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8-16 09:01:57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合集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合集4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迷信是違反科學的,是愚昧無知的表現。

  2.懂得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情感: 對迷信思想感到可笑、可悲。

  行為: 1.熱愛科學,多讀科學書刊。

  2.不信鬼神,不宣傳迷信思想,不參加迷信活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一、本課設置

  本課是依據《課程標準》三至五年級“熱愛科學”德目的有關要求設置的。著重進行相信科學不迷信的教育,讓學生知道科學與迷信是根本對立的,迷信是違反科學的,是愚昧無知的表現,小學生要從小相信科學,不信鬼神,不宣傳迷信思想,不參加迷信活動。

  二、欄目意圖

  1.導入部分“想一想”欄目以學生學過的語文課《河伯娶親》導入。本課以此為出發點,一則能取得學生對迷信思想、迷信活動害人不淺的統一認識;二則可以讓學生直接進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

  2.課后練習“講一講”,要求學生“講幾個因迷信上當受騙的事例”。通過講述進一步強化教育觀點:迷信是無知的表現,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我們要相信科學不迷信。

  3.“議一議”欄目設計了一個情景:小強生病后,奶奶讓他喝香灰水。處理此題時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設想多種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加以肯定。通過本題的處理,要讓學生理解:

  一、知道什么是迷信活動;

  二、自己不參與迷信活動;

  三、能積極勸阻迷信活動。

  4.“讀一讀”欄目要求學生讀故事,談感想。這一欄目選取的是一個日本小孩新島襄的故事,旨在告訴學生一些有關宗教本質的知識,教育學生不要盲目崇拜偶像。

  教法建議:

  為了使學生真切地體會迷信是騙人,教師可以通過演示科學實驗,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做實驗,從而加深學生對要相信科學不迷信道理的理解。

  教學設計示例

  第六課 相信科學不迷信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迷信是違反科學的,是愚昧無知的表現。

  2.懂得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情感:

  對迷信思想感到可笑、可悲。

  行為:

  1.熱愛科學,多讀科學書刊。

  2.不信鬼神,不宣傳迷信思想,不參加迷信活動。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不信鬼神,不宣傳迷信思想,不參加迷信活動。

  教學難點:對迷信的原因的認識,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育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河伯娶親”的故事嗎?

  2.學生講河伯娶親故事。

  3.教師提問:

  給河伯娶親就能避免災害嗎?為什么?

  板書:迷信

  4.師:迷信就是相信一些神、仙、鬼、妖等世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5.教師提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6.小結:我們不能相信迷信,一定要破除迷信。

  板書:破除

  7.師:有人曾說:“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懼,人之所以恐懼,只是由于無知。”過去,由于人們無知,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迷信思想。認為打雷是雷公在發怒。下雨是龍王在行云布雨。生病是鬼怪纏身。

  8.教師提問:

  你們現在相信不相信這些?為什么?

  9.小結:

  以前,人們由于缺乏科學知識,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許多現象迷惑不解,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釋,以為這些是上天主宰,命運注定的。現在,隨著科學的發展,對于過去人們弄不清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能用科學原理去解釋。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二、分析事例,強化觀點

  1.學生讀課文第2自然段。

  2.教師提問:

  (1)當牧場里的幾百匹馬出現各種奇怪癥狀時,當地人怎么想?怎么做?

  (2)科學家做了些什么?科學家的研究充分證明了什么?

  板書課題:相信科學 不迷信

  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本來不該再迷信神、仙、鬼、妖以及命相等。然而,現實生活并非如此,在我國有些地方,有人生了病,不去醫院治療,卻把巫婆、神漢請到家中。難道巫婆、神漢真的能治病嗎?

  3.學生自讀(課文3-5自然段)

  4.教師提問:

  (1)巫婆治好小兵的病了嗎?為什么治不好?

  (2)巫婆斬鬼見血是怎么回事?

  5.教師演示:姜黃汁與堿水反應的實驗。

  6.教師提問:

  要認清巫婆騙人的把戲,沒有科學知識行嗎?為什么?

  7.小結:

  迷信活動是蒙騙、愚弄人的。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武器,我們就是要運用這個武器,反對形形色色的迷信活動。

  板書:科學是 的最好武器

  三、聯系實際,辨別是非,指導行為

  1.學生講一講自己了解到的因迷信而上當受騙的事例。

  2.學生討論:

  聽完事例后有什么感想?假如自己遇到這樣的事例應該怎樣對待?

  3.教師小結:

  迷信是愚昧無知的表現,迷信害人。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科學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相信鬼神和違反科學的事情,不參加迷信活動。

  板書:努力學習 不相信 不參加

  4.討論:遇到下面的情況應怎么辦?

  5.教師出示投影:

  小強生病了,奶奶從香爐里弄了一點香灰,放在碗里,倒上水,對小強說:“你把它喝下去,病一會兒就好了。”

  6.教師提問:

  如果你是小強,你怎么做?如果你是小強的同學,看到這一情況怎么辦?

