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4-12-16 14:10:02 小英 科學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范文(通用12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范文(通用12篇)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1

  根據教材大綱的指導,教師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及愛好,引導幼兒對大自然的奧秘的認識與探本學究。

  為了更加系統的促進大班幼兒的科學教學制定計劃如下:

  一、本班基本情況:

  我班幼兒對科學方面的知識很感興趣,尤其是對于探索科學的奧秘有著極高的興趣,喜歡嘗試和發現一切新鮮事物,真是興趣盎然。當然其中也存在一些還有待建構的東西,例如有些實驗不能獨立完成,必須得由別人幫助,常規性的東西興趣不高等,介與此,我制定了以下計劃:

  二、科學的'教學目標:

 。ㄒ唬┲鲃訁⒓佣喾N形式的科學活動,愿意用普通話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或經驗。

  (二)培養重點幼兒對大自然中的一些現象和動植物的生長發育的認識。提高幼兒對科學的探究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使幼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喜歡與他人交往的習慣。

 。ㄋ模┦箤W生掌握生活中的一些科學常識。

 。ㄎ澹┲雷匀皇挛锸窍嗷ヂ撓档,培養幼兒判斷事物因果關系的能力。

 。⿲W會初步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知道事物的運動變化市有規律的。

  (七)培養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學會合作,做好分工。

  (八)培養幼兒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積極思考,自己動手實驗,探究新事物的興趣和能力,感受成功的快樂。

  上述是大班科學的教學計劃,我將嚴格按照計劃對幼兒進行培養,但在具體實施的階段如發現不足隨時進行調整,以便對使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教學措施:

  (一)有計劃的教育活動與日常生活教育活動相結合。

 。ǘ┗顒拥脑O計與組織要有利于幼兒主動動手操作動腦思考。

 。ㄈ┡囵B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

 。ㄋ模┡c其他領域教育相滲透。

  (五)幼兒園科學教育要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系。

  (六)家園密切配合。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2

  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目標

  1、對自然界、科學活動及現代科技等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樂于發現問題,積極地思考問題并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

  2、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認識環境污染現象,產生熱愛大自然,愛護、保護動物和周圍環境的積極情感和態度,并樂意為保護環境做出積極的努力。

  3、學會運用多種感官綜合地認識事物,能按照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并通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等活動獲得廣泛的科學知識和經驗。

  4、能積極、主動地參加討論、探索等活動,具備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5、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初步形成科學概念。

  會爬高的水 1

  第六周 小豆豆發芽了 1

  第七周 什么能融在水里 1

  第八周 干凈的水 1

  第九周 火的利用與危害 1

  第十周 找平衡 1

  第十一周 人體的外衣——皮膚 1

  第十二周 各種各樣的動物 1

  第十三周 動物怎樣睡覺 1

  第十四周 “五一”節假 1

  第十五周 動物怎樣行走 1

  第十六周 動物之最 1

  第十七周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 1

  第十八周 我們向動物學本領 1

  第十九周 食物鏈 1

  第二十周 現代通訊工具 1

  第二十一周 垃圾的利用與回收 1

  第二十二周

  總復習

  二、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第一周 多變的世界 1

  第二周 我們生活的地球 1

  第三周 一年四季 1

  第四周 茫茫的沙漠 1

  第五周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3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21名幼兒,其中有部分幼兒之前已經在春雷幼兒園進行學習,所以他們已初步具有集體榮譽感,富有同情心、正義感,能初步懂得體諒、關心別人,班級氛圍寬松自由。他們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愛老師,愛同伴。但還有一少部分幼兒剛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幼兒膽量小,不敢與同伴大方交往,不敢表現自己,還很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甚至有個別幼兒還經?摁[,這就需要在本學期加以引導。

  二、指導思想

  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師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其在生活中獲得的有關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范疇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知識,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和初步運用領域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具體經驗,了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征,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并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制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參加制作活動。

  10、培養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四、教學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愿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并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并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觀看、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系,逐步建立等量觀念;并能嘗試解決生活中的艱難,促進推理和遷移才能的發展。

  6、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并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五、具體措施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才能。通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并能應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系,通過觀看社會環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地區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兒在地區中練習數與量關系,圖形與空間的關系。應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兒認識數1~10,精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應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中指引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通過游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4

