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兒禮儀
禮儀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傳統文化,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保證。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舉案齊眉”“讓棗推梨”“虛席以待”以及“程門立雪”等禮儀,因此必須培養幼兒的禮儀常規。
如今我國的獨生子女居多,幼兒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出現了嬌慣任性、情緒波動大、攻擊性行為較多等親社會行為極差的現象。因此必須在日常生活中以多途徑開展幼兒的禮儀常規教育,來培養幼兒對禮儀常規的認識和使用,使其養成講禮貌的好習慣。
一、以身作則,給予幼兒正面教育
教師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保證在各個場合都能做到溫文爾雅、落落大方,給予幼兒正面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從各個方面盡量給幼兒做榜樣,無論是在教學、教育活動中,還是在交際場合,都要講究禮儀,做文明交際的使者,以燦爛的笑容溫暖每一個幼兒及家長,微笑面對每一件事,以寬闊的胸懷容納喜怒哀樂。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冷漠,給幼兒親切、和藹、活潑、寬容、信賴的感覺,共建“和諧、快樂心靈家園”。
二、結合家庭,禮儀教育連貫化
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時,如果家庭沒有以同樣的禮儀規范來要求幼兒,兩者之間就會出現教育斷層,從而使幼兒在禮儀教育中出現時好時壞的反復現象。因此,必須結合家庭教育來培養幼兒的禮儀,使禮儀教育連貫起來,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如可以在家園聯系欄里,為家長提供一些文明禮貌教育的方式、方法,每天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里表現如何,在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說話時,是否使用了文明禮貌用語等。并且教師還應該經常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內的學習情況和表現,宣傳幼兒園的教育主張,促使家長能夠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在家里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這樣,幼兒園與家庭之間就架起了一座禮儀教育的橋梁,確保禮儀教育在持續穩定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將禮儀教育滲透化
1.將禮儀教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
從晨間接待開始,一日環節包括入園、進餐、睡眠、學習等,在各個生活、學習過程中,如果文明禮儀教育跟不上,幼兒可持續性的良好習慣的養成將會受到影響。因此,要注重幼兒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的養成教育,包括生活衛生習慣、行為規范及文明禮貌。幼兒園可以開展“禮儀伴我行”爭星活動,設立“文明小天使”示范崗,激發幼兒個個爭當“文明小天使”的愿望。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并隨時關注幼兒,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2.把禮儀養成教育融入幼兒游戲活動之中,注重禮儀教育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活動中,不僅需要克服困難,還需要與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樂趣,這時向幼兒進行禮儀行為養成的教育會獲得最佳效果。如在娃娃家、小商店、小醫院的角色游戲中,啟示幼兒排隊買東西,遵守公共秩序,并會用禮貌語言“請”“謝謝”來與管理員、售貨員、 醫生交往。這樣,孩子們在角色扮演中逐步加深了對禮貌語言的理解,禮貌行為得以鞏固。
3.把禮儀成教育貫穿于各種教學活動之中,注重禮儀教育的綜合性
在實施禮儀養成教育過程中,各領域教育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如語言活動“禮儀故事、格言天天講”,組織每個幼兒與父母一同收集有關禮儀的故事,并隨時給同伴講、給父母講,另外教師可以給幼兒講,幼兒也可以給老師講;健康教育,可以為幼兒創編體育活動“爭奪禮儀紅旗”。教育“寓理于情、寓教于樂”,使抽象的.禮儀道德概念在幼兒頭腦中形象化、具體化,從而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情感體驗中形成良好的禮儀道德認識觀念,養成良好的禮儀道德行為。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各年齡階段幼兒生理、心理特點,設計一系列主題活動。
4.將禮儀教育列入教育課程
運用多種主題活動,生動活潑地對幼兒實施有目的的教育活動,使幼兒時刻受良好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文明習慣的養成。教師可以開展閱讀一些禮儀小故事、觀看禮儀情境示范表演以及創設體驗情境等,幫助幼兒鞏固禮儀的行為。教師還可以結合相關節日開展節日禮儀系列活動,以各種節日為契機,培養幼兒主動參與、自我教育能力。如每年“三八”婦女節讓幼兒為母親做一件事讓母親開心;教師節給老師送上一聲祝福;國慶節向祖國母親道一聲祝福;元旦節向親人送新年祝福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抱著滴水穿石的態度,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運用多種辦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教師就一定會在成功的喜悅中享受甘甜。
【如何培養幼兒禮儀】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禮儀04-11
如何培養風度禮儀06-22
如何培養孩子的進餐禮儀06-12
如何培養孩子禮儀意識06-14
如何培養商務禮儀04-26
如何培養孩子日常禮儀03-23
如何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呢06-14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禮儀知識03-01
幼兒園大班幼兒的禮儀培養09-28