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城市的宣傳口號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口號吧,口號一般簡短有力,富節奏感,指示明確?谔柕念愋陀泻芏,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滄州城市的宣傳口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滄州城市的宣傳口號
1、九州競秀,滄州領頭。
2、精武滄州,人文滄州。
3、渤海一聲吼,風流數滄州。
4、文武雙全福地,創業投資樂土。
5、天下滄海,中國滄州。
6、文韜武略,承前啟后。
7、渤海名市,尚武之鄉。
8、展翅高飛黃驊港,任俠尚義滄州人。
9、運河之畔人杰地靈古獅城,渤海之濱大港崛起新滄州。
10、慷慨悲歌燕趙士,俠肝義膽滄州人。
11、滄州武術名天下,雜技藝術冠古今。
12、著詩經纂四庫千古文章譽華夏,揚武術興雜技驚世奇功冠九州。
13、崇文尚武之地 武術雜技之鄉。
14、武絕天下,財富滄州。
15、運河古地,臨海新城。
16、武威技巧,人文鼎盛。
17、武術雜技鄉,濱;こ恰
18、武·振華夏,獅·震天下。
19、大運河與渤海灣相擁的明珠。
20、崇文尚武,厚德載物。
21、獅城古韻,悠遠棗鄉。
22、燕趙神韻,活力獅城。
23、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后花園。
24、尋雜技故鄉之根,賞獅城文化之美。
25、運河古都 化工新城。
26、鐵獅威武鄉,雜技冠天下。
27、滄州武術名天下,吳橋雜技冠中華。
28、夢尋滄海,心泊滄州。
29、鐵獅武雄風,神技名滄州。
30、武術雜技天下流,崇文尚武舉滄州。
31、千年鐵獅鎮海吼,一城人文滄州秀。
32、滄州武術名天下,雜技藝術冠古今。
33、渤海之濱的璀璨明珠,華北平原的文化瑰寶。
34、中國武都,魅力滄州。
35、尚武滄州人,崇德雜技城。
36、古風古韻古運河,新天新地新滄州。
37、武術甲天下,雜技譽九州。
38、京津門戶,渤海明珠。
39、見證中華武術,感悟魅力滄州。
40、雜技揚中外,武術貫古今。
41、文化傳情,以武會友。
42、武術之鄉,雜技天堂。
43、紀昀故里,武術之鄉;勇于爭先,扶危濟困。
44、千年東渡地,一城人文情。
45、融大運河古韻,領渤海灣新潮。
46、文宗故里,武術之鄉。
47、渤海明珠,京津門戶。
48、雜技的名片,濱海的請柬。
49、滄田,滄海,滄州。
50、大運河和渤海灣共同托起的活力之都。
滄州歷史典故
自古燕國至明清,多代王朝建都于幽燕,滄州乃畿輔重地,為歷代兵家必爭。據史籍載,自齊桓公二十二年(前664)齊桓公援燕山戎以來,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戰爭發生于滄州一帶。頻繁之戰事,民遭涂炭,民生維艱,故須掌握攻防格斗之技方能自救圖存。滄州,古有“遠惡郡州”之稱,明時有“小梁山”之號,可見滄州武風之盛和武術之發展,與特定地理環境關系甚密。
京杭大運河縱穿滄境,京濟、京大要道貫通南北。滄州、泊頭、鄚州、河間、獻縣均為南北水旱交通要沖,為京、津、冀、魯、豫商品流通必經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為官府巨富走鏢要道,故滄州鏢行、旅店、裝運等行業興盛。各業相爭,必握高強武技才可立足。清末,“鏢不喊滄州”已為南北鏢行同遵之常規。
