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找規律課件

時間:2021-04-13 10:51:43 課件 我要投稿

七年級數學找規律課件

  七年級數學學習中的找規律,能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提高數學邏輯。下面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七年級數學找規律課件,歡迎大家瀏覽。

七年級數學找規律課件

  第一篇:七年級數學找規律課件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發現、經歷、探究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并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體會一組圖形重復出現多次就是排列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題。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些水果的圖片,大家按照圖片的出現讀出來好不好?(出示圖片)

  生讀:蘋果、香蕉、葡萄、草莓;蘋果、香蕉。

  師:你知道后面是什么嗎?

  生答。

  師:同學們猜的真準,那老師再拿出一行考考大家。(出示蘋果、香蕉、葡萄、草莓的圖片。)你知道下面的圖片是什么嗎?

  生猜答。

  師:為什么不敢猜了呢?為什么我們第一行猜得好,第二行猜得不好?這兩行有什么區別?第一行有什么?第二行沒什么?

  生答。(教師提示,引出課題:找規律。)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水果圖片引發學生的興趣,猜圖片制造沖突,讓學生產生質疑,從而引出課題。>

  二、 理解“規律”。

  (一) 出示“哭臉笑臉圖”。

  師:這一行有規律嗎?

  生答:一個笑臉一個哭臉,一個笑臉一個哭臉,一個笑臉一個哭臉。

  師:先出來一個笑臉一個哭臉,后面和前面一樣。我們把一個笑臉一個哭臉叫做一組。

  <設計意圖:將“規律”這個詞的理解拆分,使學生更易接受。>

  師:誰和誰是一組?

  生答。(注意回答問題的完整。)

  <設計意圖:將習慣滲透到課堂的每個地方。>

  師:既然一個笑臉和一個哭臉是一組,那老師將它們用方框圈出來。這樣好看嗎?(生答)

  (二) 出示“水果圖”。

  師:再看剛才的水果圖。出示(水果圖)。

  師:現在不說誰們一組,我們通過讀讓大家知道誰和誰一組。

  生答。(引導讀完每一組時停頓一下。)

  師小結:我們發現在找規律中,有兩個一組的有三個一組的。

  練習:出示“汽車摩托車圖”和“鉛筆盒鉛筆圖”。

  (三)出示“紅黃黃圓圈圖”。

  師:再看第三行。(出示紅黃黃圓圈圖)

  同上。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式,如看、聽、讀,對“一組”加深理解。>

  (四) 出示“紅藍紅圓圈圖”。

  師:有規律嗎?(生答。)

  師:幾個圖形一組?(三個)讀一讀,看看后面的和前面的一樣不一樣?(生讀:紅藍紅   紅藍紅   紅藍紅)

  師:第一組是紅藍紅,第二組和前面一樣嗎?第三組呢?(一樣)后面的和前面出現的一模一樣,我們叫做重復出現。

  <設計意圖:通過提高對“一組”的認識,引出“重復出現”,對“重復出現”進行理解,也是找規律中的第二個要素。>(生讀“重復出現”。)

  師小結:如何找規律呢?(生答)

  判斷:出示圓圈圖。

  如何改正?

  (五) 出示學生舉辦聯歡會的圖。

  師:找一找圖中有規律嗎?相互說一說。

  生小組合作,匯報。(注意回答的完整性。)

  師總結:我們剛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燈籠,還有圍成圈跳舞的同學們,都是有規律的,像這樣幾個為一組,重復出現的就是有規律地排列。

  過渡:下面有三關等待著同學們,有信心嗎?

  三、第一關:猜一猜下一個是誰?(對比)

  提問:幾個為一組?

  小結:有的兩個一組,有的三個一組,還有多個一組的。有的顏色相同,但形狀不同;有的形狀相同,但顏色不同。

  第二關:火眼金睛。

  小結:有的顏色不相同,形狀也不同。

  第三關:真假色。

  如果繼續擺下去,第5個是藍色嗎?

  四、數形結合,認知規律

  (一)呈現例2的第(1)題,讓學生先觀察:

  1.說一說:

  (1)你發現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規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組嗎?

