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課件

時間:2024-06-08 12:28:09 秀鳳 課件 我要投稿

湘教版初中地理課件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課件,課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有關鍵作用,備課的成果表現是形成教案。優秀的課件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湘教版初中地理課件,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湘教版初中地理課件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初步認識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運用地圖說明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通過標準時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介紹,培養學生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對地圖的閱讀,使學生學會從地圖上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學會運用地圖說出某地區的地理位置。

  2.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二)教學難點

  學會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

  教學方法

  復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

  教學媒體

  地圖冊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第1課時

  同學們:長城、日本富士山、喜馬拉雅山脈在哪里?

  學生發言:中國、亞洲、日本

  板書第一章認識大洲

  第一節亞洲及歐洲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二頁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找到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學生閱讀。教師進行總結。

  板書一、“亞細亞”和“歐羅巴”

  1.大洲名稱的由來

  2.亞歐大陸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在一起,合稱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

  學生通過閱讀圖6-1,進行討論后總結。

  提問亞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書3.亞洲的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緯度范圍:南緯10度(S)~北緯80度(N)之間;

  經度范圍:東經25度(E)~西經170度(W)之間;主要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

  (2)海陸位置

  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們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應該明白,當談及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我們應該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來說明。

  承接:通過老師剛才描述亞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驟,現在請你們來分析一下歐洲的地理位置。

  學生通過讀地圖6-1,對歐洲的地理位置進行描述。

  活動:分小組討論,發表各自意見,然后進行總結。

  (1)讀圖6-1:歐洲大陸經度范圍:西經9度(W)~東經66度(E);緯度范圍: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絕大部分位于東半球。

  (3)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鄰,西北隔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面與亞洲相鄰。輪廓破碎,海岸線曲折。

  (課堂總結)

  通過剛剛的學習我們重點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圖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來分析。了解了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知識導入)

  我們現在是北京時間上午11點的時候,那么現在美國應該是什么時間呢?

  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呢?這與什么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世界上的時間?(講授新知識)

  板書二、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

  1.地方時

  講述把太陽位置最高的時候定為當地的12點,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時間。這就是地方時間,簡稱世界時。

  板書2.時區及換算

  講述全球一共劃分成24個時區,每一個時區跨15度經度。

  其中零時區(也叫中時區),從西經7.5度~東經7.5度。

  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和為一個時區,稱東西十二區。172.5°E~172.5°W

  依據數軸圖示法討論、完成課文中的思考題。

  閱讀材料: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

  學生小組討論:

  1.為什么會產生“地方時”?

  2.時區是怎樣劃分的?

  3.我國采用的是哪個時區的區時?

  4.地球上“今天”與“昨天”的分界線在哪里?

  板書3.北京時間

  講述北京時間即為東八區的區時。

  板書4.國際日期變更線

  講述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亂,國際上規定大致以180度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去一天。

  (課堂總結)

  本節學習世界時區的知識,同學的掌握情況不是很好。作為初一的學生,對于時區,國際日期變更線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學生形成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天氣與氣候知識點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霧、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內容。

  人口與人種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該地區的總面積

  3、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等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地區)人口稀疏區(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地區、南美洲亞馬孫平原、亞洲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區、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等)。

  人口分布規律:經濟發達、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人口稠密,自然條件很差的地區人口稀疏。

  4、人口問題

  所謂人口問題,是指由于人口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人口數量增長、人口素質、人口結構(人口年齡、性別結構,人口的城鄉結構和地區分布結構)等問題,以及人口增長過快或人口停止增長乃至出現負增長而對環境和社會、經濟等所產生的影響。

  5、遷移: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主要原因:①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②城鄉差別──城市的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城市的物質生活條件較鄉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鄉村人口涌入城市對城市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積極意義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城市,可以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負面影響: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一系列城市人口問題。

  6、人種:根據膚色、發色與發型、眼色、頭型、鼻型、面型、血型等不同,居民可分為黃色、白色、黑色三大人種。

  7、語言

  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

  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 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

  總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土地資源

  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類型。

  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

  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干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初中地理課件】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的課件03-08

初中地理課件03-08

初中地理《北京》課件01-12

初中地理黃土高原課件(精選10篇)08-17

安徽地理教學課件04-22

北京地理ppt課件03-15

地理常識課件09-24

地理課件《印度》01-12

區域地理培訓課件01-22

高中地理經典大題課件01-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视频看看 | 在线二区人妖系列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 |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另类 | 五月天在线视频国产在线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