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12 12:34:09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錦集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錦集5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師播放教學資料【玩蹺蹺板】

  師:看過這段視頻后,你們有什么發現嗎?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嗎?

  師: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一下蹺蹺板平衡的秘密。(板書)生:體重重的把輕的壓起來了。

  生:只要使大一點的力氣就能把對方壓起來。

  生:在什么情況下蹺蹺板才能平衡呢?

  為什么兒子把爸爸壓起來了?利用對媒體課件的導入新課有助于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提出問題的熱情。一個問題的提出是科學探究的前奏是深入展開科學探究活動的關鍵所在。

  猜想假設:

  師:你們都玩過蹺蹺板吧!想想怎么才能使蹺蹺板平衡呢?

  師小結:同學們,這些只是我們大家的猜測有可能對也有可能不對,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證明我們的猜想對不對,你們有什么方法可以去證明嗎?

  制定方案:

  師:怎樣做實驗呢?

  師:這樣吧,你們每一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材料,你們就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我給大家準備的材料,來討論制定一下你們的研究方案。

  師:誰先來說一說?

  師:你說的這個小蹺蹺板實際應該叫杠桿尺。

  師:除了這些你們認為還應該注意什么?

  師:你們認為應該怎樣記錄好呢?

  (學生整理設計、討論記錄方案)

  實施探究:

  師:大家已經做好了實驗的準備工作了,現在可以動手試一試看誰的方法多、發現多,誰的.記錄詳實?

  通過剛才的實驗,誰能說一說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發現?

  師:誰能從兩邊掛的鉤碼數量和距離說一說。

  師:組內交流一下吧!

  師:找一名同學上前來邊說邊演示給大家看。

  師:你們還有什么發現嗎?

  師:你上前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好嗎?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是不是還有一些平衡的規律我們沒有找到呢?

  展示交流:

  師小結:除了我們找到的規律還是有別的平衡規律的,比如離支點遠掛的數量就少,離支點近掛的數量就多也可以平衡。

  師:現在你們找到了剛上課時提出問題的答案了嗎?

  師:誰能來說一說?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規律,請大家看這段視頻資料。【走鋼絲】

  師生交流:你們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類似這樣的現象嗎?

  (教師出示天平,介紹天平,學生親自操作天平的使用。

  生:兩邊一樣重能平衡。

  生:兩邊位置一樣平衡。

  生:做實驗。(齊)

  (學生小組討論、設計方案、匯報)

  生:制作小蹺蹺板來做實驗。

  生:用杠桿尺和鉤碼、尺子來完成實驗。

  生:安全。

  生:做好記錄。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學生匯報交流)

  生:左邊掛兩個,右邊掛兩個,距離都一樣平衡。

  生:我發現左右距離不一樣數量不一樣也可以平衡。

  (學生演示)

  生:找到了。

  生:1.左邊掛兩個,右邊掛兩個,距離都一樣平衡。

  2.我發現左右距離不一樣數量不一樣也可以平衡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能用打結的方法將線進行連接,感知將幾根線兩端任意兩兩打結后出現的有趣現象。

  2. 大膽猜測游戲結果,能用符號記錄并清除表達自己的發現。

  3. 體驗在科學游戲中小組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快樂,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大記錄紙1張,小組記錄用紙、筆和線

  經驗準備:幼兒基本學會打結

  活動過程:

  一、兩根線的連接

  師:誰有辦法把兩根線拼起來?

  幼:打個結

  要求:小組三人合作,試一試怎樣打結起來。

  提問:兩根線連成功后是個什么情況?

  情況1:變長了;情況2:變成了圓圈;

  小結:原來線連接起來會有不同的結果。

  承上啟下:

  剛才我們用兩根線連接起來出現了不同的結果,如果有更多的線連接起來,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

  二、六根線的連接

  1. 提出游戲

  師:老師這里有6根線,我們一起來做做這個實驗,這個實驗需要三個人合作,請兩個小朋友和我一起來完成這個實驗。

  實驗方法:一人抓住線的中間,兩邊兩人按兩根兩根的方法連接。

  師:實驗在進行中,請下面的孩子猜一猜會產生什么結果?