隋朝建立的科舉制,自唐朝完善,延續多代。至明中期,建武鄉試、武會試之制,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才行廢止。明清武科,對滄州武術發展亦有促進。此時武舉人、進士達1800余人。民國七年(1918),直隸督軍曹錕為擴充其勢力,在滄招募武士數十名到其武術營任教或當兵。此舉,對滄州武術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民國十七年(1928),滄籍國民軍陸軍上將張之江任中央國術館館長,大力提倡強身御海,強種救國,滄州入館任教或深造者近百人。同時,省、縣建國術館或民眾教育館,倡導武術,“把式房”遍及滄境城鄉,習武者甚眾。
滄州武林人士,一向注重內外交流。來滄授藝者,熱情款待。又有不少人周游祖國南北,或設鏢局,或任鏢師,或于民間教徒,或入軍旅授藝,或尋師放友學技,或參加擂臺比武。霍殿閣被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聘為武師;王正誼助譚嗣同變法聲震京城;王子平屢勝外國大力士于擂臺之上;馬鳳圖、馬英圖傳藝于西北五省、區;佟存、佟忠義、張占魁、孫文勃、楊積善、劉振山、張殿奎、吳秀峰、盧振鐸、賈耀亭等授徒不下數萬,遍及十余省、市。同時,又能吸取各地武技精華,充實滄州武林。因而,滄州武林門類和獨立之拳械技藝愈加豐富,許多拳械套路,經過提煉、改進、創新,獨具滄州特色。
春節滄州旅游攻略
1、東光鐵佛寺
坐落河北省東光縣普照公園內,原名“普照寺”,建於北宋,距今已逾千年。東光鐵佛寺是著名的名勝古跡,素以"滄州獅子景州塔,東光縣的鐵菩薩"聞名遐邇,國家4A級旅游景區,景區內著名的景點又雄偉壯觀的觀音殿、地藏菩薩殿和藥師殿等。
2、南大港濕地
位于河北省滄州市東北部,緊鄰渤海,是著名的退海河流淤積型濱海濕地,總面積達16000多公頃,由草甸、沼澤、水體、野生動植物等多種生態要素組成。滄州地處濱海平原,河流眾多,20多條河流匯聚9處入海,河道、庫淀、坑塘、主干支渠總蓄水能力為4.8億立方米,有多處洼淀濕地,其中南大港濕地就是最突出的一處。南大港濕地屬于南大港農場的一部分,是省級自然保護區。
3、吳橋雜技大世界
位于河北省東南部的吳橋縣,吳橋縣是我國雜技發祥地之一,被國內外雜技界公認為中國雜技之鄉!皡菢螂s技大世界”占地200公頃,集游樂、人文、博物、民俗、雜技培訓、比賽交流于一體,具有神奇、絕妙、新穎、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現了雜技之鄉古老的民間文化風采,成為獨樹一幟的世界東方雜技旅游勝地,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著名景點又江湖文化城、紅牡丹劇場、魔術劇場、中華博物館、滑稽動物園等。
4、滄州鐵獅子
位于河北省滄州市東南郊,距離市區16公里。鑄成于后周廣順三年(953年),民間稱之為“鎮海吼”,相傳為遏海嘯水患而造,是我國現存年代最久、形體最大的鑄鐵獅子。據北京科技大學2001年4月的測量,鐵獅現身長6.264米,體寬2.981米,通高5.47米,重約32噸。1961年3月,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鐵獅子已歷經四次修繕。2011年滄州新鑄鐵獅,位于滄州市區獅城公園,體量是原鐵獅的1.3倍。
滄州風俗介紹
一、小年辭灶
臘月二十三這天被定為小年,也就意味著“年”開始了,小年的主要任務就是“辭灶”。
所謂“辭灶”,就是送灶王爺上天。老人們在送神(灶王爺)的時候,嘴里念叨:“灶王爺,上西天。騎馬去,坐轎來。只說好,不說歹。過了七天再回來!边@是有講究的,為什么呢?因為在北方農村,灶王爺(紙像)在大年三十那天,被供奉在廚房灶臺的墻面上方。這一供,就是一年,也就是到來年的臘月二十三,被送往西天。這里的送往,就是將灶王爺(紙像)燒了。燒的時候,嘴里要念念有詞,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老人們送神時說的話。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糖瓜,小時候,盼望著春節,也就是盼望著小年的糖瓜了。糖瓜就是一種糖制品,白色的,做的樣子跟南瓜似的,很小,很甜。在將灶王爺送上天之前,先用糖瓜供奉一下,同時在灶臺上也供奉一些豆子和柴草。豆子和柴草用來供奉給灶王爺的馬。