  教學班級及人數:幼兒大中小8個班 412人

  教學內容分析: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在幼兒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它的本質就是教會幼兒科學的思考問題。培養幼兒理性的思維方式。幫助幼兒客觀的認識周圍,認識世界,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的成長。所以,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前提下.本領域教學活動重在對幼兒科學素質的培養,既培養幼兒的科學情感,科學能力,以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為目標。

  學情分析:通過上學期的教育學,幼兒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學知識。自然現象,生活技能,自然環境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1: 激發幼兒的科學情感。

  2:注重幼兒科學能力的培養。

  3:與探索實驗相結合。

  4:培養幼兒理解他人的能力。

  5: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6:培養幼兒積極觀察周圍環境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動物及其事物鏈 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現象等幾大類。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從小是入手,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 愉快教學

  教學設想:興趣是最后的老師,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采用各種游戲等方法,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等形式不斷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得到語言活動帶來的喜悅,對語言活動產生學習欲望,引導幼兒獲得成功。創設情境,注重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活動設計更加重視為幼兒創設科學的情境和機會,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遷移已有經驗,大膽,積極主動把自己的經歷,經歷,感受說給大家聽,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發展。

  課時安排:

  第一周3月(2—4)日: 《服裝的面料》

  第二周3月(7—11)日: 《能干的機器人》

  第三周3月(14—18)日:《動物之最》、《珍惜動物》

  第四周3月(21—25)日:《食物鏈》、《春天在哪里》

  第五周3月(28—1)日: 《春耕了》、

  第六周4月(4—8)日: 《 奇妙的鏡子》

  第七周4月(11—15)日:《寶藏知多少》

  第八周4月(18—22)日:《寶貴的土壤》

  第九周4月(25—29)日:《奇異的石頭》

  第十周5月((2—6)日:《夏天里有什么》

  第十一周5月(9—13)日:《植物身上有什么》

  第十二周5月(15—20)日:《茂密的樹林》

  第十三周5月 (23—27) 日:《多彩的泡泡》、《光和影子》

  第十四周6月(30—3)日:《向左向右》、《一周吃什么》

  第十五周6月(6—10)日:《快樂的一天》《可愛的鐘表》

  第十六周—期末:總復習階段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5

  指導思想:

  新的學期新的希望,新的學期新的挑戰。在經過中班一年的共同學習和生活后,我們一起迎來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年,我們在《綱要》的精神的引領下,根據本年級實際情況以及家長的建議,經過討論我們擬定了本學期班務、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和方向,我們將提供多元整合的學習機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以開放的態度,陪伴幼兒一起經歷這有意義的一學期。

  教育活動目標

  1、對自然界、科學活動及現代科技等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樂于發現問題,積極地思考問題并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

  2、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認識環境污染現象,產生熱愛大自然,愛護、保護動物和周圍環境的積極情感和態度,并樂意為保護環境做出積極的努力。

  3、學會運用多種感官綜合地認識事物,能按照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并通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等活動獲得廣泛的科學知識和經驗。

  4、能積極、主動地參加討論、探索等活動,具備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5、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初步形成科學概念。

  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教與學,幼兒已初步掌握了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環境的興趣和好奇心。本學期,我們結合建構式教材開展一系列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主題教育活動。注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去探索,調動孩子各種感官參與,強調孩子在現實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互動過程,從中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在愉快的探索活動中快樂的收獲,經驗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運用。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

  提高教學質量的總體設想:

  1、注意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首先要非常注重曾強學習內容趣味性、挑戰性、采用創造、游戲等方法,集體、個別、小組相結合等形式不斷鼓勵幼兒積極參與。

  2、創設情境,注重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發展,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遷移已有的經驗,大膽、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經歷、感受、理解說給大家聽。

  3、在教學活動方面,我們注重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課堂充滿活力,而不是一味的直接給孩子灌輸知識,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平等的與孩子去交流。此外,我們著重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對學習的興趣,為入小學打好基礎。

  總之,科學課是一門幼兒非常感興趣的科目,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讓幼兒在環境中獲得科學知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6

  一、教學目標:

  1、對周圍常見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可以關注一些事物和現象的變化,有初步探索的欲望。

  2、能利用各種感官了解事物的多樣性,愿意操作,喜歡思考、提問,體驗探索過程的樂趣。

  3、關心、愛護動植物及周圍環境,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參與力所能及的環;顒印

  4、運用適當的觀察記錄方法感知操作活動中的.感受和發現,并嘗試與同伴溝通。

  5、在物體數量、形狀、時間、空間等方面獲得簡單的感性體驗,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6、能夠初步了解自己身體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并知道如何愛護自己的身體。