  幼:可能會有不同的圈、可能變成很長的一根線。

  2.猜想記錄

  師:三人一小組記錄下自己的想法,并貼到大記錄單上。

  3.交流討論

  師:請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你們認為6根線兩邊兩兩打結后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有哪個小組和他們想的不一樣?(相同的想法有不一樣的記錄)

  4. 動手實驗

  要求:三人合作;不會打結的.可以拿線,但要握緊線、不松手;兩邊的小朋友兩根兩根打結;全部打好后松開把結果記錄下來。

  5.介紹交流

  提問:哪個小組來介紹交流一下?有小組和他們一樣嗎?和你們猜的情況一樣嗎?

  6. 揭示老師的6根線

  師:原來,可*組是一樣的。

  承上啟下:

  我們用6根線兩邊兩兩打結,出現了許多不一樣的結果,如果我們用更多的線打結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呢?

  三、多根線的連接

  1. 分兩組游戲:

  要求:每人占一個位置,每人打一個結

  2. 兩組展示結果,幼兒入座。

  結束語:

  原來,很多線連接在一起,出現的不一樣的結果,還會有不同結果嗎?我們可以在區域活動中進行進一步的嘗試。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科學現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2.在實驗中發現鹽溶于水后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能實驗操作,并能運用相應的詞匯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大小土豆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PPT。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那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出示兩只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將土豆放于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組合作,操作探索—實驗:鹽能使土豆塊浮起來。

  1、說明實驗規則:出示鹽、糖、味精。逐一介紹:紅—鹽,黃-糖,綠-味精。在這三種東西里有一種可以使土豆塊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分組合作進行實驗。先把碗里的鹽、糖、味精分別舀進和它們相同標記的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象?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現象用喜歡的圖畫或符號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來用(√)

  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現問題。

  3、匯總幼兒實驗情況,請幼兒說說在實驗中發現了什么?

  師生共同小結:從剛才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土豆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土豆塊浮起來。

  為什么鹽能讓土豆浮起來呢?

  師生共同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土豆才能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擴展經驗:死海

  看一段有關“死海”的介紹。師邊給幼兒看邊進行解釋。

  幼兒邊看課件邊聽老師介紹: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段影片: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里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么樣?可是有一種神奇的海叫死海,聽說過沒有?人在死海中躺著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看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么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科學區繼續探索鹽的奇妙之處。

  在我們的科學角里,有土豆、鹽、玻璃球等材料,游戲的時候你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整個的土豆浮起來需要加幾勺鹽?有什么辦法讓浮起來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雞蛋也能浮起來嗎?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同一種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體的形態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 環境發生變化,生物的形態結構也會發生變化。

  ● 了解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改變著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

  ● 運用實驗的方法驗證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 意識到環境與生物的密切關系,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同一種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體的形態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知道環境發生變化,生物的形態結構也會發生變化

  【教學難點】

  了解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改變著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圖片,幻燈片 為每組準備:2個大小不同的球形燒瓶、2個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今天我們的課堂來了很多客人,兩只青蛙也來湊熱鬧了,(點擊幻燈片1 2只青蛙)一見這么多人,不好意思,想回家,卻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誰能幫幫它們找到既安全又舒適的家?(請同學回答并上來貼青蛙圖)

  2、你為什么要這樣選?

  3、其他同學有不同的意見嗎?

  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與留

  (1)、師:提及青蛙呀,我有個問題一直搞不清楚,為什么不同地方青蛙的顏色不一樣呢?請同學們借助P84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說明,找找原因,并把你的研究發現在小組里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把你們組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告訴我,行嗎?