為什么用糖瓜來辭灶呢,這是因為,在民間流傳著,每家的灶王爺在被送往西天后,他都要向玉皇大帝報告每家的情況,有沒有糧食浪費呀等等,家家戶戶的灶王爺
因為在這家住了(守護)了一年,對這家的情況很了解。為了讓灶王爺上天后只說好話,就用糖瓜來祭灶。因為糖瓜很甜呀,用老人們的話說,就是甜住了灶王爺的嘴,他就會和玉皇大帝只說這家的好事,不說壞事了,來年呢,這家生活就會很好。
還有一點就是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蒸粘糕,供奉灶王爺。粘糕有粘玉米的,糯米的,粘高粱的。里面加上棗。據說蒸粘糕也是為了粘住灶王爺的嘴,以免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壞話。
二、三十請神
三十這天,家家戶戶都早起,這一天比較忙活。吃過早飯,女的在家里忙活,男人就帶著孩子出門請神。
所謂“請神”,就是去往祖墳方向的路口,對著祖墳方向,邀請神(自己已逝的父輩及祖輩的故人)回家來過年。
這一天的程序大概是這樣的:早飯過后,家庭主婦就開始把上貢的貢品準備好,多數是饅頭、菜、還有的上豬頭貢,或者貢上一只雞(也有的家庭貢上一條魚,期盼年年有余)。女主人在準備貢品的時候,男主人就帶著孩子們貼對聯、掛家譜、貼全神,
等這一切做好了,男主人就可以帶著孩子們去請神了。
請神前,要在家里帶上香和鞭炮,拿著請神的一張符,這張符,是一個文官的畫像,講究“文接武送”。到了請神路口,要放鞭炮,把文官的像燒掉,請回自己家的祖輩以及神仙,放完鞭炮,要把香點著,一路上拿著香,帶著自己家的神沿路回家。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路上一定不許去串門,也不能走叉路,要按去的路原路走回來。這樣,才能把自己家的神請回;氐郊,要把“攔門杠”放在大門口。把香插在自家供臺的香爐里。這樣今天的任務就完成了。但是,香火絕對不能斷,等這支香燒完后,要馬上插入另一支。這樣繼續下去。直到大年初一折供(撤供)。有的家庭在撤了供之后,香火依然繼續著,持續到正月十五,有的家庭就在初一就全撤了。
在農村過年,是很講究的,老人總是囑咐小孩兒們很多,不許亂說話啦,不許喝冷水啦,不許在年三十這天和初一這天的白天睡覺啦(據說這兩天白天睡覺的話,一年委靡不振,昏昏沉沉,很懶),不許把水灑在院子里啦,不許當著家譜和全神像大聲喧嘩啦?至于換香,老人們希望用短香換,那樣會多拜拜神(多磕頭)。但是孩子們那時候都很聰明,選高香,很長的那種,因為這樣就可以很長時間換一次。
三十這天下午,就是包餃子了。包餃子的時候,記得包一個糖的,一個錢(鋼蹦)
的。據說,吃到糖的,這一年就會心情甜蜜,吃到有錢的那一個,這一年會不缺錢,也有說這年能賺錢?至于煮餃子,也是有講究的,別看平時都是女人做飯,但是三十的餃子是要男人煮的。
年三十晚上,合家團圓,一起吃年夜飯,然后就觀看春節晚會,或者有活動的,就是放花呀,敲鼓打鑼,放燈。小孩兒們精力旺的還會守歲。
滄州市美食攻略
1、十里香酒
十里香酒是河北省滄州市泊頭市的特產。三井十里香酒工藝獨特,生產過程中以中高溫大曲配合泥窖發酵。用此工藝釀造出來的十里香酒,高而不烈,低而不寡,綿長尾凈,豐滿協調。再經過百年木質酒海和特質宜興陶壇的長期恒溫儲藏。飲前香氣優雅怡人,飲中暢快甘潤,飲后余香不絕,成為柔香白酒的典范。
2、滄州金絲小棗
又名“西河紅棗”。果實長圓形,果皮棕紅色,果肉青黃,掰開能拉出縷縷晶瑩的糖絲,由此得名“金絲小棗”。小棗皮薄、肉厚、核小、質細、味甜。含糖量高達67%,核肉比1∶5:6。同時,還含有蛋白質、脂肪、淀粉、鈣、磷、 鐵以及多種維生素。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高70多倍,是老弱病者的滋補佳品。
