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05-10 18:33:31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15篇[精品]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15篇[精品]

大班科學教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給我帶來的快樂,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和會認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給我帶來的快樂,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想像、感受浪花給我帶來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電腦大海圖:問:這是哪兒呀?誰去過?海邊好玩嗎?你能把在海邊玩時的高興的事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拿著照片給大家講。)

  3.出示電腦小女孩在沙灘玩時的圖:你們看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們想不想和她一起玩兒,那個姑娘想聽聽你們讀書,行嗎?

  4.自己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5.指名讀,其他同學聽聽他們的讀音是否正確?

  6.小姑娘這有幾個詞語看誰讀得準確。電腦出示詞語:

  浪花玩耍笑了跑來唱歌眼淚

  送給貝殼淘氣娃娃小腳丫

  放電腦錄音:你們讀得真準!我答應和你們一起玩。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教師范讀第一段:剛才大家讀得挺好的,老師也不想落后呀?給我個機會讀讀書行嗎?老師讀第一自然段,你們聽聽哪兒讀得好?通過老師的讀你體會到了什么?(浪花邁著輕輕的步了走來的輕輕的讀得好,體會浪花邁的步子很輕。)板書:輕

  2.浪花怎么輕輕地走來?請同學表演。

  3.浪花邁著輕輕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浪花涌上沙灘的響聲很小。)

  讀的時候聲音要輕一些,自己著讀一讀。

  4.指名讀。

  5.還有哪兒讀得好?(悄悄地弄癢了我的小腳丫)板書:悄

  6.真的有人弄癢了它的腳丫嗎?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樣?

  (當浪花輕輕的濺到腳上。給人一種庠庠的感覺。)

  7.那這句話應該怎么讀呀?

  8.學生練習讀。

  9.還有哪讀得好?(浪花笑著跑回家。)板書:笑跑

  10.“浪花笑著跑回家”的.“笑著”指的是什么?(浪花卷上來發出的聲音。)

  11.(指板書說)浪花“輕輕地、悄悄地\笑著”這是把浪花當作人來寫,可以看出什么?(小姑娘對浪花的喜愛。)你們喜歡嗎?能不能帶著對浪花的喜愛之情讀一讀。學生自己讀、同桌讀,指名讀。

  (二)學習第二段: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一讀。

  2.同桌同學互讀互評。

  3.充分利用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浪花什么樣?

  4.學生讀。其他同學聽聽哪兒讀得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5.你們還想讓大海給你們帶來些什么?點擊電腦在圖上出示:可愛的小螃蟹、綠綠的海藻、翠綠的海白菜、美麗的珊瑚

  6.電腦出示:“我的小籃子都裝不下啦!”教師指導讀.如果你的小籃子都裝不下啦!這時你是什么心情?你能帶著這種心情讀讀嗎?自己練讀同桌讀指名讀。

  (三)學習第三段:

  1.學生齊讀第二段。

  2.練習用“像”說話。

  (如:彩虹像一座美麗的拱橋。)

  (四)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配樂朗誦。

  三、指導背誦:

  1.自己試著背一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齊背。

  四、讓學生談談到海邊玩時的感受?可以編出小兒歌。

  學生編出小兒歌:

  (l)浪花浪花多美麗,

  像一朵朵白色的云,

  在海中唱著嘩嘩嘩,

  一會兒仰頭又低頭,

  浪花浪花你多美,

  真像美麗的藍海豚,

  浪花浪花我真羨慕你!

  (2)藍藍的大海,軟軟的沙灘,

  綠綠的海藻,白白的珊瑚,

  大海真美呀!

  五、板書:

  14浪花

  輕悄笑跑捧

  像

  喜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本課12個生字,并且正確、規范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完成課后練習2.3.4題。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8個生字的字形及字義。

  2.完成課后練習2.3.4題。

  教學難點

  1.正確、規范地書寫“笑、都、跑”3個字。教師重點指導。

  2.課后練習3照樣子說詞語。

  教學過程

  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啟發學生想象在海邊時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體會、感受通過讀書表達上來。

  二、識字教學

  (一)鞏固生字詞的音。

  1.自己小聲讀讀本課的生字。

  2.同桌小伙伴互讀生字。

  3.抽讀生字學法。

  (二)分析字形結構和了解字義:

  1.學生自己分析字形。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

  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記憶字形的好辦法。

  3.請每組的學生代表進行講解:

  4.電腦出示詞語;學生讀。

  三、寫字教學:

  1.學生自己觀察生字的重點筆畫在田格中的位置,觀察后把8個字的紅字描一遍,邊描邊記住橫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

  2.學生在書中第一個田格中把8個生字試著寫一遍,寫完后與范字進行比較修改!

  3.學生想出認為難寫的字,如:笑、都、跑、唱

  4.教師范寫:

  “笑”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的竹字頭,兩邊的筆畫要寫對稱。第七筆撇要寫在靠近中心點的位置,第八筆橫不要寫得太長。第九筆撇的起點要在豎中線旁邊的橫中線上。“撇”不要寫得太長,“捺”書寫的稍長一點。

  “都”是什么結構的字?(左右結構)。要寫完左成左寬右窄。

  左上邊的“土”字,要注意第二個橫稍長些,第四筆“撇”的起點在第一筆橫的旁邊寫,撇尖與第三筆的橫的起筆上下對齊。“日”字,橫折的“橫”要寫在橫中虛線上。“耳刀”的起筆在“土”字而橫的中間起筆寫“橫撇”撇尖離橫中線不遠。“彎鉤”不要寫得太長。

  “跑”是左窄右寬的字。在寫“足字旁”時,注意第五筆的橫寫在橫中線上,第六筆“豎”的起筆從橫中線上起筆寫。右邊“包”字的第一筆高一點,撇尖寫在橫中線上邊一點,第二筆橫折鉤的“橫”比“口”字稍低一點寫,“鉤”過橫中線,“豎彎鉤”從豎中線上起筆寫,注意鉤朝天。

  電腦出示3個部體:“口”“日”“日”讓學組“唱”字。

  A.點擊鼠標:屏幕上出現:

  B.讓學生拖動鼠標把部體放到田格中,如果拖得不對,部體返回原位置。

  正確的拖動應該是:

  5.學生在書中的第二個田格中書寫“都、跑、笑、唱”這幾個字。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

  6.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書寫情況,進行講評!

