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與故鄉美文
他鄉與故鄉
窗外的紫荊花又開了,屈指一算我們調到南方工作已有十五、六年了,兒女們和我們一樣也都在南方有著自己的房、車和事業,我們早已屬于南方,故鄉的人也早已把我們視為南方人了,但是他鄉的人們總還把我看作是他鄉人、是陜西安康人、是新的客家人。一到春節人們都要習慣的問“你回家了吧?”。是啊,“父母在、不遠游”,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故鄉總是和父母和老家聯系在一起,可我們已是垂垂老亦的耳順之人,父母和一些親友都已不在了,我們可真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啊。
每當我拉上行李箱,告別親友,帶著濃濃的鄉愁踏上遠離故鄉的歸途時,總是會在內心吟誦一首《江城子》的詞“…悄然離去,怎堪友相送,唯問西鳳余幾許,酒縱在,誰與共?…”,是啊,這里盡管每日不缺酒肉,但是這里沒有我的青春伙伴、沒有我的青春足跡、沒有家鄉下酒的涼菜、沒有青春陳年舊時的故事,也就沒有了喝酒時的沉醉、陶醉和樂趣、情趣,沒有了那種“…親人和朋友舉起杯,倒滿酒,回家的享受,醉倒在家門口”的放縱和灑脫。
在他鄉我總是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的在茫茫的網絡世界中搜索著故鄉的信息,時時用心觸摸著故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看著我的同齡人一個個的淡出了人們視線!我對家鄉的思念就更加強烈了。
和四季常綠的他鄉完全不同,故鄉的四季是分明的:春天的嫩綠、夏天的濃綠、秋天的落葉、冬天的飛雪都令人難忘、令人陶醉。一到春天,新城后面的山坡總是開滿金燦燦的油菜花、紅艷艷的芍藥花、夾雜著一些桃花、杏花,還有四季常綠的松樹、柏樹又生出的嫩綠的新枝葉。太陽開始已經有一些暖意,柳樹也抽出了黃綠的新絲,山坡上一些農戶的炊煙從屋前背后裊裊升騰擴散開去,真象一幅色彩班瀾的油畫。
記得夏天上學時,太陽總是火辣辣的,常常是烤的桌椅都發燙,到處都是令人煩燥的滾滾熱浪,漢江自然成了我們的避暑勝地。端午節一過,我們有空就常常是白天沿山溝上香溪洞抓螃蟹,在樹林里捉蜻蜓,傍晚就只穿一件短褲,泡在漢江河的水澗碼頭游水。或從木船頂上跳水、或與小伙伴們互相打鬧、或扎個覓頭把對方拉入水中,或比賽看誰先劃到對岸去。在漢江釣魚又是一大樂趣,沒有魚鉤就自己用大頭針砸一個,居然也能釣到半尺多長的綿魚、鯉魚,回家用面粉把蟹、魚一裹,在油中一炸,吃起來還真香。
小時候的漢江邊有城墻、城墻下有河街、小北門、大北門、水西門上高高的城樓在時時訴說著歲月的芲桑,要到河邊得走一段細沙灘和碎石灘才能到,河水清的能當鏡子,河里的小魚蝦在形態各異、光溜潤滑的大小石頭間游來游去,成群的老鷹在藍天白云間翱翔。突然一只老鷹一個俯沖從河中叼起一條魚,又飛上藍天,引起我們一陣喝彩。洗衣服的婦女們在這里享受著藍天、白云、綠水,她們的棒棰仿佛不是在棰打著衣服而是在彈奏著一曲甜美生活的樂章。傍晚的天空總是會有很多老鷹在藍天中盤旋,河邊的風總是十分涼爽,常常使人樂不思歸。漲水的時候河街的漁民晚上會在河中放很多魚鉤,第二天一定是收獲多多。