  (3)碗的排列規律與前面所學的規律有不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顏色上沒有變化,但數量上有變化。而且數量上的變化規律還可以用數字表示出來。

  2.試一試:

  (1)你能將碗的數量上的變化規律用數字表示出來嗎?請學生說出相對應的碗的下面的數字。

  (2)完整呈現例2的第(1)題:

  3.議一議:碗的排列規律與數字的排列規律相同嗎?

  (1)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理解:數字表示的是相對應的那種圖形的個數,所以圖形的排列有什么規律,數字的排列就有相應的變化規律。

  (2)同時讓學生感受:它們可以表示相同的規律,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

  五、完成課本第85頁做一做。

  六、欣賞規律的美。

  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

  找規律

  一組      重復出現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87頁例3、例4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活動,使學生發現稍復雜的圖形、數列與數組的排列規律,并能夠根據發現的規律進行推理,確定后續圖形或數字的排列方式。

  2.在發現規律、與應用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數學表征能力與推理能力。

  3.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感受數學之美,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規律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現、探究數列與數組的變體規律。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數列與數組排列規律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展示成果,激勵引入

  (一)成果展示,復習舊知:

  1.師: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我們生活的規律美吧?這些圖片漂亮嗎?誰來圖片中的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都是按什么規律來排列的?

  2.請你說一說:這些圖片它們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規律就是都有一組重復出現。

  (二)點明課題,提出挑戰:

  1.師:其實規律有很多種,剛才的規律就是都有一組圖形或事物的重復出現。

  2.師: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找規律,但今天學習的規律要比上節課的更復雜一點,你們對今天的學習有信心嗎?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數列中的變化規律

  1.數形對應,感知規律

  (1)說一說:

  分步呈現例3的第(1)小題上面的四組圖形:你們能找到這些圖形的擺放規律嗎?讓學生與同伴互相說一說,并請學生代表匯報。

  (2)擺一擺:你能利用手中的筆將幾組圖形畫出來嗎?

  (3)想一想:先讓學生來談一談:擺圖形與畫圖形時你有什么感覺?是不是覺得很麻煩?再啟發學生:能不能用更簡單的方法把這樣的規律也表示出來?引導學生利用一一對應的思想,將每組圖形相對應的正方形個數用數表示出來。

  (4)如果按這樣的規律再往后擺一組圖形,應擺幾個?為什么?如果讓你按這樣的規律再來表示出幾組,你是愿意擺圖形還是寫數呢?

  (5)比一比:我們今天找到的規律與上一節課找到的規律一樣嗎?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導學生發現:原來的排列規律是一組圖形或數字的重復,而今天學習的這些圖形與數并不是重復出現的,而是依次增加相同的個數。

  2.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發現下面這些圖形與數排列的規律?

  (2)讓學生來說一說自己發現的規律

  (3)比較:這一組圖形與數的排列規律與上面的那一組一樣嗎?

  (4)小結:相同點:圖形與數并不是重復出現的。不同點:上面一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個數,這一組是依次減少相同的個數。

  3.獨立學習,認知規律

  (1)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看看哪個同學先找到規律,并把你的發現與同伴說一說。

  (2)學生代表匯報,教師配合板書。

  (3)比較、歸納:這兩組的變化規律是:都是依次增加或減少相同的數。

  (4)讓學生在直接在書上填寫出剩余的四個數。師生再進行簡單匯報。

  4.適時反饋,鞏固認識

  (1)完成P87下面“做一做”的第1題。

  (2)你能自己設計這樣的一組數嗎?

  5.探究數組中的變化規律:課件完整呈現例4。

  (1)學生每四人為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把你找到的規律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看看哪一組先找到其中的規律,并完成填空。

  (2)小組代表匯報:師:兩個括號里分別填多少?為什么?