  7.同桌同學互評互改這幾個字。

  8.學生書寫其他四個字,教師個別輔導。

  四、鞏固練習:

  1.學生正確地書寫生字,每字3遍。

  2.學生抄寫詞語,每詞3遍。

  五、完成課后練習:

  1.照樣子說詞語:學生填寫詞語時只要搭配合理就可以。

  2.讀句子。讓學生多讀,體會句子的特點,也可以仿照句子說幾個句子。

  六、朗讀全文:

  七、教師小結: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浪花》這篇課文,通過與浪花嬉戲,使我們感受到浪花的可愛、大海的可愛。這節課我們又一起學習了生字,同學們學得很認真,寫得也非常好!

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種子各個部分組成名稱及種子發芽生長的秘密。

  2.了解種子從發芽到生長的過程,及其生長所需的環境及條件。

  3.有探索精神,喜歡種植活動。

  活動準備:

  1.各種種子圖片及實物。(黃豆、花生、蕓豆、蠶豆、黑豆等)

  2.種子生長發芽課件、種子發芽實驗課件。

  3.小鏟子、小水壺、小花盆、泥土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種子,激發幼兒觀察種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種子,看一看、認一認、說一說!(幼兒互相說一說種子的名字)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種子外形

  1.師:剛才你們看都到了哪些種子呀?(一一出示圖片)再看看它們長的一樣嗎?(不一樣)什么地方不一樣?(從顏色、形狀、大小等說一說種子的外形特征)

  2.師:那它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都有一個小孔、或小嘴巴一樣的東西)。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種子的'種臍、種孔、種皮。

  三、切開種子,引導幼兒觀察種子內部結構

  師:種子的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種子的里面長什么樣?(想)

  那我們怎么樣才能看到種子里面呢?(用刀切、手剝等)

  1.幼兒動手打開種子觀察,師引導幼兒觀察。

  師:你是怎么打開種子的?種子里有什么呢?(小芽)有沒有人認識它呢?

  2.請切開種子的個別小朋友,介紹一下。

  師:你切開的是什么種子?請你拿上來給大家看一看,里面有小芽嗎?有人和他的一樣嗎?還有不一樣的嗎?

  3.出示種子解破圖:胚芽、胚根。胚軸、子葉組成。

  師:哦!原來種子里面都有這個小芽,它叫胚芽,胚芽下面的叫胚根,中間的部分叫胚軸,胚軸把胚根和胚芽連接起來了,在胚芽的兩邊像蝴蝶大翅膀一樣的東西呢叫子葉。子葉是用來傳輸營養給胚芽的。種子有了這些才能夠發芽哦!

  4.討論:是不是所有的種子都會發芽呢?

  四、觀看視頻,了解種子發芽生長的過程

  師:你見過種子發芽、生長的樣子嗎?

  邊看視頻邊講解:種子的胚根先長出來,然后是胚芽一點一點的鉆出泥土,長出嫩芽,慢慢變成小苗。

  五、觀看實驗視頻,了解種子生長環境及條件

  1.種子在什么情況下會發芽?

  師:種子發芽、生長都需要哪些條件呢?

  幼:需要土壤、水、陽光、空氣、適宜的溫度。

  2.邊看視頻邊講解。

  3.幼兒總結:種子發芽、生長需要的條件。

  六、種植活動

  1.小朋友想自己動手種一盆植物嗎?你想種什么?種在哪里?老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種子,請你們動手把它種下去吧。

  2.用小鏟子在花盆放一些泥土,把種子放進去,再蓋上少量的泥土,澆上適量的水。最后帶你的小種子去曬曬太陽吧!

大班科學教案3

  設計意圖:

  有現實生活中,輪子的應用非常廣泛,它給人類帶來了很的好處,幼兒經常看到,用到輪子,但他們從來不思考為什么在這些地力一裝上輪于,有什么用?這主要是現今的孩子缺乏發現力和主動嘗試的精神。為了培養幼兒主動探索,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了《滾動的輪子》這節課,采用比較一猜想、預測一動手操作一交流這一流程,讓幼兒親身從事解決問題的探索活動來獲得感性認識。

  活動要求:

  1、區分能滾與不能滾的物體,比較其異同,知道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輪子能向兩面滾動。

  2、通過嘗試活動,初步培養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解詼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圓球,瓶子,輪子娃娃各一個;一輛沒有輪子的汽車。

  2、收集各種小紙盒、積木、球、飲料瓶,輪子狀的物品及各種玩具車。

  3、準備三條l2米左右長的路。

  活動過程:

  一、什么會滾,什么不會滾?

  1、出示兩輛車(一輛有輪子,一輛沒有輪子)通過比較,知道輪子可以滾動。

  ①教師以小象笨笨的口吻引出課題。

  師:“我是小象笨笨,城里的朋友給我送來了一輛汽車,可是我不知道怎樣讓車動起來,誰能助我?”

  ②出示沒輪子的汽車,讓幼兒說一說為什么不會動?

  ③教師給汽車裝上方形的輪子,讓幼兒觀察,為什么汽車還是不會動。

  幼:(方的東西不能浪,圓的東西能滾。)

  ④通過比較,讓幼兒知道什么才述?(連續著向前旋轉叫做“滾”)

  2、自由玩紙盒、積木;輪子等物,引導幼兒將物品分成“會滾”與“不會滾”兩堆。

  師:我有一堆東西,可是我不知道哪些東西會滾,哪些東西不會滾,你們去試一試,然后把不會滾的放到(滾)這個框里,把會滾的放到(滾)那個框中。(幼兒動手操作)

  二、比較球體,瓶子狀的物體,輪子滾動的方向有何不同。

  l、出示三種不同形狀的“娃娃”,請小朋友試著猜一猜誰“滾”的本領最。

  ①(在吵鬧聲中)分別出示這M種“娃娃”,請幼兒說一說它們是誰?

  ②請幼兒猜一猜誰的本領?

  師:原來,它們都說自己滾的`本領最,那你們猜一猜,到底誰的本領?

  2、通過嘗試,發現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輪子、瓶子等物體只能向兩面滾動。

  三、玩車子

  1、聯想,在生活中你們還看到什么地方裝了輪子,有什么用?

