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藏族的禮儀
哈達是藏族“禮巾”之意。哈達最早是藏族宗教禮儀中虔誠地向神靈敬奉的一件珍貴供物,也是僧侶們互贈或向活佛敬獻的禮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它已不僅僅是宗教界專用的供物,已成為藏族人民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禮物。
哈達是一種特制的絲織物或麻織物,長度通常為5尺左右,寬度不等,上繡有“云林”“八寶”等民間花紋圖案。按質料來分,哈達分為三種:普通品為棉紡織品,稱為“素喜”,不到1公尺長;中檔品為一般絲織品,稱為“阿喜”,約有2公尺長;對政治、宗教界高級人物使用的高級絲織品,是檔次最高的一種,稱為“浪翠”,有3公尺多長。按顏色來分,哈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象征純潔、吉利的白色哈達;一種是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云,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征大地。它是獻給活佛或近親時做阿西(彩箭)用的,為最隆重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它只在特定情況下才用。據藏族學者赤列曲扎在《西藏風土志》中記載,哈達是元朝時傳入西藏的,薩迦法五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后回西藏時,帶回了第一條哈達。當時的哈達,兩邊是萬里長城圖案,上面繡有“吉祥如意”字樣。故可說哈達是從內地傳入西藏的,且多產于四川成都。
在藏族地區,獻哈達是一種既普遍又崇高的禮節。無論婚喪嫁娶、民俗節慶、拜會尊長、迎送賓客、朝覲佛像、音訊往來、求情辦事以及新房竣工、認錯請罪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和尊敬的意思。當然在不同情況下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如佳節之日,人們互獻哈達,表示祝賀節日愉快、生活幸福、身體健康;男女求婚時,先由中間人獻哈達,如接受哈達則表示可以議婚,退回則為拒絕之意;婚禮上呈獻哈達,意為恭賀新喜,祝愿新婚夫婦恩愛如山,白頭偕老;迎送賓客時奉獻哈達,表示對遠方來客的熱烈迎送和崇高的敬意;葬禮上獻哈達,表示對死者的沉痛哀悼和對死者家屬的安慰;佛法會上,向喇嘛和活佛敬獻哈達,表示對喇嘛活佛的無限敬仰和信教的一片虔誠之心;到神佛前祈禱時獻哈達,以示信佛者的虔誠和希望菩薩保佑,萬事如意;在書信來往中,附上一條哈達,表示寫信者感情的真誠和意愿的莊重;將錢物包在哈達里贈給演員,表示觀眾真誠的心意;拜會尊長敬獻哈達,表示對尊長的敬重,祝愿幸福、長壽、吉祥如意;向對手獻哈達表示想化干戈為玉帛,重歸于好。
獻哈達是一種文明與禮貌的表現,因此十分講究。獻哈達者應將哈達對疊再對折成四幅雙楞,把雙楞一邊整齊地對著被獻者,躬身俯首,雙手奉獻,表示恭敬。被獻者也必須彎腰俯首,雙手承接,表示回敬 。切忌用一只手相送或一只手受禮。獻哈達的方式也有許多區別:下級向上級,晚輩向長輩,或向活佛獻哈達,應躬身低頭,雙手舉哈達呈上或放在座位前的桌子上面或腳下,對方并不回贈哈達。這時的哈達,表示敬意和感謝;同輩平級獻哈達,表示友好,應該獻在對方手上,對方回贈哈達;上級對下級,長輩給晚輩贈哈達,表示親切關懷和慈祥的愛意,可直接將哈達掛在對方頸上;如果是喜慶典禮,主人往往將所獻哈達回贈給獻者,并繞在他的脖子上;他人為自己獻哈達時,應將身體微微前傾,恭敬地雙手接過,然后繞過頭頂掛在自己頸上,以示謝意。
藏族地區,借債、請愿或請求幫助,也同樣敬哈達,不應允則將哈達當面退回,有時請求者堅持呈上,往復多次,再不接受,說明請求者的愿望絕無實現的`可能。不少地方,還有給建筑物、器皿、橋梁、牛皮筏等獻哈達的習慣。新的建筑落成、新的器皿做好,都要舉行某種儀式,并給其系上哈達,表示祝賀。舉行春耕儀式時,牛角上系哈達,祝福新的一年獲得好收成。在結婚典禮上,新娘進門時,送親者要給男方的大門、樓梯、房柱、廚房、羊毛墊、佛龕等敬獻哈達,以示吉利和平安。
獻哈達是藏族人民優良的傳統習慣,世世代代人們都把獻哈達看成是至高無上的禮儀。“哈達有價情無價”,它雖無黃金貴重,但卻比黃金更加受到人們的崇敬。因為它象征著一片金子般的心,代表著最真誠的感情,寄托著最美好的祝愿,標志著最崇高的敬意。
【淺談藏族的禮儀】相關文章:
藏族敬酒的禮儀02-26
藏族的婚禮儀06-22
藏族茶文化禮儀01-20
阿壩藏族婚禮 禮儀 習俗09-04
淺談藏族邏輯文化的特征論文06-22
藏族見面禮儀的基本形式06-12
藏族人有哪些基本禮儀06-13
淺談面試禮儀03-10
淺談中餐禮儀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