  (3)多讓幾個學生來說一說其中的規律。可能會有:

  ①想45+50=90;②想90-40=50;③想40和50組成90。對于這些發現,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比較規律,提煉方法。

  (1)想一想:這道題每組數的規律與前面的等差數列的規律一樣嗎?引導學生發現:前面是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的差不變;而這一題是這三個數之間都有不變的和或差的關系。

  (2)教師小結:

  ①這節課我們學習的規律雖然不再是通過簡單的重復得到的,每組圖形、每個數或每組數都在變,但其中一定還隱藏著不變的東西,我們就是先要找到這些不變的東西才能找到規律。

  ②我們在找規律時,要善于發現數與數之間的和差關系。

  應用方法,設計規律:

  (1)請你按照這樣類似的規律來設計一個數列與數組,來考考大家。

  (2)學生匯報自己設計的作業,教師板書,與學生一起來找其中的規律。

  (3)完成P87“做一做”的第2題。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88頁例5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鞏固已學過的各種規律及找規律的方法,能靈活運用發現的規律與所學的知識進行推理,確定后續或缺失的圖形。

  2.熟練掌握并運用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重點:發現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起點,方向觀察,找到規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創設情境:

  1.復習舊知:哪位同學來說一說,前面我們學習了找規律的哪些知識?(讓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加以引導與整理。)

  2.情境創設:看來大家對我們學習的找規律的知識已經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幫助小紅解決她遇到的難題呢?(課件呈現例5的手鏈圖。)

  (二)引入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規律——穿珠子。

  二、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一)閱讀理解:完整呈現例5

  1.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讓學生與同伴先說一說。

  2.你認為在這個題目中,哪個詞語最關鍵?

  3.師:對,關鍵詞就是“按規律”,那她是按什么規律來穿的呢?學生可能會說出:

  (1)這串手鏈是用2顆黃珠子、1顆藍珠子為一組,依次重復穿出來的。

  (2)這串手鏈是用1顆黃珠子、1顆藍珠子、1顆黃珠子,為一組,依次重復穿出來的。 對于學生所發現的規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說出:第一種規律是從左往右觀察得到的。第二種規律是從右往左觀察得到的。

  4.題目讓我們幫小紅解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手鏈斷了,掉了兩顆珠子,問掉的是哪2顆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們剛才找到的規律是什么?那我們能不能利用我們發現的規律來解答呢?

  2.引導:你從哪邊開始看?(左邊)所以找到的規律是黃黃藍為一組重復排列。掉的珠子應該是1顆藍色的,1顆黃色的。(課件演示,圈一組)

  3.你還有不同的發現嗎?從右邊開始看,發現的規律是黃藍黃為一組重復排列,掉的珠子應該是1顆藍色的,1顆黃色的。(課件演示,圈一組)

  4.師小結:我們發現,從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規律是不一樣的,

  (三)回顧反思

  1.我們的解答正確嗎?如何證明是正確的呢?引導學生說出:要動手擺一擺,看看是否正確。

  2.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出她的手鏈,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規律。

  3.匯報結果:學生匯報時,教師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得出:通過擺一擺,證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是正確的。

  4.整理小結

  (1)說一說:師:剛才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先怎么做的?

  (2)師生共同小結(師板書): ①認真審題,發現規律; ②找準起點,圈出一組; ③按照規律,補上珠子; ④動手操作,檢驗解答。

  (四)練習反饋  課件呈現P88的“做一做”

  三、實踐應用,鞏固拓展

  (一)基本練習 P90練習二十第9題。

  (二)提高練習 P89練習二十第4題:

  (三)拓展練習  P91練習二十的“思考題”

  四、回顧小結:處處留心皆學問,如果我們能在以后生活與學習中都能做一個有心人,那么你將會發現更多、更有趣、更神奇的規律。

  第二篇:七年級數學找規律課件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48~49頁“找規律”、“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要求:

  1、讓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關系以及其中的簡單規律,并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3、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經歷一一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引出規律

  游戲1:拍手游戲

  × ×┃×× ×┃× ×┃×× ×┃× ×┃×× ×┃

  × ×┃×× ×┃× ×┃×× ×┃× ×┃×× ×‖

  師生一起拍手,發現規律。

  游戲2:手指游戲

  引導學生發現手指根數和吸管根數之間的聯系。

  指出:當兩種物體交替出現,也就是一個隔一個出現,在數學上稱作一一間隔,這樣的排列叫做一一間隔排列。

  (二)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三)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1、觀察:夾子與手帕,小兔與蘑菇,木樁與籬笆一一間隔排列。

  2、探究

  師:這些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之間有沒有像手指和吸管一樣的規律存在呢?大家數一數,填寫在作業紙的表格一中。

  師:仔細觀察表格中每組兩種物體的個數,把你的發現填在表格下面的橫線上,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①夾子和手帕

  生:夾子個數比手帕塊數多 1。

  師:反過來?