  2、以比賽的形式讓幼兒在光滑的。松軟的、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玩車,比較其不同。(三輛車必須是一樣的)

  ①請幼兒摸一摸這三條路有什么不同?

  ②出示三輛一樣的車,請幼兒各自選擇一條認為汽車在上面開得最快的路,在后面站好,從中各選取一位小賽車手進行比賽。(時間允許可交換進行賽車,這樣效果更明顯)

  ③、請幼兒說一說哪條道上的車開得最快,為什么?

  3、“車輪旅行記”,在車輪上涂上顏色,在白紙上滾過,觀察車輪的不同印跡。

  ①教師示范,講解,幼兒動手操作。

  ②教師小結。

  四、聽“開汽車”的音樂,進“森林”。

  教師以笨笨的口吻說:“今天,我學到了許多有關輪于滾動的知識,我想請你們到我的家去作客,你們愿意嗎?

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紙的硬軟、厚薄、光滑、粗糙、彈性等不同質地和特性。

  2、萌發初步的廢物利用意識,知道一些廢舊的材料也能做成有用的東西,體驗探索的樂趣與游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的各種材質的紙。

  2、雙面膠、漿糊、扭扭棒、及時貼、封裝帶、橡皮筋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紙可以做什么——萌發廢物利用意識

  1、最近我們一直在研究有趣的紙,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紙,我們一起想一想這堆看上去沒什么用的紙材料,可以做些什么好玩的東西?(引導幼兒思考,自由講述:用紙盒做成汽車或房子、用手工紙折紙工玩等)。

  2、小結:看上去沒有用的紙,只要通過我們動腦筋,就可以做這么多好東西。所以只要我們動腦筋,就能把一些廢物利用起來。

  二、嘗試做紙球——第一次操作

  1、今天我們來用紙做一個大家一直會玩到的東西——紙球。你用紙球玩過那些游戲?(小投手、保齡球……)桌子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紙,你可以選擇一樣試試看,把它做成紙球,看看是不是所有的紙都能做成紙球呢?(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操作材料,嘗試捏成紙球,了解體會各種紙制品的不同特性與質地。)

  2、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做的紙球吧!(在操作時觀察有用相同材料做的紙球,請這幾個幼兒先逐個拿著自己做的紙球上來介紹,再請幼兒對他們的紙球觀察比較。)

  3、你選什么紙來做紙球?為什么要選這種紙?

  4、用一樣的紙,做出來的紙球一樣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表述:有的捏得緊,有的捏得松)

  5、誰沒有做成紙球?我們來一起想一想,為什么沒有做成功呢?(引導幼兒表述:紙硬或滑它捏不緊,會彈出來。)

  6、小結:原來做紙球也是有秘密的。不同的紙大小、硬軟、厚薄都不一樣,有的能用來做紙球,有的就不容易成功。

  三、把不容易團起來的紙做成紙球——研究問題、探索解決:

  1、有什么辦法可以把這些不容易團起來的紙做成紙球?

  2、幼兒積極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剪刀、雙面膠、扭扭棒、透明膠、橡皮筋等,啟發幼兒思考。)

  3、請幼兒自主嘗試剛才想出的方法,嘗試做成紙球。(鼓勵幼兒嘗試多種不同方法,如用透明膠、扭扭棒等)

  4、請幼兒上來展示做好的紙球,并介紹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小結:在各種各樣材料和工具的幫助下,我們還是可以做成紙球。開動腦筋,我們就能解決問題!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設計層次非常清晰,時間安排合理,過渡非常自然,動靜交替。

  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為孩子們創設一個寬松、愉快、親切的氛圍,讓他們大膽、自主地表達和實施自己的想法.并給予相應的信息反饋。我積極地與他們交流情感,如摸頭、微笑、豎大拇指等,在這樣的互動中不是以從上而下“傾瀉”或灌輸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他們,而是一種哺育,一種滋潤。教師的智慧應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引導。一種巧妙的順應和調整,如果我們能和孩子同歡樂,永遠站在他們的高度去預設和生成教育活動,我想那樣的活動才是真正讓師生都能共同成長的。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興趣盎然,這與活動設計科學合理、用材恰當、真正從孩子興趣出發,是分不開的,這些都值得在以后活動中繼續發揚學習。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孩子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非常圓滿地完成了教育目標。

  小百科:球是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周形成的旋轉體,也叫做球體(solid sphere)。球的表面是一個曲面,這個曲面就叫做球面,球的中心叫做球心。

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發現磁力能夠穿透各種材料。

  2、在兩兩合作的實驗中,能通過相互協商來解決碰到的問題,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重點:能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難點:發現磁力能夠穿透各種材料。

  活動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的圖片8張、書寫演示板、魔術箱、磁鐵兩個

  2、幼兒操作材料:

  1)磁鐵、回形針、鐵夾、鐵勺、1元硬幣各5份

  2)正方形的小毛巾、卡紙、塑料板、木板各5塊

  3) 幼兒記錄表(每人一張)

  4)沙箱5個、內藏鐵制品

  3、經驗準備:

  1)幼兒有過科學活動的記錄經驗。

  2)有用磁鐵把物品分類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磁鐵) 提問:這是什么?

  2、介紹請來的朋友。

  今天我請來了8個朋友,看看是哪些朋友呢?(一一出示圖片)它們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嗎?我們把能夠被磁鐵吸住的放在“√”的`下面,把不能被磁鐵吸住的放在“╳”的下面。

  3、幼兒操作并進行分類。

  4、集體檢驗。

  推進提問:找的朋友到底對不對?我們可以請誰來幫忙呢?怎么做?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制的物品。而紙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紡織制品都是不能被磁鐵吸住的。

  5、介紹磁力。

  推進提問:你們知道磁鐵為什么能吸住鐵做的東西嗎?

  小結:因為磁鐵具有磁力,遇到它的朋友鐵制品就能吸引在一起。

  二、實驗:隔著東西,還能吸住嗎?

  過渡語:如果把這些不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放在磁鐵和鐵制品的中間,磁鐵還能吸住鐵制的物品嗎?

