蜜水,不同比例的蜂蜜和水味道不同。引出問題:怎樣表示蜂蜜和水的關系呢?從而導入新課“比的認識”。
2. 探究新知
(1)認識比的'意義
通過實例,如兩個數相除可以用比來表示。例如,4÷2 可以寫成 4:2,讀作“4 比 2”。讓學生理解比是兩個數相除的關系。
(2)比的各部分名稱
以 6:3 為例,介紹比的前項、后項和比號。并讓學生說出幾個比,指出各部分名稱。
(3)求比值
引導學生通過計算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求出比值。如 8:4 的比值是 8÷4 = 2。
(4)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組織學生討論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通過舉例總結出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
3. 鞏固練習
出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寫出比并求出比值。如:小明有 10 本書,小紅有 5 本書,寫出他們書的數量比并求比值。
4. 課堂總結
回顧比的意義、各部分名稱、求比值方法以及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5. 作業布置
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可以用比表示的關系,并記錄下來。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希望學生能夠對比有更深入的認識,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比》教學設計08-28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圓的認識》教學目標03-28
“秒的認識”教學設計02-12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2-05
0認識教學設計11-30
倍的認識的教學設計01-02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05-23
《認識除法》教學設計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