  二、具體措施: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要理解“10”以內的數字,理解數字的意義,就會用數字來表示物體的數量。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孩子不受物體大小和擺放形式的干擾,正確說出“10”物體的總數。

  3、幫助孩子感知“10”內數之間的前后關系,讓孩子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判斷“10”內的數量關系,逐步建立等量觀念。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幫助孩子學習“10”以內的順數、倒數。

  5、引導孩子了解“7”以內的序數。

  6、引導孩子學習按數量(厚度、高度等)的差異進行“7”以內的正反排序,學習按特定的規律進行排序。

  7、結合日常生活和活動,引導孩子了解橢圓形,感知其明顯特征。

  8、結合日常生活和游戲,可以正確識別圖形,不受顏色、大小、擺放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它可以與平面圖形結合。

  9、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引導孩子學習總結圖形的兩個特征,可以根據物體的某個特征進行分類,學會根據某個特征的肯定和否定進行分類。

  10、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孩子正確辨別前后方位。

  11、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孩子感知物體的重量。

  12、引導孩子主動愛護動植物,觀察和了解不同環境下典型動植物的形態、習性、特征和生長變化。

  13、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兒童了解春夏的明顯特征,了解一些適應氣候變化的方法,初步了解氣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指導兒童進行初步的天氣變化記錄活動。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7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3、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4、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家的崇敬。

  5、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

  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體的基本結構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愛護自己身體。

  二、具體措施

  八月份:

  1、幫助幼兒了解各種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學習正確使用各種感官感知的方法,發展感知能力。

  2、幫助幼兒掌握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征從一組物體中挑選出物體,并歸為一類的分類方法。

  3、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的個別人造產品的特征及用途,獲得粗淺的科學經驗,感受它們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九月份: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世界常見的個別自然物(動、植物和無生命物質)的特征,獲得粗淺的科學經驗,初步了解他們與幼兒生活、與周圍環境的具體關系。

  2、幫助幼兒學會通過目測等簡單方法比較物體的形狀大小和數量的差別。

  十月份: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常見的自然現象的明顯特征,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并感知他們和幼兒生活的關系。

  2、引導幼兒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發現,與同伴、教師交流。

  十一月份:

  1、幫助幼兒學習使用他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產品的簡單方法,參與簡單的制作活動。

  2、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使其樂意感知和擺弄他們能夠直接接觸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十二月份:

  1、萌發他們探索自然現象和參與制作活動的興趣。

  2、使其喜愛動、植物和周圍環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現出關心、愛護周圍事物的情感。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8

  一、幼兒情況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他們對一些簡單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基礎。但對于身邊自然環境中常見的事物還是不能夠理解,由于這些意識還沒有養成,需要進一步的培養和熏陶,所以制定了這以下計劃。

  二、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和內容

  (一) 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

  1、知識方面

  (1)在生活中觀察和擺弄各種物體、探索各種現象,獲得對事物特征及其聯系的粗淺理解。

  (2)在生活,游戲及其他活動中理解建立初步科學知識。

  2、能力方面

  (1)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并能用適當的方法表達和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借助具體的事物和形像進行初步的邏輯思考,運用以有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方面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喜歡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關心和愛護周圍環境中的事物,親近自然,珍惜自然資源

  (二)科學領域的內容

  1、科學、(自然、科技)部分

  認識身邊自然環境中常見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質(動物、植物等)和無生命物質(砂、石、土、水、陽光、空氣等),通過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和了解它們和生活的具體聯系。

  三、科學領域教育活動的實施

  (一)內容的廣泛性

  科學教育的'內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學的學科內容十分廣泛,同時決大多數的科學內容 的各種形式呈現在幼兒的常生活中,吸引著幼兒去注意、去探索。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1周 花開了

  第2周 大地綠了

  第3周 小動物喜歡春天

  第4周 春天真好玩

  第5周 春天真好玩

  第6周 我聽到的聲音

  第7周 我聽到的聲音

  第8周 我摸到的東西

  第9周 我聞到的氣味

  第10周 我嘗到的味道

  第11周 熱熱的夏天

  第12周 雷雨嘩嘩嘩

  第13周 渴的西瓜

  第14周 瓜菜品嘗會

  第15周 水里游的魚

  第16周 小魚,我喜歡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9

  一、活動內容:

  科學:紙站起來了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大膽尋找讓紙站立與疊高的方法。

  2.通過操作,了解簡單的力學原理。

  3.主動參與討論,并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4.對xx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三、活動準備:

