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洋流課件

時間:2021-07-11 16:23:20 課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一洋流課件

  洋流又稱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運動外,海水沿一定途徑的大規模流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洋流課件,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洋流課件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材分析】

  本條課程標準內容表達了兩個要點:

  (1)世界洋流分布規律。這是“標準”要求的基礎知識。學習應落實在地圖上,將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強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的把握。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標準”要求學習目的是通過閱讀“世界洋流分布圖”及有關材料,說明洋流對全球熱量的輸送、沿岸氣候、漁場、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響。

  教材主要介紹了兩個問題:一是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正文部分著重講述了中低緯海區的洋流分布規律,并以閱讀材料的形式呈現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讓學生通過觀察來理解洋流的分布規律。通過“繪制世界洋流模式簡圖”的活動加強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的理解。對具體的洋流名稱不作強記性要求,對洋流的基礎知識也作了較多的簡化處理。二是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以活動的形式,通過對北大西洋海區的案例分析,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洋流對氣候、漁場分布、航線選擇及海洋污染的影響,從而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學情分析】

  我校高一均為藝術類學生,應用地理基礎知識和技能較差,空間概念和空間想象力還較缺乏,因而洋流知識成為學生的學習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加大對地圖的使用,引導學生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識,深化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用圖的能力,加強知識與技能的聯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世界洋流模式圖,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規律。

  2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繪制大洋環流模式簡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形象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

  2通過學習洋流,用簡練的語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對地理環境的

  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樹立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運人類應認識物質的運動特性并做到趨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洋流和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影

  響的,從而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1. 掌握洋流的分布規律;

  2.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

  洋流的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

  借助多媒體直觀演示,師生分析討論,學生主動探究,教師點撥、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

  第一環節

  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多媒體投影:一位游客在英國海灘上撿到一只漂流瓶,內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送到七十歲老人手中,這位老人讀著此信,聲淚俱下。原來此信是她五十六年前的情人—-英軍上尉喬治,在軍艦開到非洲時,當時怕再也見不到戀人,于是給她寫了一封信裝入瓶內投入大海。不久,喬治殉職。誰知此瓶竟漂了五十六年。

  (學生活動) 閱讀文字

  (思考) 漂流瓶56年物歸原主,它為什么能從非洲漂到英國?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創設, 吸引學生對洋流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進入學習。

  第二環節教學過程與主要內容

  一、洋流的概念和洋流的分布規律

  教師活動實驗探究

  通過實驗體驗海水運動的主要動力是近地面風帶

  (學生活動)同學操作完成小實驗:一位同學向盆中滴入幾滴墨水,另一位同學用吹風機吹拂水面,其他同學觀察。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評價實驗操作員的操作,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通過實驗體驗海水運動的主要動力是近地面風帶

  小組合作探究“洋流的形成與分布”

  布置探究任務:根據全球近地面風帶圖,繪制全球洋流模式簡圖(分4個大組),引導學生注意分析表層海水的受力情況。

  3. 師生共同歸納洋流分布規律,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探究教材“活動”得出以下結論:

  (1)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在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在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大洋東側為寒流,西側為暖流。

  (2)北半球中、高緯海區,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大洋東側為暖流,西側為寒流。

  (3)南極大陸外圍是西風漂流,性質為寒流。

  (學生活動)比較,分組討論,歸納小結,

  小結:洋流的成因是個復雜的問題,它不是單獨受某個因素的影響,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盛行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

  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師活動)結合以前所講“冷氣團和暖氣團”的概念理解寒流和暖流,并讀“世界洋流分布圖”,觀察中低緯、中高緯大洋東西兩岸洋流的性質,歸納洋流流向與洋流性質的關系。

  (學生活動)觀察大洋兩岸洋流性質和流向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悟性

  課件案例展示:課本63頁活動題圖2-42,分組討論

  (1)愛爾蘭都柏林和紐芬蘭圣約翰斯所處的緯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氣溫為8℃時,圣約翰斯的氣溫通常在0℃以下。想想這是為什么?

  暖流對流經海區的沿岸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

  (2)、在圖2-42中,用“⊕”表示紐芬蘭漁場。該漁場形成的主要條件是什么?

  全球四大漁場主要分為兩類:寒暖流交匯的地方,

  (3)、古代,哥倫布從歐洲去美洲時,走了A、B兩條不同的線路。有趣的是走距離較短的A路線用了37天,而走距離較長的B路線卻只用了22天,試解釋其原因。

  順流速度快,費時少,節省燃料;逆流速度慢,費時多,多用燃料。

  (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茲”號的油輪在英吉利海峽附近失事,使2.95億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認為洋流會給這次海上石油污染帶來什么影響?

  加快凈化速度,污染范圍擴大。

  (設計意圖)學生回答,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了答案,課堂氣氛熱烈、友好、和諧,讓學生體會歸納總結的重要性

  一、概念及分布規律

  1、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北半球:順時針 南半球:逆時針

  2、中高緯度海區 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逆時針大洋環流,南半球:形成環繞南極大陸的繞極環流

  3、北印度洋形成季風環流 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反思】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洋流”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尤其是有關季風洋流的形成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的創設情境導入環節對整堂課教學效果的提升至關重要,本課以故事導入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師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并了解形成該洋流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

【高一洋流課件】相關文章:

地理洋流的課件06-10

地理洋流課件06-11

洋流教學課件03-30

地理課件:洋流06-11

高中地理洋流的課件06-11

高中地理洋流課件06-11

高中地理課件:洋流06-10

高中地理洋流課件分享06-10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件06-1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午夜精品影视国产一区在线麻豆 | 在线观看AV不卡网站永久 | 亚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无广告 | 欧美三级欧美一级在线视频 | 中文亚洲无线码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