產婦和食用紅糖煮小棗,或用小棗熬成小米粥、糯米粥,可以大大加快身體的康復。 它與棗花蜜一樣,可以對嬰兒進行人工哺乳,既能助嬰兒發育,又可殺菌護齒,對于便秘、眼角膜炎和角膜潰瘍也有很好的療效。同時,還具有舒肝健脾、清心潤肺、補血養顏、調中益氣等方面的功能。
鮮棗生吃,甜脆爽口;曬干生吃,嫩肉溫醇,香甜如蜜,風味殊佳;用白酒浸泡后 做成醉棗,也頗有風味,可消痰祛火。經過各種加工,還可以制成美味可口的傳統甜、粘食品,棗粽子、棗粘糕、棗切糕、棗花糕、龍卷糕、棗鍋糕、油炸糕,以及 日常吃的臘八糕、臘八粥等,都是人們喜餐之食。
3、黃驊冬棗
黃驊冬棗已有年三千年歷史,可以上溯至秦漢之前,史載“燕趙千樹棗”,“自古有魚鹽棗之饒”,“柳縣章武(秦漢時黃驊域內置柳縣、章武 )皆植棗,以此物當食,家釀半斛,殷實富足”。元世祖時,黃驊冬棗形成規;N植,黃驊市齊家務聚館村的冬棗林即由此時種植發展形成。如今,這里仍存有全世界面積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原始冬棗林,林中百年以上冬棗古樹1067株,其中樹齡600年以上者198株,這些古冬棗樹雖飽經風霜,仍枝繁葉茂,果實累累。
黃驊冬棗皮薄、肉厚、核小,肉質細嫩而酥脆,酸甜適口,口感極佳,“食之若夏朝雨露,得回腸蕩氣之益;含之似攀月擷霞,有夢繞魂牽之誘”,為果中珍品。據測定,黃驊冬棗總糖含量32.2%,總酸0.367%,每百克鮮棗維生素C含量354毫克,并富含多種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保健價值極高,有“長壽果”之美譽。1996年10月,在黃驊冬棗論證會上,被與會專家譽為“全國260余個鮮食棗品之冠”。
4、青縣羊角脆
青縣羊角脆是河北滄州青縣的特產。
青縣羊角脆衍生于距今1000多年前的宋朝,以色美、鮮嫩、質優、產量高等特點聞名。目前,青縣羊角脆年種植面積達3000公頃,年產量24萬噸,產值11.5億元,占全縣蔬菜總產值的26%,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羊角脆生產基地。羊角脆已成為青縣農民發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目前,青縣羊角脆銷售市場輻射北京、天津、河南、山東、廣東、湖南等全國15個省、市,遍及全國幾十個大型蔬菜市場。
5、黃驊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是中國最大的一種蟹類。善于游泳,也會掘泥沙,常潛伏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兇猛好斗,繁殖力強,生長快。3月末蟹群游向淺水區產卵,懷卵蟹最大個體達750克,4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從第一幼蟹期到成熟期,一般需3年。近岸產卵場雌蟹占80%以上,外海則雄蟹較多,主要漁期在4月份;據老漁民反映,越冬期間的氣溫或越冬場的水溫高低對梭子蟹的漁獲量有較大影響。谷雨前后蟹體最豐滿,雖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滿(但越冬前雄蟹特別豐滿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說),雄蟹俗稱“尖臍”,未成熟雄蟹稱“查臍子”,雌蟹俗稱“圓臍”,以雌蟹為好,懷卵大蟹又叫“石榴黃”,雌雄蟹市場價格相差懸殊。蟹肉色潔白,肉多,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尤其是兩鉗狀螯足之肉,呈絲狀而帶甜味,蟹黃色艷味香,食之別有風味,因而久負盛名,居海鮮之首。
6、泊頭鴨梨