故鄉的小吃是迷人的,最令我難忘的是燒餅和蒸面。他鄉也有賣燒餅和蒸面的卻總不是我夢中的味道:那燒餅上的芝麻早已在鏊中焌的香氣四溢,旁邊排隊的催的不行,可師傅的時間和動作總是象機器人一樣的冷確無誤,等到燒餅一出鏊,那燒餅上的芝麻個個金黃飽滿,有的燒餅還笑的張開了嘴,嘴讒的小伙迫不急待用手一拍,燒餅內夾層中的油香、五香粉的香形成一股氣浪沖的'四周的人直流口水。安康回民的蒸面又是一絕,那種特有的芥目香、油潑辣子香和淡淡的醋香象磁石一樣吸著過往的人們,那蒸面特有的彈性、韌性和油性使人嚼起特有嚼頭,加上那令人回味無窮的味道足以使任何一個家鄉人、他鄉人都會留連忘返,樂不思蜀。他鄉偶然也有一些作的較好的蒸面,盡管和家鄉的比還有些不地道,但老鄉們都會相互轉告,專門開車去解饞
其實對長期生活在家鄉的人們來說是無所謂故鄉的,因為隨意得到的東西總會令人覺得很平常,因為時間可以把巖石也風化成塵土。只有對生活在遙遠的他鄉人來說,巨大的時空差才會積聚巨大的感情能量,才會有故鄉。故鄉有可以是讓他觸景生情的感情磁場,有可以讓他尋覓青春足跡的空間載體,有可以讓他眼睛、心靈與雙足休閑漫步的精神長廊。
現在故鄉早已沒有了城墻、沒有了城墻下面的河街、沒有了沙石灘,沒有了渡船、沒有了血統歧視,沒有了戶籍限制、沒有了很多故事的載體,取而代之的是河堤公園、是船上歌廳、是威然屹立的漢江三橋、是走向世界的打工族、是雨后春筍般的八零后、九零后,是新的競爭和困惑。失去了記憶中的舊貌固然有些傷感,但是故事還在、人還在,鄉情還在。家鄉變得更美了,家鄉的人變得更富了讓我們在他鄉的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中又多了幾份欣慰、幾份高興和自豪。
其實人在旅途中,何處是故鄉?我們的先輩們從他們遙遠的故鄉來到他鄉,他鄉就成了他們的后代——我們的故鄉,我們離開故鄉來到他鄉,我們的后輩的在他鄉長大,他鄉又成了孩子們的故鄉。故鄉其實更多是和青春聯系在一起的,那里有你的青春記憶、那里有你的青春故事,那里就會成為你的故鄉。
我拉上窗簾,打開了遙遠的記憶,我知道在家鄉,改革開放給多少農家子弟插上展翅飛翔的翅膀,使他們能離開寂靜的山村、離開他們的故鄉,遨游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他們有的已是學界名流、商界大賈,藝界大腕,但是就象“。。。洋裝雖然穿在身,可我還是中國心”一樣,就象我的故鄉永遠在安康一樣,不論他們在地球的那一個地方,他的故鄉還是在安康。我知道正是故鄉、他鄉,他鄉、故鄉這種角色的自然轉化,反映著人的合理流動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就象家鄉那滾滾北上到京城的漢江清水不發臭一樣,人的流動是促使社會階層合理變化和社會生活不僵化、不腐朽,而時時煥發青春活力和朝氣的重要因素。單一計劃經濟時代那種農村戶口定終身、一個單位干到死的體制是決不應該存在了。
我又打開珍藏多年的瀘康酒,品味著濃濃的鄉情,向她傾訴著我對故鄉的懷念和祝福。
【他鄉與故鄉美文】相關文章:
他鄉、故鄉詩歌06-27
故鄉他鄉的散文09-04
《故鄉與他鄉》散文欣賞03-19
故鄉從此他鄉散文10-10
故鄉的夜與他鄉的夜03-03
莫問他鄉美文06-15
故鄉的夜與他鄉的夜作文09-24
春在故鄉暖他鄉作文11-12
他鄉的寂寞,故鄉的溫暖作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