  7.學生用表演的方式回答問題。

  8.小結: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做到自己不信,還要積極勸阻別人不要相信。

  板書:積極勸阻

  五、總結全課,提出希望

  1.學生閱讀“讀一讀”的小故事,談感受。

  2.教師總結:

  同學們,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抵制迷信思想,反對迷信活動。

  板書設計:

  六 相信科學不迷信

  科學是破除迷信的最好武器

  努力學習 不迷信 不參加 積極勸阻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在開展主題活動“ 籃子里的菜”時,教師讓家長帶孩子去超市或菜場認識蔬菜,并讓孩子挑選兩三種自己喜歡的蔬菜帶到幼兒園來。在引導孩子們“玩菜”的過程中,教師滲透了認識大小、外形、色彩等教育內容。

  孩子的已有經驗:主題活動已進行一段時間,孩子們能說出常見蔬菜的名稱:有用肢體動作表現滾動的皮球的經驗:玩過“手拉手走成一個大圓圈”的游戲。

  目標:

  嘗試比較圓形蔬菜的大小,并在教師引導下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準備:各種圓形蔬菜。

  過程:

  一、說蔬菜

  1.從大籃子里挑選自己喜歡的蔬菜,說出它的名稱。

  2.滾滾、玩玩手中的菜。說說:為什么它們都會滾。(都是圓圓的。)

  二、比蔬菜

  1.找同伴或教師比一比誰手中的菜大。

  2.誰的菜最大,把它放在最前面,誰的菜最小,把它放在最后面。

  3.老師的菜該放在哪里呢?(引導孩子觀察教師手中的菜比最大的小一點,比最小的大一點。)

  4.給這些圓圓的菜排排隊,你們的菜應該放在哪里呢?

  三、扮蔬菜

  1.我們試著讓自己的身體變

  成一棵圓圓的菜。

  2.我們一起變成一棵大大的圓菜。(引導孩子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

  說明與思考:

  這個活動是分組進行的,也由三個環節構成,其中比較自然地整合了許多教育因素。在“說蔬菜”環節中,教師鼓勵孩子們說說自己喜歡的菜是什么菜,什么味道,什么顏色等,然后帶領孩子們讓菜在地上滾、轉等。這個過程除了可以讓孩子表達生活經驗以外,還可以感受球狀物體的一些特性。

  在“比蔬菜”環節中,教師主動與個別孩子比一比菜的大小,以引起孩子們比大小的興趣,然后引導同伴互相比較。教師引導大月份的孩子將手中的菜按大小排列,小月份的孩子只要能兩兩比較就可以了。

  “扮蔬菜”這個環節主要是幫助孩子遷移已有經驗.用肢體動作表現圓圓的菜,并從個體表現向群體表現過渡。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知道什么是風化作用及地表巖石不斷破碎的`原因。

  2、 通過模擬實驗驗證巖石破碎的假設;從而推測出使巖石破碎的各種因素。

  3、 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地表巖石的變化。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假設,設計并完成模擬實驗,初步認識風化作用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教學難點:

  推測出使巖石破碎的各種因素。

  教學準備:

  酒精燈、試管夾、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觀看視頻資料,感受“幼年山脈”和“老年山脈”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小組討論后回答:

  (1)幼年山脈和老年山脈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想象“老年山脈”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老年山脈”會變成現在的樣子?

  2、推測:山脈的變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3、交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設。

  4、小組根據自己的假設,設計模擬實驗研究一種自然力量對山脈的影響。

  2、 匯報交流實驗結果,認識風化作用。

  三、拓展延伸

  1、看圖,認識蘑菇石。

  2、推測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3、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推測并寫出實驗報告。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能通過實驗探究哪種材料適合做鼓面。能按照書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樂器的小組計劃。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簡單的小樂器。能對自己和別人設計、制作的小樂器進行客觀的評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制定小組制作計劃的過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愿意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完成小樂器的制作任務科學知識目標:能說出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

  教學預備:圓口容器、氣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紙、橡皮筋或膠帶、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熟悉書中的各種樂器,并提問:你們熟悉這些樂器嗎?你會彈奏嗎?

  告訴學生不同的樂器會產生不同的聲音并且聲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動一:做小鼓

  1、用有圓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選擇不同的材料如橡膠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紙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膠帶將它繃緊在鼓身上敲擊鼓面,仔細聽聽發出的聲音。

  以教師演示為主以技能練習為重點

  2、提問: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發出的聲音一樣嗎?哪種材料更適合做鼓面,為什么?

  三、活動三:制作自己的小樂器

  1、讓學生先欣賞一些同學做的小樂器。

  學生認樂器

  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討論

  得出結論:聲音與材料的性質有關,材料不同樂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組計劃

  試一試,怎樣讓自己制作的小樂器發出聲音?怎樣讓小樂器發出高低大小不同的聲音?

  布置討論任務:對同學們制作的小樂器進行評價。

  四、教師總結全課 制定小組計劃

  學生得出結論: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學生討論 制定小組計劃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有關科學教案06-12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级A中文子幕在线免费 | 在线日本有码中文字幕 | 性高爱潮视频免费一区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