  1、猜測記錄

  2、交流猜想,說說自己的理由

  3、實驗驗證

  1) 小組操作實驗

  2) 交流實驗結果,教師在演示版上進行記錄

  推進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

  小結:把卡紙、小毛巾、塑料板、木板擋住磁鐵,磁力能穿透這些材料吸住鐵制的物品。

  三、經驗提升

  推進提問:磁力除了能穿透卡紙、小毛巾、塑料板、木板還能穿透什么呢?

  1) 游戲一:沙中尋寶

  操作要求:磁鐵在沙面上慢慢走,我們來試一試!

  小結:通過剛剛的游戲,我們知道了,磁力還能穿透沙子。

  2) 游戲二:魔術:有磁力的手

  教師表演魔術,讓幼兒猜一猜其中的奧秘,了解原來磁力還可以穿透人體。

  小結:磁力還能穿透我們的身體,能夠穿透各種材料。

  四、問題延伸:

  問題:如果磁鐵被水浸濕了,它的磁力還存在嗎?還能吸住東西嗎?

大班科學教案6

  教材分析:

  這個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活動中幼兒們可以通過討論、交流、操作等方式來了解大自然的聲音,激發幼兒學科學、愛科學的欲望,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本活動適合于大班幼兒。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學會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觀察生活中有趣的現象,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記錄等方式進行研究,體驗與同伴探索交往的樂趣。

  3 、努力培養幼兒勤于探索、樂于發現、善于表達的科學精神。

  4 、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杯子、碗、筷子、樂器、塑料物品等若干。

  活動過程:

  1、玩一玩。

  “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這么多的東西,你們想玩嗎?”然后讓幼兒盡情地玩。

  2、說一說。

  讓幼兒上來說“你是怎么玩的?”并做示范。

  請幼兒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玩的。

  第二次選擇不同的物體嘗試玩。

  3、畫一畫。

  請幼兒把能發出聲音的物品用畫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并畫上笑臉。

  4、講一講。

  請小朋友講一講記錄內容。

  5、生活中的聲音。

  請幼兒講述在生活中還聽到過什么樣的聲音?

  教師放磁帶(美妙的聲音、噪音)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6、結束。

  《幸福拍手歌》

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材料連接腰帶,并能表述連接方法;了解連接在生活中的運用。

  2.樂意動手操作,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皮帶、腰帶若干。

  2.橡皮筋、回形針、扭扭棒、柳條、夾子、磁鐵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生活經驗,談話導入。

  1.(出示皮帶):這是什么?(皮帶)你見到誰用過皮帶呢?怎么用呢?

  2.系皮帶。

  二、運用生活中的材料嘗試連接腰帶。

  1.自主選擇材料,嘗試連接腰帶。

  (1)師:今天我也給你們準備了一根腰帶,看看這根腰帶是什么樣的?怎樣把腰帶的兩頭連接起來呢?

  (2)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連接腰帶。

  (3)提問:你用了什么材料把腰帶連接起來了?是怎樣連接的?(根據幼兒回答,進行記錄)

  (4)小結:剛才你們發現用柳條、夾子、扭扭棒……可以把腰帶的兩頭連接起來:有的用柳條、回形針……“穿”過洞把腰帶連接起來,還有的用夾子“夾”、磁鐵“吸”、回形針“別”……也把腰帶連接起來,方法都很不錯!

  2.自主選擇多種材料,嘗試多種方法連接腰帶。

  (1)師:等會兒請小朋友把剛才沒玩過的材料,去試一試,這些材料能把腰帶連接起來嗎?已經玩過的材料,還可以動動腦筋想一想,有沒有更多的連接方法?

  (2)幼兒自主選擇多種材料,嘗試多種方法連接腰帶。

  (3)提問:這次你們肯定有新的發現了吧,說一說你們都選了什么材料,用了哪些方法把腰帶連接起來?(根據幼兒回答,進行記錄)

  (4)小結:你們真能干,又發現了更多的.連接方法。(根據幼兒操作交流情況,進行小結)

  3.游戲:腰帶上的“結”。

  (1)提問:小朋友,想一想在這么多的材料和方法中,哪一種材料、哪一種方法連接腰帶最牢固又最方便呢?(幼兒討論)

  (2)幼兒游戲。

  (3)小結:今天我們自己動手,用6種材料把腰帶的兩頭連接起來,發現:有的材料連接起來很方便,但不是很牢固;有的雖然很牢固,但是連接起來不是那么方便;還有的材料連接腰帶又方便又牢固,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選擇比較合適的材料和方法來進行連接。

  三、了解“連接”在生活中的運用。

  1.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連接,你能找出來嗎?

  2.幼兒尋找,并交流。

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發現、尋找身邊一些植物的種子,簡單了解種子發芽成長的必要條件。

  2、有參與種植活動的興趣。

  環境創設:

  蠶豆、玉米、花生、蘋果、辣椒等,每人一個小花盆、標簽、水壺、小叉子,背景圖和蘋果生長圖。

  觀察與指導:

  一、激發幼兒探索種子的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一樣東西,你們看這瓶子里裝著什么呀?(幼兒觀察)

  2、從瓶內到出來(到入單色盆內),讓幼兒仔細觀察,走向幼兒,讓每一個幼兒都看一看、摸一摸。

  3、真奇怪,這小小的、硬硬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

  4、出示蘋果生長圖,進一步引起幼兒探索種子的興趣。

  5、現在明白了,原來這小小的、硬硬的東西是蘋果的種子。

  二、尋找種子

  1、我這里正好有一個蘋果,你們告訴我,哪里有它的種子?(在里面)

  (1) 在里面嗎?你們肯定嗎?

  (2) 好,那我來把它切開來,先切一小快。(怎么沒有種子)

  (3) 再切一塊。(還是沒有嗎?)(中間切開)

  (4) 哦,要中間切開,切開后,請一個幼兒上來找。

  (5) 原來蘋果的種子躲在它的殼里。

  (6) 我們身邊還有許多植物,他們也都有種子。

  2、看、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出示蠶豆、玉米(一根)、花生、辣椒。你們認識它們嗎?

  (1)這是什么?(蠶豆)蠶豆的種子在哪里?哦、我們一會找找看。

  (2)這是什么?(玉米)玉米的種子在哪里?哦、我們一會找找看。

  (3)這是什么?(花生)花生的種子在哪里?哦、我們一會找找看。

  (4)這又是什么?(辣椒)辣椒的'種子在哪里?