  生:手帕塊數比夾子個數少 1。

  師:為什么夾子個數會比手帕塊數多1,手帕塊數比夾子個數少 1?

  ②小兔和蘑菇

  生:小兔個數比蘑菇塊數多 1,蘑菇塊數比小兔個數個數少 1。

  師:8只小兔中間有幾個蘑菇?9只小兔呢?10只小兔呢?

  師:為什么說得這么快?

  生:根據規律說就快了。

  ③木樁和籬笆

  生:樹樁個數比籬笆個數多 1,籬笆個數比樹樁個數少 1。

  3、猜想

  (1)提問:從位置上看,夾子、小兔、木樁在每組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師:我們把處于一一間隔排列成一行兩頭的物體叫兩端物體。(課件出示)

  (2)師:每組中的兩端物體相同嗎?

  (3)師:反過來,手帕、蘑菇、籬笆處于中間,就叫?

  生:中間物體。(課件出示)

  (4)師:猜一猜,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成一行,兩端物體相同,兩端物體個數和中間物體個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如何用式子表示?

  (四)動手操作,內化規律

  展示交流。

  師:看看他的3種不同擺法,小棒和圓在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師:小棒和圓一一間隔排成一行,兩端都是小棒,我們發現的這些關系與前面猜想的規律一致嗎?

  (4)抽象規律模型

  (課件出示)

  師:大家用小棒和圓畫出了許多擺法,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課件出示)。

  師:看來,不管是什么物體,也不管有多少個,只要是一一間隔排成一行,兩端相同,就有怎樣的規律?誰來說說看?

  師:反過來,中間物體個數?

  (5)拓展延伸

  師:兩端是小棒時,100根小棒應擺幾個圓片?100個圓片需要擺幾根小棒?

  (五)聯系實際,鞏固規律

  1、尋找生活中具有一一間隔規律的物體

  2、練習:

  (1)馬路一邊有25根電線桿,每兩根電線桿中間有一個廣告牌。一共有多少個廣告牌呢?

  (2)折紙問題

  (3)鋸木問題

  師:現在大家已經熟練掌握了規律,解決問題的速度就快了。

  (六)游戲過渡,拓展規律

  1、排成一行,兩端物體不同

  (課件出示)

  師:仔細觀察,它們是一一間隔排列的嗎?與前面排列有什么不同?

  師:發現什么了?

  2、圍成一圈,首尾相連

  (1)師:有12名男生排成一行,我們用小棒代替,如果用用圓代替女生,每2根小棒之間擺1個圓,你覺得需要幾個圓?

  師:這時候需要擺幾個圓呢?11個圓夠嗎?

  師:發現小棒根數和圓的個數有什么關系?

  師: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見。

  3、小小設計師

  ①桃紅柳綠

  (課件出示:小操場照片)

  師:小操場的一周準備栽10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師:你是怎么想的?

  ②鮮花錦簇

  師:學校計劃在校園里按照一一間隔排列的規律來擺設紅黃兩種鮮花。有4盆黃花,那么需要多少盆黃花?

  欣賞學生設計作品。

  (七)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師:這節課很快就結束了,回憶一下,你在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師:能具體說一說嗎?

  師:這些規律都經過我們的觀察分析、實驗驗證過。可以說,有規律的現象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就一定能發現更多規律,解決更多問題。

【七年級數學找規律課件】相關文章:

找規律數學課件設計05-08

《找規律》教學反思11-07

幼兒園中班數學找規律說課稿04-07

有關《找規律》說課稿范文03-15

《找規律》說課稿15篇12-06

找規律說課稿(15篇)11-05

《找規律》聽后感03-14

大班數學活動《找規律》說課稿(精選13篇)04-07

《找春天》課件設計05-03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11-0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 | 日本婬片在线视频 | 日本精品二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日本道二区免费v |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 | 日本思思热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