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課件
初中科學課件
【知識與技能】
知道恒星的不同發展階段:紅巨星、超巨星、中子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了解太陽一生的演變過程;了解大質量恒星的演變過程。
【科學思考】
太陽等各種恒星誕生后,會發生變化嗎?會永恒不滅嗎?它們是怎么變化的,變化的規律是怎么樣?
【解決問題】
學生觀察多媒體的展示圖片,比較掌握不同階段“恒星”(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白矮星、暗矮星、黑洞)的特點;學生通過讀圖——“太陽的未來”和“恒星是生命的最后階段”,描繪太陽和大質量恒星未來的演變過程。
【情感與態度】
促使學生認識到宇宙有規律地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要點掃描
【課標解讀】
了解恒星的演變過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觀察、演繹、推理的能力,啟發學生思維,積極思考,使學生認識宇宙的演變規律。
【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在教材9~11頁。教科書首先展示了四幅恒星不同演變階段的實物照片,介紹恒星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它們之間轉化的關系。接著教科書設計了兩個讀圖活動——“太陽的未來”和“恒星生命的最后階段”,在已經了解恒星不同演變階段特點的基礎上,通過讀圖分析,建立不同恒星演化階段間的關系,從而了解太陽未來的演變過程。本章的重點是黑洞理論。
【學情分析】
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有大量的實物照片可供支持,學習難度比大爆炸宇宙論和太陽系演變的內容相對要小。但是學生收集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較弱,通過教師的課堂引導,提高這個方面的能力。
【學法點撥】
1、 學生應在課前查閱有關各種恒星(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的資料,準備課堂的發言。
2、 學生對恒星的不同演變階的實物照片展開討論時,應圍繞著問題展開。
3、 開展“太陽的未來”和“恒星生命的最后階段”的讀圖活動,提供機會讓學生自己對太陽和大質量恒星未來的演變過程進行描述。
【經驗介紹】
1、 不同演變階段的恒星之間的轉化機理涉及許多很深奧的天文學專業知識,學生難以理解,教師的解釋不宜深入,盡可能的簡單、通俗,只要求學生了解恒星的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它們之間轉化的關系。
2、 對恒星不同發展階段的圖片展開討論的時候,應該給出一些提示性較強的問題,如:圖片中的白矮星在哪里?為什么看不到?這說明它的亮度大還是小?圖片中的黑洞是個空洞嗎?你能想象看不到它的原因嗎?
3、 為了順利開展“太陽的未來”和“恒星生命的最后階段”的讀圖活動,必須讓學生先弄清楚恒星之間轉化的關系。
教學文檔
【教學課時】
共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閱有關各種恒星(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的資料,對資料進行適當的選擇。
教師:
1、收集一些天文照片和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
2、課前學習有關恒星的知識,如:黑洞的存在推理。
【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知 提出問題
1、 教師通過多媒體回顧恒星的形成,展示各種各樣的恒星。
◆ 在地球上遙望夜空,宇宙是恒星的世界。恒星誕生于太空中的星際塵埃(星云),恒星是在熊熊燃燒著的星球。一般來說,恒星的體積和質量都比較大,只是由于距離地球太遙遠的緣故,星光才顯得那么微弱。恒星發光的能力有強有弱,恒星表面的溫度也有高有低。一般說來,恒星表面的溫度越低,它的光越偏紅;溫度越高,光則越偏藍。
2、 學生欣賞的過程中,課件出示問題。
(1) 各種恒星誕生后,會發生變化嗎?(以上是恒星不同演變階段的實物照片。)
(2) 圖片中哪張是紅巨星?它有什么特點?
(3) 圖片中的白矮星在哪里?為什么看不到?這說明它的亮度大還是小?
(4) 圖片是想象黑洞是個空洞嗎?你能想象看不到它有原因嗎?
(5) 圖片中哪張是超新星大爆炸?
二、學生討論 講述新知
1、 恒星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它們之間轉化的關系。(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在對應的圖片旁邊出示說明。)
(1)紅巨星:紅色直徑比太陽大10~100倍,亮度比類似太陽的恒星大得多。
(2)白矮星:密度很大,體積和亮度很小,由紅巨星轉變而來。
(3)黑洞:質量更加大的恒星爆炸形成的,密度非常巨大,任何物質,甚至光線都無法逃脫它的吸引。
(4) 超新星:超新星在超紅巨星的爆炸中誕生,密度巨大。
(5) 中子星:超新星爆炸后形成,體積很小,密度極大的星核。
2、 太陽的演變過程。
一、思考:這些“恒星”和太陽有什么不同?(太陽的熱和能是靠太陽內部的氫發生熱核反應而產生的,太陽的內部在不斷的消耗氫。)
二、讀圖“太陽的未來”。
思考:圖中的“太陽”的形態發生了什么變化?
◆ 進入成年階段的太陽大約可以維持100億年的穩定狀態,現在的太陽已步入中年。大約50億年后,太陽將進入晚年期。進入晚年期后,當太陽中心缺少足夠的氫時,太陽的球核將開始收縮,太陽外層的氫繼續變成氦,星體急劇擴大,變成紅色,形成紅巨星。預計太陽在紅巨星階段將大約停留10億年時間,亮度將升高到今天的幾十倍。紅巨星不斷地把外層物質拋向太空,在星體周圍形成行星狀星去,而球核也進一步收縮,形成體積極小、密度很高的白矮星。最后它將慢慢“熄滅”,形成一顆看不見的暗矮星.
三、知識延伸 關注最新發現
一顆罕有的名為“Rho Cas”的特超巨星近日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爆發。科學家們表示行星爆炸所產生的碎屑足足可以造出1萬個地球。由于爆發隨時會再發生,故“Rho Cas”成了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家競相追逐的目標,他們都想成為這個“天文奇觀”的第一見證人。
【初中科學課件】相關文章:
初中科學杠桿課件03-26
初中科學優秀課件04-20
初中物理科學之旅課件04-27
初中科學幻想畫課件04-21
初中化學科學探究課件04-20
關于科學的課件04-25
科學的幼兒課件04-24
身邊的科學的課件03-29
《科學是美麗的》課件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