  3、現在請你們把它們的種子找出來。

  (1)把你們找到的種子放入小盒內。

  (2)把垃圾放入筐內。

  (3)小椅子不動,找到種子后再座回小椅子。

  4、把你們找到的種子拿過來,

  (1)蠶豆的種子是什么顏色?

  (2)玉米的種子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3)花生的種子摸上去怎樣?

  (4)辣椒的種子又是怎樣的?

  小結:原來種子的顏色、大小和形狀都是不一樣,它們躲藏的地方也不一樣。有的種子它是在外面的,就像玉米的種子:有的種子是躲藏在里面的,就像蠶豆、花生、辣椒的種子;有的種子硬硬的,就像蘋果、花生的種子;有的種子軟軟的,就像玉米、辣椒的種子。

  三、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

  1、那么種子有什么用,它會變成什么?(種子會發芽——長大——結果)

  2、種子發芽需要什么條件?(泥土、陽光、水)

  小結:小種子埋地下,

  喝足水發了芽,

  發了芽鉆泥巴,

  鉆出兩片小芽芽,

  再長變成嫩枝丫,

  小朋友們愛護它。

  四、種植

  1、我們也來試試種植這些種子,好嗎?

  2、看,這是韋老師幫你們準備的一些材料。(泥土、花盆、小勺子、灑水壺、各類種子的牌子)

  3、你們回種植嗎?

  4、種子種植好以后別忘記插上小牌子。

  5、最后,別忘了天天去看看、關心它們。

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了解指紋能夠識別別人的身份。

  2、在活動中啟發幼兒提問,激發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活動準備:

  動畫片、指紋圖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鏡、印泥、紙、透明膠、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

  在“藍帽和淘氣”的動畫片里,有一天,藍貓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變成了假藍貓來騙淘氣。你們猜,淘氣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藍貓的呢?請看動畫片(幼兒觀看)。是什么辦法呢?(用指紋分辨)

  二、探索指紋。

  1、那么,指紋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們的指紋是什么樣子的呢?

  3、你們有沒有好辦法來看清指紋?(放大鏡、指紋蓋印等)

  4、來,我們一起來觀察指紋,在觀察的時候,如果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先告訴我。

  (幼兒探索,教師記錄。)

  5、剛才有些小朋友發現了一些問題,老師已經把它記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三、“警察”出現,請幼兒“破案”

  警察:“小朋友們,昨天,小明家的東西被偷了,經過我們的偵察,在現場發現了小偷的指紋,我們還從公安局的檔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員的指紋,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幫我從這些指紋里找出和在現場一模一樣的指紋。這樣,我們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兒找出指紋,并用筆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幾號指紋呢?我們把找出來的結果交給警察叔叔,讓他們去做進一步調查吧。

  教師問: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紋,你是怎么看見的呢。

  “警察”:這些指紋,就這樣是看不見的,但我們有精密的儀器可以看見并取下來。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鋼琴,都會留下指紋。

  教師:指紋真神奇,關于指紋的秘密還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還可以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上網,找找資料,去發現更多的秘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意圖是:孩子們漸漸長大,他們越來越渴望探索他們身體的奧秘,在平時的活動中許多孩子無意發現他們手指上的線條,他們驚喜地告訴我:“老師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條條的線。”但對于這個問題卻只停留在發現的階段,如何將孩子的'興趣點提升出來,引導他們更進一步的探索?這對孩子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我設計了次活動。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比較發現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通過課件更直觀的了解指紋的常見類型;最后幼兒通過想象創作指紋畫等一系列過程充分調動多種學習方式,滿足了幼兒探究的愿望,從而提高幼兒主動的、科學的學習態度與能力。

  首選,通過形象直觀的動畫片吸引孩子主動地參與活動,把比較抽象的指紋概念轉變為幼兒容易接受的有益經驗。然后通過幼兒自己觀察指紋和觀察同伴的指紋,以說說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像什么?等問題,從而讓幼兒發現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這一環節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幼兒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說出指紋像龍卷風、山、彩虹、頭暈、小河、棒棒糖等。接著簡單介紹了指紋的用途,這環節為什么沒有作詳細的介紹?我是這樣考慮的,因為對于大班上期的孩子來說太難,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個提升讓幼兒簡單了解一下,激發幼兒課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讓幼兒在欣賞完指紋畫后進行大膽想象創作,從而又一次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孩子們通過靈巧的小手創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滿足。可能有的老師會說最后為什么沒有講評呢?對于大班上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鐘,一節課下來已經持續了30分。如果再讓幼兒安靜下來,規規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畫一幅畫的講評,有些難為孩子,而且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我把講評作為延伸活動,利用欣賞活動課時間再進行集中講評。這些就是我對這節活動課的反思,現請老師們多提寶貴的意見。

大班科學教案10

  一、活動題目

  物體間的空隙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操作,感知物體的內部是有間隙的;同一容器內的物體與物體間也是有間隙的。培養幼兒科學、有序、合理安排空間的思維方式。

  三、適用對象

  大班

  四、活動所需資源

  每組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空廣口玻璃瓶、一碗石頭(10塊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礦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記錄紙和筆、指偶小兔。

  五、活動過程

  讓幼兒觀察桌上擺放的實驗用品:石頭、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紙和筆。 說一說,石頭、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動,石頭、小石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摸起來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頭比小石子兒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無味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聞起來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來的。

  探究的問題:你能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都裝到一個瓶子里嗎?試一試。幼兒用兩種方法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裝到一個瓶子里。

  (1)先裝大石頭,再依次裝小石子兒、沙子和水。

  (2)先裝水,再依次裝沙子、小石子和大石頭。

  記錄實驗過程。 說一說我的發現。

  (1)先裝了大石頭,因為大石頭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這樣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給填上了。后來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間的縫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裝沙子、小石頭和大石頭,沒有成功。

  六、注意事項

  1.實驗前教師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裝滿瓶口為準,課前應預先操作幾遍。

  2.本實驗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子、沙子和水,這樣裝得較多。

  3.實驗前教師應講明注意事項:拿石頭時要輕拿輕放,舀沙子時應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兒應邊做實驗邊記錄。

  5.實驗前應讓幼兒知道,應把物品都裝進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敗了。

  6.為幼兒多準備幾份相同的材料,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們探索規則的物體之間,在量都比較多的情況下,怎樣把它們都裝進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種方法裝的更多。在接下來,我們還要和孩子們進一步的探索不規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還有石頭、石子、沙子、水等物體之間的間隙,以及不同物體量的增多和減少后,還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8、大班美術優質教案《蜘蛛織網》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直、橫、斜線的連接和緊密排列的方法畫蜘蛛網。

  2.體會只要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終會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學資源《蜘蛛織網》(視頻、課件)。

  2.蜘蛛網范例。

  3.金屬銀色筆、方形黑色紙、超輕黏土(用作做蜘蛛或害蟲)。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蜘蛛織網》視頻,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請幼兒猜謎語:一個英雄漢,設下天羅網,整天打理伏,專捉飛來將。

  可提問:你見過蜘蛛織網嗎?它織的網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用?