泊頭鴨梨的栽培歷史遠溯至西漢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境內梨的品種繁多,種類不下百余種,其中以鴨梨最著,黃梨次之。鴨梨源于形似填鴨而得名,歷史上曾因地理方位有“交梨”、“瀛梨”等名稱。隋唐時期梨樹種植已較為普遍。更為廣泛的種植是在明代,宣德年間,交河知縣林俊頒令境內民家務種梨棗,以備饑荒。后經自然災害和戰亂,梨業發展瀕臨絕境。清末民初時期受運河航運和津浦鐵路影響,梨業得以迅速發展。
7、獻王酒
獻王酒歷史悠久,源自漢代宮廷秘方“漢窖六藝”,因儒學泰斗獻王劉德而得名,2100多年薪火傳承,其工藝從未間斷。解放后,公私合營,本地釀酒作坊收歸鄉鎮糧站名下。1979年,獻縣糧食局收編各糧站作坊,在淮鎮建立國營制酒廠,生產“獻王醇”系列白酒。2002年,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創立了河北獻王酒業有限公司,酒廠從淮鎮整體搬遷到獻王工貿園區,不斷加大技改投入、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科技含量,陸續完成釀酒窖池擴建、萬噸儲酒基地、獻王文化酒莊、華北最大的白酒灌裝車間等基礎設施建設。企業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和HACCP體系認證。同時,公司充分發掘獻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秉承“修學好古循正道,實事求是做好酒”的企業理念,利用“獻王”這一古老文化遺產,將產品注入濃厚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全力打造中國漢文化白酒第一品牌。
獻王酒產地范圍為河北省滄州市獻縣現轄行政區域。
8、河間驢肉火燒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肉質紅嫩、口感勁道,比牛肉的纖維要細,口感更好,沒有豬肉的肥膩,也沒有羊肉的膻味,所以說驢肉是走獸肉的上品的確不為過。
在驢肉的各種吃飯中,數驢肉火燒最為常見,而在驢肉火燒中,數河間的驢肉火燒為上品。河間府在古代就是水草豐美之地,出產的驢肉也格外鮮美。河北附近正宗驢肉火燒店的驢肉都來自于河間,加上店老板祖傳的烹制手藝,煮出來的驢肉色澤紅潤、鮮嫩可口。
驢肉火燒一定要趁熱吃,因為要想驢肉火燒香里面必須加點肥的,只有熱火燒才能把肥肉烤化,讓香味滲透到肉里、火燒上。趁熱把酥脆的火燒咬到嘴里,里邊滲出的是鮮美的驢肉香氣。放到嘴里咀嚼,驢肉的鮮嫩、火燒的香脆。人間美味也就不過于此了。
滄州的旅游景點
1、吳橋雜技大世界
吳橋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是我國雜技發祥地之一,被國內外雜技界公認為中國雜技之鄉。1993年,吳橋縣政府與香港國旅合資興建了“吳橋雜技大世界”,把雜技藝術作為一項獨有的旅游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大世界占地200公頃,規模龐大,氣勢宏偉,內設十大景點,融千年雜技文化于一苑,集游樂、人文、博物、民俗、雜技培訓、比賽交流于一體,具有神奇、絕妙、新穎、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現了雜技之鄉古老的民間文化風采,成為獨樹一幟的世界東方雜技旅游勝地。
為弘揚民族文化,變吳橋雜技優勢為經濟優勢,進一步推動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1992年4月28日,由吳橋縣政府與香港共同興建的吳橋雜技大世界旅游景區破土動工。1993年11月26日,吳橋雜技大世界一期工程對外開放,占地617畝,共建江湖文化城、雜技奇觀宮、魔術、小泰山等八大景點、集娛樂、參與、交流、表演、餐飲等多功能于一體,展示民俗精粹,盡顯藝鄉風情,以獨特的雜技文化旅游日益奠定了華北知名景點地位。
