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ppt課件內容
《漁歌子》是蘇教版教材六年級下冊中的一首詞。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接下來小編分享了漁歌子ppt課件內容給同學們學習!歡迎大家的參考借鑒!
設計理念:
《漁歌子》一詞描寫的是江南水鄉初春時節西塞山的美麗景色和捕魚情景,生動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在教學設計中,我遵循“以生為本”的指導思想,圍繞“指導——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教師則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簡簡單單教語文,帶領學生輕輕松松進入古詩美妙的意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漁歌子》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組課文《古詩詞三首》里的一首詞,它是根據本單元“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的。這首詞是唐代詞人張志和的代表作。整首詞描繪了初春時節西塞山的美麗景色,全詞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處于二、三學段的銜接期,學生的求知欲強。他們已經有了近四年的學習經驗,并通過課內外學習積累了很多詩詞,有了初步的自學能力,但還應不斷加強。因此本課教學關鍵是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悟情,引導學生感受詞人“詞畫合一”的表現特點,感悟詩詞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誦讀《漁歌子》,讀出詞的節奏、韻味,能有感情背誦。
2.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詞的意境,對這首詞所表達的情感能說出自己的見解。
3.了解學習詩詞的方法,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誦讀出詩詞的韻味。
教學難點:
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學生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詩人張志和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境,理解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在這個萬物復蘇、鶯歌燕舞的季節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麗的景物呢?學生自由說春天的景物。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詞《漁歌子》。拿出你的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漁歌子)
3.“漁歌子”是這首詞的什么?(詞牌名)
4.詞牌名規定了這首詞每一行的字數,還限定了詞的類型、種類,也限定了這首詞的每一句的字數。我們先前還學到過哪些詞牌?(憶江南)
5.詞和詩不一樣,它的句子有的——有的——所以,詞還有一個名字叫——
【設計意圖:對“詞牌”的教學,不僅讓學生理解了它在一首詞中的意義,更將先前學過或課外看到過的詞牌也在課堂上作了交流,使學生對“詞牌”的理解更真實貼切了。】
二、初讀詩詞,把握節奏。
1.讀一讀這首詞。讀三遍:一遍讀準字音,二遍讀通順,三遍讀出點詞的味。大家聽明白了嗎?好,開始吧。
2.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嗎?先請同學來讀一讀這些詞語:西塞山白鷺鱖魚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先由個別學生讀,再由男生齊讀,女生齊讀。
(2)這首詞中有兩個詞不太常見,你讀得很準。一個是——(箬笠)請你把這個詞帶到句子中領著同學們讀一遍。
3.知道“箬笠”是什么嗎?你很會觀察。這兩個字和“竹子”有關,是竹子編成的。
4.還有一個詞,他讀得也很準——(蓑衣)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5.讀會了這些詞語,再來讀這首詞,就容易多了。請同學來展示一下。(指名讀、齊讀)
6.大家把詞讀通順了,古人讀詞還講求節奏和韻味。怎么讀呢?遇到第一聲、第二聲字的時候,我們把聲音拉長一些,在遇到第三聲、第四聲字的時候,我們把聲音——(生接)縮短一些。試試看。
7.“不——需——歸——一”字音拉長一些。誰愿意來試一試?
8.把掌聲送給她。一起來一遍,好不好?真好,詞的節奏和韻味就這樣被我們讀出來了。
【設計意圖:三遍詩詞的朗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了不盡相同的訓練要求,大家可以擇其所需而做到。詞語的朗讀教學,是理解一首詞的基礎。每一首詞都有屬于自己的意境,這些意境正是由這一個個事物所組構而成。讀詞語,便是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了解這些事物,為接下來對詩詞的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賞析詞句,感悟詩境。
1.同學們,一首詩有一首詩的詩眼,一首詞有一首詞的詞眼。你能找出這首詞中一個關鍵的詞嗎?(板書:不須歸)
2.“不須歸”是什么意思?(不必回去,不愿意回去)
3.張志和為什么不愿意回去?
4.拿出你的筆,找一找這首詞中寫了哪些景物,把它圈出來。圈了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
5.一共是九種景物。景物很美,你覺得哪個畫面最美?
6.你有沒有看到這畫面里的人?畫中是他的背影,想象一下此時他會是怎樣的面部表情呢?
7.還有誰能發現這首詞中優美的東西?(各種顏色)
8.是呀,作者給我們展示的是多么清淡悠閑的畫面呀!
9.一首詞走進去,你不僅會看到什么,還會聽到什么,聞到什么?用心去聽一聽、聞一聞,還能聽到什么,聞到什么?(能聽到白鷺的叫聲,能聞到桃花淡淡清香)
10.(出示漁翁垂釣圖)這幅圖送給同學們。簡單的27個字、9個景物被同學們讀成了這樣一幅美麗的畫卷。你能用一個詞形容這幅畫嗎?(如詩如畫,詩情畫意,栩栩如生)請同學們在稿子上寫下你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一切。
【設計意圖: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詞學習模式,摒棄逐字逐詞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讀自悟、全班匯報交流的方式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適時地提出練筆的要求,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既練習了寫作,又將詩詞的理解疏理清楚。】
四、豐富資料,品味詩情。
1.要學好一首詞,不光要理解詞的意思,還要了解作者寫這一首詞的背景,那有助我們正確地理解詩詞的情感。課前有沒有收集關于張志和的資料?結合他的生平說一說。
2.這位同學說了,他的詩多描寫隱居生活,他為什么要隱居呢?(張志和當過官,后來被朝廷貶官了。他無心朝政,也不貪圖名利,一心一意當名老百姓,在太湖邊隱居。)
3.從他的生平中,我們又讀到了一個淡泊名利的張志和。
4.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詞,感受詞中漁翁的形象。
5.反復復讀了好多遍,能背誦了嗎?師生共同配樂背誦。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生課前查閱資料情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了解該詞的寫作背景,品讀出“不須歸”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反思
《漁歌子》是唐朝詞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桃花,青笠綠蓑,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對學生強調學習詩詞不但要思考,理解詞句的表面意思,而且要展開想象,進入詩詞所描繪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體會寫作意圖,從而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教學主要分三個環節:
一、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的意思。
二、想象詩詞描繪的畫面。
三、品析“漁翁”形象,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首詞淺顯易懂,學生的理解沒有遇到什么障礙。在想象畫面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抓住詩中寫景的詞語進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如詩如畫的春景圖。美麗的西塞山、展翅飛翔的白鷺、艷麗的桃花、清澈的流水、肥美的鱖魚、微風拂面、春雨如絲……清新宜人的畫卷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學生的臉上洋溢著陶醉的表情——他們顯然已經享受到文字帶來的美感。接著,引導學生把目光聚焦在畫面中的“人”。學生抓住“斜風細雨不須歸”體會到他的悠閑自在,聯系“白鷺飛”理解他漁夫生活的無憂無慮。我還補充了作者的背景資料:時局動蕩、官場黑暗、退隱江湖、寄情山水,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作者向往自由、熱愛自然的思想。學生的朗讀與背誦明顯更有感情了。
【漁歌子ppt課件內容】相關文章:
英語課件ppt課件內容04-20
初步制作ppt教學課件內容04-20
可貴的沉默ppt課件優教內容04-20
人教版初二英語ppt課件內容04-20
如何制作內容豐富的PPT課件06-11
初中英語優秀ppt課件內容04-20
漁歌子教學課件03-31
ppt課件制作04-20
《莊子》課件PPT精選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