  PPT圖片數量多的紙相機記號筆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有一個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認不認識,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帶來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

  出示劉謙的圖片,這是誰呀?(劉謙)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領是什么嗎?(變魔術)請幼兒來說說看他所知道的關于劉謙的事。他厲害嗎?(厲害)你想和他一樣厲害,變成一個出色的魔術師嗎?(想)老師也想。要不今天我們也來變一變魔術,好嗎?(好)那我們就一起開始吧。

  二、引入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一張白紙,"今天我們就來變一變關于紙的魔術。"讓幼兒觀察白紙,說出白紙的一個特點--軟,立不起來,好象沒力氣一樣的。"軟軟的紙站得起來嗎?(站不起來的)那現在請你自己動動腦,動動手,來試一試,變一變,讓紙站起來,好嗎?"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嘗試后交流,教師記錄幼兒將紙站立的方法。

  提問:①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紙站立在桌子上的。(請幼兒進行解釋和示范)。

  ②為什么這個方法能讓紙站在桌子上呢?

 、畚覄偛趴匆娪袔讉小朋友也用這個方法讓紙站起來,但是后來又倒了,這是怎么回事?

  ④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菟@個方法和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3.幼兒第二次嘗試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幾種讓紙站立的方法,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這幾種方法都去試一試,待會你來告訴大家,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4.嘗試后交流①你覺得這幾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②為什么?

  三、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剛才的辦法,將紙搭建的更高。

  1.教師:剛才我們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讓紙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討論了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站得更穩,現在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彩色的紙,干什么呢?老師要請你利用這些紙來變變變,搭房子,看看誰是神奇的魔術師,房子搭得又高又穩。

  2.幼兒嘗試3.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交流剛才在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1)教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師將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來)(2)你向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搭房子的辦法。

  (3)你剛才在搭房子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誰有更好的辦法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

  四、延伸活動:幼兒合作搭建剛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都是神奇的魔術師,待會我們到教室里大家一起設計圖紙,和劉謙一樣用更多的紙來變變變,搭更高的`樓房好不好?

  活動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站起來》,目標是探索紙站起來的多種方法,知道借助外力能讓紙站起來并分享站起來的方法,在前兩個環節使用夾子和橡皮泥探究讓紙寶寶站起來的方法,在這兩個探究環節中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探索空間,積極激發孩子探究興趣,在探究多種紙寶寶站起來的方式,從夾子到橡皮泥難處層層遞進,整個活動的難點是:在沒有任何事物的幫助下探究紙寶寶自己站起來的方法,孩子慣性思維定勢紙寶寶兩個環節下來有東西幫助,所以在沒有任何幫助下孩子就覺得沒有辦法讓紙寶寶站起來,這和第一環節探究紙寶寶的特性相呼應,紙是可折、可揉、可卷的。從這個方向看到孩子的思維一下得到解放,不受任何的束縛,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孩子也找到紙寶寶站起來的方法。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孩子探究的興趣,我們也看到動手操作探究中孩子的興趣及其濃厚。因此,在這兩次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積極投入、享受探究的過程,并樂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結果。整個活動實現了“玩中學、”“做中學”以幼兒自由發現、自主探索為活動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師在后;嘗試在前,指導在后;操作在前,結論在后。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10

  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也會時常遇到一些失敗的課。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的確不錯,當我們每個人在遇到失敗時,如何去正確面對呢?是放棄,還是繼續嘗試、改進,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以求得發展呢?

  新理念、新教材指導下得幼兒教育事業,要求教師“一切以人為本,為了每一位幼兒得發展”。所以,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勇于創新,這樣,才能使自己在不斷的嘗試中,求得自身的發展和進步,21世紀的幼兒教師正是需要有這樣的創新精神。

  一、設計意圖:

  我選擇的是一個科學活動《青蛙》,現在正是春天,結合春季的特征,我們開展了春季的'主題教育,由于青蛙是在春天里繁殖的一種動物,青蛙媽媽生下了許多的寶寶——小蝌蚪。所以,幼兒們就會經常走到自然角去觀察小蝌蚪,對小蝌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次,我問幼兒:“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幼兒說:“小青蛙”。我又說:“那小蝌蚪怎么長得和青蛙不一樣呢?”幼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疑惑的樣子。故我又根據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中央教育研究所的劉占蘭教授也指出: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奧秘,有益于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使他們從小善于觀察和發現。為此,我就結合新《綱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此次科學教育活動。

  二、主要的教學描述: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長過程。

  2、使幼兒知道青蛙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準備: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圖片青蛙的生長過程圖小蝌蚪軟件方面:事先飼養小蝌蚪

  教學過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觀察青蛙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朋友,請你們看一看是誰呢?(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圖片,讓幼兒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們好!我是玩具廠的叔叔根據青蛙的樣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問:

  1、青蛙長得怎么樣的?