  (2)學生回答上述問題。(隨機出示第2張幻燈片 青蛙變化圖)

  2、大自然選擇了它們

  (1)導語:剛才我們了解到黃青蛙和綠青蛙是因環境發生變化而出現的。

  我這里有一組狐貍的照片,同學們你們了解這幾種狐貍嗎?(出示幻燈片3 狐貍)

  (2)觀察圖中這幾種狐貍,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這三只狐貍的形狀、大小都不相同,猜測一下,它們各生活在怎樣的環境?

  (4)、三種狐貍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5)、究竟猜得對不對呢?我們來看資料(依次出示五帶圖—紅狐—五帶圖—

  灰狐—五帶圖—北極狐)期間請三個同學讀三只狐貍的'資料。

  (6)、剛才我們也看出來,北極狐的耳朵比其他兩種狐貍小,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點擊出示幻燈片生物學家 文字敘述部分)

  (7)、為什么生長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不同的體型特征呢?

  (再次出示五帶圖)

  (8)小組討論交流一下,并匯報。

  (9)、同學們都認為狐貍體形與它們所適應的生活環境的溫度有關,北極狐的體型最有利于保溫。那么我們來做個模擬實驗證明一下怎么樣?

  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大一小兩個瓶子,代表體形不同的兩種狐貍。大的就代表(北極狐),小的就代表(紅狐),這個實驗該怎樣做?

科學教案 篇5

  課程內容:

  1、認識水中的沉浮現象;

  2、了解周圍生活中水污染的現狀,初步了解一些水凈化方法;

  3、了解傣族的潑水節;

  4、了解并欣賞大禹治水的故事;

  5、創作水貼畫;

  6、知道如何節約水,愛護水資源。

  課程的結構:

  第一層次:幼兒的微觀世界、宏觀世界。

  第二層次:我身體里的水、日常生活的水、水的資源、水的分布、水的

  特征。

  3、特色:水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水具有的非結構化的性質可以鼓勵這個年齡的幼兒進行富有想象力和自信心的探究,可以促進幼兒思維活躍,也因為水常見,能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放松。該課程以幼兒為中心,提供給幼兒另一種體驗世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兒童與周圍世界中水的關系。

  2、延伸范圍:水是什么、水的作用、特點、歷史文化中的水、藝術中的水、節

  約保護水資源。

  課程理念:

  1、歷史生態觀:歷史現象與文化、科學息息相關,相互依存,人們需要關注生存環境,強調環境,強調人類在消耗和保護地球資源中所扮演的角色。人類影響他們的環境,反過來環境也影響著生活在其中的人類。因此我們設計了關于保護水資源和防止水污染的活動,培養幼兒一定的歷史責任感。

  2、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大班幼兒的直覺行動思維與具體形象思想已有充分發展,數理邏輯思維也開始萌芽。因此讓幼兒主動去建構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教師塞給他們的,因此我們在課程中通過幼兒感官去認識水的特征。

  3、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在活動中起著鷹架作用,主要是教師給幼創設一個有利于他們發揮自身能力的情境,提供給他們材料,并和幼兒以平等身份一同去探討。如水中的.沉浮現象,教師提出問題,然后和幼兒一起或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有探索困難的時候,教師才指導一下。

  4、我們的理念:我們相信幼兒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相信幼兒有能力通過探索,自我表達和社會性互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生成課程和項目活動的主要內容有時是計劃好的,有時是偶發的,但都源于幼兒的觀點、活動和好奇心。

  課程目標:

  活動范例:沉浮小實驗

  目標:

  1、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可以沉入水中,哪些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可以懸于水中;(知識的學習)

  2、通過觀察去比較證實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不同狀態;(學習方法的學習)

  3、樂意與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小實驗。(社會性的培養)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9-28

科學教案[經典]10-01

科學教案(精選)10-03

[精選]科學教案10-17

科學教案【經典】07-25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科學教案模板03-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阿v天堂2019国产 | 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网 |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114 |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