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
高中語文的第一篇課文為《沁園春·長沙》,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沁園春·長沙》
一、重點字詞
百舸(gě) 橘(jú)子洲 廖(liáo)廓
崢嶸(zhēng róng) 揮斥方遒(qiú) 遏(è)
二、 背景與主題
《沁園春·長沙》創作于1925年秋。這年2月,主席同志從上;厣厣綇氖赂锩顒。軍閥趙恒惕要逮捕主席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主席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了橘子洲頭。詞人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三、偉人與詞作
《沁園春·長沙》不是普通詞人的詞作,它體現著一代偉人的博大胸襟和氣魄。在具有詩人氣質的革命領袖的筆下,自然之景注入了偉人強烈而濃厚的主觀色彩。
詞的上闕寫景。作者舊地重游,先描繪了一幅“湘江秋景圖”:深秋時節,獨立橘子洲頭,望著滾滾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著;鸺t的楓林,重重疊疊,碧透明澈的江面上,無數船只爭相競駛,魚兒在水中自由地游動,雄鷹在長空中奮力搏擊。隨著視角的變化,動景與靜景結合,遠景與近景交替,思路開闊,面對寒秋嚴霜萬物生機盎然、勃發的場面,詞人思緒萬端,由大自然的盛衰榮枯引出了“誰主沉浮”,表現出詩人豪邁的氣概及博大的胸懷。
萬人皆悲的秋景,在革命家的眼中卻呈現出一種色彩斑斕、生機勃發的美,一種催人奮進,給人力量的美。
詞的下闕由景抒情,通過回憶,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產主義戰士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并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下闕集中描寫了主宰大地命運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風采煥發,有火一樣的革命熱情,有敢于藐視一切反動派的氣魄。正是他們,主宰而且能夠主宰這個世界。他們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皵碉L流人物,還看今朝!”激情洋溢。
王國維曾經說過:“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眰ト速x自然之景以深刻的哲理,在“萬類霜天競自由”中揭示了在斗爭中求生存的自然規律。面對壯闊的景色,聯想現實,由“悵”到“問”引導人們從大自然的主宰進而思索人類的主宰,含蓄、深刻且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四、對“詞”的知識的`復習
來源:詞是一種文學體裁,產生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別稱:它原本是配合宴樂曲調的歌辭,但在發展中逐漸于音樂分離,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叫做“詩余”“曲子詞”。因為句式長短不一,所以詞又叫“長短句”。《稼軒長短句》(辛棄疾的作品集。稼軒是辛棄疾的號)
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的的名稱,后來成為詞特定的格式規定。不同的詞牌有特定的字數、句數和格律,與內容沒有任何關系。
沁園春,漢明帝劉莊 第五女劉致為沁水公主一座園林,后為他人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
一首詞必須有詞牌名
題目:詞內容的集中體現,
五、 詞是如何分類的?
按字數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按結構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六、意象意境
“意象”是我國詩詞鑒賞中的一個術語,它包括“意”和“象”兩方面的內容。這里的“意”指的是詩人的思想感情,這里的“象”指的是客觀物象。意象就是包含了詩人情感的物象。
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是一種氛圍一種情調,是抽象的看不見的,是需要讀者在心中領悟。
如上闋中“看”字所總領的一組意象群,
如“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層”字表現出樹林的重重疊疊,“染”字則活畫出岳麓山一帶楓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樣的壯美
“百舸爭流”中的“爭”字,給碧綠無塵的江面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活現出千帆競發、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中,由于“擊”“翔”這兩個富有創造性和表現力的動詞的運用,準確而生動地刻畫出了在萬里長空中鷹飛的矯健和在清澈見底的江水中魚游的歡愉自在,如果把“擊”“翔”換作“飛”“游”,就表達不出雄鷹展翅飛翔時矯健有力的姿態,表達不出魚游水中那輕快自在的情趣。
詩人在“萬類霜天競自由”中用一個“竟”字,則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嚴霜下的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
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為我們描繪出一副壯麗的湘江秋景圖,表現詩人豪邁的氣概及博大的胸懷。
詩詞還有一些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的意象,例如:歲寒三友中的“松”,中國文化賦予它“堅韌挺拔”的性格,“竹”則賦予它“剛正有節”的節操,“梅”則賦予它“傲霜斗雪”的風骨,“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
七、景物描寫的角度:
遠觀、或近覷、或仰視、或俯瞰,
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仰視,“鷹擊長空”,
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游。
全景:萬類霜天競自由。
觀察的順序,空間的變換:是由近及遠,還是由遠而近?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
八、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借景抒情)
描繪出一副壯麗的湘江秋景圖,表現詩人豪邁的氣概及博大的胸懷。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下開學第一課02-06
高一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10-06
高一語文開學第一課課件11-19
高一開學第一課語文教案09-02
高一開學第一課語文教案12-10
高一的開學第一課09-09
高一語文開學第一課優秀教案(精選6篇)08-18
開學第一課——語文11-05
高一作文開學第一課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