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科學教案匯編五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在比較中了解常見的導電材料
2. 初步培養幼兒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干電池 電珠 手電筒 記錄紙 筆
銅絲 鐵絲 鋁線 棉線 塑料管 紙棒
活動過程:
一、手電筒的發光原理
1.出示手電筒,問題:看,這是什么?手電筒怎么會發光?
2.探究手電筒的結構
(1)幼兒回答手電筒怎么會發光。
(2)拆卸手電筒,電珠 電池 銅片
問:光有電池和電珠手電筒會發光嗎?陳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去試試怎樣讓小電珠發光吧。
(3)你的`小電珠放光了嗎?你是用什么方法讓它發光的?來示范下吧
結論:實驗證明光有電珠和電池手電筒是不會發光的,必須有銅片把電珠和電池連接,電珠才會發光。銅片是可以通電的導線。
二、實驗:尋找能通電的導線
1.問題:除了銅片,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是可以導電的呢?陳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些材料我們來看看吧…
(1)幼兒自由討論:你覺得這些材料中哪些是可以導電的?
(2)教師提供材料,幼兒進行實驗操作并記錄:把不同材料的實驗結果記錄在相應的一欄中。
要求:①一種材料實驗結束馬上記錄下來,以免弄亂。
②一種材料實驗結束就把材料放回原處,保持桌面整潔。
(3)驗證實驗結果:教師的結果與幼兒的進行一一驗證,有錯誤的再次進行實驗并改正。
結論:六種材料中前三種是可以導電的,他們都是金屬,說明金屬是可以導電的。生活中哪些是屬于金屬?
現場有誰的金項鏈可以借我們小朋友來驗證下嗎?
三、延續問題?
實驗證明金項鏈是可以導電的,小朋友們回去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驗證看看還有哪些東西是可導電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萌發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實驗中發現鹽溶解在水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初步了解鹽的特性。
活動準備:
杯子、葡萄、鹽、記錄紙、視頻“死海”的有關資料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談話導入:“小朋友,你們還記得怎樣讓雞蛋浮起來的嗎?”(幼兒回憶經驗)
2、教師質疑小結:為什么在水里加了鹽,雞蛋就能浮起來的呢?原來鹽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雞蛋就浮起來。(幼兒一一說說:浮力)
二、幼兒操作活動
過渡:那是不是加了鹽,物體就能浮起來呢?(幼兒猜測)
1、那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呆會自己去試一試。在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鹽,用筷子充分攪拌,放入葡萄,看看結果怎樣?并把它記錄在紙上。記住:試一次記一次。
2、幼兒操作
3、交流:我發現一號桌的小朋友動作很快,由請他們來說說他們的發現?(1號組:我加了1、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4、為什么加了1包、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來呢?(鹽變多)
5、教師小結:是呀,當水喝1包鹽,浮力很小,沒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鹽,還是浮力太小,只有當水喝足了鹽,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讓葡萄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浮力越大。
6、還有哪一組的愿意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發現?(2號組:我加了1、2、3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4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7、教師質疑:剛才你們介紹了你們的發現,老師有了一個疑惑:為什么一號桌只要加3包鹽,葡萄就能浮起來,而2號桌要加4包鹽,3號桌要加5包鹽呢?(觀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們都發現了呀,(出示標記)1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號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鹽也有關系嗎?到底是什么關系?(幼兒討論)
9、小結:原來水越多,需要喝的鹽也就越多。只有讓水喝足了鹽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讓它浮起來。
三、觀看錄象
1、除了雞蛋、葡萄能浮起來,我們的人能不能浮起來?(幼兒猜測)告訴你們,其實我們的人也可以浮起來,相信嗎?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錄象。
2、幼兒觀看錄象
3、真是神奇呀!誰來說說看:為什么人也能浮起來?原來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鹽量比我們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難怪我們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動
剛才我們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來,那能不能再讓它沉起來呢?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試。
教學反思:
1、材料的準備可更加科學性與嚴謹性。比如每個杯子里的鹽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誤;再是提供給孩子們操作的水杯,可貼上標記,這樣孩子們更加容易發現水的多少與加入鹽的多少的關系。
2、在交流與討論環節可更加深入,以便讓孩子們更加充分的表達自己的發現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餐巾紙、香煙、粉筆、磚頭、馬糞紙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塑料、鐵釘、玻璃等不吸水的材料若干
3.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境
教師無意中打翻一杯水,
問:
1、“誰能幫老師把水弄干凈?”