  2.請幼兒歐賞蜘蛛網范例或課件,觀察小蜘蛛是如何織網的?邊思考、邊討論。

  (1)欣賞范例蜘蛛媽媽織的大網,引導幼兒觀看蜘蛛網的特點。

  導語:有一只小蜘蛛出世了,媽媽非常高興地在家織了一張大網,小蜘蛛睡在網里每天吃著美味的害蟲飛快地長大。

  (2)請幼兒觀察小蜘蛛是怎樣織網的。

  導語:小蜘蛛長大了,想自己學習織網。他開始織第一張網。

  (3)再次觀察小蜘蛛織網的方法。

  導語:小蜘蛛又開始織第二張網,織著織著他感到常疲惓,就轉起圈來。這時、飛來一只蚊子,看見這張網說:“不好!這里有蚊香!”說著,蚊子連忙逃跑了。請幼兒思考,蚊子為什么會把蜘蛛網誤認為是蚊香(比較線條的不同)

  3.和小蜘蛛一起學織網。

  (1)請幼兒嘗試學習小蜘蛛織網。思考有什么辦法可以把網織得很密、很平整。

  (2)引導幼兒注意“織網”的方法:在畫紙中間的地方畫一個中心點,然后由這個中心向四周畫幾條放射狀的線條,從中間開始一圈一圈向外織網,線條要流暢,織得要緊,要密密排列,直至織成一張大網鼓勵幼兒堅持到底,耐心地“織”出一張完整的網。

  (3)蜘蛛來捉蟲。幼兒用超輕黏土做小蜘蛛和害蟲,將其粘貼到蜘蛛網上,體驗織網成功捉到害蟲的快樂。

  4.分享交流。

  共同欣賞:說說哪些網織得清晰又整齊,介紹自己織網時找到的小竅門。

  小結:今天每個“小蜘蛛”都很勇敢地織了自己的第一張網,只要我們繼續努力,一定能把蜘蛛網織得越來越好。

  9、大班美術《蜘蛛先生的網》教案

  設計意圖: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奇妙而有用的線。幼兒對什么是“線”,哪里有“線”,抽象的“線條”概念有濃厚的興趣,探索兩點之間可以形成哪些千變萬化的線條,這些線條又可以構成什么樣的圖案。

  通過此次活動,孩子們學習古代傳統手工藝——十字編的基本方法,感受中華文化中的編織工藝。孩子們張開好奇的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敏銳的心去感受,用細膩的心靈去創作,在 “線”的千變萬化中盡情享受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學習十字編的基本方法。

  2.能夠掌握十字編的基本方法,并進行創造編織(米字編)。

  3.感受編織工藝——十字編的規律美。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各色毛線繩若干、樹枝或木棒等。

  活動重點:學習十字編的基本方法。

  活動難點:掌握十字編的基本方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PPT出示蜘蛛先生,導入情境。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蜘蛛先生。我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瞧,這就是我的藝術品。它是我吐絲織的網。請你仔細觀察,我織的網是有規律的哦。(PPT演示有規律的網)

  2.設置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編織一個我這樣有規律的網呢?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在我們傳統的手工藝中,有一種叫做十字編的方法。千百年來,古代的人們用他們的巧手制造了許許多多的工藝性很強的生產、生活用具或裝飾用品。

  (二)基本活動

  1.欣賞各種十字編的藝術作品。

  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十字編的藝術作品吧。

  2.視頻演示十字編的基本方法。

  (1)介紹準備的材料。(視頻演示材料準備)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十字編的編織方法吧。我們需要準備的材料有——各色的線繩、木棍或樹枝、數字標號、彩穗等。

  (視頻演示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1)用毛線將兩根木棍交叉綁好。

  (2)將木條翻過來,把線拉到A下方開始編。

  (3)把毛線從A拉到B,繞木條一圈。

  (4)依此方式,把線接著從B繞到C,從C繞到D,再從D回到A。繞的時候要拉緊。

  (5)可以換接不同顏色的毛線,繼續按照原來的方式纏繞,編織出不同的花色。

  (6)完成后,在頂端多繞幾圈固定。

  (7)最后在頂端編個小圈,再把多余的線剪掉,就可以當掛飾。

  (三)結束活動

  欣賞作品,教師小結。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傳統手工藝——十字編的方法。我們也可以像蜘蛛先生一樣,編織出五彩的藝術作品,做一個小小藝術家。

大班科學教案11

  設計意圖:

  為配合“遠離禽流感”的宣傳,我園設計了“病毒”這一科學活動,指在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

  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準備:

  顯微鏡、錄像、圖片、細菌標本、病毒示意圖、健康小衛士粘貼標志(幼兒人數相等)。

  過程:

  一、放錄像(兒童醫院門診及有關禽流感的報道)你們看到了什么?“文章。出自。"聽到了什么?——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為什么會生病?傳染的.禽流感?——幼:因為感冒、怕冷、缺少鍛煉。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幼:病毒

  二、播放病毒有關資料

  1、在顯微鏡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細菌?不知道是什么。

  2、你們觀察到的是病毒,那什么是病毒呢?我們請醫學院的叔叔給我們講解一下好嗎?

  三、醫生講解內容病毒是什么?有什么危害?病毒并不可怕,科學能戰勝病毒例子禽流感病毒怕什么?