  2、眼睛、嘴巴怎么樣的?

  3、肚皮、背是什么顏色的?

  4、青蛙有幾條腿?

  5、青蛙有頸嗎?頭能轉動嗎?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導幼兒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現在,小朋友們都認識我了,但你們知道我是怎么變成青蛙的嗎?

  1、幼兒先借助已有的經驗講述青蛙的生長過程。

  2、教師出示青蛙的生長過程圖,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小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媽媽身下寶寶的時候是怎么樣的?慢慢長大后又變成怎么樣了?最后又變成怎么樣了?

  3、游戲《蝌蚪寶寶變青蛙》,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青蛙的生長過程。

  ①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寶寶,圓溜溜的,用身體的動作怎么做?

  ②變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坶L出后退怎么做?

 、荛L出后退怎么做?

 、菝摰粑舶驮趺醋?

  最后,教師做青蛙媽媽,幼兒做寶寶一起游戲,將青蛙的生長過程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四、知道青蛙與人類的關系。

  1、青蛙有什么本領?

  2、青蛙對我們人類有這么大的用處,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青蛙呢?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1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節活動是幼兒園大班的科學領域教學活動,《益蟲和害蟲》主要是向幼兒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益蟲和害蟲,以及害蟲的危害。本次活動對于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內容,“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而且在感知具體事物基礎上初步嘗試歸類、排序、概括、抽象,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它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二)活動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維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能夠對本活動內容感興趣,做到保護益蟲,消滅害蟲。

  2.認知目標:能夠認識常見的益蟲和害蟲。

  3.能力目標:能夠發展思維能力以及探究和操作的能力。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于教材及活動目標的分析,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如下:

  1.活動重點:認識常見的益蟲和害蟲。

  2.活動難點:在生活中擁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

  二、說學情

  大班幼兒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好學好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所以本次活動主要采用了觀察操作法,使幼兒通過真實而有意義的活動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說活動方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應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活動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采用觀察法、操作探究法等活動方法展開本次活動。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和經驗,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

  四、說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是幼兒探索操作的直接對象。世界幼教之母蒙臺梭利認為“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是關鍵”。因此我為本活動作如下準備:

  1.多媒體課件(導入需要的視頻);

  2.掛圖若干;

  3.一人一套益蟲和害蟲的圖片;

  4.自編的兒歌。

  五、說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播放事先準備好的視頻(先放美麗的花,然后害蟲吃了葉子,花慢慢枯萎了;在播放一朵花,蜜蜂采蜜后花更好看了)

  2.提問引發學生思考,花好不好看?被蟲子吃過之后呢?

  3.引出本活動――害蟲和益蟲

  以此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讓幼兒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益蟲和害蟲的圖片,每人選擇一個熟悉的,向其他幼兒介紹它是什么,經常在那出現,他平常都做些什么?進而引發幼兒思考,這個昆蟲對我們的生活是有益還是有害。如果有不完整教師及時引導補充。對每位幼兒及時鼓勵。教師把幼兒都沒見過的昆蟲進行講解介紹。進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點,并順利達到認知目標。

  2.所有昆蟲都認識一遍后,教師再給每位幼兒發一張印有所有昆蟲的'紙張,讓幼兒區分開益蟲和害蟲,這期間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最后利用掛圖把益蟲和害蟲分開。為了讓幼兒明確知道益蟲好,害蟲壞,教師教唱兩首兒歌幫助幼兒記憶!拔沂且恢恍『οx,破壞本領強,無論什么農作物,都不能阻擋!,“我是一只小益蟲,來幫大家忙,無論是什么害蟲,統統消滅光。”通過此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3.教師講述害蟲的危害,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進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小結

  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我會讓幼兒說說這一次活動的感受和收獲,在此基礎上啟發幼兒,最后總結,進行情感升華,以實現這節課的情感目標。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對幼兒價值觀的培養,活動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采用家園合作的方法進行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去和家長一起收集關于愛國主題的小故事,幫助幼兒把本次活動中學到的知識繼續延伸。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1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一些物體的可變性。

