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科學教案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有趣的雞蛋
兒童科學素質要求:
1、具有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經驗。
2、參與學習,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3、養成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4、具有人與自然關系的初步認識欲望和初步的環保意
課題生成:
在以往的科學教育中,較多重視的是知識的傳授,而對幼兒情感、態度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則重視不足。隨著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不少孩子的生活依賴性較強。因此,我們在進行科學課題的探討過程中,大膽加入了認識一些幼兒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過孩子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孩子從中發現知識,學習知識:學會技能,以達到獲取經驗,建構概念,培養能力的目的。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雞蛋和自我服務的快樂。
2、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學習分辨生、熟雞蛋的幾種方法。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初步掌握煎雞蛋的技能。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小筐(小筐內有四個混在一起的生、熟雞蛋),一只小碗、一只小碟子、一條小毛巾。
2、活動室有:清水、鹽水、軟墊、滑板、手電筒、暗箱、四張桌子,每張桌子上有電火鍋、各種調料、碗、筷等。
3、電腦軟件一套。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導入課題(名稱)。
幼兒隨意坐在地毯上看電視(畫面上一只雞蛋在音樂的伴考下由左下角向右上角滾動著,最后定格為“有趣的雞蛋”)。
2、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歸納雞蛋的特征及用途。
(1)教師:你知道雞蛋有哪些特征嗎?
(2)幼兒看電視做游戲《會變的數字》,目的是通過游戲了解蛋的用途。
教師介紹游戲規則:每個數字后面都有一幅圖案,每一幅圖多都與雞蛋有關,當小朋友所說的答案與數字后面的圖案相符時,每幅圖案就會從數字后面跳出來。
3、幼兒在自由操作活動中,學習分辨生、熟雞蛋的方法。
(1)幼兒看電視(畫面上是一只胖乎乎的小熊,端著一小筐)蛋走過來,焦急地說:“今天我請客,可是一不小心,將生雞蛋和熟雞蛋混在一起了,怎么辦呢?”)畫面定格。
教師:你能用什么方法在不敲破蛋殼的情況下分辨出生雞蛋和熟雞蛋呢?
(2)幼兒端著混在一起的一小筐生、熟雞蛋,利用手電筒、板、軟墊、清水、鹽水等材料,自由探索學習分辨生、熟雞蛋的不同方法,并根據自己的操作結果貼上相應的標記。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進行個別指導。
(3)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操作后得出的結論:
教師分別請一個在雞蛋上貼有一種、兩種、三種特征標記創兒講明貼標記的原因,并當場敲破雞蛋檢驗生、熟雞蛋,幫助歸納出分辨生、熟雞蛋的方法。
小結:我們知道用手電筒照(光亮)、搖晃(聲響)和旋轉(快,的方法可以辨出生、熟雞蛋,也知道用清水、鹽水、滾動等方法學習分辨出生、熟雞蛋。
4、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提高幼兒簡單的生活技能。
(1)幼兒看電視(小熊講解煎雞蛋的過程)。
(2)幼兒自由結合分組活動:一組學習剝熟雞蛋,一組學習生雞蛋。一組在活動角繼續練習分辨生、熟雞蛋。
(3)大家共同品嘗煎好的雞蛋。
活動在小熊請客的音樂中自然結束。
課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以有趣的動畫導人,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教師為幼兒提供的豐富操作材料可以幫助幼兒在自由探索的中自己去發現,這種結論不是老師傳授,而是幼兒的直接經驗。
此幼兒的學習就顯得十分積極、主動,最后以生活技能的培養,煎雞蛋結束,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生活技能,可謂一課多得”。
二、專家點評
這節課孩子們由看電視到做游戲,再到分析討論,得出較蔓學的結論,最后到生活技能培養,整個環節設計流暢自然。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生熟雞蛋的不同特點。教師的引導下分析、討論、辨別,幼兒由具體經驗發展到擴展。
1、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操作后得出的結論:
教師分別請一個在雞蛋上貼有一種、兩種、三種特征標記幼兒講明貼標記的原因,并當場敲破雞蛋檢驗生、熟雞蛋,幫助幼兒歸納出分辨生、熟雞蛋的方法。