  小結:科學家本領真大,發現了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沒有想過為了人類的健康,也做一個科學家呢?我們應該怎么做?——幼:不許禽流感病毒進入我們身體內、多鍛煉、開窗、不到疫區、大預防針。幼兒制作宣傳圖片。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怎樣來預防禽流感的傳播,其他的人還不道,你想用什么辦法來告訴他們?(討論:可以給他們看圖片,給他們看預防禽流感的錄象,可以直接說給他們聽。)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圖片有筆請你們來做宣傳廣告,告訴大家怎樣預防禽流感,好嗎?(分組合作宣傳圖)

  結束:現在讓我們來做健康小衛士,每個小朋友貼上標志,讓我們去告訴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兒拿著宣傳畫出活動室。

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意圖: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的家族,到處都可以看到鳥的身影、聽到鳥的叫聲。而且教育的資源也很豐富:家庭養鳥、花鳥市場、公園有鴿子等。班的孩子對鳥的認識有一定的經驗,他們喜歡給鳥喂食,還喜歡親近鳥。這些鳥有著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生活環境,對人類有不同的作用。我認為,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鳥與人類的關系,探索不同鳥類的不同的生活環境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

  活動目標:

  1、認識鳥的外形特征及其對人類的益處。

  2、培養幼兒有目的的進行觀察、比較,并用語言積極表達。

  3、感受鳥和人的密切關系,激發幼兒愛鳥的情感。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鳥的圖片,鳥鳴的背景音樂,歌曲《百鳥朝鳳》,鳥的本領的.漢字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1、聽自然界鳥叫錄音,引導幼兒進入鳥的世界。

  師:猜猜是什么鳥?

  (1)身穿黑長袍,尾巴像剪刀,愛在屋檐下,捉蟲喂寶寶。(燕子)

  (2)說它像雞不是雞,尾巴長長拖到地,張開尾巴像把扇,花花綠綠真美麗。(孔雀)

  (3)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會給樹開刀,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一條條。(啄木鳥)

  (4)遠看像只貓,近看像只鳥,夜晚捉田鼠,白天睡覺。(貓頭鷹)

  二、 鳥的外形特征

  1、 分組討論:觀察鳥的圖片,說說鳥的外形特征。

  2、 集中交流:你們發現鳥類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嗎? 師小結:有羽毛、翅膀、會飛行、會生蛋

  三、啟發性提問

  1、師:會飛的動物都是鳥嗎?(蝙蝠、蝴蝶)

  師小結:蝙蝠是哺乳動物,胎生。蝴蝶是昆蟲。

  2、師:會生蛋的動物都是鳥嗎?(烏龜、蛇等)

  師小結:烏龜是兩棲爬行動物,蛇是軟體爬行動物,鴨嘴獸是唯一卵生的原始哺乳動物。

  3、師:有翅膀但不會飛的動物是不是鳥?(鴕鳥、企鵝、雞、鴨、鵝)

  師小結:鴕鳥是鳥,但不會飛,只會在沙漠里跑。企鵝也是鳥,但它也不飛,它善于潛水游泳。雞、鴨、鵝以前是鳥,但由于人們長時間把它們飼養在家里,造成它們飛行本領退化。現在人們稱它們為家禽。

  四、鳥是人類的好朋友

  (1)幼兒討論:

  師:你喜歡小鳥嗎,為什么?

  (2)根據幼兒的交流介紹幾種鳥 森林醫生啄木鳥 捕鼠能手貓頭鷹 學舌高手鸚鵡 預測天氣燕子 師小結:鳥是人類的朋友,它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很的益處。有的鳥能為莊稼除害蟲;有的能夠為樹木治病,有的能準確預測天氣的變化,有著漂亮的羽毛和動聽叫聲的鳥兒還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小朋友要保護它們,千萬不要傷害它們。

  五、結束(歌曲)

  師:鳥在天空中飛翔的樣子多自在呀!來,讓我們也來做一回小鳥飛飛看。

  活動思:

  活動一開始,我帶幼兒欣賞鳥的圖片,各種各樣的鳥深深吸引了幼兒,把他們帶到了一個鳥的世界中。接下來,我和幼兒共同談論自己喜歡的鳥,為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讓幼兒分組探索,根據幼兒的講述,有機靈活地出現他們講到的鳥,然后我再補充,其實就是靈活地將幼兒沒有講到的講出來,豐富幼兒的知識。在幼兒對鳥的種類有致的了解后,我帶幼兒進入下一環節“鳥的特征”的學習。這一環節運用提問,加深幼兒的印象,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以上環節我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解決了這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幼兒科學教育僅靠集體活動是不夠的,因此我認為還要讓孩子們在日常活動中繼續探索鳥的世界,讓這一活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科學活動的生活化,體驗到所探究和學習的內容對自己的生活有意義。

大班科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常用的學習用品,知道它們的用處。

  2、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學習用品解決問題。

  3、激發幼兒入小學的自豪感和當小學生的愿望。

  教學準備:

  1、各種上學所需的學習用品。

  2、活動前請幼兒向上小學的哥哥姐姐了解上學需要哪些學習用品,并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3、《科學》下p.30~3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小豬樂樂要上小學了,書包里要準備哪些學習用品呢?誰能告訴它。

  2、幼兒根據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討論回答。

  3、這些學習用品都是干什么用的呢?什么時候需要它來幫忙?

  二、文具分類。

  你知道這些學習用品應該怎樣合理地裝在書包里嗎?引導幼兒將鉛筆、橡皮、轉筆刀等零碎的文具裝在鉛筆喝里,將書、本等直接放在書包內。

  三、看畫冊《學習的好幫手》

  1、這些學習用品你會使用嗎?

  2、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對學習有幫助的用品?

  3、教育幼兒愛惜學習用品,安全使用。

大班科學教案14

  設計意圖:

  隨著中國載人宇宙飛船的成功發射,人們關于國建的話題越來越多。我們班也開展了系列活動:《美麗的太空》,有:《太空暢想》、《設計宇航服》、《嫦娥奔月》等等。在活動中常常會有幼兒問:火箭為什么會飛上天?對于幼兒來說這是既熟悉又難以解答的問題,帶著問題,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即簡單構造。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拆拆、裝裝、玩玩的過程中,了解火箭的基本構造,及簡單原理。

  2、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養幼兒的現代科技意識,激發幼兒強烈的求知欲和對科學的探索欲望。

  教學重、難點:在操作中探索火箭升天的原理,了解物體的反作用力及火箭的構造。

  活動準備:

  1、火箭升天實錄、煙花課件、燃放穿天猴(鞭炮的一種)的實錄。

  2、氣球、火箭模型落干。

  3、制作火箭的廢舊物品、卡紙、剪刀等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火箭升天實錄,再次感受激動的心情

  1、師生共同觀看火箭升天實錄,仔細看看火箭是什么樣子的,又是怎么發射的?

