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件制作的原則與技巧
現在,掌握學習和掌握課件制作技術的老師越來越多,但是,在制作應用課件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課件制作原則與技巧。根據我校目前課件制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文將談談課件制作的原則與技巧,希望對老師們有所幫助。
一、課件的選題
選題是創作課件關鍵一步。不是各學科的每個單元內容都適用于課件制作:正確選題是十分重要的。
。、性價比:
課件制作應考慮效益,即投入、產生比。對于那些用常規教法能夠較好實現的教學目標,就沒有必要浪費入力、物力,用課件輔助教學。
2、內容形式統一:
課件應該對課堂教學起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苦學為樂學等作用,決償能“牽強附會”、“畫蛇添足”。
。、切忌僅僅將板書搬上屏幕:
要充分發揮多媒體電腦的特點,避免把課件變成單純的“黑板搬家”或“課本翻牌”。變“人灌”為“機灌”!
二、課件制作、應用的幾個原則
。、教學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
(1)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
。ǎ玻┻x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計算機論文《課件制作原則與技巧》。
。ǎ常┠芡ㄟ^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
。、可操作性原則:
課件的操作要盡量簡便、靈活、可靠,便于教師和學生控制:在課件的操作界面上設置寓意明確的菜單、按鈕和圖標,最發支持鼠標,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避免層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為便于教學,盡量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躍;對于以學生課堂練習為主的課件,要對的輸入做即時應答,并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訓練次數,訓練難度;對于演示課件,最好要可以根據現場教學情況改變演示進程。
3、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無疑是課件評價的重要指明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擬實驗,更符合科學性。課件中顯示的文字、符號、公式、圖表及概念、規律的表述式力求準確無誤,語言配音也要準確。
但在科學性的評判上宣粗不宜細,要做具體分析。如果片面強調科學性,就會束縛人的手腳。
數學課件制作原則及要求
一、課件的含義
何謂課件呢?根據國家教育部1997年頒布的多媒體課件制作規范的界定,課件(Courseware)是“實現和支持特定課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及配套的教學資料”,也就是說,課件是利用計算機實現教學功能的計算機軟件,屬于廣泛的CAI范疇。所以,并不是所有的CAI軟件都是課件,只有那些按照預定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傳播的教育內容的CAI軟件,才能稱為課件,而哪些娛樂性的育智軟件和育智性的游藝軟件都不能算做課件。在此,應該特別指出:筆者所說的單元教學課件是指在單位時間(即慣例單位時間為40分鐘或45分鐘的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教學課件;單元教學課件指現階段以班級制授課,在電腦并不普及情況下,學生未能直接操作電腦,而只能是教師使用,即演示型課件。
二、適時利用數學課件輔助教學
數學教學課件的制作,是為了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師解決難點、重點,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授課。而且每一堂課不要非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可,這樣容易進入用計算機代替黑板的誤區,何時利用數學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呢?筆者認為“用常規教學方式很難講清楚的內容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比較合適,”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常量到變量的過渡,如函數;
2、從靜態到動態的過渡,如三角函數、點的軌跡;
3、從平面圖形向空間圖形的過渡,如柱、錐、臺體(在此,筆者認為,“能用模型解釋就無須制作數學課件輔助”);
4、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如:數形結合;
5、探索性問題,如多邊形內角和等方面。
三、數學課件制作的基本原則
一個好的數學課件既要優學(能很好地輔助學生掌握知識),也要優教(有利于教師使用、推廣),其主要特點如下:
1、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學意圖、教學步驟及操作方法,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作用;
2、必須充分靈活運用三維、二維動畫這一運動觀點以彌補傳統教學之不足。動畫速度應能有效地實施控制;
3、必須與學生的思維同步,循序漸進;
4、使用簡便而且較為普及的操作平臺制作,教師能夠在課堂內當場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即時改變題設與結果,以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常用操作平臺為張景中“數學實驗室”,“幾何畫板”、“Mathematica,Mathcad等數學課件制作軟件”;
5、教師可以因時、因地、因人對課件進行修改或重組,以達到資源買享;
6、所制作數學課件必須能超越教師講,學生聽的基本模式;
7、數學課件無論在視覺、聽覺與結構上都應該是美的。
四、數學課件制作存在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對數學課件的片面理解
把整個教學過程用電腦制作,就稱為課件,這是最大誤區之一,我們說數學課件必須突出某一個問題的解決,我們一再強調“只有使用傳統教學方式很難講清楚的內容才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倍@一做法無非是把教案的重演,怎能稱為課件呢?我們說,整堂課均用電腦播放,忽視了教師與學生的感情交流,忽視了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品質等方面的教育,無疑的將起負面作用。筆者認為,一個課件,在演示過程中播放長度大約控制在十分鐘左右為好。
誤區二:追求數學課件的“外在美”,忽視數學課件的“內在美”
數學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往往一味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學課件搞成電腦多媒體功能的成果展覽。數學課件所用色彩過分亮麗、鮮艷,往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我們追求的是界面友好,并不是“華麗”。數學課件制作的目的是能較好的進行問題的解決,而這一“較好”指的是數學內容和結構的和諧性,解決方案的簡單性、新穎性,結論的奇異性、統一性。確切地說,必須能體現數學美的特征。
誤區三:重視教師的“教”法,忽略了學生的“學”法
制作數學課件時,教師往往只是注意到用電腦來幫助常規教學中未能說清楚的問題的教學,很少考慮到用電腦幫助學生學習。我們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用電腦制作課件必須是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有利于揭示教學內容的實質,有利于課堂交流的高效實現,有利于學生思維和技能的訓練,而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主要的是教師應恰當地選擇制作平臺制作較理想的課件。如制作的課件主要是用于探索性問題,教師主觀上已考慮并制作課件輔助教學,但是,學生又提出一個新問題,電腦不能演示,這將嚴重影響學生的思維訓練。
五、數學課件教學未來的展望
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師不可能花費大量時間去編制課件,去掌握難度較高(較麻煩)的制作工具。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開展,更需要市場提供更多、更好的多功能教學課件,提供更為出色的課件制作軟件。
隨著張景中院士《數學實驗室》智能化教育系列數學課件制作軟件,幾何畫板、Mamematica,Mathcad等智能數學課件制作軟件的問世,教師自行制作數學課件這一歷史使命將隨之“降溫”,但是這是否意味著教師“下崗”了嗎?不!這更需要教師提高計算機的應用水平,應選擇已有的成品軟件,在充分理解設計意圖的基礎上,與自己的教學安排有機整合起來,制作必要的數學教學課件,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課件制作的原則與技巧】相關文章:
物理課件制作的步驟和方法技巧10-20
如何制作課件03-13
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原則03-18
課件制作培訓總結04-26
如何制作教學課件03-09
教學課件制作要求12-05
影響簡歷制作的原則03-02
如何制作教學課件視頻02-23
課件制作的活動總結范文11-23
課件制作活動總結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