所獲榮譽
吳橋雜技大世界作為雜技歷史文化的結晶,是千年雜技文化遺產的生動再現。雜技大世界開業近十年來,已接待海內外游客195萬人次,實現綜合經營收入1.5億元,2002年實現接待游客40萬人次,綜合經營收入1000萬元。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宋健、國家旅
游局副局長孫鋼及河北省委、省的政府領導親臨雜技大世界并指導工作。中央電視臺《神州風采》、《曲苑雜壇》、《正大綜藝》、《東西南北中》,天津電視臺《魚龍百戲》,河北電視臺《笑笑笑》,山東電視臺《快樂星期天》等攝制組及新加坡、日本、韓國、法國、匈牙利、香港等一些新聞機構先后慕名來雜技大世界拍攝專題片并給予系列報道,同時雜技大世界被國家旅游局指定為定點旅游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連續三年列為國家旅游專線,并榮獲河北省“十佳企業”、“先進景點”等榮譽稱號,2001年年初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2002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充分展示了雜技大世界的藝術魅力和誘人的發展前景。
景點特色
江湖文化城:吳橋雜技大世界最具特色的中心景區,占地19200平方米,重現了當年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廟四個民俗文化集散地的表演特色和江湖文化景觀,讓人們充分領略吳橋雜技藝人的奇招絕活,漫步城中可以盡情欣賞各具特色的雜技、馬戲、戲法、氣功、曲藝、獨臺戲、拉洋片、馴白鼠等藝術表演,身著清朝服飾的吳橋藝人們,說著當年賣藝求生的語言,把過去藝人四海為家的生活情景展視的淋漓盡致,集中展示了清末民初的舊中國市井社會百相的文化氛圍。 魔術宮:建筑面積4432平方米,建有魔術宮綜藝劇場,利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魔術的魔幻魅力。同時以歷史神話傳說、傳奇故事為展示內容,以歷史和現代魔術的經典技藝為手段,向游人展示千年魔術的神奇玄奧,魔術大師們靠靈巧的雙手和奇特的道具,魔幻般的變出奇妙的世界,令人眼花繚亂,人體三分、穿越鋼板、倒懸行走、空桶取物、大變活人、龍宮探秘、逃脫等20多個節目展示了魔術的瑰麗和神奇。 雜技奇觀宮:建筑面積5529平方米,突出反映中華民族自遠古黃帝時代至現代數千年的雜技發展史,有黃帝戰蚩尤、魏晉椽樟、水轉百戲、南園廟會等十幾個場景。 紅牡丹劇場:以展示集現代聲、光、電及各種高科技技術于一體的大型綜藝性雜技晚會。 馬戲游樂園: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來自內蒙古大草原十六匹威武剽悍的駿馬在一望無際的馬場上奔馳,時而馬上倒立,時而馬上大站、獨站雙馬、倒騎摘花,一個個驚險的動作讓您目不暇接,同時還可翻身上馬,親自試騎,體驗一回做草原英雄的感覺。 滑稽動物園:以各種動物表演為主,如老虎也騎馬、非洲獅穿火圈、大象按摩、狗熊耍大刀、山羊走鋼絲、狼狗認字、猴子騎單車、等動物滑稽表演。 紅牡丹賓館:建筑面積6148平方米,可同時容納400人就餐,擁有70余間高、中、低檔客房。可使游客就餐時,欣賞到畫中釣魚、無火烹飪、空壺取酒、高車送菜等別有情趣的場面。
2、吳橋雜技博物館
吳橋雜技博物館位于吳橋雜技大世界內,該館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唯一的雜技博物館,通過它可以讓他們了解吳橋為什么被稱為雜技之鄉,吳橋為什么會成為世界雜技藝術的搖籃。20世紀50年代,周總理在出訪西歐14國時,所到之處都有吳橋籍的雜技演員被接見,周總理欣喜地稱贊:“吳橋真不愧是雜技之鄉啊!”