  “10、9、8、7、……你們再什么時候會聽到這樣的聲音?讓我們再看一次這激動人心的畫面,仔細看看火箭是什么樣子的?又是怎么發射的?”

  2、自由討論“火箭為什么會升天?”

  (分析:導入開門見山,通過觀看火箭升天,讓幼兒又自主性的提出了這個問題,更加激發了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索火箭升天的原理

  (1)在生活中找現象

  1、“過年的時候都要放煙花,我們來看看煙花是怎么飛上天的?”

  2、“說說和火箭升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都需要點火,都會飛向天空、都會向后噴氣)

  (2)在操作中找答案

  1、幼兒人手一只氣球,讓幼兒吹上氣,把口捏緊朝下,然后快速松手,觀察現象。

  2、提出問題:“怎么樣才能讓氣球飛得更高一點呢?”(吹得大飛的高,吹得小飛的低)

  3、師生共同總結:把氣球吹上氣、捏緊、口朝下,然后松開手,氣球一邊向上飛,一邊向后冒氣,這就有一種相反的力量即反作用力,正是這種反作用力把氣球帶到了高空;這和火箭升天的道理一樣,火箭升天是因為火箭里有大量的燃料,點燃燃料火箭就能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一邊向后噴氣一邊把整個火箭升向天空。(分析:探索環節過后,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總結過程,使幼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分析:選擇幼兒生活感興趣、常見的類似火箭升天的.現象讓幼兒觀察,拉進了幼兒與科學的距離,讓幼兒覺得科學并不遙遠,非常親切。操作氣球飛天,簡單易行,讓幼兒看小現象,懂大道理。)

  三、通過拆拆裝裝,了解火箭的基本構造。

  1、“老師這兒有許多火箭模型,我們拆開看看火箭是什么樣子的?有幾個部分組成?”

  2、幼兒交流后教師引導幼兒認識火箭的三個部分:箭頭、箭身、箭尾。

  3、“我們能不能把自己拆下的火箭再裝起來呢?”

  4、分別請幾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方法。

  (分析:在這一活動環節中,教師鼓勵每個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拆、裝火箭模型,來了解火箭的幾個組成部分。)

  四、設計未來的火箭

  1、提問:“如果讓你來設計火箭,你想讓它變成什么樣的呢?”

  激發幼兒大膽想象:會下雨的火箭、會表演的火箭、各種卡通造型的火箭等等。

  2、提出要求: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做小小科學家,用各種廢舊材料設計出自己喜歡的火箭。

  3、幼兒設計火箭,教師巡回指導。

  (分析:通過設計未來的火箭,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五、延伸活動:激發幼兒對奇妙太空的向往和探索科學的興趣。

  讓幼兒穿上自制宇航服,帶上小火箭一起進行歌表演《我和星星打電話》。

  (分析:在科學活動中加入了藝術成分,使科學教育和美術、音樂教學有機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合理的結合,幼兒在優美的情景表演中,更能激起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15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頭發

  活動目標:

  1、利用多種感官,感知頭發的基本特性,知道頭發的作用和種類。

  2、通過設計發型,發展動手能力及想象力。

  3、初步知道一些保護頭發的方法。

  活動準備:

  1、不同大小重量的瓶子(裝飾成不同大小的魚)、筐。

  2、各種顏色的假發,圖片若干。

  3、人手一盒操作材料。

  4、綠發娃娃、剪刀、辮線、可樂瓶娃娃、橡皮泥、乒乓球、筆。

  活動過程:

  一、游戲“釣魚”,激發幼兒興趣。

  請幼兒上來逐一從小大到玩“釣魚”的游戲,當魚線斷了后,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會斷?看看釣魚線是用什么做的?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頭發受到過大的拉力,就會斷的。

  二、感官感知。

  1、將盒子里頭發與線取出放在白紙上,比比哪個粗?

  2、比一比盒子里的頭發一樣長嗎?為什么?有什么辦法可以讓頭發變長?變短?

  3、你們知道頭發有什么用呢?(鼓勵幼兒發散想象)

  4、頭發在我們人身體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它呢?(梳頭、剪發、洗發、戴帽子、抹頭油等)

  5、出示圖片,提問:他們是誰?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小結:人老了,頭發會慢慢變白的。

  6、我們的頭發是什么顏色?還有其他顏色的頭發嗎?(出示假發,圖片)。

  小結:中國人的`頭發是黑色的,但很多人喜歡染發,讓頭發變得五顏六色;外國人的頭發有黃色、咖啡色、紅色、金色等。

  三、動手設計發型。

  1、出示圖片:古代婦女的發髻造型、嬉皮士的發型、普通辮發、短發等。

  (1)圖片上有些什么發型?

  (2)你喜歡自己的發型嗎?為什么?

  (3)頭發還可梳成什么樣子?

  2、請你做一位“發型設計師”,為自己或別人設計一款發型,你想設計怎樣的發型?為誰設計?

  3、介紹分組活動材料。

  (1)用剪刀為魔發娃娃剪出發型。

  (2)用辮線為可樂瓶娃娃設計不同的發型。

  (3)以乒乓球代表頭部,用橡皮泥在球上捏出發型。

  (4)在紙上畫出發型。

  4、設計過程中,教師巡回觀察,給予肯定,啟發和引導,鼓勵他們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5、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講他的創意設計?為誰設計?為什么這樣設計?

  四、延伸活動。

  1、將幼兒的設計作品豐富到角色游戲的“理發店”里。

  2、在區角活動中組織幼兒看有關頭發的趣聞。

  (1)各種新奇的發型、發色。

  (2)基尼斯記錄中最長的頭發及其他趣聞軼事。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磁鐵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好忙的蜘蛛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玩斜坡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日歷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他們在移動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紙桌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12-28

大班汽車科學教案03-31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三上悠亚在线亚洲网站 | 亚洲AⅤ日韩AV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日韩AV中文字幕网址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