小結:我們知道用手電筒照(光亮)、搖晃(聲響)和旋轉(快,的方法可以辨出生、熟雞蛋,也知道用清水、鹽水、滾動等方法分辨出生、熟雞蛋。)
2、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提高幼兒簡單的生活技能。
(1)幼兒看電視(小熊講解煎雞蛋的過程)。
(2)幼兒自由結合分組活動:一組學習剝熟雞蛋,一組學習生雞蛋。一組在活動角繼續練習分辨生、熟雞蛋。
(3)大家共同品嘗煎好的雞蛋。
活動在小熊請客的音樂中自然結束。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時下正是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的季節。各個年齡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開展有關“春天”的主題活動。“小蝌蚪”、“青蛙”作為表現“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兒所熟悉。雖然熟悉,但不一定了解。那些大腦袋,細尾巴的家伙。也就是說,這節課的“教育資源”就來自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幼兒通過注意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動姿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小蝌蚪的.名稱及其主要的外形特征,樂意觀察。
2.學習簡單的語言表述小蝌蚪的狀態。
活動準備:每組一盆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引起觀察興趣
今天誰來做客了?(小蝌蚪)
二、觀察小蝌蚪的動態和外形
1.小蝌蚪長得怎么樣?
2.小蝌蚪像什么?(.從外形、顏色觀察小蝌蚪,并用語言大膽描述自己觀察的結果)
4.觀察眼睛、嘴巴長在哪里?(.通過讓幼兒喂食觀察)
5.小結:他的身體是橢圓形的,頭上有眼睛和嘴巴,全身都是黑色的。
6.可愛的小蝌蚪在水里做什么?
7.引導幼兒觀察后描述,要求語言完整。
三、學謎語
身體大,尾巴細,身上穿黑衣,游來游去在水里,青蛙是他的好媽媽。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天空是大自然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孩子們置身其下是那么的自由、歡暢,多變的云朵猶如變換的玩具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挑逗著他們的好奇心。每天游戲、午飯散步等我班幼兒都會談論這一話題,所以我設計了《千變萬化的云》這一內容,讓幼兒進一步感受云彩的變化和奇妙,引發幼兒無限的想象。并增進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引導幼兒發現大自然的美與人類的依存關系,懂得要愛護環境。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談論對云的認識。
2、通過觀察、談話、操作,使幼兒感受云的多種變化。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云彩的奇妙變化。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親自動手實驗,感受云彩變化的原因,即:云兒變化需要風兒的幫助。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棉花、吹塑紙、課件、白色顏料
活動過程
一、 導入部分:
導言:小朋友我們一起抬頭看看藍藍的天空,藍藍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兒答:云,今天啊,老師就帶你們去一個好玩有趣的云彩世界,你們一定要多想、多說,你們會變得更聰明、更厲害。
二、 基本部分:
1、小朋友你們看過什么顏色的云?幼兒說:
今天老師也收集一些好看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出示課件)
出示白色的云:
問:什么時候天空中出現的是白色的云
出示多種顏色的云:火燒云
問:什么時候天空中出現火燒云
出示烏云:
問:什么時候天空中出現烏云
小結:云的顏色變化與天氣的變化有關。
2、云的形狀是各種各樣,小朋友看云都像什么啊?幼兒說:有的像、、、、、有的像、、、、、、、
出示課件:云的各種形狀的圖片,讓幼兒說都像什么?
3、云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形狀變化呢?因為風的吹動,風一吹動,云的形狀就會變化。
做實驗:小朋友做能干的風,證實風吹動,云的形狀會發生變化。
4、展示作品:幼兒用棉花制作不同的云彩,并粘貼在不同的背景上。(晴天、陰天、天陽落山等天空背景)
5、游戲:“會變的云彩”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室外玩游戲。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科學教案托班科學教案認識紅色綠色11-03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蝸牛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