(小朋友幫忙拖地、用抹布抹)
2、“說一說剛才的水都到哪兒去了?”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
(棉花、紙、植物等。)
二、幼兒探索實驗
1、請你把桌上的東西慢慢地放進水里,你發現了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2、教師提問:“抹布為什么會吸水?”(幼兒討論)
3、蔬菜會吸水嗎?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蘿卜吸水的原因
教師總結:
像抹布之間細小的縫或者是蔬菜中的細小的管子就叫毛細管。
三、遷移經驗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什么地方存在著毛細現象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活動結束
附:知識背景: 毛細管:
指很細很細的管子,人們通常還把物體的細微縫隙也認為是毛細管,如棉花、海綿、紗布、毛巾、吸水紙纖維間的縫隙。 毛細現象:酒精燈里的酒精由棉紗燈帶吸上來供點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塊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而植物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再通過許多極細的管道向上輸送水分到葉和花朵中,這也是毛細現象,土壤深處的.水分則靠土壤的毛細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濕潤的。 把直徑很細的管子插到液體里,當液體的內聚力大于附著力時,管內液面下降,表面凸起;當液體的內聚力小于附著力時,管內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幼兒感興趣的現象,他們蘊涵著一定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就是側重于引導幼兒在做中學、做中思、在做中親身感受科學,探索科學,從小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由于重心移動而發生的翻滾現象。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并記錄探索的過程。
3、提高觀察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前知識準備:了解圓的物體(如小圓球、小鋼珠)是會滾動的。
2、物質準備:空膠囊、小鋼珠、火柴頭,紙團,雪碧瓶做的透明筒、雞蛋殼、玻璃球、玻璃球、記錄表格、多媒體課件、智力蛋。
四、活動過程:
1、組織游戲,激發興趣。
(1)出示智力蛋(放在透明筒里),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2)師:我的智力蛋可能干啦,它還會表演雜技呢,你們看(演示讓智力蛋在透明筒里翻跟頭),這個智力蛋在筒里怎么樣了?(幼兒邊看邊議)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呢?
2、幼兒動手操作
(1)你們想了解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嗎?那就要動腦筋想一想,動手試一試,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透明筒,小膠囊就好比智力蛋,現在你們試試看,你的小膠囊會不會在透明筒里翻跟頭。
(2)幼兒操作:發現小膠囊不能翻跟頭。
(3)為什么這個小膠囊不能翻跟頭呢?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小膠囊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讓幼兒帶著問題再次進行操作,試著在小膠囊中放入小紙團、火柴頭、小鋼珠等物體,看看這些物體能不能讓小膠囊翻跟頭。
(4)師生共同操作、試驗。啟發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記錄操作結果。
3、師生共同交流操作中的發現。
(1)剛才你們是怎么玩的?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2)請個別幼兒講述并演示自己的發現。
(3)師生共同驗證鋼珠放在膠囊里后,膠囊就會出現翻跟頭的現象。
4、了解膠囊翻跟頭的原理。
(1)為什么鋼珠放在膠囊里,膠囊就會翻跟頭,而火柴頭、小紙團放進膠囊,膠囊卻不會翻跟頭呢?
(2)觀看多媒體課件(見附件),了解鋼珠使小膠囊翻跟頭的真正原理:因為小鋼珠是圓的,會自由滾動,它又比小膠囊重,所以當小鋼珠滾到膠囊的這一頭時,膠囊的另一頭就翹起來了;當滾到另一頭時,這一頭又翹起來了,這樣接連不斷地滾動,小膠囊就像雜技演員一樣連續不斷地翻起跟頭來了。
(3)揭示“智力蛋”會翻跟頭的奧秘。
師:你們猜一猜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的?它的里面放了什么?
在幼兒猜測后打開智力蛋,看看里面的玻璃球,由此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膠囊一類的空心物體內裝上會不斷滾動的重物時,只要重物一滾動,就會帶動膠囊一類的物體翻跟頭。
5、聽音樂玩“小膠囊翻跟頭”的.游戲結束。
五、活動延伸:
在科技操作區提供各種類似膠囊的空心物體及玻璃球、小鋼珠、小彈子等多種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六、活動評價:
1、操作探索前善“導”。此活動一開始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學習的意向,激起幼兒探索發現的沖動,帶著“智力蛋為什么會翻跟頭?”的問題非常投入、專注地進行操作探索活動。
2、操作探索中敢“放”。活動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敢于放手,但卻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嘗試讓小膠囊翻跟頭的過程中,幼兒難免會有些困難,會有失敗,但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方法提供給他們,而是鼓勵幼兒再嘗試,或請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決問題,習得經驗,真正把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成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
3、操作探索后能“啟”。每次操作探索后,教師能夠啟發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使知識、經驗在幼兒的頭腦中得到內化,并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討論以及記錄活動中不斷豐富。教師還善于設疑,啟發幼兒思考,進行猜測,進而繼續探索發現,直至解決問題。比如在幼兒第一次操作發現小膠囊并不能翻跟頭時,教師馬上提出“為什么你的小膠囊翻不了跟頭?”、“有什么辦法讓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樣翻跟頭呢?”等問題,使幼兒進行了再嘗試、并從中發現了小膠囊翻跟頭的秘密,自然習得了一些新的經驗和知識。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地球上有許多神奇的動物,初步了解常見的動物名稱和生活環境。
2.對動物有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有喜愛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收集有關動物的圖片和書籍。
2.幼兒平時已有關于動物的相關知識經驗。
3.動物掛圖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起幼兒興趣.
師:“你們喜歡動物嗎?為什么?”
2.幼兒分小組,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圖片和資料。(動物的名稱、長得什么樣?它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有趣的現象?)
3.請出介紹較好的組出來向大家介紹他們找到的小動物。
4.討論:神奇的動物王國。
(1)幼兒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并請幼兒根據生活環境進行分類介紹。
(2)小結:不同的動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它們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生活,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注意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動物朋友。
延伸活動:請幼兒畫出1—2種自己喜歡的動物,著色后并剪下。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好忙的蜘蛛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日歷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他們在移動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紙桌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磁鐵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玩斜坡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水珠寶寶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種子變變變_大班科學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