據《史記》、《漢書》記載:“雜技起源于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冀州一帶,當時流行一種人們戴著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的游戲,民間稱之為蚩尤戲,也叫角抵戲”,它就是雜技的雛型,而吳橋位于古冀州東部,因此吳橋是中國最早的雜技發祥地,中國雜技的歷史發展實際是吳橋雜技歷史在推動,吳橋一直是支撐中國雜技存在,并影響雜技發展的主要因素。從春秋戰國至今,吳橋雜技歷史已有二千八百年,在這2800年的歷史長河中,吳橋雜技經歷了秦、漢、魏、晉、南北朝的質樸與神圣,登上隋唐盛世鋪就的恢宏與艷麗,又從宋朝的皇宮御苑飄散回歸民間,在故土吳橋重獲新生和發展
3、江湖文化城
江湖文化城是位于雜技大世界主軸線上最繁華的中心景區巍峨壯觀古樸典雅、典型的清代文化鋪面建筑特色集中展現的是清末民初吳橋的江湖藝人闖蕩江湖四海為家的生活片斷,名家匯萃,精品紛呈。
且看一絕王保合三仙歸洞猶如鬼影變幻令您眼花繚亂;民間江湖八大怪特色絕活,各有千秋,二奇上海奇人孫凱霹靂旋轉書法,中華一奇全國獨有,國家一級演員馬上手技如履平地,三險飛車走壁,心驚膽顫,年僅12歲挑戰阿迪力,姚翠翠30米高空做盡絕活,正是一步一景,景景神奇,一步一景,景景絕妙,讓您暢游吳橋江湖,品味雜技民俗,游覽過程中可享受城中之樂,參與之趣,充分了解當年北京天橋、上海大世界、南廟、天津三不管四大雜技集散地的表演特色。
4、 魔術宮
魔術宮的最大特點是真人表演,它是把歷史傳說有文獻記載的歷史真實故事和歷史故事,以魔術的形式表現出來,真正體現真人表演、集體舞蹈、現代魔術表演于一體的綜合藝術美,亦真亦幻展示魔術的瑰麗和神奇……。
吳橋魔術形成于奴隸社會,興起于西漢時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了,在這四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吳橋魔術歷經變幻,歷經滄桑,有過停滯,也有過輝煌,它的藝術魅力和神奇卻是唯一不變的永恒,它的藝術范疇也是包羅萬象,無奇不有,具體節目多如牛毛、浩如繁星,在這里請大家欣賞的是幾個中西結合的現代魔術表演。
5、 滑稽動物園
1998年5月1日,滑稽動物園正式對外開放,從此吳橋雜技大世界又新添一個生力軍,一套新穎、風趣、幽默、獨特的馴獸節目正式登上“雜技”舞臺。
在馴獸師那優美而有力的指引下,森林之王:老虎是如此的溫文而雅;獸中之王:雄獅行動是如此的敏捷而規范;笨拙的狗熊將為你奉獻一場精彩激烈的拳擊賽;身材巨大的亞洲象用它那碩大的“手掌”為你輕輕的按摩;桀驁不馴的狼狗竟然能認數十個字,能計算加、減、乘、除隨您出題;山羊、猴子、獅子狗等到動物也將一一亮相。當然你還可以當一回騎“虎”勇士;鼊游飯@:天天制造快樂的地方。
6、滄州吳橋雜技民俗風情園
吳橋雜技民俗風情園坐落在吳橋雜技大世界北部,占地70畝,集娛樂、小吃、參與、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園區。 吳橋雜技大世界原來的功能較為單一,游客只能走馬觀花的游覽一遍,缺乏休閑、參與的場所。為了給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吳橋縣旅游局在雜技大世界的北部辟出70畝地。園內引進了銀杏、櫻桃、白玉蘭、紫玉蘭等全國名貴花木20萬株。修建了六角亭3座,蘑菇廳多處及40米長廊一處,鋪設了10余條卵石路。園中假山周圍還安置了先進的音樂噴泉,一到夜間在霓虹燈的照射下,五彩斑斕的噴泉隨著音樂的時馳時緩,變化多端。是一個理想的休閑場所。
【滄州城市的宣傳口號】相關文章:
城市宣傳口號01-24
創建衛生城市宣傳口號大全03-23
創文明城市宣傳語口號大全03-29
城市語言文字規范化宣傳口號01-24
關于文明城市宣傳語口號大全02-18
滑冰的宣傳口號02-25
環保宣傳的口號01-24
產品宣傳口號04-18
文化宣傳口號01-20
高校招生宣傳口號-口號標語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