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主題課件
對于化學教學而言每人都有自己的技巧和方法,但是課件也是不可缺少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學主題課件,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初中化學主題課件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鞏固分子、原子、離子的知識,建立微觀粒子之間的聯系,對微觀世界有一個初步認識,并能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2、通過習題訓練,鞏固學生的原有知識,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逐步提高學生解題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1、知道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能熟練運用分子、原子、離子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前置作業
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去解答問題,并在解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掌握知識的不足與運用知識的缺陷,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有的放矢的復習,提高學生復習課堂聽課的效率。
(二)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溫室效應怎么造成的呢?二氧化碳氣體由什么構成的?那么構成物質的粒子還有什么呢?
(三) 知識回顧,直擊考點
一、分子與原子
1、提出問題:你怎么認識分子、原子的?分子、原子有什么性質?分子、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2、分子原子的比較
3、習題鞏固。
二、原子的構成
1、引入:“原子是一種不能再分的粒子”這種說法正確嗎?
2、提出問題:原子由什么構成的呢?原子核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呢?
用圖表歸納梳理:原子的內部結構。
3、認識原子結構圖。提問:1、各部分都代表什么?2、有哪些規律?
三、離子的形成
提出問題:
1、為了達到穩定結構,最外層電子數會有什么變化呢?
2、如何區分陰陽離子結構示意圖呢?并記憶常見離子符號。
3、化學符號中數字的含義。
4、原子與離子的區別。
四、物質與分子、原子、離子、元素之間的關系
1、歸納梳理物質與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關系。
2、習題鞏固。
五、化學變化的微觀解釋
1、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析化學變化的實質: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破裂,而原子不會破裂,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
2、練習。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作業。
篇二:初中化學主題課件
教學目標:
1.感受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學習的志向。
2.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激發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3.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初步形成物質構成的微粒觀。
4.初步建立宏觀與微觀聯系的思維方式。
5.認識化學的兩面性,初步樹立綠色化學觀。
重點、難點:
1.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初步形成物質構成的微粒觀。
3.初步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學習的志向。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 在我們正式學習化學課前,請同學們談談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與化學有關的知識和經驗。
[學生活動] 交流生活中對化學的感知。
一、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提出問題] 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學生學習]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學生活動] 設想來到與世隔絕的荒島,沒有了化學制品,你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二、觀察化學變化
[閱讀分析] 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定義。
[活動天地] 觀察化學變化的現象。
引導觀察現象,認識儀器,準確地記錄并記憶實驗現象。部分環節由學生參與完成,活躍課堂氣氛。
總結以下幾點:
1.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
3. 開展化學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認識化學的兩面性,了解綠色化學觀。
三、化學變化的奧秘
閱讀想象水的構成,初步建立宏觀與微觀聯系的思維方式。明確以下幾點: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的。
2.每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4.化學變化的本質就是生成了與原來物質組成或結構不同的新物質。
5.通過原子種類、元素種類、物質種類的數量比較,體驗物質構成的豐富多彩。
[課堂小結]
本節重點是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初步形成物質構成的微粒觀;初步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學習的志向。
[課后作業]
1.記憶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定義。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記憶有關實驗現象。
【初中化學主題課件】相關文章:
初中化學的課件04-11
初中化學教學課件03-31
人教版初中化學《氧氣》課件06-11
初中化學課件03-19
初中化學教學課件資料06-10
初中化學說課課件03-19
初中化學空氣說課課件06-10
初中化學課件模板03-31
關于初中化學課件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