  2.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茶葉、胖大海、扇子,手工紙、毛巾、幻燈片。

  【活動過程】

  導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禮物?(巴拉魔仙棒)請魔仙棒帶我們到魔仙城堡。

  第一部分:讓孩子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

  1.魔仙城堡里有好多會變的東西,你們想玩嗎?你能讓氣球變大嗎?(每人一個氣球試一試)

  2.小朋友使勁往氣球里吹氣,氣球會變大。有的小朋友力氣太小,沒能讓氣球變大,怎么辦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誰還能想個別的辦法讓氣球變大?(往氣球里面充水、用打氣筒往里面打氣等)

  3.小朋友能讓氣球變大,但你能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嗎?用什么方法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幼:把手松開氣球就變小了

  第二部分:經驗提升:什么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4.魔仙城堡里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還有好多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

  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

  雨傘、被子、紙(折疊)——變小。

  5.提問: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東西都會變大變小?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么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游戲讓幼兒充分體驗自己身體或身體某部分“變大”或“變小”的快樂。

  6.你們想變嗎?可是我們哪兒能變呢?(身體、眼睛、手、嘴巴等)

  7.和魔仙棒一起游戲:變大變小。

  第四部分:延伸活動

  8.現在我們就拿著魔仙棒用睜得的大大的眼睛到院子里去發現更多的'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吧!

  一、設計意圖

  通常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會根據孩子的理解力和認知程度,會更多地對大班的孩子進行科學等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更應當引起我們重視的小班孩子。從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可看,雖然他們的無意意識占優勢,邏輯思維能力缺乏,但他們的求知欲、想象力、創造力、探索欲也很強,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擺弄一些小玩意。根據這些特點,我設計了小班科學活動《變大變小》這一科學活動,讓小班的孩子置身情境中玩玩耍耍的過程中去感受、去學習,既獲得同一種物體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的知識與經驗,更培養了孩子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習慣和能力。

  二、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根據頒布《指南》對科學領域的要求,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與分類能力。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

  1.初步感知一些物體的可變性。2.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并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物質準備主要有沒吹氣的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茶葉、胖大海、扇子,手工紙、毛巾、幻燈片等等。知識經驗準備是事先請家長豐富孩子一些可變的物體的知識。

  四、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用四部分來完成:

  第一部分:導入在導入環節我用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畫片《巴拉巴拉小魔仙》中的魔法棒變身,帶孩子們進入魔仙堡一下子緊緊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然后用小魔仙送禮物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我通過出示孩子最喜歡的氣球讓孩子探索氣球變大變小的變化,讓孩子在玩中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接著以魔仙城堡里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還有好多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進入第三部分,在這一部分由于木耳、茶葉、胖大海是加入熱水才會迅速變化,幼兒年齡小,要顧及幼兒在游戲中的安全性,我選擇教師操作,然后集體觀察變化。同時出示扇子、小手絹、手工紙,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給他們充分的探索時間,讓孩子從中了解到這些物體的可變性,在操作結束后進行經驗提升及小結:你們還知道哪些東西可以變大或變小?讓幼兒把在課前在家里和家長一起了解的知識和其他幼兒一起分享。然后以你們想變嗎?過渡到第四部分:游戲部分。利用游戲讓幼兒充分體驗自己身體或身體某部分“變大”或“變小”的快樂。幼兒很自然的就想出了用五官來變大變小,如睜大眼睛就是變大,閉起眼睛就是變小,幼兒越玩越開心,既鞏固了知識,又開發了幼兒的智力。最后就是結束活動:讓幼兒繼續發現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從開始到結束,銜接自然、輕松,從而使探求的目光投向周圍的生活。

  總之,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一種“寬松、自然、科學、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在與合作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這是我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忠旨。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出來的快樂超出我的想象,連平時最不愿意動手的李雨成都在那忙的不亦樂乎,看來我們應該注重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科學學習,比為了追求知識的掌握去灌輸和強化訓練要效果要好的多。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大班秋季科學教學計劃07-15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10-10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07-08

【熱】大班科學教學計劃01-13

【精】大班科學教學計劃01-13

【推薦】大班科學教學計劃01-13

【薦】大班科學教學計劃01-13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范文10-13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范文07-03

(熱)大班科學教學計劃11-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一线久久 | 午夜国产精品500 | 亚洲愉拍国产自免费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